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尚书译注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9:51

尚书译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尚书译注精美图片
》尚书译注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尚书译注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58221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6-1
  • 页数:504
  • 价格:46.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9:51

内容简介:

《尚书》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政治、思想、历史、文化诸方面的资料,但《尚书》文字却佶屈聱牙。《尚书译注》博采众家之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通顺畅达,能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


书籍目录:

前言1

译注说明1

虞夏书1

尧典1

舜典12

汩作九共九篇稾饫26

大禹谟27

皋陶谟38

益稷45

禹贡57

甘誓92

五子之歌96

胤征102

帝告釐沃107

汤征108

汝鸠汝方109商书110

汤誓110

夏社疑至臣扈113

典宝114

仲虺之诰115

汤诰121

明居125

伊训126

肆命徂后132

太甲上133

太甲中138

太甲下142

咸有一德145

沃丁150

咸乂四篇151

伊陟原命152

仲丁153

河亶甲154

祖乙155

盘庚上156

盘庚中166

盘庚下173

说命上177

说命中182

说命下187

高宗肜日192

高宗之训195

西伯戡黎196

微子199周书204

泰誓上204

泰誓中210

泰誓下215

牧誓219

武成224

洪範232

分器247

旅獒248

旅巢命253

金縢254

大诰261

微子之命271

归禾275

嘉禾276

康诰277

酒诰291

梓材302

召诰307

洛诰317

多士330

无逸338

君奭347

蔡仲之命358

成王政363

将蒲姑364

多方365

立政376

周官386

贿肃慎之命394

亳姑395

君陈396

顾命402

康王之诰412

毕命416

君牙423

冏命427

吕刑432

文侯之命445

费誓449

秦誓453附录457

主要参考书目457


作者介绍:

李民,1962年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现任郑州大学殷商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理事、(美国)美洲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讲授《尚书》研究等课程。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尚书译注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尚书译注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尚书译注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 夷

yí 一ˊ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

 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

 4. 弄平:~为平地。

 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

 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

 7. 古代的锄类工具。

 8. 古同“怡”,喜悦。

 9. 古同“痍”,创伤。

 10. 姓。


我想到我那已成神靈的先王當年勞動你們先人(的情形),所以我也能養護你們,來安定你們。如果我在政治上失策,永久住在這裡(奄)先就會重重地降下懲罰與疾病在我身上,説:为什么暴虐我的人民!你們民衆如不謀生,不跟我個人同心同德,那先王也會降給你們罪過與疾病,説:爲什麽不和我的小孫子相親近呢!'所以你們若有錯誤的行爲,那就會從天上來罰你們,你們没有辦法能够逃避。

古時候我們的先王既然勞動了你們的祖先及父親,你們同是我的好民衆。你們心中要是有作惡的念頭,我們先王(在天之)就會告訴你們的祖先和父親;你們的祖先和父親、是就會棄绝你們,不挽救你們於死亡。現在我有亂的官員共同在位,老是聚集你們的財寶。你們的祖先及父親,就會報告我的先王説:施行刑罰給我的子孫。於是,先王就會重重地降下災來。


不要越俎代庖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尚书》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政治、思想、历史、文化诸方面的资料,但《尚书》文字却佶屈聱牙。《尚书译注》博采众家之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通顺畅达,能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


精彩短评:

  • 作者:kayoko 发布时间:2021-12-07 14:47:52

    地平天成的解释感觉不太对

  • 作者:夜航引 发布时间:2021-10-31 22:33:00

    收录篇目详尽,注释综采各家。

    不足之处有三:

    一,注释序号位置混乱,或一句后,或两句后,或三句后。译文或一页后,或两页后,或三页后。

    二,译文尚未精美,直译也并非不顾基本通畅。部分篇章对读中华书局2011版王世舜本译文,王本译文虽也有不足,但或更为明了清晰。

    三,本书P178[二]亮阴条注曰参见《无逸》篇注,查《无逸》篇注在P341,何以前注参后注?读王世舜本,体例相同,然王本先全注今文,后注伪古文。恍然大悟。学术著作,不用心至此乎。

  • 作者:文孟先生 发布时间:2024-03-12 18:10:55

    经典。

  • 作者:Kreutzer 发布时间:2021-12-19 16:30:34

    周公之《他改变了中国》

  • 作者:花非花,雾非雾 发布时间:2015-04-08 14:52:35

    赊店古镇,终于登上央视了,不易啊。两带一路,给力!!

