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设计基础-美术高考名家教学典范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美术高考设计基础-美术高考名家教学典范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设计基础的考试内容不再是某一具体的专业设计,而是考查艺术设计各专业共同的规律性的基础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考试形式适用于所有设计专业的考试,有利于优秀设计人才的选拔,是今后全国各艺术设计院校招生考试的总趋势。
本书以图为主,以大图为主,清晰明了,由美术高考名家教学示范,优秀范画、完全解析、系统训练,是学生临摹的好帮手,也是取得高分的好参谋!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美术高考设计基础》以图为主,以大图为主,清晰明了,由美术高考名家教学示范,优秀范画、完全解析、系统训练,是学生临摹的好帮手,也是取得高分的好参谋。设计基础的考试内容不再是某一具体的专业设计,而是考查艺术设计各专业共同的规律性的基础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考试形式适用于所有设计专业的考试,有利于优秀设计人才的选拔,是今后全国各艺术设计院校招生考试的总趋势。
精彩短评:
作者:再吃一颗葡萄 发布时间:2023-07-05 11:47:48
小学生读有点简单,大人读就很合适。
作者:悟&空 发布时间:2020-11-02 21:37:54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之下,狼性应该成为每个人不应被湮灭的那点本性
作者:后浪 发布时间:2019-07-08 14:48:58
还在兢兢业业地学习管理时间吗?管理时间,不如深刻了解、合理分配、充分利你一天的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扰,分出轻重缓急,做出最明智的工作决策。通过培养8种忍者式行为习惯,你不仅可以让自己条理清晰,实现注意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可以避免拖延症。最重要的是,你将学会如何用更聪明的方法工作,而不再一味埋头苦干。
作者:骄娇二气 发布时间:2022-04-04 15:34:40
有处事智慧,有封建糟粕
作者:桃夭 发布时间:2016-08-17 11:33:43
内容丰富,可伴随孩子成长,其实成人也完全可以阅读,图片和知识都非常精当。
作者:支离破碎 发布时间:2012-11-10 11:14:56
王可桑的画我太喜欢了。故事普普通通。
深度书评:
一些笔记
作者:wizard 发布时间:2010-10-20 21:47:36
如果你觉得这个笔记很难懂,那是因为这本书真的很难懂。
第一章 序幕:幻觉如何可能
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确认我们所感受到的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某种模拟出的虚幻感觉?
由于我们与所感受到的外界存在互动,外界会随着我们意识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回应。考虑到这可能产生数量极大的分支,对其的计算远远超出了人力所能达到的程度,因此可以认为,外界的一切不可能是被模拟出的。
人的视觉系统不能简单的被解释为一个完全由“数据驱动”的过程或“自下而上”的过程,在最高层次上,它还需要经过几轮“由期望来驱动”的假说检验。这一过程一边是由中枢产生的期望,一边是由外围产生的确认(与否认)信息。首先是外围系统做出一定数量的预处理,然后通过若干轮“生成假说—确认与否“的过程产生出最终的感觉。
这种解释方法可用来说明幻觉的产生,如果上述系统的中枢部分可以正常产生期望,而外围部分陷入随机的、无秩序的确认和否认过程,那么就会产生幻觉。这种幻觉的内容往往会反映了当事人内心深处的关切。
第二章 解释意识
二元论认为,心智不同于大脑,它不是由普通物质组成,而是由某种其他的特别材料组成。但这种二元论目前不占主流,现在的主导观念是物质主义,即只存在一种东西,也就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物质,心智不过是一种物质现象。
第三章 访问现象学公园
现象可分为三部分:(1)对外部世界的经验;(2)对纯内在世界的经验;(3)对情绪与感受的经验。
第四章 现象学的方法
在较早时候,如笛卡尔、洛克、贝克莱、休谟等人都是采用内省的方法来观察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将之描述出来,并且相信这些描述的读者将会与他们有类似的感受。但这种方法现在已遭到质疑,事实上当我们自以为在“观察”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推理”来处理外界输入的材料。这种所谓的共同内省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会产生许多偏差。
代之而起的行为主义倡导第三人称视角,它避免推测在人的心智中发生了什么,只有“从外部”收集到的事实才可算作数据。
第五章 多重草稿 vs 笛卡尔剧场
