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 中信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黑旗 中信出版社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一个从约旦黑狱中走出的组织,何以能够恐吓世界?两届美国总统的作为与不作为,又是怎样帮助恐怖组织走向成功?
当1999年约旦政府特赦一批政治犯时,没人意识其中那个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男人,后来会成为世界很有名的恐怖组织的幕后策划者。
扎卡维开始并不引人注目,他的恐怖基地位于伊拉克北部。2003年美军的入侵,让他摇身一变成了暴乱。一开始,扎卡维团伙的名字是“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后来改为“伊拉克伊斯兰国”(即ISIS)。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这一次,治下的美国政府选择作壁上观,拒不出兵。ISIS利用靠前形势,以及当地无政府、无管治的状态,再次让恐怖主义落地开花。战争的悲剧,沃里克的总结是令人信服的、非常不错的。
书籍目录:
扎卡维的崛起
伊拉克往事
伊斯兰国
作者介绍:
[美] 乔比?沃里克(Joby Warrick)
美国作家,中东问题资深记者,1996年荣获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同年加入《华盛顿邮报》,多年来始终关注中东、美国外交政策及国家安全议题,是很早一批对小政府对伊政策发表质疑的记者之一。代表作有《三面间谍》《黑旗:ISIS的崛起》。2016年4月,他的很新力作《黑旗:ISIS的崛起》荣获100届普利策奖非虚构类作品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什么样的人用眼神就可以掌控一切?
约旦各地的牢狱之中,贾法尔(al Jafr)要算很为臭名昭著的一个。它在此地经营颇有年月,10多年来,囚过不少麻烦的人物。岁月变换,囚徒的名头渐渐淡去,监狱的名声却是一直响亮。监牢外围,有一个贝都因人聚居的村落,正好也叫“贾法尔”。约旦西南部的酷烈荒漠中,一条公路横穿而过。路的一边是村民的居处,另一侧则是囚犯的住所。出了监狱,地势转入低洼。四下没有山,没有巨岩,也没有半棵草木,只有一望无际、铺向天边的干涸泥土。许久以前的远古时代,曾在此留驻。沧海化作桑田后,这里的天地间仿佛失去了肢体,空留下一片茫茫虚无。偶有过客投来一瞥,都会心生惊惧。“这里孤寥得实在可怕”——电影导演大卫?林恩(David Lean)如是说。1962年,为了给《阿拉伯的劳伦斯》 取景,林恩曾经踏足过这片泥坪。他觉得,此地是“我见识过的荒漠中很为荒芜的一处”。对于贾法尔,影片的摄影导演霍华德?肯特(Howard Kent)的评价更加简练直白:“阴曹地府,不也就这个样儿吗?”
如此一方荒漠,倒是正合英国军方的心意。英军围好石墙、立起高高的瞭望台,把荒漠化作了囚狱。普通牢房难以锢的危险人物,正好被管束在这里。许多年过去了,约旦政府接手监狱。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之类有害国家安全的特别人员,随之而移居此地。这些囚犯的人数有几千之众。其中许多并未真正过堂受审,就沦为了阶下囚。他们栖身的地方窄矮闷热,蚊蚁丛生。不但温度叫人不堪忍受,饭食也是馊得难以下咽。此外,监狱里还有一整套折磨
