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留德十年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3:48

留德十年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留德十年精美图片
》留德十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留德十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006117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11
  • 页数:223
  • 价格:18.8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3:48

内容简介: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不书讯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已经活到了将近耄耋之年,古稀之年早已甩在背后了,而且经历了几个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我这样的经历,过去知识分子经历者恐怕不是太多。我对世事沧桑的阅历,人情世态的体会,恐怕有很多值得别人借鉴的地方。

季羡林自述忆当年:《留德十年》

《留德十年》 楔子

留学热

天赐良机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满洲"车上

在哈尔滨

第二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我刚三岁,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后来读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看到战火蔓延之广,双方搏斗之激烈,伤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重,我总想像,这样大的大事开始时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才合乎情理。现在,我竟有幸亲身经历了规模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要大得多、时间要长得多、伤亡要重得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戏,开端竟是这样平淡无奇。事后追思,真颇有点失望不过瘾的感觉了。

过西伯利亚

哥廷根

二年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完成学业 尝试回国

第三部分

中国古代俗语说:千里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就是这个样子。当年佛祖规定,浮屠不三宿桑下。害怕和尚在一棵桑树下连住三宿,就会产生留恋之情。这对和尚的修行不利。我在哥廷根住了不是三宿,而是三宿的一千二百倍。留恋之情,焉能免掉?好在我是一个俗人,从来也没有想当和尚,不想修仙学道,不想涅磐,西天无分,东土有根。留恋就让它留恋吧!但是留恋毕竟是有限期的。我是一个有国有家有父母有妻子的人,是我要走的时候了。

山中逸趣

反希特勒的人们

伯恩克(Boehncke)一家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别哥廷根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留德十年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留德十年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留德十年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记得是德国19世纪的伟大东方语言学家ewald说过一句话:教语言比如教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瓦尔德施密特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法。第一二两堂,念一念字母。从第三堂起,就读练习,语法要自己去钻。我最初非常不习惯,准备一堂课,往往要用一天的时间,但是,一个学期四十多堂课,就读完了德国梵文学家stenzler的教科书,学习了全部异常复杂的梵文文法,还念了大量的从梵文原典中选出来的练习。这个方法是十分成功的。


至于梵文,我在国内读书时,就曾动过学习的念头。但当时国内没有人交梵文,所以愿望没有能实现。来到哥廷根,认识了一位学冶金学的中国留学生湖南人龙丕炎,他主攻科技,不知道为什么却学习过两个学期的梵文。我来到时,他已经不学了,就把自己用的stenzler著的一本梵文语法送给了我。我同章用也谈过学梵文的问题,他鼓励我学。于是,在我选择道路徘徊踟蹰的混乱中,又增加了一层混乱。幸而这混乱只是暂时的,不久就从混乱的阴霾中流露出来了阳光。12月6日日记中写道:

我又想到我终于非读梵文不行。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发明。在德国能把想学的几种文字学好,也就不虚此行了,尤其是梵文,回国后再想学,不但没有那样的机会,也没有那样的人。

第二天的日记中有写道:

我又想到梵文,我左想右想,觉得非学不行。

1936年1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

仍然决意读梵文。自己兴趣之易变,使自己都有点吃惊了。决意读希腊文的时候,自己发誓而且希望,这次不要再变了,而去自己也坚信不会再变了。再变下去,会一无所成的。不知道命运可能允许我这次坚定我的信念吗?

我这次的发誓和希望没有落空,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已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p21然而语言这玩意儿也真奇怪。一个人要想精通本国语和外国语,必须付出极大的劳动;穷一生之精力,也未必真通。可是要想达到一般交际的目的,又似乎非常简单。洋泾浜姑无论矣。有时只会一两个外国词儿,也能行动自如。一位国民党政府驻意大利的大使,只会意大利文"这个"一个单词儿,也能指挥意大利仆人。比如窗子开着,他口念"这个",用手一指窗子,仆人立即把窗子关上。反之,如果窗子是关着的,这位大使阁下一声"这个",仆人立即把窗子打开。窗子无非是开与关,决无第三种可能。一声"这个",圆通无碍,超过佛法百倍矣。

p49可是选梵文课的只有我一个学生,而且还是外国人,虽然只有一个学生,他仍然认真严肃的讲课,一直讲到四点才下课。

p54他手下那著名的两支队伍,冲锋队strum abteilung和党卫军schutz staffel。

p56德国医学泰斗微耳和(Virchow)有一次口试学生,他把一盘子猪肝摆在桌子上,问学生道:“这是什么?”学生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哪里会想到教授会拿猪肝来呢。结果是口试落第。

又一次,也是这位微耳和在口试,他指了指自己的衣眼,问:“这是什么颜色?”学生端详了一会,郑重答道:“枢密顾问(德国成就卓著的教授的一种荣誉称号)先生!您的衣服曾经是褐色的。”微耳和大笑,立刻说:“你及格了!”

