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WTO 政府采购协议 中发展中国家标准研究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4:36

WTO 政府采购协议 中发展中国家标准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WTO 政府采购协议 中发展中国家标准研究精美图片
》WTO 政府采购协议 中发展中国家标准研究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WTO 政府采购协议 中发展中国家标准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717017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2.8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4:36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泡泡 发布时间:2014-07-14 22:24:00

    写点实用的好么···

  • 作者:就是杯杯姐姐了 发布时间:2022-05-18 22:00:40

    岩崎千弘老师画的每个孩子都如此鲜活。

  • 作者:白彦 发布时间:2019-07-17 13:52:09

    内容还可以,建了微信采购交流群,无广告,学习交流,求购信息,资源共享,招聘信息,人脉结交,进群加V:2851399706!

  • 作者:Yeea 发布时间:2019-06-11 13:39:50

    学校停电,于新开书城闲逛,大多数书未拆封,偶遇此版已拆封《宋词三百首》,取之翻阅。今日才知并非所有的《宋三》都是上疆村民编选,实在是知识欠缺。此版周邦彦《苏幕遮》未被选入,略遗憾。今日为《暗香》心碎。

  • 作者:Enjambement 发布时间:2017-12-29 22:45:41

    一部不错的评传。在威尔第的生平之外写了很多作者关于威尔第作品的评论,并且探寻威尔第个人经历和他创作的关系,特别是他的出身、一波多折的学习经历,还有他早年为生计而写作,包括对当时显贵和评论家的迎合和讨好,不过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写《弄臣》的那一张,虽然作者自己没有去对比和雨果原作的改动,但仍在暗示,威尔第早年的经历是怎样在作品之中投映出来的。甚至我想可以说,传记里面展现的并非威尔第的成功,反倒是他生活中的艰辛、压抑甚至是困顿。作者对比的,应该还有两种:其一是威尔第的生活和同时期的意大利;其二是威尔第在某一特定年纪时同龄的其他音乐家的创作和生活。很好的一部作品。

  • 作者:寥天一 发布时间:2021-10-29 13:47:52

    一直很喜欢路老师


深度书评:

  • 吉川英治这么个伪大师,还要欺世盗名到什么时候

    作者:关2哥 发布时间:2016-02-14 14:36:30

    这本书我陆陆续续看了一年,经历了一个高开低走的阅读过程。一开始我是带着膜拜朝圣的心情去看的,毕竟是传说中的日本历史文学大师啊……到最后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欺世盗名的伪大师,还会行骗到什么时候。

    本书一共十一卷,每一卷看完我都写了一篇独立的书评。这是一个总集帖,因为是一篇篇的连载写成,又没有经过事后的统一删订,前后结构调整,所以会有很多臃肿冗长、前后重复的文字观点,文风看起来也非常散漫,没有一个统一的基调,想到哪写到哪,散漫无章。你可能很奇怪我既然做成一个总集帖发在豆瓣了,为什么不全盘修订一下?因为——当你看到我这篇总集帖的结构是多么糟糕以后,你也就直观地感受到吉川英治这套“宏篇巨著”在结构上有多么“杰出”了。因为它们性质是一样一样的。

    我写的是免费书评,就图一乐。可吉川老先生写的是实体书,一套就要人几百大洋(不知道日本国内的日元定价是多少,应该等同于人民币几百块的购买力吧,这套书封后定价人民币二百,网购一般也要一百多),最后出总集连全面修订都懒得认认真真的做,你说这对读者来说是个什么性质?

    当然了,这套书的糟糕,不会止于结构这么一个单项。

    不多说了,锱铢上十一卷的书评。您看完这些书评,就明白我的标题那叫一个所言不虚了。

    第一卷《一心奉公》:朝圣初体验。

    最近一直在看日本历史小说。快递把这本书送来的时候我吓了一跳,三大本那么厚(重庆出版社),一查出版字数竟然有200万字。我倒,纸媒时代金庸的笑傲江湖也才130万字,吉川英治你也太能写太能拽文了吧。金老头连载了俩三年,你连载了几年?今天下午刚把第一卷看完了,也就是200页,老习惯抒发一下感受。

    看到目前为止还是很喜欢的。古日本的风土人情描摹细腻,有徐徐展开一幅历史画卷的感觉,历史小说自身独有的娱乐功能还是很棒的,更难得是把主角的艰难困苦奋发图强写得很有代入感。于是这本书就不光光是一本历史小说,还是一本励志小说,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还有一股子振奋人心的力量——想想心情还有点小励志呢

    但感觉吉川英治写的丰臣秀吉不是历史上那个丰臣秀吉,而是写的他本人。他本人就是底层平民,小小年纪就辍学,但再贫苦的人生挡不住一颗奋发向上的心,中年时候混成了”国民作家“。相似性质的生活经历,不同领域都取得的“丰功伟绩”,让吉川英治自然跟丰臣秀吉同样心有戚戚然嫣。

    我相信他的精神品质跟丰臣秀吉,肯定是有很大相通的地方。但是呢,他笔下的”猴子“,就目前来看,写得未免太苦情了,生活苦大仇深,全凭一种”屌丝终有逆袭日“的心志在撑着,终于云开见月明。在我的习惯印象中,或者说大部分艺术品给人带来的形象中,猴子应该是一个在逆境中都能保持开朗乐观心态的人,天塌下来也是嘴角咧开哈哈一笑然后再想办法。《信长之野望》里的猴子从11代 12代 乃至14代的年轻版,都是一个拥有狡黠温暖笑容的男人(13代的你欠我俩百块钱的表情脸就不提了)。司马辽太郎的新史太阁记,写的也是这样一个猴子。

    当然了,作家怎么描摹形象,是作家的自由,而且历史上的猴子到底性格什么样,或许真如吉川英治所写的也说不定,就是这么苦情。但是问题又来了——那么为什么传统印象的猴子绝大部分都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呢?

    日本历史小说的三尊大神都写过丰臣秀吉。司马辽太郎的去年看完了,吉川英治的正在看,现在这本看完了就去看山冈庄八的。吉川英治一下子写了200万字,而且借壳生蛋写自传的意图比较明显,虽然只看了第一卷,但推测这本书应该是呕心烈血之作,写得最投入了。司马写的猴子呢,看得出来写得没那么投入,但是大作家功力深厚,一本不大上心的书,写得还是妙趣横生,猴子的很多肢体语言描写栩栩如生,足够的个性化(比如他写猴子在清洲会议前求丹羽长秀帮忙,丹羽长秀答应以后猴子扑通一声跪倒,然后双手合十闭上双眼不住叩谢,给人的感觉这个动作就只有猴子这样洒脱豁达性格的人才做得出来)。而山冈庄八的,对他老人家就没那么大信心了,虽然没看过,但估计跟写他写的《织田信长》《伊达政宗》一样,骗稿费的灌水作而已(当然对他全力以赴写的《德川家康》我还是顶礼膜拜的)。

    这本书笔调是比较舒缓从容的,感觉吉川一开始就在酝酿一个“大帖”,不挣报社几年稿费不算完,所以铺得很开,情节故事的推动也很缓慢,但大师到底不同于写《武田信玄》的新田次郎那种欺世盗名之徒,虽然节奏慢但还是写得趣味盎然。估计他是一边慢慢喝茶慢慢写,我也就一边慢慢喝茶慢慢看。

    这本书写得还是蛮主旋律的,虽然少年时代的猴子即使混得快要饭了,但蜂须贺小六给他一碗吃,要他去干杀人放火的事情以后,他马上就把老板蜂须贺小六给鄙视了。秃子明智光秀一出场也成了正义的化身,光明的使者,不惜违逆主公斋藤道三,也要阻止主公进行杀人放火的战争前奏。历史上的猴子和光秀都是乱世枭雄,至于这么心慈手软怜悯世人,虽然他们这个时候还很年轻,但性格应该已经形成了不是。