人的刑法。比如,囚徒刚刚入住,往往要遭遇一顿毒打——打到失去知觉为止。电线捆绑、烟头烙烫也是常用的下马威手段。有时候,狱卒还会使用一种被谑称为“烤鸡”的刑罚:他们先用棍棒支住犯人的双膝,而后把他的整个身体都倒悬起来。如此种种,一桩桩一件件清晰地记在联合国调查人员写成的档案之中。贾法尔毕竟地处偏僻,运营成本自然不菲。而且,牢中的惨况对约旦政府的形象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久而久之,王室终于不堪其累,在1979年,将很后一批囚犯迁离贾法尔,转往其他监狱收押。这片沙漠重新归于荒凉,再次成为蝎鼠虫兽和孤魂野鬼的领地。
又是一段时光逝去,关张多时的贾法尔迎来了复兴的契机。当时,士瓦卡(Swaqa)中央监狱里的一伙反政府狂热分子正在拉帮结派,活动很好积极,情报局的各位官员为此相当头痛。1998年,有关部门下定决心要把其中的几个刺儿头单独关押,以免事态继续升级。于是乎,贾法尔的一处裙楼重新派上了用场。情报局专门出动了一组士兵,把楼内的墙体拆除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所有囚徒就将居于一室,方便狱方管理。新的牢房里,25张床铺挤在一起,留下的空间所剩无几。入口处,钢制的格状牢门已然立起。除却门上的这些小格子,室内专享与外勾连的渠道也就剩下外墙上膝盖高的若干通风口了。一切建设妥当,狱长也准备上岗。监狱里亟需的其他工种,比如厨子、洗衣工等,都差不多都招聘完毕。不过,此地的住客不多,为他们配备一名专职医生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正好,邻近村落新来了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生,此人名叫巴赛勒?萨卜哈(Basel al-Sabha)。他之所以前来贾法尔村,乃是响应国家卫生部的调令来此行医。就这样,整个约旦很为险恶的50个人犯的保健医疗,就此落到了萨卜哈的肩上。
萨卜哈个子很高,而且一脸稚气、外表清秀。那一年,他才24岁。这样一件差事,自然并不令他雀跃,到岗之前,萨卜哈对这份新工作颇为抱怨。在约旦,监房牢狱被看作险恶之地。贾法尔的“名声”更是糟糕,几乎形同龙潭虎穴。入职当日,萨卜哈的焦虑到达顶点。这天,监狱负责人、陆军中校易卜拉欣(Ibrahim)特地召他谈话。贾法尔的安全事宜非同小可,人到中年的典狱长必须给新同事重申一遍。典狱长警告萨卜哈:他必须时时刻刻和犯人隔离在狱门两端,问诊的时候也不能例外。而且,易卜拉欣还表示:几根铁柱,并不足以保证安全,萨卜哈的心门上也必须加上一道栅栏。
“这伙人很好危险。”易卜拉欣说,“他们可能不足以危害你的人身安全,但接近可以改变你的思想。即便是我也要注意提防,才能不受他们的影响。”
典狱长侃侃而谈,说起了这群犯人的种种怪处。这些人的装束就很怪。他们坚持在囚服的外边罩上一层阿富汗式的短上衣。之所以作如此打扮,是因为他们觉得狱服“过于贴身,有些暴露”。此外,这个小团体还有一种怪异的魅力,不少重刑犯在和他们接触之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了“虔诚的信徒”。一些狱卒甚至也受到感召,成了他们的同道。到了后来,投奔他们的狱方人员越来越多,士瓦卡方面不得不把犯人放风的时间缩短到了90分钟,才止住了这股逆流。
谈话已近尾声,典狱长仍在喋喋不休叮嘱萨卜哈小心这里的各位住客。易卜拉欣表示:一干危险分子当中,又数一个人特别危险,这个人是囚徒的头儿,拥有极强的煽动才能。他叫阿布?马哈茂德?麦格迪西(Abu Muhammad al-Maqdisi),是一名宗教学者。麦格迪西才智惊人,若论妖言惑众的手段,他可与有名的“妖僧”拉斯媲美。
“这个麦格迪西很不简单。他简直是一副两只脚的书橱,宗教知识很好渊博。”易卜拉欣说,“你和他打一次交道,就能领教到他的厉害了。他是个帅哥,又高又瘦,头发棕黄眼睛发蓝。你可千万不要着了他的道儿。”
不多时,巴赛勒?萨卜哈已经身处监狱的里面。他的身边,还有几个护卫同行。几人一齐走到了瞭望台下,和一组荷枪实弹的卫兵擦身路过。终于,关押犯人的裙楼就在眼前。天色刚刚泛黑,昏暗的光线影影绰绰。狱室的样子,随着距离拉近一点点变得清晰。脚步临近,萨卜哈已能辨出室内床铺林立的情形。眼光瞄去,他还发现了一丛丛犯人的身影。
