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论瓦尔特·本雅明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1:15

论瓦尔特·本雅明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论瓦尔特·本雅明精美图片
》论瓦尔特·本雅明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论瓦尔特·本雅明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607157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1
  • 页数:390
  • 价格:50.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1:15

内容简介:

序言:本雅明的关怀

语言论与翻译论

土星视角与差异问题:对瓦尔特·本雅明的

语言论的思考/鲁道夫·盖希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创世记”/欧文·沃尔法思

巴别塔/雅克·德里达

“结论”:瓦尔特·本雅明的“翻译者的任务”/保岁·德·曼

知识论与经验论

本雅明《文集》导言/西奥多·阿多诺

世俗启迪的基本原理/赫尔曼·施韦彭霍伊泽

光晕以及自然的生态美学/戴维·罗伯特

《拱廊计划》中的经验与唯物主义/里查德·沃林

深海采珠人/汉娜·阿伦特

历史哲学与文化批判

19世纪历史哲学的寓言/海因茨迪特尔.基茨泰纳

瓦尔特·本雅明和他的天使/格雄.朔勒姆

“格格不入”:瓦尔特·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中

辩证的文化概念/米夏埃尔.勒维

打碎万花筒:本雅明的文化史批判/欧文.沃尔法思

文化作为法西斯统治的帮凶: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

症候的诊断/安斯加.希拉赫

资本主义现代精神批判/鲁迪.蒂森

神学与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政治弥赛亚主义?

——阐释《关于历史概念》的论点/罗尔夫.蒂德曼

马尔库塞与本雅明:浪漫的维度/迈克尔.罗维

瓦尔特·本雅明:提高觉悟抑或拯救性批判/尤金.哈贝马斯

后记


书籍目录:

序言:本雅明的关怀

语言论与翻译论

土星视角与差异问题:对瓦尔特·本雅明的

语言论的思考/鲁道夫·盖希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创世记”/欧文·沃尔法思

巴别塔/雅克·德里达

“结论”:瓦尔特·本雅明的“翻译者的任务”/保罗·德·曼

知识论与经验论

本雅明《文集》导言/西奥多·阿多诺

世俗启迪的基本原理/赫尔曼·施韦彭霍伊泽

光晕以及自然的生态美学/戴维·罗伯特

《拱廊计划》中的经验与唯物主义/里查德·沃林

深海采珠人/汉娜·阿伦特

历史哲学与文化批判

19世纪历史哲学的寓言/海因茨迪特尔·基茨泰纳

瓦尔特.本雅明和他的天使/格雄·朔勒姆

“格格不人”:瓦尔特·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中

辩证的文化概念/米夏埃尔·勒维

打碎万花筒:本雅明的文化史批判/欧文·沃尔法思

文化作为法西斯统治的帮凶: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

症候的诊断/安斯加·希拉赫

资本主义现代精神批判/鲁迪·蒂森

神学与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政治弥赛亚主义?

——阐释《关于历史概念》的论点/罗尔夫·蒂德曼

马尔库塞与本雅明:浪漫的维度/迈克尔·罗维

瓦尔特·本雅明:提高觉悟抑或拯救性批判/尤金·哈贝马斯

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尽管他无能为力,他也无法把他的目光从扔在他脚下的废墟上移开。然而这就是人类体验自己的历史之可怕的方式。如果还有什么在推动着人类前进,那是对失去的天堂的记忆。这股乌托邦的力量是一股还没有熄灭的冲动。很清楚,宗教,尤其是犹太教,在保存这种冲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股冲动已经进入了广义的哲学中,甚至仍然留存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王国的希望中。它只能作为一种冲动、作为一种并不将所承诺的东西物符化的承诺而留存。本雅明在第九论纲中说到‘天堂’时,口气完全如同犹太教的弥赛亚主义。对于犹太教的弥赛亚主义来说,‘确切的古代’同样‘根本不是真实的过去,而是由梦境所转换和生化过的东西:乌托邦的光芒被投在了上面。’无独有偶,甚至青年马克思也在其著名的阐述中说:‘世界很久以来一直拥有一种梦想,只有当这种梦想把握了意识,世界才能真正拥有这个梦想。’


