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际比较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际比较研究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深度书评:
打破信息茧房,首先要接受让你不舒服的东西
作者:新经典 发布时间:2023-08-31 10:58:59
在一个充满信息焦虑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时常感觉“生活在幻象中”。
但这种感觉其实并非当代人独有。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
《幻象》
,早已预言这种心灵困境。
我们今天阅读《幻象》,丝毫不觉得它过时,处处都能看到当代生活的影子。
8月8日,我们邀请了界面文化记者林子人作为嘉宾主持,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方可成共读《幻象》,谈谈布尔斯廷的这本经典作品和我们的时代。
下文为对谈精彩回顾。
01.
一本新出的“老书”,在当下的回响
林子人: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感受非常奇妙,虽然描写的是半个多世纪前的美国,但很多观点不停地让我联想到当下的文化现象,是一本在当下仍有生命力的作品。
刘海龙:
中国人对布尔斯廷应该不陌生,80年代末国内就翻译了他的两个系列作品,“美国人三部曲”和“发现者三部曲”。布尔斯廷做过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馆长,当时很多人认为他可能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在一个没有互联网和数据库的年代,他能记住那么多事情,非常让人震撼。
他在《幻象》(The image)中提到的“伪事件”概念也非常重要,我们提起新闻学和传播学时,都会说到这个概念。包括我自己在2008年出版的《大众传播理论》中,也专门讲到这个概念。这本书留下了两个概念的定义,一个是“伪事件”,一个是“名人”,非常不简单。
他说的“伪事件”,首先不是假事件,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这个事情是被制造出来的,是为了被报道、被传播的事件,是非自发的。
丹尼尔·布尔斯廷
“伪事件”的第二个特点,是它被制造出来的主要目的是被报道或被复制,是为了流量。事件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被传播。所以,事件和传播之间的关系被颠倒了。伪事件非常符合我们流量时代做事的逻辑,很多时候,人们在做事情之前,就在想它有没有传播价值,在多大程度上会是爆款,因此它和我们今天的现实有很多勾连。
“伪事件”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是暧昧、多义的。一件事情既可以这样解读,也可以换种方式解读。比如说一些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广告活动,既是新闻事件,同时又是对产品或对品牌的宣传。
“伪事件”的第四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很多事情本身就是用来做宣传的,比如说这个产品销量第一,即使它不是第一,但因为这个宣传活动,大家都关注这个商品,它可能就真的变成销量第一。
从今天的理论视角来看,我认为伪事件其实是在讨论媒介化问题,是今天的媒介技术和运转逻辑高度入侵、渗透到社会中时会发生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商品化,或者推销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书里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名人”,布尔斯廷认为名人就是因为名气而出名的人。不是因为这个人有怎样的贡献、英雄事迹,而是因为他有名气,所以他出名。这个定义表面上看是同义反复,但是这个同义反复正暴露出这个现象的荒谬。现在的很多名人,包括流量明星,虽然没有什么作品,但他总去上通告,就变得出名。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当然因为年代久远,其中一些观点可能已经要发展,或者再做一些改进。
方可成:
对于这本书,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在写今天的事情吗?是在写2016年的事情吗?还是在写2023年的事情呢?
