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管理三部曲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价值为纲 共3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华为管理三部曲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价值为纲 共3册精美图片
》华为管理三部曲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价值为纲 共3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华为管理三部曲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价值为纲 共3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866271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
  • 页数:400
  • 价格:132.82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6:47

内容简介:

企业的长期战略本质上是围绕怎么成为行业领导者、怎么作行业领导者展开的。华为从成立至今,二十几年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核心,不为其他利益诱惑所动,力出一孔,利出一孔,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进入了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领先企业的行列。

本书是之前出版的《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一书的续集,将从业务管理方面,揭示这一成长历程所遵循的理念、战略与机制。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以客户为中心。这是贯穿华为业务管理的主线。在开宗明义地提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的命题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华为的价值主张、质量管理战略、“深淘滩、低作堰”的商业模式,以及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的理念。第二篇,增长。围绕长期有效增长这一价值创造主题,系统阐述了华为的业务管理战略和政策。第三篇,效率。围绕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这一命题,阐述了华为在组织设计与运行、端到端流程持续改进,以及建设数字化企业方面的政策和原则,并深入讨论了华为管理变革的指导方针。


书籍目录:

目录:(要完整版)

序.言./ XIX

第一篇 以客户为中心

第一章.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003

1.1.华为的成功就是长期关注客户利益./ 005

1.1.1 天底下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 005

1.1.2 要以宗教般的虔诚对待客户./ 006

1.2.客户永远是华为之魂./ 007

1.2.1 客户是永远存在的,以客户为中心,华为之魂就永在./ 007

1.2.2 要警惕企业强大后变成以自我为中心./ 008

1.3.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009

1.3.1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满足客户

需求./ 009

1.3.2 面向客户是基础,面向未来是方向./ 010

1.4.以服务定队伍建设的宗旨./ 011

1.4.1 服务的意识应该贯穿于公司生命的始终./ 011

1.4.2 以客户为中心,反对以长官为中心./ 012

1.5.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 013

1.5.1 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帮助客户商业成功./ 013

1.5.2 华为的最低纲领是活下去./ 014

1.5.3 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商业成功./ 016

第二章.华为的价值主张./ 017

2.1.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自我批判,是自我纠偏的机制./ 019

2.1.1 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胜利之本./ 019

2.1.2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长期艰苦奋斗./ 020

2.1.3 成功不是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向导./ 023

2.2.客户的价值主张决定了华为的价值主张./ 025

2.2.1 质量好、服务好、价格低、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是客户朴素的

诉求./ 025

2.2.2 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的服务,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025

2.3. 华为在市场竞争中,不靠低价取胜,而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取胜./ 026

2.3.1 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打动客户,恶战、低价是没有出路的./ 026

2.3.2 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端到端为客户提供服务./ 027

2.4.以客户痛点为切入点,帮助他们解决面向未来的问题./ 028

2.4.1 要让客户看到华为能引领这个社会如何变化./ 028

2.4.2 致力于提供面向未来的客户体验./ 030

2.5.在客户面前,我们要永远保持谦虚./ 031

2.5.1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倾听客户的心声./ 031

2.5.2 重视普遍客户关系./ 032

2.5.3 优质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构筑战略伙伴关系./ 033

第三章.质量是华为的生命./ 035

3.1.质量是我们的生命./ 037

3.1.1 千古传唱的歌才是好歌./ 037

3.1.2 质量不好、服务不好,必是死亡一条路./ 038

3.2.绝不走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道路./ 040

3.2.1 以质取胜./ 040

3.2.2 我们的价值观要从“低成本”走向“高质量”./ 041

3.3.建立大流量的大质量体系./ 043

3.3.1 大数据流量时代,要高度关注大质量体系的建设./ 043

3.3.2 对大质量体系的认识,要有一个全球视野的大的构架./ 044

3.3.3 借鉴日本和德国的先进文化,最终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 045

3.4.品牌的核心是诚信,诚信的保证是质量./ 046

3.4.1 用诚信换取客户对我们的满意、信任和忠诚./ 046

3.4.2 品牌就是承诺./ 047

第四章.深淘滩,低作堰./ 049

4.1. “深淘滩,低作堰”是华为商业模式的生动写照./ 051

4.1.1 节制自己对利润的贪欲,赚小钱不赚大钱./ 051

4.1.2 华为要成为世界主流电信设备供应商,价格一定是低重心的./ 053

4.1.3 华为只赚取合理的利润,让利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053

4.2 .不断挖掘内部潜力,确保对未来的投入./ 054

4.2.1 不断挖掘内部潜力,消除不给客户创造价值的环节./ 054

4.2.2 降低内外交易成本,紧紧抓住大地./ 055

4.2.3 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 056

第五章.客户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 059

5.1.客户满意是华为生存的基础./ 061

5.1.1 客户的利益所在,就是我们生存发展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061

5.1.2 让客户满意,我们才有明天./ 062

5.2.公司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依据./ 063

5.2.1 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建立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