    总感觉这本书的设置情节不太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因为前后联系不是太紧密,就是丰臣秀吉的缓慢成长史。情节太松散,就导致没有一个巨大的 集中的 突出的 戏剧矛盾。所以如果改编成电视剧的话,演猴子的演员一定要演技特别了得,魅力特别动人才行,不然因为戏剧矛盾设置得不是很突出,就成了一部拖沓冗长的肥皂剧了。

    小说营造的”体验感“还是很突出的,有些描情绘状的句子也不亚于纯文学了。就目前第一卷来说,猴子的每个生活片段里,各个配角小人物也写得比较生动。虽然比不上司马辽太郎,但也让人印象深刻,把主角置入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小人物生活群状场景中,增加了小说的”可信度“。

    第二卷《天机与人》:吉川真不是司马那样的把妹达人

    第一卷是《一心奉公》,看得比较轻快。第二卷《天机与人》,看书节奏明显慢下来了,感觉吉川写的不是小说,是散文。拍的不是故事片,是纪录片。

    我还是能理解吉川的创作动机的:猴子的那些个故事,大致的人生脉络,日本的老百姓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而且市面上各种《某某太阁记》,情节故事上已经没有什么讲头了。自己现在要重写,拿什么来吸引读者,吸引观众,自然是在“细节”上下功夫了。

    “细节”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 场景重建 和 风俗还原。吉川把自己在博物馆里摸过的那些个古董玩意,把自己逛过的那些个名胜古迹,再穿上古代的衣服把自己想象成历史上的某个角色,再把本人的生活经历修改涂抹一番,在脑子里来个几合一,重叠起来。最后徐徐下笔,写出一段段的故事。

    那个时间段的日本历史小说家,大概没有一个在描摹场景、还原历史方面下的功夫,有吉川这么认真细致的。

    另外的俩尊大神司马跟山冈,也绝对没有吉川这么细致。至于新田次郎这样的欺世盗名之徒,更甭提了。

    第二卷里面写到丰臣秀吉结婚的段落,事无巨细皆详加描述。宁宁的一身衣服,从上到下介绍了个遍。婚礼有着什么样的习俗,也不厌其烦的把情节停下来一一介绍。我当时就有一种本来想看电影频道,结果调成了纪录频道的感觉。

    吉川你不是在写小说,你是在写散文吧。

    桶狭间之战今川义元战死的桥段,吉川的描写,更是细致到了可以直接拿来当电影分镜头,绘制故事板的程度。

    吉川如此这般的细致写法,优劣并存。坏处是故事节奏感被严重破坏;好处是造成了无比强悍的 体验感 和 代入感,情景重现栩栩如生。

    笔者的体验也是冰火两重天,痛并快乐着。

    吉川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把自己的求职生活印证了进去。吉川是现代人,他这么写,读者自然也可以感受得到他的印证,同时也在拿自己的求职生活来印证书里的故事。于是乎,书里的很多地方,就跟读者有了一种心心相印。

    比如在猴子陪同魔王一起上洛,吉川的描写就很有现代人给公司出差的感觉,非常的亲切。这种特殊的亲切感,也是日本同类历史小说作家的书里,很难找得到的。

    但总得来说,第二卷的阅读感受,剩下来的都是比较无趣的。

    第一个不愉快的用户体验,是书写得过分”滥情“了。书里提到的角色,不管是谁,是风雅人还是大老粗,动不动就伤春悲秋,无意中眼角一瞥,墙边的一朵小花枯萎了。哦,生命的逝去,我要悲伤一下。

    你丫至于吗?

    反正就是书里的人,都有一种林妹妹般多余的悲悲戚戚。

    导致整本书看起来非常的苦情。

    第二个不愉快的用户体验,是书写得过分理想主义、主旋律。

    信长把修建城墙的任务交给了猴子。猴子夸口只要三天。底下的工人们在工程队长的威逼利诱下,消极怠工。但这不要紧,猴子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发表了一通”天下为公“的演讲。哦,消极怠工的工人们精神立马就升华了,泪流满面,热血沸腾 重新做人了,个个都由混日子的懒汉变成劳模了。

    你丫这不是在写童话故事吗?

    这还不如信野游戏的筑城触发剧情里奖惩结合的竞赛制度设置得合理呢。

    再有信长出兵桶狭间,士兵们那个一往无前的慨然赴死的精神,个个都充满了革名烈士的视死如归精神。

    如果是十年前,我看到这种情节,会非常的感动。但现在我只觉得——扯淡。

    更离谱的就是信长凯旋归来,大战伤亡肯定是免不了的,但足轻们的老婆孩子看到信长以后,连自己老公都不放在心上了。书里直接明了的写,每个女人都把主公的性命安全,放在了自己相公的头上。

    我倒。信长这洗脑工作,做得真够彻底的。

    第三个不愉快的用户体验,是宁宁这个女主角,写得非常无趣。这也是我为什么把题目写成了“吉川真不是司马那样的把妹达人”的原因。司马把宁宁写得活色生香,活泼妹子一枚。而吉川愣生生的把宁宁写成了一名淑女。性格文静,知书达理,贤惠孝顺,而且……居然还会弹琴(换句话说就是琴棋书画通那么一俩样,吉川没好意思写成样样精通。)我倒,这就是屌丝男对女神的全世界通用YY写照啊。

    只有不懂风月的屌丝男,才会把女主角写成这个德性。因为他根本不擅长在花丛中游走,不晓得女人的那些个细腻的小心思,不懂得女神在真实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更不知道怎么跟女神愉快的相处……所以,就只能把女神写成一个淑女和道德模范了。你让他写一个活泼可爱的妹子,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懂得把妹的男作家,不是一个好作家。现实生活里的每一个把妹达人,都是自学成才的心理学大师,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绝对是把握人心的高手。而写小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准确的把握人物心理,是写作的必需技能。

    我虽然没了解过司马辽太郎的生平,但看了他的四本书,我就断定他现实生活里绝对是个把妹达人,风月老手。咱们再把目光投向国内,通俗文学界的俩大巨头,金庸和古龙,中国人都知道,这俩人都是百花丛中过,只叶不沾身。

    司马笔下的恋爱,写得都很有意思。女人在男人面前发脾气,男人一句话也不分辨,张开大手像抓馒头一样把女人抓起来横在腿上,在小屁屁上拍了俩下。女人又惊又窘,又窘又气,又气又笑,又笑又喜……生活里不是把妹达人,写不出这么活生生有意思的情景。

    而吉川呢,哎呦喂,洞房花烛第一夜,男人在女人面前大谈什么三从四德,孝顺贤惠,五好新人,洗衣做饭……我倒我到我倒。吉川你怎么可以无趣到这种程度。我都想代替你笔下的女主角大喊一声——你去死吧。

    生活里立志于写作的骚年,想当名作家的话,建议先把自己修炼成把妹达人。

    当你对女性的微妙心理已经把握得如火纯青的时候,你对所有人群的心理都能把握得精准到位了。你如此的洞悉人性,还有什么精彩角色写不出来呢?

