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精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传习录》精读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之“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儒家经典著作。
本书是关于《传习录》的精细解读,作者舍弃逐条逐句的解读方式,主张明义理与通训诂并重,并择其要点、循其脉络、扣紧义理。全书引经据典、论述严密、考据与义理并举,从阳明思想遍历的轨迹、阳明心学的确立、格物学说的重释、知行合一的意义、良知学说的提出等方面,呈现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本体工夫”等为架构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为世人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和理解“阳明心学”提供了切实有力的帮助,是研究王阳明思想的力作。
本书是带有专著性质的研习哲学经典的导读性著作,通过批判性的阅读——真正的“对话”——导引读者思想之开启。
书籍目录:
目录
导论 前阳明学的思想
一、道统发现
二、心学前史
三、朱陆之辩
第一讲 《传习录》小史
一、成书经过
二、语录辑佚
三、方法途径
第二讲 思想遍历的轨迹
一、五溺三变
二、格竹事件
三、出入佛老
四、龙场悟道
第三讲 阳明心学的确立
一、心之涵盖
二、心之本体
三、心即是理
第四讲 格物学说的重释
一、心外无物
二、心意知物
三、格者正也
第五讲 知行合一的意义
一、知行本体
二、圣门之教
三、真知力行
第六讲 良知学说的提出
一、立言宗旨
二、是非之心
三、良知自知
四、良知独知
第七讲 良知当下呈现
一、见在与发用
二、无所不在
三、无知无不知
四、我的灵明
第八讲 良知存在的境界
一、浑然一体
二、精金喻圣
三、满街圣人
第九讲 万物一体的创建
一、问题由来
二、拔本塞源
三、秩序重建
四、一体之仁
五、仁爱问题
第十讲 四句教义的阐发
一、四句教公案
二、心体与善恶
三、心体与性体
四、心性与善恶
五、本体与工夫
第十一讲 阳明心学的衡定
一、批判与创新
二、天理化问题
三、客观化问题
四、社会化问题
五、简短的评估
附录 王阳明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宋代道学以探索儒家的圣人之道、天下之道为主旨,这一思潮早在唐代中叶韩愈(768一824)兴起的“古文运动”就已初现端倪,而这股思潮终于成为蔚为大观之势则是从11世纪初开始出现。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两重断裂:一是在治道上所发生的断裂,一是在学道上所发生的断裂,这两重断裂导致了“百世无善治”“千载无真儒”的严重后果。
“仁义礼乐”等“历世不可变者”便是道之体,“措之天下”等治理方略便是道之用(还有儒家经典以及传世文献则是道之文)。
朱熹所认为的“道”,绝非是单纯的历史概念,而是一个价值概念,代表着儒家思想文化的价值体系,所以朱熹曾明确指出:“愚谓道者,仁义礼乐之总名。而仁义礼乐皆道之体用也。圣人之修仁义、制礼乐,凡以明道故也。”
对朱熹而言,不仅尧舜禹的传授是一历史真实,重要的是道统的存在并不以文献记录的真伪可以改变。他所看重的乃是“心传”四句的思想意涵,足以表达儒家圣人所传之道的真正意义。
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禅家则但以虚灵不昧者为性,而无以具众理以下之事。(《语类》卷十四,第265一266页)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之“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儒家经典著作。
本书是关于《传习录》的精细解读,作者舍弃逐条逐句的解读方式,主张明义理与通训诂并重,并择其要点、循其脉络、扣紧义理。全书引经据典、论述严密、考据与义理并举,从阳明思想遍历的轨迹、阳明心学的确立、格物学说的重释、知行合一的意义、良知学说的提出等方面,呈现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本体工夫”等为架构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为世人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和理解“阳明心学”提供了切实有力的帮助,是研究王阳明思想的力作。
本书是带有专著性质的研习哲学经典的导读性著作,通过批判性的阅读——真正的“对话”——导引读者思想之开启。
精彩短评:
作者:H.弗 发布时间:2013-11-15 18:54:39
吳老師此書條理清晰、詳略有當,對陽明思想的要點都有提綱挈領的把握和語出有據的梳理,對陽明(后)學的諸端問題亦能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和相當程度的重視,不啻為一部陽明思想的解讀性兼概論性佳作。
作者:朱鸰 发布时间:2012-01-13 16:23:18
了解王阳明从此处入手,要比陈来的有无之境更容易,但其挖掘的内容范围要更小些。而在历史脉络中梳理的万物一天之境界,可得中哲精髓
作者:kunwushort 发布时间:2023-12-26 19:06:55
浓浓的时代烙印。上初中的时候还挺喜欢读。
作者:十四卷 发布时间:2015-07-08 10:25:26
暑期重温
作者:碎片保存委員會 发布时间:2012-05-18 23:51:56
如果照《后记》所说,本书原是复旦哲学课的讲义的话,真不知道课堂上有多少学生能听懂?正因为是文献精读课,才更需要讲得明白透彻、言简意赅吧?还有出版社——正文用报宋体真的很难看,读着不痛快的书用报宋体就会更难看啊!