  • 作者:溼骨䦥蛞蝓 发布时间:2022-04-22 13:02:11

    差强人意。


深度书评:

  • 【转】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尚书》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1-28 18:33:06

    《尚书》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学名著,而且也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古书,中国还没有比《尚书》更古的书留到现在。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没有韵的称《书》。“尚”者,远古、上古之意,《尚书》就是一部上古的散文集。孔子以诗书教弟子。孔子以前,春秋时代,贤人大多读《诗》。《书》,在《左传》上可看到。孔子以后,像墨子、孟、荀也都读《诗》、《书》。故可说《尚书》是中国古代一部大家都读的书。但在今天来讲,《尚书》是一部很难读的书。《尚书》分虞、夏、商、周四代。后人把夏、商、周称三代,唐虞属于五帝,因此《尚书》也可说是一部五帝三代之书。从唐虞到现在,该已四千多年;从西周以来,也有三千年以上,《尚书》真该说是一部中国的远古书。汉代太学设立五经博士中有《尚书》,照现代话来讲,《尚书》是那时一部国立大学规定的教科书。可是经过西汉到东汉四百年,实在这部《尚书》也并不能字字都讲通。我们说汉代“去古未远”,但这部《尚书》已没有能完全讲通,当然以后会更讲不通。唐代韩昌黎说过,周诰殷盘,诘屈聱牙,他亦说是难读了。直到清代,讲经学最为有成绩,训诂、考据,工夫下的特别深,但清代两百几十年,这部《尚书》还是没有能一字字的讲通了。民国初年的王国维,是当时同辈行中对经学最有工夫的人,但也就说《尚书》不能尽通。可见我们今天来读《尚书》,只求得其大义便好,不可能逐字逐句都要讲得通。我有一位朋友顾颉刚,同在大陆的时候,他就想为尚书做一番现代白话文的解注和翻译。我想这工作会是徒劳无功的。据说此刻他翻译的《尚书》已经出版,但我没有看过。无论如何,他不能把《尚书》里难解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必然的。古书不易通,并不是说拿白话一翻就可通了。注解已难,拿白话文来翻译古文,其事更难,并不是几千年前人说的话都能用今天的白话就能恰好翻得出。这些都是做学问走错了路的,暂不讲这一问题。

    第二,我们要知《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文字问题外,便是本子问题,即是《尚书》的真伪问题。《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今天我们只说今文《尚书》是真的,而古文《尚书》则是假的,我今天且先把此问题简单一讲。《尚书》究有多少篇?旧说有一百篇,此说不可靠。当秦始皇焚书时,有一博士伏生,他就收藏着一部《尚书》,回到家,装进壁里边,偷偷地保留下来。秦亡汉兴,重觅《尚书》,只知道有伏生的一部。那时伏生还在,快一百岁,老了。他是山东人,不能叫他从山东到长安去,因此政府特地派了一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它定名称做博士官《尚书》。此是当时《尚书》的第一种本子。

    后来武帝时有鲁共王为盖造房子,弄坏了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了许多古书。大概也是因秦代焚书,孔家后人就把很多书藏在壁里,此刻发现了,当然为孔子后人所有,此人便是孔安国,在武帝朝作官。刚才讲的晁错到伏生家中求《尚书》,那是汉景帝时的事,此刻又出现这一部尚书,则称做孔壁《尚书》,亦称孔安国《尚书》,亦可名为古文《尚书》,因它都用战国以前所用的篆体书写,不像伏生《尚书》已经改写成今文,所以这一部则称做古文《尚书》。此书未立博士,即是当时朝廷博士官不用来教学生。