体系./ 063

5.2.2 成就客户的成功,从而成就华为的成功./ 064

第二篇 增长

第六章.追求长期有效增长./ 067

6.1.发展是硬道理./ 069

6.1.1 华为必须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069

6.1.2 在前进中调整,在扩张中消化内部矛盾./ 071

6.2.不为短期利益所动,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 071

6.2.1 在一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相关的利益前,要经得住诱惑./ 071

6.2.2 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支持持续增长./ 072

6.3.从以规模为中心,转向有效益的增长./ 072

6.3.1 对于有效增长的考核,不能光看销售额,还要看大客户销售比例的

提升./ 072

6.3.2 持续有效增长要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方面来衡量./ 073

6.4.追求一定利润率水平上的成长./ 074

6.4.1 要在增长和利润之间取得合理的均衡./ 074

6.4.2 人均效益提高的基础还是有效增长./ 075

第七章.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 077

7.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079

7.1.1 要认识客户需求导向这个真理./ 079

7.1.2 产品路标不是自己画的,而是来自于客户./ 080

7.1.3 聚焦客户关注的痛点、挑战和压力./ 081

7.2.深刻理解客户需求./ 082

7.2.1 首先要搞清楚客户是谁,客户需要的是什么./ 082

7.2.2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083

7.2.3 要研究客户的基本需求,把握住关键要素./ 085

7.2.4 市场营销的定位是“两只耳朵,一双眼睛”./ 086

7.2.5 要多与客户交流,不能关起门来搞研发./ 087

7.3.客户需求导向优先于技术导向./ 089

7.3.1 技术领先不能摆在一个最高的位置./ 089

7.3.2 产品发展要防止技术导向./ 090

7.3.3 反对孤芳自赏,要做工程商人./ 092

7.4.客户需求导向对战略选择的意义./ 094

7.4.1 围绕最终客户来考虑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持续发展./ 094

7.4.2 在市场布局上要聚焦价值客户与价值国家./ 095

7.4.3 向端到端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是对我们很大的挑战和变革./ 096

7.5.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 098

7.5.1 既要关注客户的现实要求,也要关注他们的长远需求./ 098

7.5.2 要敢于创造和引导需求./ 098

第八章.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099

8.1.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 101

8.1.1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101

8.1.2 创新虽然有风险,但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102

8.1.3 鼓励创新,反对盲目创新./ 103

8.2.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104

8.2.1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做产品,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做未来架构性的

平台./ 104

8.2.2 公司要从工程师创新走向科学家与工程师一同创新./ 105

8.2.3 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 106

8.3.开放合作,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108

8.3.1 不开放就会死亡./ 108

8.3.2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110

8.3.3 以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成长为基础开放合作./ 111

8.3.4 开放合作,实现共赢./ 113

8.4.鲜花插在牛粪上,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114

8.4.1 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不要过分狭隘地自主创新./ 114

8.4.2 无边界的技术创新有可能会误导公司战略./ 116

8.4.3 基于存在的基础上创新,更容易取得商业成功./ 116

8.4.4 要敢于打破自己的既有优势,形成新的优势./ 117

8.4.5 我们应该演变,有所准备,而不要妄谈颠覆性,我们是为价值而

创新./ 118

8.5.创新要宽容失败,给创新以空间./ 120

8.5.1 要使创新勇于冒险,就要提倡功过相抵,给创新以空间./ 120

8.5.2 在模糊区中探索,要更多地宽容失败./ 121

8.5.3 要肯定反对者的价值和作用,允许反对的声音存在./ 122

8.6.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123

8.6.1 未来的市场竞争就是知识产权之争./ 123

8.6.2 诞生伟大公司的基础是保护知识产权./ 125

8.6.3 有了知识产权,也不要强势不饶人./ 126

第九章.更多地强调机会对公司发展的驱动./ 127

9.1.抓住战略机会扩张,敢于胜利才能善于胜利./ 129

9.1.1 大数据流量可能将呈超几何级数增长,这是我们面临的最核心、最大的

机会./ 129

9.1.2 抓战略机会,要敢于投入,坚持投入./ 131

9.1.3 抓住机会与创造机会./ 132

9.2.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机会大于成本,用机会牵引资源分配./ 133

9.2.1 抓住了战略机会,花多少钱都是胜利;抓不住战略机会,不花钱也是

死亡./ 133

9.2.2 要更多地强调机会对资源分配的牵引./ 134

9.3.基于优势选择大市场./ 135

9.3.1 只有大市场才能孵化大企业./ 135

9.3.2 在大市场中,要抢占制高点./ 136

9.3.3 要利用我们的独特优势进入新领域./ 137

9.4.集中优势资源撕开市场的突破口./ 138

9.4.1 一定要把战略力量集中在关键突破口上./ 138

9.4.2 在模糊的情况下必须多条战线作战,当市场明晰时立即将投资重心转到主线上去./ 139

9.4.3 我们做战略决策的时候,不能只把宝押在一个上面./ 140

9.5.抓住产业调整期奠定长期市场格局./ 141

9.5.1 错开相位发展,加大对未来机会的投入./ 141

9.5.2 要在世界竞争格局处于拐点的时候,敢于“弯道超车”./ 142

9.5.3 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142

9.6.不放弃低端市场./ 144

9.6.1 低层网是战略性金字塔结构的基础./ 144

9.6.2 低端产品要在标准化、简单化、免维护化上下功夫./ 145

第十章.聚焦主航道,坚持“压强原则”./ 147

10.1.聚焦主航道、主战场./ 149

10.1.1 要成为领导者,一定要加强战略集中度,在主航道、主战场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149