    今天再来续写一些内容。吉川的这套《秀吉》我看完以后,短期内不会再翻第二遍。我也害怕看多了,写东西会跟吉川一样没有节奏感,吉川的节奏感实在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就跟哪个立志写剧本的人参考大河剧的节奏的话,他自己的节奏也会越来越慢。

    这套书我只看了俩卷,吉川的俩个创作思维方式,让我很受启发。第一个就是把作者自己完全置入角色当中,大部分作家笔下的历史小说,写的都是“他人的故事”,这样一来,笔下的人物自然会跟读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便把主角本人写得再透彻再讨喜,读者也只会把当主角当成朋友。

    而吉川写的是“自己的故事”,这将产生强大的读者代入优势。读者时不时的跟主角相互印证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情,从而产生一种消除了鸿沟的精神共鸣。

    第二个就是电影导演拍历史片一样的全方位的创作考虑意识。前面说过,吉川笔下的桶狭间之战,已经细致到了可以直接拿来当电影分镜头,绘制故事板的程度。一般来说,同类小说作家写桶狭间之战的时候,往往单纯着力于叙事,在故事层面上完成奇袭议员身死就完了,这种比较单纯的创作意识,应该说类似于“编剧”。而吉川在这个桥段里下的功夫,则不止于编剧了,而是像一个导演一样,不光考虑到了叙事层面,还考虑到了服装 道具 场景布置 镜头角度的选择拍摄等等。他把所有考虑到的因素,全部灌输进了这个桥段,不厌其烦的写雨怎么哗啦啦的下着,秀吉他们怎么在泥泞地里淌着,眼前被雨水模糊怎么看不清了,毛利新助是怎么发现议员的,议员的庞大身躯是怎么激烈反抗的,就连最后议员咬断了毛利新助的手指,都给了一个空中拍摄的特写镜头。 让这场戏的变得前所未有的细致逼真,真正做到了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效果。

    今天下午我得空,还翻了翻山冈的《德川家康》关原之战卷。如果吉川的整套《秀吉》,都是前俩卷的水平,维持在一个平均线上起伏不大的话。那么论编故事的水平,吉川真的远远不如山冈。虽然山冈把乌龟吹成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男观音,的确是让人呕吐,难以忍受。

    但是山冈的叙事节奏很快,情节很少拖沓,角色的台词对抗性十足,能充分勾起读者”看热闹不怕事大“的看戏兴趣,戏剧张力营造得很强悍。比如说一场室内戏,山冈要么写得剑拔弩张 山雨欲来,大乱斗即将拉开序幕的节奏;要么就是机锋暗藏,杀意潜伏,平静的水面下潜藏着一股股人心的暗流。

    而吉川呢,就目前俩卷来看,编故事基本都是肥皂剧水准。对白冗长而乏味,让人没有琢磨回味的兴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你不能因为生活的确无聊,所以我写得也很无聊。

    前俩卷的编故事水平,说实话比台湾长剧《意难忘》水平高不了多少。就是拿白开水一样的对话,来拉长剧情时间,增加电视剧的集数来骗收视率(在吉川这里就是骗篇幅骗稿费)

    吉川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写文的时候,描情绘物的时候,他自己一个人就把什么话都说尽了,一点都没留给读者想象 思考 参与 回味的空间。而很多大作家 大导演在创作的时候,都是说一半,留一半,这样比较有意思。

    我昨天晚上提前翻了第三卷《竿头一瓢》的前俩页,写信长祭拜他爹,把信长那股子悲悲戚戚的情绪,一股脑的写了一大篇,一下子全部塞给了读者。也不考虑读者能接受多少,想接受多少。反正我看这段的时候,对信长的悲伤是感受到了,但感觉就是我本来不想要,作者硬塞给我的。

    所谓的创作上的”说一半,留一半“,我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场景是清州城小饭馆。背景时空是宁宁和前田利家各自还没结婚的时候,前田利家猛追宁宁,但宁宁不知为何没答应。于是利家请宁宁在小饭馆吃饭,后来佐佐成政也来了,利家就喊佐佐成政一起吃。吃饭间谈到了木下藤吉郎——

    比如接下来的情节这么写:

    “那个猴子啊——”佐佐成政不屑的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傻逼。”

    佐佐刚刚说完这话,一直腼腆低着头不说话的宁宁,突然抬头,很不淑女的大嗓门叫出声来:“上菜吧,利家你叫小二上菜吧,我饿得不行了。”

    宁宁用手撑桌向后翘起椅子,看着屋顶。

    “上菜上菜,小二,上菜。”利家急忙喊小二,“宁宁你怎么着急了?下午还有事?”

    “晚上还得回去洗衣服呢。”宁宁把椅子落回着地,从纸套里抽出筷子,小孩子握毛笔似地拳头一样地攥着,竖在桌上,翻着白眼说。

    小二很快上齐了冷盘,又开始一道道传热炒。宁宁端着酒瓶站起来说:“我给大家斟酒。”笑眯眯地从佐佐成政斟起:“您喝吗?”“来一点吧。”佐佐成政笑着说。

    宁宁一倒 ,就倒溢了出来,佐佐成政胸前湿了一大片,狼狈不堪。

    ——

    上面一段,有一个字说宁宁喜欢猴子吗,没有,但读者可以清晰的感受得到。而且把恋爱中女人的小心思 小动作 描写得非常传神。(这一段是移花接木自一位内地名作家的文,改名换姓了一下)。

    吉川就缺乏这种说一半,留一半的写法。

    第二卷看完了,提前看完第三卷的第一章,内容是清州同盟,织田信长亲切接见了三河国元首松平元康,尾张百姓纷纷走上街头,夹道欢迎远方的客人。双方领导人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深情的回忆了俩国人民历史上的深情厚谊……吉川你的描写真的很新闻联播啊。

    第三卷《竿头一瓢》:高开低走的我不知道说什么了。

    看完第三卷《竿头一瓢》我都几乎没有敲键盘的冲动了。前俩卷我都写了点读后感,说了些好话也说了些坏话。唯独第三卷我几乎想不起来什么好话。

    第一卷我是最中意的。司马的《秀吉》写得很好,终究写得是“他人的生活“,把自己在平常生活里仔细观察过的一个人(有趣好玩又上进还长得丑),套进历史人物丰臣秀吉的壳,然后开始做雕刻削减修改。而吉川写的是“自己的生活”,投入进去的是自己。第一卷看起来很像一本励志小说,鼓舞人心,跟别人的写法不一样。所以看完了第一卷我是非常期待的准备看第二卷。

    第二卷就开始慢慢水了,但到底还有细致的情景描写来撑着。对立志于写作的人,还是有一定的启发示范作用。所以总体上我还是给了好评。

    等到第三卷的时候,不适感慢慢的升上来。越看越想吐槽——这就是所谓的”大师级著作“?豆瓣有一个网友评吉川写的《宫本武藏》——”充满了自以为是的天真和幼稚。“我想说这句评语也很适合他这本秀吉的第三卷《竿头一瓢》。

    为什么说是”充满了自以为是的天真和幼稚“?拿书里推演的故事情节来说,猴子自告奋勇的去说服蜂须贺小六投奔魔王,用的那番说词都是些什么啊——“因为我主英明神武,能代表月亮消灭一切邪恶势力。我主就是正义的化身,正义一定能笑到最后,所以你不要犹豫了,快快投奔到我主魔王的怀抱中来吧……”

    这种满口大道理而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说词,在现实里能说服得了谁,说服得了谁呢?

    接下来又是”猴子请竹中“的情节,总体写得也是没有半点说服力。猴子没有给出任何足够诱人的条件,仅仅因为多跑了几趟门就成功了。比司马的《秀吉》里给猴子添加的说词差远了:”竹先生,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从籍籍无名做起,最后席卷全国,开创马云般的伟业。“先不说最终结果,这种说词,每一个有过雄心的年轻人,听了都会胸中一动。

    然后还有一次关键性的”说服”情节,但也写得雷声大雨点小,细究起来充满各种想当然,毫无“智慧”可言。

    什么叫“智慧”?比如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出使东吴,想要说服孙权联刘抗曹,可举三个例子。第一个是舌战群儒,东吴首相张昭首先发难,嘲笑诸葛亮浪得虚名,有什么资格来当说客?诸葛亮不急不缓,一番说词当场让张昭下不来台。

    第二个是激怒孙权,当时孙权首鼠两端犹豫不决,诸葛亮就抓住孙权“自视甚高,不甘人下”的性格弱点,用言语一挤兑,”我主刘备天生雄才,岂能投降曹操?“……孙权当场暴怒,坚定了一部分的抗曹决心。

    第三个是周瑜故意装模作样,说要投降曹操。诸葛亮即兴发挥,编了曹操下江南就是冲着小乔来的瞎话。还即兴在曹家的《铜雀台赋》里加了”揽二乔于东南,乐朝夕与之共“的句子。周瑜当场就装不下去了。

    这就是”说话“的智慧。

    谈到说话的智慧,日本战国的逸话段子也有。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石田三成的”三杯茶“。这也是”智慧“的体现。

    上文所举的司马在《秀吉》一书里猴子请竹中的台词,”从籍籍无名做起,创马云之伟业“,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而吉川的《秀吉》第三卷里,这种说话的”智慧“,是一点没看出来。

    我感觉吉川在生活里也许是一个拙于言辞,不擅长说服别人的人。但是却硬要写这种说服别人的情节,于是便充满了想当然的“幼稚和天真”。

    实际上吉川的“说服”情节,写得还不如下面我引用的一段小文——

    “平手政秀见到了斋藤道三。

      

    双方寒暄了一下,便坐了下来。

      

    道三正要说说当今日本形势,以及幕府将军的苦难生活等等,借此来打开话题。政秀则一枪插入主题:“请把归蝶公主嫁给我家信长少主。”

      

    道三装傻:“你说啥?”

