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世说新语 六朝的怪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6:52

世说新语 六朝的怪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世说新语 六朝的怪谈精美图片
》世说新语 六朝的怪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世说新语 六朝的怪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909107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6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6:52

内容简介:

蔡志忠漫画国学经典(彩版)《世说新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蔡志忠,台湾彰化人。一九四八年二月出生,十五岁开始从事漫画创作,当兵退伍后进入光启社从事电视美术指导工作。一九七六年成立龙卡通公司,拍摄《老夫子》、《乌龙院》等长篇动画电影,曾获一九八一年金马奖最佳卡通卡奖。一九八三年开始画四格漫画《大醉侠》、《光头神探》和中国古籍经典漫画《庄子说》、《老子说》等,迄今已达一百多部;作品在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总销量逾三千万册。目前正从事佛学、神学的修习和物理学等科学的研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蔡志忠漫画国学经典(彩版)《世说新语》


精彩短评:

  • 作者:天涯 发布时间:2018-01-18 09:54:10

    世说新语的彩色版,故事生动有趣,国学经典。

  • 作者:gujun24 发布时间:2019-10-24 22:21:01

    魏晋风流

  • 作者:周大喜喜 发布时间:2022-07-11 13:29:33

    我挺喜欢的,画的挺风流的,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猪乐桃画的世说新语,蔡志忠画也不错

  • 作者:宇宙闲人 发布时间:2022-01-07 15:25:13

    非常垃圾,还看了一下血脉论,只是翻译经书,然后配图,过誉了吧

  • 作者:张大力小胖友 发布时间:2021-02-16 12:10:01

    还是很喜欢看蔡志忠的漫画啊

  • 作者:Sulin 发布时间:2011-12-04 17:56:41

    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很值得推荐的科普书。


深度书评:

  • 风格很差!废话多!不简洁!买书还要在书里扫你二维码?

    作者:losedeer 发布时间:2018-06-12 15:55:45

    1.本书没有很好地目录结构(无任何排版)(不敢相信这个会CSS的人会干出来的),作者基本是想到哪写哪,看的很乱! 2.举个例子我还要扫你的二维码????然后去你的博客看你的广告???? 3.废话很多!!!!! 4.作者很自恋!!(你能好好传播你的知识?少去各种比喻各种用法??你认为每个人对各类属性的见解能跟你一样?) 5.很后悔买这本书!!真的浪费钱!! 6.建议后面要支持本书的人先去找些PDF试看一下,确定接收再说!!!(强烈推荐!!!)

  • 读普鸣《作与不作》的一点思考

    作者:围流 发布时间:2020-04-15 13:06:00

    注:括号内数字为中译本页码。

    普鸣此书是在1994年芝加哥大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大致属“观念史”的研究作品。

    先谈“作”字的翻译。中译本绪论第1页译者专门在脚注中谈了create的英译问题,译者指出,普鸣谈create及creation是在认为创造、造作的意义上讲的。但必须注意的是,普鸣同时在第2页把创造(creation)和创新(innovation)合起来用,而形成了一系列问题。那些问题在中文语境中被如此“自然”地提出,以至于很容易让我们忽略它们实际涉及不同的领域和层次。照普鸣的表述:最表层的是新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如封建与郡县之争),然后进一步追问到圣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是文化的来源问题(天人之分)。毫无疑问,这两大问题是可以分别讨论的。而普鸣用一个“作”字把两大问题都联系了起来。

    在普鸣的设想中,中文的“作”最主要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创作(create),一个是兴起(arise)。后者是汉代以来的讲法,代表文本有《说文》《系辞》;而前者是汉代以前的讲法,不仅被人忽略而且更为重要。(页23)但实际上,我认为这个区分仍然笼统,并且这个区分建立在对西方语境中部分屏蔽上,然后再与中文对接。

    普鸣自己说,他所使用的“创作”一词是一种造作、建构和塑造行为,并不是无中生有,还专门标注了拉丁语。(页33)确实如译者所说,普鸣想要表示的是人为创造的意义。为什么普鸣刻意强调这点?因为在西方语境中,create来自拉丁文cre-o,而《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对万物和人的一切创造行为都用的是creavit(第三人称单数完成时),由于《圣经》的权威性,create是上帝的专属词汇,人只能是受创者(creature)而并无创造的资格。而上帝的创造即 “无中生有”(creatio ex nihilo),本就是“从虚空中来的创造”或“脱离了虚无的创造”(create from nihility),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普鸣赋予create的人为意,是为了摆脱create本身蕴含的神学色彩。但为了这点,普鸣却将create和innovate、invent、design、compose甚至最简单的make、do等等不再区分了,因为这些词似乎都可以对应“作”的创造意义。