10.1.2 在主航道,要做战略上不可替代的东西./ 151

10.1.3 聚焦在主航道上创新,不畏艰难,厚积薄发./ 152

10.2.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53

10.2.1 收缩核心,放开周边./ 153

10.2.2 只有敢于放弃,才有明确的战略./ 156

10.3.坚持“压强原则”,力出一孔./ 157

10.3.1 坚持“压强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 157

10.3.2 力出一孔,柔弱胜刚强./ 159

10.3.3 优先保证研发和市场的投入比例./ 161

10.3.4 预研投入的钱不允许挪作他用./ 162

10.4.搭大船过大海,坚持在大平台上持久地大规模投入./ 162

10.4.1 未来的竞争是平台的竞争./ 162

10.4.2 要在平台建设上有更多的前瞻性,以构筑长期的胜利./ 163

10.4.3 搭大船,过大海,跟着主潮流走./ 165

10.4.4 通过大规模市场营销,加速研发高投入的良性循环./ 165

10.5.战略竞争力量不应消耗在非战略机会点上./ 166

10.5.1 主力不应消耗在局部目标上./ 166

10.5.2 要把战略能力中心,放到战略资源的聚集地去./ 167

第十一章.开放、竞争、合作,构建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 169

11.1.坚持开放的道路不动摇./ 171

11.1.1 不开放就是死路一条./ 171

11.1.2 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别人的优秀成果./ 172

11.2.从上游到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强健,是华为生存之本./ 173

11.2.1 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173

11.2.2 真诚地善待供应商,构建产业链的整体强健./ 173

11.2.3 多栽花少栽刺,与合作伙伴共赢./ 175

11.3.建立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商业生态环境./ 176

11.3.1 建设商业生态环境,要有战略性思维./ 176

11.3.2 与友商共同发展,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177

11.3.3 以土地换和平,牺牲的是眼前的利益,换来的是长远的发展./ 178

11.3.4 依法纳税,合规运营,保障客户利益./ 179

11.3.5 善待媒体,永远不要利用媒体./ 180

11.4.做国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 181

11.4.1 我们决不做市场规则的破坏者./ 181

11.4.2 做产业领导者要自律./ 183

第十二章.业务管理的指导原则./ 185

12.1.坚定不移的战略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187

12.1.1 生生之谓易./ 187

12.1.2 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 188

12.1.3 根据环境随时变化阵形./ 189

12.1.4 有取有舍才叫战略./ 190

12.2.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90

12.2.1 领袖要战略方向清晰,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90

12.2.2 能否抓住主要矛盾,关键在于是否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191

12.2.3 抓主要矛盾,要加强对共性化的东西的归纳和规范./ 192

12.3. 乱中求治,治中求乱./ 193

12.3.1 公司管理结构是一个耗散结构./ 193

12.3.2 乱中求治,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扩张不陷入混乱./ 194

12.3.3 治中求乱,打破平衡继续扩张./ 195

12.4 .扩张的同时必须能控制得住./ 197

12.4.1 在激励中约束,在约束中激励,取得激励与约束的平衡./ 197

12.4.2 不要盲目地铺摊子,企业不可穿上“红舞鞋”./ 198

第三篇 效率

第十三章.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 203

13.1.公司未来的生存发展靠的是管理进步./ 205

13.1.1 推动公司前进的最主要因素是机制和流程./ 205

13.1.2 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建设好一个科学管理的大平台./ 207

13.2.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关键是管理./ 209

13.2.1 通过有效管理构建起一个平台,摆脱对资金的依赖、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 209

13.2.2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211

13.2.3 我们能够留给后人的财富就是管理体系./ 212

13.3.向管理要效益./ 214

13.3.1 提高效益的潜力在提高效率,提高效率的关键在改进管理./ 214

13.3.2 提高人员效益应当是管理改进的一个重要目标./ 215

13.3.3 实事求是地设置针对性的人均效率改进目标,牵引业务单元改善投入产出./ 217

13.3.4 提高效率,不是要增加劳动强度,而是要减少无效工作./ 217

第十四章.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 219

14.1.建设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的流程化组织./ 222

14.1.1 所有组织及工作的方向只要朝向客户需求,就永远不会

迷航./ 222

14.1.2 按照主干流程构建公司的组织及管理系统./ 223

14.1.3 基于流程分配责任、权力以及资源./ 224

14.1.4 在组织与流程不一致时,改组组织以适应流程./ 226

14.2.建立“推拉结合,以拉为主”的流程化组织和运作体系./ 227

14.2.1 把指挥所建在听得到炮声的地方,“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呼唤

炮火”./ 227

14.2.2 地区部要成为区域的能力中心与资源中心,有效组织和协调遍布全球的公司资源为客户服务./ 232

14.2.3 未来公司的建制,前端是对付不确定性的精兵组织,后端是对付确定性的平台和共享组织./ 235

14.2.4 总部从管控中心向支持、服务、监控中心转变./ 239

14.2.5 以全球化视野进行能力中心建设,满足全球作战需要./ 241

14.3. 从以功能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转变./ 243

14.3.1 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 243

14.3.2 项目是经营管理的基本单元和细胞./ 245

14.3.3 项目成本核算是各级组织优良管理的基础./ 246

14.3.4 实行项目全预算制和资源买卖机制./ 247

14.4.管理体系建设的导向是简单、实用、灵活./ 248

14.4.1 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整体管理构架的进步./ 248

14.4.2 简单就是美./ 250

14.4.3 管理体系只要实用,不要优中选优./ 252

14.4.4 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 254

14.4.5 授权、制衡与监管./ 255

第十五章. 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实现流程贯通./ 261

15.1. 建设“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的端到端流程体系,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 263

