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自营】死屋手记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新华书店自营】死屋手记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全国五仓就近发货80%城市次日达!团购优惠咨询:18340637603
内容简介:
《死屋手记》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很重要、很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
书籍目录:
卷
引言
章死屋
第二章最初的印象
第三章最初的印象
第四章最初的印象
第五章个月
第六章个月
第七章新交。彼得罗夫
第八章果敢的人们。卢奇卡
第九章伊赛·福米奇。澡堂。巴克卢申的故事
第十章圣诞节
作者介绍: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与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走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独具特色,在群星灿烂的19世纪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主要作品有《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死屋我们的监狱在城堡的边上,紧挨着城堡外面的土围子。有时你会透过围墙的缝隙看外面的世界,能不能多少看到点儿什么呢?——你能看到的只是一小片狭长的天空和长满荒草的高高的土围子,沿着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一个人往往能忍耐若干年, 他俯首听命,忍受最残酷的刑罚,可是有时候,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琐事,甚至什么都不为,却突然发作来。从某种观点来看,甚至可以把他叫做疯子;可是人就是这样的。
唉,人的生命力真强啊!人是一种能习惯于任何环境的动物,我以为给人下这样一个定义是最恰当不过的。
一个人往往能忍耐若干年,他俯首听命,忍受最残酷的刑罚,可是有时,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琐事,甚至什么都不为,却突然发作起来。从某种观点来看,甚至可以把他叫做疯子;可是人就是这样的。
我只是在监狱里才听到过一些最可怕、最不正常的罪行和最骇人听闻的凶杀事件,可是讲述者在讲述这些事件时却流露出一种十分天真的、抑制不住的嬉笑态度。这样的冷酷无情,自然是不能令人容忍的。这是一种特殊现象:这不单纯是犯罪行为,而是一种尚未被科学发现的体质上的缺陷,一种肉体和精神上的畸形发展。
我清楚地记得,从我开始过上这种生活的最初几天起,使我感到惊异的是:我仿佛并未发现其中有什么特别令人吃惊的、异乎寻常的、或者不如说是使人感到意外的东西。这里的一切,似乎早在我前来西伯利亚的途中,当我竭力猜测我未来的命运时,我就想象到了。可是过了不久,无数出乎意外的怪事和骇人听闻的事件,便接连不断地发生。只是到后来,当我在狱中度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以后,我才充分了解到这种生活究竟有多么奇特,多么不可思议,因此我越发感到惊愕了。老实说,在我服苦役的漫长岁月中,这种惊愕心理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我始终也未能适应这种生活。
在我看来劳动本身并不那么繁重,并不象苦役,只是过了很久以后我才弄明白,这种劳动之所以被称为繁重的苦役,与其说是在于它的艰苦程度和永无休止,毋宁说是在于这是一种被迫进行的、不可逃避的强制性劳动。一个自由的农民所干的活可能要繁重得多,有时甚至还得通宵地干,特别是在夏天;然而他是为自己干活,而且有实际的目的,比起苦役犯被迫从事的这种对自己毫无益处的劳动来就要轻松得多了。有一次我曾这样想:要想把一个人彻底毁掉,对他进行最严厉的惩罚(这种惩罚能使最残忍的杀人凶手也胆战心惊,毛骨惊然),只须让他干一种毫无益处、毫无意义的劳动就行了。尽管现在的苦役劳动对于苦役犯说来是毫无兴趣和枯燥乏味的,然而就劳动本身来说,它还是有意义的:囚犯们烧砖,挖土,抹灰泥,盖房;这样的劳动还是有意义和有目的的。苦役犯有时甚至醉心于这种劳动,希望把活干得更巧妙、更迅速、更出色。但是如果强迫他,譬如说,把一桶水从一只桶里倒进另一只桶里,然后再从另一只桶里倒回原先的一只桶里;或者让他把沙捣碎,或把一堆泥土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再搬回去,——我想,几天之后,这个囚犯就会上吊,或者宁肯犯一千次罪,宁肯死掉,也不愿忍受这种侮辱、羞耻和痛苦。不用说,这样的惩罚也就变成了折磨和复仇,而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达不到任何实际的目的。但是,由于一切强制性劳动都带有这种折磨人、无意义、使人感到羞辱的成份,因而苦役劳动也就远比任何一种自由劳动更加令人痛苦,因为它是强制性的。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死屋手记》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各类苦役犯的可怕处境和精神状态,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精彩短评:
作者:虫虫 发布时间:2018-10-12 15:28:54