    显然,如果同时对中英文化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些词虽然有意义互通的可能性,但也有相对独立的用法。举例来说,create在现代语境中仍然可以表示现象上的“无中生有”,而不表示神学意义上、材料意义上的“无中生有”,只要表达某事物或某现象是以前从没有出现的过的,就可以用create。而innovate指的是“青出于蓝”,是在已有存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精致化,一般译为创新;invent,来自拉丁语inventio,本义是发现,现多译为发明,必须与具体实物的有用性相关(有些学者认为是合成词in-venire,意为“在到来之中”)。与invent用法的具体性相比,create显然宽泛无比, 更不用说compose对于音乐作曲、design对于图像测绘的直接指向性了。以上诸词,皆可见于普鸣英文版,尤其是在附录《“作”字探源》中,普鸣明确说“作”字的“真正本义是一种含义广泛的抽象动作”(页313),与古希腊语ποιέω十分类似。在我看来,普鸣的做法无非是把英文中的各种相关词汇全都打包到“创作(create)”之下。然而,古希腊语ποιέω,书中却作τοιεω(页307、314),不知是编辑之误还是普鸣“眼花”。查英文原版,亦是τοιεω,而译者亦不出校。若普鸣真不知ποιέω(中译有“创制”“生产”等)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一个关键和难点,可谓贻笑大方。

    因此,我们不得不质疑:普鸣到底要讨论的是中文语境中的“作”字本身,还是要讨论西方语境中的“create”落到中国历史文本中的文学反应?后者换种问法即是问,普鸣是否以一种泛化后的“创造”概念,构造了一场(或多场)早期中国思想文本之间的差异与对立?我们一般讲中西之别、古今之变,普鸣这里涉及到了中西之变的问题。我认为普鸣做的,其实是把西方语言中的“create”附会到了一个中文字“作”上,然后开始了他的思想摸索。可以说,为了迎合中文“作”字,普鸣确实做了不少努力,甚至有意损失西方语言(至少是英文)的相对精确性。我至今难以确认,“作”字究竟是在中国历史传统中本来就占有重要分量,还是说“作”字的英文在翻译汉语文献时带来了理解上的重大障碍?对普鸣来说,问题实际上是第二种,但他当成了第一种来处理,或让我们以为他处理的就是第一种。正是因为在西方语言中存在词汇上的“家族相似”,而在古代汉语中“作”字的意义广大丰富而又含混不一,这才给了普鸣“可趁之机”。普鸣实际上是在两座文化大山之间,开拓了一条由西方通向早期中国思想的曲折之路。遗憾的是,这条曲折之路又建立在“强扭的文化错位”之上,是无法真正容人通行的。

    在第一章,普鸣并没有区分天和祖先。由于商人中的天是人格神,祖先更是人格神,所以普鸣将天人关系实际上理解为神人关系。(页35、43)普鸣也没有区分“配天”的两个层面:一个是“天命”的授予;还有一个是国家建制符合“天文”。普鸣只是笼统地表述,西周的“一整块儿”都会“回溯到上天本身”(页50-51)。最为疏略的是,普鸣只是简要勾勒了西周的形成与发展,根本没有深入理解西周制度的实质构成。

    在第二章中,本来,西周的灭亡导致原来的各诸侯国重新思考制度的建立,普鸣并没有引出这时期关于新制度的争论,反而转向对文化起源的讨论。儒墨之辩是普鸣的重中之重。普鸣发现墨子批评孔子是不到位的,这是很有见识的。孔子的“述而不作”只是对“作”表示谦逊,并非否认“作”本身。但是普鸣经过考察最后说,墨子是在文化上反对孔子,这一点我不同意。我们可以发现普鸣对于“文化”的定位跟我们常识不合,以至于他不断变化对“文化”的使用,让我们以为他在讨论同一个层次的问题。

    普鸣自认为发现了《论语》当中的一个“矛盾”(页67-68):成就一个“人”需要像工匠那样用“技艺”来雕琢自己,但孔子追求或要求人的最高境界,从礼仪和道德上来讲,又是“无为的”,也就是不需要“技艺”的。如果人需要“技艺”,那么“自然”就低于“人工”;如果人不需要技艺,那么“自然”就高于“人工”。这里存在自然与人工的对立。需要注意的是,普鸣视野中的《论语》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或者说普鸣只相信《论语》中的部分内容。(页56-57)普鸣最后的结论是:《论语》中的圣人绝不创作。(页71)

