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9787511524102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5:15

9787511524102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9787511524102精美图片
》9787511524102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9787511524102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155419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5:15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9787511524102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9787511524102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9787511524102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annie 发布时间:2023-10-10 10:17:33

    所有孩子都应该看!大概在四年级到初中,都可以阅读这本书;说实在的,请孩子们看的时候带上家长,也请所有成年人也看一看吧。高士其老先生虽然23岁就全身瘫痪,原本瘫痪之后致力于科普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而在科普水平上,更是国内顶尖。枯燥、难懂的科学知识,这本书用非常可爱、形象的菌儿自述方式呈现出来,文笔幽默,读来甚是愉悦,颇有文学欣赏性,深入浅出,搭配图片不难让孩子走进一个科学世界,同时很多落点都在如何预防疾病、正确看待细菌等卫生常识上,这么看来,又是一本很“实用”的书,边看边慨叹,怎么我小时候没看到这本!但是菌儿旅行结束之后的科普文章,颇有画蛇添足之嫌,不必硬凑字数哈!做出一个小册子已然足够啦!

  • 作者:清思淡敘 发布时间:2020-05-31 08:54:12

    有自己一篇,敝帚自珍⋯⋯

  • 作者:獨孤求敗 发布时间:2014-08-22 18:31:26

    这本书太吸引我了……

  • 作者:呜哇噢zZZ 发布时间:2013-08-18 00:02:06

    马云真心好牛逼。。。不过写得一般 还有好些重复内容

  • 作者:例假小酥肉 发布时间:2013-06-24 11:40:11

    老一辈的科普读物 读起来挺简单的 不过部分内容还是看不懂 果然对于文科生这种内容还是太艰难了么

  • 作者:美逝 发布时间:2018-11-01 13:58:42

    16年买了左传,昨天终于买了礼记,左传花了三百,礼记花了175


深度书评:

  • 打不开市场?搞不定客户?8大要点,推动新产品成功落地!

    作者:猫书一枚 发布时间:2023-01-20 17:19:55

    营销就是销售吗?

    绝对不是!

    一个男孩追女孩说亲爱的嫁给我——这叫推销;

    马上嫁给我,房子车子都写你的名字——这叫促销;

    但是你都没有出现,江湖都是你的传闻,全城的女孩都梦想嫁给你,这种吸引——才是营销。

    2004年,哈佛一位19岁的大二学生在自己的宿舍里开办了一项网站服务业务。他对外宣称它是“一个通过社交网络将大学里的人连接起来的在线名录。”这个学生就是facebo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脸书横空出世的第4天,网站就有900名哈佛大学生注册,到了第二周,5000名成员,而今天,它的用户在世界范围高达14亿。

    脸书是《市场营销》这本书提到的一个很经典的营销案例。《市场营销》这本书堪称市场营销学的百科全书,22个章节全面覆盖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一起来看看它是如何专业详尽的说明营销到底是什么?

    01

    何为营销

    在《市场营销》这本书里,采用了美国营销学会对的营销定义:

    营销是创造、沟通、传递和交换待售物的活动、机构和过程,而且这个待售物须对消费者、顾客、合作伙伴和整个社会有价值。

    从这个定义上看,营销有两个基本点:

    1 发现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2 满足这些需求和欲望

    达成这个目标的关键是交换,即买卖双方彼此交易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在交易之后各方的状况都得到了改善。

    这里有个特点,就是营销并不是狭隘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销售,它是为了达成目标而做的一种共赢的交换。

    这种理念下,会有很多与传统市场策略不同的方案,比如:收费的杭州西湖,竟然搞不过免费的杭州西湖。

    2001之前的杭州西湖,一张门票需要180元,但到了2002年,政府拆除了西湖围栏,将整个西湖公园打造成一个免费的景点,随意出入,出发点是惠及百姓,这是没有错的。

    但你以为这样去一趟真的不用花钱了吗?不,花的钱更多!

    为什么它免费了我们销售的钱还更多,首先,免费对你来说是一种吸引,主动意愿和情绪感受比收费要好太多,所以你就花时间去了西湖,你愿意呆那儿,一呆呆一天,饭点到了还没走,那要不要吃饭呢?吃了吃了,那要不要找个好一点的场所,或者换个花样去去酒吧,听听杭州西湖的音乐什么的吧?