妓女注定是艺术。作为现代人的艺术家在其英雄化的自我阐释中注定要卖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堕落已经就是现代性的地狱般的机器了,而现代性则是历史的自由落体。


在这三项中,所关涉的问题都是一种能够超越一切人类三段论之“原罪”——即这种事实:思想永远企图用概念的手段来理解非概念的事物——的哲学途径。本雅明对这样一种明显困境的解决方案是努力找到一种尽量与传统的哲学概念化没有近似性的知识表征方法,因此便有了“以形象为目标”的接近真理的方法,其基本原则与超现实主义蒙太奇原则极为相似:放弃传统的哲学叙事,而采取一种要求将洞见直接并置的途径。通过这种方法,他力图给予那种在其他方法中失声的事物——那些在其他方法中仅仅被作为概念性“知识意志”(“will-to-knowledge”)的素材的事物:事物本身,一般客观性——以自主的声音。这个观念的神学意韵清楚地回荡在本雅明所时常表达的愿望中,即他意欲建立一种能够直呼事物的专有名称的知识论——暗指圣经的创世论。

P147


他的整个经验论最终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石上的。这个历史哲学的特征可被认为是一种否定的历史哲学:类似于视历史为衰亡这样一种观念,这也正是他对悲剧的理解。虽然从这种观念中所产生的经验论在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基本上采取一种形式,但是却以三个不同,但实质上平行的观念为特征:单子(悲剧研究一书)、辩证法形象(拱廊街项目)和永恒现在(Jetztzeit)或当下(Now-time)(《关于历史的概念》)。它们都传达同一个理念,即上述几个象征超验的意象的非凡或独到,而超验才能给不具超验性的世俗的历史连续体增添光彩。对这些意象的构建是批评家——或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者——的任务。这种过程推进了对被结合到意象中的现象的救赎。建立在这些概念上的经验论寻求重新捕捉一种由于历史的分裂而黯然失色的整体感、统一感。虽然在初始阶段满足于对这类事物状态的神学解释,但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期,随着他新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兴趣,他开始正视其实际物质的,即社会一历史的原因。

辩证法形象是拱廊项目的方法论基石,然而在出自《单向街》8]的“凝固辩证法”概念中已经有了重要的先声。正如悲剧研究一书中的单子和星丛,辩证法形象的目的也在于将现象从其堕落、直接的状态中救赎出来。由于现象被提升到形象中,便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了新生命,它们被从眼下的存在状态(Zuhandensein),即它们纯粹的既定性中强有力地拉出来,借助意象所实施的并置过程而被重新审视。对于本雅明来说,辩证法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始终不与哲学评论相混杂而受到影响,这与他的认知禁欲主义和反主观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现代哲学把认识论凌驾于本体论之上的做法,本雅明始终是一个坚定的反对者。对于他来说,正相反,真理不是一个主观添加物,而是客观实在,潜藏在事物内部。真理将会从物质因素的直接并置中显现出来,因为它不是用严格的话语手段可以得到的。

P145-146


很明显,在他最早期的文学活动中,本雅明所寻求的是他所说的一种“最高级的经验概念”,即没有被“机械论”世界观的世俗本性所玷污的经验概念,本雅明认为这种情形(机械论经验论)应归咎于新康德主义(在本雅明的时代占据德国大学中理论统治地位的思潮),因为新康德主义一虽然声称要通过如今被人熟知的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方法论的区别]而从19世纪实证主义的掌握中将自治主体性的概念拯救出来一却滑人了“机械论”,原因在于它在方法论上亦步亦趋地尊崇康德那臭名昭著的禁止涉人只有智性才可理解或超感觉的领域的戒令——而在本雅明看来,这个领域却是唯一一个可能发现一个高级的、非世俗的经验概念的领域。

