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姜小牙上学记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3:02

姜小牙上学记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姜小牙上学记精美图片
》姜小牙上学记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姜小牙上学记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658471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4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5.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3:02

内容简介:

畅销4000万册《米小圈上学记》的兄弟篇. 熟悉《米小圈上学记》的小读者们,还记得米小圈的好朋友姜小牙吗?姜小牙是怎么和米小圈认识的?他们在这条友谊之路,都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全新的校园生活,对姜小牙来说意味着什么?哇,原来在姜小牙的背后,也有着那么多让人欢乐、让人忧愁……嗯,总之是那么多让人牵挂的故事!《姜小牙上学记》,快来看看吧!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北猫,儿童文学作家。1982年出生在哈尔滨。

三岁起看别人的小说,十三岁开始逼别人看他的小说。与侯宝林大师同月同日出生,自认为获得了强大的幽默天赋。

职业:儿童文学作家、资深动画编剧。

爱好:为孩子写好玩的书和动画故事。

参与创作的多部动画片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你可能看过。曾获央视动画大片招标优秀提案一等奖。

代表作《米小圈上学记》受到了广大小读者的喜爱,销售超过4000万册,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文繁体版权已输出中国台湾地区,中文简体版权输出马来西亚。同名广播剧点击量达20亿次,同名动画片正在计划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姜小牙上学记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姜小牙上学记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姜小牙上学记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畅销4000万册《米小圈上学记》的兄弟篇. 熟悉《米小圈上学记》的小读者们,还记得米小圈的好朋友姜小牙吗?姜小牙是怎么和米小圈认识的?他们在这条友谊之路,都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全新的校园生活,对姜小牙来说意味着什么?哇,原来在姜小牙的背后,也有着那么多让人欢乐、让人忧愁……嗯,总之是那么多让人牵挂的故事!《姜小牙上学记》,快来看看吧!


精彩短评:

  • 作者:Mia 发布时间:2021-06-23 13:45:07

    虽然故事很简单,我竟然看哭了,我的泪点真的也太低了吧

  • 作者:萧璞 发布时间:2022-05-01 19:06:04

    老师的法宝这本,小朋友评价5分

  • 作者:后素 发布时间:2023-01-02 18:02:45

    比米小圈系列更恶臭了,这就是推荐读物?!

  • 作者:大娘 发布时间:2011-02-25 18:13:34

    稻草。

  • 作者:Em 发布时间:2022-03-23 19:48:47

    和米小圈没有任何差别。

  • 作者:璇玑 发布时间:2023-02-21 21:33:32

    我觉得还不错,把这套书给孩子读,孩子还愿意读


深度书评:

  • 为人之不易甚于创意

    作者:面鬼 发布时间:2011-03-03 21:58:51

           这本书是大二某堂设计理论课上看的。作为一个接触平面设计仅仅4年的刚走出校门的人来说,结合书中所谈,仍然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我对于这个行业的粗浅看法。行文基本上属于义愤填膺的口吻,鉴于言语中夹杂的诸多不淡定,诸位海涵为盼。

        

        ********************我们都是杂食动物*********************

        回想自己入平面,也算是误打误撞。原本毫无概念,大一学很多二维三维等发散性思维的基础课,大二开始抓主心骨,分门别类地学(字体,插图,编排,LOGO,书籍装帧,包装,海报,VI,会展,网页......)平面设计师基本上属于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类型,国外的很多设计师也许早年从事的是与设计毫无干系的职业,在另一个看似遥远的行业打拼多年,然后突然改行。大众有时候会误解,觉得设计师大多感性,尤其需要创意,需要天马行空,一部分人甚至以为,就是平时画人体或者操作几个绘图软件的。这是我接触其他人群之后非常诧异的一点。很多狭隘的认知阻碍着创意的破土而出,不对等的利益分配,也严重制约着幼苗的成长。而其实,出色的设计师很大一部分是学理科出身。平面设计,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学科,就像是造一艘船,简单的一个螺丝钉的质量,也可能引发如泰坦尼克号一样的悲剧。这个螺丝钉,即为创意,插图,字体,编排等任一。故创意,策划,执行,宣传环环都是关键。书中所谓的独行侠也的确是现代很多著名设计师的共性:身兼设计师,插图师,编剧,文案等等。光知道有几种肉,几种做法,甚至每种做法的特点和几种做法的杂糅复合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的客户不光有吃荤的,还有吃素的,还有荤素都吃的,还有不知道自己口味的,甚至还有付一份钱却想要满汉全席的。好玩的是,最后一种情况出现的频率往往最高。打个有趣的比喻就是:美食家首先必须懂吃,其次才是有一定的钱。而有钱,却未必能成为美食家。现实是:所谓的“满汉全席”终究没有了最具冲击力的味道,而沦为快餐大杂烩。你们在——亲手——毁掉——口感和营养价值,最最宝贵的东西,还有比这更可悲的么?有,那就是你们大多并不知道!