    当你把你的时间和情绪给了西湖,你的销费自然也就给了西湖,但西湖说我没收你门票啊,你是自愿的。这个策略是非常成功的,成功在哪儿呢?有三点:

    1

    明确的目标市场。

    吸引游客,门票免费,自然吸引游客驻足。

    2

    明确的消费者需求和偏好。

    游山玩水,一个是物质上的补给,一个是心情上的滋养。

    3

    新产品的特性与功能。

    这个很多景点的网红服务,美甲啊,新品饮料啊,都是。

    当然,提到网红就必须带入一个现实困境,一个产品被定义为网红的同时,也基本定义了它的生命周期,一个暂时性闪退产品,多半不能长久。那么,新产品如何更好的营销上市成为一个新的命题。

    02

    新产品如何避免营销失败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只有两件事情要做:一个是营销,一个是创新。”

    如果说营销是策略,那么创新是内核,但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单个新产品,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新研发的产品落地后,基本上都是昙花一现,为此《市场营销》总结了以下几点避免营销失败:

    1

    产品的差异点不明晰

    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差异点是新产品击败对手最重要的因互,这个差异点 就是能够为用户带来独特益处的卓越特性。

    厦门鼓浪屿从曾经的旅游圣地沦陷为十大坑爹景点,问题就出在产品差异性上。

    曾经的鼓浪屿,是一片乡野气息,让人向往,日光岩下错落有致的房子,低人口密度的小岛,仿佛进入了与世隔绝的欧洲小镇,满满的休闲与雅致。没有喧嚣和浮躁。

    如今的鼓浪屿,40%岛民是四川商贩,统一三件套:牌坊石板路老字号,美食标配磊鱿鱼、臭豆腐和各地老酸奶,纪念品都是义乌批发的。

    真是自己断了自己的圣地的名声。

    2

    产品开发之前,市场和产品的草案不完整

    没有草案,公司就是在为一个上世纪的市场设计一个模糊的产品。

    研发与销售之前的矛盾就属于营销体系内非常经典的矛盾,网张上不少“研发和产品经理的PK”:

    段子一:

    产品经理:需求有了,

    研发:代码没有。

    段子二:

    产品经理:我们保证不改需求了!

    研发:我不信,你们立个字据!

    这些都是不能统一清楚描述一个满足客户需求的草案延伸出来的矛盾。

    3

    在关键因素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一点与第一点差不多,但营销无小事,它强调的是:尽管决体质量很高,但如果在一个莴苣两个关键的因素上出现问题,就可能葬送一个产品。

    当然有时候并不是不参满足,而是因为一点私利导致的开发设限,这就很有意思了,比如这个段子:

    百度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你会发现有些地方你是去不了的;

    腾讯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你会发现很多地方你要去是要黄钻会员的;

    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你会发现查无此车。

    关键因素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更好的满足消费者,考验的不只是产品,还有格局。

    4

    时机不对

    产品推出过早过晚都不合适,时机选择不当是新产品经理的噩梦。

    恐怖没人记得微软的Zune播放器,它其实是一款兼容性很强的优质播放器。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苹果推出ipod的时候,微软迟迟没有反应,等其它竞争者推出mp3后,才姗姗来迟。

    也许是为了追求很完美的产品性能,但很明显市场份额已经无法挽回,最终退出生产线。

    5

    缺乏经济销售渠道

    央视3·15我们认识了白象方便面,但是它做得再好,再0添加还有机生态,它一样做不过统一康师傅。

    为什么比统一康师傅好十倍不只,还卖不过他们?