比如说在看关于“名人”的那一部分时,你会想到卡戴珊,也会想到川普。因为川普真的就是一个靠制造自己的名气,让自己成了名人的人,然后他又利用社交媒体,比如Twitter这样的平台,把自己制造得更有名气,后来真的当上了总统。
从这个角度来说,《幻象》是对出版60年后的美国状况的预言,看上去确实让人心里有很强的震动。
我想也是因为这样,2016年之后,美国知识界又多了许多对这本书的讨论,一些媒体又重新挖出这本书,希望从中解释川普为什么崛起。另外,像网红、idol这些现象,也立马能放到书的框架里去解释。
2015年特朗普在进行竞选活动
这本书也有非常强烈的野心,书的后记部分,布尔斯廷写下一些延伸阅读写作的建议,他说,“如果这本书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新的美国荒野描绘一个粗略的地图,覆盖太过鲜为人知的领域。”布尔斯廷当时觉得没有书能够解释他所生活的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就想写一本来定义这个时代的美国,一个幻象的时代。
沿着刘老师刚说的伪事件,2016年后,大家突然又关注和川普相关的假新闻问题。很多人在想怎么解释假新闻这些年来在社交媒体上的泛滥,《幻象》是不是和假新闻有关系?2016年之前,在中文语境中,特别是在媒体圈,谈到假新闻更多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间的一些职业失误,造成了一些报道偏差。
但2016年以后,川普崛起,我们在谈论假新闻的时候,更多指一批出于具体的政治或者商业目的,制造虚假新闻、虚假信息的人。这在社交媒体年代之前是比较少见,但在今天是个主流的现象,和伪事件一样是刻意为之。这是我觉得今天我们阅读这本书非常有意义的原因。
林子人:
刚才方老师提到布尔斯廷用这本书来去概括60年代美国,抓住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的野心。我们把时间倒回他写《幻象》的年代,伪事件这个概念是在怎样的语境下被提出来的?
刘海龙:
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重要的语境,就是后现代社会、后工业化社会、消费社会的来临。简单的广告,可信度越来越低,大家都知道你在吹嘘自己的商品。有人发现新闻的可信度还是挺高的,于是就想办法把广告变成中立的新闻,让记者、中立的媒体去报道,报道出来的内容对自身有利。想办法用公关的方式去推销商品,就是布尔斯廷在书里提到的制造伪事件,从营销到政治,各个行业都开始慢慢地效仿。
布尔斯廷也谈到第二个很重要的语境,就是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恰逢大众媒体最黄金的时期。这段时间,政治、经济、商业,都取决于媒体怎样反映和再现。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幻象》也反映了大众媒体在黄金时代拥有强大的权力。大家要想办法迎合大众媒体的逻辑、新闻的逻辑,去琢磨媒体最想报道什么,对什么事情感兴趣。
今天就不一样了,大众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整个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人们琢磨的是如何迎合平台和算法的逻辑。
02. 社交媒体时代,幻象更疯狂也更为隐蔽
林子人:
布尔斯廷在书里对新闻业进行无情的批判,他批判了很多新闻生产的方式。他在书里批判伪事件的制造者和煽动者,也强调受众本身也是某种共谋。想请两位老师谈一谈,幻象的需求和成因在当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刘海龙:
我们今天看到的伪事件或者幻象,和布尔斯廷的时代相比,已经升了不知道多少级了。他批判的一些现象,我们现在甚至都觉得不太值得去批判。
但他说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伪事件是为了传播被制造出来的,所以传播和流量是最重要的。同时他认为伪事件会催生出更多的伪事件。我们今天也同样存在,出现所谓“自我制造的新闻”,就是先造一个谣,然后再辟谣,用这种方式可以赢两次,可以有两次被关注。
还有经常发生的就是阴谋论,先让大家觉得这是个事儿,搞得云山雾罩,再来辟谣。今天的伪事件还有一些新的特征,包括情绪的煽动,经常截取一个片段、一个画面的一小部分,然后无限地放大,这经常涉及到民族主义、阶层对立,还包括亚文化现象。
《幻象》一书中认为伪事件与宣传不同。但是现在的宣传也不只是欺骗,还有诱惑。大家现在有时候明知道这件事不对,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也不愿意放弃原来的看法。
现在伪事件的变化非常大,变得更高级、更隐蔽了,要去简单区分一件事是不是伪事件,已经非常困难。
方可成:
我非常同意。为什么伪事件这么多,布尔斯廷怪大家的期待过高,这种心理学的解释也有道理,但像刘老师说的,它只是拼图中的一块,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特别是有权力关系在作用。
是我们的需求太高,老希望看到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儿,所以导致我们这么爱刷短视频吗?也不一定的。短视频出现,显然不只是因为我们渴望,它就自己蹦出来了,背后一定有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的支持,有人在给它投钱,有很多聪明的人在开发、在拍摄,在写脚本,这是他们共同制造出来的。
tiktok
如今是一个以社交媒体为主导的时代,已经和当初布尔斯廷所在的大众媒体主导的时代完全不同,大众媒体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多权力,权力都在社交平台手中,它们实际上让伪事件变得更加颠覆,登峰造极。
仅仅批判我们自己的心理机制肯定不够。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媒体充满这种内容?因为它是最能赚钱的,做这种内容你就能有收入,就能雇更多的人再做更多这样的内容。这背后的一整套模式、体系,这个工业是怎么出现的?我们可以去分析这背后的技术逻辑、产品逻辑,去分析这种商业模式的构建,分析行业领袖所扮演的角色。
我觉得布尔斯廷这本书所提出来的“伪事件”概念,或者它诊断的这种方向,实际上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始。但我们今天的这个时代远比他分析的要疯狂得多,精彩得多,也让人无奈得多,但可以从中分析的东西也多得多。
03. 重返“黄色新闻”时代?结构和个体该如何做?
