幼儿双语启蒙认知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幼儿双语启蒙认知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有头脑不高兴 发布时间:2022-08-17 16:51:55
不如听歌
作者:一雨 发布时间:2021-03-11 19:12:12
只看了自己比较熟的作家还有感兴趣的部分/是考研期间想看的书,那个时候学长天天半夜三更看这本书然后分享选段,我第二天起来再抄到《美国文学选读》上当笔记/这一卷的作者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可是他怎么没发现自己在336页这样写了“坡作为美国文学批评的始作俑者”。。。
作者:朝歌暮酒 发布时间:2020-03-25 23:01:43
3.23看完。像上一节课一样去写一本书,作者开篇的热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他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孩子的人吧,才写得出来这么美的书。作为试验性的课程,它也有它的局限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资源的阻碍几乎为零。相隔60年,今天中国的农村教育和苏联也有着巨大差距。崇拜又羡慕,无论如何,希望有生之年,我也有机会这样全身心投入教育。
作者:yasha001 发布时间:2020-02-20 19:32:22
8分。达克赛德在最终还是回归了,虽然这个是很奇怪的设定。这一卷里面的boss换了又换,基本上一个比一个牛,集结了正义联盟,犯罪辛迪加和绿灯军团还是打不过,最后莫名的因为亚马逊人的本质才自毁长城。故事的最后留下了四条伏线,一是三个小丑,二是卢瑟领导天启反抗军,三是神奇女侠的双胞胎弟弟,四是莫比乌斯椅的归属,然后就揭开了DC重生的序幕。
作者:隋混混 发布时间:2019-05-11 22:23:22
虽然翻译差强人意,但论述依然有诸多惊人之处,尤其当论述是鼻祖是百年之前
作者:陳七歲會快樂 发布时间:2017-04-01 16:04:32
“唯愿与你从天光乍破,走到暮雪白头。”
深度书评:
一直不喜欢看俞敏洪的文字,觉得太朴实了。看完这本书,改变了观点,自此喜欢上老俞了!!!
作者:巴蜀飞哥 发布时间:2023-09-22 17:08:07
记录: 2023年阅读第191本——更多书籍详见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 , 天天都读书,2023目标500本。
书名:《向光而行:老俞对谈录》
作者:俞敏洪
本书简介:这本书的背景:是俞敏洪在2021年疫情期间,开始直播访谈,然后再到线下访谈,与嘉宾的访谈记录。本书的嘉宾包括:刘子超、刘大铭、陈年喜、陶勇、桑兰夫妇、陈行甲、余秀华、李玫瑾、周国平郭红夫妇、彭凯平、刘嘉、陈海贤、郝景芳、尹烨、李开复、施展。
点评:
1、很久以前,应该翻阅过俞敏洪的书,但是其大白话的道理和写法,没有产生兴趣。也偶尔看过其公众号的游记,也没引发多大涟漪。所以,就一直没想看其书。毕竟也是一个太著名的商界人物,也时时看到其新闻或各种文章中会写道他,所以,认知一直都在,就更没再去看其书了。
2、朋友在看这套书,因此也在微读里找到并翻阅起来,竟然遇到一种别样的惊喜。但更大的原因,应是知识密度太大,时时带来新知。毕竟是与各领域的行家过招,无论是嘉宾还是俞本人,讲述的都是浓缩的精华。
3、于是,喜欢上老俞了。喜欢他的经历故事化表达方式,喜欢他的农民气质,喜欢他的知识渊博,喜欢他的登顶后的不骄,喜欢他的覆顶时的从容,喜欢他的再次出发。一个喜欢折腾的老头,正如董宇辉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取的这个“老头”名字,透露出一种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件事,见万个人,吃万般苦,可谓其写照。
摘要:
1、刘大铭:这两天我还听一位朋友说,如果你拿一支笔给一只猫和一个人看,这时候它是不是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这个物体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所以这个物体到底是什么不取决于物体本身,而取决于看待它的对象。
2、陶勇:我常常跟我身边的研究生说,你们得有几个过得不如你的朋友,有空请人吃个饭,然后听人唠叨两句,吐吐槽,你不就舒服多了?
