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局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何亚福【正版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人口危局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何亚福【正版书籍】精美图片
》人口危局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何亚福【正版书籍】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人口危局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何亚福【正版书籍】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234933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5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0.71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4:03

寄语: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第章“中国人口太多”是一种错觉

怎样判断一个国家人口是否太多

中国人口基数大的两个原因

人口等式与面积等式

春运能证明中国人口太多吗丶

数据对比揭示中国人口真相

中国只有一个地方“人口太多”

“叶公好龙”与“人口太多”

中国人口峰值会达到多少

中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中国人口负增长的先兆

辽宁省人口负增长的启示

民工荒背后的原因

潜在的中国人口雪崩

人口负增长是国家衰落的开始

中国人口数据为什么会不准确

GDP数字+﹥2,人口数字+

非正常死亡人数居然是个谜

统计局数据证明专家不及小学生

第2章中国已处于超低生育水平

为什么出生率相同,生育率却不同

生育率长期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民族,人口必定不断减少

为什么生育率快速下降,人口反而快速增长

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生育政策

中国超低生育率的四大原因

“东施效颦”与“低生育水平”

中国人并非特别喜欢生孩子

发展是的避孕药

不孕症急剧增多

少子化是中国人口的大挑战

龙宝宝生育高峰

生育率指标为何层层压低

色情业也会降低生育率

第3章中国能养活多少人口

人口对话 中国只能养活6亿人口吗丶

人口对话 中国的适度人口是7亿吗丶

人口对话 中国能养活30亿人

人口对话 并非只有农民才能养活自己

“谁来养活中国”的破产

“人均耕地少”为何还要浪费耕地

从全球化角度看人口问题

第4章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资源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

人口压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潮汕人与温州人的“多子多福”

一头猪出生与一个人出生

中国是“资源不足”,还是“内需不足”

哪些国家减少人口能致富

美国消耗了2亿中国人的资源

“少生人口”是“节约抚养费”吗丶

当地球上只剩下一个小伙子和一个美人

环境恶化是人口多造成的吗丶

人口研究所的厕所污染问题

第5章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人口对话 找不到工作能怪人口太多吗丶

劳动力廉价不是因为人口太多

最富十国与最穷十国的对比

与海南的


作者介绍:

何亚福,男,汉族,967年出生于越南,968年随父母回中国定居。独立人口学者、自主生育倡导者、禅修者。写过大量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文章发表在《东方早报》《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科学报》《新周刊》《》《人力资源》《南风窗》等报刊上。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我们都各不相同,你找到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冥想时间,这很重要。不过,有一个时间你最好避免,那就是刚吃完午饭。身体在这一时间段中一般感觉很沉重,正忙着消化的过程,非常容易就会睡着。吃完晚饭大餐后,情况也一样。

经常有人让我推荐一天中最适合的冥想时间,我的回答总是一样的。不管你是早起的鸟还是夜猫子,初学时,一天中最好的冥想时间就是早晨。最实际的原因是,这通常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家里其他人都还在睡觉更容易找到不被打扰的地方安静地坐下来。这样也可以驱散整晚的疲劳,让你神清气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接下来的一天。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你早上冥想,最容易完成。如果留到晚些时候,这可能会是一个危险的决定,因为其他的责任、截止期、打扰都会纷至沓来。而如果你想留到下班回家时再做,你可能只想倒在沙发上,即便是想想冥想这件事都觉得吃力。事实上,有些人觉得要腾出时间来做冥想压力很大。在要做的事情列表上不断往后拖,最终变成了没做的事情。于是,他们原先想用来排解压力的事情,结果反而成了他们压力的来源。这并不是冥想的出发点。


在你开始走路时,注意身体的感觉。是感觉重还是轻,僵硬还是松弛?别急着回答问题,花几秒钟对你的姿势和你支撑自己的方式有所意识。

不要试着改变自己的走路方式,只要观察它的感受。就像呼吸一样,走路的方式是自发的,习惯性的,你不需要想着它。只要花一点时间观察它,注意它。这样做很容易感觉到自我意识,但这种感觉通常很快就会消失。

