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觅文记(上下)(精)/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5:50

觅文记(上下)(精)/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觅文记(上下)(精)/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精美图片
》觅文记(上下)(精)/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觅文记(上下)(精)/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16646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46.02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5:50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韦力传统文化寻踪系列,以历 为中华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为线索,寻觅探访他们留存于今的遗迹,希求保存中华文明留在当代的样貌,传播中华文明,尤其是重新发掘那些为人所忽视部分。《觅文记》是系列中第五部,以时间为序,从春秋到晚清,提炼四十六位文章大家为纲目,考据与引证并举,梳理其生平以展现历史语境,注解诗文原作以剖析思想主张。作者历时数年,实地寻访他们的每一处遗迹,以文字与照片记录探访所见风土景物和人情轶事,行文论述平易,尤其是实地寻访游记部分,文字活泼风趣,令人读来有亲切之感。\"


书籍目录:

待补录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韦力, 藏书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凭个人之力,收藏古籍逾十万册,四部齐备,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 多的人。

  著有《觅宗记》《觅诗记》《觅词记》《觅曲记》《古书之爱》《古书收藏》《芷兰斋书跋集》《得书记》《失书记》等。开有一个中国古籍界罕见、时时 新的“芷兰斋”微信公众号。《得书记?失书记》(2册)获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精彩书摘】:苏洵 苏轼 苏辙: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唐宋八大家应该是中国古代 有名的文章组合,虽然这个组合到了明末才予以正式命名,然而这个称呼已然深入人心,而这八人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一家子就占了三席的位置。唐、宋是中国文章的恢宏时代,这两朝加在一起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么长的时段内,推选出八位文章大家,从这个角度来说,苏氏一门太厉害了。

    苏家这三位,其中以苏轼名气 。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说:“宋诗的 伟人苏轼”,同时他又说:“(苏轼的)父亲、弟弟都是散文大家,和他一起,占了‘唐宋八家’中的三家,但诗名则为他所独占。”看来吉川先生也同样惊叹于苏家占的份额太大了。同样是日本汉学家的前野直彬在《中国文学史》中,则把苏轼称之为“宋代 位的诗人”,并且认为:“苏轼是其老师欧阳修后又一次出现的 的大天才,在文学方面也是诗、词、赋、古文都留有 流的作品。”其实苏轼在中国历 的地位不仅仅是在宋诗界独占鳌头,赵义山、李修生主编的《中国分体文学史》对苏轼有着这样的评价:“苏轼是宋代 称得上堪与屈、陶、李、杜方驾的伟大作家,在文艺上有多方面成就臻于 。其诗冠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其文冠代,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开创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为宋四家之一,并称‘苏黄米蔡’。”可见,三苏虽然并称,但就历史影响以及个人成就而言,唯有苏轼 受后人瞩目。

    在历 ,为了称呼的方便,人们将苏洵称为“老苏”,苏轼为“大苏”,苏辙为“小苏”。既然三苏在历 的成就并不相当,为什么他们会并称在一起呢?一般而言,人们都认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应当是明代的茅坤,因为他编了一部《唐宋八大家文钞》,这部书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但若追根溯源,很多人又不认为“唐宋八大家”的起名权属于茅坤,清代诗人杭世骏在《古文百篇序》中称:“元末临川朱氏始标‘八家’之目,迄今 无异词。”由此可知,杭世骏认为 早提出“八家”之人是元末的朱右。他的这个判断得到了纪晓岚的肯定,其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考明初朱右,已采录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之作为《八先生文集》,实远在坤前。”这两种说法 的区别,是杭世骏说朱右为元末人,而纪晓岚说朱是明初人。那就折中一下,将朱右定在元末明初好了。

    朱右的这个提法要比茅坤早两百年。然而朱右虽然将这八位作者的文章汇在了一起,但他并没有提出“八大家”这个说法,况且实际情况也不是纪晓岚所说的那样,朱右编了《八先生文集》。实际的情况是,朱右只编了一部《六先生文集》,他在《新编六先生文集序》中称:“邹阳子右编《六先生文集》,总一十六卷。唐韩昌黎文三卷,六十一篇;柳河东文二卷,四十三篇;宋欧阳子文二卷,五十五篇,见《五代史》者不与;曾南丰文三卷,六十四篇;王荆公文三卷,四十篇;三苏文三卷,五十七篇……故唐称韩、柳,宋称欧、曾、王、苏。六先生之文,断断乎足为世准绳而不可尚矣。”由此可知,他所说的这“六先生”,其实就是“唐宋八大家”,只是他将苏洵、苏轼、苏辙的文章合编在一起,称为“三苏文三卷”。如果将“三苏”分别计算,也就正好符合这“八家”之名。然而朱右编的《六先生文集》到后来却失传了,好在当时他请自己的朋友贝琼写了篇序言,题目为《唐宋六家文衡序》,这篇序言保留了下来。由序可知, 初朱右将此书定名为《六先生文集》,而后的定稿书名则改为了《唐宋六家文衡》。

    若将三苏合在一起,则朱右为 早的“六家”说,而在元代其实还有“七家”说,吴澄在《刘尚友文集序》中称:“汉文历八代浸敝,而唐之二子兴。唐文历五代复敝,而宋之五子出。文人称欧、苏,盖举先后二人言尔。欧而下、苏而上,老苏、曾、王未易偏有所取舍。……叙古文之统,其必曰唐韩、柳二子,宋欧阳、苏、曾、王、苏五子也。”这篇序言中提到的唐宋七位文章大家,唯独没有苏辙。

    但吴澄的这个序言并没有点出“七家”之名,而将此给予明确说法的,则是明成化李绍在《苏文中公全集》序言中所提出者:“古今文章,作者非一人,其以之名天下者,惟唐昌黎韩氏、河东柳氏、宋庐陵欧阳氏、眉山二苏氏及南丰曾氏、临川王氏七家而已。”这篇序言中有“眉山二苏氏”,他没有点出三苏中去掉了哪一位,后世的理解还是认为他去掉了“小苏”苏辙。