      

    政秀重复了一遍。

      

    道三:“哎呀….这幕府最近真是风雨飘摇啊….”

      

    你娘的看不起人是吧?

      

    政秀大声说道:“我家少主现在虽然年少(无知两字故意没说),但是相貌堂堂,做事果断,遇事冷静,终能成就大事,道三殿将来可别后悔啊!”

      

    对面沉默。

      

    “道三殿,天文十六年(1547)的事情谁也不想再发生啊。”

      

    天文十六年,信秀率领大军攻打了道三的居城稻叶山城,虽然最后败走,但是给美浓的大伙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斋藤道三始终保持了沉默是金的原则,看着对面的政秀。

      

    政秀“腾”的站了起来,说了最后一句:“道三公的敌人是近江(今滋贺)的浅井和越前(今敦贺)的朝仓吧?智者怎会让自己腹背受敌?”

      

    说完便走了。道三站在后面陷入了沉思。

      

    如果你看不懂这段对话(或者说单口演讲),我可以来解释一下。

      

    “我家少主相貌堂堂做事果断,遇事冷静,终能成就大事,道三殿将来可别后悔啊!”

      

    是说,信长人长得帅性格也好,将来发展前途无量,是个绩优股,你道三守着女儿到老,有啥用啊?这叫做自我推销,也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道三殿,天文十六年(1547)的事情谁也不想再发生啊。”

      

    这句的意思是,两家打仗对谁都没好处,你也不想我们天天打你吧?不想,就给女儿吧。

      

    这是来硬的。

      

    最后这句,“斋藤公的敌人是近江(今滋贺)的浅井和越前(今敦贺)的朝仓吧?智者怎会让自己腹背受敌?”

      

    意思是,近江的浅井和越前的朝仓都在美浓的北面,尾张的织田在美浓的南面,斋藤一向想侵吞越前,无奈越前和近江结成了同盟,所以两方一直处于胶着状态,若是增加了尾张这么个敌人,那便是腹背受敌,很是被动了,搞不好家破人亡也说不定。但是如果把女儿嫁给我们,那么你就能一心对付你的老对手,再也不必担心背后挨闷棍了。这是软硬兼施。

      

    一记软,一记硬,再来一记软硬混合棍,斋藤道三当场就动摇了……”

    ——

    我为什么拿“说服”情节来重点举例,因为这事关小说的“逻辑性”。如此重要的情节写得如此天真,这会大大影响到小说的“逻辑性”,影响小说的品质。

    想到哪写到哪,接下来说点别的。

    宁宁的形象,写得一如既往的差,像一个纸板人,半点“女人味”都没写出来,在纸板上贴一个“贤妻良母”的标签就完了。

    龙套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多愁善感,动不动就淌眼泪。日本老百姓的眼泪怎么就那么多?

    织田信长继续人民共仆高大全。

    我想,简洁的文笔,每一个看书的人都会喜欢吧。吉川的文笔跟“简洁”不沾边。简洁的文笔就好像一个人穿衣服,穿得少穿得干净整齐,看着人舒坦。

    吉川的文笔,就好像一个人穿着一件衣服,但你明显看出下摆口袋鼓鼓囊囊好像揣着一个什么东西,看起来累赘。

    漫长的阅读时光里,感觉到写得好的地方,现在只记得俩处。

    第一个是形容一个人的瘦:“那个瘦高男人的身体,像饭桌上的鱼骨头一样见不到肉”,有画面感,描写传神。

    第二个是荒木村重觐见织田信长的情节,织田信长用刀挑起一块肉,荒木村重竟然不伸手来接,而是张大了嘴巴仿佛撒娇似的说:“请放进来!”

    这一段挺有意思,不知道是吉川的原创还是引用的历史逸话。但愿是他老先生的原创吧。

    总而言之,第三卷的阅读体验,是比较糟糕的。希望第四卷能回暖吧。

    再补一段。

    吉川这本书参考了很多纯文学的写作手法。但是本人水平不突出,跟真正的纯文学作家差远了。

    好的小说家给角色写台词,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把角色的精神特质,传神的概括出来。

    比如写胆小怕事的底层百姓:“是的,我看见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 就 已经死了。”这句台词,底层百姓胆小怕事的精神态就基本出来了。一个“就已经死了“的”就“字也显功力,说话一开始就先把责任给推出去,表示跟我无关,很符合底层百姓的性格特点。

    比如司马写猴子的娘。陌生人来找猴子的娘,想让猴子跟他们学做生意。结果猴子老娘一看到陌生人就心慌慌的不自觉的用围裙裹了一下手,担惊受怕的说:”哎呀,那孩子又在哪里闯祸了吗?“

    你看看,这么一写,就非常入味。

    吉川的这本书我看到现在,都没看到一句有水平的对白。

    就通俗小说作家的标准而言,故事和情节 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桥段 说故事的节奏感,唉,这本秀吉的前三卷,实在也没体现出来多少通俗作家的硬通货啊。

    但愿接下来的书,能够让我见到一位真正大作家的水准吧。

    第四卷《君臣春风》:这个大师有点水。

    第四卷看完了我有点无力,收拾了一下心头的感受,最后总结起来就是七个字——这个大师有点水。

    司马是真大师,吉川是伪大师。

    看小说,从某种角度来划分,所求者,俩个方面。

    第一 能看到作者塑造出丰满立体 真实可信 充满个性的人物,体验到一种纯文学的趣味,所谓”文学即是人学“。比如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给我们的感觉就活生生的。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吃个茴香豆都能酸气十足的说”多乎哉,不多也!“,死到临头还要最后奢侈一回,拖着俩条被打断的腿,屁股下面垫着个蒲团当小船,俩手拄着树枝当船桨,划船一样的挪到咸亨酒店,喝一碗酒,来一碟茴香豆。

    司马辽太郎就是用纯文学的笔法来写历史小说,代表作《丰臣家的人们》。不作死就不会死“杀生关白”,白痴的”关原战神“,形象鲜活,面孔生动,仿佛我们身边认识的某俩个人,俩个难兄难弟。这俩个人的真实历史形象,未必如此。但形成了如此刻板的传统印象,也可见司马的笔法精湛了。

    第二 能看到作者编排出噱头十足 曲折多姿 波澜壮阔的故事,体验到一种通俗文学 类型文学的趣味。比如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你可以看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武打场面。

    比如说日本一串本格作家写的侦探小说,你可以看到种种异想天开的杀人诡计。

    比如说台湾小言,你可以看到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爱情童话故事。

    比如说《杜拉拉升职记》,你可以看到办公室斗争这种噱头。

    总之,成功的类型小说,都满足了读者相应的针对性噱头。你需要什么,想看什么,我给你什么,满足你什么。

    山冈庄八就是用类型小说的噱头来写历史小说。读者为什么要看这些大人物的历史故事,原因往往是想见识一下大人物的军事政治谋略。国家是怎么治理的,战争是如何指挥的,政治斗争中是怎么玩心眼的。于是山冈就在《德川家康》这本书里,把政治斗争写得波诡云谲,主角们纷纷智商爆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那叫一个步步惊心。

