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中国城镇土地利用十年变迁(2009—2018)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久道 发布时间:2020-12-22 03:20:29
王船山的思想比我们一般“常识”的想象保守得多,甚至认为孟子民贵君轻之说也只是战国语境的产物,为君主制、秩序的辩护,这是亲身经历明末清初大乱的生命经验。他对刘邦集团、李唐集团的评价很高,对三代和封建的评价总体偏低。当然,也有矛盾之处,有时谈三代官不欺民,民不欺官,上下亲爱和睦。有时又说三代诸侯残酷虐民,搞得民间鸠面鹄形。对于地方世家豪族也矛盾,一会说汉朝盐铁垄断好,打击了豪民,对百姓有好处。一会又说东晋能立国,主要是靠江东豪族支撑,才能抵御五胡。另外三代天子只是“诸侯之长”的说法,看来最早不是王国维,而是王船山。
作者:Ashen 发布时间:2024-04-26 16:37:06
图尔笔下的彼时彼刻,也是我生活的此时此刻。这是一本很难给出评价的书,它有点故意恶心人,创作理念和2666中的罪行一章有点微妙的相似之处。在这个充斥着取悦和教育的媒体时代,面对图尔时你无法找到适当的的评判标。准
作者:风啊 发布时间:2023-03-30 00:16:34
对于唱腔什么的我是不懂的,就是简单看看人物关系的话。徐老与王文娟关系好自不待言,和傅全香之间也有极为要好的关系,字词间看徐很感谢施银花,对王杏花应该有些许看法。和范瑞娟间透露多次的竞争和对比的意识。和吕瑞英的关系应该不错,但几乎没有涉及到金采风,不知道什么缘故。有些地方的记载有歧义,我记得看见过说张春帆是支持筱丹桂参加十姐妹义演的,因为这是出风头的事。王文娟没有参加第一节越剧演习班,见于王自己的传记,想来是为尊者讳。关于改革开放后男女和演以及红楼剧团改革的事情还是一笔糊涂账。只能看出相较于王文娟而言,徐老和袁雪芬的关系还是相对可以的。
作者:宁静致美 发布时间:2023-04-14 23:03:20
从头打到尾,坏人渣到底。全书焦点都在张丹枫大战乔北溟。
作者:rady 发布时间:2013-12-31 10:13:45
开篇日据时代的小学教育,读来印象颇为深刻。还有刘绪贻老先生的珞珈回忆。
作者:HH〇o● 发布时间:2023-05-31 23:51:14
里德做了个多元宇宙观察器来看别的多元宇宙是怎样崩塌的,
地球4290001的伟大结社完全就是在山寨正义联盟了。
但其实故事挺散乱,没什么看点。
有些页又没标明是哪个宇宙的故事,一会站旁边的是马西莫夫一会是黑蝠王,很乱。
深度书评:
【转】安东强:张之洞《书目答问》本意解析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8-21 14:18:02
作者简介:安东强,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原文载于《史学月刊》2010年12期。
光绪初年刊行的《书目答问》一书,对晚清民国学界影响深远,迄今仍是研习中国学术文化的重要书籍,学人亦多有研究。因问题意识与研究角度的差异,既往研究的关注点集中于该书所涉版本目录学内容。不过,晚近以来的版本目录学家已注意到,《书目答问》的取材编排,较多列举清人著作和通行常见版本,与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宗旨并不一致。版本目录学家对此颇为费解,甚多质疑与指责,如叶德辉著《书目答问斠补》,专对《书目答问》收录书目的版本指摘订补,以为原书所列多非善本,又称《书目答问》“讹误甚多,鄙人有校正之本”。更多学者从校勘角度对《书目答问》进行了大量的校正与补充工作。
其实,版本目录学家的批评,恰好可与张之洞早年对《书目答问》的定位相互印证:“作公牍观,不可作著述观。”这说明,作者在编写《书目答问》时,本意已与一般的指示学术门径的目录学著作有异。但众多研究者纠缠于《书目答问》著作者问题的争论,忽略了深入考究《书目答问》的编纂旨意及其回应对象。所以,如何理解张之洞称《书目答问》“作公牍观”的深意,需要将《书目答问》置于晚清文教盛衰的时局下整体考察。而深入探讨这一问题,重新检讨解读相关史料之外,尤须注意张之洞当时的“四川学政”身份。