P144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序言:本雅明的关怀

语言论与翻译论

土星视角与差异问题:对瓦尔特·本雅明的

语言论的思考/鲁道夫·盖希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创世记”/欧文·沃尔法思

巴别塔/雅克·德里达

“结论”:瓦尔特·本雅明的“翻译者的任务”/保岁·德·曼

知识论与经验论

本雅明《文集》导言/西奥多·阿多诺

世俗启迪的基本原理/赫尔曼·施韦彭霍伊泽

光晕以及自然的生态美学/戴维·罗伯特

《拱廊计划》中的经验与唯物主义/里查德·沃林

深海采珠人/汉娜·阿伦特

历史哲学与文化批判

19世纪历史哲学的寓言/海因茨迪特尔.基茨泰纳

瓦尔特·本雅明和他的天使/格雄.朔勒姆

“格格不入”:瓦尔特·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中

辩证的文化概念/米夏埃尔.勒维

打碎万花筒:本雅明的文化史批判/欧文.沃尔法思

文化作为法西斯统治的帮凶: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

症候的诊断/安斯加.希拉赫

资本主义现代精神批判/鲁迪.蒂森

神学与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政治弥赛亚主义?

——阐释《关于历史概念》的论点/罗尔夫.蒂德曼

马尔库塞与本雅明:浪漫的维度/迈克尔.罗维

瓦尔特·本雅明:提高觉悟抑或拯救性批判/尤金.哈贝马斯

后记


精彩短评:

  • 作者:cheeseflower 发布时间:2013-03-18 17:54:17

    学术

  • 作者:安静 发布时间:2021-12-21 20:03:15

    郭军老师的序真棒 我能写的出来么(不能 要努力

  • 作者:小楼 发布时间:2022-08-05 14:20:50

    就算我不是教练,也感觉有很多的体悟,有点豁然开朗,不过有些不会苟同,但能理解,这本书是可以不断重复阅读的书,很简短又很明朗

  • 作者:玻璃柔术街 发布时间:2015-02-04 15:08:04

    等等,我好像以前读过这书:D

  • 作者:湛水先生 发布时间:2015-11-05 13:58:16

    没有对照原本,从中文感受来看,里面翻译问题应该挺大的

  • 作者:ητοςouti 发布时间:2016-06-16 16:17:57

    这个新天使里面跟鲁迅翻译小约翰如出一辙


深度书评:

  • 若为自由故

    作者:haifenger 发布时间:2010-06-06 15:25:25

    对着满架的书, 钵子推荐我看这本<宠儿>. 在豆瓣上看简介, 似乎是

    一个离奇的故事,描述母亲之爱的.

    初看时有相当程度的痛苦, 因为书中极个人角度的表述, 以及完全陌

    生的情境,把阅读者抛到了一个很陌生无助的境地. 若不是那么多人说

    ,要坚持读下去, 我或许也会在开头的时候就放弃了.

    读完了却真是很震撼,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或复述.书中有强烈的

    母爱,之外, 更强烈的或是对自由的爱, 仿佛源自生命本能的.

    奴隶制, 对我们来说, 是教科书上熟悉的词汇, 但是那简单的定义完

    全无助于我们了解其真正的内涵. 这书把大的社会制度化成了个人经

    历,读者感同身受了奴隶制的含义. 当然, 如果我再度描述, 便又变成

    教科书中的语言了. 书中的人物, 几乎都是无缘于教育的黑人, 自由

    平等的观念从来没有机会被他们接触. 只有得到了自由, 他们才明白

    以前总总的非人的不公. 对于自由的爱, 于是自然生长,不可动摇. 主

    人公塞丝的母爱是这样浓郁一种感情, 可以用自己生命换取儿女的生

    命. 但是为了自由,却可以亲手杀死女儿, 以逃避她将为奴隶的命运.