    但也有人这不这么看。清乾隆时,钱大昕将李绍的这句话录入了《十驾斋养新录》。到晚清时,俞樾将钱大昕的所录又收入了《茶香室续钞》,同时曲园老人又对这段话写了句按语:“茅鹿门所定八大家本此,但增入老苏耳。”俞樾认为茅坤提出的“唐宋八大家”,其本源就出自李绍的这个说法, 的区别是,茅坤又在“七家”之外把“老苏”加了进去。如此说来,俞樾认为李绍在序言中所说的“眉山二苏氏”指的是苏轼和苏辙,而没有苏洵,到了茅坤才把苏洵加了进去。

    从这些论述可知,唐宋的文章大家无论是“七家”还是“八家”,区别都在三苏中的增减,这个增减是在“老苏”和“小苏”之间转换, 没有变化者,则是“大苏”苏轼。如此说来,真正让“唐宋八大家”并称在一起者,仍然是茅坤。不过从这个侧面也可看出,三苏虽然并称,其实另外的两苏在后世心目中的地位都比不了“大苏”。

    以我的有限理解,“老苏” 有名的文章就是《六国论》,因为我在课本中学过这篇文章。此文的确写得有气势,尤其开篇的那几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这几句话 名气,苏洵起首就得出结论,他认为秦灭六国,并不是因为秦强大而其他 打不过他,之所以六国被灭,原因是这些 纷纷贿赂秦,即使不贿赂者,也因六国心不齐,而后被秦一一击破,所以他觉得秦能统一全国, 重要的原因就是出在这些 相继地贿赂秦。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苏洵接着做出了如下的分析: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此文不但分析事理视角独特,从文学角度而言,也颇有气势,难怪苏洵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余外他的诗作我却未曾读到。其实我也很好奇,老苏为什么能培养出那么有名的两个儿子?按照前野直彬的说法:“据说出身于商人”,虽然这里用了“据说”二字,看来还是有所本。

    苏洵年轻时并不喜欢刻苦读书,后人编写《三字经》有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竟使得世人皆知。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突然开悟了,此后就开始发奋,然而他的运气却不好,始终未能考中进士。其实相对而言,宋代的科举已经比唐代宽松了很多,虽然宋代在考试手段上要比唐代严格,然而录取的名额却大了许多倍。唐代一场科考录取的人数大约在二三十位之间,而宋代则是这个名额的十几倍到几十倍。虽然跟 人口数相比,宋代的科考也比 的高考难度大百倍,但毕竟还是有很多人能考上名次,而老苏始终考不上,那也就无法怨政府了。

    老苏的出名跟欧阳修有很大关系,当时,他是通过益州知州张方平和雅州知州雷简夫分别给欧阳修写了推荐信。按照张方平在《文安先生墓表》中的说法:“永叔(欧阳修)一见大称叹,以为未始见夫人也。目为孙卿子(荀子),献其书于朝。自是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此后欧阳修给皇帝写了奏表,专门举荐苏洵,但两位宰相不置可否,这件事没弄成,然而老苏的名声却在京城传播开来了。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就比他运气好得多,两人分别在二十一岁和十九岁就进士及第。

    这个结果令老苏的心情十分复杂,一边为自己的儿子这么年轻就能考取功名而骄傲,一边也感慨自己屡屡碰壁,应该多少也有些酸意,《史阙》中录有苏洵说的这样几句诗: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苏洵感慨,别人都说科考容易,但对我来说,却如登天般难,但也不能说科考难,因为我的儿子却易如反掌。虽然他跟两个儿子并称为“三苏”,但他的文章和诗作都要少得多,叶梦得在《避暑录话》卷下中夸赞苏洵:“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看来,人们都注意到苏洵的诗流传于世者很少。

    苏洵写过一首名叫《有骥在野》的四言诗:有骥在野,百过不呻。

    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

    遇我不终,不如在野。

    秃毛于霜,寄肉于狼。

    宁彼我伤,宁不我顾?无子我忘。

    此诗受到了胡应麟的夸赞,其在《诗薮》卷二中赞誉到:“四言简直”。

    关于苏洵,自南宋以来就将其称为“苏老泉”,王十朋所辑《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一中引林子仁的说法:“庚子正月,先生(苏轼)与子由侍老泉自荆州游大梁。”此句话称,大、小苏陪着父亲老泉游大梁,曾枣庄在《三苏研究》中认为:“这可能是 早称苏洵为老泉的记载”,但是曾先生认为“老泉”肯定不是苏洵,他举出了明清两代学人为此而提出的质疑。一是在唐宋时期,避讳很严,如果苏洵确实号“老泉”,那么苏轼肯定要避“老泉”讳。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比如苏轼作过一首名叫《六月七日泊金陵,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的诗,此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此诗中明确写出了“老泉”二字,这在唐宋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清人王鸣盛在《蛾术篇》卷七十八中也同样提出了质疑:“《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云:‘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俗称苏明允为苏老泉,又以其《嘉祐集》为《老泉集》。果尔,东坡岂作此语?”那么,“老泉”是怎么回事呢?叶梦得在《石林燕语》卷十中称:“苏子瞻谪黄州,号东坡居士,东坡其所居地也;晚又号老泉山人,以眉山先茔有老翁泉,故云。”叶梦得认为,“老泉”其实是苏东坡晚年的号,这个号的来源是因为在他的老家眉山祖坟处有个老翁泉。

    对于这一点,明娄坚在《学古续言》卷二十三《记苏长公二别号》一文中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东坡此书古澹遒劲,……又纸尾有‘东坡居士老泉山人’印。盖公自黄(州)还朝,既衰而思其丘墓,去作此书不远,两别号殆相继于元丰、元祐之间也。当时如宗室(赵)令畤,尝从公为颍州倅,亦札记及此。而南渡后,虽马端临之博,犹以老泉为明允别号。至本朝杨升庵,其博洽为一代所推,亦仍其误。”娄坚是用苏东坡作品的钤章来做印证者。

    而王文诰在《苏诗总案》卷一中也有如此的认定:“老泉者,公以称其父之墓也,集有《老泉焚黄文》可证。时惟苏氏子孙称之,后两宋文人震于其名,皆相沿称道,遂讹以为字,举目为苏老泉而有加以先生者矣。”由此可知,将苏洵称为“苏老泉”,肯定是没有道理的一种称呼方式,可是在历 却没人注意到这种显然的错误,直到民国时期影印的《苏洵文集》仍然称其为“苏老泉”。