        

      

        ********************地球人火星人美女野兽和平共处*********************

            

           CD如何平衡,能力与心态尤为关键,能否放下架子接受下属和新秀的创意,这是一个难题,大难题。大家共同做事,每个人的背景观念和喜好都不尽相同,各执己见,会完全无法共事,这个时候需要双方都海阔天空一把。找到合适的partner非常重要。每每到需要合作的课程,真的会异常辛苦,总有偷懒的,总有邀功的,最后的结局,不是姐灰心了,就是哥闹心了。往往费尽心力出来的点子也被客户轻易就否定。整个市场我们做不了主,其实也就和《如何成为插画师》中所提及的一样,需要找到合适的伯乐。遇到太多创意不被尊重从而导致执行力大大削弱的情况非常普遍。凑热闹地参加了数次海报展颁奖仪式,看了书中对于某些CD的描述,如今回想起来,觉得心情甚是复杂。难以想象这张作品最初的设计稿,以及经历的层层复杂的筛选最后得以幸存,而这个得奖的,也许是一群人,可是除却最后的领奖者,其他人,你们在哪里?合作一旦涉及到名利,那么一切就很难单纯。要创作锋芒毕露的作品,得有取舍,很多人在默默努力,也许站在台上,也许站在台下注视着自己的作品,它被肯定了,而领奖的不是你,灰心么,不平衡么?书中的CD有宽大的胸怀,我们要这个产业良性竞争,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劳动。事实上更出众的独具风格的往往是独行侠。也就是文中所提及的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才华横溢的人。平面设计高级论坛的时候,见了几位瑞典,波兰,香港,日本的设计师,给我印象颇深的是你们的姿态,一张张耐心地讲解自己的作品,从创意到制作,毫无保留。我想我们有幸聚在一起,是因为大家对于创意产业的热情。而非对于奖项本身或者附加利益的热情。分享是一种乐趣,包括现在,和画画圈,文学圈,音乐圈的朋友,大家有什么都毫无保留地分享,我们希望对方能更好。MR.Q是前阵子认识的一个设计师朋友,某次无奈地说:以前创作的时候,都是数月数月的通宵,每天要抽掉一条烟......然后等到他当CD了呢,由于下属的愚钝,一样一下子就fire掉,像书中那样循循善诱的CD毕竟不多,因为我们需要市场。商业是神!商业是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很俗,却是真理。

      

           

        ********************你要做设计师,请先做大儿童*********************

           创意产业是残酷的,就和时下流行的相亲市场一般,人毕竟不是古董。每天都有危机感弥漫在空气中,关于风格走向,包括时下流行的字体,创作手段,设计元素等等。而创意毕竟是主观的东西。一味迎合市场和评委,都是愚蠢的事,因为一切都在变。你的灵魂支配着作品的灵魂,你没有灵魂,一切都是扯谈。也许不急着上路,几年磨一剑,CD绝对需要有这样的修为。还有成长环境,接触的知识面,自身的知识库架构,所处的周围环境,资金,很多客观因素影响设计师。如果不认清自己,固步自封,靠山吃山,显然与坐以待毙毫无分别。每天进步一点,为人,心理,自然,甚至教育,医疗,保健等,小的进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进行创作时,都能信手拈来成为不错的点子。这里也非常感谢毕设展时候一个朋友的一句话:要我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自己对于人事物的看法,现在慢慢整理起来,居然感觉一切都没有白过,而是成为停留在记忆深处的自我觉悟。书中提到的“从拆毁中建立下属”的观点,我的理解是:似乎不要一直抱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爱好毫不相干,也不要惯于用一种定向思维,凡事纠结着目的,而忽视了最最重要的过程。毕竟沿途的风景不是一两张小清新老浑浊可以替代的。有些细小的点拨是来自于小我几岁的朋友。人的观念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保守的,30岁以后多靠判断和经验在做事,CD是什么,就是最后的统筹者,拍案者。你要做设计师,请先做大儿童,并且是真诚有主见的大儿童。