    孔安国《尚书》和伏生《尚书》有什么不同呢?伏生《尚书》只有廿八篇,而孔安国《尚书》多了十六篇,共四十四篇。其廿八篇中,文字亦略有不同。到了西汉末刘歆移书上太常博士,曾请求把好几部古书增列博士,其中就有古文《尚书》,当时没有通过。直到东汉,这部《尚书》始终没有列为学官,只在社会学术界私下流行,并未在国立大学内成为一份正式的教科书。汉末大乱,一切书籍多散失,此书也不见了。到了东晋,忽然有人献上《尚书》,称是孔安国本,大家说是古文《尚书》失而复得。以后便把《尚书》两个本子今文古文合而为一。如唐代初年孔颖达编《五经正义》中的《尚书》,就是今文古文合而为一了。再以后直到南宋朱子,对此《尚书》发生了疑问。他说:为何这部《尚书》中间伏生《尚书》都难懂,而孔安国《尚书》却又都是容易明白的?此中理由不可讲,朱子遂发生了怀疑,不过朱子也没有深进一步作研究。待到朱子学生蔡沈,写了一部《书集传》,和朱子自己写的《诗集传》,到了元代,成为科举考试所必治之书。蔡沈《书集传》里面在《尚书》每一篇题目之下都注明了“今文古文皆有”,或“今文无古文有”字样。“今文古文皆有”这就是今文《尚书》。“今文无古文有”的,这就是古文《尚书》。蔡沈乃承朱子意,把一部《尚书》重新分别开来,使人知道《尚书》里有这今、古文的问题。于是下到元代吴澄,明代鷟,开始出来怀疑古文《尚书》是假的,靠不住。这一问题要到清代初年,阎若璩(百诗)才开始十足证明了从东晋以后的所谓古文《尚书》是一部假书,不是真的孔安国《尚书》。他写了一书名《古文尚书疏证》,“疏证”就是辨伪之义,此事才得成为定论。在他稍后有惠栋,也写了一部《古文尚书考》,同辨古文《尚书》之伪。这是在近代学术史上所谓辨伪问题上一个极大的发现。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功绩。诸位不要认为自己学历史,可以不学经学。或说学近代史,可以不学古代。或说学社会史、政治史,可以不治学术史。当知做学问人,大家该知道的我们总该知道。学术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大家都知,我独不知,孤陋寡闻,总对自己研究有妨害。我们该知,《尚书》字句不能全通,此并无害。但前人辨今古文真伪,已得结论,其大纲节所在,若亦全不理会,此大不可。诸位莫误认为学问必待创辟,须能承续前人成绩,此亦至要。今天诸位做学问,都知看重材料考据。但一堆材料在这里,怎样去考,总该懂得一些艰苦门道的。如像古文《尚书》,诸位若把阎、惠的书拿来细翻一遍,便知牵涉太多,尽有麻烦。我们把前人已有定论的来潜心研求,自可长自己见识,训练自己工夫。即如阎百诗写此一书,同时便有毛奇龄写了一本《古文尚书冤词》来作驳议。毛氏著述极多,博学善辩。那究谁是谁非呢?此须把阎、毛两家书合来细看。当然我们现在都信阎百诗是对了,但仍有许多话讲错。毛西河的话,当然不为后人所信,但此书至今尚存,仍可一读。这里面还有较复杂的问题存在,我所著《近三百年学术史》,曾对此事讲了很多清儒所未讲到的话。可见学问实是无穷,已成定论的大问题之内,仍可有小问题。