3、陶勇:我之前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刚离异的年轻妈妈带着小女儿去国外独自生活,她需要赚钱承担房租等日常开支,生活压力很大,也没有时间管孩子,她就直接把孩子甩给了学校。但她很担心,他们家庭条件一般,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受欺负。有一次她下班早,就去接孩子,她发现小女孩在和一个白人小男孩对话,她就偷偷凑过去。她听见白人小男孩跟她女儿说,你看我过生日,我爸妈给我买的这个衣服是名牌,你身上穿的是什么衣服?她就替她女儿捏了一把汗,因为她女儿穿的是很一般、很廉价的衣服,她担心她女儿会很自卑,结果她女儿特别自豪地、昂首挺胸地把她的书包炫给白人小男孩看,说这是我妈妈给我做的书包,全世界就只有这一个,非常珍贵。当时她就泪流满面了。
4、陶勇: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5、俞敏洪:有些人自暴自弃就是因为缺乏能量。当一个人能量充足的时候,他不会选择自暴自弃。
6、俞敏洪:我的老师许渊冲,他去年去世了,他的葬礼还是我帮办的。许渊冲老师年轻的时候上西南联大,快毕业的时候去了飞虎队当翻译,当时真是年轻帅气、特别潇洒。解放后他又当了军官,但到了“文化大革命”,他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沉寂了十几年。1982年他来到北大,教的第一个班就是我们班,教的第一批学生就是我们班这些学生。他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惊讶,一个60多岁的人,中气十足,上课不是讲,而是喊,那种充满激情的喊,一下子就让我们非常震撼。虽然许老的普通话和英文发音都不是特别标准,但他身上那种激情让人肃然起敬,使我们班对翻译大感兴趣。从进北大开始,到许渊冲老师去世,他翻译了接近180本书,其中150本书是在他50多岁一直到100岁,人生最后这40多年中翻译的。老同志100岁学会了用电脑,去世的当天晚上还在用电脑翻译美国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老人家的习惯是晚上不睡觉,凌晨三四点才睡,睡到中午再起来,结果那天他工作到凌晨5点去睡觉,保姆7点多推门看老人家睡得怎么样,才看到老人家已经安详地去世了。
7、俞敏洪:“理想”和“浪漫”对于人生而言都是特别美好的词。理想是一种情怀,浪漫则是一个人基于现实基础,把生活变得更好的能力。为什么我们过生日的时候要买蛋糕?要把灯关上,点蜡烛,吹蜡烛?那其实是一种浪漫。我们谈恋爱的时候,要给女朋友买一束花,这束花既不能吃,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实用功能,但它带来了一种浪漫。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之上构建浪漫的能力,构成了我们能不能一生享受更加美好生活的基础。浪漫由两种能力组成:一种是愿意把现实生活变得更好,这就是理想和理想主义;另一种是基于现实,依然能够把现实打理得更好的能力,也是一种浪漫能力。比如你有一个房子,家里的东西是乱七八糟还是有条不紊;家里是没有绿色植物还是养了几盆绿植,这都是区别。有一句话大家可能听说过,“理想主义的花儿,终究会盛开在浪漫主义的土壤里”。浪漫主义是一种超越现实之上或者对于现实生活带有某种美化的状态。浪漫主义就是一个带刺儿的植物,最后终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8、余秀华:我写诗不是为了取悦别人,是为了取悦我自己。/我不管,爱读不读。我觉得诗歌表达的是我余秀华,你们有共鸣是你们的荣幸,没有共鸣是你们的损失,和我没什么关系。/年轻人都不要写诗,有我就够了。
9、俞敏洪:讲到你的母亲,我也想到了我的母亲,老太太上个星期刚过了90岁的生日,已经老年痴呆了。(注:老太太已于2020年年底去世。)李玫瑾:90岁以上一般会这样,谁照顾她呢?俞敏洪:我亲自照顾,当然我也雇了保姆,每天早起晨昏我都问候老太太,陪她说话。李玫瑾:这是为师很重要的品行。俞敏洪:所以我两个孩子看我对老太太那么好,有时候他们会表达,爸爸,等你年纪大了,我们也会推着轮椅让你到处转。
10、李玫瑾:让孩子找回自信,先带他去做事,比如做一项运动,哪怕是投掷、跳跃、叠纸盒、搭积木,带孩子做这些,包括画画,画完了贴到墙上,不管他画得好不好,那都是他心目中的东西,你就告诉他,你心里有什么就画什么,画出来了就是最美的,慢慢让他找到自信。通过做来找自信,而不是通过回答问题来找自信,回答问题找自信应该在小学二三年级之后。让孩子自信,一定要让他觉得自己能做成一件事。人类早期是动作,很多发展都是从动作开始的,一定要从动手动脚开始,你干农活快就是非常好的早期发育,如果把孩子天天关在屋里看电视,问他一个问题让他回答,他永远做不出来。我带研究生也有这种感觉,上手快的孩子,别看他分数不高,他最后特优秀。
