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书:现代解梦百科全书 郑同,傅洪光 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正版保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解梦书:现代解梦百科全书 郑同,傅洪光 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正版保证】精美图片
》解梦书:现代解梦百科全书 郑同,傅洪光 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正版保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解梦书:现代解梦百科全书 郑同,傅洪光 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正版保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022382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9
  • 页数:448
  • 价格:40.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2:27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解梦书:现代解梦百科全书》通过对梦的历史和现实的研究,科学地分析了梦占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又参照心理学规律和的科研成果,以简单明了的形式,解析了上千条梦象的含义,内容广泛,涵盖了自然、天象、动植物、社会人物、生活用品、日常行为、生活细节等方方面面。作为心理学的大众通俗读物,《解梦书:现代解梦百科全书》既具备了答疑解惑的实用性、指导性、趣味性,更是您洞悉自己和他人心灵秘密的一面镜子。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与我们相伴一生。据科学研究,平均每个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闻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这其中,又约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我们都是在做梦。人为什么会做梦?在我们梦中为什么会出现各种不可思议的景象?梦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吗?梦代表着什么?梦能预示未来吗?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的科学研究,为我们用的方法解释梦境指明了方向。


书籍目录:

第一章梦的真谛

第一节梦的本质探原

一、原始的梦魂观念

1.梦是灵魂的脱逸

2.梦与真实生活是合而为一的

3.善于做梦的帖弥儿人

4.梦是神灵的启示或警告

5.神奇的原始“文化梦”

二、不同文化对梦的认识

1.中国人的梦观

2.埃及人的梦观

3.印度人的梦观

4.希腊人的梦观

5.犹太人的梦观

6.阿拉伯人的梦观

三、梦与宗教

1.道家与梦

2.佛家与梦

3.印度教对梦的诠释

4.犹太一基督教与梦

四、现代梦学:梦是一种心理现象

1.弗洛伊德:梦是愿望的满足

2.荣格:梦是“个人的神话

五、梦来源于刺激

六、梦是生活经历的反应

七、梦的生理学探究:梦是一种

脑电波

八、邪恶是梦的本性吗?

九、动物也会做梦吗?

第二节梦的功能和价值

一、人的一生离不开梦

二、梦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

三、梦与创造

四、寻梦=认识自我

五、精神创伤的治疗剂

六、梦能唤回潜藏的记忆

七、梦能保护我们的睡眠

第三节感应与预兆:不可思议的梦

一、梦与“心电感应”

1.白居易和元稹的心灵感应

2.亲人去世前的梦告

3.“心电感应”的现代梦学研究

二、离奇的预兆之梦

1.总统预见了自己的死亡

2.大灾难前的预兆梦

三、梦真的能预见未来吗?

第四节梦与人体健康

一、中医学对梦与病关系的探讨

二、梦是疾病的早期信号

三、各种“病梦”的特征

四、梦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五、梦与疾病治疗

第二章梦的解析

第一节梦和潜意识

一、弗洛伊德与潜意识理论

二、梦是完全的“自我”

三、梦是潜意识的变形

四、荣格:梦中的潜意识有自己

的智慧

第二节破解梦的密码

一、显梦和隐梦

二、梦的形成过程:压缩、转移

和视觉化

1.梦的压缩作用

2.梦的转移作用

3.梦的视觉化

三、梦的象征和联想

1.梦是一种“象征语言

2.弗洛伊德的“象征一隐喻”梦学

3.象征与原型

4.梦中的普遍象征与个别象征

5.霍尔的象征符号理论

四、梦的思考方式

五、梦中的“道德屏障

六、梦的舞台、角色及活动

1.梦的舞台

2.梦的角色

3.梦中的活动

七、梦境与心理差异

第三节常见的梦

一、几乎每个人都做过的梦

1.坠落之梦

2.被追赶之梦

3.赶火车之梦

4.飞翔之梦

5.考试之梦

6.赤身露体之梦

7.亲人死亡之梦

8.死人复活之梦

9.牙齿脱落之梦

10.“以前到过这里”之梦

11.游泳之梦

12.穿过隧道之梦

13.大小便之梦

14.迟到之梦

二、梦与性

1.“春梦”:梦与性欲的满足

2.梦中的性意象与性象征

3.性梦因人而不同

4.几种典型的性爱梦

三、噩梦的产生与化解

1.人为什么做噩梦?