    普鸣眼中的儒墨圣人观不同、文化观不同,在78-79页表达得最清楚。儒家所定义的文化,建立在道德礼仪之上;墨家所定义的文化,建立在技术发明之上。冯时教授通过天文考古学的考察也指出:中国古人的文化,不是指人类技术的进步与物质的丰足,而在强调文德教化之尚德追求。(《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显然,儒家是绝对秉承了这一理念追求的。这时我们的结论本应该是,双方对文化的定义不同,对文化内容的理解不同,在评价时需要区别对待。

    但是普鸣说孔子决然反对“创作”。而这里的“创作”一词极其狭隘,就是指舟车弓甲等人工发明(artificial invention,普鸣也用“物质文化”形容,页72)对墨家来说,究竟是儒家否定“创作”观念本身,还是说儒家不重视“创作”?不重视“创作”是否又意味着排斥“创作”?人工发明一词也有诸多层次,墨子对包含实用价值的人工发明必大力支持,孔子对包含道德庄重感、宗教肃穆感(在当时和今天看来都还有美学价值)的礼器也会坚决反对吗?礼器,一定是不“作”则不有。假如墨子真的批评儒家孔子“食古不化”、“不发明对人民生活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这是否就意味着是对儒家重视道德礼仪的批评?毫无疑问,这是墨子用一种文化来批评另一种文化,这是文化标准问题的争论,而不是文化来源之争。表达上的“差之毫厘”,引申出的问题“失之千里”。

    在“创作”的观点上,普鸣把儒墨之间的对立设置得太简单。这个设置就是:儒家“不创作”,墨家“创作”。问题是,前面已经说过,“创作”这个词太含混了。儒家是在什么意义上“不创作”呢?墨家是在什么意义上“创作”呢?显然不同。至今我难以理解,普鸣说墨子的“创作”取决于自然之法则、必须受到恰当标准的引导,到底指的是什么?但仍可以确定的是,墨子固然推崇技术,却也不是纯粹的技术至上主义。因为墨子反对战争,一旦技术品成为战争武器,这是墨子也不情愿面对的,墨子和公输班的论争可以想见。不过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容易关上难。技术发明对于人的有用性和伤害性往往是同步的,技术的发明者可以说是为了人的“方便”,技术的使用者却完全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墨子的道德考量如何体现?

    我也很难准确说明《论语》中可能体现的技术观、创造观。我会倾向于认为,孔子对于道德礼仪上的“创新”也是有担忧而不情愿的,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孔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无论这里的“不觚”指的是觚的形制还是指觚的使用场合不合常理,此时的“创新”都是一种“僭越”。普鸣的引文只能让我了解到墨子无法驳倒孔子,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观。这种新的文化观会造成怎样的现实影响、又如何评价当然值得进一步探讨,但儒墨双方并不能形成针锋相对的“论辩”,这是肯定的,反而更像是“各说各话”,或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我看来,孔、墨实际上涉及到了文化的不同方面,而恰好墨子又确实是一个极端的思路。普鸣其实对儒墨之辩的挖掘已几近大功告成,但是他最后的结论却超出了论题所限,这是严重的论证失误。

    在我看来,由于普鸣对于儒墨的分判根本不合理,所以后文就可以说是“一错再错”了。前文指出,儒墨之别是文化的标准问题,并不是谈文化的来源问题。但从对于创作的态度来去看,孟子认为文化全属自然、无关创作(82、84),老子反对创作、甚至反对文化(90-91),老子似乎是孟子的极端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孟子接续的是孔墨的话头,谈的仍然是文化的标准问题,但老子谈的是文化的评价问题。同样是“创作”,这两个“创作”的层次并不一样,争论的焦点也不一样。一旦把荀子的问题加进来, 孟子谈的道德是“自然的”,而荀子谈的道德是“人为的”。孟荀之争又是道德领域、毫无疑问已经是在文化层次内部中的争论,这里的“创作”显然不能再理解为墨子那样的技术发明。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创作”一词的多维使用。“创作”既可以在宽泛的意义上和“自然”相对立,这里的自然最好理解为天然,这里的“创作”就是“文化”,这个层面的问题就是普鸣综述西方学界时所认为的“自然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天人问题,实质是文化与非文化问题;“创作”又可以在狭隘的意义上也就是在文化内部的意义上和“道德”相对立,这里的“创作”是技术发明,以墨子为代表,而“道德”在孔孟儒家的设想中来源于天,这就是文化的标准问题。老子是站在“创作”的广义立场,用“非文化”的“自然”反对“创作”的狭隘意义,认为儒、墨的“创作”,无论是技术发明还是仁义道德都是要不得的,也就取消了文化,消解了文化本身。荀子是个儒墨之间的“两面派”,也可以说是“集大成”,他也站在“创作”的广义的立场,不过和老子相反,以肯定文化的态度同时包容了儒墨的“创作”。荀子不认同的是孟子那种道德的超越性、先天性,但还是肯定道德的必要性;荀子认同墨子那样的技术发明应该存在,但又强调圣人创作不只是有利民生,还有用心正当、合乎天理。就思想的完备性来说,荀子是最出彩的。