    现在我们对这问题暂停不论,只要知《尚书》有两种本子,古文《尚书》是假的便够。诸位若读《尚书》,读蔡沈《集传》最容易了。《史记》上说伏生《尚书》廿八篇,古文比今文多十六篇,十六加廿八只有四十四篇,而现在的《尚书》是五十八篇,这里又有问题。以后我每次讲一题目,只讲一大概,但诸位不能听了便算。如此不仅记不得,绝对要忘,而且记得了也没有用。当知做学问本来是要工夫的,没有不花工夫的学问。诸位每做学问,好问方法,做学问最大第一个方法就是肯花工夫。一学者花十年廿年一辈子工夫来解决一问题,本是寻常本分之事。或许诸位现在没有工夫,不妨留待完成硕土博士论文,职位解决了,再来读书,再用工夫。

    现在再回头来讲《尚书》有今文古文,古文《尚书》是假的,只有廿八篇今文《尚书》伏生传下的是真的。孔安国所传本也是真《尚书》,可是后来掉了。孔安国《尚书》并不假,只因为不立博士官,流传不多,就亡失了。到东晋由梅赜所献本才是假《尚书》。但我此刻要讲另一问题,那今文《尚书》廿八篇也不完全是真的。讲到此,就要讲到所谓辨古书之真伪这一问题上去。古书有真有伪,我们该懂得分辨。这不是今天的新问题,从来学者都注意此一问题。依照我们现在眼光来看,我们该进一步说,今文《尚书》也未必全是真,也多假的。可惜当前没有人能进一步来研究此问题。这因民初以来,一班讲学问的讲过了头,即如辨伪,像顾颉刚的《古史辨》,他认为夏禹也无此人,这大讲过头去了。其实也不该专怪顾颉刚,在前清末年早有讲过了头的,像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以及《孔子改制考》。照康有为讲法,所谓经学汉学,其实只是新莽之学。“新”是王莽的朝代名。清儒都讲汉学,康有为却说是新学,经则都是伪经,由刘歆替王莽伪造。此书出版后,经清政府禁了,把书销毁,不准发行。但民国以来,大家喜欢讲新,就看重了这部书。顾颉刚《古史辨》就是承此而来。后来康有为从事复辟,失败了。但这只是康有为政治上的失败。他在学术上并未失败。他跑进北平东交民巷荷兰公使馆,就在里面叫人再翻印他的《新学伪经考》,果然在北平市上还有很多人买他这书。他在学术思想上还是领导着一个新的方向,然而辨伪过了头,其实是荒唐的。《孔子改制考》更荒唐,说孔子所说的以前,只是孔子托古改制,孔子自要创造一番新制度,而把来假托之于古代。这样一讲,全部中国历史,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便是刘歆,却都是造谣作假的。这样的讲下去,讲到夏禹是一条虫,才引起人家讨厌。辨伪之学,便不再讲了。实际上,辨伪不该过分,但有许多真伪还是该辨。如说《尚书》,我觉得即在今文廿八篇里还有很多不可信。如《尚书》第一篇——《尧典》。近代有人写文章,辩护《尧典》里所讲大文如“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昂。”等类,这些廿八宿中的鸟星、火星、虚星、昂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是要转移的。据现在天文学考据《尧典》所云,却是中国古代尧舜时代的天文;至战国时候,则并不然。据此证明《尧典》不假。大概这一套学问,在日本比中国研究的人多,因一般的科学知识,日本比中国发达,中国学者在此方面还是根据日本人讲法。可是在我认为,科学知识比较专门,中国古人称之为畴人之学,譬如种田,父亲种的田儿子继续种下去。古人研究天文学历法,此种学问,大概都是世袭的专家之学,父亲传给儿子,故又称为畴人之学。畴人之学也许可以是先生传学生。尧舜时的天文,也可以是从古传下,或在文字上,或在口传上。我们不能只根据这一点知识便认《尧典》全篇可信,只能说《尧典》中这些话有来源。其他的话,并不一定全可信。如尧传天下于舜,舜命禹作司空,同时兼百揆(就是兼宰相之职)。命弃作后稷,这就是农业大臣。命契掌五教,这是教育大臣。命皋陶做士,是司法大臣,也兼掌了兵。命垂作共工,是工业部大臣。命益做虞,是畜牧部大臣。命伯夷典礼,命夔典乐,命龙叫他做纳言,掌皇帝命令。共凡九官,这一点便大大靠不住。首先是年代问题。禹是夏代之祖,契是商代之祖,弃是周代之祖,此刻都在舜下面变成同时的同僚。这且不讲。特别重要的,舜时已有一个宰相,又有管土地、管农业、管教育、管司法、管工业、管畜牧、管乐、管纳言的,共九职,此是中国古代一个极像样、极有组织、有规模的行政院。倘使在尧时中国的中央政府已有那么九部大臣,为何下面夏、商、周三代,乃至于春秋、战国下及秦、汉都没有?这不是历史上一大退步吗?舜时大臣分九职,为什么下面从来没有?单据这一点,从舜到秦两千年的历史,变成无法讲、讲不通。所以我只能说《尧典》是战国人伪造,舜官九职,是战国末年人一个理想政府。他们懂得政府里该有管教育、管农业、管司法、管音乐的等等官,那是一番很高的理想,这正如康有为所说的托古改制。不过康有为不能拿这话来讲孔子,说孔子以前,根本没有尧舜,没有《尚书》,没有周公。但托古改制确是有的,先秦诸子中多有,儒家中间也有,但不能说过了头。诸位当知,读史不能辨伪,便会有许多说不通处。但辨伪工夫中寓有甚深义理,不能轻易妄肆疑辨。如康有为顾颉刚辨伪疑古过了头,又更多说不通。上面是说尧舜时代不能有这样一个政府,像《尧典》中所说,这些材料不可信,只有说到中国古代的天文或可信。