这里一共有48名囚徒。有的待在床上,有的则在诵经毯上坐立。他们个个腰板挺直、神情肃静,好似一组仪仗队在等待检阅的来临。这些人的衣装几乎一模一样,蓝色的囚服外边,统一罩着一层松松垮垮的短上衣。看来,典狱长所言不虚。所有囚徒的目光,同样也整齐望向门口,盯着同一个地方。萨卜哈不觉得上前一步,想要看清他们瞩目的对象。
目光聚焦之处,正有两个身影。其中的一个身形消瘦、戴着眼镜,透出了十足的学究气。他那浅棕色的长发异常蓬松,披风也难以遮掩。这人大概就是典狱长口中那个麦格迪西了,萨卜哈想。看样子,他确实是这一众监犯的精神。的一旁,还有一个人物也很显眼。满屋子囚犯的注意力,似乎都在他的调动之下。比起麦格迪西,这人的面色略显黧黑,个子也要矮小一些。他身形强壮、脖子粗短,那对肩膀尤其显得结实,似乎应该生在某个摔跤能手的身上。这时,萨卜哈与观察目标只有咫尺之远。对方右臂上的骇人刀疤,他已经能够分明看清:在一大片淤青似的乌黑皮肤上,有一道锯齿般的疤痕。很显然,当初为他疗伤的人绝不是一个专业医生,伤口周围的肌肉和皮肤被胡乱地缝合在了一起。
刀疤的主人盯着身前的床铺,表情很是认真。好一阵过后,他才回过了神,双眼聚焦到来客的身上。他的面庞浑圆肿胀,相貌平淡无奇,一对嘴唇埋在浅浅的胡须之中,看不到任何动静。不过,这人的眼神却让人难以忘怀。阴暗狱室之内,那双眼睛浑黑闪亮,显得深不可测。除却警惕、探视以及一点冷冷的智慧之光,眼神中没有透出任何感情。面对萨卜哈,他既没有什么欢迎的表示,也并未露出半点恶意。他就像一条大蛇,面对被推入笼中的小老鼠,只是默默观望,仅此而已。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埃及总统塞西(al-Sisi)趁此机会,呼吁发动一场“宗教革命”,把一个古老宗教,从那些扭曲其核心价值的原教旨主义者和宗教极端分子手中拯救出来。塞西认为,”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的暴力行径,不过是一场横亘在穆斯林面前的更大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而已。
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Azhar University)的历史已逾千年,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学术中心,也是研究伊斯兰神学和宗教问题的权威学府。那天的集会,正是在这里举行。赛西表示:“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看待我们眼前的形势。如果我们遵从的神圣的意识形态,竟然导致我们成为全世界的忧患、危险,让我们的国家成为杀戮和毁灭的发源地,那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塞西表示,问题并非在于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而在于意识形态——那些几百年来被穆斯林奉为圣训的思想和观点。他认为,要对这些思想和观点提出挑战,无疑十分困难。
接着,总统又转向爱资哈尔大学的大伊玛目艾哈迈德·邰亚卜(Ahmedel-Tayeb),他请求教士“对宗教来一次革命”,由此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安拉面前,您一定要负起责任。”塞西表示,“全世界都在等待您的发言。我们的文明长久遭受分裂、损害,现在正趋于毁灭之中。是我们自己让自己面临着灭顶之灾。”
......(黎巴嫩记者)胡里指出,大多数投奔“伊斯兰国”的年轻人并非醉心神学的虔诚教徒,他们的兴趣更多在于打击阿拉伯世界的威权统治者——比如塞西之流。他还认为,扎卡维的变态行为,与宗教和意识形态关系不大,根本原因来自于他那一段监狱生活。