    上述框架一旦建立,普鸣对其他文本的论述也就好理解了。《乐记》讨论的“作”并非“创作”,而是“兴起”,《系辞》便在“兴起”的意义下重新肯定了墨子那样的“创作”;《考工记》近似墨子,韩非子也近似墨子,不过韩非子谈的其实是“创新”,并不是“创作”;庄子、鹖冠子、淮南子近似老子的立场,力图消解“创作”;《吕氏春秋》同意老子的立场,而把“创作”行为归之于圣人以下的“臣”。以上种种,且不说普鸣解读是否准确,但可见普鸣是把很多问题都放在“作”字相关联的情况下来谈的。

    第三章谈的是国家建制问题。这三部分也被普鸣放到“作”的意义下来讨论,其实本无必要。在我看来,文化问题和政治问题本应分别处理,只不过普鸣用一个“作”字把它们勾连了起来,照普鸣的说法,这些国家叙事也利用了与“创作”相关的语汇(页131),这是一种弱关联。但是,普鸣终于没有像第二章那样表浅而混乱地讨论“创作”,而真正深入具体地讨论了各种文本对于刑罚、暴力(或武力)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和张力,这又是可取的。

    普鸣关于“国家实施有组织的暴力”,发现了《吕刑》《墨子》《孟子》三种不同的解决进路,实际上也是三种对于刑罚的不同态度。(页158-159)孟子反对刑罚,《吕刑》《墨子》都认为刑罚是必要的,区别在于刑罚的产生出自圣人还是乱贼。普鸣还发现,“黄帝”作为暴力象征,在理解国家起源中有重要意义。暴力也可以分内外两个层次来谈,如果暴力是对内的,这就是“刑罚”;如果暴力是对外的,这就是“战争”。《商君书》认为,“国家出于黄帝所作”(页163),黄帝又开创了国家暴力的先例,这意味着两点:黄帝通过对暴力的掌握开创了国家;国家必须人为产生。后者与《黄帝四经》中《经法》《十六经》中的观点又截然相反,法律以至于整个国家都是是圣人效仿天道的“无心之作”,在圣人承接“自然”(这里最好理解为天道)的意义上,《经法》回到了《吕刑》。《世本》《尸子》《管子·地数》《山海经》把刑罚的“创造”归于乱贼,而《吕氏春秋》《大戴礼记》把兵器的出现又当成“自然而然”。《管子·五行》也是个“两面派”,认为黄帝与蚩尤(不是乱贼的面貌)“合作”出了“五行”,这种“合作”且与“自然”相契。

    普鸣在第197-198页给出了关于国家兴起的四个思想模型,如果我归纳未出差错的话,其中的第三个模型是没有对应文本的。早期中国古代思想中似乎没有谁认为:国家与“自然”(天道,此段皆同)无关,并且这种与“自然”无关的国家也与圣人无关。第一个模型否认国家乃一种“创作”,又主张国家与“自然”相连,代表文本有孟子和《黄帝四经·经法》《吕氏春秋》《大戴礼记》;第二个模型认为国家就是一种“创作”,只不过将刑罚以至于国家的“创作”归于乱贼,而与自然相连的圣人恰好合理利用刑罚而已,代表文本有《吕刑》《黄帝四经·十六经》;第四个模型仍然认为圣人“创作”国家,但此种“创作”与“自然”不悖,代表文本有《墨子》《商君书》《管子·五行》。