p69西克教授真正是诲人不倦,第一次上课他就对我郑重宣布,它要把自己毕生最专长的学问,统统地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我。

p73此时男房东已经故去,儿子结了婚,住在另外一个城市里。我是他身边唯一的一个亲人,它是拿我当儿子来看待的。回忆起来他丈夫逝世的那一个深夜,是我跑道大街上去叩门找医生,回家后又伴她守尸的。

p76走到跟前,我才认清,原来是德国飞机制造之父、蜚声世界的流体力学权威普兰特尔(Prandtl)教授。我赶忙喊一声:“早安,教授先生!”他抬头看到我,也说了声:“早安!”他告诉...


中国古代俗语说:千里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就是这个样子。当年佛祖规定,浮屠不三宿桑下。害怕和尚在一棵桑树下连住三宿,就会产生留恋之情。


在瑞士期间,我听了很多使馆的故事可或者传说。有人告诉我,在一个瑞士人举办的什么会上,中国公使被邀参加并且讲话。按外交惯例,他应该用中文发言,让译员翻译成德语或者法语,二者都是瑞士国语。但是,我们的公使大人大概想露一手,亲自用德文讲话如果讲得好,讲得得得体也未可厚非。可是他没有准备好的讲稿,德语又蹩脚。这样必然会出洋相的,特别是他在讲话中总是说“das,das,das”。瑞士人莫名其妙,大为惊愕。中国人士最初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恍然顿悟:我们公使大人是在把中国人讲话时想不起要讲什么话只好连声说:“这个,这个,这个“翻译成了德文,这样的顿悟,西方人士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的,中国人有福了。


行年八十,能值得记述的东西只有两段,一个是留德十年,一个是十年的空前浩劫。

我虽年届耄耋,看起来还不像要走的样子。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还有不少酸甜苦辣要尝,我真希望这个余音能袅袅得更长一点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不书讯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先生虽言“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精彩短评:

  • 作者:饥饿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0-10-13 23:58:38

    吃了若干顿大餐,相遇若干人,深交很多人,师从很多人。爱过几个姑娘。想念祖国很多次,母亲入梦无数次。

  • 作者:Chandelier 发布时间:2016-03-17 02:13:43

    文采差到不行,大概赢在主旋律,连后记都是别人在帮他歌功颂德。随便摘几句感受一下这个啰嗦:博士头衔就像一个幻影,飞翔在我的眼前,或近或远,或隐或显。有时候近在眼前,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有时候又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熠熠闪光,有时候又晦暗不明。

  • 作者:郊山果园 发布时间:2019-05-31 23:12:58

    提到的两位沟通心理学学家需要重视,艾瑞克.伯恩写有《人生脚本》《人间游戏》,史蒂芬卡普曼《人间无游戏》。

    基本思路就:信息共享是形成功能型组织的必要条件。

    沟通就是面对困难,面对困难就是成长。

    1.能面谈就不要打电话,能打电话不要发文字信息。

    2.控制情绪,有情绪是因为自己掌握的信息片面。

    3.分清事实与想法,自己设想,对方设想。

    4.共识,目标,执行步骤。

    不推荐买这个书,可以借看一下,日本有个词“现场力”。

  • 作者:理性批判 发布时间:2010-03-31 10:43:58

    能从大师年轻的时候就看出其必然会成为大师的元素。

  • 作者:Monan 发布时间:2014-03-20 20:45:29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德国的情况现在看似乎还是有共鸣。文字好朴实,感情真挚。(但我忍不住想八卦……)正儿八经的回忆录为什么会看得笑个不停…… 呢…………

  • 作者:回回馆の巴图鲁 发布时间:2015-10-31 22:16:34

    读书过程中想起了许多当年在科威特留学时发生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记忆犹新。面对科国无聊的生活,我们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总是奈不住寂寞,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娱乐自己。有天晚上班上的土耳其大叔提议来一场摔跤比赛,出身战斗民族的蒙古哥被硬推上了擂台,最终还是突厥大叔战胜了成吉思汗的后裔,如今回忆起这段经历,乐趣无穷。


深度书评:

  • 我读《留德十年》的一些感触

    作者:爱笑的欧小羊 发布时间:2013-09-05 21:40:35

    在开学前几日我看完了季羡林老师的这本回忆录,讲述了他留德的缘起,在德国生活与学习,归国。十年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他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季羡林,在我的记忆中是位研究梵文的大学者,他是我尊敬的老师和长辈,是一位我只能远远倾羡的文化名人。这本回忆录拉近了我和心目中这位老人的距离,让我认识了更为真实的季羡林老师,他是如此的朴实和蔼,专注认真。