一个人有权对另一个人施加肉体惩罚,这是社会的弊端之一,是消灭公民意识在社会中的任何萌芽、任何尝试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也是社会必然地、不可抗拒地日益腐化的充分理由。
作者:MARKS 发布时间:2019-01-04 20:38:04
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是带着柔情来写这段不堪的岁月的,他切切实实地经历了西伯利亚劳改营里的一切,把那些囚犯的血肉写得鲜活,密集的囚犯群像一个紧一个登台,打打闹闹,嬉笑怒骂地出现在眼前,和这些俄罗斯灵魂一起生活的快乐和痛苦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Annie 发布时间:2013-01-20 13:49:16
重要的是性格的迁善和沟通,话说我们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是各种类型的复合体。
作者:timpu 发布时间:2015-09-13 16:30:13
都是人生父母养的
作者:惘然纪 发布时间:2015-02-14 23:14:23
上海译文2015新装版,说实话,第一次读,以前没读过臧仲伦版本,觉得娄自良版本很好,不知道为什么豆瓣这么不待见
作者:Sophie 发布时间:2015-08-07 16:12:17
成功在人际关系中是多么重要啊…
深度书评:
古拉格之前
作者:滞销书选题仙人 发布时间:2015-04-03 23:08:17
如果你翻看任何一本八九十年代的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出版的《死屋手记》,你都会在其译者序或译后记里读到革命式话语,大都是一些:“深刻揭露了……”和“大力抨击……”之类的话语,完全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定位成一个伏契克式的作家。然而陀的这本书,恰恰没有浅薄如此。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真像那些译者序中定位的伏契克式的作家怎么会在苏联时期被定义成一个受限阅读的作家(普通读者只能在图书馆里读他的作品,市面上不公开出售)。
作为监狱文学的发轫之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以本尊身份写一本回忆录性质的作品,如同其后的索尔仁尼琴和普利莫•莱维。而是塑造一个杀妻者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戈里昂奇科夫的形象,陀老藏在这个虚构的形象后面,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俄罗斯远东的以自我经历为依托的故事。
1849年,正在创作连载小说《涅朵奇卡》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会在创作间歇期去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这个由傅里叶的俄罗斯门徒彼得拉舍夫斯基创办的一个空想社会主义小组,作为一个军事中专学校(接近于升格前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毕业生,一个理想主义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完全被彼得拉舍夫斯基吸引,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没有意识到小组里就有沙皇的暗探,他们早已被人家盯上。官方只是在等待一个借口来实施抓捕。
因为对《双重人格》的评价不高,陀思妥耶夫斯基愤而与其决裂的别林斯基的一封信成了导火索,事情起因于果戈里在发表的《与友人书简》,里面坦承自己的作品《死魂灵》是小年轻的冲动作品,以及一系列为农奴制辩护的话。别林斯基看书后立即回了一封言辞激烈的《致果戈里的信》,信中严肃批评果戈里的行为错误。此信发表后即被禁。
而在小组聚会中,朗诵此信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当然给了沙皇密探以机会,在宣读公开信一周后,所有小组成员被一一抓捕。
在经过七个月的审判后,费奥多尔等21人被判处绞刑。
但是他们却被耍了,因为事先沙皇就只是想吓一吓这些热血青年,然后在刑场突然皇恩浩荡,来个特赦,通通发配了事。
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踏上了发配西伯利亚的行程,他迷惘,同行的人有试图自杀的,有想逃跑的,在囚犯转运站,他遇到了多年之前的十二月党人的遗孀们,她们给这些流放犯以各种流放所需的装备,每个人一本福音书,这体现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某种精神的传承。
而作为唯一可以带进监狱里的书,福音书也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某种精神寄托,他把自己幻想成了那个受难中的耶稣,《死屋手记》的主人公和《白痴》的梅诗金都体现了这一点。
监狱生活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不再是那个在白夜里幻想爱情的年轻写作者,在这里,死亡微不足道,尊严更不用提。
他看到,监狱里的这些人并不监狱外的那些人更邪恶或更无耻,有时候甚至比外面的那些人更高尚或伟大。
在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道:“要知道,这些人都是一些不平凡的人。他们也许是我国人民中间最有才华、最强有力的人物。可是他们那强大的力量却被白白地毁灭掉了,被疯狂地、非法地、无可挽回地毁灭掉了。这究竟是谁的错?……这究竟是谁之罪?”