“笛卡尔剧场”的模型认为,所有的外界输入在经过处理后都汇聚到大脑中的某一固定位置,此后才会“呈现”在意识中,意识的产生有明显的次序,即该输入到达这固定一位置的次序。
所有引发具体行动的输出也都从该固定位置发出。
“多重草稿”模型认为,各种各样的知觉(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思想或心智活动)之所以发生,靠的是平行的、多轨道的、对感觉输入的诠释与细化过程。进入神经系统的信息处在连续的编辑修改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在许多地方进行,但没有哪个地方是为了将处理结果储存在意识中而必须经过的,事实上很多处理结果是否能够最终出现于意识中,要依赖于其它地方的一些信息,这完全是非线性序列。
奥威尔式的记忆修改:大脑中被插入一些不曾发生的记忆
斯大林式的记忆修改:大脑的记忆被篡改或消除
举例:某一时刻面前经过一个不戴眼镜的长发女人,一秒之后,一个稍早的处于底层记忆的短发戴眼镜女人的形象污染了这一记忆,使得当事人认为自己见到了一个戴眼镜的女人。
关于这一事例,奥威尔式的记忆修改模式可解释为,大脑最初产生了对不戴眼镜女人的印象,但之后被删除并重新修改为戴眼镜女人;斯大林式的记忆修改模式可解释为,在大脑产生对视觉刺激的意识之前,这一形象就被修改为戴眼镜女人,意识从产生之初起就是不真实的。
试图区分这两种模式何者正确是没有意义的,那表示仍然认为意识的产生与一个明确的节点相联系,进而试图确认最初越过这一节点的是不戴眼镜的女人形象还是戴眼镜的女人形象。
第六章 时间与经验
外界的输入在大脑中会产生怎样的意识,这并不是一个确定的问题。它会受到其它输入的影响,例如后续输入。
举例:如果一个短暂闪现的实心圆盘信号后又出现一个较大的圆环信号,那么观察者会认为实际出现的只有一个圆环,开始的实心圆盘最终不会出现在意识中。在这里,可以认为实心圆盘信号进入大脑后,如果没有后续输入,它会产生一个关于实心圆盘的意识,但由于后续紧接着产生了一个圆环信号,那么最开始这个实心圆盘的信号会被压制或融合入后续新的信号。
大脑在处理输入信号时,往往会存在一个时间上的限制,如果不能在此限制内完成处理,那么大脑将会抛弃或者简化处理此一信号,例如将其与后续信号合并。
利贝的实验表明,如果对一个人同时施加两个刺激,一个是用电脉冲刺激其左手,一个是直接刺激其左脑皮层(会产生右手受电击的感觉),但是左手受电击的感觉要先于右手。
在左手接受到外界刺激时,在很短的时间(10-20毫秒)内大脑皮层会产生一个”定时信号”(初级诱发电位),然后需要经过长达500毫秒的时间,才会达到“神经元充分状态”从而产生被电击的意识,但在产生这一意识时,如果存在“定时信号”,大脑会自动利用其“回指”时间,使得左手受到刺激的意识早于右手受到的刺激,因为左脑皮层受到的刺激并未产生定时信号。
利贝的实验尚未得到有效验证和认可。
丘奇兰德的实验指出,如果让受试在意识到自己被电击后立刻说出来,那么从皮肤刺激到发声之间只有300多毫秒的间隔,从而他认为“神经元充分状态”最多只需要200毫秒的时间。
利贝对此的回应是,受试不需要在意识到自己被电击后才发声,这一发声很可能是无意识的,早于受试意识到自己被电击。
“一个自发的意志行为在大脑的发动是无意识的开始的”。
第七章 意识的演化
最初的意识:寻找有利、回避不利、忽略中立。
需要一个神经系统去控制自身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活动,要能够追踪甚至预测环境。
一些对外界的定向反应逐渐被固化至神经系统内部,具有好的固化结构的生物体更容易产生更多存活的后代,获得更大的传播。
依靠遗传特性而传播的生物体功能往往是固化在生物体内的,它可以对固定的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生物体逐渐还发展出了“学习能力”,即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设计自己,以面对变动无序的外界。
鲍德温效应:如果允许个体有可变的机会,可以自行去寻找更好的“计策”,那么更接近、更容易发现好“计策”的生物体就更容易存活下来并繁衍后代。这些后代并不能遗传得到好“计策”,但它们越来越容易去接近好“计策”。
人类大脑进化至不仅可以表征现实世界中的某些现象、事物,还可以表征一些组合的、后天学习得来的概念。
早期原始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向他人提问并获得帮助。但某时原始人发现语言同样可以刺激自己的大脑,去寻找特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处于大脑中其它区域,本来无法和正在寻找问题的大脑区域相互连通起来。
声音的刺激只是一种沟通大脑不同区域的途径,人类会发展出多种刺激方式以达到这种沟通。其中有些成为了神秘的仪式。
弥母是一个文化传递的单位或一个模仿单位,它在人的大脑之间传播,并且同样寻求自身的复制,在弥母之间也存在着演化与竞争。弥母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为大脑的基础机制带来显著的设计改善,且其速度远高于遗传以及鲍德温效应
所有这三个媒介:遗传演化、表型的可塑造性以及弥母演化,都对人的意识设计有贡献。
知识只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但并不完全为人所有,或者说,并不总是能在需要的时候浮现在人的意识之中。为了促进提取知识的能力,往往需要训练以及一些特别的方式、例如自言自语、对自己作画。
第八章 词语如何用我们做事
如果我们不承认在大脑中存在一个“核心赋义者”,那么如何解释言语的产生?