11、在刘嘉的新书《心理学通识》里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本来一只小老鼠在老鼠群里没有任何地位、能力,见到其他老鼠都会吓得瑟瑟发抖,后来科学实验给它注入一种药剂,小老鼠就开始变得很有勇气,走到什么地方就开始主导,慢慢所有的老鼠,不管大小,都开始听小老鼠的话,并且给小老鼠让路。小老鼠还是原来的小老鼠,个头也没有变大,只因为它的内心改变了,通过某种药剂增加了勇气和斗志,有了敢于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大的敌人的心态,结果小老鼠慢慢变成了这群老鼠的领导者。
12、刘嘉:用稀缺性对抗不确定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的工作,新的技术会出现,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掌控感?我觉得获得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把一件现在做的事情、擅长做的事情,做成事业,做出它的稀缺性。
13、刘嘉:我们应该珍惜负面情绪,并把它作为我们前进的力量。有三个步骤可以参考:第一,接纳。负面情绪不是很糟糕的事情,是一个很正常的存在,学会接纳它。第二,转变。把负面情绪转变成为一种动力,它的动力是最强大的。第三,导向目标。我们用负面情绪做什么?并不是俞老师骂了我,我愤怒了,就去把俞老师打一顿,而是告诉俞老师,你今天骂了我,我明天要向你证明你骂错了,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14、刘嘉: 抑郁症患者最大的症状之一,就是他们对外界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兴趣,在外界所有的东西身上都找不到快乐,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好奇心。
15、陈海贤:很多人说我为什么不能改变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是:这样能让我变得更好吗?这样我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吗?这样想其实就会很难。因为有一些改变在一开始是不一定能看清楚的,而是在你做了以后才开始有所改变的。所以改变的本质不是说我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我选择了它,而是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些不确定性和新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改变,因为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性就意味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让人焦虑的,所以这些人就觉得这让我太焦虑了,什么都不确定,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16、俞敏洪:不要害怕困难,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解决,大不了就避开它。我不认为有什么困难能压死人,或者让人最后变得焦虑、抑郁,甚至产生精神问题,这都是自己给自己加的。很多人喜欢给自己加戏,把自己变成悲情人物、受害者,其实没必要。你可以有丰富的感情,可以有悲愤、悲壮,但不能给自己加戏到最后扮演一个受害者,以致自己出不来。
17、俞敏洪:我对心理舒适区有一种警惕,如果我已经处在不愿意改变的某种状态时,我会主动去改变。比如,如果我在家里待得比较久,我就会发现我怎么那么喜欢我的书房,我在书房里待着不想动,我认为这已经构成了舒适区,我就会背着帐篷出去住两天,或者出去旅游两天,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调动自己的活力。
18、陈海贤:大家要用现实的痛苦代替头脑中的自我折磨,这是走出心理舒适区最大的秘诀。
19、陈海贤:“心理的X光片”,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发明的。他讲的是,当我们有一个目标,可我们又在做相反的行为,所有这些相反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回避更大的痛苦。
20、陈海贤:大部分事情想是没有用的,答案不在头脑里,你得跟这个世界真实地碰撞,你得先做了,它才给你一个反馈,然后再慢慢调整。