俄罗斯这个民族也的确奇葩得可以,俄罗斯是一个疯狂的民族,他们总是把自己民族最具创造力的一群人流放,驱逐和关进监狱。在其后兴起的古拉格,也恰恰发扬了这一点,他们的当政者好像要把这个民族所有的有成就的人都投进劳动营才好嘛。你没有成为当政者的眼中钉,你说自己是俄罗斯作家都不好意思。
可以说西伯利亚的流亡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如高加索之于托尔斯泰,萨哈林之于契诃夫。远东地区也成为伟大俄罗斯作家的冶炼场。同时期的托尔斯泰,也选择去高加索地区服役,与车臣等族的接触;其后的契诃夫选择去了更远的萨哈林。
而监狱里的各种人:车臣人,波兰人和乌克兰人等,也预示未来俄罗斯的所有困境。这也是自列宁至普京的俄罗斯的统治者都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因。
死屋,对俄罗斯的某种隐喻,一如契诃夫的第六病房,这个国家死气沉沉,都是一些行尸走肉晃荡着,反而在监狱里,这些行尸走肉才焕发了某种生机,才有了希望。
只有在死屋才能复活,才能拯救。
被拉远的距离
作者:艾克君 发布时间:2020-07-14 16:52:12
事到如今,我依然认为本书描绘的世界真是无比纯净的存在,而“纯净”这个词在这里似乎还有些贬义的色彩。我于近两年第一次阅读本书时,就觉得它与众不同,即它不同于陀老其他的小说那般可以给人混乱、狂热的感觉,反而是令人仿佛设身处地身处于冰冷风雪肆意的西伯利亚平原,一切都宛若被冻结般毫无生机,而陀老的讲述就如一缕明丽的阳光从鼠灰色的天空缝隙直直地射入牢笼的铁栏,为这个纯白的绝望世界引入了几丝神圣的色彩——我这么说可能很抽象,但确实我不是以对他其他作品的分析模式来理解《死屋手记》这本书的。
不同于他后期的几部大部头,私以为本作最值得的考究的地方在于它与陀老真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陀老后期小说中的很多情节与回忆都取材自他位于书中“死屋”的真实经历,例如《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最后就在西伯利亚平原服苦役劳动的时候获得了救赎,《白痴》中梅诗金公爵回忆说他朋友在执行死刑前的那段时光的情节也与作者本身在死前最后一刻被赦免的经历相对应,当然更不必提正因为在狱中的这段经历让陀老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我们才得以见证后期几部巨作的诞生。
那么这部与陀老自身经历高度重合的小说究竟是怎样呈现给我们的呢?按理说与真实经历结合这么紧密,应该会有比较直接而强烈的情感的表达或思想诉求,可比较有趣的是,它和我在阅读之前所想象的讲述模式还不太一样,而且与陀老的其他的作品的叙述模式也相差几分——通常他的作品以叙述人称不外乎可分为两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前者小说中叙述者“我”讲述故事并作为重要人物参与进故事,例如《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白夜》等;而后者的小说中要不是全程第三人称,要不就是虽然有出现“我”作为叙述者,但“我”基本不参与故事(或许会有零星的联系),分别举例的话则为《白痴》与《群魔》。可唯独在这本死屋手记中,首先出现的视角是第一人称的“我”,然后再提到“我”遇见了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一个过去曾被流放的俄罗斯贵族,他所留下的记载他在西伯利亚监狱时经历的手记,而后下一章才从手记中的“我”-即彼得罗维奇为第一视角展开来讲述整个故事;更进一步来说,虽然情节里也有很多彼得罗维奇的个人实践、思考与情感在里面,可因为他的贵族身份而被其他犯人排除,没能真正融入到这个“大团体”,以至于故事很多都是靠彼得罗维奇描述其他囚犯的故事来推进的,导致故事整体的结构相当松散,仿佛不存在所谓的主线,甚至那些仅仅出现一章中的犯人们的形象有的比起叙述者自己来说都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了——也就是说,这本原本应该与陀老真实经历最为贴近的的小说,一个理所当然地应该以“我”为中心的小说,其主要叙述模式却是转述的转述。陀老在本书中设置了前后两位叙述者,将作为作者的他与故事本身的距离拉得如此之开,令我感到一丝微妙分离,所以本文就以这种特别设置的叙述视角为起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巧合的是,我半个月内阅读的书籍中正好也有两本书在故事的讲述中采取了转述的转述的模式,它们分别是亨利·詹姆斯的心理小说《螺丝在拧紧》与柏拉图的对话《会饮篇》:前者的故事主体也是被记载于手稿之上,并且叙述存在“我”-手稿拥有者-主体故事主角的三重转换;后者则是关于苏格拉底在宴会上的对话,整篇对话其实都是一开始的对话者听当时在场的局外人说的,也是非常经典的转述的转述的模式。这两本书与《死屋手记》的视角变换的共同点在于主体故事都是转述的形式,其中特别以《螺丝在拧紧》中的手稿为例重合度更高,两者都以手稿的终结作为全书的结尾,而将之前视角中的“我”给完全抛弃了,所以我将这些书提出放在一起比较——为何作者需要依靠这似乎与故事主旨毫不相关的转述为引子来引出正篇的故事呢?可能并没有人专门研究过在《死屋手记》里陀老这样处理的理由,但或许我们能从对另外两者的分析中得到启发。