    当然,不得不申明一下,山冈把乌龟写得像娱乐圈里一朵洁白无瑕的白莲花是让人吐,但不能否认人家把这本小说定位为“军政小说”,然后把军政噱头写得精彩纷呈的事实。

    而吉川呢,他的这版丰臣秀吉(《新书太阁记》),写得俩头不靠。既不能像纯文学一样刻画真实人物,又不能贡献出类型小说一样精彩噱头。要看人物吧,全是高大上的主旋律纸板人。要看军政噱头吧,写得也是白开水一样。

    乏味至今背后的真相就是缺乏功力,这个大师太水了。

    这本书我是越看越失望。建议吧友们不要买这本书。图书馆借阅,电子书下载就完了。

    用户体验再写点别的。

    吉川跟司马都喜欢在书里不时发点人生感慨。司马的感慨,不管你最后同意与否,你都能感受到一个成功中年男人的睿智。

    而吉川的感慨呢,他本人当然是一个成功人士了,但笔下的感慨,却往往写得像高中生装深沉,充满着一种假深沉的幼稚。

    接下来想到什么写点什么了。

    竹中半兵卫这个人,吉川真是写白瞎了,出场之前,吉川也是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的。等出场以后,高开低走,没有半点名士风采。前面不是说智谋天下第一吗,外号“今孔明吗”?

    结果一座小城挡在面前以后,吉川明明白白的写着”竹中半兵卫也是急得一点办法也没有“。

    我靠!猴子大老远把你请来,干什么吃的?

    虽然说后面竹中半兵卫憋足了劲把问题解决了,但这个办法居然还是猴子想出来的。

    吉川你这么写实在太煞风景了。你哪怕让竹中半兵卫出一个好主意威风就那么一下下也好,结果书里从头到尾连一个主意都没想出来过。

    还有,这位摆足了谱的今孔明,居然连妹妹都被猴子给勾搭上了。

    书里的竹中半兵卫,看到后来,越来越觉得就是个献媚(妹)讨好的小人。

    再来说一下外文小说的”翻译“的影响。

    先提纲挈领说一下——翻译的影响绝对是有的,但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

    有些东西,是属于本国文字特有的,比如中文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浅白的文字却勾勒出十足的韵味和意境。而这种韵味和意境是中文独有的,一旦翻译成外语,不要说大打折扣了,简直就是全白搭了。

    英文的十四行诗,想来也差不多。

    所以有一些文学作品,只属于本国名著,而不是世界名著。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五百首,就全属于本国名著,独有的中文体验感是没有办法通过外语传达的。要是哪个外国人需要体验,学好中文先。

    有些文学作品,为什么属于世界名著,是因为它除了本国文字独有的意境之外,还能向外发散辐射出全世界的共通性。比如说描写人性的作品。点头YES摇头NO,高兴了就笑,悲伤了就哭,全世界都一样。

    诗歌啊,散文啊,这种东西,主要就是传达“意境”的,“意境”这个东西,往往需要本国文字独有特质的精妙运用。”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这种对仗工整的中文,外文也很难体现对仗和工整这种独有的中文韵味。

    如果是诗歌,散文,这种东西,翻译成外语,影响就很大。

    而小说呢,则不止于传达意境,甚至一些小说根本就没有意境。小说的三大方面 ”人物塑造 情节编排 作者三观的表达“,这三方面的好坏,翻译是左右不了的。

    福尔摩斯是个私家侦探,再怎么翻译也不会歪曲成公家警察。

    达芬奇密码情节编排很精彩,再怎么翻译也不会遗漏了作者精彩的设计。

    简爱是给爱情唱赞歌,再怎么翻译也不会觉得,作者在贬斥爱情,排斥爱情。

    关于小说的细节文字的翻译,我再举一个例子。

    我先造一个句子——

    " 林中小屋里的高挑美人,也就是上杉谦信,就像一块人形的冰块,冷却了夏日小屋里的炎热气氛。当武田信玄拉开小木屋的门,就好像打开一扇冰箱的的门,一股嗖嗖的凉气扑人而来。

    武田信玄逼近了这个冰山美人,迎着她的傲人丰胸一个坏笑,抬起食指在她的左胸上轻轻一点,像是按了一下电器按钮一样,面前的美人肌肤就像是电热水壶通了电,迅速升温起来。

    她嘤咛一声,倒在了武田信玄的怀里……“

    这一段文字是不是比较形象生动,不管翻译成哪一国的文字,只要翻译者能保持语句通顺,不把冰箱翻译成意思相反的空调,它都会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句子。

    翻译的影响,真的没有那么大。

    也许是我运气不佳,看的吉川的第一本书,是他的书里水平比较往后排的书。所以造成了对他的观感不佳。就好像一个从没读过金庸小说的人,久慕大师威名,然后带着朝圣的心情,找来的第一本书是《碧血剑》,然后看了十分扫兴,觉得大师也不过如此一样。

    就我现在的感觉而言,吉川不是那种很有文才的人。所长者,也就是如场景重现、实地考察一样的历史小说创作思路,以及一口气写到几百万字的超长耐心了。

    回到翻译的效果,当然,不同的翻译,水平还是参差不齐的。但原著自己如果是一本经典小说,它自动就会保持一条高水准线。余下的,就是不同的译者,能在这条水准线,各自超出多少了。

    如果原著是二三流小说,那译者也没办法了。

    举例福尔摩斯,现在中文翻译版据说有一百种以上。但北京群众出版社的翻译,被福迷推为中文第一。为什么呢,因为的翻译不止追求与原著的中文汉化,还尽量的模拟了英国人西装笔挺,整整齐齐 刻板深沉 装模作样的绅士气质。句子能使用四字成语就使用四字成语,尽量的书面化。

    比如原文简单的可以翻译成这样 “华生,你邀请我吃晚饭吗,我真是太高兴了。”

    北群版会翻译成这样 “华生,对你邀我共进晚餐一事,我正有此意,不胜荣幸。”

    联系到英国人喜欢装逼的特性,北群版的针对性翻译就韵味很足了。

    就《新书太阁记》来说,国内有俩个版本,一是重庆出版社,二是哈尔滨出版社。我今天在图书馆,随便翻了几页哈尔冰出版社的。

    如果实在有兴趣看这本二流小说,推荐这个版本,语句作了一些视角上的调整,翻译得比较流畅,更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重庆版的不推荐。

    另外书里写宁宁觐见魔王以后的表现也挺搞笑的。宁宁回来以后精神就升华了,跟婆婆约定以后睡觉的时候,脚一定不能朝着岐阜城的方向,不然就亵渎了魔王——我倒!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特别让人厌烦的地方就是角色们动不动就哭,猴子哭 魔王哭 乌龟哭 乃至小老百姓甲乙丙丁都哭哭哭。动不动就眼含泪水哭得深沉。拜佛哭,走路哭,吃饭哭,喝茶哭……你有完没完了。怪不得日本人老有日本沉没的恐慌,感情就是吉川书里的眼泪太多导致就快沉了。

    看到第四卷最后一页,猴子发奋图强终于把老妈搬进了大房子新家。老妈又哭了,如果是喜极而泣儿子终于出息了我也忍了。可是猴子老妈哭腔咧咧的居然说的是:“咋没有菜园子呦,我真是好伤心哦,我哭!“

    (虽然我晓得你吉川的意思农家大娘不习惯或者说不忘本,可你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装逼太矫情了)打住我要摔书,因为猴妈一哭他儿子也眼泪汩汩了,这是马上要哭成一团的节奏啊,我倒我倒我倒……

    第五卷《士魂煌煌》(上):能传世的经典不是这样的。

    看完了前四卷,我经历了一个惊喜 平淡 无语 愤怒的过程。所以我已经不报任何希望的看了第五卷。

    没什么意思,所以长话短说。

    完全看不出人物的年龄感,丰臣秀吉从十几岁出道的少年人,到第五卷里的一方军团长四十岁的中年人,一直都是一个说话的腔调。

    魔王 乌龟 秃子都一样,完全看不到人物在成长。

    司马辽太郎写《新史太阁记》,玩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把戏,让本能寺前的信长自称“老夫”,读者马上就感觉到信长老了。吉川连这一点意识都没有。

    以前看的新田次郎的《武田信玄》也是,角色根本没有成长的感觉,从青春期到老年期,就像是一个年龄段的人。一个活蹦乱跳的少年,跟一个垂垂危矣的老者,说话能是一个样的吗?