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追溯《书目答问》的编纂原委、厘清晚清学政职能转变的史实,进而剖析张之洞刊刻该书的真实意图。
一、问题的提出
光绪二年(1876年),《书目答问》首次刊于四川,此后颇多翻刻本与校补本。民国以来的学人往往把《书目答问》视为目录学著作,以为读书治学的门径。这种认知,在张之洞有生之年便已出现。张之洞在湖北两湖书院的门生江人度曾作《书目答问笺补》,称:“目录者何,即读书之门径也。张南皮师《书目答问》,尤门径之精者也。”他还上书与张之洞讨论目录学体例问题。
有学人已注意到,张之洞本人对《书目答问》的态度在早年与晚年也有所不同,早年曾自嘲说《书目答问》“可作公牍观,不可作著述观”;晚年则称此书,“宗旨纯备,于学术源流门径,开示详明,令学者读书,即可得师”。实际上,张之洞早年的“公牍”之说,可能更接近事实,晚年所论则显有偏差。然因其早年所论常被后人视为谦词,多有忽略;晚年的说法,与后人视《书目答问》为指示门径的目录学著作的观点颇多暗合(尽管后人对《书目答问》体例与取材编排有所异议),所以被接受度反而较高。
揆诸史实,后人对《书目答问》的这种认知实有偏差,其原因除张之洞本人态度的转变外,后人对《书目答问》做目录学的诠释当是重要原因,又或虽交代成书与刊刻的时代背景与张之洞当时的身份,而不能解析时局与文本的具体联系。因为上述局限,后人往往不能深入考察张之洞早年视《书目答问》为“公牍”的历史内涵,以致无法探知张之洞的本意。
欲深入了解张之洞《书目答问》的本意,必须明了编撰者的角色与身份。虽然《书目答问》在光绪二年问世时题署张之洞撰,但关于该书的真正作者,目前仍有分歧。大致而言,观点有三类:其一,张之洞自撰;其二,缪荃孙代撰;其三,张之洞立意,缪荃孙等人襄助,由张之洞定稿。自撰说可信度不高;而代撰说虽为缪荃孙、叶德辉等人坚持,但经过陈垣据张之洞信札和缪荃孙自我陈述的考证,此说也难以成立。有学者综合众说,认为缪荃孙确实参与了编撰《书目答问》一事,同时还得到藏书家章寿康的帮助,但是,“三点应属历史的事实:第一,《书目答问》的总体构想出自张之洞的策划;第二,《书目答问》的学术取向顺应张之洞的爱好;第三,《书目答问》的取舍评骘经过张之洞的裁定”。
问题的关键在于《书目答问》的成书过程。目前限于材料,只能见到某些片断。缪荃孙曾回忆该书的编撰缘起:同治末年,张之洞出任四川学政时,“诸生好古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者为善,谋所以嘉惠蜀士,并以普及天下学人,于是有《书目答问》之编”。缪氏述说张之洞编该书的立意虽有待商榷,所述该书缘起则大体尚允,即出于张之洞的构想,当无可疑。
《书目答问》成书前,张之洞在四川学政任上曾编纂过《发落语》,用以训饬应试生童,因“学政按试毕,集诸生于堂,行赏罚,申以董饬,名曰发落”。然学政发落时间有限,“不能尽言”,并且诸生众多,“到者不能共闻,闻者不能悉记”,遂把诸生应当谨记慎行的要点并为一书,分《语行》、《语学》和《语文》三篇,后鉴于《发落语》取名过俗,遂改称《穒轩语》。其中第二篇《语学》之中,已有指导诸生读书求学的门径,如特地指出:“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矣。”《书目答问》一问世,便有人注意到张之洞接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意思。如《书目答问》刊行的次年,李元度便指出,张之洞督学四川,“作《穒轩语》,训士先行而后文。又因请业者众,为《书目答问》,其部分眂《四库书》稍变迁之”。张之洞在湖北两湖书院的门生也称:“南皮师……本《四库提要》之旨,斟酌损益编为是书(即《书目答问》——笔者注)。”
