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犹太人之谜——一个神奇民族的成功智慧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5:20

犹太人之谜——一个神奇民族的成功智慧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犹太人之谜——一个神奇民族的成功智慧精美图片
》犹太人之谜——一个神奇民族的成功智慧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犹太人之谜——一个神奇民族的成功智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211232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06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7.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5:20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旨在通过揭开犹太人的种种神秘面纱,来挖掘犹太精神和犹太民族的智慧。

作者亚伯拉历时数载,参阅了大量有关资料,撰写出这部充满机智和趣味的专著,令人在笑声中洞悉犹太文化的秘密。


书籍目录:

上篇

章 谁是犹太人

课 一个难解的题

第二课 两块碑的故事

第三课 变了模样的儿子

第二章 群星璀璨的犹太伟人

第四课 声震寰宇的犹太思想大师

第五课 “巧取豪夺”的犹太巨富大亨

第六课 “想入非非”的犹太科学巨擘

第七课 超凡脱俗的犹太艺术师

第八课 浪漫传奇的犹太政坛名

第三章 寻找另一个地球

第九课 长久的记忆力

第十课 谋害带来的拯救

第十一课 “犹太人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第十二课 希特勒反犹的真正原因

第十三课 天国里的犹太人

第四章 犹太不灭之谜

第十四课 每项习俗后面都有理由

第十五课 力量的秘密

第十六课 “马萨达精神”

第十七课 “只留下一所小小的学校”

第十八课 辛德勤的故事和生死签证

第十九课 一发不剩

第五章 与上帝辩论

第二十课 请上帝从草坪上下来

第二十一课 《律法书》精要

第二十二课 彩虹之约和摩西十诫

第二十三课 崇智主义

第二十四课 犹太文化的判逆性

第二十五课 忏悔与赎罪

第六章 犹太英雄

第二十六课 有价值的货物

第二十七课 博士和医生

第二十八课 公平的法官司

第七章 犹太风趣

下篇

章 犹太成功黄金律

第二章 犹太人的生命教育

第三章 犹太人的美德教育

第四章 犹太人的健康教育

第五章 犹太人的处世教育

第六章 犹太人的享乐教育

第七章 犹太人的婚姻观

第八章 犹太人的金钱教育

第九章 犹太人的公民教育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犹太人历来极为重视传统的宗教和文化教育,把办学校当做一种仅次于敬神的美德。犹太格言“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娶得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一切也无所谓”;“假如父亲与教师两人同时坐牢而又只能保释一个人出来的话。做孩子的应先保释教师”。正是犹太人尊师重教的真实写照。

古代犹太哲学家主张:“不管身体强健还是虚弱,不论年龄大小,每个犹太人都有义务学习犹太教经典。纵然是乞丐或拖儿带女,也必须每天挤出时间学习。”于是,犹太儿童入学都必须学习希伯来语、《圣经》和《塔木德》,所谓犹太人是以“一本书为衣钵”的民族就是源于此,因为犹太人走到哪里,《塔木德》就被带到哪里。这既巩固了犹太教生存的基础,使古老的犹太教一直得以延续下来,又提高了犹太人的文化素质,增强了他们竞争和生存的能力。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中,脑力劳动者特别是犹太学权威和法律学家是犹太社团中受尊敬的人。一位犹太作家写道,在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一个小镇上,犹太人为了能够送孩子上学,竟不惜倾家荡产。不少穷苦人为了替孩子交纳学费,“卖掉了自己后一个枝形灯架或者仅有的枕头”。这种“学习热”使当地犹太人中除了一个傻子外,没有第二个文盲。

公元70年前后,占领犹太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当时,犹太人中分成两派,鹰派主张以暴抗暴,鸽派则主张采取非暴力手段来抵抗侵略。约哈南拉比属于鸽派,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他殚精竭虑想出一个好点子,那就是必须亲自见到罗马军队的统帅。

但当时鸽派的犹太人全被鹰派关在耶路撒冷的城堡中,既进不去也出不来。约哈南拉比心生一计,于是他开始假装生病,由于他是大拉比,所以前来探病的人络绎不绝。不久,噩耗传来,约哈南拉比死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

弟子们把他装入棺材,要求抬出城堡,因为城堡内没有墓地。鹰派的守兵不相信大拉比真的死了,提出要验看尸体。由于犹太人有不看尸体的风俗,所以不能开棺检查,守兵就要用刺刀刺入棺材作为试探。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阅微草堂 发布时间:2013-02-11 09:36:09