    看完了萦绕脑海一直是那首著名的诗,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另一深刻印象之处是, 命运多舛的黑人,苦难的命运仿佛给了他们无止

    尽的忍受力, 甚至像黑土一样博大, 仁厚. 书中把很多痛苦甚至凄惨

    的场景, 却描述得几乎平和淡然, 甚至美, 这恰是那些人物的性格表

    征. 真是顽强的人们啊, 伟大的人们.

    我无法用我浅薄的语言为这样一本书写注解, 只不过用来记录自己内心的震动.

    2010-6-6

  • 基辛格对世界秩序的观察

    作者:心若菩提 发布时间:2015-03-18 08:01:11

    新华网 ( 2015-02-02 14:56:51 )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李洪峰

        在《世界秩序》一书中,基辛格认为,不承认西方秩序并不具有普遍性,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灾难性后果;西方国家应当学会尊重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这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关键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基辛格博士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战略家、外交家和历史学家。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以91岁高龄推出了第21本著作《世界秩序》。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观察和思考世界秩序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走向的书。这本书既是基辛格60年外交生涯的经验总结,又是对400年来国际秩序变迁的历史思考。其中许多深刻分析和卓越见解,给人以启发。

    历史经验:西方秩序不具有普遍性

      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体系解体后,开始组成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成为近代意义上国际体系的开端。400年来国际秩序变迁留下的主要遗产和历史经验是什么?基辛格以他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作了系统清晰的梳理。

      基辛格列举了欧洲、伊斯兰、伊朗、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美国等各种国际秩序观的历史演进。他认为,在世界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中,各种文明都曾有过自己的国际秩序定义,把自身视为世界的中心,将自己的原则视为世界的普遍价值。如果不承认这些差异和多样性,不承认西方秩序并不具有普遍性,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灾难性后果。

      基辛格认为,世界秩序不是大一统的实体,而是受到文化和历史影响的产物。各国内部变化和宗教文化影响往往更深刻地改变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基辛格认为西方国家应当学会尊重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这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关键。

      这里涉及秩序和自由的关系。基辛格对此有独到的看法。他曾经说过:“如果一种选择是正义和无序,另一种选择是秩序和非正义,我始终都会选择后者。”而从“阿拉伯之春”到“伊斯兰国”崛起的灾难性后果来看,基辛格关于在秩序和价值观之间维持平衡的国际秩序观,是一种明智的判断。

      基辛格在世界上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他的智慧源于他对历史经验的不断总结,源于他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的有机结合。基辛格关于世界军事格局、外交格局、政治格局特别是地缘政治格局演进分析的方法论,有时比他的具体观点更重要。

    现实挑战:美国主导世界秩序衰落

        当代世界秩序,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在很大意义上,世界秩序面临的挑战,是美国面临的挑战。

      基辛格清醒分析了美国主导世界秩序在观念和能力上面临的双重挑战。在观念上,基辛格坦率承认,当代世界,美国的国际秩序观已难以得到大部分国家的拥护,其欧洲盟国也经常与美国发生歧见。

      在能力上,基辛格认为,冷战的胜利具有模糊性和局限性,虽然两极格局结束,苏联解体,但美国并没实现其战略目标。美国领导世界的能力和道义越来越受到质疑。仓促应对危机、过分冒险投入和不计后果撤出、匆匆打发了事、恶性循环,每况愈下。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地缘力量失衡,酿成更多军事冲突,世界将更加失序。

      那么,出路何在呢?

      基辛格认为,美国必须摆脱战略僵化,展开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其要点包括:确定其优先目标,回答新的问题,寻找新的动力;重新评估美国式世界秩序的适应性,更新军事实力,重建国家优势;把道义制高点与战略要素结合,研究其他深层次的战略因素,特别是充分研究对手的战略目标和资源配置;重塑新的世界秩序,在不放弃美国价值观基本内涵的前提下,使美国的世界秩序观较少利己性和威胁性,继续保持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权力和合法性。