    在历 的兄弟情深,少有像苏轼和苏辙这样密切者。宋嘉祐六年,苏轼任凤翔签判,而苏辙则留在京城开封陪父亲。这是他们二人 次远离,而后二人就靠通信联络。苏轼在《次韵子由除日见寄》中写到:诗成十日到,谁谓千里隔?一月寄一篇,忧愁何足掷!兄弟二人亲密无间,分别两地常常写诗唱和,手足情深溢于言表。其实他们在年轻之时就特别能玩到一块儿,在参加考试时,兄弟二人还能互相给对方以照顾,《铁围山丛谈》卷二中录有这样一段话:“东坡公同其季子由入省草试,而坡不得一,方对案长叹,且目子由。子由解意,把笔管一卓,而以口吹之。坡遂寤乃《管子注》也。”原来他们在参加当地考试时,东坡一时想不起题目中所言之出处,于是就给弟弟使眼色。苏辙立即明白了哥哥的意思,但他又不能在考场上明目张胆地说出,于是就以毛笔的笔管为道具,做出吹奏状。东坡是何等的聪明,他立即就明白了弟弟是在告诉他此题出自《管子注》。

    不仅如此,当弟弟不明白时,哥哥也同样给予了帮助,《吹剑四录》上称:“东坡试《形势不如德论》,不知出处,‘礼义信足以成德’,知子由记不得,乃厉声索砚水曰:‘小人哉!’子由始悟出‘樊迟学稼’注。”哥哥竟然用叫别人续水的方式让弟弟醒悟过来出处在哪里。

    在历 有一场 的文字案,名叫“乌台诗案”。《汉书·朱博传》中称:“是时,兀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因此后世便将御史府称为“乌府”,而御史台则称为“乌台”。宋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何正臣、舒亶等几人向皇帝举报,苏轼用写诗来“玩弄朝廷,讥嘲 大事”,而后皇帝同意将苏轼逮捕下狱。这就是历 有名的“乌台诗案”。

    对于“乌台诗案”初期的情形,《萍洲可谈》卷二中有如下记载:“东坡元丰间知湖州,言者以其诽谤时政,必致死地,御史台遣就任摄之,吏部差朝士皇甫朝光管押。东坡方视事,数吏直入上厅事,捽其袂曰:‘御史中丞召。’东坡错愕而起,即步出郡署门,家人号泣出随之。弟辙适在郡,相逐行及西门,不得与诀,东坡但呼:‘子由,以妻子累尔!’郡人为之泣涕。下狱即问五代有无誓书铁券,盖死囚则如此,他罪止问三代。”当时苏轼正在做湖州知州,这帮人已经想将其置之死地,而东坡却 不知其中的阴谋,他还在堂上理事就被人当场抓走。苏辙闻知,立即追了过去,而此时东坡已经被抓出了城西门。东坡不知事情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于是就大声地喊给苏辙听,让他照顾好自己的妻儿。等被关进监狱后,狱卒问苏轼有没有五代的铁券丹书。按照当时的惯例,只有犯死罪的人才会被问有没有这种护身符,即此可知,当时的御史就是打算将苏东坡置之于死地。

    在押送东坡前往首都的路上,他想到了 ,因为他不知道事情严重到什么程度,但他思考一番,觉得不能死,原因竟然就是想到了自己的弟弟,他觉得自己要是 了,弟弟肯定不会单独活下去,此事记载于《孔氏谈苑》卷一:“苏子瞻随皇甫僎追摄至太湖鲈香亭下,以柁损,修牢。是夕,风涛洞,月色如昼。子瞻自惟仓卒被拉去,事不可测,必是下吏,所连逮者多,如闭目窣身入水,顷刻间耳。既为此计,又复思曰:‘不欲辜负老弟。’弟为子由也,言己有不幸,则子由必不独生也。”当自己在生死关头,想不到别人,却唯独担心自己的弟弟,如此的兄弟情深真是罕见。

    苏轼被关进监狱之后,想到的还是弟弟,他通过狱卒给弟弟写了两首交待后事的诗,《归田诗话》卷上中称:“东坡为舒亶、李定等所论,自湖州逮系御史台狱,时宰欲致之死。于狱中作诗寄子由曰:‘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 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 结来生未了因。’‘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神宗见而怜之,遂得出狱,谪授黄州团练副使。后作《中秋月》词云:‘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神宗览之曰:‘苏轼终是爱君。’得改汝州听便。”苏轼的诗还是被人送到了神宗皇帝那里,皇帝看后觉得苏轼也没什么反心,将他关了一百多天后放了出来,而后贬职下放到他处。

    当时想害苏轼的这帮人不能看着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于是继续在他的诗文中找线索,《石林诗话》卷上中称:“元丰间,苏子瞻系大理狱。神宗本无意深罪子瞻,时相进呈,忽言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神宗改容曰:‘轼固有罪,然于朕不应至是,卿何以知之?’时相因举轼《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之句,对曰:‘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曰:‘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时相语塞。章子厚亦从旁解之,遂薄其罪。子厚尝以语余,且以丑言诋时相,曰:‘人之害物,无所忌惮,有如是也!’”这些人又给皇帝上谗言,说苏轼竟敢诬蔑皇帝。好在神宗并不想置苏轼于死地,他看了之后,认为诗中所写跟自己没啥关系,再加上好心大臣的劝慰,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那么“乌台诗案”的起因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按背景来说,这跟王安石的改革有较大的关联。 初苏轼反对这种变革,为此他被派到了地方去任职。也有的资料上说,他是主动要求离开者。苏轼是位口无遮拦之人,他在一些诗句中表示出了自己对这种变革的不满。而朝中的那帮人想抓把柄来整一整他,但苏轼又没干过什么坏事, 的办法只能从他的诗句中找毛病,而当时主要找出来的证据,恰恰是苏轼写给弟弟的一首名叫《戏子由》的诗: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当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水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雨,送老虀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 鞭棰。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伎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其实此诗的内容只是苏轼调笑自己的弟弟,比如说弟弟长得太高,打个哈欠都会碰头等等,但找证据的人抓住了其中的“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这句话的本意是苏轼调笑弟弟说,你只是读闲书,但却不读律法的书,这怎么能辅佐皇帝成为尧舜?然而找麻烦的人却不这么看,认为这是有意不学新的律法。而其他的诗句中也有对朝廷不尊之处,因此这首《戏子由》就成为了苏轼诬蔑朝廷的主要证据。