    人物也没有很明显的个性特征,日常行为中的个性化动作 语言,都没有描写出来。

    胖子跟一个瘦子,做事方式 思维习惯,肯定是不同的。作者应该把这种特点写出来。

    为了李菊福,下面依然举例来说——

    或者说,我看的大部分日本历史小说,描写主角的时候,都是看不出角色的个性特征的。

    再举例,关于第四次川中岛的龙虎对决,我这么写——

    第四次川中岛,上杉谦信单刀匹马,气势如虹,冲进了武田信玄的大本营。大本营里的旗帜已经东倒西歪,整体一片狼狈相。

    上杉谦信挥刀一指坐在马扎上的武田信玄,意气风发,威风凛然:“信玄,上杉谦信在此,纳命来!”

    武田信玄以军配扇子挡在胸前:“想要我武田信玄的头颅,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二人大战十个回合,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但武田信玄终究处于下风,军配扇子被砍出了三道印痕。

    这段例举文字写得是没有什么文采,但吉川跟新田次郎本质上就是这么写的。对话看上去还比较酷,但没有体现出丝毫的个性特征,JJ跟老虎你换成谁都可以。

    但如果你这么写,效果就要好很多——

    上杉谦信骑马冲进大本营,武田信玄还稳稳当当坐在马扎上。

    上杉谦信:“你的阵脚已经被我撕裂了,败局已定,为何不跑?”

    武田信玄摸了摸胖大的西瓜肚子:“中午吃得太撑,想跑也跑不了。”

    上杉谦信哈哈大笑:“死胖子你就是贪吃。我若是骑马直接把你撞飞,未免胜之不武,我军神的称号,可不能因为你含金量给打了折扣。”他飞身下马,提刀走向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屏息静气,一步一个脚印迎向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一刀劈去,武田信玄提扇一挡!

    上杉谦信:“我操,这一刀下去,死胖子的纸扇应该被劈裂了才是啊,怎么只划出一道伤痕,不应该呀?”定睛一看,武田信玄的扇子,在夕阳下闪闪发光。脑子一转突然想明白了,“死胖子是金矿主,黄金多的没处花,连扇子都是金子铸的!”

    武田信玄眯着小眼睛:“嘿嘿咱是土豪,有钱就是任性,你个只会做人贩子生意的穷逼!”

    上杉谦信大怒,飞起一脚踢向武田信玄胸口。这一脚踹得严实,但武田信玄居然只退了一步,就又稳稳当当站稳了。

    “我草,死胖子皮糙肉厚不怕疼!”

    上杉谦信又连劈几刀,招数奇妙,武田信玄拼命躲闪,气喘吁吁,差点报销了脑袋。

    武田信玄:哎呦喂我去,上杉谦信你这几招刀刀催命,跟谁学的?

    上杉谦信不无得意:剑豪将军足利义辉,你就认命吧。没事多交几个朋友是有好处的,哪像死胖子你,只晓得读书写字玩女人,学霸能咋样?”

    “TMD,难怪你跟北条打架,从来都是带人群殴。猪朋狗友一大堆。”

    “没错!”

    正得意洋洋说话,一个没留神,武田信玄不要命扑上来,一把握住了上杉谦信拿刀的手腕。

    “我草,死胖子你劲还真大!松手死胖子,我还有那么多精妙招式没使出来呢?”

    “一力降十会,我跟你拼招式,那不是送命吗?嘿嘿,这就叫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叫你不读书,叫你不读书,你个学渣!”

    上杉谦信一伸手,他手臂老长的,就拽住了武田信玄头盔上的丝织物毛线(武田信玄的头盔就是个披散着狮子鬃毛的鸟样) ,用力一扯,武田信玄的头盔就被抓在了手里,狠狠砸向武田信玄的脸。

    武田信玄鼻子被砸出了血,但就是不松手。

    上杉谦信没辙了,灵机一动,一脚踹向武田信玄胯下。一直不躲不闪吃酮的武田信玄,这回却赶忙把手一松,往后跳了一步。

    上杉谦信:哈哈,就知道你肯定要护着你那玩意,你这连外甥女都不放过的色鬼!

    武田信玄:色鬼也比你这个不碰女人的性无能强!

    上杉谦信简直像受到了奇耻大辱,眼睛都瞪圆了!正要找武田信玄拼命,这个时候武田信玄的另一支部队赶回来了。

    上杉谦信无奈,只好上马逃跑,拿刀一指武田信玄: “这次算咱俩不分胜负,你要知道,我是不败的!”

    “死要面子活受罪。离开老子的地盘,你爱咋说咋说,我懒得揭穿你。”武田信玄一脸鄙视。

    “这次就绕了你,大胖熊!”

    “滚吧,长臂猿!”

    ——

    好了,举例完毕。

    我第一段的文,用了几个成语,说没有文采,看起来似乎也有那么一丁点的小文采,但给读者带来的审美效果,实际上等于零,等于等于等于零。

    第二段的文,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很丰富,而且在对话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量,跟很多历史背景是吻合的。

    比如JJ是人贩子,老虎是金矿主。JJ不敬女色,老虎好色如命。JJ上洛拜访过将军足利义辉,带领关东群豪殴打过北条氏康等等。

    在人物性格特征上,比如说例子的最后一笔——JJ死要面子,明明最后结果落荒而逃,还要强调自己:“我是不败的!”

    总之,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样的话体现角色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可能会说“要考虑到当时那个年代,所以人家吉川啊,新田次郎啊这些历史小说名家,写得还是很好的。

    我是坚决不同意这种观点的。

    真正的传世经典,真正的大师级作品,那绝对应该是超越时代,跨越时代的,放在历史长河里,都有无与伦比的流光溢彩。

    现在起点写得好的YY网文一大堆,但谁敢说超越了金庸跟古龙的。金庸搬出他那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又能自圆其说的宏大故事结构,几乎能秒杀古今中外,稳坐通俗小说顶级高手的位置。

    有几个写复仇故事写得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的?

    哪个名侦探达到了福尔摩斯的高度?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电影原著小说,意义之深远,有几个短篇小说在内涵这一项赶得上的?

    ……

    真正大师级作品,应该是经得起岁月的洗礼,时间的淬炼的。

    第五卷《士魂煌煌》(下):啰嗦至极的吉川英治。

    《新书太阁记》已经读完了第五卷了。我对这位传说中的大师,敬畏之心已经尽去。就现在的阅读情况看来,吉川英治的才华,也就够撑三十万字、一册书的范畴。跟写武侠小说的梁羽生一个毛病,才气不足,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工整,设计精巧,独具匠心,然后的篇幅就是流水账一样的敷衍。

    但才华只够写一册书,却偏偏要写十来册,剩下来的就只有严重注水了。

    《新书太阁记》的第一册,确实写得很有才华,年少的猴子颠沛流离,孤苦无依,受尽挫折和磨难,忍受了无数旁人的白眼和践踏,但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始终不曾泯灭,绝不放弃自己出人头地的理想,为登上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平台,苦苦寻找一位值得自己为之报效的主君(老板)。对每一个经历过逆境的读者来说,有很强的代入感。第一册书的高潮写得也是很有感染力,猴子从尾张的草丛中一头窜出,忘情的高声呼喊着“主君”,不顾一切危险,奔向织田信长,就好像一个在外流浪多年的孤儿终于找到了生母,投奔向她的怀抱。回顾吉川笔下猴子充满艰辛的少年流浪历程,就如同一个人掉进了沼泽地,沾了满身臭不可闻的污泥,浸泡了一身凉到骨头里的冰水,为了不让沼泽吞噬掉自己的生命,像蛤蟆一样的在沼泽表面爬着, 饿了就抓蚯蚓吃,渴了就喝泥水,在经过无数个黑夜,双手终于抓住了扎根岸边的一株稻草,然后看到了援救者脚上的运动鞋……