15.1.1 例行管理要坚决贯彻流程化管理./ 263

15.1.2 流程化就是标准化、程序化、模板化,但不是僵化./ 266

15.1.3 确立流程责任制,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 268

15.1.4 坚决把流程端到端打通./ 272

15.1.5 主流程要清晰,末端系统要灵活开放./ 275

15.2. 规范面向市场创新的流程体系,制度化地快速推出高质量

产品./ 277

15.2.1 坚定不移地推行ipD,这是走向大公司的必由之路./ 277

15.2.2 既要有十分规范、卓有远见的长远项目评审体系,也要有灵活机动、不失原则的短线评价机制./ 281

15.3.贯通面向客户做生意的流程体系,实现有效益的扩张./ 283

15.3.1 ltc主干流程一旦突破,公司整个流程系统就贯通了./ 283

15.3.2 打通ltc流程的关键是全流程的数据要打通./ 285

15.3.3 好的合同条款是实现高质量交付和盈利的基础./ 286

15.4.创建敏捷的供应链和交付平台./ 288

15.4.1 计划是龙头./ 288

15.4.2 供应链面向客户缩短货期、快速响应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不一味追求最低供应成本./ 290

15.4.3 一次把事情做好./ 292

15.5.以客户体验牵引服务流程体系的建设./ 293

15.5.1 服务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 293

15.5.2 通过非常贴近客户需求的真诚的服务取得客户的信任./ 294

15.6.加强战略规划、经营计划与预算的闭环管理./ 295

15.6.1 战略驱动业务计划,业务计划驱动预算,预算保证战略

落地./ 295

15.6.2 预算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牵引公司前进,而不是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事./ 297

15.6.3 实行计划预算核算的闭环管理./ 298

第十六章.打造数字化全连接企业./ 301

16.1.要想富,先修路./ 304

16.1.1 华为的潜力在管理,而管理的重要工具是it./ 304

16.1.2 公共平台性投入要适度超前./ 306

16.2.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最优质的IT网./ 308

16.2.1 要用“欧美砖”来建一座万里长城./ 308

16.2.2 it系统建设要有长远眼光及结构性思维./ 309

16.2.3 我们的it不能追求尽善尽美,要适用,要简便,否则反而束缚了我们./ 311

16.3.用互联网方式打通全流程,降低内外交易成本./ 313

16.3.1 公司不要炒作互联网精神,应踏踏实实地夯实基础平台,实现与客户、与供应商的互联互通./ 313

16.3.2 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公司内部流程打通./ 314

16.4.数据是公司的核心资产,流程通最根本是数据要通./ 316

16.4.1 数据是公司的核心资产,信息系统是公司生死攸关的

系统./ 316

16.4.2 流程通最根本是数据要通,数据治理要正本清源./ 317

16.5.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科学管理./ 319

16.5.1 互联网时代,科学管理没有过时./ 319

16.5.2 严格的数据、事实与理性的分析,是科学管理的

基础./ 320

16.6.信息安全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 321

16.6.1 我们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各级干部要加强员工的思想

教育./ 321

16.6.2 信息安全是公司重大的系统工程,要有构架性思考,从整体看如何构建未来安全环境./ 323

16.6.3 加强内部开放,重点防护核心资产./ 324

第十七章.管理变革的方针./ 327

17.1. 引进世界领先企业的先进管理体系,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330

17.1.1 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方面,我们的方针是“削足适履”./ 330

17.1.2 坚定不移地把西方公司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华为落地./ 333

17.1.3 华为的管理哲学是“云”,一定要下成“雨”才有用,“雨”一定要流到“沟”里才能保证执行的准确度./ 334

17.2.不断改良,先立后破,无穷逼近合理./ 336

17.2.1 管理变革的“七反对”原则./ 336

17.2.2 不断改良,不断优化,无穷逼近合理./ 340

17.3.管理变革的关键是落地./ 344

17.3.1 坚定不移地把管理变革进行到底,这是我们走向国际化的根本保证./ 344

17.3.2 变革要先易后难./ 347

17.3.3 要加强变革战略预备队建设,巩固管理变革的成果./ 348

17.4.开放、妥协、灰度./ 349

17.4.1 开放、妥协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好灰度./ 349

17.4.2 一个企业活的灵魂,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352

17.4.3 用规则的确定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 353

17.5.管理变革的目的是多打粮食和提高土壤肥力./ 354

17.5.1 管理变革的目的是提升一线作战能力、多打粮食./ 354

17.5.2 把危机与压力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道流程、每一个角落./ 357