    哥哥被抓后,弟弟积极营救,苏辙给皇帝写了封《为兄轼下狱上书》,此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苏轼)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诗歌,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僚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苏辙在给皇帝的奏章中当然不敢说是谁以诗歌来举报哥哥,然而此事背后的始作俑者,竟然是作《梦溪笔谈》的沈括。此事记载于王铚《元祐补录》中:“沈括素与苏轼同在馆阁。轼论事与时异,补外。括察访两浙,陛辞。神宗语括曰:‘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括至杭,与轼论旧,求手录旧诗一通。归即笺贴以进,以词皆讪怼。其后李定、舒亶论轼诗置狱,实本于括云。”我对沈括的印象一直很好,看到这段话后真的难以置信,希望王铚的所记只是没有依据的传闻吧。

    东坡能够躲过这场大的灾难,跟他弟弟苏辙的极力营救有一定的关系。如前所言,苏辙写了封《为兄轼下狱上书》的奏章并呈给了皇帝,他在该奏章中还替哥哥做了如下的解释:“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 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苏辙说哥哥已经意识到自己写文章太过轻率,他本想改过自新,可惜他的文章已经流传出去,收不回来了。虽然如此,苏轼被逮捕之后依然感念皇帝对他的照顾,可惜因为他性格耿直,知道没人在这关键时刻替他说话,所以他只能要求弟弟苏辙帮助自己向皇帝予以解释,而苏辙觉得哪怕是冒着一死,也要替哥哥跟皇帝把事情解释清楚。

    尽管承认哥哥苏轼所写之文确实有问题,但苏辙觉得,即便如此,哥哥所犯之事也不至于判死刑,于是他就引经据典,说自己愿意被撤职,以此来减轻哥哥的罪行:“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苏辙的这份奏章写得情真意切,原本神宗皇帝就没想置苏轼于死地,看到这份奏章后,他就给相关部门打了招呼,于是苏轼的案子被审了四十多天后就重新发落了。当年除夕,苏轼出狱,被贬为了黄州团练副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苏辙的这份奏章正因为写得在情在理,才使得原本犹豫的皇帝终于动了心。因为这篇好文章使得东坡免于死罪,这也算是文章的力量吧。

    当年老苏带着两个儿子 次进京赶考时,就边走边作诗,而后他们将这些旅途之诗合编在一起,称为《南行集》,可惜此书已经失传了。然而有些诗却收在了其他集子内,故而这个时段所作还是有一些留了下来,比如苏辙写过一首《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 新色 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 秾秀,依然不负远来心。

    当时苏轼也唱和了一首。兄弟二人虽然有大量的唱和诗,以我的眼光看, 有名的当为苏轼所作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极有名气,木斋在《苏东坡研究》一书中称:“这是能标志苏轼为超 大诗人的首篇诗作”,而苏辙的原作则为: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东坡所和的这首诗 是次韵弟弟的诗作,但无论境界和气度都要比弟弟的那一首好太多。

    东坡喜欢作次韵诗,金代王若虚给苏东坡的诗作做了个统计,发现他集中之诗竟然有将近三分之一都是和韵,王在《滹南遗老集》中称:“次韵实作诗之大病也,诗道至宋人已自衰敝,而又专以此相尚,才识如东坡亦不免波荡而从之,集中次韵者几三之一,虽穷极技巧,倾动一时,而害于天全者多矣。”看来,王若虚对次韵之作很不喜欢,他认为这是诗之大病。确如其所言,东坡特别喜欢和别人的诗,比如他喜欢陶渊明的诗作,竟然一和就是120多首。

    但这种做法真的不好吗?有很多人并不同意王若虚的这个判断,比如朱弁《风月堂诗话》中录有晁以道的说法:“(苏轼)和人诗用韵妥贴圆成,无一字不平稳。盖天才能驱驾,如孙、吴用兵,虽市井乌合,亦皆为我臂指,左右前却,在我顾盼间,莫不听顺也。前后集似此类者甚多,往往有唱首不能逮者。”晁的评价可谓极高,他认为只有天才才能把和韵之诗作得如此 。

    苏轼的确是不可世出的天才人物,他对写诗只是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尤其他的那种诙谐,是其他诗人中少有者。其实有些诗作,比如和韵、回文、藏头等,看似游戏,其实是一种智慧的机敏反应,《朝野遗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刘贡父觞客,子瞻有事欲先起,刘调之曰:‘幸早里且从容。’子瞻曰:‘奈这事须当归。’各以三果一药为对。”这段话看似随口应答,其实是有玄机含在里面。某次刘贡父请客吃饭时,苏轼有事要提前离席,刘就随口调笑了一句:您别急,慢慢地走。而苏轼马上就听懂了刘话中所隐含之意,于是回答了一句:没办法,这件事我必须急着回去办。从二人的应答看,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细品文意,刘贡父说的那句话里包含了三种水果和一种药材,三果为杏、枣、李,而药材为苁蓉。东坡闻此,给出的回答也同样是三果一药,其三果为柰、蔗、杮,而一药为当归。在这一瞬间,竟然对得天衣无缝,这 人可及者。

    东坡也写过回文诗,他有《次韵回文三首》。竟然能把回文诗也以次韵来作,即可看出他对文字有何等的高超把握力。三首中的 首为:春机满织回文锦,粉泪挥残露井桐。

    人远寄情书字小,柳丝低日晚庭空。

    将这首诗一字一字倒过来读,也同样是一首美诗:空庭晚日低丝柳,小字书情寄远人。

    桐井露残挥泪粉,锦文回织满机春。

    东坡的这些游戏之诗,被方东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在《昭昧詹言》中称:“杂以嘲戏,讽谏谐谑,庄语悟语,随事而发,此东坡之 千古也。”然而东坡的有些诗作却把一些感想完整地放到了里面,这就是后人批评他的以文为诗,比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称:“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看来,张戒认为诗歌之妙被苏东坡和黄庭坚给破坏了,破坏的原因之一就是东坡以议论为诗。