尽管你不需要想着走路的过程,你还是需要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有所意识,因此,练习时要注意车辆、其他行人、信号灯之类的。

开始先注意你身边发生的事情。可能是路过的行人、商店的玻璃橱窗、车辆、广告,还有你在繁忙的都市中期望看到的其他东西。如果你住在乡村,那就可以转而注意田野、树木和动物,留心颜色和形状,是运动或者是静止。不需要真的想着你看到的东西一一只要看见,了解就足够了。花大约30秒钟做这些。

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声音上一一你能听到什么?可以是你的脚走在人行道上的声音,可以是开过的汽车的声音,可以是树上的鸟的声音,可以是人谈话的声音。不要沉浸在这些对象声音的想法中,只要花点时间对他们产生意识,就像他们是在你的意识范围中来了又走。同样,花大约30秒钟做这些。

接着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气味上大约30秒钟,有些可能是令人愉快的气味,而有些就可能真的令人不快。可以是香水或者刮胡水的气味,可以是汽车尾气和汽油的气味,可以是食品和饮料的气味,可以是刚割完的草坪和植物的气味。注意内心是如何习惯性地从每一种气味中创造出故事,让你回想起来某地、某事或某人

最后,注意任何一种身体知觉或感受。可以是温暖阳光的感觉、冰冷雨水的感觉或是一阵冷风的感觉。可以是走每一步时脚趾碰到地面的感觉或者手臂在两侧摇晃的重量,甚或是某种疼痛,比如紧绷的肩膀或者僵硬的膝盖。目的只是要了解那种感觉大约30秒,不需要陷人对这些感觉的想法中。

你继续走路时,不要试图阻止任何东西进人你的意识范围中一一只要注意他们的来去,一...


在你准备好要出去跑步之前,试着对你当下的感受有所了解。内心的情况如何?你是感觉不安、自信还是完全冷漠?如果你有时间又有意愿的话,可以花几分钟坐下,让你的内心休息下来再开始。如果你每次都这么做,你会渐渐发现会有一种模式帮助你更熟练地应对。

在你换跑步衣服时,开始注意身体的感觉。可能双腿因为上一次跑步感觉沉重,可能肩膀因为在电脑前坐久了感觉紧绷。又或者你感觉整个身体很轻盈。像坐着时候的技巧一样,这一过程不要带着评判与分析,你只要建立起对自己感觉的意识就可以了。

在你出发前,深呼吸几次。这会帮助你集中精神,让你有更强烈的脚踏实地的感觉。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当你开始跑步后,你可以恢复到任何你感觉自然的呼吸方式。这样试着做至少4到5次再出发。

开始跑步时,在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强烈意识的同时,将你的注意力带回到身体上。现在动起来感觉如何?肌肉对运动有什么反应?当身体开始发热的时候,注意呼吸是如何快速变化的。像之前一样,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对周遭一切保持意识

也要注意内心的反应。是感觉快乐,可以从工作或是家中逃脱,伸展你的双腿,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还是对你跑步后阶段可能会吃力感觉有些微微不安?还是有想法呢?内心很繁忙,裹挟着一天中的各种事情,还展望着明天要做的事情?还是感觉很安定,甚至是从身体运动中得到安慰?

当你进人跑步的状态中,注意节奏。感觉舒服吗?身体感觉如何?是感觉很平衡,两腿用力相同吗?手臂感觉如何?肩膀呢?身上有感觉紧绷的地方吗?如果有,你应该已经知道要怎么做了一一看着它,观察它,对它产生意识。抵御住试图摆脱它的诱惑。你可能会发现,意识的过程中,压力自然释放了。

如果你只是跑着玩,或是为了健身,那么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保持主动的意识,这会很有帮助。可以是其他的跑步的人、车辆、公园、田野、大楼或者任何你经过的东西。人们每天跑同样的路线,却很少了解这条路,很少真正看清。唯一的原因就是...