21、俞敏洪: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在北大当了六年老师,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中比我聪明的人多的是,在某个领域中,学生比我厉害的多的是。比如当我去背某个诗人的一首诗时,有的学生能把整本诗人的诗都背出来,那时候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震撼。他是我的学生,我在上面讲这个人的诗歌,他告诉我,俞老师,这个诗人的诗我每一首都能背。
22、陈海贤:应该思维的核心就是,当世界跟你的想法发生冲突时,你认为世界应该按你的想法来,并且为这个世界没有按你的想法来而生气、抱怨。
23、陈海贤:所有人都会遇到很多伤痛、困难和挫折,这些挫折和困难要怎么走过去?我们不是回到过去疗愈它,而是往前走,让新的经历、新的经验、新的体会来疗愈它,我们通过创造新的经验代替旧的创伤经验,人是这样不断成长的。
24、俞敏洪:我最骄傲的一点是,到今天为止,新东方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竞业机制。所谓竞业机制就是,如果你在新东方工作了,你出去以后就不能去与新东方同类的公司工作,或者自己创业做同类型的工作,做了我就要对你进行这样那样的惩罚。我觉得你从我这儿出去了,去做竞争性的事情,甚至跟新东方直接竞争,但是so what(那又怎样),如果你很厉害,就算你是从新东方出去的,把新东方打败了,那只是证明新东方无能,无关你用什么手段。如果你并不能打败新东方,多一家少一家对新东方又有什么样的伤害?所以我跟新东方人的关系,尽管也有打打闹闹,也有冲突矛盾,也有互相较劲,但整体来说,凡是在新东方待过的人离开新东方,对新东方都有一份感激,对我本人都有一份平等相待的尊重。/新东方曾经有一批出去的管理者,都是我投资的,投资他们去干跟新东方一样的事情,相当于竞业,但我依然很开心。这就是我对新东方人关系的界定,当然我希望我在学识上、见识上、能力上一直是老大哥,而不仅仅是在年龄上。他们有时候在见识、学识、胆识上比我还厉害,就变成了我要向他们学习。
25、俞敏洪:人的一辈子是悲剧,但每天的生活是喜剧。之所以说人的一辈子是悲剧,是因为我们早晚会死,不留下任何痕迹,你从无有中来,到无有中去(Come from nowhere, go to nowhere),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没有意义。尽管人生的总和是一个悲剧,但仍然可以把一生过得有意义,并且可以把每一天都过成喜剧。因为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生,每一天都是改变自己的一次机会,每一天都是让自己放下的一次机会,每一天都是告别过去、开辟未来的新机会。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做到。也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自己的人生过成喜剧,尽管我们深刻地知道,人生是一个悲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追求无限的光彩和无限的生命乐趣。
26、俞敏洪:实际上当一个人想做一件事情,只有靠一个办法才能解决的时候,你就会拼命在那个办法上付出努力。
27、尹烨:像我们都会在书中寻找一种心流的状态,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就是让我们原来不擅长的很多神经元产生连接,有一些新的树突产生新的突触,让我们领悟到新的领域和内容。
28、尹烨:我还真是靠看书来调节的,高兴了看书,悲伤了也看书。我会在不同的时间看不同的书,如果给我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泡一杯茶,点一炷香,让我看三五本书,那应该是让我非常幸福的时刻,不管书里的内容是什么,我都能从中找到非常多力量。
29、尹烨:理性是极致的感性,把自己心中最想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就变成了理性。
30、尹烨:我一心二用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基本上我看书的时候,也要处理工作,脑子里可以挂几十件事情,也许我从小就这样,习惯了同时干好几件事。我很少会把一本书分成几次看,再厚的书都一次看完,这样思维才会连续,效率也最高。今天这本书只要翻开了,我就要看完,要在确定的时间完成确定的动作,就会使我看书的效率和精力特别集中,一旦进入看书的“通灵”状态,我跟作者或者文字产生相互触动的关系,看书就会非常快。当然要特别强调一点,我基本是看我这个专业的书,如果是看别的书,我就没有这个本事,但当我去看专业领域的书时,由于我的知识结构,所有的闲棋冷子会瞬间变成星罗棋布,会不断在里面推陈出新,所以就会在这个领域越走越远,变成这个领域里别人看来有很多积淀的高手。