    让你重新思考什么是拓扑学,在说一遍:现代数学的基石就是拓扑学和代数学,没有这两门作为基础,你的数学就根本没有入门

  • 作者:天蓝蓝 发布时间:2012-05-09 12:35:49

    浅显易懂,推荐~

  • 作者:抹茶慢品 发布时间:2022-07-17 17:38:42

    离开糟糕的人际关系,因为你与对方的价值观不同,不要自卑自己。这点很获益。

  •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20 23:42:48

    说得浅白实在,不过在雪峰老师的视频里已经涵盖了书里的大部分内容。要是有考博扫盲材料就好了。

  • 作者:小满 发布时间:2021-04-04 15:17:00

    你会在这里读出张老师的苦口婆心。想起两年前在六教上张老师《刑法各论》的日子——“有些不重要的要素,要敢于把它解释掉”。犹有报恩方存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 作者:令狐不要冲 发布时间:2021-12-04 09:49:17

    终于看完了这个系列,看得出作者本人是越写越顺,毕竟一个套路重复了三次最多也就是微调一下情节。


深度书评:

  • 了解身体里的秘密,学做自己的“健康小卫士”

    作者:桑者闲闲 发布时间:2020-11-24 16:30:08

    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经常会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为什么会打嗝?为什么会眨眼?想睡觉为什么会打哈欠?对“屎尿屁”这类的事情异常的敏感,经常揪着这些我们认为“不雅”又不好解释的问题或行为问个不停。

    如果孩子们不了解这些身体里的小秘密,还会做很多对身体有害的动作,比如抠肚脐眼、挖鼻孔,揭血痂、不洗澡、憋着不打嗝等等。

    其实,只要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真正了解到这些秘密,他们就能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习惯会对健康有益,从而纠正错误的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至从和孩子一起看了《来,认识身体》这本绘本,似乎解决了孩子对身体的大部分疑惑。

    《来,认识身体》是一本科普类绘本,适合3-10岁,作者苏菲·杜查姆编写,马加利·阿蒂奥格比手绘。绘本介绍了关于你自己身体的43个小秘密,用一看就懂的趣味手绘,幽默讲述身体运作奥秘。了解身体运转奥秘,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1、43个冷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绘本内容充实有趣,科学性强,选取孩子最关注的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小秘密,为健康生活打下基石。

    人一生会打约25万次哈欠,当你累了、困了或者无聊时都会打哈欠。除了人类,动物、鱼都会打哈欠,但是长劲鹿不会。这些是不是惊讶到你了。打哈欠时为什么会想睡觉呢?原来打哈欠会大大的吸入一口空气,这些空气给大脑补充了氧气,让你的身体放松下来,慢慢进入睡眠状态,或者让你精力更加充沛。

    小孩每天大约会掉50根头发,成年人大约掉100根;你每分钟会眨眼15-20次,眨眼可以帮助清洁双眼,让眼睛保持健康状态;打喷嚏是身体的防御机制,打喷嚏时人无法睁开眼睛;鼻涕可以清理鼻子。用孩子能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幽默诙谐地告诉孩子身体里的秘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语言幽默有趣,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身体的奥秘

    绘本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阐释丰富的健康知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认识可爱的身体,学做自己的“健康小卫士”。

    在介绍“血痂”的形成时,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血凝固的过程表达出来,还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懂得了血痂的作用。原来血痂就像一个“塞子”,它还像小乌龟的壳一样,保护皮肤免受细菌的侵害并隔绝空气,直到皮肤完全被修复。所以,就算很痒也不要揭掉身上的血痂。

    绘本中还有很多幽默形象的比喻,比如疼痛像一个报警器、眨眼像汽车的雨刮器等等,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阐释丰富的健康知识,为孩子们揭开身体的奥秘,让孩子更好的保护自己。

    3、手绘图具体形象,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书中的绘图生动活泼,想象力丰富,让孩子在故事的情境中和形象亲切可爱的图画中学习知识、获得快乐。

    在解释梦境的时候,书中把睡觉比作坐火车,入睡时上车,醒来时下车,这趟车不是直达,中途会停下,再出发,但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只有火车刚刚开动和即将到达时才会做梦。在12个小时的睡眠中,大概有一到两个小时在做梦,这是大脑的基本功能。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这段话,绘者左边画了一个睡觉的图,右边还画了一个火车行驶的图,让孩子更好的把两者结合起来,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更好的了解身体的运作机能。