    否极泰来,苦尽甘至,数年的苦逼一朝尽去。仿佛氧气耗尽的潜水者从深水里探出头,睁眼所见处一片蓝天白云,当下的一口深呼吸,感觉美妙得难以言喻。

    第一册写得很有水平,那么第二册呢,第三册呢,第四册呢……水平就急转而下了。一切顺风顺水的进行着,几乎连一点波折感都没写出来。虽然说历史上织田信长的事业的确是一路扶摇直上,但这并不是作家写书就一路平铺直叙的理由。话说回来,吉川为什么能把猴子出仕之前的情节写得好,是因为跟自己苦逼的求职经历给联系并紧密结合了起来。但当猴子在单位站稳脚跟,一路做大做强以后,吉川失去了相同的生活经历,有没有虚构的实力,于是就水准一路下跌了。

    写得平铺直叙也就罢了,最不能忍的就是骗稿费的意图十分明显,车轱辘话来回说。我这人写东西,一向追求有理有据,让人性福。所以下面的楼里,我会详细的引文说明

    先让我喘口气,待会再贴。

    因为我最近看完了第五卷,所以引文都来自于本卷的内容——

    例一:

    “信长下令三万大军准备出动。的确,如果信长不认同秀吉的建议,又怎会派出三万大军前去支持德川家呢?'这次我们所派出的,名义上虽是援军,但实际上却关系到织田家的兴亡,同时也是决定日后发展的关键。‘基于这个理由,信长决定亲自出马。”

    引文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意思雷同,最后一句把第一句的意思又给重说了一遍。

    第三句是对话,其实就是把第二句陈述句的意思给重复了一遍。

    对话的意思已经表达够了,但作者还是写了第四句“基于这个理由,信长决定亲自出马”,完全没有必要。

    啰嗦到这种境界也是醉了。

    这种情况,就类似于小学生写作文,老师规定写500字,小学生肚子里只能写300字,于是把话翻来覆去的说。

    例二——

    “……情况十分危急。第一 在援军抵达之前,德川军还能坚持下去吗?这点实在非常令人担心。

    第二,武田军自然也有应对之策。有关德川军作战质量的问题,也很令人担心。

    在这当中,又以第一点最叫人担心。”

    担心……担心……担心, 啰嗦到这种境界,真是无言以对。而且还是这么没有条理说话颠来倒去的啰嗦,更是无言以对。

    例三——

    “猴子之所以早上起床很迟,是因为每天晚上都喝酒到三更半夜。

    这阵子猴子一凡往常,跟家臣相聚时,往往会忘我地尽情喝酒,直到三更半夜。”

    最后半句有必要吗?

    例四——

    “信长的声音响亮无比,这证明他的心情非常愉快。

    许久不曾见到秀吉再度出现在自己面前,显然令他十分高兴。”

    例五——

    在等待俩人前来,武田胜赖脸露焦急。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紧皱,焦躁显而易见。

    ……

    罢了,不说了。

    补一句:这种“啰嗦”不会是翻译造成的。翻译量那么大,翻译只会删句子,懒得增加句子。谁会没事给自己增加工作量?

    我所引用的五处例子,是显性的啰嗦之处,这也只是“百里挑一”而已。如果谈到隐性的啰嗦,则几乎无处不在。

    第六卷《大器之人》:吉川你还要啰嗦到什么时候?

    第六卷我看了老长时间,应该超过半个月,每次翻起这本书都是昏昏欲睡难以卒读。吉川这个伪大师在我心目中已经快要和欺世盗名之徒划等号了。用武林外传的李大嘴台词腔调转达一下日本的官方评价——“一代国民大师,唯夏目漱石可以与之媲美。那还是吉川英治发挥失常,夏目漱石超水平发挥呀”。夏目漱石是何许人也,记忆里好像写过一本《我是猫》的书然后被封神。我没看过他的书。不过既然吉川英治这么水,那么与他并列的人物只怕同样是一身湿淋淋的水。话说日本的文化大师如果都是这么水那么邻国的我们就真的可以放心了。我对这本书早就没兴趣了但还是没有弃,除了强迫症以外还有一种心理在作怪——如果我现在就放弃,那么我之前的付出岂不都没有了意义?这种心理是不是很类似于现实生活中那些明明早就想离婚却一直拖着没有离的夫妻?

    第六卷名叫《大器之人》,吉川这个伪大师继续灌水灌得丧心病狂。我已经感到愤怒了,没水平你就别丢人现眼了行不行,小学生写作文一样的凑字数有意思不?随便摘录俩段拉出来示众,请叫我“李菊福”

    示众犯人1号

    ——

    实际上,斋藤利三对于主人明智光秀的迟归,感到十分不安。

    但是他想到主人或许因为今天参加的是盛会,所以逗留时间比较长。虽然如此,他心中还是觉得有点儿不安。

    当主君光秀身影越来越近时,利三眉宇间的不安仍然无法抹去。

    ——

    示众犯人2号

    ——

    真想看看富士山!这是信长多年来的愿望。

    对于这个想做什么事没有办不到的信长而言,要是你问他现在最想做什么事?有什么愿望?

    他一定会告诉你——想看富士山。

    离开尾张后,就不断向西发展。信长今年已经四十九岁,却从来也没有看过富士山。

    虽然曾出马到长筱,但从不曾见到富士山的神容。虽然也曾去参州吉良鹰狩,但也没有仰望到富士山的秀丽。

    (什么时候,一定要看一次。)

    他一直这么想着。但是常年南征北讨,不可能如此轻易就完成少年以来的愿望。

    长期以来,看富士山已经成为信长心中的一项憧憬(愿望)。

    ——

    容我吐个先再继续写。

    吐完了我继续写,这套书的前俩卷吧,吉川英治为了歌颂日本桃山安土时代的三位伟大革名导师,从小就天资过人,少立奇志,诚实勇敢,足智多谋,为以后拯救日本于水火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码还编出一个个具体事例来串联情节,什么信长同志从小帮邻居阿婆收稻谷啊,太阁同志去姑妈家吃饭失手打碎了花瓶啊,乌龟同志去理发店理发正常排队等候啊。到了五六卷,已经连几个生动的情节故事都懒得编造了,小学生写日记一样地流水账轮番上阵。

    缩写一下就是这样的——

    清晨,伟大的雄主魔王起床了,为了日本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工作一直都非常勤奋。

    森兰丸送来了早餐,魔王喊他一起吃,于是君臣一起坐着食完一餐,关系十分河蟹,吃完兰丸告退。

    九点钟的时候,秃子光秀送来了前线的战报,信长十分不悦。

    十二点钟的时候,猴子也送来了前线的战报,信长喜上眉梢。

    吃完午饭魔王趴在书案上睡着了,为了日本人民的幸福生活,他真是操碎了心呀(模仿吉川感叹词的口气)。

    一刻钟以后信长醒来了,为自己一时不慎打了个盹而自责不已,在四国,在九州,在北海道,还有那么多水深火热的人民没来得及解救,自己却睡着了,浪费了宝贵的拯救时间,是多么不应该呀。

    信长继续勤奋工作。

    一直到下午三点,兰丸牵来了马,工作也累了,信长骑着马绕城跑了一圈。

    安土城的老百姓看到信长都情不自禁的放下手里的工作,大声欢呼:“没有你我们就活不成。”

    晚上信长回来,继续工作,一直到深夜。

    ——

    当一个小说已经堕落成这样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我也不算反对写主旋律小说,但你主旋律归主旋律,主角伟光正归伟光正,你在别的方面给我弥补过来就行了。咱不是那么计较的人。罗贯中《三国演义》写得也是封建主义社会主旋律小说,但人家的故事桥段编的天花乱坠你也就不计较了。金庸小说不也是武侠界的主旋律,但主角行走江湖命运跌宕起伏故事精彩纷呈啊。山冈庄八把德川家康都吹得如同释迦牟尼投胎转世了,但人家还有精彩的政治权谋写给你看。