    塑造未来:中美成世界秩序核心问题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一个是世界头号强国。这就决定了中美两国关于国际秩序观的异同和互动,是当今世界秩序发展演进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基辛格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他同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打过交道,对中国问题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此前他出版的《论中国》一书,在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世界秩序》中,基辛格进一步就中美两国的国际秩序观,进行了深入的战略分析。

      基辛格认为,中国的国际秩序观距离西方的价值观最远。但历史上中国的秩序观并不挑战西方的价值观。中国的价值观是非进攻性的,即使万里长城也是防御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文化主导的心理优势。中国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都是逐步将它们“华夏化”。中国并不输出制度,而是吸引别国前来学习其制度。中国本身就是某种世界秩序,或者是更大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基辛格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融入而不是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都受过现代高等教育,他们受到中华文明、革命传统和西方文化的三重影响,他们在国际秩序观上与世界各国的共同点在不断增加,而不是减少。

      基辛格在书中详细列举了中美双方的异同。例如,中国作为一个主要大国,在21世纪体系中将发挥史无前例的作用,但在这方面缺乏经验。美国在如何与这样一个大国保持长久关系方面,也缺乏经验。中美两国文化与政治背景有重大差别。美国的政治哲学是实用主义,中国则是从理念出发。美国从未有过强大邻国的威胁,而中国在其边界以外始终存在强敌。美国人习惯于对可运作项目制定具体议程以解决问题,中国人则习惯于提出总原则和引导问题进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结合,而美国人对这二者都很陌生。历史上相互隔离的中国与美国,只是到最近若干年才进入一个共同的国际体系。中国认为自己是例外的,在很大程度上在这个体系中受到遏制。美国也认为自己是例外的,但在这个体系中传播其价值观。中美两个大国现在都在进行根本的国内调整,不论二者成为敌手,还是成为新型伙伴,都会对21世纪世界秩序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

      中美两国如何避免战略误判和战略冲突,构建 “新型大国关系”,基辛格特别关注。有人别有用心地把21世纪初的中国比作20世纪初的德国,怀疑美国与中国难以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基辛格认为,避免这种历史惯性,必须排除一系列巨大障碍。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唯一出路。基辛格提醒,纯军事方式的东亚平衡很可能导致比一战前更为强硬的盟国集团对抗。军事因素不应被当做唯一的、甚至是主要的平衡定义者。

      基辛格认为,“新型大国关系”是大国均势与伙伴关系的结合,伙伴关系理念应成为亚洲均势的核心要素,并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他更具体的设想是,能否保持和平取决于各自在实现目标的克制程度,并有能力将竞争限定在政治外交领域。这是中国提出的“不对抗不冲突”底线思维的另一种表述。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太平洋足够宽,足以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呼吁在太平洋地区良性互动、积极合作,体现出中方对中美两国在亚太关系模式的宏观设计。

      世界各国都在展望未来。但未来不是等来的。看到未来、塑造未来,才能走向未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210+)
  • 博大精深(61+)
  • 四星好评(626+)
  • 快捷(266+)
  • 经典(625+)
  • 值得下载(229+)
  • 方便(178+)
  • 差评(108+)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 2024-12-21 00:37:41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相***儿: ( 2025-01-04 02:17:18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国***芳: ( 2024-12-31 21:43:44 )

    五星好评

  • 网友 辛***玮: ( 2024-12-30 19:00:0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堵***格: ( 2024-12-26 17:43:57 )

    OK,还可以

  • 网友 常***翠: ( 2024-12-27 10:04:4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林***艳: ( 2025-01-04 07:24:11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谢***灵: ( 2025-01-08 23:00:15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石***致: ( 2025-01-03 07:01:1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寿***芳: ( 2024-12-28 00:59:43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孔***旋: ( 2024-12-20 11:15:57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邱***洋: ( 2024-12-25 13:53:0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居***南: ( 2024-12-16 16:01:0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宫***玉: ( 2025-01-01 19:51:38 )

    我说完了。

  • 网友 訾***晴: ( 2024-12-28 10:05:42 )

    挺好的,书籍丰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