    绘者还把人体画在花盆中,表达人体需要大量的喝水,需要浇灌。把人体画在鸡蛋中,上面有母鸡的爱护,表达人需要拥抱来获得心灵的温暖。

    《来,认识身体》绘本是24开本,方正小巧,方便携带和翻阅。在版式设计上,结构清晰,两页一个主题一种身体小秘密:一页展示人体器官或人体机能,一页展示其功能或运作原理,主题明确,一目了然,随翻随看,读起来简单有趣,让人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曾说:“任何知识都能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孩子。”孩子的身体教育,更需要从小开始,充分认识自己的身体,他们才能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卫。现在,有这些科学又好玩的绘本来帮我们引导孩子,一起陪孩子看起来吧。

  • 郭时羽 | 完成这部谭其骧的书,是出版人的使命

    作者:上海中华书局 发布时间:2023-04-21 09:15:42

    谭其骧先生出生于1911年,自1950年起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历任历史系主任、校务委员、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该领域迄今为止最权威的里程碑式著作,谭先生对于我国历史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作为图书责任编辑,能够参与出版《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是我的荣幸。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谭其骧 著 葛剑雄 孟刚 选编

    选题:共同的呼声

    近年来,历史地理领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多位名家都出版了面向大众的讲义类图书,皆广受好评。然而,作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第一人的谭其骧先生,却一直没有一本面向大众的书。谭先生的学术地位如泰山北斗,他的著述博大精深,是每一位从事历史地理领域研究的学者不可不读的著作。但由于多年心血均投入《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巨大工程,谭先生生前并没有将精力用于经营自己的专著,主要论文均结集于《长水集》和《长水集续编》,身后则由葛剑雄教授主持编为两大卷《谭其骧全集》。对于刚进入历史地理领域的学生,以及更广大的对该领域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来说,读全集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为谭先生出版一本结合专业性与可读性的精品学术大众化读本,就成为学术界和大众读者共同的呼声,也成为我们出版人的使命。

    谭其骧先生

    这个选题的价值一目了然,困难在于谁来编以及怎么编。谭先生已经去世,以他的学术地位,其著作势必不能随意编选,否则既不可能获得家属的同意,也难获学界认可。而在所有的编者人选中,葛剑雄教授可能是最合适的一位。葛剑雄是谭先生两位开山大弟子之一,曾长期担任其学术助手,在谭先生去世后继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谭先生文集的编定和身后诸多事宜,均委托葛剑雄主持。论及弘扬谭先生学术之热情,对谭先生学术理解之深入、著述之熟悉,可以说无出其右。

    2021年是谭其骧先生诞辰110周年,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举办纪念大展,我也参观了展览,并与葛老师说起是否可编一本《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让更多人了解谭先生的学问。此前,我作为责任编辑出版了葛剑雄教授的《黄河与中华文明》,获得多种重量级奖项并实现一年内四次印刷,我对书稿精耕细作、全力以赴的态度获得了葛老师的肯定。这次关于谭其骧先生“十讲”的选题构想也有幸得到他的认可与信任,并联系上谭先生哲嗣谭德睿先生,顺利获得授权。2022年是谭其骧先生逝世30周年,我们约定要在年中推出《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作为对谭先生的致敬与纪念。

    内容:涵盖了最重要的话题

    选题确定后,我与葛剑雄老师反复沟通“十讲”选目内容。在对谭其骧先生著作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梳理基础上,葛老师精选了最能代表谭先生成就、主题相对完整又比较接近大众的内容,汇为十讲。必须强调的是,这十讲绝非简单的十篇文章,不是将《全集》中的文字简单抽出来,而是将同主题的几篇文章、讲座发言稿,乃至《中国历史地图集》等书中的相关论述有机结合,精心架构,使每一讲都尽可能全面地体现谭先生对这个主题的研究成果与观点,更具代表性,同时也更接近大众,更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须十分注意多篇文章结合成一讲时的衔接与前后照应,使最终呈现的文字有机融贯,自然流畅,而没有生硬拼接之感。