        

        食得咸鱼抵得渴。懂得放弃,懂得尊重,心怀感恩,相信每个成功的CD或者设计师,首先都应该是个出色的成熟的 人 。

  • 关于武士道的一种中国式想象

    作者:墨猪 发布时间:2008-04-30 14:49:22

    新渡氏的《武士道》称不上是一本学术著作,但作为了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目的而言,则是不错的选择。与成书于明治时期的新渡氏的著作不同,《菊与刀》出自西方的人类学家之手,成于二站后期,是地地道道的科研成果。

    应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组合。新渡氏游访欧美,在日本日益受到世界注目和尊重时,于病榻之上完成;而本尼迪克特的书作于日本战败,同盟国为如何处置日本而着恼的没落时刻;新渡氏是人文学者,向世界介绍日本精神,热情洋溢;本尼迪克特是社会科学家,为雇主描述日本社会现实,冷静直白:正好一盛一衰,一内一外,一柔一刚。

    挑剔的怀疑主义者会不断地提醒我们,要对那种将书中所述的图景等同于日本的倾向保持警惕,但我相信两位作者都是真诚的叙述家,因此只要对他们各自的姿态和立场稍加注意,就不会妨碍我们作出努力,并且避免在通过他们理解日本的相关主题时,犯下令人难以接受的错误或偏差。因此,我将首先分别评论他们在书中未必自觉到的偏见,近而表达我所获得的有关日本武士道精神之结构与表现的认识。

    两位作者刚好处在同一股思潮的两端,这股被质疑为只属于西方的理性主义思潮事实上长期支配着整个世界。新渡氏在美国的病榻之上为他的妻子就日本“何以如此”这一主题娓娓道来,后来他发现这些内容对于那些外国朋友可能有意义。当西方话语支配世界时,善于学习的日本人迫切地渴望在西方主导的世界里获得“名誉”。明治改革使日本从作为他者的东方世界里脱颖而出,这一事实本身使本来就具有东方气质的日本显得更加神秘。在这个时候,由“作为被告的辩护者”的新渡氏来介绍日本,正是正中下怀。使这本书成为世界名著的,除了新渡氏对日本精神的深刻理解,他采取的表述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新渡氏事实上有意地将日本的武士道价值比附于西方文化中的相似形象,以帮助西方人从西方的角度来理解日本精神。或许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与“骑士道”相对应的“武士道”这个词的创生。因为在西方的文化中找不到与“孝”这一个德目相与比较的东西,他甚至放弃了对这一个“日本道德之本”的轮子进行说明。

    或许这正是新渡氏的杰出之处,但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我们却不得不认识到我们正因此不仅仅要警惕其中的日本偏见,还要小心西方化的扭曲。它们都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读者的信念。

    如果说《武士道》具有日本人在理性光辉下主动西方化的属性,《菊与刀》则难免使人无法放弃对其中可能有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潜意识的怀疑。虽然从人的局限出发,两位作者都是无可指责的,但我的批评也仅仅立足于对客观真相的奢望之上。《菊与刀》的原材料主要地来自于相关的文献和对日本战俘的调查,虽然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这正是最大的缺憾,然而在当时的强约束条件下,这又恰恰让我们由衷地佩服本尼迪克特的洞察力。无论如何,尽管在十九世纪的《武士道》中,新渡氏多次提到中国的孔孟之学和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我们在《菊与刀》中却很少发现对日本社会中的中国元素的注意,我们甚至难以看到有关中国战场上的信息。这一方面可能由研究者所用的材料所限,也可能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另一方面,整个世界话语对东方世界的有意和无意的忽略却是现在不应该被我们所忽略的。

    我不是一个激进的文化主义者或本土主义者,虽然我必须承认后现代话语给我造成的深刻影响,但那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我的立场。我一方面相信话语结构中隐藏着权力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却又怀疑那种将表达当成事实的倾向。尽管如此,当面对文本时,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仍然是主要的进路,只是我将始终承认它与真相之间的无法消除的距离,并以这一多少带着悲怆意味的想象作为学者的共同命运。

    正如前文所述及的那样,鉴于两本著作之间的互补性,它们共同构成了我理解日本精神的起点。我将联系后者对日本社会的描述来进行说明并将它作为其表现。是这样一种假设使我免于那种以为自己在作循环证明的恐慌,即两位作者正确地(即使不是全面地)理解并反映了日本现实。