不过,《书目答问》的取材却与《四库提要》多有不合。张之洞自诩《书目答问》:“此编所录,其原书为修《四库书》时所未有者十之三四。其书虽有其书,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八。”朱维铮认为张之洞实有掠美之嫌。清代中期,邵懿辰曾将四库未收书目、后出书目及已收书的其他校注本签注于《四库简明目录》眉端,并广为流传。张之洞就十分熟知邵懿辰的《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一书。据缪荃孙回忆,编《书目答问》时,曾与张之洞论及邵著,张之洞“推为淹雅闳通,如数家珍”,深悔没有传录邵著,否则《书目答问》的条目按图索骥,事半功倍。由此可见,《书目答问》的编撰,在理念上固然与邵著有所差异,而在取材方面却与邵著相近。
《书目答问》究竟撰于何时?据《〈书目答问〉略例》所署时间和缪荃孙的回忆,张之洞当是在光绪元年利用岁科两试的余暇,乘学政循例歇夏之时组织编撰《书目答问》,耗时不多。清代学政在任三年,须举行岁科两试,遍历省内各个考棚,甚为辛劳。同治十三年年底,张之洞在致京师好友王懿荣的信中,论及四川学政一差,叹道:“弟今年以来,终日劳烦,甚于在楚时数倍。”按试四川各郡,不仅事情繁琐,道路险远,而且弊端甚多,“此差殊非乐境,他日吾兄登第出使时,当自知之”。因为光绪二年举行恩科,张之洞在光绪元年七月回省城录遗(是科因顺天学政钱宝廉奏请随棚录遗,所以张之洞省城录遗的事情骤简),循例歇夏,至九月再出省按试。而在该月,张之洞已写定《〈书目答问〉略例》,详细说明本书所收体例及所收书目两千多部。大约在此三个月的时间里,张之洞和他的助手们基本完成了《书目答问》。
缪荃孙当时在四川总督吴棠署中充幕僚,于光绪元年八月间拜入张之洞门下,帮助撰写《书目答问》,“考及两月,尚未惬心贵当也”。九月以后,张之洞出省按试,缪荃孙再度赴京参加会试。这时的《书目答问》虽“未惬心贵当”,大概已粗具规模,后经张之洞作“略例”,并裁定去取,于次年在四川刊行。书刊行当年,张之洞给北京的王懿荣寄去一本,请其教正,又托转交缪荃孙一本并一函,“属其订正”。可惜此函今尚未得见。
二、教士之责
尽管有学人认识到《书目答问》的所教对象原为治举业的士子,不过问题还在于如何教导,以及为什么选择此种方式教。《书目答问》刊行后,处在四川学政任上的张之洞一再强调此书只能“作公牍观,不可作著述观”,之所以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是因为“职司所在”。张之洞此语道及晚清学政目睹时局艰难,愤然振发教士之责的尝试与努力。
学政之责,本在于通过衡文校士,“考德行、讲文艺、广教化、美风俗”。清初,清廷敕谕学政“提督各府州县儒学,尔尚端执仪,崇经术、精藻鉴、勤课程、严饬责之条,公奖拔之典,毋眩华而遗实,毋避怨以市恩,俾学术还醇,士有实用”。在实际作为上,近人曾将学政分为上中下三类,“迻风俗,铸贤才,正学术,其上者也;尊耆贤,表先哲,励诸生,从其化者通经致用,袭其美者文采风流,此中者也;若文学足通诸生之为,奖拔不谬才秀之选,循故事,蹈常科,此下者也”。“循故事,蹈常科”即指仅仅专注于考校。事实上,学政在任三年,须举行岁科两试,“终岁不得与士子讲论劘切,神疲于驰驱,而精敝于考校”,或仅仅因循故事,于考试“去取无大差失,翕翕然群奉为能”。
张之洞出任学政,立意取法乎上。早在湖北学政任上,他就深感“学政一官,不仅在衡校一日之短长,而在培养平日之根柢,不仅以提倡文学为事,而当以砥砺名节为先”。张之洞进而将其立意落实,在学政任上的作为得到时人的肯定。曾国藩致许振祎函称:“往时祁文端、张海门视学吾乡,最得士心,近张香涛在湖北亦惬众望,三人者皆宏奖士类,津津乐道。”至移轩巴蜀,张之洞第二次荣膺学差,“查四川省分人文素优,惟棚数较他省为多,弊端亦较他省为甚。至军兴以还,学额日广,品行实学尤须极力讲求。臣惟有首励以廉耻,次勉以读有用之书”,不愿仅仅以考校为是。
光绪元年,张之洞岁考一周,有感于“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特编《书目答问》以告之。他有意指导士子们读书的门径,于诸书名及版本开示详明(尽管不无谬误)。既有研究在考订与补充书目及版本的问题上最为深入,然而,这种研究取向无异把该书当成一张读书单,不免误解张之洞指示门径的着眼点。张之洞早在光绪二年便说,其意不在于只是开一张读书单,于书目“去取分类,及偶加注记,颇有深意,即是无数语言”,用以指示门径。