林子人:
我们这个时代的伪事件已经达到布尔斯廷无法想象的地步。在我看来,假新闻和伪事件有一个很突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比真实的事件,或者说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更加新奇,也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更容易被传播。两位老师怎样看待伪事件和假新闻?
刘海龙:
我们一直在谈技术的变化,为什么过去伪事件多,现在假新闻多?
过去是大众传播时代,很重要的就是专业的媒体人员把关,使得一些所谓纯粹的“假新闻”,很难有如此大的传播力。因此大家就要想办法去造一些真的、能够成为新闻的事情。
现在为什么假新闻多呢?因为媒体开始变得多元化,普通人或一些机构都可以去发布信息,假新闻可能更有戏剧性,也更吸引人,看上去耸人听闻,就会传播得更快。
而且传统媒体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就是要顾及公共形象。今天我们的社交媒体,又回到黄色新闻时期,就是我逗你乐,大家也无所谓,对于媒体的公信力,或者媒体的品牌、诚信要求不是很高,你只要让我开心就好,这就造成今天的假新闻更流行。
2018年《科学》杂志曾刊登过一个研究,发现假新闻往往更具有戏剧性,符合我们的一些刻板印象、传统叙事、阴谋论,非常具有传播性。它生产起来也容易。反过来,辟谣却很麻烦,要呈现专业的研究、枯燥的事实,他们发现辟谣就没有什么人会看,这跟受众是有关系的。
这种低级趣味在任何时代都存在,任何群体,哪怕就是知识精英,也有这种低级趣味。我们要讨论的是整个社会结构,这样一种媒体机制,是在迎合和激发大家的低级趣味,还是往更理性的方向去引导?
今天媒体的机制,很大程度在激发大家的低级趣味,使得劣币驱逐良币。这就是布尔斯廷所讲的“幻想比现实更真实,形象比原型更高贵”。
大家不应该去谴责个体,而是应该从结构着眼,讨论怎样能够让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不是以一种博流量和短期效益,又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方式运行,这是传播机制的问题。
方可成:
我非常同意。刘老师说现在的这个社交媒体好像又回到黄色新闻时代,我自己也非常有感触。
我上课时也会借此去回顾,美国到底是怎么走出黄色新闻时代。普利策奖大家都知道,但普利策是做黄色新闻起家的,这样一个报业大亨怎么就金盆洗手,不做低级趣味的黄色新闻,转向支持高质量的严肃新闻了呢?
约瑟夫·普利策
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是社会给媒体行业造成很大的压力。首先,公众对于一些造成非常恶劣影响的假新闻,有强烈的怒火。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如果说对于大众有什么期待的话,倒不是降低对有趣内容的期待,而是呼吁大家看到虚假的、逗你耍你的东西的时候,能不能愤怒一点?大家一起去形成压力,形成对这种内容的抵制?