作者:无明 发布时间:2023-04-03 21:49:03
你感觉很好
深度书评:
我居然读到了弗兰克尔
作者:弗兰克尔 发布时间:2019-07-27 16:17:29
传习录
作者:阿德 发布时间:2011-11-19 20:23:06
1、
对于“心”的定义,阳明认为1)心是感官知觉;2)心是道德知觉,是“主宰”,是性,是天理。心体是道德的、价值的存在。而且“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由于人性本善,所以心也是至善的价值存在。在朱熹,心是一种意识活动,并非价值存在。在阳明,心则是道德本体,与天、性是同质同层的存在。阳明将“心”提升至形而上的层面,与“天理”处于同等地位。人心会受到后天的“私欲闭塞”,但先天来说良知未有片刻消失。这与佛教的“法不外求”相似。
2、
在朱熹看来,事事物物都有“定理”,人们只需要通过“即物穷理”方法,才能把握天理。而在阳明看来,只要保持本心毫无私欲,恢复到“纯是天理”的本来状态,行事自然会合乎伦理准则。“格物”即是“格心”。阳明认为宋儒学问是支离分析之学,自己的学问是“合一”之学。阳明认为去除障弊不必在“知识才能”上去增加,而是在“减”上做功夫,“减的一份人欲,增的一份天理”,行为方法与佛教类似。
3、
“南山观花”公案,阳明认为作为客观存在事物(花)与作为主体的行为(看花)互相发生作用,花的存在才有意义。离开了主体存在(心),客观宇宙存在对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不意味着心外就不存在天地万物。强调心体与天地万物的相不离的关系。但是,阳明并未回答仁义道德之理与万事万物的理由有何区别。在阳明心学的语境中,“理”是紧扣道德问题出发的,对于物理科学并不关心。
4、
《大学》的“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概念,阳明解释是“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阳明将历来认为的“知”的一般意义的知识扭转到道德领域的“良知”,由此良知是意识活动的主宰。“物”离不开“意”(意识)的指向,从根本消解了物可以脱离知意之外而独立存在。良知(知)作为承上启下之用,承上者“心”,启下者“意识”,强调“意”是良知的意识,而非一般的知觉意识或经验意识。实际上否定了格物功夫在《大学》中的地位。功夫的关键不在于“物”而在于“意”。格物问题就变成了“去其心不正”的主观内在问题。
5、
如果只是内观恢复本心良知做为心学主体,阳明和陆九渊没什么差别。但阳明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这一命题有些类似禅宗的“劈柴挑担皆是佛法”。朱熹认为“知先行后”,但阳明认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其人行了孝悌才是知孝悌,若只是会念书则是伪孝悌。此处阳明所说的“知行”主要是伦理学上的概念,“知”是德行上的知,“行”是道德实践;也唯有从良知角度出发,才能证明知行合一。倘若是从客观知识角度看,知行是无法合一的,只能是知先行后。可见阳明认为行为实践更为重要;
6、
“良知”的提出是阳明心学重要的观点。孟子将良知定义为“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的先验内在存在。阳明认为一旦“意念”发动起来,良知随即启动来监控觉察意念是否善。朱熹认为“七情”(人欲)是“恶”的罪魁祸首。但阳明认为人的情感欲望本身无所谓善恶,关键是不能执着,若“有所着”则可能沦入恶的深渊,良知的存在可觉而去其弊。阳明认为外化的规范须内化的良知加以审视之后才能成立,这就极大提升了良知的自主性地位。但是如何防止每个人滥用良知成为随意行为的借口,却是后阳明时代的重大困惑。
7、
阳明强调“良知”存在不能脱离“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致良知的功夫不嫩执着于本体上,而要落在当下的“发用”上。
8、
阳明将良知抬升到本体存在的地位,类似于佛教的“无”或道家的“道”,良知是宇宙本体,是亘古不变的天地精神存在。对于人来说,可以通过致良知的功夫,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提升人的道德人格,最终通向与天地往来精神的合一。所以“心之良知即圣”。将孔孟以来的最高人格—圣人内化成内心的良知。由于人人都有良知,也就是说“人人心中有仲尼”。这和佛教所说“人人皆可成佛”类似。阳明心学强调物我无间的思想有些类似道家的天地境界。但总体其内在精神还是合乎儒家的道德境界。
9、
“万物一体”论,基于人人有良知,良知是宇宙本体出发,将宇宙和人类看作一个共同体,犹如大家庭般存在。所以人们应该尊老爱幼,这就将道家的“天人合一”和儒家的“大同”思想发展到一个心境地。阳明以心性本体之良知为立论基础,是重“内圣”的表现,而将个人良知扩充至“万物一体之仁”的实现,就是“外王”的事业。也就是说重建社会秩序,建立大同社会是其终极关怀。“明明德”的内圣功夫应于“亲民”的社会政治实践结合,犹如知行合一的关系一样,方能“止于至善”,方能实现“天地万物为一体”。认为社会上人人实践良知功夫,便可实现万物一体,天下大治。至于见闻知识之学则为末端。
10、
对于儒家传统的爱有差等与“万物一体”的不同,阳明认为良知是绝对普遍真理,而不同对象上呈现为不同程度的差异,是自然的条理。将“亲亲”比作抽芽,“仁民”比作生叶,有先后顺序而已。