    明代的屠隆也同意这个观点,其在《由拳集》卷二十三中称:“宋人多好以诗议论;夫以诗议论,即奚不为文而为诗哉?……之数者,苏、王诸君子皆不免焉,而又往往自谓能入诗人之室,命令当世,则吾不知其何说也。”屠隆的观点也很明确,他认为既然宋代人喜欢发议论,那就去写文章,何必要用议论来写诗呢?然而对于以上的这些说法,也有着 相反的意见,比如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之后为一大家也。”当然,赵翼说东坡“大放厥词”是一种褒义的夸赞,他认为这正是东坡常人不可及之处。

    其实,细读东坡的诗作也确实有这样的特点,比如他写过一首《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整首诗没有写怎么样给儿子洗澡,全篇都在发议论。如果这首诗被举报的人看到,肯定又是罪证,因为他在讽刺那些公卿们都是“愚且鲁”。

    他还写过一首《题沈君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本来这种题目应该是描写某人的弹琴手法如何高妙,然而苏轼却在这里大发议论,称如果琴声是出在琴上,那为什么琴放在盒子里时没有声音?如果琴声是出在指头上,那为何不直接听手指?为此,纪晓岚评价到:“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蒐辑者强收入集,千古诗集有此体否?”纪晓岚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诗,他说古代的诗中哪有这种写法。其实这正是东坡的高妙之处,他 不按规矩出牌,打破了千古以来诗作的固定模式,这正如朱弁在《风月堂诗话》中的评价:“世间故实小说,如街谈巷说,鄙俗之言,一经其手,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自有妙用。”而刘熙载的评价则 具形象性,其在《艺概》中称:“东坡诗打通后壁说话,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因为东坡的名气太大了,后世对他的评价用几本书都说不完,我也就不再啰嗦。而我对他的喜爱有很大的成分,是他在面对一场场灾难而显现出的乐观生活态度,他的诙谐给人以难得的快乐,这就正如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所讲的那个有趣故事:“东坡尝宴会,俳优者作伎万方,坡终不笑。优突出,用棒痛打作伎者:‘内翰不笑,汝犹称良优乎?’对曰:‘非不笑也,不笑所以深笑之也。’坡遂大笑。盖优人用东坡《 不治夷狄论》云:‘非不治也,不治所以深治之也。’”连歌伎都能熟读东坡的文章,并且能机警的化用,可见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何等之大。

    东坡才气之大,可谓古今一人,他在各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无论他的诗还是他的词,都被后世称为具有里程碑的地位,而他的散文也同样有着很高的成就,木斋在《苏东坡研究》一书中说:“苏轼在散文方面,丝毫不亚于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这不仅是由于他的散文数量大,体裁样式繁富,而且在于他在散文里表达了 为丰富、 为深刻的思想内容。”虽然说后世有“八大家”之目,其中名气 大者,则为韩、柳、欧、苏,这四人又被后世称之为“四大家”,这种称呼方式缘于这四位各有各的特色,李涂在《文章精义》中很形象地点出了这四位大家在文风上的区别:“韩如海,浩瀚恢宏;柳如泉,澄澈隽永;欧如澜,容与闲逸;苏如潮,奔腾倾注,波澜层出。”对于自己文章的水平,东坡给出了很高的评语,他在《文说》中称:“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他的这段话被广泛地引用,以此来说明东坡散文的特质。

    其实,他这段话主要表明一个观点,那就是文章应当书写自己的真实心态,不要进行仔细的推敲与雕琢。但他的这个说法只适用于天才级的人物,而一般人写文章,显然难以达到他的这种文思泉涌。那他人应当怎样写文章呢?东坡在《答谢民师书》中给出了这样的意见:“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在此可以以东坡的《喜雨亭记》为例,该文起首一段即是: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东坡的这种写法打破了前人同类文章中的固有格式。一般而言,这类文章都是先叙事,次写景,后议论,这种写法被称为“唐人模式”,而东坡的该文,开笔就议论,故而木斋认为东坡的这种写法“标志了对前人三段事模式的突破”。而吴楚材在《古文观止》中评价该文说:“只就‘喜雨亭’三字,分写、合写、倒写、顺写、虚写、实写,即小见大,以无化有。意思愈出而不穷,笔态轻举而荡漾,可谓极才人之雅致矣。”东坡的这类作品中,以前后《赤壁赋》名气 ,而我却偏爱《前赤壁赋》,该赋的 个段落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虽然后世考证出东坡游览的是黄冈赤壁,而非三国时交战的那个赤壁,但这丝毫不影响东坡该赋在后世的广泛流传,因为他的这篇赋作得太美了,比如这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 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该段中的每一句几乎都成为了后世引用的名句,这也正是东坡的魅力所在。比如清余诚在《重订古义释义新编》卷八中评价该文说:“起首一段,就风月上写游赤壁情景,原自含共适之意。入后从渺渺予怀,引出客箫,复从客箫借吊古意,发出物我皆无尽的大道理……而平日一肚皮不合时宜都消归乌有,那复有人世兴衰成败在其意中。游览,一小事耳,发出这等大道理,遂堪不朽。”余诚的这段评价可以看出,他是怎样来理解东坡游览赤壁之心态。而金圣叹则从写作的技巧上来分析该文:“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领,却因平平写不出来,故特借洞箫呜咽,忽然从曹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妙甚。”(《天下才子 书》卷十五)对于东坡这种写法的价值,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中予以了这样的评价:“苏轼写得自由随便的作品,还有赋体之文。两篇《赤壁赋》都打破了赋之常体,而成为一种新的文体。可以说是游记,也可以说是杂文。其中有叙事,有抒情,有问答,有议论,而且或韵,或散,不拘格套,既不同于骚体,也不同于俳体。……这样的文章发展下去,就是明代公安派的小品文了。”对于三苏的文论,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予以了如下的总评:“三苏论文便与欧、曾迥异。其所由不同之故,即在其对文学的态度……盖道学家及柳、穆、欧、曾诸人,其所以学古人者,乃所以求其道。即使于道无所得,表面上总不敢像苏洵这样大胆地宣言为文而学文,所以孔、孟、荀、扬、韩诸人在道学家以之建立道统者,在他(洵)却以之建立文统……他只是论文的风格,不复论及文的内容……这便是三苏论文重要的地方。”郭绍虞认为,从整体而言,三苏对于文章的观念,跟欧阳修、曾巩很不相同。究竟有怎样的不同呢?郭绍虞在其专著中接着说:“明此,才可知三苏论文,本不重在道,即偶有言及道者,其所谓道,也是道其所道;非惟不是道学家之所谓道,抑且不是柳、穆、欧、曾诸人之所谓道。同一道的观念,在道学家说来觉得朽腐者,在古文家说来便化为神奇。”苏洵墓、苏轼墓、苏辙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西22公里处的茨芭乡苏坟寺村东南隅,小峨眉山东麓。