另外,当时的这种转向,也不仅仅依靠民众,也要靠知识精英,靠媒体行业的领袖,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来自监管、立法者的压力,其实是一个多管齐下的过程。
我也一直在想,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能够走出自媒体的“黄色新闻”年代。目前看来,还是很难形成共同的压力。个人的分辨能力当然可以去提高,但它不是对这个问题的根本性的解法。我觉得其实应该更多地去对这个生产伪事件、假新闻的行业形成压力。
这种压力的形成当然是困难的。黄色新闻时期的报业其实是相对较小、较为集中的一个行业,而今天的自媒体行业其实非常庞大,背后不仅牵涉到自媒体生产者、MCN公司,还牵涉到平台公司、互联网巨头。这种情况下,确实更难形成能够促成有效变化的压力。
我们回过头看布尔斯廷说的,劣币驱逐良币、伪事件比真事件更有传播性,在今天来说,这种现象确实更加明显。真实的、优质的内容确实更难传播。
04.
打破信息茧房,首先要接受让你不舒服的东西
林子人:
我们今天讨论假新闻的现象,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证明社交网络在加强“回声室效应”或信息茧房。想问问两位老师,普通人要怎样去摆脱这种信息茧房,看到事情的不同面。
刘海龙:
我们要打破回音室或信息茧房,首先要意识到怎样否定自己,或者怎样去接受那些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哪怕这个东西让你觉得很难受,很痛苦。
我觉得这是从受众的角度最难突破的地方,因为一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看到别人跟我意见不一致,就回避了,只愿意跟和自己差不多意见的人交流,这就导致我们越来越封闭。
我建议,大家不要仅仅从社交媒体接受内容,还要尽量关注一些不同观点。在这个意义上,去关注有公信力的大众媒体,甚至去看书,看更系统的论述,都会让我们看到不同角度。
方可成:
如果说我们自己的选择会让我们身处回音室当中,保持开放的心态,走出回音室,看一看不一样的东西,就是一种解决方案。但这也是件很难的事情,也是让我们不舒服的事情。
媒介素养里面有一个概念叫lateral reading,横向阅读。你在电脑上打开一个网页中的一篇报道或文章,不太确定是真是假。此时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从头到尾翻来覆去看几遍。另一种是先暂停,有点怀疑,那再打开一个标签页,我去Google一下,看看发表这篇文章的网站是被认为可靠的、可信的媒体,还是公认的一个带有强烈偏见、经常发表假新闻的媒体,还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很难做出判断的媒体?
媒介素养会更多地强调横向的阅读,我们不可能是每行每业的专家,不可能对所有的文章都靠自己对信息质量做出判断,所以,当我们无法对事情的真假做出判断时,可以考虑看看横向阅读法。
05.
后现代社会,梦的破灭与新的幻象
林子人:
布尔斯廷的《幻象》被誉为20世纪流行文化研究开山之作,这本书如何启发后来学者的相关研究?
刘海龙:
我买的这本《幻象》英文版很有意思,是本二手书,我不知道前一任所有者是谁,但他在这本书的书名下面写了一句话,说这本书也可以被称为“美国梦的破灭”。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一个认为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条,通过奋斗就能够得成功的时代,在他看来已经结束了。我们已经进入到后现代主义的消费时代。
后来的人,可能会讨论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德波提到的“景观社会”,跟布尔斯廷说的伪事件非常像。当然,德波说得更清楚,景观其实就是表征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分离。
在布尔斯廷生活的年代,他认为名和实应该完全相同,但现在符号或者景观可以完全独立于现实,它构成了一个非常自洽的游戏。实际上你做了什么贡献,或者有什么作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名声。德波看到的现实跟布尔斯廷非常像。
海德格尔比布尔斯廷更早提出过对图像问题的一个重要看法,他有一篇文章叫《世界图像的时代》,说我们把世界当作一个客体,我们的理性、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的主体性产生一种膨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以完全去建构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看法,我觉得和布尔斯廷的《幻象》构成了非常好的对话。
方可成:
我们刚才谈到的《幻象》的观点非常锋利,但阅读时也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疏离感。它基本批判了你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切东西,你会觉得无所适从为什么我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背后好像都有问题。
其实,我个人觉得伪事件也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比如,倡导社会正义的人,可以去主动制造“伪事件”,影响人们对某个议题的看法。
在传播学领域也有人提到,对伪事件的研究,其实更要关注背后的权力关系问题。伪事件往往更倾向于巩固既有的权力关系,更倾向于去维持现状。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有权力的人当然更有资源去制造伪事件,借此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
你很难说伪事件本身是善还是恶,但背后到底是谁,用什么样的目的去做了这个伪事件?可能我们得增加这样一个维度。
06.