    我试再举一小例,如《尧典》篇首有“玄德升闻”四字,舜之德被尧所知,但为什么称“玄德”呢?“玄德”两字连用,在古书中极少有,只在老子书里才说:“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玄德”二字,只可用老子书来讲,不能用孔孟书来讲。下面魏晋时代讲老庄之学的就叫做“玄学”,为何在《尧典》里用此玄德两字,这便可疑是战国末年人看过老子书,来伪撰《尧典》,才用了“玄德”二字。我们可凭文字使用来衡定年代,如我们此刻好说中国文化字样,但前清末年人断不会用此四字。

    《尧典》以外,再讲到《禹贡》,这是讲中国古代地理一部最重要的书,其实也决不是夏禹时代的书,而应是战国时代的书。如《禹贡》里划分荆州、兖州、豫州等九州,如何此九州字样不见于夏代、商代、周代,直到春秋时代也没有,到了战国初期还没有。什么人把此禹分九州的制度废掉的呢?为何有此九州而书中从来没有用这九州的字样呢?那又就讲不通。只举此一例,便见《禹贡》不是一篇可靠的书,它是一篇晚出书,我此刻不能详讲。在我只认为《尚书》中最可靠的便是《西周书》,虞、夏、商书都有问题,只有《西周书》或许才是中国尚书的原始材料、原始成分。下到东周也有书,但也恐是后人添进。主要真可信的是《西周书》。若使我们把一部《尚书》即今文廿八篇再分析到只剩一部《西周书》了,那么我们也须对此十几篇文章有一个简单而明晰的了解。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名《西周书文体辨》,便是要把此来看中国最古历史文体是怎样写出的?现在此一问题,我也不想同诸位详讲。但到此另有一重要问题,便是要讲到书背后的人。既然讲到《西周书》,那么《西周书》中显见有一重要人物跃然欲出,那便是周公。《西周书》中有很多文章便是周公所作,或是周公同时人或其手下人所作。要之在当时,周公在此集团中,并传至此后,有大影响。孔子一生崇拜周公。而我们要来研究周公的思想理论及其政治设施,当然这十几篇《西周书》成为了主要材料。我在上一堂已告诉诸位,做学问当从一项项的材料,进而研究到一部部的书,而在每一部书的背后,必然当注意到作者其人。倘使这部书真有价值,不专是些材料的话,则书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人。此刻我们说中国第一部最早的史学名著就是《西周书》,而《西周书》的重要作者,即发明此体裁来写出这东西的就是周公。当然可以有几个人,不专是周公一人。那诸位试拿此意见去读《西周书》,看此许多篇书之内容是否一篇一篇的分裂着,各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言论,抑或可以看出是一套。让我姑举《西周书》中召诰一段话来说,这显然是召公说的,不是周公说的。它篇中说:“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亦敬。”此是说皇天上帝把它元子改了一个,从前大国殷之命,现在给你成王的手了,商代变成了周代,好的固是没有完,可忧的也同样没有完,你要当心呀。下文又云:“古先王有夏,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今时既坠厥命。