2.什么人会常做噩梦?

3.噩梦的特征与内容

4.创伤性噩梦

5.怎样化解噩梦?

四、自己能控制的梦:“清明之梦”

第四节现代科学解梦

一、学会捕捉自己的梦

1.梦的健忘和回忆

2.如何捕捉自己的梦

二、解梦的三个重要法则

三、一梦多解的必然性

四、从象征到联想的解梦方法

五、关注梦的情感反应

1.梦中的情感类型

2.梦中的情感体验是解梦的关键

3.情感反应比梦的内容更可靠

六、现代解梦的精彩演绎——电影《爱德华大夫》

第三章占梦——中国式解梦

第一节中国古代梦学

一、古代对睡梦与醒觉关系的探

二、古代对梦的成因的探索

1.乐广:“想”和“因”

2.《列子》:睡梦的外感和内感

3.王廷相:“魄识之感”、“思念

之感”及“因衍

三、古代对梦的分类

1.《周礼》的“六梦”之分

2.王符《潜夫论》的“十梦”之说

3.佛经的“四梦”、“五梦”之分

4.《梦占逸旨》的“九梦”之分

第二节中国古代占梦源流

一、黄帝:传说中最早运用占梦

的人物

二、殷王多“鬼梦”

三、周代的“三梦之法”

四、《左传》:占梦与历史记录

五、占梦与汉代谶纬

六、占梦的世俗化

第三节古代占梦术揭秘

一、古代占梦的具体方法

1.卜筮占梦

2.星象占梦

3.直梦法

4.反梦法

5.解字法占梦

6.谐音法

7.象征法

8.连类法

9.类比法

10.符号转换法

二、占梦中的“五不占”和“五不验”之说

三、占梦中的心理分析技巧

四、占梦术:一种有力的政治武器

五、中国古代占梦书

第四章梦境探微

第一节人物类

1.祖父母

2.父亲

3.母亲

4.丈夫

5.妻子

6.兄弟姐妹

7.儿女

8.叔叔伯伯

9.姑姑婶婶

10.亲爱的人死亡

11.去世的亲友

12.朋友

13.邻居

14.陌生人

15.客人

16.新郎

17.新娘

18.自我

19.人群

20.老年人

21.婴儿

22.儿童

23.双胞胎

24.女子

25.男子

26.单身汉

27.寡妇

28.英雄

29.闯入者

30.引导者

31.巨人

32.小混混

33.梦见聋哑人

34.跛子

35.权威人士

36.当权者

37.国王

38.老板

39.同事

40.牧师

41.教师

42.医生

43.护士

44.消防员

45.警卫

……


作者介绍:

郑同,易学学者、编辑,周易工作室的创办人兼策划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易学与术数的研究,著有《一本书读懂易经》、《梅花易数讲义》等。现从事易学图书的编辑出版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点校出版易学图书50余种,另点校《四库全书术数初集》、《四库全书术数二集》、《四库全书术数三集》、《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等,广受国内外易学界的好评。

傅洪光先生,山东临沂人,汉族,北京医科大学一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一毕业,山东省临沂中西医医院院长,主治医师,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方面有独到的造诣。自1990年研究易学及道教方术学,师从于李时年、秦伦诗等易学名家,对易学的象、数、理、占均有独到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解梦书:现代解梦百科全书》通过对梦的历史和现实的研究,科学地分析了梦占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又参照心理学规律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以简单明了的形式,解析了上千条梦象的含义,内容广泛,涵盖了自然、天象、动植物、社会人物、生活用品、日常行为、生活细节等方方面面。作为心理学的大众通俗读物,《解梦书:现代解梦百科全书》既具备了答疑解惑的实用性、指导性、趣味性,更是您洞悉自己和他人心灵秘密的一面镜子。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与我们相伴一生。据科学研究,平均每个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闻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这其中,又约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我们都是在做梦。人为什么会做梦?在我们梦中为什么会出现各种不可思议的景象?梦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吗?梦代表着什么?梦能预示未来吗?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的科学研究,为我们用最新的方法解释梦境指明了方向。


精彩短评:

  • 作者:弥生夏蒙 发布时间:2022-04-13 17:57:55

    如果单纯学习音韵的美感,看 声律启蒙足够了,这本不行

  • 作者:Tariel 发布时间:2007-11-16 21:06:08

    很强大的游记,嗯

  • 作者:泡发的大海参 发布时间:2024-01-07 23:43:58

    结构清晰,最棒的地方是强调了内容之间关联,让读者边读边建立框架。不知道为什么评分不如其他同类书籍

  • 作者:莊小壞 发布时间:2010-05-21 10:42:52

    2---有點無聊。

  • 作者:J.J 发布时间:2023-05-14 11:59:07

    有很多是索引吧?凡是杨柳字都指柳如是?