    在中国的一般经验中,“武士道”是日本精神的象征甚至别称,武士道就是日本精神,日本精神就是武士道。尽管在中国有一种将“儒”学提到一个类似的地位的一贯倾向,但事实上,儒学只能算是中国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支。除了诸子三教之学外,最晚在易经中得到表达的一种世界观和另一种由五行说构建的宇宙规则不但在中医学理论中自成系统,也与诸子三教之学胶融在一起,并成为诸学的逻辑起点而且深刻地改变了域外传入的佛学。它们共同构成了现在被笼统地称为“中国文化”的那个观念系统。之所以要在讨论日本精神的时候对中国的情况作出说明,是因为至少就日本称为“武士道”的那个观念系统而言,深刻地打着中华文明的印迹。有研究者认为,在日本(以及韩国等东亚国家)存在一种认为他们接续了自宋明以来的正统汉学传统的观念,并且认为大陆本土的汉学已经被“蛮夷化”。这种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近代东亚关系和日本与世界的关系。然而我想说明的是,在日本的那个“武士道”的观念系统之内,存在着类似的多种观念杂糅的情况。如果说中国各种观念之所以能够相对和谐地共存是有共同的观念基础,我估妄称为在易经和五行学说中得到表达,并多少带着唯物色彩的世界想象,则日本的武士道中又是怎样的观念在起着类似的作用?又或者,是否必然需要一种这样的基础呢?

    新渡户稻造认为“武士道”精神中具有三种构成,分别为孔孟之学,佛学(主要地是日本式的禅学)和日本本土的神道。我以为这种说法至少是不假的。武士道中仁、义、礼和勇等德目清晰地表示着它与孔孟儒学思想的亲缘关系;日本本土供奉的鉴真和尚等也给佛学的影响作了很好的注脚,而武士道中的淡看来世和相信此身成佛的主张也诚实地展现了其与神道的渊源。在本土被斥为“心学横流”但在日本却受到尊重的阳明一支显然被包括在“孔孟之学”里,尽管新渡氏或只是下意识地将阳明学和孔孟之学分别说明,但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两者尽管渊源极深,但它们之间的差别或许更大一些。至少在岛田虔次甚至沟口雄三那里,作为“近代”或“前近代”思想异流的阳明心学传统多少被作为孔孟甚至宋明那个传统的儒学的一个逆反或背叛来看待。在我看来,这正是“三教合流”的实例,也是日本“武士道”生成类似结构的先例,并可能正是这种传统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型塑了后者。简单而言,阳明一派主张的“心即理”及后来的“我注六经”的主张很容易让人想起禅宗那句“佛法非法,非非法”的著名谒语。如果不避时髦,我们还会发现这与时下流行的文化主义之“表达即真实”的主张“庶几似也”。倘若这种超越时空的对应可以逃避附会的指责,而后者多少深刻地反映了一种主张的合宜性,则这正可以解释前者的那种遭遇。

    或许东方人都具有一种在自己所愿意相信、但根本而言却不同质并且多少有点冲突的观念间自由进出和切换的本领。我认为不妨参照那种“何以中国不是这样”的模式,由西方的经验观照出这或与东方世界里宗教角色的不同和东方人的世界想象有莫大的干系。当然,我这里的“东方人”是就狭义上的中华文明圈而言。本文接下来想要说明的是,在日本的“武士道”那个系统里包含了怎样的世界想象。然而,我却希望现在能够提醒这种东方式的实用主义倾向对将要讨论的那个主题本身的构成所可能具有的种种影响。