    普鸣的四个模型并不复杂,其实只需要两个标准:国家是否是一种“创作”?圣人是否“创作”国家?但我对普鸣的模型归纳总深感“别扭”,一个原因是我怀疑这些文本是否真的能如此规整地被归类;另一个原因是中译本中的“创作国家”是个在我看来极其“古怪”的表达。由于我对以上文本的不熟悉,我也很难判定普鸣的解读是否到位。

    第四、五章谈的是秦汉帝国的兴起、衰落与再兴起,普鸣主要通过《史记》勾勒了一段秦汉制度在建立过程中力图“创新”而又困难重重的历史。对于熟悉秦汉史的中国学者而言,可能这两章并无新意,普鸣也没有过多涉及分封与郡县的实质差别(页226把这个问题给转化了)。我只好奇两点,第一,《史记》当中除了“太史公曰”以外,如何从史实记录的字里行间读出司马迁的意图与心态?第二,普鸣把先秦以前的“中国”当成“国家”、秦汉时期的“中国”当成“帝国”是否合适?这两个词真的能够恰好对应于“分封”和“郡县”?普鸣的讲法和赵汀阳老师对于“中国”的理解完全不同。在赵老师看来,“中国”是一个内含天下秩序的神性概念,西方人的“帝国(empire)”根本与“中国”实情根本不匹配(《惠此中国》)。

    再来看普鸣此书的方法问题。普鸣在第二、三章表现最明显的一个做法,就是用一部文献来代表一种思路。普鸣所说的“论辩”,其实就是多种文献之间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案。至于这些方案是否真的形成“论辩”,并不一定。普鸣对于这场(或多场)论辩的张力并不突出,只不过普鸣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型把它们依次作了分类,让它们看起来在同一个话题下形成了交锋与参照。也就是说,“论辩”是普鸣自己构造出来的。这种做法虽然是基本的、有必要的,但也是“稚嫩的”。普鸣对文本的解读也有很大主观性。译者从一开始就指出,因为普鸣对于古籍原文的引用中有很多自己的理解,所以书中有很多译按。普鸣自己首先对它们进行了从古代汉语到英语的翻译,但等到译者再把它们转回现代汉语时,发现了其中有很大不同。译者在前三章还有很多译按,但第四章开始译按急剧变少。如果仔细比对古籍原文和英语之间的意思,我相信应该能发现普鸣的许多理解问题。

    另外,从参考文献来看,普鸣的中文文献功底仍显薄弱,这一点或许苛刻了些。从版本学上讲,传世文献使用《四部备要》并不是一个足够可靠的做法。《四部备要》是中华书局为了与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争夺市场的产物,校勘不精,选本不善,李向群老师早在1987年就指出《四部备要》的种种不足。不过,普鸣也使用过四部丛刊版的《大戴礼记》(页185)。就文献引用的规范来看,正由于普鸣的传世文献以《四部备要》为基,所以文中就会出现《礼记正义·乐记》(页106)《周易正义·系辞》(125)《尚书正义·吕刑》(页147)这种表述,显然,这都是对中国注疏系统了解不够造成的。我最开始以为是译者的疏漏,未曾想确实是作者之过。而就现代研究著作来看,普鸣的参考文献90%以上仍是西学成果,也就是说,他对中国学界的了解与涉及是远远不够的。或许这是一个筛选后的结果。但要指出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学界虽远不如今日硕果累累,但中国先秦史、考古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已蔚然大观,亦值得为作者取资,而普鸣只是极表浅地使用了少量卜辞、铭文而已。

    以上所述, 都是我读此书之后的真实感想,任何不足都由本人负责,欢迎真诚的批评和讨论!

    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差评少(435+)
  • 中评(310+)
  • 种类多(385+)
  • 微信读书(426+)
  • 无漏页(356+)
  • 速度慢(679+)
  • 书籍完整(617+)
  • 少量广告(339+)
  • 快捷(153+)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烟: ( 2024-12-14 14:38:47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权***颜: ( 2024-12-28 07:59:05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30 09:07:0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饶***丽: ( 2025-01-03 16:14:17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师***怀: ( 2025-01-08 20:02:45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权***波: ( 2024-12-28 03:34:51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隗***杉: ( 2025-01-02 01:04:59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冯***卉: ( 2024-12-14 14:30:42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辛***玮: ( 2025-01-09 09:45:2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曾***玉: ( 2024-12-21 04:17:42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融***华: ( 2025-01-03 10:11:48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步***青: ( 2025-01-08 16:23:08 )

    。。。。。好

  • 网友 孔***旋: ( 2024-12-29 02:33:2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堵***格: ( 2024-12-13 14:03:34 )

    OK,还可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