17.5.3 利润一定是我们最后的目标./ 358

17.6.华为公司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 359

17.6.1 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359

17.6.2 通过编写案例总结经验、共享经验、开阔视野./ 361

17.6.3 通过训战结合,培养掌握综合变革方法的金种子,播撒到各地去生根开花结果./ 362

17.7.世界上只有善于自我批判的公司才能存活下来./ 364

17.7.1 “惶者生存”,不断有危机感的公司才能生存下来./ 364

17.7.2 只有强者才会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会成为强者./ 367

缩略语表./ 371

后记./ 375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主编:

黄卫伟

北京市人,1951年10月11日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运营管理、创业管理、管理政策。1996年起,受聘担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管理顾问至今,现为华为公司首席管理科学家,曾作为执笔人参与起草《华为公司基本法》。

编委:殷志峰 周智勇 夏忠毅 苏宝华 朱广平 王维滨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企业的长期战略本质上是围绕怎么成为行业领导者、怎么作行业领导者展开的。华为从成立至今,二十几年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核心,不为其他利益诱惑所动,力出一孔,利出一孔,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进入了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领先企业的行列。

本书是之前出版的《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一书的续集,将从业务管理方面,揭示这一成长历程所遵循的理念、战略与机制。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以客户为中心。这是贯穿华为业务管理的主线。在开宗明义地提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的命题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华为的价值主张、质量管理战略、“深淘滩、低作堰”的商业模式,以及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的理念。第二篇,增长。围绕长期有效增长这一价值创造主题,系统阐述了华为的业务管理战略和政策。第三篇,效率。围绕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这一命题,阐述了华为在组织设计与运行、端到端流程持续改进,以及建设数字化企业方面的政策和原则,并深入讨论了华为管理变革的指导方针。


精彩短评:

  • 作者:胡阿忧 发布时间:2016-07-27 06:52:46

    华为的价值观太顶配,每一个细节都交了巨额学费,一个差等生坚持努力学习,从而成就今天的华为。本书翔实的记录了华为成功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以及失败里总结的精华。独自读之,觉得乏味,枯燥;结合华为成功的案例、年鉴等来阅读,会发现本书无比精彩、受益良多。本书适合反复阅读,反复思考。

  • 作者:TimZhang踢木桩 发布时间:2021-04-03 00:24:15

    道理不复杂,但是当年就这样大力贯彻,实属不易

  • 作者:心猿 发布时间:2013-02-25 17:05:17

    传奇翰墨是什么玩意儿?东拼西凑,极其不专业

  • 作者:謝謀 发布时间:2016-10-05 17:25:27

    学习华为?错!我们曾经学阳明心学、学稻盛和夫,现在又有何不可学任正非?每个领域优秀的领导者首先是一名活跃的思想者。作为企业的华为确实优秀,但若学习具体做法,那是照做照死。一个企业直接学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死路一条。

  • 作者:御陵御影 发布时间:2017-02-15 14:51:57

    不光让读,还要让做个PPT来演讲,领导还问我,你不是很爱读书吗,为什么还没看完?!嗯??嗯?excuse me?这不就是本语录摘抄么。

  • 作者:贺小田 发布时间:2018-12-14 10:11:24

    华为第二本, 越看越想回去看历史书和党史。


深度书评:

  • 自己整理的读书笔记

    作者:后窗观书 发布时间:2015-10-24 18:38:18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笔记

    最近几十年,以脑神经和心理学为代表的认知科学是发展最快的学科,科学家们对大脑活动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些是验证了人们的一些常识性认识,有些是颠覆性的。认知科学的成果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当然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学校教学,学习也是认知活动。该书作者Daniel T. Willingham是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长期致力于关于学习过程的脑活动机理研究,自2002年来,就在《美国教育家》杂志开辟了“向认知科学家提问”专栏,2010年3月出版了这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受到主流媒体如华尔街时报、华盛顿邮报的好评,在美国亚马逊网站评分是四星半,一个非常高的评分。中译本也于2010年9月引入出版,豆瓣评分也高达9.1。这本书利用认知科学一些有广泛共识的基础理论,针对老师或者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通过9个认知准则给出认知科学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在这本书是写给教师的,但家长和其他任何关心子女教育的人士都有启发。

    第一个大问题就是为什么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这样困难。或者说,学习为什么这么困难,学习显然是一种思考活动,但和和通常想象相反,大脑并不是为思考而设计,对比其他活动,比如看东西、走动,思考费劲、缓慢,不确定。即使一些需要选择的时候,你也是更多依靠记忆去指导行动而不是思考,比如拿到一个新手机,你不一定要仔细研究操作手册,而是直接划动拨出,因为你的记忆中有使用手机的经验。那么回答这个学习的问题,作者导入的第一个认知准则是:人们天生有好奇心,但并不是天生擅长思考,如果没有适合的认知情境,我们将避免思考。

    明白这个准则,必须理解什么是认知情境。人们的认知过程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大脑接受环境信息,调动工作记忆,必要时寻求长期记忆的帮助,工作记忆是大脑思维活动中让你感知周围环境的部分,长期记忆是个巨大的储藏室,存放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事实性的和程序性的)。成功的思考依赖于四个因素:来自于环境的信息,长期记忆的事实性知识,长期记忆中的程序性知识,以及工作记忆的空间容量,任何一个因素不充分,思考就会失败。所以,我们说,思考是费力耗时的,也不确定,但人们为什么要思考呢,比如解谜。因为解决问题可以带来快乐,问题解决后,大脑产生多巴胺,使人快乐。致力于难度适中的问题可以带来快乐奖赏,太难太容易都不让人舒服。

    所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确保提供给学生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尊重学生的认知局限和个体间的认知差异,难易适中。太难的话,就是使学生困惑,好奇心因挫折而脆弱。想象一下,我们喜欢看《星际穿越》这类科幻电影,但你会认真的学习相对论吗?