31、尹烨:是的,很多人给我讲他们看书的习惯,我就说你们先提升看书的速度,如果一天就看两页书,那就求求你别看了,别浪费时间。一定要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这个“不求甚解”是指先读完它,把读书的速度提起来,让自己读书有成就感,把每天的读书变成正能量反馈,加强神经回路,以后每天读书就有一个内啡肽奖励的刺激,看书就会越来越快。
32、尹烨:医学的本质不是治愈,而是安慰。美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医生叫特鲁德,他的墓志铭上就写了三句话,算是道破了医学的本质,第一句话“很少被治愈”,医学能治愈的病其实少之又少。第二句话“有时是帮助”,卡了鱼刺,我帮你取出来,长了一个早期肿瘤,我帮你切掉。最后一句话最关键,“总是去安慰”,医学的本质是安慰,所以一定要学会安慰自己,如果有能力就去安慰别人,抱一抱、拍拍头、拍拍肩、发个微笑、点个赞。
33、尹烨:很多人问如何把握未来?但我觉得把握现在就是把握未来。未来不可预测,但未来是今天的积分,我们怎么过今天,就会怎么过今生,这个自由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如果今天吃一顿饭就好好体会这一顿饭,如果今天去打球就好好打球,用力活在当下,把握了今天就是把握了今生。
34、俞敏洪:我各种各样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很多人都觉得我“双减”之后的情绪、姿态都保持得不错,我就完全暗合了你提到的tips(技巧)。比如运动,我每天都要求自己的步数原则上不能少于15000步。像昨天开了8个小时工作会议,晚上又和朋友喝酒聊天,回家后发现手机上只有2000步,我就立刻用一个小时出去跑了8000步,感觉浑身特别舒服,这就给了自己一种正向回馈,同时产生了愉悦感。我也常在办公室做无氧运动,有时候特别劳累或者坐得太久,我会起来原地猛跑800到1000步,像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跑,跑得气喘吁吁的。我做俯卧撑一次性可以做60个。还有唱歌。我唱歌属于跑调一塌糊涂的,但我不用对别人唱,我只对自己唱。我喜欢唱草原歌曲,高昂、宏大,有时候会一边洗澡,一边高声吼草原歌曲,每次都会带来一点快乐,抵抗现实中遇到的麻烦和苦恼,这让我保持一种心态平衡,保持心灵上相对的愉悦感,从生理角度来说,完全符合你提到的在行动中寻找快乐。实际上,我们会发现那些平时保持乐观情绪或者正能量的人,包括你我,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靠自己调节的,并不是天生的。
35、尹烨:我们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是多巴胺刺激,刺激性的反馈,比如赌博,先赌一元,然后赌五元、十元,最后陷入其中,因为这个奖励是刺激,刺激是一定要有更大的奖励来诱导产生多巴胺的。所以多巴胺适量就行,多了是毒药,一种能勾魂的毒药,这个要不得。第二是内啡肽奖励,是更好的选择。内啡肽奖励的是成就,和剂量无关,是因为完成了某件事情后所感受到的内心平和。尽管这两种激素都属于神经递质,但我们要怎么用?是活在多巴胺的世界里,还是活在内啡肽奖励的世界里?在这个过程中,高手都学会了活在自己给自己成就奖励的世界里,是有物质基础在的。俞敏洪:多巴胺是寻找刺激,但不一定是有成就感的东西,而内啡肽是付出努力后能带来某种成就感和愉悦感的东西。尹烨:没错。多巴胺低了会抑郁,多巴胺高了则会进入一种痴迷状态。比如在热恋中,天天都想见到那个女孩,这时候这个神经就是进入了一种病态,多巴胺太高。很多抗抑郁药物,都是在围着多巴胺来回调节。
36、尹烨:永远不要和别人比,那是内卷,我们应该自卷,自己跟自己比。
37、尹烨:《死亡诗社》里有一句台词让我很震撼,“我不要在我死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没活过”。最近马斯克也说了一段很深刻的话,“宇宙最终会归于死寂,会消耗完所有的能量,然后自己就停止了”。/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生命科学有一个基本观点——死亡是一种程序。如果没有死亡,每个出生都是悲剧,因为有了死亡,才使得人类在生死之间、七情六欲之间体会到生的意义。对我来说,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我更在意生命的广度、丰度、深度、温度。
38、施展:讨论中国史、外国史的时候经常有一个说法,历史上往往是野蛮战胜文明,比如日耳曼蛮族摧毁了罗马,“五胡乱华”也是其中一例,西晋很文明,五胡很野蛮,包括女真战胜了大宋,蒙古战胜了大金,大清又战胜了大明等,都说是野蛮战胜了文明。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野蛮从来战胜不了文明。那类似于清战胜明、金战胜宋等这些历史,怎么解释呢?这些历史根本不是野蛮战胜了文明,这些历史是有组织战胜了无组织,真正的力量来自组织能力。当然,并不是说文明无组织,如果一开始完全没组织,肯定无法建立文明,但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是可能腐坏掉的。