通过对言语中重音的观察,可以推断出,这个系统存在一定的前瞻能力,它并不是一个每次只处理一个词的串行系统。
一种官僚体制的模型认为,在大脑中先产生一个模糊的说话的意图,然后该意图逐步细化,直至产生明确语句并发音。就像一个官僚层级系统一样,每一上级向下级发号施令。
群魔混战模型认为,在大脑中会产生大量的、或有意义或无意义的言语,在竞争中产生了胜利者并被发音。
作者认为,在语言生成中,必定包含着群魔混战的模型——机会主义的、并行的、演化的过程。
一些现象:
弗洛伊德认为那些既非随机又非毫无意义的口误存在着深层的意义,它们是被无意识的、有所意图的插入到话语结构中的,间接或部分满足了讲话者受到压抑的交流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反思我们发现自己在说什么,才发现自己想的是什么。这说明在言语形成时我们还没有明确的意识。
失语症、虚谈、幻听等病症表明,有些时候语言过程不需要任何“核心赋义者”就能够发动。
第九章 人类心智之架构
总结:
不存在单一确定的“意识流”,因为不存在中央总部或笛卡尔剧场。相反,存在的是多重渠道,各种特化回路在这些渠道中以一种并行的、群魔混战的方式去各自行事,并制造出多重草稿。大多数草稿片段只是中间过程的暂时角色,但也有些草稿上升为更高级的功能角色。
基本的特化回路是我们的动物遗产的一部分,它们的产生是为了实现一些动物的基本能力,而不是专门针对人的行为。
当不同的“小妖”之间存在矛盾时,大脑需要通过“部署”合适的力量来处理争论。对于那些不存在重要竞争的简单或过度学习的任务,可以按惯例执行,无需引入额外力量,因此是无意识进行的;但是当某个任务比较困难或令人不快时,它就要求集中注意力,这往往需要一些“我们”的帮助,例如自我警惕、各种记忆窍门、复述、自言自语等。
第十章 展示与讲述
人类视觉系统运行的模式,不只是靠给自己显示真实的、外部的图像,而且还靠给自己显示设计因人而异的、内在的虚拟图像或图表式的数据表征,后者适合作为原材料提供给视觉处理机制的某个或某些后来阶段。
之所以画出眼前的一朵玫瑰,或者复制一幅图画很难,是因为为了做到这些,人们必须辨别或区分一些纯粹空间的特性,但这些特性往往只是以报告的形式在大脑中做出总结,而不是供大脑仔细解读。
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模式”或“提醒我们”原本会忘掉的细节,这利用了视觉的模式识别机制,其信息处理要求很惊人,很难使高度图式化的图表在我们的头脑中保持稳定。不同的视觉处理者利用的策略会有个体差异。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接触到的不同领域的抽象结构都会不同程度的被心智吸收,并可能影响到其它不相干的区域。这其中最普遍最有力的一种结构就是我们的母语。
供我们使用的词汇不仅影响我们跟他人说话的方式,而且还影响我们跟自己说话的方式。并且存在于句子中的强制结构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结构。
第十一章 废除证人保护计划
盲点:视网膜上存在一个区域,无法感知外界视觉刺激,但通常人们在单眼睁开的情况下也不会察觉到这一盲点
盲视:由于从视神经向大脑传播视觉信息的通路上出现缺陷,导致人的视力受损,常见的情况是一侧视觉皮层全部受损,导致与之相对的半侧视野丧失。但具有这种缺陷的人在某种情况下仍然能够感受到外界视觉信号。
对盲视的人而言,当视觉信号出现在他们的暗点区域内时,在外界人员的提问下,他们往往能够以超出随机猜测的正确率来回答一些关于形状、方向以及光的出现或消失等方面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实验员提出问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盲视现象。
对比癔病性盲人,他们在生理上观测不到任何异常,但他们声称自己失明,而在接受盲视测试时他们往往会给出比随机猜测更差的正确率,这表明他们的确在以某种方式利用自己的视觉信号,而且不同的是,他们不需要得到实验人员的提示或暗示。
