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文学讲稿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7:05

文学讲稿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文学讲稿精美图片
》文学讲稿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文学讲稿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77595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6
  • 页数:468
  • 价格:6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7:05

内容简介:

"纳博科夫1950年代在康奈尔大学等高等学府讲授欧洲文学,其后以这些讲稿为基础整理编辑成《文学讲稿》(以及《俄罗斯文学讲稿》)出版。彼时正逢新批评理论在西方文评界盛行,纳博科夫以注重文本分析(有时具体到了几乎逐字逐句讲述的地步)、独特的艺术观和批评方法,丰厚的语言和文学修养,昆虫学研究训练出的逻辑性和严谨风格,使《文学评论》成为运用新批评理论对作家和文学作品具体研究的典范之作。

纳博科夫在这本书里讨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包法利夫人》《变形记》《尤利西斯》等七部名作,相当于带领学生做了七次艺术侦查和解剖,皆以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极为鲜明地表达他对作品的看法,同时从文本而非观念出发,细致地捕捉和艺术特点,点明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原因。

《文学讲稿》还有一个特点,即较多地引用了作品的原文。这一方面保留了此书原为课堂讲稿的本色,另一方面也具体说明了作者的见解是如何形成的。由此也形成了本书的魅力,即经过纳博科夫的讲解,他把作品中那些原来并未显示出深长意味和特殊价值的文字,如珍珠出蚌般的展示给读者。

"


书籍目录:

原编者前言 弗莱德森· 鲍尔斯

导 言 约翰· 厄普代克

优秀读者与优秀作家

简· 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

查尔斯· 狄更斯《荒凉山庄》

居斯塔夫·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罗伯特· 路易斯· 斯蒂文森《化身博士》

马塞尔· 普鲁斯特《去斯万家那边》

弗朗茨· 卡夫卡《变形记》

詹姆斯· 乔伊斯《尤利西斯》

文学艺术与常识

附 录:考试题

译后记 申慧辉


作者介绍: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Vladimir Nabokov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文学讲稿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文学讲稿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文学讲稿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写作的艺术首先应将这个世界视为潜在的小说来观察,不然这门艺术就成了无所作为的行当。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材料当然是很真实地(只要现实还存在),但却根本不是一般所公认的整体,而是一摊杂乱无章的东西。作家对这摊杂乱无章的东西大喝一声:“开始!”霎时只见整个世界在开始发光、熔化,又重新组合,不仅仅是外表,就连每一粒原子都经过了重新组合。作家是第一个为这个奇妙的天地绘制地图的人,其间的一草一木都得由他定名。那里结的浆果是可以吃的;那只从我身边窜过,身上带斑点的动物也许能被驯服,树木环绕的胡可以叫做“蛋白石湖”,或者更艺术味一点,叫“洗盘水湖”,那云雾是一座山峰,只是他登上山顶,当风而立。你猜他在那里遇见了谁?是气喘吁吁却又兴高采烈的读者。两人自然而然的拥抱起来了。如果这本书永垂不朽,他们就永不分离。


普鲁斯特和乔伊斯两人在表现人物的手法上有着一种本质的区别。乔伊斯是先选好一个只有上帝和乔伊斯自己才了解到完整的、绝对的人物,然后把这个艺术形象打碎,再将打碎的碎片扬散到他小说中的时空中去。一个有心的读者在重读他的小说时,会将这些谜一般的碎片收集在一处,并把它们拼合好。而普鲁斯特则不然。他满足于使人物和人物性格在读者眼中永远是非绝对型的,永远是相对的。他并不把人物劈开打碎,而是通过它在其他人物眼中的形象来表现它。他希望的是,在经过一连串棱镜映像以及细节表现之后,将它们合成一个艺术的真实体。


顺便说一句,我这里所指的“读者“是一种泛泛的说法。奇怪的是,我们不能读一本书,只能重读一本书。一个优秀读者,―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反复读者”。


另一位听过第三一一——三一二号文学的学生回忆了纳博科夫在开学时总要说的话:“座位都已经排了号。我希望各位选好座位,不再更换。这是因为我想把你们的名字和你们的相貌联系起来。大家对各自的座位都满意了吗?很好。不说话,不吸烟,不编织,不读报,也不要睡觉,看在上帝的份上,请记笔记。”考试之前,他会说:“一副清醒的头脑,一份试卷,加上墨水和思考,简写熟悉的姓名,例如包法利夫人。不要用修辞掩饰无知。除非有医生的证明,否则任何人也不得上厕所。”