    最后商定的目录,前加导言“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随后从最宏观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历代政区,到历史地理研究发凡与七大古都,再到相对具体的马王堆地图、黄河、云梦泽水系,以及上海的历史地理,可以说涵盖了历史地理领域最重要的话题,以及谭先生的独到研究成果,许多论述对当下仍具有指导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葛剑雄教授邀请史地所孟刚老师加入编者队伍,从选定篇章的文本提供,到书中增加数百处今地的标注,再到打造过程中反复商讨的许多细节,都是孟老师不厌其烦地逐一处理,可以说没有他,这本书是无法以现在这个高度面世,更不可能在短短半年间就成其体制规模的。

    细节1:为长文分段、拟标题

    谭先生的文字清通晓畅,无佶屈聱牙之病,此次所选多为讲稿,更是亲切可读。然而,谭先生文中的信息量极为丰富,对他而言信手拈来的知识点,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就是需要反复用力咀嚼才能消化的“超扎实干粮”。因而,除了逐条核正引文等基础工作之外,作为编辑,我所致力的方向主要为以下两点,即如何在保持谭先生文字原貌的基础上,做到既体现本次选编的新意与价值,又尽量为非专业读者扫清障碍、提升阅读获得感。

    一是为较长的篇章分段,并设计小标题。

    书稿第一讲、第三讲原先均无二级标题划分,第四、第五、第八讲虽有二级分段,但仅名为“上下篇”或“一二三四”。在书稿打磨过程中,我和主编反复沟通,逐一设计分段,并拟出标题,力求让读者通过目录就能知晓这一讲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时也能更有节奏感,更便于理解与掌握各讲精要。

    比如,第一讲分为: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二、 理由与标准。又在“二”之下设计4个三级标题:(一)不能拿古人心目中的“中国”作为中国的范围;(二)不能拿今天中国的范围来限定历史上中国的范围;(三)不需要与中原王朝扯上关系才能算中国;(四)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少数民族贡献很大。

    又如,第四讲原仅分为上下篇,且下篇长达20页,一气读下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是很辛苦的。现为上篇加标题“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下篇加标题“人口、政区、文化探讨举例”,且加设三级标题“(一)区域之间不同时代的人口比较”“(二)非常时期的移民动向举要”,并于(二)下分设四级标题——1.秦,2.汉,3.两晋南北朝,4.隋唐。第五、第七、第八讲等多处均照此原则设计。

    这个过程,现在回顾叙述,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当时做起来却着实费工夫。如前所述,对谭先生而言信手拈来的知识点,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是知识盲点,偏偏我又是个先天方向感极差的人,审读书稿时更加吃力,经常看着那么多行政区划在那么多朝代的纷繁递变,或者黄河下游河道在各个朝代的各路变化而头晕眼花,不得不停下来仔细梳理,才能厘清脉络,确定自己的理解没有错误。这一过程必须仔细揣摩、梳理文章脉络,把握节奏与气息;同时,按葛老师要求,标题文字尽量择选谭先生原文,保持文脉的连贯。

    细节2:谨慎配图,提供丰富信息

    这是一个读图时代,不过,对于《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这样的书,我想它的读者更希望的是获得信息而非欣赏美图,因而图片的设置应当配合文章,绝不能画蛇添足、打断文脉。我为这本书设计的信息增量包括两部分,一是历史地理,二是谭其骧先生本人。

    先说第一点。谭先生文章原稿中本就附有部分配图,但时代久远,原文件早已丢失。如果从之前出版的《谭其骧全集》中翻印,质量肯定成问题。因此,我们邀请复旦大学史地所鲍俊林研究员用专业软件,将稿中每一幅图片均据原图重新处理,务求既保证准确度,又具备清晰度。另外,对个别当年未附图片而我们当下能够获得合适插图的篇章,则在征求专家意见后增设插图。比如第六讲《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图及其说明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中,因谭先生原稿是发表在《文物》关于马王堆地图的专刊上,文中不必特地再放地图;但单独成文时,没有图片,就会给读者带来不便。所以我们增加了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图的复原图,以便读者图文对照。但这样的设置不多,总体是持谨慎态度,尽可能保持谭先生文章的原貌。

    而第二点,关于谭先生本人的图像,则是全部设置在文章之外,不破坏原稿本身的结构。全书十讲,加附录共11篇,我们设计了11个辑封。每个辑封放一幅谭先生的照片,从年轻至晚年,从生活照到工作照,呈现谭先生的更多侧面。11张照片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但如果能找到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则以匹配内容为主。比如第一讲《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是谭先生在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工作时的总结与思考,我们就选用了谭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同事们研究《中国历史地图集》修订时的工作照。每幅辑封图均有图注,辑封背面则设置本讲说明,大致介绍这一讲文章来源等信息。