    白象就是缺销售渠道。

    统一康师傅垄断了方便面线下渠道,70%的市场份额,持续对其他方便面品牌进行打压,不准他的经销商卖其它品牌,所以白象做得再好,线下也很难买到。

    要突围,如今还可以走线上渠道,比如李子柒的螺丝粉就是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打开市场突破。

    6

    营销组合执行不力

    再说一次,营销不只是销售,营销是一整套流程系统。

    营销=策划+自媒体运营+品牌+产品运营+渠道管理+销售

    6个流程,最后才到销售,其中包括包装、价格、促销和分销等等流程,任何一个环节执行不到位,整个营销都面临失败。

    儿童节很多公司为了推广引流,提供很多小礼物给小朋友们,但后勤采购礼物的时候,数量不足,这让很多潜在的客户认为公司非常小气,给不起就不要做这么大的排场,场面非常尴尬。

    7

    市场吸引力太小

    拥有一个大的目标市场,增长迅速,且有实实在在的买方需求,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但情况往往是目标市场规模太小或竞争激烈,无法保证投入巨额费用就达到目的。

    共享单车模式成功后,共享汽车也推进市场,但很遗憾的是,共享单车的目标客户是普通大众,综合素质也相对撑得住一辆200元的单车成本。

    但共享汽车的目标客户还有待培养,国内有驾照但没有车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撑不起共享汽车的损耗成本,车技更保不住消费的后果,所以共享汽车匆匆面世后,除北上广以外,其他城市就不了了之,希望调整后,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重新出现在市场。

    8

    产品质量差

    产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表面上看低质量的产品给节约成本,但实际上质量低劣为企业带来的成本损耗是令人震惊的,包括劳动力、原材料和其他用于解决问题的开支,更不用说由此导致的销售额、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损失。

    中国传统玩具市场大量是义乌出品,品质低劣,是国人买不起吗,不是!昂贵的乐高摆满了商场,家长孩子为之疯狂,就因为乐高优质的产品质量,赢得家长的信任,也因此长久占领玩具市场。

    写在最后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已经与营销发生过了大量的接触参与。当转换身份成为去看待市场营销时,如何在新形势下,打开营销局面,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挑战。

    《市场营销》认为简单的营销调研,其实就能揭示产品可能失败的问题所在。

    不仅如此,《市场营销》700多页的内容,提供了大量最新的真实案例,从我们耳熟能详的身边的营销案例出发,详尽的分析了包括如何把握科技脉搏,利用社交媒体和移动营销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等内容。

    正如封底所写的:“海量的案例,以头部企业的实战经验传授营销的落地打法。”

  • 《林园炒股秘籍》读书笔记

    作者:Ponge 发布时间:2020-05-21 07:51:09

    一、不值得买,也不值得读

    散户对于林园这样的投资者很容易产生崇拜之情:8000 万到 300 亿的超高收益率、信心爆棚的坐而论道、身边朋友的现身说法、中国版的巴菲特(活的)……林园平时谈论的,也似乎是业界认可的“价值投资”,买的也是价值投资者的至宝“贵州茅台”,不看 K 线、不听消息似乎也继承了巴菲特的“衣钵”。

    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了这本书的价格(定价是 168 元)远远高过其内含价值(虽然书中林园的朋友说“关于林先生的这本书我一直定期重温,10 年至少重读 10 遍”)。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的营养价值并不高。

    之所以这样觉得,原因有三:

    其一是

    本书的作者是王洪而非林园,很多内容与其说是林园自己的看法,不如说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林园的做法,谈了谈自己的理解

    。王洪是谁呢?根据介绍,1964 年出生于湖北洪湖。教育经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比较文化博士班(博士肄业、硕士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EMBA 工作经历:在中关村做过 3 年电脑销售;在上地做过 3 年房地产开发;在海淀做过 9 年文化娱乐出版。1993 年投身股市,从业 14 年(现在算应该有 27 年了),近年来跟随林园专职研究上市公司,深得林园投资真传。说王洪先生的履历,没有贬低的意思,我相信王洪先生在投资上也有很多心得体会。但是,这不是林园的。