“’基地’组织也好、‘伊斯兰国’也罢,两大组织的关键人物都在阿拉伯诸国的监狱中完成了从普通人到极端分子的转变。”胡里表示,“美国的武力干涉加阿拉伯监狱,这才是‘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茁壮成长的原因。”
而且扎卡维还暗示了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掀起一场恐怖风暴,杀害更多的什叶派信众,从而引发激烈的宗派斗争。“约旦人”觉得,如此行为好处有三:其一,破坏伊拉克的局势;其二,消灭一批“叛教人员”;其三最为关键,恐怖活动会裹挟大量的逊尼派信众,迫使他们拿起武器,为了“解放”而斗争。这场战争,当然要由扎卡维点燃。
“约旦人”声称自己是在“唤起沉睡的头脑,激励迷糊的灵魂”。通过信件,他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构想”:“全能的安拉早已知晓,而我们也看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向什叶分子(Shia)宣战。唯有如此,信徒与叛教者的斗争才会继续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炸弹、炸弹、炸弹!我们要用炸弹对付什叶派的头头们!宗教、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干员,一个都不能放过,直到他们屈服为止。有人可能会说,我们这么做,将会让整个民族(指全体穆斯林)陷入一场不可预知的战争当中。而且,这场战争将演变成彻头彻尾的暴乱,无数人将因此流血、因此丧命。不过那正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就是要制造暴乱。”
趁着通信的时机,扎卡维还打算和本·拉登讲讲条件。他向对方表示,自己人马虽少,但“功绩”却很多。近来,伊拉克每一桩恐怖袭击的背后,都有扎卡维团伙在操纵或参与。据扎卡维估计,他的手下一共发起了25起袭击。纵观伊拉克全境,也只有北方的少数城市未被扎卡维一伙沾染。不过,扎卡维也表示,如果本·拉登愿意伸出援手,如果自己有幸能够攀附“基地”组织遍及全球的资源网络,成绩一定会更加“亮眼”。扎卡维表示:“我希望,我和我的组织能成为一支锐利的矛头、一支所向披靡的先锋队、一座让伊斯兰民族走向胜利彼岸的桥梁。”扎卡维还向本·拉登承诺道:“假如您认可我提出的方案,假如您愿意接受我对于叛教者的挑战—”那么,扎卡维将向“基地”组织宣誓效忠。“我和我的弟兄,会是您忠诚的士兵,我们将集结在您的旗帜底下,听从您的号令。”
当然,假如本·拉登并不领情,倒也并不打紧。扎卡...
“您这是在作茧自缚。终有一天,他们会把您当成‘革命的对象。”
昔日热闹的囚室,如今只剩下不多的几个人。这些囚徒大多涉嫌暴力犯罪,因此没有得到赦免。随着脚步临近,萨卜哈发现了一个大胡子男人。只见他隔着铁栏,正在和狱中的囚徒交谈—他是扎卡维!
“他来得很早,5点半就已经等在这里了。”典狱长告诉狱医。
昨天,扎卡维乘车抵达安曼,而后马不停蹄赶回了扎卡小镇。他和母亲团聚了几个小时,便匆匆离开了家里。而后,他向朋友借来一辆汽车,随后连夜驾驶赶在黎明破晓之前回到了贾法尔。现在,他就身处这所令他生厌的深牢大狱。眼前的囚犯,个个好似他的手下士兵。他则摆出战地司令的架子,仔细检阅着手下的士气。
萨卜哈愣了好一阵。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扎卡维……”医生事后忆起那幅场景,还觉得历历在目,“他是个真正的领袖。”
那一刻,我很肯定,”萨卜哈说,“扎卡维肯定会变得世人皆知。他要么会出名,要么会横死。”