39、施展:我们说宋被金战胜或者明被清战胜的时候,其实是文明输了。以明朝为例,当时的《四书》、《五经》、四大才子、晚明小说、戏曲、艺术等,从审美来说,这些水准都非常之高,但这仅仅是文明的外壳。如果文明只是外壳,是无法保护自己的,文明必须能自我组织起来才行,自我组织起来的前提是什么?就是想象共同体的故事,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故事。基于这个故事,大家能找到一种方式把自我组织起来,大家也都认同这个组织方式。在明朝初期,大家全都认同,但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宦官、党争等,导致上下交杂争利的状况,从上到下离心离德。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文明的外壳,但已经欠缺了文明的实质,组织能力已经完全丧失,仅仅在靠着历史的惯性苟延残喘,这时候如果有别的有组织力的力量冲击过来,就扛不住。当时的大清就是一个有组织力的力量,他们冲了过来,明朝扛不住就输了,但这不是野蛮战胜了文明,是有组织战胜了无组织。
40、施展:能够同时横跨长城南北的朝代,一定得有二元统治的手法和技巧,中原的地方按照中原儒家的方式来统治,草原按草原的方式来统治。中原和草原的玩法完全不同,意味着这个帝国的统治者必须懂这两种玩法。只懂其中一种就无法统治另一方,纯中原、没见过草原的,搞不懂草原;纯草原、没见过中原的,也搞不懂中原。只有来自中原和草原过渡地带的人群,才会都见过中原和草原,才能建立起二元统治的帝国,北魏、辽、金、元、清都是这样。二元统治的帝国主导者只能来自过渡地带,从中原的视角来看,过渡地带的人就是胡人,但正是这些胡人建立起了一个横跨长城南北的大帝国。所以,中原提出了“天下大同”“大一统”的伟大理念,但是,是胡人把这个理念彻底变成了现实。
41、“大一统”的两大条件:以前有人解释说,因为中国文化追求大一统,所以我们能统一起来,但这个解释是不够的。很多其他的文化也追求大一统,比如基督教文化,直到18世纪,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讨论应该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基督教世界。同样,在伊斯兰世界,也有很多学者在说,应该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伊斯兰世界。他们都在追求大一统,但只有中国做到了,他们没做到,这就意味着,光是文化上追求大一统是不够的,一定还有其他的必要条件。我在《枢纽》里面解释道,这大概和一些特定的军事、财政条件有关。一个地方是否有足够庞大的财富池子,朝廷能低成本地从中汲取资源,并超过一个门槛,即中央政权的力量对于任何地方性反抗力量都具备碾压性优势,一旦达到了这一点,大一统就不可逆。如果朝廷对地方的反抗力量没有碾压性优势,地方想反抗,朝廷压不住,就分离了。欧洲一直没有拥有一个足够大的池子可以低成本地积蓄资源,所以欧洲后来的历史上曾经有两次接近统一,但很快都分离了,一次是拿破仑,一次是希特勒。他们都接近了统一,但还是分离了,因为他们没办法碾压掉所有的反抗力量。中国也不是一开始就有,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肯定不行,但后来秦始皇找到了办法统一天下,然而统一之后仍然不行,虽然中国的财富池子足够大,但汲取成本还得足够低,这就要看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如果社会自我组织能力比较强,社会反抗朝廷的能力相对也强,朝廷汲取的成本就高,对反抗力量就没有压倒性优势,印度就是如此。世界上有两个地方财富池子足够大,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印度。古代的财富池子实际就是看农耕人口规模,因为古代经济生产方式主要就是农耕,拼土地、拼人口规模,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地方有大规模的土地和人口聚集。印度基于种姓社会,高度自我结构化,中央政权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很差,所以印度在英国人来之前,一直没有长期的大一统历史,总是统一一段时间就分离了。在中国,秦统一天下之后,在历史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性转型,唐宋之变,带来了中国社会重要的结构性变化。唐宋之变前,从汉到唐这段历史中,中原的社会结构是豪族社会。社会中有很多土豪,土豪对社会有自我组织能力,朝廷汲取资源的能力相对就差,社会自我组织的能力相对就强。