预备

1.找个地方,舒适地坐下来,腰背挺直。

2.确保在冥想期间,不会受到人或事的打扰(关掉手机)。

3.设好10分钟的闹铃。

签到

1.做5次深呼吸,用鼻子吸气,再用嘴巴呼气,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

2.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落座时的躯体感觉、脚放在地板上时的躯体感觉上。

3.扫描全身,留意身体哪些部位感到舒适和放松,哪些部位感到不适和紧张。

4.留意自己的情感 —— 比如,你现在处于什么心情。

专注于呼吸

1.留意你在哪个部位最强烈地感受到呼吸时的起伏感觉。

2.留意每次呼吸所带来的感受,注意每次呼吸的节奏——无论是长还是短,是深还是浅,是粗重还是顺畅。

3.在将注意力集中到起伏感觉上时,缓缓地数一下呼吸次数,吸一次气数1,呼一次气数2,一直数到10。

4.重复这个过程,循环5~10次,或者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一直循环下去。

结束

1.注意力不再集中,任由心灵随心所欲地忙碌或放松20秒。

2.将心灵带回到躯体感觉上来,即身体在椅子上的感觉、脚放在地板上的感觉。

3.在准备好之后,缓缓地睁开眼睛,站起来。


首先,找一个你可以不受打扰地坐10分钟的地方。

其次,你可以每天使用同一个空间。这样做对于重复新习惯而言很有用处。

最后,虽然你可以坐在房间里任何你喜欢的地方,但是如果周围比较开阔,你也许会觉得更舒服。


1.椅背最好是直的,但也不用勉强。

2.你也许会发现,你的骨盆姿势决定了你的背部姿势,通常情况下,在背部放一个小垫子会帮助你矫正“驼背”现象。

3.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靠在椅背上,但是请不要往后靠——要向上,而不是向后。

4.双腿最好平行放着,双脚也平放在地上,最好把肩膀打开。

5.双手和双臂可以放在腿上,也可以放在膝盖上,最好双手叠放。手指不需要像你以往在图片中看到的那样摆出任何特定的形状,相反,把手指、手掌以及双臂的全部重量都放在腿上。

6.虽然这可能听起来像是废话,然而如果头部能正正好地放在脖子上方,既不上仰也不低垂,那将是极好的。你不仅会发现这种姿势更舒服,而且会发现,它能提高你的专注能力。

7.最后,你可以先闭上眼睛,因为这会降低分心的可能性。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人是社会的包袱吗丶?就业难是因为人口太多吗丶?存在所谓的适度人口标准吗丶?环境恶化是人口多造成的吗丶?资源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性别比失衡是因为重男轻女,还是计划生育?……《人口危局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部从经济和社会角度解读中国人口问题的作品,《人口危局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强调了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涉及众多经济问题,如劳动力、就业、可持续发展等。《人口危局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结合世界人口的相关背景,针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人口危局 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Sarcophagus 发布时间:2013-02-01 16:50:48

    这本词典真的是可以读的,而且话说豆瓣给出的“也喜欢读”真是一针见血啊……

  • 作者:Elact 发布时间:2013-03-18 19:01:26

    4.0星,入门书,介绍了心理咨询大门派中的行为疗法。

  • 作者:半嶋·不响 发布时间:2014-06-26 09:22:46

    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祭。这是好书,也许出外踏访一大重要意义,便在于寻找人类之生活是如何形成。这本书从居住空间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很好地再现了很多状态。

  • 作者:冬客 发布时间:2022-03-24 16:49:16

    一种用快餐式的言情包装的个体心理学摘抄本。

  • 作者:J 发布时间:2023-12-17 20:59:32

    深入,数据翔实,比市面上绝大部分涉及数字医疗的书籍都要好。框架大概立足WHO关于健康的定义(第一部分),分析数字化对非传染病医疗行业的颠覆式变革(第二部分),并给出了未来行业的五大基准(第三部分)。重点是第二部分,作者区分了6大板块,25种模式,大概用了七八十个案例,说明数字化纳入到从个人健康管理到国家卫生体系的方式。本书三位作者,分属市场营销、信息技术、卫生健康领域,使这本书显得异常完美:案例分析相对全面;数据资料尤其多;卫生名词使用恰当。要说有什么不足,大概在医保费率上升、“初级卫生保健”都有点勉强的这边,本书对行业参考性较弱。现实情况差距确实有点太大了。另:题目为了赶潮流,翻译有问题。没有想要的东西,读了个寂寞。

  • 作者:heavenhorn 发布时间:2022-12-15 10:33:39

    这书挺好看的,多图有趣冷知识超多!