就这样,扎卡维渐渐和正常的生活绝缘。他浑浑噩噩,打理着自己的影碟租赁店,出租碟片的内容既有极端主义宣传品,也有一般的好莱坞影片。终于,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扎卡维再次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偶然间,他读到了几本关于阿拉伯帝国时期英雄豪杰故事的书,并为其中的内容激动不已。努尔·阿丁·赞吉的事迹尤其让扎卡维心生向往。这位努尔·阿丁生活在12世纪,是大马士革的一位战神。他悍勇善战,曾把一支入侵的十字军部队摧毁殆尽。 而且,努尔·阿丁纵横捭阖,联合了许多穆斯林小王国。他的统治区域南到尼罗河畔,北达土耳其南部。这种种伟业都让努尔·阿丁英名远播。一次战斗当中,努尔·阿丁的部队击杀了安提阿的亲王,努尔·阿丁砍下敌酋的首级并将其呈到巴格达,作为献给哈里发的礼物。
恍惚中,扎卡维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努尔·阿丁再世。于是,他立下志向,一定要重现偶像的不世武功。当然,他也做好了英雄起于卑微的准备。经过辗转询问,扎卡维联系到了一位旧相识。此人是个学者,名叫阿布·马哈茂德·麦格迪西。麦格迪西还记得,一天,扎卡维突然出现在自家门前。来客声称自己要“为了约旦的宗教事业奋斗终生”。于是,两人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密起来。他们共同开办了读经班,将昔日的战友一一招揽到了身边。渐渐地,扎卡维等人开始实践自己的野心。
“我曾经写过一些文章,读经班的人把这些文字刊印出来,散发给广大群众。”对于与扎卡维并肩相处的日子,麦格迪西有着这样的回忆。“在我们的号召下,年轻人团结一致。我们的书籍、我们的言论,在他们当中流传广泛。”
同样的组织,在约旦并不少见。心怀不满的“圣战”老兵操办的这种“读经班”很快便星火燎原,蔓延至整个约旦。一些老兵甚至组织成员向所谓的“西方邪恶标志”开刀。出售酒类的商店首当其冲,频频遭到袭击。扎卡维自然不甘人后,他的构想远不止散播极端主义读物那么简单。在他看来,自己的“组织”应当制造混乱,把即将举行的议会选举彻底搞砸。...
一年之前,扎卡维逃到了伊拉克中部。当时,他身无长物,只有区区几件武器,以及少得可怜的现金。不过,他野心勃勃,他想要挑唆当地群众反对美国占领军,同时在什叶派与逊尼派信众中制造矛盾。不到一年,他几乎样样遂愿。而且,他犯下的罪行还被愤怒的伊拉克人安到了占领者头上。
如扎卡维所计划的一样,伊拉克陷入了混乱。很快,他还会想出新的毒计,让这个国家在苦难中越陷越深,也让西方世界感到恐惧。当然,在那之前,他还有些事情要办。因为他始终未曾忘记另一个地方,那就是约旦。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一起起恐怖策划,一次次血腥杀戮,
《黑旗:ISIS的崛起》带你深入恐怖主义大本营
用从未曝光的档案
重现ISIS的黑暗崛起之路!
比本?拉登更嗜血的恐怖主义头子——扎卡维
如何从约旦死狱中安然走出
在中东乱局之中
一手创造出让世界战栗的幽灵——ISIS?
拥有博士学位的伊斯兰教学者——巴格达迪
如何将伊拉克、叙利亚内战
变为吸纳死忠战士的天赐良机
让“伊斯兰国”的黑旗快速插遍优选版图?
一个打着“和平使者”名义的不错大国
如何因小、的军事误判
一步步陷入恐怖主义阴谋
一手将ISIS推向优选目标?
比谍战小说更惊险刺激
比好莱坞大片更精彩真实
聚焦震惊世界的惨案现场
直击各国的政治较量
读这一本,都有了
把《黑旗:ISIS的崛起》拉进购物车的理由:
理由一:普利策奖非常不错认证,白宫案头反恐圣经!
本书是00届普利策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英文原著刚一上市就被《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等优选非常不错媒体评为“2015年度好书”。
理由二:手资料首披露,政要密谈细节首曝光!
本书作者乔比?沃里克是《华盛顿邮报》资深中东问题专家,报道中东问题的20年间,深入美国白宫、中情局,以及中东多国的政府和大使馆,大量一线观察和一手资料首度曝光。
理由三:独特全局视角,直击“美国与ISIS”的联系!