三种因素造就一个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还有未知因素X。这种因素相比,环境因素的影响力远远弱于另两种因素,而未知因素X的力量则大大超过其他因素。谈到小说中的各种人物,当然是作者在控制、指挥和运用这三种因素。像包法利夫人这个人物一样,包法利夫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是福楼拜精心创造出来的。所以,说福楼拜式的社会影响了福楼拜式的人物,就是在作无意义的循环论证。小说中的每件事都发生在福楼拜的头脑中,不管最初那微小的动因是什么,也不管当时法国的社会环境或是福楼拜心目中的法国社会环境究竟如何。基于这一看法,我反对人们在女主角爱玛包法利受到客观社会环境影响的论题上纠缠不休。福楼拜的小说表现的是人类命运的精妙的微积分,不是社会环境影响的加减乘除。

据说《包法利夫人》中多数人物都属于布尔乔亚。但我们首先应当弄清楚的是,福楼拜本人使用的“布尔乔亚”这个词具有什么含义。除了在法文中常见的“城镇居民”这个字面含义之外,福楼拜笔下的“布尔乔亚”这个词指的是“庸人”,就是只关心物质生活,只相信传统道徳的那些人。福楼拜使用的“布尔乔亚”这个词从来不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上的内涵。福楼拜的“布尔亚”指的是人的心灵状态,而不是经济状况。


现在我们来欣赏另一部名作,也是一个童话故事。我们赏析的这组童话故事中,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最富浪漫色彩的一篇。从文体上讲,这部小说以散文担当了诗歌的职责

小孩子听你读故事的时候往往会问,这故事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真的,他会缠着要你讲一个真故事。我们读书的时候最好不要采取孩童般执拗的态度。当然,如果有人告诉你,史密斯先生看见一个绿脸人驾着蓝色飞嗖地从空中掠过,你一定会问;那是真的吗?因为这件事如果是真的,必会以某种方式对你的生活发生影响,必会产生系列具体的后果。但是,对一首诗或是一部小说,请不要追究它是否真实。我们不要自欺欺人。请记住,文学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如果有人不想干别的,偏偏要当开文学课的教授。世间从未有过爱玛・包法利这个女人,小说《包法利夫人》却将万古流芳。一本书的生命远远超过一个女子的寿命。

这部小说涉及通奸,书中某些情节和话语使庸俗浅陋却又假充正经的拿破仓第三政府大感震惊。事实上,这部小说的确曾被当作淫书拿到法庭上受审。多么离奇,好像一件艺术品也能海淫似的。好在福楼拜打赢了官司。这件事发生在整整一百年以前。今天,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我还是不要扯得太远了。

我们对《包法利夫人》的分析应当与福楼拜本人的创作意图相符一一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小说的结构(他本人称作动作)、主题线索、风格、意境、人物。小说共有三十五章,每章长度约为十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三卷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分别为卢昂、道特;永镇;永镇、卢昂、永镇。除了卢昂,所有地名都是虚构的。卢昂是法国北部座有大教堂的城市。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纳博科夫1950年代在康奈尔大学等高等学府讲授欧洲文学,其后以这些讲稿为基础整理编辑成《文学讲稿》(以及《俄罗斯文学讲稿》)出版。彼时正逢新批评理论在西方文评界盛行,纳博科夫以注重文本分析(有时具体到了几乎逐字逐句讲述的地步)、独特的艺术观和批评方法,丰厚的语言和文学修养,昆虫学研究训练出的逻辑性和严谨风格,使《文学评论》成为运用新批评理论对作家和文学作品具体研究的典范之作。

纳博科夫在这本书里讨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包法利夫人》《变形记》《尤利西斯》等七部名作,相当于带领学生做了七次艺术侦查和解剖,皆以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极为鲜明地表达他对作品的看法,同时从文本而非观念出发,细致地捕捉和艺术特点,点明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原因。

《文学讲稿》还有一个特点,即较多地引用了作品的原文。这一方面保留了此书原为课堂讲稿的本色,另一方面也具体说明了作者的见解是如何形成的。由此也形成了本书的魅力,即经过纳博科夫的讲解,他把作品中那些原来并未显示出深长意味和特殊价值的文字,如珍珠出蚌般的展示给读者。

"


精彩短评:

  • 作者:欢乐分裂 发布时间:2018-09-29 12:19:34

    一本高傲而优雅、精准却冷酷的文学评论,评论对象虽是清一色大师,但在纳博科夫显微镜般的检视与分析中,在原著文本的同步呈现中,亮点与软肋一目了然。按照老纳标准,读者与作家都须得拥有心灵、大脑以及敏感的脊椎骨,双方须得形成艺术上的和谐平衡关系,须得既富有情感的热情、同时兼有科学的理性。贯穿于七部作品分析的共通点:1、所有艺术都是骗术/幻象,创作者是魔法师;2、多声部配合的群像刻画,人流的分叉汇聚交织成“人类命运精妙的微积分”;3、永远被嫌弃的弗洛伊德;4、对双关语/头韵/尾韵/俏皮话等诸多语言技巧的关注;5、对文体的精密结构,对形式(结构+风格)的精确考据;6、强调文本,体察作者的情感,而非仅仅满足于作品本身。最爱《包法利夫人》一章。

  • 作者:咖喱娜 发布时间:2010-08-02 17:15:50

    乱入……

  • 作者:Bayberry moon. 发布时间:2018-06-12 08:37:59

    原版!原版!装帧设计非常好看,很适合一套入!终于看到新书好感动

  • 作者:远方の夏 发布时间:2018-09-03 14:01:29

    书不错,翻译也不错,然而这个纸张和印刷,是村头厕所没纸了么……翻完之后一手全黑,亚马逊开始卖盗版了???

  • 作者:smile 发布时间:2018-07-05 19:42:28

    气质人人不同,但我可以马上告诉你,读书人的最佳气质在于既富艺术味,又重科学性。单凭艺术家的一片赤诚,往往会对一部分作品偏于主观,唯有用冷静的科学态度来冲淡一下直感的热情。不过,如果一个读者既无艺术家的热情,又无科学家的韧性,那么他是很难欣赏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一个作家:他是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一个大作家集三者于一身,但魔法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之所以成为大作家,得力于此。从一个长远的眼光来看,衡量一部小说的质量如何,最终要看它能不能兼备诗道的精微与科学的直觉。读书不是为了把自己当作书中人物,那是幼儿式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学习如何生存,那是少年式的目的;更不是为了沉迷于各种各样的概念,那是学术的目的。读书应当为了作品的形式、视角和艺术,为了感受艺术满足的颤栗。

  • 作者:ly的读享生活 发布时间:2018-06-10 14:08:57

    我给《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写的书评,名叫《纳博科夫的“风格练习”》,纳博科夫在创作伊始,就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在这部《文学讲稿》里,我发现,“风格”也是纳博科夫阅读、解析经典作品的核心,在他看来,语言、结构、文体等带有作家个性的特质,要比作品的时代意义和曲折情节更加重要。


深度书评:

  • 重读

    作者:阿不壳 发布时间:2006-11-18 01:55:19

    对一本书或一个故事,只有在重读过足够多次以后,你才能撇掉情节、布局上安排的时间、人物的命运和所谓的中心思想——而真正地进入到那个世界里去。

    每一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神秘空间。在初次相遇时被驱策着马不停蹄地朝结局奔去,怀揣着被作者煽动引诱起来的热望,无暇他顾。只有当你如此熟悉那个人物,对他的每一举动每个意念每种表情和细节都了如指掌时,他才真正靠近你,在你身边坐下,此时你眼中只剩下他头发的颜色,他特有的语调,他的怪癖,他在第一百次经过那个街道拐角时为什么会突然顿住,并且点燃一根烟。当你不再对进程和结局感兴趣,你才有那份闲心去留意周遭的景色,在此之前——除非作者给予足够的暗示——那一切是多么乏味啊。现在你却时刻惊异了。原来在这里,太阳是这样升起的,月亮上永远蒙着一层说不清道不白的雾气。而那个曾为你忽略的姑娘,她依旧打你身边匆匆而过,现在你伸手扯住她,第一次发现原来她怀有那样不起眼但却足以引人深究的美。

    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算真正走进了这个世界,涉足其中的时间。而在此之前——作者的时间、故事的时间和读者的时间是彼此割裂毫不相干的。当你把脚淌入那深不见底的时间之河,你终于体味到作者是如何被这异次元的河流缠绕和淹没,你同时分享了他的震颤、恐惧和极致的幸福。

    这就是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所描述的阅读的乐趣,也是你一次又一次在奥斯丁、哈代、老陀和曹雪芹的世界中体会到的,是将《Band of brothers》看了上十次后所感受到的。你发现自己的心肠变硬了——下一刻他们就要进行一场激战,可那再也无法触动你的恻隐之心。此时你着了迷似的在屋子摇曳的烛光中、在他们检查枪械的每一个细小动作中、在镜头的推拉切换中流连不已。

    豆瓣上看到对奥斯丁的质疑:《傲慢与偏见》立意不高。你觉得不解。是的,直到今天,在将这本小书从头至尾又从尾至头地翻过多少遍后,你也依然未曾理解奥斯丁的“立意”。你只觉得那是心爱之物。你爱伊丽莎白不是为了她被陈列出来的种种优点,你为她感到欣喜不是因为她获得了圆满的结局。如果要说清楚这种爱意——你恨不得干脆一跺脚说:她美啊,我什么也不理解而仅仅因为她美。

    这够不够?