深度书评:

  • 中国人的冷漠(翻译)

    作者:奈何天 发布时间:2009-11-08 09:30:44

    作者:林语堂 译者:songtao

    如果说中国人的耐心是举世无双的话,那他们则更是出了名地冷漠。我认为这同样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这里有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作为对照。英国名著《汤姆求学记》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汤姆·布朗临行前,母亲嘱咐他“要抬头挺胸,直截了当地回答别人的问题”,然而中国母亲对儿子的临别嘱咐却往往是“少管闲事”。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身处一个法律不保障个人权益的社会,不关心公共事务总是比较保险,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冷漠吸引人的一面,西方人则难以认同。

    但我觉得这种差异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与中华文化相适应的产物,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并遗留下来的,而后人则接受着这种旧观念的熏陶。Taine(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译者注)曾说过恶行和美德好比硫酸和砂糖。若非持有这种绝对的观点,我们仍会认同多数人的看法,即认为任何美德都是“好的”,值得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推崇,并极有可能将它作为生活中的一般准则。

    中国人固守的冷漠态度就像是英国人随身携带的雨伞一样,因为风云多变的政治气候总是暗藏危机,这对于那些管得太多的人来说终归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换言之,中国青年和外国青年一样都热心公益,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有热血志士,他们也热衷于“参与公共事务”。但等这些年轻人到了25~30岁之间的某个时候,大家全都变聪明了(中国人叫做“学乖了”),变冷漠了,而冷漠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老练和有教养的重要标准。有的人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冷漠,有的人则是在手指被灼伤一两次后才习的的。所有的老人都行事谨慎,因为所有曾经行为不羁的老家伙都已经受益于冷漠,他们要在这个个人权益不受保障的社会里生存下去,在这样的社会里,把手指头烫伤一次已经是足够倒霉了。

    因此,在个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冷漠也就获得了自己的“生存价值”。一个人太热衷于公共事务(或者中国人所谓的“闲事”)是非常危险的。邵飘萍和林白水这两位中国最勇敢的记者在1926年被东北军阀(张作霖,译者注)枪毙,甚至都没经过任何审判,其他记者自然会从中学会冷漠,开始“变聪明。”在中国,所谓的最成功的记者,是那些对生活,特别是对当下最迫切的社会问题没有任何自己看法的记者。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人们只有在个人权益得到保护的情况下才会热心公益,这时,大家只需注意诽谤法(国外把保护名誉的法律通称为“诽谤法”,译者注)。但当公民权益都得不到保护时,人们自我保护的本能便会告诉自己,莫谈国事才是对自己人身自由的最好保护。

    换言之,冷漠并非一种高尚的美德,而只是一种社会态度,人们因为得不到法律保护而把它当作必需。冷漠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如同乌龟进化出龟壳。中国人的漠视眼神举世闻名,但这只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咎于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自我约束。中国的强盗和土匪就是这一论断的事实依据,强盗和土匪无需仰仗法律的庇护,因而没有进化出冷漠的外壳,他们是中国社会中最具侠义心肠和公益精神的一个群体。这种有中国特色的骑士精神,以“豪侠”为名义,与白话小说《水浒》有着必然的联系。读者通过阅读小说,感受着这些好汉的生活与冒险,通过小说间接得到快感。这就像Elinor Glyn(英国小说家,性爱小说的先锋,译者注)受到追捧是因为她背后有大量美国老处女作为她的拥趸一样。因此,强者是这些富有公益精神的人,因为他们敢承担管闲事的后果,而弱者自然是剩下的大多数,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不搀和时事。