  • 作者:小满 发布时间:2011-11-25 18:27:23

    坑爹的叙诡!整个阅读体验比《向日葵不开的夏天》或《剪刀男》都糟糕。还有,为什么从头到尾我觉得最恐怖的人物是雅子!“这些已经患上疾病之人在本人都不知自己已经患病的情况之下,成功地隐藏在人群之中。”大家都明白蒲生稔有病,没人觉得雅子也病的不轻么。


深度书评:

  • 一本差点被豆瓣书评耽误了的书

    作者:甘阿紫 发布时间:2018-09-21 23:45:08

    在去摩洛哥之前查到图书馆正好有借,幸得一观。

    1. 作者绝不是流水账。我有一些做文字工作的朋友去欧洲啊什么的,结果回来写的专栏那才是流水账。

    作者对摩洛哥的资料看的不少,也尽她所能地接近浸入当地人生活的片段。让整个游历一部好的电影,有了情节和画面,而不只是糖水风光片噢~

    2. 可以看得出作者自己的阅历、对人生的体悟、还有文学阅读量都有一定深度,也让书的呈现更多思想性,一旦有共鸣就很有隔空找到知己的感觉~(譬如新进迷妹我哈哈)

    3. 作者应该对摄影也挺有研究,每每画面的描述很到位,能轻易唤起身临其境的幻想画面。就是可惜书上图片都是黑白的,损失了好多美~

    最后,这本书已经没出版了,淘宝上有卖正常价格的结果是东北贩子搞的扫描版,还有卖二手书的要价130,也是疯了么???

    所以呼吁!如果手里有这本书想(正常)转让的,请联系我呀~么么哒

  • 《生命是什么》读书笔记

    作者:南舟 发布时间:2012-12-29 01:31:52

    本文并非对全书的总结,只为记录一些对于我来说新的知识并对从文中得到的启发进行梳理。

    本书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生命是什么”,第二部分为“意识和物质”(最后还附有薛定谔73岁写的自传)。前者偏科学,后者偏哲学。从行文可以看出薛定谔的思维十分严密,用自然语言讲解也充分体现了科学家气质。而从书中他对哲学家观点的引用以及自己的哲学思考来看,薛定谔对哲学也是很有研究的。在一段时间里他确实把哲学作为自己物理学工作外的主要兴趣。

    第一部分 生命是什么

    1.基因突变

    从生物学上看,基因突变是自然选择万千性状的来源。而从化学-物理学角度来考虑,突变是什么呢?

    从化学上看,从一个基因突变为另一个基因的过程,可以还原为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这里薛定谔只讨论基因自发突变而不与内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情况)。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物质基础相同但结构不同,因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也不尽相同。这里尤其重要的是,它们的“能级“不同,所以同分异构体的转化过程之间需要打破”能垒“。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能垒并非同分异构体的能级之差,而是要高于这个差值的。因为两者的转化并非直接的,而是需要从一同分异构体先转化为”中间产物“再最后形成另一同分异构体。中间产物的能级要比两者都高。所以过程用曲线表示是a先升高到b再降低到c的过程。abc分别是反应物-同分异构体、中间产物、产物-同分异构体。所以需要外界至少提供(b-a)的热能才能使反应进行。

    这就涉及到了物理问题,热是什么?对于作为主体的人来说,热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外界环境-人体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有五感,为什么有这五感可以通过演化论解释,大概理路是这五种信息是相对来说最普遍最利于生存的,所以作为生存的人演化出了这五种从外界信息接收的方式以确保生存。)那么通过人体触觉-热觉才感受到出现了的”热“在感觉到之前到底对应外界环境中什么样的物质活动呢?