    就新渡氏所展现的武士道而言,其核心是“秩序”。秩序是对可以经由禅宗式的修炼直觉到的世界本质的尊重,践行或者表达。这种秩序的世界是武士道中的孔孟传统,禅学思想和神道主张的共同指归。不仅对于人(至少对于日本人而言)的世界是这样的,对于世界本身——比如国家之间——也是这样的。对这种秩序的实践和尊重是最高的道德和终极的意义,它也是一切行为的合理性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这种秩序在人的世界中的表达其实就是等级。表现在人的观念上,就是忠于上;表现在民族国家之间,则可能是对“低贱”民族的侵略的正当性甚至必要性。这在日本传统社会中是能够等到印证的。在那样的社会里,主君和臣下之间,武士阶层与贱民阶层之间的等级不可逾越,这不但为法律也为习俗所认可和保护。这种等级的的正当性,更为重要的一点可能在于,只要一个武士认为必要,他可以砍下一个贱民的头颅以维护公认的秩序而不必承担责任。事实上,如果他在应该拔刀的时候放人一马,那可能会被那个人认为是一种更大的侮辱。出于同样的逻辑,他在必要的时候可能必须杀掉妻子父母以成全一种被称为情义的东西。他唯有实践这种情义,才能使自己在那种公认的道德中得到认可,而如果他的亲人拒绝受戮,他们就违背了自己作为亲人对武士的“义”并且变得更加应该被杀死。所不同的,在后一种情景之下死去,他将失去名誉。名誉可以理解为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只有那些忠于义,并且恪守着诸如勇、仁、诚等德目的人才有资格获得;名誉是一种纯粹的道德承认并且是最高的承认,一个人只有获得了真正的名誉他的生命才是重要的和有价值的;名誉也是一种最有力的激励,至少在物质刺激被斥为庸俗的传统的日本是这样的。等级的自觉和精神被拔高到一种极高的地步在本尼迪克特的著作中有许多体现。日本在二战中的态度在本氏看来,也与当时日本以为自己处在世界民族等级秩序之巅的一种想象有关。她近一步认为,日本人在天皇宣布投降前后的令人费解的行为差异,一方面是出于对国内等级秩序之顶端的天皇的忠义,另一方面,也因为战败的事实使日本人更正了原来的那种民族等级秩序想象。

    武士道本身是一种教育体系。在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看来属于社会教育系统的那些机制,在日本人看来,很可能不过是基于武士道的各种实践。一个武士的孩子从小必须学习包括参禅、击剑、柔道以及诸如中国传统中“六艺”纲目里的骑和射的内容。女性孩童在稍长之后会被作为一个武士的好妻子来培养。在日本的观念中,禅,剑,当然也包括茶道以及艺术等,都是帮助人觉悟的途径,而教育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忠于世界的本质是道德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因此将武士道仅仅理解为新渡氏所描述的那种形象可能至少是过于简单化和世俗化。对于获得于世界本质的哲学体验的诉求可能会被归入专门的修炼实践之中,并体现出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武士道的属性。我们不应该将武士道的边界过于僵化而认为它就是由新渡氏所提到的那些德目的一种构成。至少在实践上它们是能够内洽的整体,比如仅就字面的意义上来说,勇是实践义的的一种潜能,仁是将勇合理化的约束,礼是将道德日常化的体现,诚则可以避免礼成为为人垢病的繁文缛节。

    使武士道的主张深入人心的,是武士道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的能量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各种观念和习惯中。总体而言,当一种观念成为共识时,它本身就是强大的社会形塑力量。武士道正是如此,关于日本儿童和武士的培养上,两位作者在各自的著作中有体现。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本尼迪克特所持的那种叙述方式,在客观性的自我假设之下,可能会妨碍我们认识到那些现象本身的武士道血统。而日本忠于由一种世界想象出发的严整的规则,并将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作为这种想象的实践的武士道显然与西方的被称为骑士道的那个蕴含也极为不同。这些正是我们在理解东方背景下的日本时所必须注意的。

    至此,我完成了对两本著作的一个中国式的注脚。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带着中国偏见的个性化的注脚,即使要支撑起本文所选择的标题,也需要与原著比照阅读才行。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简单(131+)
  • 已买(463+)
  • mobi(567+)
  • 傻瓜式服务(58+)
  • 目录完整(206+)
  • 服务好(262+)
  • 无漏页(101+)
  • 值得购买(570+)
  • 二星好评(166+)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文: ( 2024-12-29 09:19:55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詹***萍: ( 2025-01-08 15:37:53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汪***豪: ( 2024-12-14 04:30:52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丁***菱: ( 2025-01-06 07:32:51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宫***玉: ( 2024-12-20 23:58:16 )

    我说完了。

  • 网友 堵***洁: ( 2024-12-23 04:14:20 )

    好用,支持

  • 网友 师***怀: ( 2024-12-15 14:42:1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扈***洁: ( 2025-01-03 20:21:07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訾***晴: ( 2025-01-08 14:20:26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芮***枫: ( 2024-12-18 16:47:33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寿***芳: ( 2024-12-19 09:54:4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孙***夏: ( 2024-12-17 20:19:45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屠***好: ( 2025-01-08 15:42:01 )

    还行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