    关于此墓的经历,杨钟羲在《雪桥诗话》三集卷十一中有如下的记载:“郏县蛾眉山,乃两小山,东西对峙,粲若列眉。苏文忠、文定窆其东山之麓,中奉明允衣冠为虚冢。迨、过六子咸东西祔。甲申,闯贼凭陵,破穴伐木。章邱张笃行于顺治丙戌重为修筑。墓西南百步为广庆寺。前殿供佛,后为祠堂,祀三先生。嘉庆癸酉,豫大饥,僧不能守,近村饥民樵林发屋,遂益破坏。墓有田七顷,给僧,僧无牛具不能耕,亦芜秽不治。道光癸未,吴巢松按试临汝,闻其事,归以告之程梓庭中丞、杨海梁方伯,即捐俸千五百金,复募金数千,属邑宰庀而新之。工毕之日,郏、宝两邑令俱会于新祠,展祀以妥神。士女和会,罗拜庭下者盖万人。巢松有长歌记其事。”看来,三苏墓中,其中苏洵的墓是衣冠冢。这些墓在明末时遭到过李自成部队的破坏,而后又重新修起。不管怎么样,直到 ,还有可寻访之处,已经觉得是一种万幸。

    这程的河南寻访,其中的一站我住到了禹州。在此包下一辆出租车,前往探访三苏之墓。从禹州开到郏县约三十多公里,从郏县到苏坟寺村还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在距离景区还有八公里时,就看到了三苏园的水泥牌坊,沿途有不少的岔路,却未再见到有指示标牌。

    司机没有来过此处,他一路上给自己的朋友打电话了解路径,虽然当地话我听不大懂,但从他的表情上看,得到的回答都不确切,我提出插上自己的导航仪,他同意了我的要求。我拿着导航仪的插头在他的车上寻找点烟器或插入点,然却遍寻不着,问他点烟器的位置在哪里,他说自己的车上没有这个装置,这也是我前所未闻的事儿。我觉得这倒是一种 的戒烟方式。

    三苏园景区门前的停车场倒很是巨大,入口处的建筑有点像北京的关帝庙,我赶到此处时,可能是因为阴天的原因,偌大的停车场上仅我一辆车。门票三十元,司机说若有本地身份证,门票可以降为十元,我说那你可否把身份证借给我去买票,他笑着回答我,禹州的身份证在郏县也算外地,没有用。门票的形式倒很特别,是一张硬卡片,票的背面是八十分的邮资明信片,这倒是人性化的设计,游览之后还可以把它投进邮筒内当明信片使用。这种做法在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很是流行,可惜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邮寄信件或明信片,已经变成了古老的交流方式。

    园区很大,我感觉至少有几百亩以上,总体形式是窄长形的纵向排列。我沿着右侧的路一直向内走,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水池,旁边的牌子写明这个水池叫“东坡湖”。从湖的右侧穿过,继续前行,一百余米后是三苏纪念馆,门口的广场上有三苏在谈书论道的塑像,后面的纪念馆当然是新建的,我对此兴趣不大。继续前行二百余米,见到苏东坡的高大雕像,从雕像侧旁转过,再向前三四百米,就看到了三苏的享殿,享殿的建筑格局有点像四合院。在里头走了这么长的路,到这里才遇到了除我之外的 位游客,他是一位老者,拄着拐杖,正在细细地观看着院中的碑刻。

    穿过享殿,再往前走就是三苏陵,陵区的占地面积上千平米,里面满了松柏,从树茎上看这都是几百年前所种植者,而享殿门口的那两排古树年龄 大,有着“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感觉,并且那几个古树上还钉着保护牌,标明那些树的年龄均为北宋。如此说来,杨钟羲的那段记载也并不 正确,说明当时大顺军在此处并没有把三苏坟上的树都砍光。从版本上说,北宋刻本流传至今稀若星凤,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中,宋刻本有上千部之多,但北宋本不足其中的百分之一,但 看到这么多的北宋古木,也让我觉得很是高兴,这说明在那个时代,这些树就已种植,一直活到了 。

    我在林区内四处拍照,寂静的树林内仅我一人,除了风声没有听到任何的鸟鸣。在树林的前方一字排开三苏的坟丘,中间的是“宋老泉苏先生之墓”,右侧为“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左侧为“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三座墓的大小形制以及坟前石供桌上所陈列的石雕件几乎 相同,三座坟均为无墙裙的土堆,直径都在三米,高约两米多,我在这三座坟前分别鞠了一躬,表明了我的崇敬之情,之后就在陵区内到处拍照。

    在东坡坟的前右侧方另立着一块大碑,上面刻着“苏园听雨”,不知是哪位前人来此祭拜三苏时留下的墨宝,他一定是在陵区里遇到了雨,而我 却遗憾地没能赶上这种美景。正感叹间,猛然听到松林上方唰唰的响声,这种声音不像是在下雨,紧接着落下了一层干枯的松枝碎屑,这种碎屑瞬间撒了一地,我站在原地没动,细看眼前的景象,琢磨是怎么回事,紧接着就有些颗粒打在了我的头上和脸上,这种从天而降的颗粒很是密集,使得整个松林都回响着这种敲打声,声音没过多久大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穿透了松柏的遮盖,几分钟后整个的地下就变成了白色,这时我才想明白,这是天降雪霰。

     恰逢谷雨,竟然下起了雪霰,不知道这是不是个吉兆,我站在东坡坟旁边,本来是欣羡古人的苏园听雨,而我 却变成了雪霰听松,虽然声响肯定比听雨要大很多,但境界上似乎略逊一筹。密集的雪霰给我的拍照造成了困难,因为阴天,来时带了伞,但可惜伞放在了车内,而园区又这么大,从景区的入口走到苏坟前,至少要二十多分钟,其实这么大的景区真正值得看的也就在 尽头的这个陵区,余外都是新造建者,这跟当今的商品包装有一比,我实在没有气力原路返回,于是脱下衣服包裹住相机继续在园区内拍照。