    学习要难度适宜,那么,学什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灌输式教学饱受批评,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一种观点认为必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毕竟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措手可得,因此重点是能力训练而不是知识学习。作者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准则二:事实性知识必须先于技能。要解释这个问题,再次回到认知模型,批判性思考过程诸如推理、问题解决,和储存于长期记忆的事实性知识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做一个简单的测验,下面这些字母,,C,N,N, C,B,S,A,P,P,L,E,.扫一眼,你能记住多少?显然,对于一个不经常阅读英语新闻的人,记住一半就不错了,但是有英语阅读习惯的,很快就能记住这是CNN、CBS,APPLE,背景知识可以让你对信息打包、分组。再看一个例子,围墙九段选手和业余选手同样完成一个围墙残局,但只有20秒时间,显然,没有时间思考,但九段胜率更高。即使一个典型的思考游戏,比如国际象棋,背景知识也是决定性的,心理学家估计,那些顶尖象棋选手在长期记忆中存有5万个定式。当我们遇到问题,求助记忆是第一个手段。事实上,人们借助记忆来解决问题的频率超过你的想象,没有背景知识,批判性和逻辑性思考不可能发生。

    正如上述所述,理解需要背景知识,所以来自良好教育的家庭的孩子具有优势。教育学中,有个“四年级滑坡”现象,到了四年级,孩子们学习差距加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提供的背景知识环境差异,学习越深入,越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家庭环境起到很大作用,富的更富,这些背景知识应该在学前进行,越早越好。所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第二个建议是丰富孩子的背景知识,知识获取也可以是偶然的,也就是说,除了集中学习,暴露在某种环境下也可以学习到知识,参观博物馆,旅游。如果想接触到新思想新词汇,看书、杂志和报纸是有效的。相反,电视,视频游戏,诸如此类的互联网内容(社交网络,音乐站点)是最没有帮助的,研究者已经花费了巨大资源去研究分析孩子如何利用空闲时间。那么哪些知识更需要强记,认知科学有明确的结论,学生必须知道那些重复出现的概念、每个学科的常识性知识。即使学习不是很深入,只是一些浅知识,也是好的,浅知识也比没知识好,同样适用于阅读,如果孩子过去抵制阅读,那么应该欢迎孩子拿起任何一本书。

    那么,如何让孩子记住呢?教师常常困惑为什么学生记得电视上的每件事而忘掉我说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记忆的机理。显然,一个合理的猜测是我们会记起情感反应强烈的的事情,即使过年过去,我们也会想起结婚典礼的每个细节,另外一个是重复,重复是另外一个显然的使学习奏效的因素。重复单独不会起作用,尽管你无数次面对硬币,但是你不会记得硬币的模样细节,你想到什么,就会记忆什么。作者导入的准则三:记忆是思想的残留。所以,孩子学习的内容需要有意思,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记忆。怎样让教学内容有意思呢?借助故事的力量。使用4C,即因果,冲突,复杂,角色,用故事的方式结构化课程,能够激发兴趣引起思考。即使是科学知识,也可以尝试围绕冲突组织课程,比如原子论各种观点的冲突争执。要记住,不是学生有兴趣推动课程,而是让课程推动学生激发兴趣。如果不能使用故事的技巧,那么不要害怕使用记忆术,坏的是只使用记忆术,也许要在强调意义与记忆术并行更合适。在故事教学中,不要让故事、笑话喧宾夺主,谨慎使用发现式教学中,因为学生究竟如何想,不好预测,发现式学习有用多数是在提供直接反馈的环境,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是否在正确的思考问题。还可以设计任务,使得学生自发思考学习内容的意思,比如让学生给他们对词汇喜欢程度打分,会记得更好。

    学校教育中,除了事实性知识,抽象概念引入也是必须的,但为什么学生理解抽象思想这么难,如面积计算,理解起来如此困难?即使理解了,换种方式,又不会了,不能举一反三。回答这个问题,要借助认知准则四,我们能理解和已经理解事情相关的新事情,大多数我们理解的是具体的事情。因此理解抽象概念很难,把抽象概念应用到新情境也很难。但有些很有前途的方法可以加快理解过程。理解是什么,理解是记忆的伪装,理解新事物,通过同已经理解的旧事物想联系而进行。所以第一个方法是发挥模拟的作用,另一个是我们对以前知识的依赖是我们需要具体的例子。根据理解程度不同,知识有浅知识和深知识,浅知识,意思是学生有些理解但理解有限,深知识意味理解方方面面,从抽象到具体例子,所以容易理解为什么学生只有浅知识。进一步说,因为理解依靠记忆,依靠具体的例子,所以通常是会了解抽象概念的表层结构,难于发现深层结构,掌握深层结构才能发生知识转移,举一反三。所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期待要现实,浅知识胜过没知识,浅层结构是通向深层结构的必要阶梯。