真正理解张之指示读书门径的立意,不在于斤斤计较所开列的书目版本,而需要体会“类例”。近代目录学大家余嘉锡十分推崇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与其他学者有所不同的是,他特别注重《书目答问》的类例,认为该书与郑樵取前人“艺文志”、“经籍志”合为一编的用意相近,均在于“类例既分,学术自明”。实际上,《书目答问》在类例上确实有仿照郑樵的痕迹,甚至个别类例则直言仿效郑樵,如讲金石之学,便是“依郑夹漈(郑樵)例,别出一门”。因为张之洞与郑樵面对的读者对象不同,因而用意有异。概而言之,郑樵所作为古人之意多,而“张氏之类例,在慎择约举,以使初学者分别书之缓急,为今人之意多”。这是张之洞《书目答问》的本意之一。
学政之责,除按试生童外,还有考核学校教官的责任。张之洞的本意之二,便是为诸生选择儒师。《书目答问》附录的一份《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总目》,历来被后人视为张之洞心目中的“清学史”。有学者甚至有意按照此篇目来编一部清代学术史。批评者亦往往据此讥讽张之洞学识不高,于清代诸家学人的流派安置不当。
从张之洞的立意来看,这篇《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总目》主要是在谈如何为诸生择师。学政既掌一省学校政令,岁科两试,整饬士风,同时亦有慎察师儒,举贤黜劣之责。但清代府州县学教官,职微薪薄,得人甚少。虽然朝廷从清初就强调整饬各直省府州县学的教官,但到清末都未见成效。无怪道光年间有御史奏请“教职一官向属闲曹,于岁科两试外,毫无所事”,请添其职任。但反对者以教官多老而迂腐,难以胜任为由拒绝。今人研究证实,清朝各府州县学的教官虽于教育之责甚重,却“往往位卑职微、年迈力衰,处于边缘地位,地方大吏亦往往视为无关紧要之职位而加以优容……而这种权轻责重的矛盾使得教官难以切实履行职责,既不能履行教导生员之责,又罕有管理约束管理生员之实”。
张之洞巡考四川时,“屡有诸生求为整饬乡塾,选择良师”。他深知整饬此事不易,“无从措手”,几经考虑,量为变通,为诸生开列一份《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总目》。所列清代诸位学人,“即为诸生择得无数之良师也”。可见,张之洞的本意在于勉励诸生读书问学贵自得师。
当时,浙江台州知府成邦幹读《书目答问》后,能得其意。他指出,“盖汉儒授受,首重师法”,张之洞“提举学校,教育人材,蔚然为根本之计,于是乎全蜀之士乐得有人师矣。岂惟蜀士,海内通人咸矜式之,然则先生是书,不第为学僮训也”。所以成邦幹在浙江重刊《书目答问》,裨益士子。
晚年的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中直接称,编《书目答问》是要令有志于学的士子“读书即可得师”。这一点倒是与初衷不相背离。
在四川学政任上,张之洞既编《穒轩语》、《书目答问》,又办尊经书院。形式虽然有別,用意却一致,均有感于“使者奉宣德意,诚欲诸生绍先哲,起蜀学,然岁、科两试能进退去取其所已然,不能补益其所未至,批抹不能详,发落不能尽,仅校之,非教之也”。张之洞出任学政,不甘心只是衡校文章,而是有心教士。经过他的苦心经营,一改巴蜀学风,成为近代“蜀学”兴起的重要原因。他本人也成为扭转晚清学术风气的关键人物。
三、“更有深意”