    回顾中国历史,我们也能惊奇地找到佐证。中国的魏晋时期,文人因不关心国家事务而受推崇,结果使国力渐衰,导致中国北部被北方蛮族征服。魏晋时期的文人热衷于饮酒和聚众“清谈”,沉迷于道教的神话,梦想找到吃了能长生不老的仙丹。这一时期是自周朝和汉朝以来,中华民族在政治上的最低点,也代表了一个时代衰退的终结,此后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第一次被蛮族统治。中国人这种对国事不闻不问的冷漠态度算正常吗?如果不正常,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历史给了我们答案。

    直到东汉末年,中国的文人才开始摒弃这种冷漠的态度。事实上,在这个阶段的政治批评达到了高潮。一些主要的文人和“太学生”都积极参与有关时政问题的讨论(一般叫聚众清议,译者注),参与讨论的人有三万多,他们对朝廷政策和任人唯亲的选材手段进行大胆批评,这是要冒着惹恼宦官和皇帝的风险的。然而,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保护,这场清议运动在宦官的强势镇压下结束了。有些文人连同他们的整个家族被杀害,有的被流放或锒铛入狱。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166-199年,被叫作“党锢”。党锢之祸的影响程度之深,范围之大,以至于整个清议运动从此以后戛然而止, 之后党锢之祸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党锢之祸随之而来的是文人们对国家事务的漠不关心,这些人开始沉迷于美酒、女色、诗词和道教。有些文人隐居山林,自己动手修建没有门的泥砖房,从窗口拿别人送来的食物,就这样一直到最后老死。还有些文人化装成樵夫,并恳求亲戚们不要登门拜访,以免自己被人认出来。

    随后又出现了七个诗人,或曰“竹林七贤”。其中一个伟大的诗人叫刘伶,他嗜酒如命,常常好几个月都是一副醉醺醺的状态。刘伶乘鹿车时,手里常抱着一壶酒,拿着一把锹,随身跟着一个掘墓人,上路之前就对他说:“我什么时候要是死了就随便找个地方把我埋了”。但大家都尊敬他,都说他“聪明”。其他文人有的隐居田园,有的声色犬马,有的放浪形骸。另一个叫阮咸的大诗人与家里的女仆关系暧昧。有一回他在外听人说自己的妻子把女仆打发走了,他立马就从朋友那儿借了匹马,快马加鞭赶上了女仆,当众将她抱上马背。这些人因他们的聪明而受人尊敬。人们对这些人的景仰,犹如小龟羡慕老龟的厚龟壳一样。

    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中国人态度冷漠的病灶,同时也了解了产生这种冷漠的根源,众所周知,这种冷漠使中国人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也很简单,即制定法律,保护民权。但好像没有人有足够的远见能看到这么做的长远影响。没人要求这样。也没人真的想这样。

  • 20130401读书《创意脑》

    作者:爱喝茶的书童 发布时间:2013-04-02 00:42:48

    创意源于感动,知识源自生活

    学会间断,学会放手,享受生活,体验生活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另外大部分充实有意义才是人生的目标

    本书更像一本心理学书籍,轻松易读,除了告诉我们如何激发创造力,也同时让我们正确看待人生

    整体阅读时间:2.5小时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可以购买(664+)
  • 值得下载(202+)
  • 书籍多(362+)
  • txt(664+)
  • 经典(531+)
  • 实惠(337+)
  • pdf(72+)
  • 愉快的找书体验(422+)
  • 品质不错(71+)
  • 收费(445+)

下载评价

  • 网友 谭***然: ( 2025-01-04 10:15:1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常***翠: ( 2024-12-26 19:29:38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濮***彤: ( 2024-12-30 07:55:5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曾***玉: ( 2025-01-05 20:16:3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堵***格: ( 2024-12-22 18:02:31 )

    OK,还可以

  • 网友 温***欣: ( 2024-12-25 20:07:03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潘***丽: ( 2024-12-25 22:42:32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方***旋: ( 2024-12-20 20:09:0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敖***菡: ( 2024-12-19 09:14:09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融***华: ( 2024-12-25 20:16:13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辛***玮: ( 2025-01-04 12:55:0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印***文: ( 2025-01-03 22:46:58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屠***好: ( 2025-01-07 11:58:46 )

    还行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