    物理学上用温度量度冷热程度,它标志着”粒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粒子运动的越剧烈,温度越高。一杯热水比一杯凉水的水分子运动要剧烈,触碰后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在意识上最终表征为了”热感“,碰到太烫或太冷的东西我们会下意识地避开,否则会对自身造成伤害,没有这种热感机制的生物体在这类环境下会难以生存,这也是演化论解释的依据。

    那么回到基因突变-同分异构体转化那里,提供(b-a)的热能从而让反应进行,在物理上微观上是什么样的活动呢?基因所处的内环境局部粒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使得在表征为温度达到了(b-a),这种程度的粒子运动撞击同分异构体的作用位点使得其发生了结构变化,从而转化成另一种结构,这就是基因突变的物理学实质。

    而只要不是绝对零度,粒子都是在不同程度的做无规则运动的。而不同局部会有运动剧烈程度的差异,这种剧烈程度是几率性的,在任何温度下都有这种特点,其正相关于温度。并不是在同一温度下,任何单一粒子的运动剧烈程度都是相同的,而是一个统计力学的结果。所以温度越高,越可能”泵浦“(即结构转变的发生),而任一温度都可能泵浦只是几率问题。这也就解释了基因突变的频率(单个看是很低的)与内环境的温度的相关性。

    薛定谔在文中用”量子跃迁“、”泵浦“表示这一同分异构体转化的过程的发生。为什么这个叫”量子跃迁“?量子理论揭示了微观物理世界的不连续性,最开始是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而提出”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个观点。在这里,同分异构体的能级也不是连续的。同一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数量与其复杂程度正相关,但总是”量子化“的而不是”连续的“。因而从一个同分异构体转化到另一个同分异构体是谓”量子跃迁“。

    写到这里联想到库恩解释科学进程时提出的”范式转换“概念,从一个科学范式到另一个科学范式的转化就像是”量子化“的。身为物理学博士的库恩对量子理论一定是熟悉的。这里多做一点联想,从一个范式转化到另一个范式的”心理能垒“并非两个范式对应的”心理能量“的差值,只有更大些”心理能量“才有足够勇气冲破旧范式。

    2.遗传物质的持久性

    正因为微观粒子总是在做不停息的剧烈运动,但遗传物质(薛定谔撰本书时生物学只发展到推测遗传物质应该是分子,而现在已知晓是生物大分子核酸,薛定谔猜测是蛋白质,亦如当时许多生物学家猜测的一样)事实上是很稳定的,否则无法解释世代交替过程中的生物学稳定性。薛定谔想寻找微观物理学上的解释。虽然凭现在高中的知识已经知晓是某种化学键,但这是化学意义上的。化学键在更微观的物理上为什么具有稳定性?薛定谔在书中告诉我们,正是量子力学(它是”根据第一原理来阐明自然界中实际碰到的、原子的各种集合体的第一个理论“)的一个推论——海特勒-伦敦键理论(起源于量子力学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成功解释了原子如何通过化学键中的共价键键合成了分子。从而当然也说明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是源于量子理力学的。虽然我们现在知道量子力学是微观解释的基础并且已经广泛运用到了许多科学领域中并取得了成功,而这件事更具体的说明了量子力学的解释力。特别有意思的是,海特勒-伦敦键理论是通过量子力学自然而然得出的推论,并非为了解释化学键而发明的。科学进程中充满了这种准确的”巧合“。

    3.以”负熵“为生

    看了维基百科才知道负熵概念正是薛定谔在本书中首次提出的。熵表示混乱度(书中说熵”表示的无序,一部分是热运动的无序,另一部分是来自不同原子或分子杂乱不可分的随机混合“),负熵即表示有序程度。一种粗糙的理解:我们的观念、行为无论是什么,它只要”是什么“了,它就是有序的。而所谓人的无序就是死亡。无序是混乱,是平衡状态,而人正是要从外界汲取负熵来维持自身远离最终的平衡状态,生物学上叫”新陈代谢“。

    这里和前面提到的温度表示粒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也是一致的。热量越多,粒子运动越剧烈,粒子行为越无序,熵越大。”当你熔化了一种晶体时,你是在破坏原子或分子的整齐而持久不变的排列,并且把晶格变成了一种连续变化的随机分布“。

    4.产生序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有序来自无序,一种是有序来自有序。

    后者直观上更好理解,我们日常行为与许多科学研究的宏观现象都是来自有序的有序。前者的一个范例就是前面提到的统计力学。单个粒子的运动是无序的,而从大量粒子的行为可以统计出某种序来。所以科学家对单个粒子的行为总是无法预言的,而对大量粒子却是可以发现它的规律进行准确的预测。也正因这个理由,薛定谔认为这个物理世界即使不是严格决定论的,也至少是统计决定论的。