《书目答问》问世之初,张之洞在写给王懿荣的信中声称:《书目答问》虽意在指示学术门径,但“更有深意,欲人知此所列各书精美,而重刻或访刻之”。在《劝刻书说》中,张之洞劝导“凡有力好事之人,若自揣德业学问不足过人,而欲求不朽者,莫如刊布古书一法”。事实上,刊刻书籍的事业欲达致不朽之境,也需要择秘籍、选精本、延请通人校勘正谬。虽非著述立说之繁难,实际亦不易为。但至少可据《书目答问》列举的书目、版本,“随举一类,刻成丛书,即亦不恶”。或许,张之洞还担心士绅不欲从事刻书,又称“刻书者,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亦利济之先务,积善之雅谈也”。诱使士绅及书坊书商大量刊刻书籍以保存、传播文化知识,在追逐名利、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行善积德,正是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的“深意”。
张之洞的“深意”与晚清时局大有关系。咸丰、同治之际的军事战争给晚清的文教秩序带来近于毁灭性的冲击,江浙及西南、西北各省较之于其他各省尤其惨烈。当晚清中兴诸臣逐步戡定乱局,恢复清廷统治秩序的同时,一些士大夫乐观地以为大清王朝的中兴时代到来了,奏请朝廷饬令各省督抚学政大兴文治,以润色中兴。
同治五年(1866年)九月,湖广道监察御史范熙溥认为清廷重新振兴文教的时机已经成熟。
自咸同之际战乱以来,“各省士民流离转徙,学业半荒”,至东南诸省以次肃清,成为整顿各省学校书院秩序和振兴文教的有利时机。后经礼部议准,饬令“军务肃清省份”,将所属书院妥为整顿。次年,江苏学政鲍源深视学江苏各府州时,发现“近年各省因经兵燹,书籍多散佚……如江苏松、常、镇、扬诸郡,向称人文极盛之地,学校中旧藏书籍荡然无存,藩署旧有恭刊钦定经史诸书版片亦均毁失。民间藏书之家,帙悉成灰烬。乱后虽偶有小书肆,所刊经书俱系删节之本,简陋不堪,士子有志读书,无从购觅”。而“苏省如此,皖浙江右诸省情形,谅亦相同”。鲍源深意识到后果极为严重,指出:“以东南文明大省,士子竟无书可读,其何以兴学校而育人才?”因此,他奏请清廷敕令各省疆臣及所属官吏刊刻书籍,作为各省要务。清廷随即饬谕“各省督抚转饬所属,将旧存学中书籍广为购补,并将列圣御纂钦定经史各书先行敬谨重刊颁发各学,并准书肆刷印以广流传,俾各省士子得所研求,同敦实学,用副朝廷教育人才至意”。清廷谕令详切,遭受兵燹的各省督抚次第办理,由此掀起各省倡办官书局的风潮。
早在同治初年,一些督抚已有设置书局刻书的举措,但直至鲍源深的奏请提倡和清廷的饬令劝勉,各省官书局的创办和刊刻书籍才蔚成风气。其中,湖北官书局的成就令人瞩目。同治六年十月十五日,即清廷谕令各省办理书局之后,署理湖广总督李瀚章和湖北巡抚曾国荃即“开设书局,派委候补道张炳堃、候选道胡凤丹,妥为经理”。同治八年五月,新任湖广总督的李鸿章再次陈明湖北省城书局次第刊刻书籍,以光文治的情形。湖北书局刊书的成绩为当时所称道。时人称,同治初年,当兵燹过后,清廷将“以文治润色中兴”,遂谕令“各行省设局刊布先儒遗书,以兴学道(导)俗。于是江浙、湖鄂皆次第开书局,总其事者多一时贤达。而刊书之精备,则以鄂之崇文书局为最”。
张之洞于同治六年至九年(1867~1870年)出任湖北学政,对湖北官书局办理情形自有所知。抵川后,张之洞发现四川地处边省,经历咸同之际的兵燹后,尤其是“蓝、李之乱”的影响,书籍缺失较他省尤为严重,而引导士子读书需要一个前提,即有书籍可读。他在四川学政任上三年,除照常例按试各郡外,还与四川总督吴棠合议创办了尊经书院,“复以边省购书不易,捐置四部书数千卷,起尊经阁庋藏之,借供生徒浏览”。此外,张之洞还倡办书局,“刊行小学经史诸书流布坊间,以备士人诵习之资”。然而已经落后于江浙、湖广等省。
张之洞本人在文治兴学方面争胜之心甚强,在学政任内的作为,虽然处处声言效仿清代中期的儒臣阮元,但意在超越汉宋,志在扭转清中期以来的学风士风,开创晚清经世实学。而政治上人存政举、人亡政失的例子不胜枚举,晚清政局上此类事例更是层出不穷。就官书局的办理而言,时人心中未必不知书局之难在于行之以久。
张之洞虽未明言欲在办理书局刊刻书籍的事宜上争胜,其迫切心情透过《书目答问》显露无遗(后在广东办广雅书局亦可佐证)。张之洞倡导四川省士绅自发组织刊刻《书目答问》上所开列的书籍,希望借助民间力量来转变官府及个人的被动局面。这或许说明张之洞已经意识到晚清士绅及民间势力的上升与崛起。在《劝刻书说》中,张之洞及其同道者,陈述种种利益来规劝士绅刊刻书籍,希望能够引领刻书风气,兴文治而润色中兴。在这样的立意之下,后人视为《书目答问》主体部分的书目,反而成了张之洞所开列的一份有待刊刻的书单。近代目录学家叶德辉,尤精于书籍板刻,尽管对张之洞不无讥讽,却仍推崇张之洞的《劝刻书说》,称“文襄(张之洞)倡此言,故光绪以来,海内刻书之风,几视乾嘉时相倍”。