    全书的前九章都是王洪先生自己的看法(虽然据说是根据林园口述和微博写成的),这点是需要注意的。如果想了解林园先生的思路,建议直接读第十章到第十三章。

    其二是这本书是 2007 年《中国股神林园炒股秘籍》这本书的再版。再版主要增加了后面三章(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可是后面三章不过是林园最近十年的一些访谈、报道,甚至连一篇林园自己写的文章都没有,倒是多出来一堆粉丝出来无脑吹捧(第十四章),让整本书的结尾显得谄媚无比,体验不好。再看一看价格,2007 年版《中国股神林园炒股秘籍》售价 28 元(虽然已经绝版),加了一些访谈、报道、粉丝吹捧,变成了 168 元。其实这个价格倒是没什么,但是书本身没什么营养的情况下,这个价格就很突兀了。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我读完此书最大的感觉就是,林园不过是一个“幸运的傻瓜”,其成功的背后是偶然。偶然的事件天天都有,可你非要做个归因分析,把它叫做炒股秘籍,我觉得就不太地道了。

    二、林园到底是怎么赚到钱的

    1、1989 年-1990 年:深发展带来的第一波牛市,8000 元到 12 万

    这段期间主要是反复操作深发展赚的钱

    。一方面是股价疯涨,另外一方面是林园频繁穿梭于各个营业部之间(我估计是价差套利)。

    这段时间,林园赚的是制度套利的钱。

    我从网上找了一段话,来侧面印证那段时间的疯狂:

    根据老股民李宏生买说深发展原始股得成本推算:

    李宏生 1988 年作为深圳发展银行的储户,在柜台上买入了 80 股深发展股票。他清楚地记得当年深发展分红配股的情况,“1989 年是深发展股票第二次分派股息。当时每股派 7 元,并 10 股送 5 股,以同样的比例发售新股,每股股价 40 元(注:此时发展股是 20 股合 1 股)。这样,我的股票变成了 160 股,总的成本是 2540 元。1990 年深发展又进行了 1:20 的股票拆分,我的 160 股变成 3200 股,并派发股息每股 0.5 元,我得到 1600 元股息,同时又每 10 股送新股 5 股,并以 3.56 元价格向大家每 10 股发售新股 1 股。这样,我的股票又变成了 5120 股,成本变成 2079.2 元。不过在领取股息时要扣个人所得税,好像是 6%还是 3%的我没记住,就不算了吧。虽然年底时股价最高到了 80 多元,但我都没时间排队去卖,也不想卖……”

    对深发展上市,李宏生认为,这支股票给予股民的回报已经够多了,所以上市规范交易的价值远超过黑市炒作的利润。

    姑且按这位老股民的成本计算深发展原始股的成本吧:2079.2 元/5120 股=0.406 元/每股。深发展 1991 年 1 月 2 日上市的开盘价是 67.41 元。67.41 元/0.406=166 倍。3 年半原始股东就获利了 166 倍。真是个奇迹呀!

    2、1990 年-1992 年:原始股套利,12 万到 1000 万

    这段时间上证走出了一波历史上最大的牛市,走势如下:

    这段时间的涨幅即使在整个 A 股历史中也是非常显眼的:

    林园主要买了原野、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等原始股,这些股票上市后翻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可以说,1000 万以前的林园主要是享受到了上市第一波的红利,本质就是制度套利。

    这段时间的投资思路是纯投机的,根本谈不上什么投资。

    3、1993 年-1994 年:离开市场,炒作房地产,小赚

    1993 年-1994 年,股市下行剧烈,高点到低点几乎跌没了 80%:

    我们无法知道当时林园是如何思考的,但是结果是,他逃顶了,转而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估计林园的身价在 1000-2000 万之间,和顶峰时股票市值相比,并没有大规模的增长。

    4、1995 年-2001 年:A 股牛市,1000 万到 1 亿

    从 1994 年最低点算,到 2001 年最高点止,指数大约翻了 6 倍:

    林园这段期间主要买入的股票是深发展和四川长虹。深发展林园的成本可能在 10 元左右,买了 1000 万,40 元脱手,获利 3000 万;四川长虹买入价格 25 元左右,买入约 2500 万,卖出的时候价格 60 元以上,市值 6000 多万,赚了 4000 万。从 1997 年年中到 2001 年,资产大概从 6000 万左右的水平又翻了一倍,达到 1 亿元以上。