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对地方性的反抗力量没有形成碾压性优势,大一统就是可逆的。所以从秦到宋之间,我们的历史是长期大一统,然后长期大分裂,再长期大一统,然后再长期大分裂,来回烙饼。但宋以后,整个社会结构变成了平民社会,社会开始散沙化,意味着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急剧下降,而朝廷的汲取能力大幅上升,一进一出就超过了门槛,朝廷对地方的反抗力量具备了碾压性优势。一个直观的结果就是,从宋一直到现在,再也没有长期的大分裂,一个大一统结束后,取代它的,是另一个大一统。所以,大一统仅仅依靠文化是不够的,文化只是为大一统提供了一个正当性,大一统与否还是由财政和军事结构来决定的。
三读血色黄昏
作者:懵懂 发布时间:2019-07-12 14:33:25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初二。同样是北京知青,插队到内蒙的父母当时已经在内蒙生活了二十多年,辗转了几个城市。读到这本书,他们分明的看着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感慨万分。我则是被书中的粗糙,脏话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雷得外焦里嫩。以我当年的阅历,自然是看不懂的,我只是牢牢的记住了这本书。
大学里闲来无事,读了不少描写知青生活的作品,有的着力描写伤痕,有些淡然的叙述生活,还有些以知青文学为名暗暗高唱主旋律,良莠不齐。这时候再想起血色黄昏,想去买一本,却根本找不到了。后来在图书馆里寻到一本,再读,平凡直白的语句没有一点文学性,所展示出的那些事实,仍然像是满口粗粝的沙子,咽不下,吐不清。
前些天,突然又想起这本书,就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遍。播讲者实在是很下了一番心思的,他的声音里略带了内蒙口音,对于天津,山西方言的把握也非常到位,知青和牧民的说话习惯模仿得很传神。熟悉大草原生活的人,会很容易代入场景。
以我现在的年纪阅历,这次重温,感受自然是不同的,只感觉这是一个不容于世的人的喃喃自白,和时代,和人群,都是断开的,只有他自己,没有别人,没有交流,除了真实,一无所有。其实我想说的,大概是通过这本书所看到的,在当时那个年代下的作者老鬼这个人吧。
从头到尾,他极少听从别人的劝告,不管这些劝告是有帮助的,善意的,还是嘲讽的。他只肯听从自己的想法,比如打的那些该打和不该打的人们,比如和看不顺眼的领导们正面冲突,直到被打成反革命,被手铐子铐了才屈服。比如说只相信力量,只相信自己玩命干活就能有好的表现,根本不理睬别人提醒他要搞好关系之类的话。他太倔了,眼光也短浅,该是很难容于人群的。
而他又是敏感多疑的,并不具有与他表现出的强势相匹配的自信,相反,他对自己是缺乏信心的,需要从别人的肯定,别人的态度里来获得信心。因为缺乏自信,他就刻意的表现出更多的冷漠和暴力。他希望别人都屈服于他,主动用温柔来贴慰他,他会很享受,并且继续用冷漠和强势来回应。
他其实是很自私的,全书自始至终都在抱怨所有的其他人没有理解他,没有帮助他,没有怜惜他,没有怜悯他,而极少看到他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一些。在许多应该宽容的地方,他表达的是怨恨。
他一边自暴自弃,一边期待来自别人的垂怜;一边顽固不化,一边又在渴望摆脱自己的困境。如果放到现在的环境里,大概是个典型的loser吧。热情有爱如罗湘歌也批评他有些事太不应该。 当时的生活本来就艰难,他把自己过得更加艰难了。
我并没有因此不喜欢他,也没有不喜欢这本书,作者和那个时代都很遥远,遥远到触不可及,如同别人讲述着一段噩梦。我只是听众,听到他和其他人受苦的时候于心不忍,更不忍的是那样的一个时代真实的存在过。
我听着这个loser讲述着他所遭遇的苦难,以及带给他这些苦难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活着的各种不同的人们,其中也包括了我的父母。
父母亲并不多讲那时候的生活,偶尔提到一些当年的困苦,也并不是很在意的样子。我小时候的那些年,家里的生活还是挺拮据的,保证了温饱,却不足以支持更多的想法。那些年里面,我们住在市郊的化工厂宿舍,父母就在化工厂里面上班,并无怨言,也没有太多想法,非常平凡。
内蒙的冬天会持续半年,根本没有新鲜的菜买,就算春节的时候有从外地运过来的新鲜的蔬菜,也是要用棉被盖着卖,买好之后抱在怀里跑回家,短短十分钟,芹菜,茄子,就都冻成了冰,解冻之后软踏踏的,失去了本来的味道。内蒙的冬天全靠储存的大白菜,萝卜,土豆,吃半年。秋天的时候,我和父亲骑着自行车往农村走,见到有一片地正在起萝卜,过去问好价钱,称好了四百斤萝卜,堆放在驴车上。老乡好心说我赶车给你送家去吧,父亲笑笑说,我自己赶吧,自行车先放你这儿,然后就斜坐在驴屁股后头,赶着一车萝卜回家了。也就是这时候,我才突然想到“哦,原来父亲也是干过农活儿的。”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426+)