人的反应策略分两种,有意识思想控制的策略和“盲目的、机械的”过程控制的策略。后者更像是“身体的”策略,是不经过意识,也难以控制的,前者则是我们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策略,可以对之调整或更改。
对盲视患者来说,可以通过训练,将他们对外界视觉刺激的反应策略类型由前者改为后者,使得他们能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外界视觉刺激做出反应。
用一个摄像头产生低分辨率(16X16或20X20)的信号并传递到一个同样规模的电子式或机械振动的麻刺器网栅,网栅捆绑在受试的身体上。只需几小时,受试就能够根据网栅的刺激来感知到外界的物体甚至人的面相,还能够感知到物体的连续运动。但这种设备并不能产生正常视觉的所有效果,部分应归因于设备的低分辨率。
可以猜测,盲视受试同样也是由于从盲区中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太少,从而仅能够完成一些分辨形状、方向等简单行为。
对于在视网膜中呈现的图像,并不会自动的进入意识。很常见的情况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物品就在我们视野之中,但却视而不见,只有当“发现”它之后,今后就可以随时“意识”到它。
对盲点区域来说,人们会自动忽视它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自动向其填充周边区域的图案,而只是简单的通过为其贴上一个“标签”而忽视了它,只有当从其它途径获得了与之矛盾的信息时,大脑才会进一步去调查它。
“填充”观念的根本缺陷在于,在大脑正在忽视一些东西的时候,它却以为大脑是在提供一些东西。事实上,“我们对连续性的感受,来自我们对绝大多数种类的变化惊人的不敏感,而不是来自任何真切的知觉状态”。
当集中注意观察视域中的某一部分时,其它部分发生的新奇或重要的变动会迅速的被传递到视觉系统并得到重视。但是实验表明,当眼睛在扫视中飞速移动时,由于传递的变动信息太多以至于大脑完全忽视了它们——不是关闭外界的输入,而是忽视。
第12章 感质的非质化
感质是一个概念,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内的物质或性质,用于感受外界,例如颜色。但是,既然一台机器也可以辨别出两种颜色的不同,没有理由认为人类一定需要借助于感质才能识别颜色。
并不存在一种简单的、不分离的表面性质,使得具有该性质的所有表面且只有这种表面,才是红色的。
一种羟基硫代尿素在四分之一的人尝起来是苦的,其余的人则尝不出味道。假设通过基因的改造或进化去除了前四分之一人的基因,那么羟基硫代尿素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无味物质,而假设如果去除了后四分之三人的基因,它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苦味的物质。这种物质始终不会变化,但它的味道却取决于人类。
同样,假设人类全体都是红绿色盲,那么所有的红色和绿色物体都会具有同样的一种新颜色,如果此时有一个非红绿色盲的人出现,他就会将这种颜色细分为两种。而事实上在我们看来是同一绿色的物体,在其它某些物种看来却很自然的被分为更多种颜色。
一组具有相同的第一性的物质可以被赋予一个共享的第二性的(感)质,即在一群正常的观察者中产生一种共同效应。这种第二性的质不能摆脱与观察者之间的联系,但这一联系有强有弱。例如“可爱”与“可疑”这两种第二性的质,虽然都依赖于观察者,但前者的依赖性显然要低于后者。
所谓感质,其实是一个虚假的概念,它并不存在于人体内,它只是各种倾向的综合体,包括一切天生的和学到的联结,以及由某种特殊的方式触发的反应的倾向。
但感质的支持者认为存在一种可能,即倾向性经过适应后可以恢复正常,而感质仍然保持颠倒,从而证明感质独立于倾向性。例如,假设一个人的眼部被做了手术,他接收红绿两种颜色的神经元被颠倒,此时他的倾向性与感质都产生了颠倒,但有可能通过手术或适应性调整,他对红绿两色的倾向性(反应)重新恢复正常,而他此时对红绿两色的感受仍然是颠倒的。