    留德那年,季羡林老师才23岁,与此刻的我同岁。在留学之前他迫于生计去学校教书,机会总是垂青努力的人,因在清华四年成绩都非常优秀而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但费用并不多)。于是,老师不舍国内的老母妻儿奔向了德国。“世事纷纭果造因,错疑微似便成真。”阴错阳差,季羡林到了哥廷根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季羡林是一位坚持又有韧性的好学生。在专业选择上老师也迷茫过很长一段时间,在文中也有提到。季老师最终选择了梵文作为主修课,并用一生的时间来践行当时的诺言。季羡林在文中写道:“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我从此找到了我真正想走的道路”,“从那以后,我每天到研究所来,学习一整天”,“但是,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学习,就必然要把它征服。在这两年内,我曾多次暗下决心:一定要跳过这个龙门。”读到这里给了我深的感动。人必将走过青年,也必定会有迷茫,对于未来,谁又能有实足的把握呢?季羡林老师在选择自己道路时也犹豫不决,多番尝试最终才得以找到自己的方向。记得前几日同学聚会,大家言谈中都表示对研究生生活充满了不安与期待,对毕业后是否会坚持找本专业相关工作也心存疑虑。结合自身来看,既来之则安之,青年人都会有迷茫,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走下去认真对待。

    季老在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人要想精通本国语和外国语,必须付出极大的劳动;穷一生之经历,也未必真通。可是要想达到一般交际的目的,又似乎非常简单。”我也是学语言的人,对于这段话也是非常认同的。季老的学习经验也不断鞭策着我,鼓励着我。

    季老又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爱国青年。二战期间,他流落在异国他乡,但时时牵挂着祖国母亲和家中亲人。时常夜不能寐,书中也摘录了好几段季老当时写的日记,字字饱含深情,无不挂念远方的祖国。战争结束后,季老心中虽有不舍,那些自己跟随多年的老师和愉快相处的朋友终究是要挥手一别的。最终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归祖国,不远万里舟车劳顿一路颠簸,从德国到瑞士到法国到西贡到香港最终回到祖国怀抱。可以想象当时回到祖国的喜悦心情。

    季羡林也是一位重情重义多情善感的老人。人至耄耋,难免回忆起自己所走过的岁月。这本回忆录用4周写了一份初稿,然后于91年花了四个月清稿。回忆留德十年的点点滴滴,那些人那些事老人根据自己的日记认真回忆记录,文中也时常流露出一丝丝淡淡的伤感。这句杜甫的诗“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季老几次引用,我想这也是老师人生的经验之谈。千里凉棚,哪里会有不散的筵席呢?无论如何,人和事终有一别。在德遇见的朋友,如章用跟随学习的老师冯。格林、西格等、还有房东,那些人儿依依在老师心中重新活过一遍。老师在文中这样记录着:“每次回忆就感到一阵凄清中的温暖,成为我回忆的‘保留节目‘。然而至今已时移境迁,当时认为是细微小事,今生今世却决无可能重演了。”当感叹世事遥远,人物模糊,老师总会衷心祝福那些遥远的朋友幸福安康。可见,老师也是极重情义的人儿。还有一件事,二战结束后,作为盟国一员的中国,季羡林可以领取牛肉罐头和米、糖,这在当时是极其精贵的物品。季羡林会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德国朋友房东和老师,不忘恩情。这一幕幕让人心里暖暖的,这些事情是多么的有人情味儿。

    季羡林老师也是为谦逊而平凡的人。虽然是国内有名的学者,但他一直刻苦努力地勤奋耕耘。书中讲到,他必要获得博士学位也因自己是平凡人,不能喜欢那位漂亮美丽的朋友,也只因自己是平凡人,有各种心情情绪也都只因自己是平凡人。平凡是伟大的,这种平凡踏实而厚重,有血有肉那么真实。

    第一次读这本书,这些感触便用文字先记下吧。

  • 读《留德十年》随记

    作者:汤圆圆 发布时间:2007-12-08 17:05:02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愉快的找书体验(225+)
  • 图文清晰(223+)
  • mobi(620+)
  • 强烈推荐(215+)
  • 好评多(246+)
  • 无盗版(471+)
  • 中评多(423+)
  • 一星好评(317+)
  • 超值(168+)

下载评价

  • 网友 方***旋: ( 2024-12-22 12:18:54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陈***秋: ( 2025-01-03 01:02:58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汪***豪: ( 2024-12-30 11:52:11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索***宸: ( 2025-01-07 17:24:19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利***巧: ( 2025-01-07 09:06:01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苍***如: ( 2024-12-18 07:51:59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国***舒: ( 2024-12-27 20:41:06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菱***兰: ( 2024-12-26 21:30:18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曹***雯: ( 2025-01-04 12:13:5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