    5、2001 年-2003 年:海外投资,最终资产 1.7 亿以上

    这段描述的并不详细,只说 2000 年到 2003 年,海外投资收益率达到 3 倍。不过想来林园也没有把所有资产放在海外,假设一半(5000 万)的资产在海外,投资回报 3 倍,拿了 1.5 亿回来,加上原来的 5000 万,大概累计资产 2 亿。

    6、2003 年-2005 年,绩优股投资,最终资产 4 亿以上

    从这个阶段开始,林园的投资风格被人贴上了“价值投资”的标签。但如果查看真实的账户,你会发现,也不太是价值投资:

    你会发现,他赚钱的个股主要是

    白酒(贵州茅台、五粮液)、中药(同仁堂、东阿阿胶、云南白药)

    ,其次是银行(深发展 A)和地产(万科 A)。结合 2003 年以来

    “五朵金花”的行情[1]

    ,或许林园只是比较善于发现市场的主流风格。看他持仓,你会发现,与其说他选择了价值投资,不如说这些价值投资的标的逆向选择了他(因为只有这些赚了钱)。

    7、2005-2007 年,加杠杆可转债套利+PEG 选股,资产超过 20 亿元

    林园这个阶段通过 PEG 选股,选择了一批 PEG 小于 1 的公司(包括招商银行、瑞贝卡、黄山旅游、丽江旅游、上海机场等),并通过加杠杆套利,赚到了不少钱。比如,招商银行借了 1 亿 6000 万,买入可转债,转股后成本 4 元,后来涨到快 20 块钱,这部分就应该赚到了快 10 亿。

    8、发产品,暴跌超 50%,销声匿迹

    2007 年,成立林园投资公司,募集了第一支基金,后来在 2008 年净值跌破 0.5,一度跌幅接近 60%,林园就此归隐。

    2011 年,净值基本上回复原先的水平。2012 年茅台出事,产品略有下跌,后面相对表现一般。到了 2017 年,因为蓝筹回归,产品收益率爆棚,重新复出。

    9、复出,资产超过 300 亿元

    2017 年,林园因为一直持有茅台等公司,净值涨到 4 元以上,又出来卖基金产品,到处路演、推销。

    三、林园——中国特色的“lucky fool”

    读遍全书,你会发现林园的投资思路有不少都是被证伪的,比如 PEG 理论、老字号理论、全球化理论、无风险套利理论、小股本理论……但是即使这样,他依然拥有那么多的资产,在我看来,他不过是诸多靠茅台致富的“幸运的傻瓜”中的一个而已。

    林园是一个聪明人,他深谙市场行为的模式,比如上市套利、权证博弈套利、可转债套利。正如书中所说,“林园的财富,超过一半都是来源于无风险套利”。虽然这些模式后来都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是有风险的,但是林园凭借市场的早期机会,在并没有遇到风险暴露的时候,靠着“聪明”狠狠地从市场捞了一次又一次的钱。

    林园也是幸运的,他买入(又靠着他“死拿”的风格)的个股,恰好是中国 A 股中最为耀眼的那几只:贵州茅台、云南白药……但是这有多少是归功于他的呢?我认为微乎其微。换句话说,站在今天,平均找 3000 多人,一人买一只 A 股,只要有钱就买,永远不卖,过了 10-20 年,也会有一个长期持有市场未来 20 年明星股的“大师”走出来,向你推销他的理论和方法。

    书中有一段话我认为比较准确描述了林园是怎样的一个人:“据记者观察,林园并不是一个善于从理性角度认识公司并进行投资的人,他只是凭借着对股票市场天生的洞察力,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来选择公司与行业。”对投机机会的敏锐把握,对市场行为的聪明认知,对风险的片面理解,敢上仓位敢上杠杆,再加上幸运的选择了一只长期牛股,最终成就了林园这个所谓的“神话”,并因为媒体的宣传,误导了后来人。

    四、读书笔记与点评

    1、“确定性”理论

    林园认为“只有把确定性放在首位,才能实现复合式增长”。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要寻找公司经营的确定性。在经营确定性的基础上,再考虑价格是否合适。

    他认为通过如下选股可以实现投资的确定性:

    选自己熟悉的行业

    要买跟踪三年以上的企业

    选未来 3 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

    在具体的方法论上,看重:

    日常重点研究的股票不超过 30 只;

    每年新增加跟踪的股票限制在 5 只以内;

    企业 3 年内年均利润复合增速在 18%以上,市盈率在 20 倍以下;

    看重分红政策,要求公司多分红,不管是送股还是分现金,必须要送而且得多送,这样可以通过除权填权来获得收益;

    只要公司盈利状况不发生变化,坚决“持有”;

    喜欢零库存的公司;

    卖出的情况:

    公司经营出现困难,毛利率持续下降;发现性价比更好的公司;做资产配置,需要同比例下调所持股票的比例,以抵御市场风险。

    在选择行业和个股上,他表示:

    喜欢“老字号”和“老大”,他认为“老字号”代表着品牌值得信赖、产品质量过硬,定价能力较强,产品毛利稳定,未来有机会全球化,企业最差的情况就是经营稳定,股票风险相当有限(典型企业包括云南白药、贵州茅台、五粮液、片仔癀、马应龙等等);在龙头企业里面,他比较看好集中度增加的龙头企业(典型企业包括招商银行、中集集团、江中制药、伊利股份、瑞贝卡等等)。

    看好汽车制造业(宇通客车)。行业未来增速快(国内外),公司成本低,和国外比竞争力强。

    点评:林园所谓的确定性实际上并不具备确定性。

    在选股标准里,盈利的确定性本来就是不确定的,简单的得出“账好算”虽然大概率是对的,但是长此以往,总会死在小概率事件上;

    在方法论上,PEG < 1 并不代表企业一定没有什么风险,分红的看法更是对企业资金分配理论的不理解造成的;

    在行业和个股上,“老字号”和“老大”也事实上证明并不是确定性更强的要素。比如老字号里面,也有马应龙这种做不起来的;老大里面,也有中集集团这样一直在徘徊的。林园只是找到了一个现象,却没有很好的找到这类企业的本质。

    2、“无风险”套利理论

    林园的无风险套利,主要体现在运用可转债和权证。

    102.50 元买入招商银行可转债,转股后持有,仓位 30%;

    五粮液股改方案中存在认沽权证,但是林园赌大股东不想行权(行权需要准备 20 亿现金),因此价格需要在 7.96 元以上。因此在 6.5-6.8 元的价格,林园借钱买股,最终获利;

    上海机场也有类似的案例,就是赌认沽权证不行权(行权需要 77 亿现金),最终获利。

    点评:林园通过借钱的无风险套利,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只不过他幸好没有遇到小概率事件。林园之所以能在这个上面挣钱,本质上还是他敢赌的性格。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他已经死了好几次了。更何况,这种赌大股东行为的,在 2015 年以后遇到了非常大的挫折,很多大股东自己都死在了股市里。所以本质上,林园不过是“幸运的傻瓜”。

    3、财务判断

    比较神奇的是,林园居然很少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公司的财务报告。他采用的策略是,选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名企业和国营大企业,远离主业不清的企业。对于财务问题,他的做法是交给别人来看(既看标的公司,也看同类公司),他只是综合多个人的判断进行决策。

    如果非要说财务信息,他关注的指标主要有:

    利润总额看绝对额。这里他看的是绝对值,要求绝对数量大,这样公司才有扩张的动力;

    不关心每股净资产。他认为这个指标被人为修饰,不值得关心;

    ROE。一般要求超过 20%, 不能小于 10%。这个里面的考量是公司是否会增资扩股以实现股本增长,因为证监会对配股的要求是,连续三年 ROE 平均在 10%以上,而且不能有任何一年低于 6%;

    毛利率。他要求产品毛利率要高,而且趋势是稳定上升。因为这样他才好给企业未来的收益“算账”,增加投资的“确定性”;

    账上现金。他认为账上有充足现金的公司更加“硬朗”。

    点评:林园大部分的财务判断是没有什么理论依据和逻辑的,而所谓买知名企业和国营大企业,在随后的市场中,也屡屡出现反例。甚至 ROE 这个本来比较正确的财务判断方法,林园关注的也只是符合配股要求,根本没有理解企业内在价值增长的本质和动力。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给林园贴上“价值投资”的标签的,仅此一项就可以将他剔除这个流派了,因为他或许自己都不知道价值投资的价值指的是什么。