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这是说古代中国有一夏朝,上帝不喜欢它了,它不能再做王朝共主;接着又有殷,现在也不能做这王朝共主。下面才接到我们了。我们获得此天命,也正如夏殷一般。那些话,在《西周书》里屡见不已。首先可知中国古时有夏商周三代,那是真历史。现在我们虽因地下发掘得了商代的龟甲文,而没有见到夏代的,却不该说有没有夏代成了问题。只能说我们没见到夏代的文字,不能因此说没有了夏代。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就讲过。我们固然承认龟甲文,但我们也须承认《西周书》。至于把王朝共主称为“天子”,认为是上帝命他来作天下共主,这个天命不给一族一人,给了夏,夏不好,又给商。商不好,又给周。周再不好,当又另给别人。故说无疆惟休,亦是无疆惟恤。当知我上引一段话,固是召公所说,其实乃是周公所说。在当时,周公可以涵摄召公,召公也有时可以代表周公。周公是当时一位名世的圣人。读《西周书》,便该领略到西周精神,同时便该领略到周公精神。一段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这一番精神,可以表现在一人或某几人身上,由此一人或几人提出而发皇,而又直传到下代后世。孔子一生崇拜周公,主要应该在此等处认取。若我们只把十几篇《西周书》当一堆材料看,不能看到整部书之结集和其背后之时代精神与人物精神,即是失却了其意义和价值。

    周公的天命论,周公的共主论,影响后世甚大。周公首先提出天命无常的观点,从前天命在夏,夏人不要了,天命又在商,后来又给周,但天命给周是为文王,不为武王。天命所与,只在文德,不在武功。这一层在《西周书》里也可看得明白。明明是周武王打了天下,但周公不那样说,定说是上帝为周有了个文王,才给周以大命。可是周公这番思想和理论,其实也并没有说错,而且可以说在中国后代历史上也一向发生了大影响。因此可知我们研究历史,更重要的在应懂得历史里边的人。没有人,不会有历史。从前历史留下一堆材料,都成为死历史。今天诸位只看重历史上一堆堆材料或一件件事,却不看重历史上一个个人,这将只看见了历史遗骸,却不见了历史灵魂。

    现在总结说,中国第一部大的史学名著应该是《尚书》;准确言之,应该是《西周书》。《西周书》的主要中心人物是周公,在中国历史上影响着几千年。我今天所讲,将到此为止。下面第二部史学名著我将讲到孔子的《春秋》,孔子春秋精神便从周公与《西周书》中来。如此而下,周公孔子,不仅为中国史学主要的创始人,也为中国文化主要的创始人。我不认为中国从唐虞时代就有了历史书;下至商代,可能有,但如今文《尚书》中《盘庚篇》之类,还只能当史料看。若论中国像样的史书,则应从西周开始,而且又是从周公开始。

    原载《中国史学名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 读《尚书》知大道天命

    作者:keep251 发布时间:2021-04-01 21:25:18

    一点点一点点将《尚书》给啃完了。我以为这类上古神书读起来会很痛苦,却意外地妙趣横生。

    当然难还是非常难的,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很多字不认识,本人在现代社会不算文盲,但如果穿越回去的话基本就是个四分之三文盲了,看了注释不算还得前后对照着看译文,不比读外语轻松到哪里去。