张之洞倡导刻书的深意,作为门下士的缪荃孙和王秉恩均能领会。参与编纂《书目答问》的缪荃孙“生平刻书甚夥,嘉惠士林,有清末叶,无与伦比”。王秉恩曾在京师听张之洞讲《书目答问》,又于光绪五年在贵阳校正刊刻过《书目答问》(后称贵阳本),后来在张之洞任两广总督的时候,助张之洞创办广雅书局,办理刻书事宜,刊刻“广雅丛书”数百种,极一时之盛。进入民国之后,虽然张之洞已逝,但缪、王二人仍能继其遗志。据称,在民国时期,缪荃孙和王秉恩受商务印书馆张元济的邀请,襄助涵芬楼刊刻古籍丛书,二人“初拟按文襄《书目答问》所列诸本付印”,要把张之洞“劝人随举《书目答问》中一类,刊成丛书,以便学者”的立意进一步落实,后经叶德辉劝阻,“迄未有成”。叶氏认为:“文襄书目,行之海内数十年,稍知读书者,无不奉为指南,按目购置”,与其刻《书目答问》开列诸书,反不如“取世不经见之宋元精本缩印小册,而以原书大小尺寸载明书首,庶剞劂所不能尽施,版片所不能划一者,一举而两得之”,得到张元济赞同。这便是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的由来。虽然商务印书馆最终未能按照张之洞《书目答问》所列诸书来刊刻,但缪荃孙和王秉恩的原订计划却印证了张之洞《书目答问》不仅在于教人读书,更重要在于倡导刻书。
这样看来,《书目答问》的编撰之所以既偏重类例,又详于常见版本,并特开“丛书”一目,便不难理解,是为了方便广大士绅按图索骥,照单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书目答问》所列的书目,在张之洞当时的心目中简直就是一张刻书单。就此立意而论,《书目答问》的编纂远非当时仅为一名举人的缪荃孙所能驾驭。不过,光绪七年之后,张之洞为官愈贵,缪荃孙为学益深,《书目答问》的本意愈隐而不彰。
四、余论
宣统元年八月,张之洞逝世后,四川士绅在奏表其功时称:《书目答问》“流传海内,几于人手一编”。此说虽然夸大其词,但却形象地说明该书的流传之广与影响之深。据不完全统计,《书目答问》在晚清各省刊行的大貌如此:首次于光绪二年在四川刊行,为四川写定本,此后再版和修订版甚多。张之洞回京后在京师讲授《书目答问》,其门生王秉恩于光绪五年在贵阳重刻。光绪三年,《书目答问》刊于湖南;光绪四年,吴县潘霨刊于江苏;光绪五年,台州知府成邦幹刊于浙江;光绪三十年,江人度为此书作《书目答问笺补》,刊于湖北等等。此外,康有为在广西讲学,向听者推荐《书目答问》。晚清的一些士子们如广东新会的梁启超、陈垣,湖南的余嘉锡等人,因读《书目答问》而走上治学之路并成为著名学者。由此可窥《书目答问》在晚清传布影响之一斑。而张之洞在晚清历任山西、两广、湖广和两江等数省封疆大吏,后又入主军机,书借人贵,影响更不可计量。
或许张之洞晚年已经意识到《书目答问》的流传、接受情况,出乎意料地是超出其最初的用心,在指示学问路径方面有更宏阔深远的影响。而因时过境迁,光绪中叶后各省官书局渐成颓势,以文治润色“中兴”徒具空想。晚清由变局而步入危局,此时的张之洞已由学差成为清廷炙手可热的封疆大吏。“在学言学,在政言政”,晚年谈及《书目答问》,张之洞有意无意地略去了当时的其他用意,而专注于讲《书目答问》指导读书门径的意义,不再谦称此书是“公牍”。他的故作高深,加上抱冰堂弟子(张之洞晚年自称抱冰老人)的吹捧,这部尽学政“职司所在”的《书目答问》,被披上越来越浓厚的版本目录学的面纱,其立意与初衷,及其曾对晚清文教事业具有的影响反而让后来的研究者难以触及。
彼时辉煌
作者:浅姿 发布时间:2012-05-10 09:00:49
每个人从幼时渐长,多是走的上学求知这条路,老师是这个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求学时,总有自己欢喜或畏惧的老师,总是几个同学凑在一起聊起老师的八卦,带着捉狭和偷乐的情绪。