    5.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我把薛定谔的推理摘录如下:

    (1)我身体的功能,像一台纯粹的机器一样,遵循着自然界的定律。

    (2)然而,根据毋庸置疑的直接经验,我总是在指导着身体的运动,并且能预见其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是决定一切的和十分重要的,并且我感到要对结果负起全部责任。

    我认为,从这两个事实得出的唯一可能的推论是,我——最广义的我,凡是说过“我”或者感觉到“我”的每一个有知觉的头脑——就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控制着原子运动的这个人,如果有这样的人的话。

    也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薛定谔认同”基督教术语:因此我是万能的上帝“,即自然规律的直接体现。

    他对”我“也有破执的分析:”如果认真地分析一下,你将会发现它比个人资料的集合(经验和记忆)多不了多少,就是说,它是一块油画画布,在它上面聚集了这些资料。而且经过仔细的内省,你会发现所谓的'我'者,实际上只是那些资料聚集在它上面的那种像画布一样的基质而已。“

    ”在你过着新的生的同时,你还记得过去的生活,但是这个事实将会变得愈来愈不重要。你可以用第三人称来谈论‘青年时代的我’;而你正在阅读的那本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更贴近你的心,也许更亲切,更为熟悉。“

    第二部分 意识和物质

    1.习惯

    人的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而我们思考总是在用显意识思考,但我们的个人生活习惯却总是”不走脑子“的通过”潜意识“的神经来调整的。薛定谔举得例子是走熟悉的路,我们总是不仔细思考怎么走,但如果来到陌生的地方,就要全神贯注地考虑如何走。因而很多需要坚持的”该怎么做“,即使我们想明白了,也得先通过各种”诱导“自制着做,直到成为习惯,那就轻松了,这件事就到了显意识的阈值一下,被潜意识自然控制。”我们自己既是斧头也是雕塑,既是征服者也是被征服者——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自我征服’。“

    为什么薛定谔提到这个,是由于他之前是按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那一套来理解的。如果这是对的,那么个人的显意识对无意识的规训就能遗传到下一代。当然,从大的方面考虑,拉马克在这里是错误的,达尔文的”后天改变不可遗传“才是正确的。当然,现代生物学也发展出了表观遗传学,在许多方面”获得性遗传“也是存在的。在基因层面上说,比如基因非编码区对编码区表达的调控,以及启动子剪切酶之类所对应的DNA在经过甲基化等途径后,就会有表观遗传的途径。不过这里考虑大的方面更成熟的理论,这些就不深入讨论了。

    2.外部传承

    而即使不考虑可获得性遗传,而接受达尔文的演化论,物种个体的行为对后代就没有影响了么?薛定谔的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达尔文演化论的模版,基因突变产生新形状,经过自然选择后筛选出适应环境的形状,从而更有利于该物种的生存繁殖。从这个模版理解一个物种的性状是完全来自基因,而行为样态是无法传给下一代的(这里薛定谔似乎有一个错误,一会儿再说),所以行为样态无法遗传。但考虑到物种”行为样状“对环境的选择或改造,这个经过选择或改造的新环境是更好地适应该行为样态的,而后代生活在这个新环境中,也会因此更倾向于产生该行为样态。而如果考虑物种的模仿可能与高等动物的教育可能,对该行为样态的”外部传承“也达到了和内部遗传同样的效果,即传给子代某种特征。

    最明显的例子是语言。未经过人类社会语言教育的人类幼体(比如由狼哺养长大)是无法说话、写字的。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不是经过遗传而是通过外部传承,亲代和子代公有了同一特征。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反过来的情况,由人类看护成长的黑猩猩可以像人类一样掌握语言么?显然是不可以的。而人与该黑猩猩确实是共享着一个外部传承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内部遗传上的物质基础比如器官的、脑神经的。人类子代可以通过外部传承掌握亲代的某种特征,也是要求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所以总体来看,亲代和子代的公有特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内部传承——遗传,另一种外部传承——文化。也可说前者是通过基因的,后者是通过迷因的(

    http://www.guokr.com/article/257684/

    )。而考虑到特殊性,我们或者可以再粗略地把外部传承划分为亲子传承和社会传承,社会传承又专门地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考虑到演化心理学相关的亲子博弈和我们实际上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性格习惯,单独提出来是有益的。