一般认为,叙述层层嵌套的故事结构是不能保证哪个人会不会对故事添油加醋的,作者也完全无须对故事的真实性做出任何保证,这也是很多《螺丝在拧紧》的评论者所达成的基本共识;而《会饮篇》里的角色甚至有明确说明自己“很多地方记不清楚,只能讲述事情的一个大概”,那么回到前文我所说的“
本应是最贴近真实经历
”的这点,经过这一番微妙的重合与对比,特意将真实作者与隐藏作者的距离拉得如此之遥远,其内在原因我个人觉得可能陀老可能更多地希望仅仅将本书作为具有政治与人道主义意味、现实意义的小说来看,而不是侧重于他自己的真实经历的纪实部分,过多地以他自己的声音在说话——并且我也倾向于采取这种视角来理解本作——当然,这并不是说本书中真实经历与事实记载毫无价值,我也不否认其中很多情节肯定取材自真实发生的事件,反而我也觉得对监狱里的生活、犯人与官员们的行为还有惩罚的方式的描述始终令这部作品充满着“趣味”与现实感,如果有配合读过《死屋》这本介绍十九世纪俄国流放制度的作品的话(恰好标题中的“死屋”都相互对应了),应该能感受到里面那对于囚犯们残酷的惩罚以及对他们造成的严重伤害,那宛若西西弗式无限重复的体力劳动对人肉体与精神方面的双重摧残——可如果只是关注这些现实相关的部分,我们就顺理成章地得到本书是关于“批判俄国的流放制度与司法制度”、“控诉当时的阶级对立”、“一些豆瓣发不出来的词语”等主旨的结论,而这种结论也很容易让我们忽视了一点,即那个“描绘人内心全部深度”的伟大作家最终的立足点肯定是每一个“
有深度的个人
”,但可惜的是在本作中陀老对人的审视以及内心矛盾的描绘仍未到达后期那登峰造极的水准。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是陀老在写作本书时被我前面所说的那些主旨给限制,毕竟在本书的构思在他还在监狱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而那时候的他正处于被制度所折磨的人生状态,或许当他那时也许也正想以此来方法来批判制度、歌颂自由,以至于仅仅只是这次,我们仿佛用简单的语言就可以概括其主题。
这也是我觉得本作最为可惜的地方,尽管它在“批判”、“自由”这些主题上的表现已经足够优秀——可是以我对陀老的期待来说,他的作品应该不仅仅止步于此:至少他后面的那几部巨著里,无论是《罪与罚》,还是《白痴》《群魔》,更不必提我心目中最好的、最好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它们主题绝对不能像本书一样可以被几句话简单概括的,绝对不会是从中挑出的诸如“自由”之类的名词是有明确所指的,以至于我们说出“自由”这个魔法般的词汇时,宛若就已然将本书的主题说尽,而不再带我们去任何地方。而试着回想在《卡》的《宗教大法官》一章中出现的“自由”与“奴役”概念中强大的张力与矛盾,那无比深刻的洞察与预言,几个灵魂间相互碰撞与理解,还有那到最后都没能追寻的答案,本书中自由这一主题的力量是否瞬间就黯然失色了呢?这也正是我开头之所以说本书描绘的世界是无比纯净的原因,只因我喜爱的那种令人心脏狂跳的狂热与混乱的张力在本书中近乎消失殆尽,彼得罗维奇虽然会抱怨、会感到绝望,会发问为什么他要经历此等事情,但似乎全文中的他都不再主动做出行动,而是更多被动地以观看者的视角去见证,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周遭世界,他的思想里其实是没有杂质的,内心仿佛冻结的冰晶般冷峻,只能依靠寒冷的冰面映照他人的影子,而诸如拉斯柯尔尼科夫也好、梅诗金公爵也罢,哪个不是始终在为了所谓幸福与良好生活而去实践呢?哪怕最后的结果是彻底失败、是粉身碎骨,他们人物的塑造也是无比伟大,给人以希望与力量的。这里或许也有一种解释,即正是由于监狱与制度的压抑,才导致彼得罗维奇无法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行动,经过一番逻辑的推演,似乎彼得罗维奇的不作为也能勉强能说的过去,可是,在我有限的阅读史里,那些真正打动我的人物,永远是即使在面对完全被锁闭的未来时也丝毫没有抛下决定性自由的战士们,或许你也可以称彼得罗维奇的等待、憧憬与坚守,他的不放弃也是一种反抗,然后他最后也出狱获得了自由,但比起陀老的其他作品,比起我心中的那些战士们,这股力量实在是太弱、太弱了,就好似——在这个个人主义时代许多的我们所追寻的消极自由那样无力……而有些滑稽与讽刺的地方在于,监狱里的其他犯人很多都比彼得罗维奇更有行动力,他们有的苦中作乐,有些则鼓起勇气选择越狱逃脱,还有的人转而依靠祈祷力量支撑自己,甚至监狱里出现的一只鹰也要挥动着伤痕累累的翅膀飞出监狱——可彼得罗维奇只是默默地看着,鹰蹒跚着起步、飞起、远去在那铅灰色天空的尽头……而他也离我心目中战士的形象越来越远了。
虽然《死屋手记》等他的前中期作品固然有其特色,我这样将陀老前后作品进行比较确实也显得特杠精……可作为热爱陀老的粉丝,并将他的作品视为珍宝的我来说,我也希望能在他前中期的作品中架起一座通向未来作品的桥梁,于那些若有若离的联系中去体悟他的生命蜕变的光芒,这光芒就像照亮极寒世界的一束阳光,也是我在本书中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事实上,似乎正是从本书故事的时间为起点,才开启了陀老那令我感同身受的宗教情节,全书两部的结尾一部是以圣诞节作为结尾,下部则将出狱的某种狂喜的自由当做收官,也是将这一基督教的重要节日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方。