    辑封图和正文一样,采用黑白印刷;而在书前,我们还设计了六幅彩色插图,包括1930年谭先生的大学毕业照、年轻时长身玉立的肖像照、晚年在寓所和在海外的生活照、本书第九讲《云梦与云梦泽》的手稿照片,以及谭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学习历史地理知识、领略学术路径之外,瞻望谭先生的风采、了解他工作与生活的更多侧面,我想也是很多读者的愿望吧。

    细节3:第二讲附录移至文末

    现在书中的附录《历代疆域政区概述》,原为第二讲《中国历代政区演变概述》的附录。这部分内容系从《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谭先生撰写的图说汇编而成,此前散于该书中,从未合为整体。其实,在审稿过程中,我曾考虑删除这部分内容,因为它实在太长了,整整106页,几乎占据全书的1/4,加在第二讲之后不仅显得头重脚轻,而且打断了十讲的阅读连续感。但经过与葛老师、孟老师多次沟通,我明白了这一部分不仅按朝代逐一介绍中国历代疆域政区,极便于读者检索使用,而且体现了谭先生对中国历史地理了然于胸的熟悉程度,以及高屋建瓴、宏观统摄全局,逐一梳理的非凡学术能力。

    确定其具有极高的价值,应该提供给读者,那么就得设法消减前述负面因素,让它以最合适的方式呈现。最后,我们决定将之移到最后,作为全书的附录,同时通过设计表格等方式,使相关地名及政区沿革的表述更为明晰,篇幅也得到了压缩。

    细节4:核改“今地名”

    书稿中所收文字均撰于20世纪,有八九十年代,也有五六十年代,文中提到的地名,自然是当时的行政区划。虽然我们的原则是尽量不改谭先生文字,但按历史地理的专业要求,在古地名后多附“今地”,书稿中出现极多。如不加处理,既不符合当下出版规范,也会给读者带来不便。与主编反复商议后,决定将“今地”按最新的行政区划逐一核改。这个工程相当浩大,孟刚老师为之付出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同时我们特邀史地所马孟龙教授作为外审专家,给予了许多宝贵建议,尤其对附录中的秦汉部分做了极为仔细的校订。最终地名相关的修改当不下数百处,直到付印前最后一道校样,仍有新的补充与修改。

    谭先生文章成于数十年间,注释体例多有不同,大致是传统学者风范,以简明为主。此次我们即根据谭先生最主要的风格,统一了全书各篇注释体例。另外,如第十讲中第三节“海陆变迁”中,“从五世纪到十二世纪,约八百年间”一句,有脚注“应改为从四世纪到十二世纪约九百年间”,这是谭先生后来的修订,现在我们即径改入正文,既体现谭先生意愿,也避免烦冗。

    其他的细节打磨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欣喜的是,所有的工夫都没有白费,《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上市当年即登上多个好书榜。而这本书于我最大的意义,则在于它是我在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事实上,除了选题策划之外,这篇编辑手记中记录的所有打造过程,都是我在离职后的业余时间内完成的。非常感谢书局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感谢谭先生家人和葛剑雄老师、孟刚老师的信任,让我能够把这本书做完,不留遗憾。

    本文转载自《解放日报》2023年4月8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无水印(416+)
  • 内涵好书(375+)
  • 体验还行(556+)
  • 种类多(65+)
  • 目录完整(257+)
  • 中评多(652+)
  • 一般般(191+)
  • 赚了(582+)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美: ( 2024-12-24 19:21:13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康***溪: ( 2025-01-03 10:53:22 )

    强烈推荐!!!

  • 网友 屠***好: ( 2025-01-06 18:18:00 )

    还行吧。

  • 网友 田***珊: ( 2024-12-31 19:31:3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宫***玉: ( 2025-01-03 14:46:28 )

    我说完了。

  • 网友 国***舒: ( 2024-12-28 07:16:44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邱***洋: ( 2025-01-08 03:50:13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家***丝: ( 2025-01-02 19:25:04 )

    好6666666

  • 网友 相***儿: ( 2024-12-20 22:29:42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