    原本是自然选择的演化,由于人类将环境改造的复杂行为,外界环境一定意义上说不再是自然选择而是社会选择。当然,社会选择由于各种经济、医疗保障是没有自然选择那么严峻的。薛定谔也在此意义上谈到演化速度可能减慢。

    而上述提到的物种新性状对环境的选择与改造,再反过来促进物种该性状的发展(某种意义上的”用进废退“)的过程,也揭示了对初始条件敏感的”混沌理论“,而这一初始条件就是基因突变。而”混沌“的发生也正是因为这个过程首先是一个内因外因交错的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外因通过选择使特征内化融入遗传物质,内因通过表达使特征外化融入环境。即这种”放大“效果是从基因突变到内外因作用的复杂的非线性过程中形成的。而也在这个意义上,过分地区分内部传承和外部传承是无意义的,只能相对的区分。

    另外,关于薛定谔所言行为的不可遗传性,他是忽略了行为是受到神经系统调控的这一基础的。即行为不是纯粹的外部事件,它受内部系统的支配。考虑到这点,行为的遗传性、心理特征的遗传性对应的神经系统受到自然选择,在达尔文演化论体系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一点在现代已发展为行为遗传学、演化心理学。

    3.主观与客观

    薛定谔提到从希腊哲学直到今日的科学发展都坚持着两个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指的世界是可理解的,哲学上一直通过抽象化的自然语言进行理解,科学是通过数学语言。客观性原则是指的我们把感知到的世界当成客观世界来进行理解,同时把我们这个意识摆在了世界之外。这也是海德格尔所言的“存在者”思维,主体与客体正是通过此种摆置形成。而这种摆置确实也由历史证明其价值,如科学的发展。而这种摆置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即忽略了意识自身的位置。幸而20世纪量子理论的进展有助于我们从科学上看清这种思维方式的另一面。

    薛定谔曾为凸显量子理论的“难以理解”,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即“薛定谔的猫”。这只猫怎么可能在开盖观测之前处于生死叠加态呢?直观上理解这只猫应该生死处于一者才对。这只猫确实是生死处于一者,但我们在观测结果以前,我们只能获得统计性的概率性的结论。这在宏观物“猫”上看着难以理解,只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宏观物没有涉及到微观物理世界的概率性,而微观物理世界恰恰是概率性的,它的“难以理解”也通过这个思想实验凸显。

    很容易有这样的问题:那我们对微观世界的单一粒子进行观测不就行了吗?在观测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困境导致我们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呢?就像打开箱子检测猫的死活一样。很可惜的是,我们没法“干净”“彻底”“原初”地对粒子的运动状态进行观测,我们这一观测必然会影响到粒子的运动状态。就仿佛我们打开箱子这只猫从生死叠加的波函数坍缩为粒子态生死之一一样。正是这一发现让科学家重新思考了我们意识的观测行为本身。

    有一种常见的误解,这种误解也总是伴随着对某种神秘性体验的证明。既然我们的观测影响了粒子的结果,那岂不是证明了我们心灵实实在在地具有某种力量?这确实是一种误会。只要我们更坚定地认识到“世界上一切都是物质的”就能对量子理论做出准确的理解,尤其是意识“到我们的意识的观测是一件发生在物理世界上的事件”。

    “我们观测”,简单地说是“我们看”。这个“看”到底是什么?常识上理解就是看,我们视线到了哪里我们就看到了什么。而在这里需要还原到物理世界进行追问。看见一个物体,其实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通过反射进到了我们的眼睛中,这里是光子打到了视网膜上。所以实际上并非从眼睛发出某种视线,而是眼睛作为一种接收信号的仪器,接收到了光信号。打个比方,就仿佛下大雨的时候一个人拿着盆到处跑接雨水。雨就是光,盆就是眼睛,到处跑就是视线移动。