而我也不倾向于认同彼得罗维奇其实就是陀老自己的化身,即使在创造这个人物的时候他可能有这样的意愿在里面,但彼得罗维奇在故事的最后悲惨而孤独地死去,陀老自己却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之后站起身,告别了过去不幸的自我,终于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战士——他那无比真挚的对生活的爱、对信仰的归属,也让陀老也离彼得罗维奇的形象越来越远,这两者之间逐渐被拉开的宛若天堂与地狱的距离也更加让我坚信我热爱喜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由之所在——上面我说过,在《死屋手记》中,他没能以自己的声音去说话,而在陀老同样是手记体小说的《地下室手记》中,当他不依靠转述去回避某些温柔又刺痛的距离时,当他卸下那些自爱与陈词滥调的包袱的时候,而当故事毫不犹豫地一开场就以一个真正的“我”来讲述的时候,我们才不可避免地真正接触到了那个异彩纷呈又已然彻底败坏的喧嚣世界,而无可救药地等待着那个悄然走近我们心中的人……
一个手记记载的故事已经结束,另一个手记里故事却才刚刚开始——虽然关于下本书我想继续写点什么,但更多所谓的自言自语,还是让我们留到并不遥远的之后吧。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379+)
- 无颠倒(76+)
- 引人入胜(647+)
- 差评少(414+)
- 种类多(557+)
- 无盗版(570+)
- 值得购买(210+)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 2024-12-15 00:51:02 )
好棒good
- 网友 芮***枫: ( 2024-12-31 23:26:4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郗***兰: ( 2024-12-12 09:36:0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石***烟: ( 2025-01-04 22:27:07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30 11:31:25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苍***如: ( 2024-12-16 12:05:20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扈***洁: ( 2025-01-08 23:20:14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薛***玉: ( 2024-12-23 23:10:51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焦***山: ( 2024-12-14 20:00:13 )
不错。。。。。
- 网友 谭***然: ( 2024-12-12 07:21:31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居***南: ( 2024-12-28 05:29:1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寿***芳: ( 2024-12-25 10:15:3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宓***莉: ( 2024-12-27 16:16:2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曾***文: ( 2025-01-05 01:55:26 )
五星好评哦
- 弗洛伊德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10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两岸差异词词典 商务印书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老板财税管控实战方案 徐培杰 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大家都有病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公孫龍子縣解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商务日语听力教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实用团体心理游戏与心理辅导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发散思维大课堂:高二政治(修订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2秋版考点集训与满分备考天天练 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 新全优 考点集训9年级初三上册政治 教材同步辅导练习册练考题考满分 中教万联RJ版 任杰主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