现在的教育着实艰难,总听见改革不断的声音,所指引的方向却晦暗不明。但教师,一直在教授知识和引导为人两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过去的教师》一书,通过大师作学生的回忆以及一些名师自述,展示了一个到半个世纪前的授学风貌和师者风采,也能从中提炼出值得今人借鉴的经验。
“沈心工与学堂乐歌”一章讲的是学堂乐歌的科目设置和内容变迁。1898年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鼓吹维新,倡言废科举、办新学,学堂乐歌成为新学课程。20世纪初,冯友兰父亲任职总务长的新式学堂是当时张之洞推行新政的一部分,学校的主要课程是教授外语,但这位科举出身的父亲还教孩子们唱一种新式歌曲:“天地泰,日月广,听我唱歌赞学堂。圣天子,图自强,除却兴学别无方。”冯友兰晚年的回忆录里这样记录:“我们这些小孩也学唱这个歌,其实也无所谓唱,因为本来没有谱子,只要大声念,再把腔拉长一点,就算是唱了。”
真正的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是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教的《男儿第一志气高》,乐歌课老师沈心工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创作此歌,开创了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先河。采用日本童谣《手戏》的曲调,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反复填上不同的歌词,开始了学生、也是中国教育的音乐启蒙。
书里还有一章是讲启功回忆陈垣先生教他教书的事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讲的是和学生要保持平等的地位;“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讲的是教师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可采取精神压迫法惩罚学生;“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讲的是要给学生以发挥自主能力的空间。这些“上课须知”是今天的老师也应该学习的职业素质。近代教育者在约束学生之前,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态度为表率,故不批评学生、但学生自生惭愧,不苛责学生、而学生自会用功,从被动灌输变成主动求知,如今也是人们找寻的积极的教育方式。
很多时候,不用刻意追求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形式创新等等,只要一颗真心为学生,一身正气做表率,一生实践得真知,自然桃李满天下。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种类多(520+)
- 下载速度快(631+)
- 下载快(340+)
- 赚了(667+)
- 好评多(439+)
- 推荐购买(646+)
- 品质不错(175+)
- 体验还行(332+)
- 内容齐全(450+)
- pdf(588+)
- 傻瓜式服务(420+)
- 章节完整(523+)
下载评价
- 网友 田***珊: ( 2025-01-02 15:06:5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习***蓉: ( 2024-12-28 01:46:03 )
品相完美
- 网友 孙***夏: ( 2024-12-25 20:29:06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家***丝: ( 2025-01-05 19:34:40 )