             

    没有教师认为反复练习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那么,考虑潜在的激励代价,练习有匹配的认知收益吗?准则五:事实是,没有充分的联系,是不可能熟练胜任智力工作的。练习使得深入学习得以可能,因为在人类认知中,工作记忆空间缺乏是基本的瓶颈,人们的工作记忆空间基本是固定的,练习不会改变工作记忆空间,但练习可以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练习使得一些智力活动自动化,只需要很少的工作记忆空间或者不需要,比如一个驾驶新手刚上路时必须全神贯注,而一个老手可以边开车边和乘客聊天,打电话,智力活动自动化提高了处理信息的效率,大多数情况下,自动化都是帮助我们而不是妨碍我们。另外一个绕开工作记忆空间限制的办法是使用长期记忆空间的事实性知识,练习可以让记忆长期保持吗?我们会忘记很多(不是全部)我们已经学习的,忘记是很快的,显然,努力学习不能免于遗忘。如果短期大量学习,你可以胜任马上进行的测试,但会迅速遗忘。反之,如果间隔学习,也许不是在马上的测试中表现不好,不像突击,你可以在考试后记得更久。因此,重要的是什么时候练习,间隔学习的效果更好。另外,练习有助于知识的转换,练习可以更好的发现概念、问题的深层结构。总结下的好处,练习可以使得一些智力活动自动化,减少工作记忆空间限制,练习帮助增加长期记忆,练习让知识由浅到深,形成知识转换。因此,对于那些可以促进智力活动自动化的知识必须练习,间隔练习,最好把练习分散到不同的活动中。

    另外一个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像真正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准则6:早期认知训练和后期认知训练有根本的不同。真正的科学家是专家,专家们通过获得大量的功能性背景知识,以及智力活动自动化,节省了工作记忆空间。他们提出假想,进行检验,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功能性思考选定领域的问题和情境,而不是在表层层面,可以使得他们集中大量信息的重要细节,提出可行的方案(尽管他们不是总是正确),他们可以转换知识到相关领域,通过练习,很多日常工作自动化了。他们能这样就是大量练习,研究表明,尽管顶尖小提琴手和好的小提琴手学习同样的音乐课程,但从孩提时,他们练习的时间就有显著的区别。那些伟大的科学思想不是因为智商差异,而是来自持续工作的能力。有个10年规则,如果在某个领域不能持续10年,不能成为专家,包括莫扎特。学生可以理解,但不能创造新知,不要期待新手像专家那样学习,试图让学生像专家那样思考是不现实的。知识理解与知识创造是有区别的,更现实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但学生学习不需要只是理解,也可以了解科学工作成果和进展,尽管他们还根本不胜任科学家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知识如何创造,而不是让他们投入到知识创造活动,毕竟,每个艺术家首先都是业余爱好者。

    那么,关于如何学习,怎样学习,已经知道了很多,但有个关键的问题还没有讨论,那就是怎样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是不是可以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一种听起来很合理的看法是,孩子们在学习方式上,可能有不同,对Sam好的方法不适合Donna,而对Donna好的不适合Sam,对于教学来说,这种主张的要点是同样的材料,要以不同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以匹配他们的长项。本书作者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复杂的分析,结论是,没有一致性证据支持描述学习方式不同的理论,学术界经过大量努力,也没有找到这样的有效教学方式分类方法。本书的认知准则七是:在学习思考方面,孩子们相同多于不同,能力或者天赋不等于认知过程,作者建议那些试图寻求教学方式理论指导的老师们省省钱吧,不如把更多精力关注到教学内容中来,研究怎样抓住孩子的记忆力,因“材”施教,而不是因“才”施教。

    那么关于智力差异呢?智力有差异,人与人之间天赋不同,有些孩子长于数学,有些长于音乐,有些长于运动。更重要的是这些差异如何形成的?该书导入的第8个认知准则是:我们的基因继承确实影响智力,但似乎看起来更要通过环境发挥作用。认知科学上有个重要的研究案例,双生子研究,结论是环境差异通常影响很小,通常只有10个IQ分数,对孩子来说,基因决定20%的智力差异,到年龄更大些影响40%,生命后期影响到60%或更多,比如,一个人到中年后越来越像他的爸爸或者妈妈。那么环境的作用呢,关于环境对智力的影响重大的研究突破是在20世纪80年代,半个多世纪IQ记录取得显著收获,美国人记录的IQ从1932年的100升到1978年的114,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研究结果。如果智力大体是基因决定,那么一个国家的IQ分数不应该有时间跨度上的变化,因为基因变化是非常缓慢的,那么这个和双生子研究怎么匹配呢?一个好的假设是,基因效应实际是中性的,基因会选择不同的环境,比如一个高个子学生更可能选择篮球活动。关键是我们发现环境和基因可以交互影响。所以,智力是可塑的,可以改进,孩子在智力上有差别,但智力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学习来改变。对于学生教育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信仰可以改变智力,那些相信努力学习可以改进智力的会比那些相信智力是不变的得到更多的分数。对智力的影响,很多因素起作用,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表扬?要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能力,研究证明,告诉一个孩子他很聪明,永远不是聪明的办法,不管信不信,这样做,会使得他不聪明,真的。另外,要告诉孩子们努力会有回报,另外,把失败看作是学习的一部分,应对挑战性工作时,恐惧失败会成为一个巨大障碍,但失败不是。那么如何帮助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来说,跟上是长期目标。为了跟上,后进学生必须付出更加多的学习。同节食类似,大量研究表明,最有效的节食不是节食本身,而是生活方式的转变,经年累月。当考虑帮助后进学生的时候,设定阶段性的,可达成的,具体的目标,是更聪明的做法。另外,要表明你对他们有信心。要注意的是,不要想当然认为后进学生有学习技能,要考虑教学中有哪些其他任务,检查那些后进学生是否真的知道他们,即使他们前面学过,也不要想当然他们真的会了。