    4、跟踪和调研

    林园认为,需要跟踪企业每月的财务指标,如果企业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就坚决卖出,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跑。在跟踪的内容上,他认为,一个就是判断大方向到底好不好,一个就是企业好不好打交道,本质是和企业搞关系。

    对投资的公司,每个月至少打一个电话去了解;

    和茅台厂工人聊天中了解到库存有 300 亿元,市值当时只有 90 亿元,于是不买五粮液了,开始买茅台;

    和茅台主要销售商核实销量数据;

    去招商银行调研,认为服务很好,又不像外资收费,得出中资银行收费是迟早的事;

    调研黄山旅游,发现住宿客满,认为这种情况以后经常会出现;

    如果企业员工说加班,他会花 1000 元/月一个人,每天去工厂转一圈,核实是否加班;同时找人去城市商店核实产品生产日期;

    云南白药的药效很好,销量很好,认为是好公司,不知道未来如何,就是“攥着”;

    调研是主要要感受到员工的信心,寻找员工对企业未来盈利信心很足的公司。

    点评:可以看出,林园的调研是相对随意而片面的,很多具备同样特征的企业却没有走出类似的行情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而且,后面公募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也让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调研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从这些信息上获得超额收益了。

    5、市场择时和策略

    总体而言,林园的策略就是买入持有,不断加仓,一直满仓,拿到牛市。熊市主要配置大盘股,到了牛市期间,会加大对绩优小盘股的配置比例。牛市中敢于持有不断创新高的股票,关注身边人是不是在谈论股票,判断拐点。

    林园会选择组合投资来化解投资风险。因此熊市期间持股相对集中,牛市期间持股相对分散。

    点评:这个地方更加看出了他本质上和我身边一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投资者一样,都具有那个年代的烙印,对股市存在着这样的固有印象,而且并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进行更新。也更加说明了,他的投资风格本质还是博弈。

    6、小股本理论

    林园认为小股本的公司更加好,因为股本扩张后会反复送转,反复除权,反复推高。当初深发展的暴涨就是靠的这个。

    点评:这个市场行为模式确实是一代人的迷思。至今虽然效应越来越弱的,但是依然有博弈这个事情的人。

    7、2007 年后投资理念的更新和变化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大部分内容是 2006 年底写成的,之后林园就遇到了人生重大的转折点:2007 年资产突破 20 亿元后,他发行了林园基金,随后熊市中净值跌破了 0.5。因此可以通过后面的部分大致了解后面十几年他的理念变化。

    目前,林园提的最多的就是“行业+垄断+成瘾”,这个观念似乎主要是由于白酒和医药帮他摆脱了曾经的“噩梦”,他总结出来的。

    目前他看好医药股,但是在一次访谈中,当记者问一些细节问题时(现在的记者也比原来水平高了),你会发现,他很难回答。因为——他完全不懂啊!

    参考资料

    [1]

    “五朵金花”的行情:

    https://www.douban.com/note/683239233/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370+)
  • 体验还行(669+)
  • 体验好(504+)
  • 排版满分(185+)
  • 品质不错(356+)
  • 内容完整(353+)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4-12-26 23:17:07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屠***好: ( 2025-01-09 01:03:50 )

    还行吧。

  • 网友 宫***凡: ( 2024-12-13 20:11:51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仰***兰: ( 2024-12-30 17:00:56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敖***菡: ( 2025-01-09 07:12:58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马***偲: ( 2024-12-28 21:53:3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师***怡: ( 2024-12-19 14:22:3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索***宸: ( 2024-12-24 11:36:02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利***巧: ( 2024-12-23 17:44:26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寿***芳: ( 2024-12-29 21:33:0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瞿***香: ( 2025-01-01 16:04:34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印***文: ( 2024-12-15 06:36:3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方***旋: ( 2024-12-15 09:33:1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温***欣: ( 2024-12-24 16:39:14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曹***雯: ( 2024-12-31 20:36:20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孔***旋: ( 2025-01-04 18:35:56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