但这需要适应发生在后经验时段,即在意识接收到颠倒的红绿信号之后,倾向性再次被调整适应并恢复正常,而此时感质就仍然保持颠倒。如果适应发生在前经验阶段,那么意识将接收到正常的红绿信号,那么倾向性和感质都将维持正常。
这种假设的问题在于,它需要“笛卡尔剧场”的支持,而事实上不存在明显的前经验与后经验的分野,倾向性的产生是基于多重草稿模型的。
存在两种副现象的定义,一种认为它不会对外界事物造成任何结果,事实上,这也就导致它无法以任何手段证明自身存在;另一种认为它是某种物理过程的结果,同时也会导致物理性的结果,但是是非功能性的。
如果把感质视为大脑活动的一种副现象,那么只有从后一种定义上去解释它,感质才是有意义的,但这种感质不会对物质论构成挑战。
第13章 自我的实在
我们进行自卫、自控和自我界定的基本策略,不是像动物那样结网、筑坝,而是讲故事。更具体的说,是编造和控制我们向他人以及向自己讲述我们是谁的故事。与专职作家不同的是,我们不是在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讲故事。事实上,不是我们在编造故事,而是故事在编造我们。
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症的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在幼年时都遭受过严重的虐待,他们在绝望中不得不重新绘制自我的边界以保存自己,让那些痛苦发生在某个别的更能够抵御这些痛苦的自我身上。
正如生物的进化总是渐进性的那样,自我也不应该只有“全部”和“零”两种状态。从数百万年前不存在自我的环境中发展到现在,自我不会是一个突然从无到有产生的事物。多重人格障碍症为此提供了另一例证。
第14章 想象意识
塞尔的中文屋子思想实验展示了一台能够完成图灵测试、理解并回答中文问题的机器,解释这种机器的标准回答是所谓的“系统回应”,即在这个机器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小程序、脚本以及各种知识,他们像第9章中的“小妖”那样彼此竞争对输入问题的回答。拒绝把这些小程序的累积视为“意识”是不公正的,因为我们必须承认,真正的理解正是靠一种由大量亚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的过程,其中每个亚系统都不能自行产生理解。正如考虑我们的大脑,每一小片的大脑切片都不能产生理解,但它们的联合却构成了理解。
判断人具有意识的依据是人可以生成一段文本,并据此生成一个异现象学世界。意识并不是一种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东西,它存在着范围、多样性等方面的区别。语言对于意识的有无具有重要作用,很难相信一种缺乏语言的生物会具有完整的意识。
进行推理的动物也最有可能是具有受苦能力的动物,而受苦能力是这样一种功能,它拥有系统表达的、范围广泛的、识别力高的欲望、预期和其它复杂的心智状态。
只有从无意识事件出发来解释有意识事件的理论,才能解释意识,正如从不是生命的东西出发来解释生命。
遮挡的手
作者:地中海气候 发布时间:2023-08-05 01:39:22
因为下午听随机波动有一段讲金爱烂和萨莉鲁尼,所以又把一个多月前没看完的这本捡起来继续读。
过程中突然觉得读金爱烂和邱妙津的阅读体验是相似的(虽然两人题材完全不同hhh)——潮湿的黏腻夏天,空气中隐隐约约有霉味,汗津津的胳膊碰上后或许有几微秒粘连上,甩开后小心翼翼再也不想触碰。家里的白炽灯不亮,恋人不满意,工作不合心意,但是不想换新的,因为觉得一切凑凑合合还能继续用,就像生活中很多时刻,不爽,没办法,你需要忽视自己的某种触觉、嗅觉、听觉的本能,凑凑合合被推着往前滚动。
感觉金爱烂讲的故事是东亚女性贫困,中日韩女性共享的某种触觉和记忆。
喜欢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无数个小学的下午,当我在最后一节课期待放学的时候,我的妈妈也是这样在家里切鱼肉,倒进锅里、再煮上海带的吗?那个时候的她在想什么呢?