    这样我们就能很容易明白,观测是一件物理世界,当然在这个角度上说,心灵也是视脑神经系统的运行过程也是物理世界,这里没有什么神秘的。那么现在就可以想想,我们观测一只猫——作为宏观物体——光子打到猫身上反射到我们眼睛中让我们看到这个过程,光子对猫的运动状态影响实在是太微弱了,因为量级差的太大。但是当我们在微观物理世界中探索的时候,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微观粒子。恰恰光子就是一种微观粒子,那么我们在通过这种光的手段探测,光子撞击到一个微观粒子上后光子反射到我们眼睛中,过程中这个微观粒子怎么会不被同一量级的光子撞击影响到运动状态呢?所以观测行为会影响到微观粒子的状态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那么是不是能不通过光子,通过某种其他手段进行观测而不影响到待测粒子的状态呢?很遗憾,这里是微观物理世界,已经是现代科学所能延伸到的尽头了,实在是找不到某种比待测粒子还是微小的力量作用。观测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的观测,正是这个某种方式在微观上必然地会影响到待测粒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什么“干净”“彻底”“原初”的观测,只不过对宏观物体的观测影响太小可以忽略罢了。而这个误解最早也是来自日常上我们对“看”的理解太过朴素和习以为常了,忽略了规定着我们方式,作为一种边界。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单个粒子我们无法测量它的全部性质(测不准原理),这就把强决定论的路给断了,起码是在我们认识上的路给断了,实际如何我们无法知晓。而从统计上概率上看我们还是知道的,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底层随机到高层的统计的有序(也有科学家认为底层的随机其实有着隐变量,而如果发现了它底层也就不是随机了,不过这不是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 )。所以我们还不能走太远,说无什么物理学大厦的基地被摧毁了,起码到大量的粒子的运动状态一层,还是能发现明显的规律的(统计决定论)。

    物理学正是如此通过自身的发展,通过意识到“意识是物理世界的一种现象”打破了主观客观的隔膜(这种隔膜的产生通过对“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是很自然的),呈现出一种“客观”“真理”的姿态。而这种“正确”的认识方式却有点忽略了我们的生活世界,或者说对生活世界彻底改造了。显然,对于许多科学家来说追求真理是毕生的志愿。但对许多其他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真理。而且,“真理”只有科学这一种姿态么?这要看我们对真理的理解了。

    关系。量子力学勾连起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以“客观”为基底。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也试图打破主客观二元论的隔膜,以“主观”为基底。不同于物理学视角的把事物还原到粒子作用关系,海德格尔追求的是一种人化的,缘在的理解。在后者的理解中,事物首先是作为与活生生的人有某种联系的事物进行理解的。比如我们通过看电脑看到本篇文章,我们首先关注的不是这个过程中的粒子作用和物理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重要的是我与电脑这种技术的关系,我与本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恰恰在生活世界中勾连起了主观与客观。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物理学无疑解决了一些问题,解释了一些物理现象。而存在论哲学无疑也对我们理解生活产生了另一种视角。而问题恰恰是,我们作为有性格的人,常常不同的人重视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科学家往往重视前者,艺术家往往对后者情有独钟(这个问题大概算是哲学问题,哲学家们不负众望地没有达成一致。粗略地说,英美哲学界倾向前者,欧陆哲学界倾向后者)。薛定谔也有相关体会:“物理世界的画面也缺少构成认知主体的所有感官特征,它是无色、无声、触摸不到的。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原因,科学世界缺少或被剥夺了任何只有与有意识思索、感知的主体相联系才会有意义的一切。我首先指出是那些伦理学和美学的价值观,任何在此范畴、内容与此有关的价值观。科学世界中不仅缺少这些,而且从纯粹科学的观点来看,它无法被有机地插入”。这样问题还是回到了生活的意义,这个问题对于不同性格的人是有不同的解答。而正因为他们试图解释的问题不是一个层面的,我们也难以以某种超越层面的标准来衡量两者。这个标准位于哪个层面大概会倾向这个层面,没有超越层面的标准,正如没有超越方式的观测。

    4.直接感觉的局限

    “颜色本身并不能告诉你任何关于波长的特性”。

    “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有些人觉得它无味,而另一些觉得它很苦。……从那以后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品尝这种特殊物质的‘试味员’的味觉有某种天生的特性,于其他条件没有关系。而且这种特性的遗传遵循了孟德尔法则,与血型特征的遗传类似。”

    直接感觉直接经验的局限,也正局限着自省途径,局限着哲学。

    “我在这里详细描述的情况经常被说成是‘随着测量技术的完善,观测者逐渐地被越来越静谧的仪器所代替’。但事实并非如此;观测者不是逐渐被替代,而是从一开始就被取代。我在前面已试图解释了观察者对色彩的感觉不能为判断光的物理性质提供丝毫线索……测量仪器的使用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虽然这种装置在今后还会逐渐得到完善,但无论多大的改进,这在认识论上并不太重要。对于认识论来说,它们的作用本质上是相同的。”