    看了不少的日本战国历史小说,发现跟我国同期的十七年革命文学差不多算一个性质,主角都是高大上。但《林海雪原》至少贡献了一场智取威虎山的精彩大戏,杨子荣和小炉匠最后会面,杨子荣舌颤莲花颠倒黑白倒打一耙最后反过来逼得小炉匠磕头求饶,那叫一个敞亮痛快。《红日》里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传神的画面感简直超出了那个时代,《红岩》这个红色版越狱我至今都觉得蛮好看的。

    但吉川呢,伟光正也就算了,啥好看的噱头也没写得出来,一个精彩桥段都没编出来过。

    我记得山冈庄八写过一个秀吉跟宁宁攀婚的桥段,用了一个小计谋,看起来还不错。说猴子和宁宁两情相悦,私下定情。但猴子知道自己身份卑微奇丑无比,直接向宁宁老爸提亲,肯定会因为看不上被拒绝。于是猴子请好友利家帮忙,让身份比较显赫的利家先去宁宁老爸那里提亲,宁宁老爸果然欣然应允。告之女儿的时候,宁宁却抵死不从,说自己已经有了意中人,非意中人不嫁。宁宁老爸陷入了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只好忐忑不安的拒绝了利家。利家佯装拍案大怒:说宁宁老爹你是看不上我怎么地,纯心给我难看是吧,编瞎话哄我是吧?十天之内我看不到你闺女结婚,就别怪我不给你好果子吃!宁宁老爹只好回家逼问宁宁意中人究竟是谁,宁宁指着今天刚刚也来上门提亲的猴子说就是这个坏人,让宁宁老爹大跌眼镜。但在利家的压力之下,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把宝贝闺女嫁给了猴子。

    这个小桥段就比较有意思。但吉川从来没有编撰过如此有意思的桥段。故事情节写得无聊至极。

    吉川大师比较喜欢从生活方面入手描写大人物,把大人物写得比较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些,避免纯工作层面描写的单调。本来这个点子是不错的,也符合二十世纪文学的文学主流,写得好也能提升历史小说这种通俗文学的境界和层次,他后来的司马辽太郎就是典型的成功例子。但吉川本人所描写的生活状况,又是个什么样子呢。继续唤我小名李菊福,我再给大家引俩段。

    摘一段斋藤利三与明智光秀所说的台词,摘录如下——

    光秀:”洗个澡真好,能洗去疲劳与困顿。”

    利三:“你的心情也好转了吗?”

    光秀:“可以了。你不必再为我担心了,我现在只觉得神清气爽。”

    利三:“看你今天的样子,似乎有什么闷闷不乐的事,所以我感到十分担心。现在,你的心情已经好转,这是最好不过的事……对了,你不在的时候,有一位画家来访。”

    光秀:“现在人在哪儿。”

    利三:”我将他暂时安顿在我的房间。“

    光秀:“是吗?那么,就到你的房间去吧。”

    利三:“如果大人直接去见他,恐怕会令客人感到惶恐,还是由我带他来见你吧!”

    光秀:“不,客人是风雅之士,我想,他绝不会拘泥形式的。”

    ——

    吉川的台词就是这个水平,没滋没味,如嚼白蜡。

    谁能告诉我,究竟是我运气不好正好赶上了一本吉川大师写得最烂的书,还是他就是这么一个没水平却在欺世盗名的人?

    中午的时候漏写了一段东西,现在想起来补上。

    吉川人物的日常生活是没有错,但要写得有水平,才对得起大师的名声。大人物也有日常家庭生活不错,生活是平淡的,但生活绝对不是无趣的。然而吉川大师就是写得这么无聊无趣乏味之极。你说你要写生活台词一天到晚就只会“你今天吃饭了吗?”“吃过了,你呢。”“我也吃过了,喝个茶吧。”“哎呀,这茶真好喝呀。”……写这种小学生日记里的无聊屁话有个什么意思,大师你写日常生活就是这么写的?

    真正的描写大人物日常家庭生活的文字,应该是这样的。

    (我下面引用一段文字,这是内地一个名作家写的,我作了一些移花接木的改动。改动之后也成了写大人物日常生活的,但是有没有充满平淡生活的乐趣,大家可以自己评价。)

    已经成为长滨城城主的秀吉,这天跟宁宁大吵了一架,一气之下提前跑到京都公干。一位穷困潦倒的公卿想跟他攀关系,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秀吉做妾。秀吉看着眼前娇滴滴羞涩涩的美人,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想了想家中的发妻,最后还是挥挥手让这位公卿带着女儿回去了。

    秀吉十天以后才回到长滨城,回去就在茶室里一个人待着,坐在茶席上吃槟郎。

    宁宁拉门进来,脸上笑嘻嘻的。秀吉乜视着她,含着槟榔说:“又想干嘛?一看你就是不怀好意。”

    “没有,”宁宁仍笑着,“听说你在京都,包养了一个公家的女儿,叫什么京极公主。我就想问你有没有她的画像,参观一下。”

    “给我没要。”秀吉大剌剌地说,“怕被你搜着。”

    “长脸还是圆脸?个高么?”

    “你就往古典美人那个方向想去吧。”

    “噢,那就算长圆脸了。”

    “鹅蛋脸。”

    “一定挺白的吧。”

    “白里透红。”

    “怎么勾搭上的?茶会还是人家里,或是别的什么社交场合?”

    “……”

    “说吧,说说吧,反正现在说了也没事了,别不好意思。”

    “先在人家里认识,后来又在其它茶馆相遇。”

    “谁先主动?”

    “同时,几乎是同时,同时迸发。”

    “别编了,你以为我信?就你那猴子样,除了我这么傻的谁看得上你?还鹅蛋脸呢,有槟榔脸的就不错了。”

    “对,没有,我骗你呢,你千万别信我的话。”

    “有你带回家来呀,别光吹,也别什么古典美人,是个女的就行。”

    “我不是告你了么,现在不是时候。”

    “现在就带回来,别太难为情。我信那句话:蔫人出豹子。还有一句也是俗话:好汉没好妻,赖流聚花枝。”

    “对,我也特信这句话。”

    “我真不会受刺激,只会为你高兴,你就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吧,带回来让我看看,没准我和她还能成为好朋友呢——求你了。”

    “你歇会儿吧你——烦不烦呀!”

    “那你要是外面没有人,干嘛这么十天半月不回家?你到底憋着什么坏?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宁宁眼神儿忽然变得十分可

  • 理论不行,一些实务操作还行

    作者:登徒子 发布时间:2016-04-08 15:14:39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小说多(630+)
  • 好评多(642+)
  • 章节完整(62+)
  • 无缺页(297+)
  • 引人入胜(659+)
  • 收费(440+)
  • 字体合适(330+)
  • 书籍多(536+)
  • 已买(478+)
  • 快捷(647+)
  • 一般般(254+)

下载评价

  • 网友 焦***山: ( 2025-01-07 04:35:19 )

    不错。。。。。

  • 网友 利***巧: ( 2025-01-06 21:41:0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师***怡: ( 2024-12-28 00:36:3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石***致: ( 2024-12-29 10:15:22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郗***兰: ( 2024-12-23 02:49:54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融***华: ( 2025-01-03 02:46:40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孔***旋: ( 2024-12-16 04:40:12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濮***彤: ( 2024-12-18 15:42:2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詹***萍: ( 2024-12-24 22:18:54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辛***玮: ( 2025-01-05 15:22:42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邱***洋: ( 2025-01-04 15:37:4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国***芳: ( 2024-12-25 04:59:09 )

    五星好评

  • 网友 孙***美: ( 2025-01-09 04:14:0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訾***晴: ( 2024-12-11 11:07:54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后***之: ( 2024-12-13 04:58:45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林***艳: ( 2025-01-09 07:13:11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