    也许,的确——这也还不够。

    或者不如这么说。最让人迷恋的故事——也许,它触及了你的回忆,过往的印象、经验、疼痛和欢乐之处;它给予你建议,让你在第一百次遇到那个街道拐角时知道应当往左还是往右走;它美,它的存在意味着像摇曳烛火似的无法言传的心神荡漾——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使你倾心相爱的故事让你得知在身处的时空外还有另一个时空。一个崭新的世界。一条同样真实的河流。在那里,一个姑娘将整晚的时光花在一条手帕的刺绣上。你待在她身边,出了神似的观看她,欣赏她,捕捉她脸上流动的种种焦虑喜悦。她的焦虑变成了你的,她的手指变成了你的,她满腔的心事是那么沉重,以致你反复体味这新鲜的感觉,仿佛你真的爱过。她的时间变成了你的,你的生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经历而变得饱满、充实、丰富。在被不同的河流冲刷过后,你的心终于变成了某种层积岩,多少活物被敛藏其中,变为化石和宝藏,成为你生命里最真实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纳博科夫说每个伟大的小说家都是一个魔法师。你想说,不仅仅如此。

    魔法再怎么让人目眩神迷,也不过是天赋和技艺——是的,它仍属于技艺的范畴。一个写出了完美之作的小说家也许只闪光过那么一次,他其余的作品都不堪入读。与其说他不能充分掌握这项技艺(当然,得掌握技艺),不如说在一部绝色小说被铺展开之前,作者是第一个进入“外空间”的人。他掉进去了。他与之相遇了。某些东西没入他的身体和灵魂里。他被那意外的真实震撼到如此地步,以致如果没有足够的冷静他就无法真正目睹它,没有足够的力量他就无法抗衡它,没有足够的自制力他就无法把握它——而如果没有足够的技艺,他永远、永远也无法将它捕捉并且写下来。

    在这里,关键不是魔法,而是那个确实存在的时空——是那只从不在众人面前露面的狼。对读者而言,关键也不仅仅是拥抱细节,任凭自己沉醉于其中的美,而在于他的阅读观和进入世界的方式:无论是这个世界,还是那一个。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相信。对情节的执著一是因为无知:未知总是让人焦虑的;一是因为对时间的恐惧。就像在生活当中,人们一刻不停地为自己打发时间,从一个目的地去到另一个目的地,从一个事件去到另一个事件,从一个人去到另一个人,而极难在其中的一点上停留。读完一本书便立刻换下一本。如此走马观花的原因在于身处时间之河原是让人恐惧的事。人无法与时间对视。因为这看起来没有源头、没有终点的时间才是万事万物的真正现实——以此对照出人有始有终的一生,是多么短暂和微不足道,而这全部的微不足道却是他无法割舍视以为珍的细节。只要有那么一刻他静下心来打量细节是如何被时间洗去带走,他就不得不想到终有一天自己同样会灰飞烟灭。情节、命运和结局构成了耷实的人世的框架,它保护人,也欺骗人——而终归是保护人的。就像你站在屋顶上,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屋子的内部正被虫子啃食、被细尘侵蚀、被时间销蚀。

    忽略细节即忘却时间。那么,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对细节的凝视来自于这样一种信心:读的人知晓结局,于是他可以沿着来路一次又一次地回头抚摸同一个物品,深入它的核心,直到将那上面的每一道损痕都印在掌心。在重读过足够多次以后,这沉甸甸的掌心里终于开出了花。