    本书最后一章,是给教师的建议。准则9:教学,像其他任何复杂的认知技能,必须通过练习来提高。但练习需要一些方法,大量数据表明,在步入教学工作前五年,教师改进最大,5年后,曲线变平,20年经验的教师与10年经验的差别不大。作者针对老师如何改进,突破5年瓶颈,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对于读者来说,家长如何教导孩子,也应该是个持续学习练习过程,需要耐心的训练打磨。

    这本书的很多认知学基本原理对于很多对认知科学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算是认知科学科普读物。但能够整合到学生教育这样一个主题,紧紧围绕教师或者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给出十分具体的建议指导,还是显现了作者高深的功力。既需要作者有丰富的学科背景,了解这门学科最新的进展和最靠谱的结论,也需要对学校教育活动长期的研究,此书可以直接用来作教师培训教材了。而且这本书语言简明,例证丰富,可读性也非常强,对于我这样常年不读英文书的人也能愉快的很快读完,五星推荐。

  • 前记

    作者:江汀 发布时间:2017-05-09 11:20:54

    前记

    几年前我曾设想过自己的散文写作。那时我希望它是“不安之书”式的,或者“阿克梅派的清晨”式的。在动荡的几年之间,我设法让生活稳定下来;而心智中的另一部分,又一直在反对那种稳定。无论如何,这本小书中的文字,尽管它们不如我所设想的那么好,但仍然还是被写出来了。

    我的意思是,它们已经不再有别的可能性了。现在我即将年满三十岁,在书中的几篇文章里,我提到了生活的变化。从私人性的自我救赎,到敞开的日光下的见习,在写诗多年之后,我好像是进入了一个公共的广场。在这里,我遇到自己的朋友们,仿佛是被选定了似的,我与这些人成为同时代人。现在,我从已写出的文字中再次认识他们。

    在此我交代一下这本书的结构。第一辑是我的诗学自辩,它们谈论了自己的写作;第二辑是为我身边的诗人、小说家和画家而写的评论,这来源于我和他们的交往;第三辑是对外国现代作家所写的阅读札记。其中大部分篇目都写于近三年之内,也基本上在《经济观察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过。

    这批文章隐隐地有一个总体的形状。因为在北京生活的特殊经验,我选择了“二十个站台”作为书名。惟愿读者在翻检本书的时候,也能视这些文章为一系列地铁站台,在它们之间展开一次夜间的旅途。

    感谢漓江出版社的慷慨和信任,此前我的诗集也有幸在这里出版。在那本诗集的后记中我引用了一句话——“我们大家都是盲人,一同触摸着中国这只巨型的大象”,它来自于现在这本书所收录的《钟放的忧郁》。挚友钟放于今年十月匆匆离世,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此时他在天国得到了静谧和安宁。我也走进了生活的下一个阶段,我将去找回自己幼时阅读过、但现在已经散失的一批童书。

    江汀,2016年冬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体验满分(154+)
  • 收费(222+)
  • 体验还行(385+)
  • 实惠(498+)
  • 博大精深(630+)
  • 简单(182+)
  • 图文清晰(103+)
  • 内涵好书(341+)
  • 书籍完整(288+)
  • 值得下载(561+)
  • 品质不错(238+)

下载评价

  • 网友 后***之: ( 2024-12-15 21:49:1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融***华: ( 2025-01-02 22:31:03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屠***好: ( 2025-01-03 02:23:17 )

    还行吧。

  • 网友 温***欣: ( 2024-12-24 19:51:55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相***儿: ( 2024-12-22 07:23:08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曾***文: ( 2024-12-12 01:33:0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陈***秋: ( 2024-12-10 00:41:0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康***溪: ( 2024-12-21 03:18:50 )

    强烈推荐!!!

  • 网友 隗***杉: ( 2024-12-20 20:11:31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常***翠: ( 2025-01-08 07:47:5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敖***菡: ( 2024-12-24 16:43:17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焦***山: ( 2024-12-29 06:05:52 )

    不错。。。。。

  • 网友 车***波: ( 2024-12-31 06:03:46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