    慢慢地适应了数千年前人们的叙述方式,隔阂一点点消除,一层层神秘的薄纱被撩开,我惊喜地发现古人的智慧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古代统治者对于天道与民心的看法,可以说在那个我们曾以为非常蒙昧的时代,他们早已经清晰地认识到所谓天道就是顺应民心民意,要想治理好国家坐稳位子,就要让百姓过上安逸的好日子。

    失去民心便是失了道,失道的君主会被上天收回大命,转交给有贤德的继任者。

    所以从这本《尚书》就可以看出,中国从古至今但凡英主都会将民心放在第一位,他们虽然会用天命之说来为自己塑高高在上的皇权神像,但心里非常清楚所谓大道即是民心。

    我想这个思想对于之后几千年朝代更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吧。

    好了,最后放一些自己读《尚书》时的随记随想,日后再读或许可以派写用处:

    从《盘庚》到《牧誓》感觉那个年代的人还是比较野蛮血腥的,那个年代的王还是以强权统治为主,动不动就是如果你不好好办的话,我就杀掉你灭你族。应该是还不懂得如何用礼仪道德来约束人的行为控制人的思想,还是比较简单粗暴的吧。

    不过因为前段日子刚看了中国通史的纪录片,所以这段历史相对还是熟悉的,读起来颇有与老熟人碰面的感觉,挺有意思的。《尚书》其实本来就是本历史书,虽说年代有争议,但也晚不过春秋,所以我每每读之,颇有不可思议之感,几千年前的人仿佛离我很近,便在手指触碰之处,但又离我好远,有太多我无法理解的思想与习惯。但我喜欢去读他们,让思绪穿越时空,去回忆那段刻印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

    《洪范九畴》

    就很符合远古先民统治阶级自以为受于天命,但为了巩固王权不断劝诫与自省以防权利被颠覆。更多的是尊重天与自然的运行规律,对于普通民众很是倨傲自得。

    我感觉当时的执政者害怕的不是普通老百姓造反,他们是怕自己没把事儿做好,让上天收回天命。总之还是对自己的天子资质相当自信吧,有政教合一的味儿了。

    但是呢,从领袖的角度出发,有一句话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従星,则以风雨。”

    当你是某个群体的中心人物时,明察秋毫自然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坚定自己的方向,如果跟着追随者七嘴八舌不同观点倒过来倒过去,显然是要一事无成的。作为领袖人物,必须要有这种坚定自我一往无前的无畏作风。

    学到一个词,叫“上帝引逸”,董仲舒解释如下:“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如此看来,这个词可能就是所谓的“国之将亡乱象横生妖孽尽出”这句话的来源吧。但事实上天灾人祸年年有之,即便是再富强的朝代国家都会遭遇,只是国家治理有序就能够强力地应对这些灾难平稳度过,如果上下腐败不堪无心民生大计,这些天降的祸就会成为致命的一击。

    尚书中传达出来的天命思想非常浓重,君主受天命治国,但如果只是一味顾着自己享乐而罔顾民意,天会听到人民痛苦的呐喊,然后不得不收回降下的大命,将这大命赐予其他人以代理天管理人间。

    虽然这个说辞是周公为了让殷人仇民顺服于小邦周的统治,但也并非毫无道理。

    古人说是上帝,其实就是自然之道,人应该顺着道理而为才能化解困境,关于此,我便是如此理解的。

    《大禹谟》

    有一段这么写到: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我想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施行仁政的依据吧,虽然有过如秦国这样以严苛法律著称的王朝,但大基调还是以宽容仁厚为主的。

    有利有弊,按理来说在有疑点的情况下,确实应该从轻发落,但这个程度与范围却是很难把握的一个点,对于人情社会来说恰恰是很好钻的空子,毕竟靠人来做判断,就是上下左右可以谈的事儿了。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的思想很危险,所以要寻找到自己认定的一条道路,一门心思地遵循自己的原则,才能不偏不倚地秉持公正。