11、
阳明心学的社会化后果:
1)
良知个人化,良知是“自家准则”,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实践来决定道德标准,容易落入自由行事的陷阱,成为作恶的借口。
2)
同时,阳明心学将儒学推向社会大众,将“讲学”活动推向社会,作为唤醒人心恢复秩序的重要手段。
3)
阳明的良知教落在日常生活之中,成就内圣离不开具体的“治家”活动,日常生活化儒家,“百姓日用即道”,加快了良知学者庶民社会的渗透。这和禅宗在中国迅速推广有类似。
4)
阳明心学并未脱离中国儒家传统,只是借鉴了许多佛老的方法。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562+)
- 中评多(436+)
- 收费(316+)
- mobi(626+)
- 图书多(99+)
- 在线转格式(501+)
- 一般般(512+)
- 格式多(421+)
- 值得购买(647+)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 2024-12-12 15:17:02 )
五星好评
- 网友 国***舒: ( 2025-01-04 04:08:34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融***华: ( 2024-12-14 06:13:4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汪***豪: ( 2025-01-01 18:17:2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寇***音: ( 2025-01-07 22:10:40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宓***莉: ( 2024-12-13 03:49:4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邱***洋: ( 2024-12-11 11:25:4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冷***洁: ( 2024-12-16 14:36:0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扈***洁: ( 2024-12-25 00:46:5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寿***芳: ( 2024-12-26 04:44:51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訾***晴: ( 2024-12-10 21:49:30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詹***萍: ( 2024-12-27 08:19:21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戈***玉: ( 2024-12-23 05:50:28 )
特别棒
- 网友 游***钰: ( 2025-01-01 23:32:40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濮***彤: ( 2024-12-11 03:16:2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口才训练与沟通技巧)/绘世人生心理学系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5中公版全国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智能量测通信协议从概念到应用 中国电力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心的面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公司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武学内劲入门实操指导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只放一只羊:零售大王阿尔迪战胜沃尔玛的11大秘密 [德] 布兰德斯 著,陈艳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正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3初升高衔接教材 化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英语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第三版) 李正栓 著 李正栓 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好孩子心灵成长故事:培养孩子正确习惯的108个好故事 崔钟雷 吉林摄影出版社【正版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