- 强烈推荐(405+)
- 可以购买(70+)
- 小说多(133+)
- 值得下载(368+)
- 一星好评(480+)
- 值得购买(297+)
- 差评(113+)
- 体验还行(246+)
- 种类多(470+)
- 速度快(378+)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5-01-07 23:42:34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索***宸: ( 2024-12-11 11:17:21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谭***然: ( 2024-12-25 13:53:25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焦***山: ( 2024-12-19 13:31:52 )
不错。。。。。
- 网友 常***翠: ( 2024-12-31 08:52:56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菱***兰: ( 2025-01-09 17:21:50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扈***洁: ( 2025-01-06 04:52:28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谢***灵: ( 2024-12-17 20:21:05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屠***好: ( 2024-12-20 23:51:30 )
还行吧。
- 网友 田***珊: ( 2025-01-06 21:59:3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訾***雰: ( 2024-12-21 05:36:2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权***颜: ( 2024-12-22 14:48:22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蓬***之: ( 2024-12-25 23:05:07 )
好棒good
- 网友 石***致: ( 2025-01-07 16:40:08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郗***兰: ( 2024-12-20 12:35:00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宫***凡: ( 2024-12-30 07:41:0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法律法规全书(含相关政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汪汪队立大功儿童安全救援漫画故事书.火车危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买卖合同纠纷101问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物业管理法律法规 岳娜,刘湖北 主编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一遍过 初中 八上 道德与法治 RJ(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1学年适用--天星教育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十三经恒解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1949-1978-个人生活史 金光耀, 戴建兵 上海大学出版社【正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启航教育2023考研MBA 199管理类与经济类综合能力逻辑25讲(书课包)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 上、中、下卷(精装)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3秋新版 沪教牛津版英语测试卷小学生4四年级上册上海教育深圳黄冈海淀全程培优必刷卷单元期中期末复习考试卷子期末冲刺100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