    所谓中庸,并不是含含糊糊地两头倒亦或是各打五十大棒,这只是后来一些逃避者的托辞罢了。所谓中庸,是即不左偏也不右偏,自始至终以公理论事,既不为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也不为搏名声特意去站台一些奇形怪论。

    无论是哪一边,在这个秉持道心的人眼中都是一样重的,所论不过一个理字。

    如此浅见。

    《仲虺之诰》

    值得一读再度的一篇,写得非常精彩,详细论述了如何巩固自身吞并他国,即便不是执政者,读来也叫人觉得妙趣横生受益匪浅。

    精华之段摘录如下: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简单扼要,但每一个字都值得细细琢磨,前人也有据此做了详解:

    “《集传》:诸侯之贤德者佑之辅之,忠良者显之遂之,所以善善也。侮,《说文》曰‘伤也’。诸侯之弱者兼之,昧者攻之,乱者取之,亡者伤之,所以恶恶也。言善,则由大以及小;言恶,则由小以及大。推亡者,兼、攻、取、侮也;固存者,佑、辅、显、遂也。推彼之所以亡,固我之所以存,邦国乃其昌矣。”

    放在现代的商道也毫不过时,依然可以取之用之,经过千年的洗礼,这些智慧之言依然熠熠生辉。

    国君治国之道也可作为个人的修心之理。“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慎厥终,惟其始”,但凡能做到这些,人生便也成功大半了。

    看《说命》这篇武丁寻找傅说的过程,以及傅说向君主进言明王需要根据天道来设立诸侯国及其国君与群臣病指定正确的法规,不禁想起了多年前读的《十二国记》。现在想来,这部小说虽然是幻想小说,却是以非常正统的天道思想作为依据来创作的,王要行天道以康兆民,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否则天将收回大命转移到其他贤王身上,来推翻取代你。

    所以说小野应该是熟读了《尚书》吧

    《尚书•泰誓》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众,厎天之罚。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従之。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这一段战前动员读下来真是爽到不行。有时候会想国产编剧在写台词的时候可以好好参考下古籍,比起他们绞尽脑汁去写一些狗屁不通的烂台词有用多了。

    古代君王的誓师大会,一般主要围绕天命民心做文章,师出有名是自古有之的,发动战争之前除了要在战略战术物资军备上做好充分准备外,人心也是必争之地。而姬发的这篇泰誓,即便过了数千年再次读来,依然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正气凛然,大气磅礴!

    敌虽强大,但人心不稳;我或弱小,却似拧成一股绳般坚不可摧。

    “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我都可以想象誓师大会上那个场面该有多么热血沸腾了!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不管是出于借口还是真心,这一段民意即天道的理念放到今日来看依然非常先进。这便是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同样是天赋神权,我们古代统治者信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掌握民心才是掌握政权的理念,而西方世界则更偏向宗教治国吧。虽然王朝的覆灭最后往往都是旧时代利益集团与新生利益集团互相倾轧的结果,但至少我国历朝历代基本没有让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过吧。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只能慢慢看书去了解了

    《蔡仲之命》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

    以上,结于21年4月1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下载速度快(152+)
  • 值得购买(156+)
  • 下载快(103+)
  • 体验差(157+)
  • 字体合适(193+)
  • epub(517+)
  • 无缺页(644+)
  • 排版满分(397+)
  • 三星好评(200+)
  • 五星好评(160+)
  • 种类多(344+)

下载评价

  • 网友 习***蓉: ( 2024-12-31 06:30:59 )

    品相完美

  • 网友 扈***洁: ( 2024-12-14 11:13:56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孙***夏: ( 2024-12-11 18:01:33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晏***媛: ( 2024-12-21 07:11:26 )

    够人性化!

  • 网友 孔***旋: ( 2024-12-14 11:12:39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车***波: ( 2024-12-31 00:13:43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石***致: ( 2024-12-23 18:16:49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仰***兰: ( 2025-01-01 16:18:02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冉***兮: ( 2025-01-03 13:42:4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戈***玉: ( 2024-12-31 02:52:59 )

    特别棒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