    有人会问,如果时间之无尽和人世的短暂是必然的,那么,拥抱细节与直奔终点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因而,一个人的阅读观和人生观之间有着隐秘但却紧密的联系。急匆匆的人鲜少能真正长久地沉迷于同一部小说。心怀恐惧的人无法不执着于答案和结局。仅仅是迷恋美和魔法的人却又让人惋惜地错失掉另一些东西:他像搜集蝴蝶标本似的采撷不同的美,但是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故事中人是虚构的,却也是真实的,那是沉的,而不是轻的;那是真正的光线,而非生出光的幻觉的魔法。喊狼来了的小孩在成为说故事的人之前首先是个面对他自己的“狼”的人。这种真实不仅仅“呈现”为真实,而是无可置疑的“存在”,并且呼唤起本来就潜藏在读者心中的同等的狂喜、痛苦和恐惧。读者将以近乎信仰一般的态度来对待一本小说。他像爱一个身边的人那样来爱书中的姑娘。他像凝视自己一样去抚摸那些细节。为着同样的恐惧,他对人物怀有恻隐之心。那么,现在那些人反过来爱他,参与他的生命,给予他血肉,最后与他结为一体,一同站在寒冷深邃的河中,抵挡那股没有开始、没有尽头的流逝之水。

    于是,黑沉的河里开出了灼灼的花。人一路往回走,一路看到那些花错落地开在河岸上,以致整一条河都被照亮。他在心里燃起了希望:也许某一天,总会有那么一天,他去到上游,来到河的源头,发现早在旅程以先他就已目睹过这个景象。所谓有始有终。至此他终于看到了结局,同时也是开端。

    那么,对你来说,最高意义上的重读远远不是为了美、魔法和其中的乐趣。

  • 细节狂魔纳博科夫:向人类的智慧发起猛烈的攻击

    作者:信仰星星不发光 发布时间:2014-12-29 21:50:16

      近日读完了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然后发现自己已然被圈至他的门下,抄录了许多书中的话语,并且将其奉之明堂。但这本书中的纳博科夫真正令我折服的不仅仅是那些目前对我来说有如金科玉律一般的话语,还有那份“向人类的智慧发起猛烈的攻击”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令我战栗,他使我想起了一篇心灵鸡汤里的话,“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有天赋,可怕的是比你有天赋的人比你还要努力。”

       纳博科夫就是这样的人,有着超乎寻常人的天赋和超乎寻常人的努力。

       他的天赋,才疏学浅的我无法谈起,我也不愿意去让我自己显得愚蠢。而纳博科夫的努力,则彰显在他对于细节的痴迷上。他对于所分析的每一本小说都不竭余力地去探究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常人读书有如在看绣图上的飞龙,而纳博科夫却在拿着放大镜一一地分析绣娘用了多少种丝线多少种针法。他会让你相形见绌。

    在《文学讲稿》之中,纳博科夫将他发现的细节都一一展示给读者,就像是一个高傲的学者将一摞一摞的资料甩在学生的课桌上,不发一语却在告诉着别人:“这样子才叫做读书。”纳博科夫甚至在谈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时候,还推测了主人公生于几几年,几几年入学,几几年当了医生,几几年娶了第一位夫人。但纳博科夫并不满足于这样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细节癖,他在书中不止一次地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于细节的嗜好和推崇。

    “关于细节,关于细节如此这般地组合是怎样产生情感的火花的,没有了它们,一本书就没有了生命。”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当注意和欣赏细节。”

    纳博科夫狂热地爱着细节,这点毫无疑问。甚至于他在给学生的试卷中还出了这样一道题,一道令所有参加过或者准备参加中国高考的人都熟悉的题目。他问他的学生“爱玛读过什么书?最少举出四部作品及其作者。”这和高考的名著阅读题里判断《子夜》中那本《少年维特之烦恼》里夹得是白玫瑰还是红玫瑰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但是后者只是榨干了我的文学阅读的快乐,而前者却让我觉得羞愧,令我觉得自己囫囵吞枣地阅读是多么的粗鲁。为何?我想其中原因在于,一个是为了更好地探求文学的价值所以才对细节斤斤计较,而后者只是单纯地在计较着细节。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傻瓜式服务(545+)
  • 博大精深(496+)
  • 赚了(502+)
  • 章节完整(555+)
  • 小说多(401+)
  • 二星好评(234+)
  • 书籍多(392+)
  • 超值(615+)

下载评价

  • 网友 丁***菱: ( 2024-12-18 23:35:48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相***儿: ( 2024-12-28 03:24:16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家***丝: ( 2025-01-09 11:23:58 )

    好6666666

  • 网友 师***怡: ( 2024-12-23 10:20:46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焦***山: ( 2024-12-22 09:32:12 )

    不错。。。。。

  • 网友 訾***晴: ( 2025-01-02 19:09:3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濮***彤: ( 2024-12-13 05:39:2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曹***雯: ( 2025-01-04 16:22:07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陈***秋: ( 2024-12-20 19:09:26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