    在入享堂前的二十余米路侧,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的通道,向左侧走是“宋苏先生讳迟夫人梁氏墓”,而右侧则是“宋苏先生讳适暨夫人黄氏墓”。苏适是苏辙的儿子,不知当年小苏为什么给儿子起的名跟哥哥苏轼名的读音 相同。两座墓的大小相同,均用青砖围成正方状,是三个台阶高的台地,占地面积约半亩大小。这两人的墓何以不葬在陵区内,我未见有详细的资料介绍。

    出苏陵从园区的另一侧往回走,沿途是广庆寺和三苏祠。寺庙的面积不大,但保护得很是完整,而其寺前的广场很是巨大,跟寺庙有些不成比例,我冒着雪走进寺内,同样没有遇到游客,静静地在寺内游走着,在雪天中独自漫步,有着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似悲似喜的心态。广庆寺的后方即是三苏祠,祠堂内有着全国仅存的元代三苏泥塑雕像,然而这些雕像却用玻璃柜包裹得严严实实,从任何角度都无法很好拍照。在祠堂的院中,摆列着三个巨大而精美的碑额,旁边没有说明文字,其实也不用说,那碑身肯定已经在那特有的年代化为了齑粉,这三个螭首的旁边还摆放着一个红头的赑屃,而那旁边的介绍文字说这红头赑屃本身也是一宝,细看之下赑屃头上的红顶不是油漆涂染,它的确是原石上的一部分,在雪的映衬下,这块红顶越发显得通红透亮,可跟丹顶鹤相媲美。

    从景区走出回到车上,雨雪一直没停,原路驶回禹州市,行驶了几十公里,也没能让我将这双手缓和过来,此时 的想法是让自己的身体暖和起来。 近禽流感越来越严重,河南也成了疫区,有时专家的话真不知道如何去听,前一段他们坚称禽流感不会人传人,但新发现的几例 没有禽类接触史,这使得专家的口吻有所转变,说现在还不能确定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如果 的雨雪让我感冒发烧,肯定会被当成疑似禽流感而被隔离起来,在这敏感的时期,哪怕得了伤风感冒都会觉得比得了癌症还要严重。

    三苏景区的雨雪把我浑身浇透,此时冻得身体微微发抖,特别想喝几口热汤把身体暖和过来。然而在禹州市的街边,连进了两家饭店都说还未营业,让我六点钟之后再来,当地饭店的这种风俗还真是罕见。总算找到一家粥店,点了盘锅贴一碗稀饭,趁热吃了下去,感觉身体灵动了许多,回到宾馆又特意找服务员要了两床棉被。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神威 发布时间:2022-10-06 15:04:30

    修行26th,单论此书正文部分,三星半最多了,有些不算生僻的引用,也有些简单的却不加裁汰考据的轶事,而所寻到的故居与墓茔,则大率在荒凉田地中或是闹市里某个小学校里面,一到则有不必多说之感,马伯庸无论在吐槽为主如冀宝斋又或者寻访为主如《文化不苦旅》,将其双眼亲见之物所历之事都写的清楚明白。而此书是真的不太对得起“寻踪”二字。但如果把此书结合到韦力这个系列当中,则四星五星可以一路涨上去。有钱有闲的他满中国大陆跑,就为找到中国文明厉害人物今天的影子,这故事可就深刻了,这样有钱任性的方式让人喜欢,而且韦力的叙述节奏也是轻快好读的,我很喜欢这个系列,每本都买了,包括古书三部曲,买他们读他们可比藏书主题那些痛快多了

  • 作者:層云 发布时间:2018-12-14 20:46:11

    作为一本寻访文学家的普通读物,或者说是科普读物,还是不错的。可惜是曲高和寡,很多对文学家的考证工作在“游记”视角之下显得拖沓,也就是说整个文章看起来还不够有意思!也许作者应该再想一想如何提高整本书的趣味性,比如说林达就注意到了,《带一本书去巴黎》就注意到这个问题。

  • 作者:awen 发布时间:2023-02-16 08:51:01

    比如寻芳小杜,竟然在垃圾坑里找到了其墓…追古而终于荒诞现实,确实是意趣盎然的文化穿越剧!

  • 作者:emh 发布时间:2014-01-02 11:19:55

    历史

  • 作者:eien99 发布时间:2023-01-13 19:24:34

    作者:著名、4; 装帧开本手感:精装普通开本、3; 画面图像清晰度:彩图,多摄像图,现场图、4; 印刷字体:清楚、4; 内容:中国名人与关联的地区、4; 厚度:厚、4; 价格:贵、4;总体不错,娓娓道来,胜在真实,值得一阅

  • 作者:Expresso 发布时间:2020-04-28 13:43:18

    序言博闻广记,正文太散且浅,骗童生用的。


深度书评:

  • 观念不错,结构松散

    作者:大猫咪F 发布时间:2012-04-03 01:08:01

    《电子游戏》书评

    这本写在2005年的书算是欧洲游戏研究渐渐兴起的反映,在不足二百页的内容中包括了游戏暴力、游戏与性别、游戏与教育、游戏与青少年、盗版游戏、电竞、主机发展史等多个话题。观点方面固然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受到篇幅限制不免不能够深入,一个话题刚刚展开就已经结束了,而且参考资料也很少标注,让人索骥无门,实在令人叹息。另外,本书的翻译质量奇低,充满了各种低级错误,比如“模拟人生”翻译成“模拟生命”等等,断句、文字组织都有问题,文字毫不流畅,各种连机器翻译都不会出的句法错误满篇都是,让人怀疑是不是初学中文的外国人译作。

    幸好,翻译的质量并不能掩盖原作的光彩。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是值得注意的,比如说游戏和女性的关系。这一段论述十分精彩:

    “在这点上,女人们参与进来,首先是因为她们代表着一个潜在的经济市场,随后是因为她们的进入可以恢复这个产业的形象。想法是这样的:如果电子游戏观众的女性化,这就是说这个群体中多了一些少女和年轻姑娘,那么这项娱乐便可能成为更加甜美和考究的同义词。。。总之,女人将成为道德的保证。”

    不通顺的翻译让阅读体验磕磕绊绊,不过这一段我们还是能把握到作者的大意:电子游戏,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男性化的特点,但是仍然做出了若干将女性和游戏相连的努力,比如没有几个女生喜欢却受到广大男玩家拥护的劳拉(和所有其他有脑无脑的大胸女角色)。这种努力并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已(女性玩家很明显不会为了自己不喜欢的女性角色掏钱),而是考虑到女性携带的道德符号,以及这种道德效应对游戏产业整体社会形象提升的作用。从道德角度解释游戏为何需要女性,这个视角既新鲜又合理,可以算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

    通过分析1996年的游戏《芭比服装设计师》,作者也触及了针对女性设计的游戏这一话题。他敏锐地指出,这种游戏在营销战略上是失败的,因为它没能引导女性去关注整个电子游戏市场,反而通过特别为特定女性群体设计游戏而将她们变成了少数民族。这让人不由得想到目前在掌机平台上流行的女性向游戏。这些“画面精美、人物漂亮、操作简便,而且大部分有著名声优全程配音”的游戏,无论是“乙女向”(一女被多男追)或是“BL向”(耽美),都将女性当作一个特殊群体来对待;这些女性向游戏同充满雄性荷尔蒙的主流游戏枪枪枪形成了鲜明反差,极度弱化操作、降低游戏的互动性而增强其叙事性、以故事情节、声优、美型人物、复杂(或自以为复杂)的情感线索或社交环境为特点,结果成为了又一种性别标签。这种特殊对待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歧视呢?

    说到特殊对待,又有另一个例子。前几天看1998年的一段TED,“「Brenda Laurel:为女孩制作数码游戏」”讲的也是为女孩子制作游戏。布兰达通过严谨的调查(数据量万余人,跨越美国各地)认识到女孩子渴望社交复杂性更高、社交结果更多样、更近似现实世界的游戏,因此设计了一个叫做“Rockett's New School”的游戏。在她展示的demo中,女主角Rockett被朋友邀请去参加聚会,然后从背景中的闲聊中发现当晚还有另一个更酷的聚会,但是她没有受到邀请。在这里,我们的女主角就可以选择了:

    a.(苦着脸)到底是谁想出现在那个聚会上?

    b.(甜甜地)如果我想的话,我哪天都会受到邀请。

    c.(低沉地)我怀疑我是否要为马克斯制作最棒人员名单。

    觉得眼熟?记住这是1998年。这是女性向游戏,及其所有恋爱AVG之母。在创始阶段的时候,创作者的想法很单纯、很美好:

    “ 在(游戏)里面我们融入了我们对女孩子的了解—— 她们对经历更多情感流动的渴望, 和她们对体现社交生活复杂性的游戏的渴望。 我想指出,通过这些努力,我认为,我们要给予女孩子的, 是一种确认, 一种被关注的感觉。 也是一种对生活中存在选择的感觉。 ”

    同样是特殊对待,98年的这一次努力并没有歧视的含义,因为制作者没有将性别标签强加于自己的女主角,或是潜在的玩家群体。不同于当时时代流行的、漂亮顺从的芭比娃娃,Rockett更能体现出性别意识在萌发过程中孩子具有的中性特质和特殊追求:她好强,想要加入最棒的那个群体,在失败的时候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及安慰自己的心灵--同年龄的小男生也是这样行动的。Brenda和她的Purple Moon公司实际所做的,是扩大了小女孩只能玩芭比娃娃的世界,使她们在生命的萌芽阶段能够在选择上和技术上和她们的异性同学受到同样的重视。她们不是一厢情愿地想像孩子们的需求,而是通过没有偏见的访谈来搜集她们真正的想法。正如Brenda所说:

    “我们爱他们。 我们关注他们。 我们并不是在尝试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如何。 但是,我们真的非常高兴认识他们。 而且他们确实是非常棒的。”

    因为出发点是爱,所以没有说教、没有偏见、没有强迫。当我们从不玩游戏的叫兽、砖家谈到网瘾、谈到游戏、谈到被新媒体毁掉的年轻一代的时候,能不能先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有多了解这个领域、多了解这些年轻人、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在这里侃侃而谈呢?

    会电击,是因为没有爱。

    (本书评发表在博客“游戏研究”,是游戏研究书评系列的一部分。原文地址

    http://gamestudies.diandian.com/post/2012-04-03/14712391

  • 一看就懂,一学就有效!

    作者:易文 发布时间:2012-07-26 11:56:35

    这本书真的很好!实用性非常强。本来以为就是看看有什么新思路,开拓下视野。没想到是美国人写的书,照样能给我在国内的事业给这本实际的指导。书里给的7个步骤,实际就是运作公司最核心的7个方面。这个作者是白手起家,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发展的停滞和投资的失败,更经历了从小企业长大为大公司的阵痛。他的招式看似简单,其实就是无招胜有招,非常直接、管用。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546+)
  • 值得购买(415+)
  • 全格式(147+)
  • 书籍完整(624+)
  • 字体合适(282+)
  • 傻瓜式服务(255+)
  • 赞(502+)
  • 不亏(273+)
  • 一般般(445+)
  • 少量广告(241+)
  • 中评(678+)
  • 在线转格式(562+)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 2024-12-20 16:27:11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扈***洁: ( 2024-12-12 21:55:3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寿***芳: ( 2024-12-15 16:55:3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隗***杉: ( 2024-12-31 18:48:5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孔***旋: ( 2025-01-03 20:40:00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丁***菱: ( 2024-12-19 22:31:11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步***青: ( 2024-12-22 06:41:55 )

    。。。。。好

  • 网友 养***秋: ( 2024-12-24 06:17:29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邱***洋: ( 2024-12-10 17:20:2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冯***卉: ( 2024-12-28 21:45:2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权***颜: ( 2024-12-15 06:46:20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宓***莉: ( 2024-12-31 03:14:2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师***怀: ( 2025-01-05 07:01:08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瞿***香: ( 2024-12-14 08:18:56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索***宸: ( 2024-12-26 02:22:3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