好6666666
- 网友 利***巧: ( 2024-12-19 05:59:4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益***琴: ( 2024-12-19 06:40:3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敖***菡: ( 2024-12-30 03:26:02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屠***好: ( 2025-01-05 22:22:08 )
还行吧。
- 网友 通***蕊: ( 2024-12-17 00:02:27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潘***丽: ( 2024-12-31 03:43:43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丁***菱: ( 2024-12-30 10:41:5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师***怡: ( 2024-12-19 13:32:2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常***翠: ( 2024-12-23 22:27:4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后***之: ( 2025-01-05 07:24:27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龚***湄: ( 2024-12-17 18:26:08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2013中公版申论-河南公务员考试(赠价值150元图书增值卡享“中公伴我行”配套学习课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大众经济学【达额立减】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如何开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大全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SAT阅读分析及训练(美国名校入学考试指导系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有滋有味:我的厨艺人生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公2016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面试高分直通车二维码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远大前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中英语语法精讲+高中英语语法闯关训练【全2册】高中英语语法总复习 高考英语难点难题提高训练 高中一二三年级英语易错题练习册 精选高考重点总复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骑自行车的狐狸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4版 上海高考零距离突破 历史 复习教程 附参考答案 上海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辅导用书 基础知识梳理学习引导高考历史复习用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