在赡养母亲与抚养儿子中间的女人在想什么呢?一方面有对母亲的依赖——在母亲庇护下缩在舒适圈,和母亲儿子共享片刻夏日时光的闲适。另一方面,孩子与母亲长长的羁绊,催产素作用下强烈的爱与愧疚,混合着哺乳时涨奶和乳头疼痛的不适。脐带被剪断后,孩子与母亲注定要越走越远。从一开始母亲对孩子身体百分百的了解,到孩子上初中后母亲扫地看到他掉落的头发,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不断丢下一些东西。当母亲听到孩子在唱诗班的歌声,不由得对此产生一种敬畏,“是你身体里的哪样东西让你变成这个样子的呢?哪些是我给你的?如果既不是我给你的,也不是你生来就有的,那么它从何而来”。
读完后再仔细想想,才发现儿子那部分令母亲陌生的刻薄,正是前文中提到的父亲的刻薄。儿子小心翼翼掩藏着自己的刻薄,正如同其父每次轻松地概括和断定某件事时,忽略了个人的历史和重量、脉络和奋斗时“过于漂亮的合理性”。当然如果这种相似只是一种儿子对于父亲性格的遗传,那就太没有意思了。因为其实母亲“明明也对这种合理性如饥似渴”。甚至我觉得这个故事最妙的地方是母亲切鱼的感受——开头母亲切鱼时,感受到自己碰触这种半鲜活食材,在打破、粉碎某种禁忌,杀死死去的生物,人性最深处一种没人愿意承认的、血腥的、恶心的“无聊的喜悦和憎恶”,就像里面某处没有情感的淡淡讽刺——靠吃其他生物的肉而存活的生物独有的深度醇香。
像题目《遮挡的手》,要把欺负老人时不小心笑出来的表情遮住,要忍住回想那段经历时不小心露出的幸灾乐祸的神态,要把切鱼时内心深处的爽深深摁在道德感之下。
这个故事里,我还喜欢中间两个部分的描写。第一个是“我”讲述自己哺乳的痛苦那段。“我”记忆里满满都是为了催乳会吃饭,再吃饭,吃饭的记忆。喝了太多海带汤,所以觉得自己的乳汁都带着石斑鱼的腥味。最令人共情的还是那句“我感觉自己是个散发着腥味、热乎乎、滑溜溜的肉块。我感觉自己变成了被涂掉名字,只表明多少克的营养供给包。”
第二个是“我”回想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父亲分手,让烟灰落在身体里,只有自己懂得的暗号。
看上去一切都照常,夏日已至,长日未尽,阳光普照,书名是《外面是夏天》。但从第一个故事《立冬》开始,太阳直射点远离此地,不断南下,故事里的人和外面的阳光隔绝。消失的语言在空中飘荡;唱诗班孩童的歌声像抛物线一般,但开口向下抛物线另一端的终点却是人恶毒、幸灾乐祸那一面;玫瑰糠疹爬上身体,腐朽的萝卜和发了霉的菜时刻提醒人断了的念想和永久的失去。蒸蒸日上的生活会戛然而止,所有悉心经营的一切会在某一刻彻底破碎。
外面是夏天,可是这些人将永远处于冬天。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方便(353+)
- 速度快(197+)
- 推荐购买(107+)
- 微信读书(144+)
- 中评多(204+)
- txt(596+)
- 下载快(452+)
下载评价
- 网友 林***艳: ( 2024-12-13 00:01:32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訾***雰: ( 2025-01-04 11:26:3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益***琴: ( 2025-01-07 13:44:41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饶***丽: ( 2024-12-22 22:08:54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国***舒: ( 2024-12-21 00:50:2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曾***玉: ( 2024-12-13 13:54:0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孙***夏: ( 2024-12-28 15:20:53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菱***兰: ( 2024-12-15 06:19:3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田***珊: ( 2024-12-27 04:16:2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沈***松: ( 2024-12-22 17:50:41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家***丝: ( 2025-01-07 10:25:35 )
好6666666
- 网友 宫***玉: ( 2024-12-24 10:47:43 )
我说完了。
- 网友 常***翠: ( 2024-12-10 11:45:1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冷***洁: ( 2024-12-12 12:57:01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芮***枫: ( 2024-12-28 06:02:03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孙***美: ( 2024-12-14 11:22:18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虚空粉碎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合同管理与合同示范文本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反脆弱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正版现货 中国密教史-提供发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5GtoB如何使能千行百业 人民邮电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宋徽宗:不爱江山爱艺术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大学舞蹈鉴赏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3年版【23年二消考试教材套餐】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2册)综合能力1本+案例分析1本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