批判何用?思考本身就是抵抗
林子人:
接下来,两位老师能否谈谈阅读《幻象》这类社科作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启示?
刘海龙:
理论到底有什么用?我觉得我们对理论的功能有一些误解,认为理论来了之后马上就能帮我解决任何问题,能让我对某件事看得很清楚,能改变我的命运。
但我觉得这对理论要求过高。
理论本身不在于我学到后马上能立竿见影,能解决什么问题,它改变的是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我们如何去思考自己、和其他人、世界的关系,这种思考本身其实就在改变。
刚才可成谈到,当年黄色新闻为什么慢慢消失,就是因为大家不再接受那种戏弄读者的行为。通过进步主义者们不断去批评这些内容,大家慢慢建立起新的看法。批判其实也一样。现在大家常说批判有什么用呢,就跟“铁屋中的呐喊”一样,我改变不了现实,你还让我知道了现实,那不就更惨了?还不如让我像鲁迅讲的,睡死过去算了。
但问题还是会落到每个主体身上,当你知道这样的事之后,你会如何做,会如何想?
包括布尔斯廷的《幻象》这本书,里面也有很多观点,我可能也不太同意,但他也会不断提醒我:我们这么做是对的吗?我们这么做是合理的吗?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可能?我想这本身就是这本书的价值。
方可成:
本书封底的上架建议是社科传播类,但我觉得它更多属于人文类。人文式的写作,我们不可能期待它会提供一个指南性的东西,它强调的是一种反思性。
你去阅读它的观点,并不是说要赞同或反对,而是思考书里说的是不是让我意识到日常思维中的一些盲点。
布尔斯廷非常强调对自己生活的时代的反思,我们通过阅读他的反思,可以重新刺激我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麻木了的神经元。
强忍着看完
作者:猫熊 发布时间:2007-11-27 23:20:17
翻译的很差。
有些部分我怀疑是用软件翻译的。
文笔也很差,读者文摘水平。
各位省省银子吧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中评(89+)
- 差评少(514+)
- 赞(524+)
- 图文清晰(370+)
- 内涵好书(471+)
- azw3(127+)
- 引人入胜(190+)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颜: ( 2024-12-28 15:06:49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石***烟: ( 2024-12-21 10:48:01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步***青: ( 2024-12-23 07:10:28 )
。。。。。好
- 网友 陈***秋: ( 2024-12-15 07:48:37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康***溪: ( 2024-12-15 20:00:39 )
强烈推荐!!!
- 网友 薛***玉: ( 2024-12-30 03:52:0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郗***兰: ( 2024-12-29 15:12:20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利***巧: ( 2025-01-05 03:25:5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孙***美: ( 2024-12-23 19:18:48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石***致: ( 2025-01-07 14:01:23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后***之: ( 2024-12-20 17:20:2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孙***夏: ( 2024-12-17 05:56:35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老子庄子 套装4册 中国哲学 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 道德经全集儒家国学藏书全书中华线装书局 相关出版:老子庄子 北京联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商场职场必懂的管理法则 赵佳【正版图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艺术广场 印象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雕塑艺术史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英语复习与训练/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公教育202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聘考试:冲关攻略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闯关联考色彩静物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二印】陈先行讲古籍版本鉴定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王晓晔论反垄断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炫打爵士鼓之鼓者四季 夏(附光盘)/现代爵士鼓通用进阶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