    “其次,仪器永远无法完全替代观察者;倘若可以完全替代,观察者显然无法获得任何知识。”

    在这个意义上说,仪器是感官的延伸,但在认识论上都是“方式”。而不同的方式能察觉的性质是不完全相同的,人类通过科学仪器察觉到了直接感觉不能发现的现象。但最终必须回归到直接感觉。随着理论和仪器的越加复杂,我们总是容易忘记最后一步我们是通过感觉来获取信息的。

    5.感觉的奥秘

    自己一直困惑的问题被历史上的思想家提到是十分喜悦的,而薛定谔也认为科学难以向我们展示这个问题——“感觉的奥秘”——的谜底。以视觉为例,即使物理学、生理学、认知科学再发展完善,把“看到黄色”这一整个的物理过程都发现了形如:a-b-c-d-……-z-黄色。假如这里的z是某一种黄色神经感受细胞(或者甚至是更底层的粒子),那么还是有这个问题“为什么z会引发意识中的黄色?”。这似乎是一个科学边界上的问题,薛定谔也认为是看不到解释的可能的。他把这个问题的根源归结到这个原因:“一方面我们对周围世界的了解依赖于我们的直接感知,无论这些知识是来自日常生活,还是来自精心安排的困难实验;另一方面,这类知识无法揭示感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具体地说,就是从z到黄色这一步跨出了科学范畴。更令人迷惑与绝望的是,这并非是科学自己的问题——好像哲学能解决似的——这是一个在现在看来什么手段都无法解释的问题。不只是视觉,对任何感觉的解释都有此困境。

    在此基础上这个问题还可以再比较与追问。试问“z为什么引发了黄色”和“a为什么引发了b”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使得后者似乎得到了解释而前者没有。似乎因为后者符合某种物理规律而得到了解释,前者中“黄色”已经是科学之外的事情了。但不要忘记的是,根本上说,科学解释的是how而非why。我们如果认同某种经验得到规律a-b,又有什么理由不认同经验得到的规律z-黄色呢?虽然后者比较特殊,因为我们对a-b都是在感觉下认识到的,而z-黄色这个过程中z是在感觉下认识到的,而黄色却是感觉本身。而如果不把这一层“客观”到“主观”的跨度要求一种超越how的分解,在我看来其实于追问“a-b”是没什么不同的了。但似乎也有这样的区别:比如我们从z本身是发现不了什么“黄色”特质的,所以我们会疑问z为什么引发了黄色而不是蓝色或其他什么颜色。而从a-b这个过程,是服从某种可以解释how的抽象规律的。但是,我们可以对粒子的行为在物理学上提炼出抽象的数学规律,而生理过程却一直是作为直接描述性的。所以位于接收光的生理阶段的y-z本就是与光本身的粒子过程的解释要求上有差异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其实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科学边界上物理实在到感觉这一跨,另一个是本身对相继关系、规律为何如此存在的追问。薛定谔似乎是认为“从z到黄色”这一步跨的太大了,而生理上的y-z全然在我们视觉下发生,它的相继关系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书中最后引述了德谟克利特的一个论断(由盖伦保存下来),摘录如下:

    智慧说:‘表面上有色彩,表面上有甜味,表面上有苦味,但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

    感觉反驳说:‘可怜的智慧,你希望借用我们的论据击败我们吗?你的胜利就是你的失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超值(563+)
  • 内涵好书(498+)
  • 差评少(472+)
  • 全格式(458+)
  • 中评(189+)
  • 格式多(553+)
  • 中评多(62+)
  • 书籍完整(453+)
  • 愉快的找书体验(256+)
  • mobi(443+)
  • 简单(190+)

下载评价

  • 网友 曹***雯: ( 2024-12-10 10:30:0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康***溪: ( 2024-12-31 02:51:36 )

    强烈推荐!!!

  • 网友 石***烟: ( 2025-01-02 00:15:37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寿***芳: ( 2025-01-04 10:27:2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权***颜: ( 2024-12-21 01:03:46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冷***洁: ( 2024-12-20 02:09:5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国***舒: ( 2024-12-11 00:18:4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隗***杉: ( 2024-12-31 13:43:06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方***旋: ( 2025-01-02 13:01:06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汪***豪: ( 2025-01-09 17:43:32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