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冷眼直观世界各大国在恐怖主义崛起之时的危机处理政策,揭露中东地区与西方大国间的政治利益纽带,以及美国,如何一步步为ISIS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理由四:惊悚刺激的小说式写法,的当代谍战传奇!
本书采用场景变换的小说式写法,以ISIS制造的多起恐怖案件连接全书情节发展:约旦酒店爆炸案、汽车炸弹连环爆炸案、刺杀美国大使、焚烧飞行员、培训自杀式人弹……比好莱坞大片更惊悚!
理由五:书中彩蛋多多,配合同名迷你剧效果更佳!
中文简体版震撼抢先发售,书中收录作者沃里克写给中国读者亲笔信和问候视频。2017年美国同步播出同名迷你剧《黑旗:ISIS的崛起》,文字和影音的完美组合,多方面揭开恐怖主义的神秘面具。
"
媒体评论
"沃里克是一位很好的记录者,《黑旗》是不可不看的当代谍战传奇。
——《洛杉矶时报》
从伊拉克被占领前后所犯的错误,到叙利亚持续内战的悲剧,沃里克的总结是令人信服的、非常不错的。
——英国《卫报》
沃里克的书是迄今为止很透彻描写ISIS崛起过程的作品,充满了人物的个性化描写,着眼于更宏大的历史阶段。
——《波士顿环球报》
这是一部每个记者都渴望去写却很少人能写成的作品,充满了细节描写,读起来欲罢不能。如果你想把“伊斯兰国”同时放入当今世界和穆斯林漫长历史中理解,那么这本书不可不读。
——《芝加哥论坛报》
"
前言
作者的话
出场人物
地图
引子
卷一 扎卡维的崛起
章 什么样的人用眼神就可以掌控一切?
第二章 他是个真正的领袖
第三章 同样的问题还会卷土重来
第四章 演习已经结束
第五章 为了“基地”,也为了扎卡维
第六章 战争一触即发
第七章 现在,他已红遍整个阿拉伯世界
卷二 伊拉克往事
第八章 昔日的胜利,今日的败局
第九章 你们认为这是一场叛乱?
第十章 我们正是要制造暴乱
第十一章 他们比“基地”组织更凶残
第十二章 屠场主人扎卡维
第十三章 了无希望的国度
第十四章 你抓得住他吗?
第十五章 这是我们的“9?11”
第十六章 大限将至
卷三 伊斯兰国
第十七章 人民希望推翻这个政权
第十八章 你说的那个“伊斯兰国”哪里?
第十九章 这个国家,由扎卡维奠基
第二十章 气氛开始改变
第二十一章 自此希望都已破灭
第二十二章 这叫部族革命
尾声
致谢
书籍介绍
全书分为“扎卡维的崛起”“伊拉克往事”和“伊斯兰国”三卷。当1999年约旦政府特赦一批政治犯时,没人意识到其中那个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男人,后来会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恐怖组织的幕后策划者。2006年扎卡维在美军空袭中身亡之后,扎卡维的继任者巴格达迪力图实现扎卡维生前关于建立一个极端而保守的伊斯兰国家的梦想。在邻国叙利亚混乱升级之际,巴格达迪把暴力带入这个国家,并且在伊拉克成立了伊斯兰国,开始了更加惨无人道的暴力恐怖行径。作者沃里克还在书中介绍了伊拉克、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对伊斯兰国的对策、措施及成效,指出布什与奥巴马两任总统在中东问题上的种种错误之举。最重要的是,本书指出了我们的希望所在——伊斯兰国正在播下自我毁灭的种子。
精彩短评:
作者:毛秃秃和胖咕咕 发布时间:2016-12-30 23:24:53
一开始根本就舍不得停下来,引人入胜。媒体新闻稿的典范,这样的书要都不拿普利策,那真心是没天理了。但最大的问题也在这里:这是完美的新闻稿与非虚构写作,却是非常不完美的政治与历史著作。我无时不刻不强烈感受到,我读到的是沃里克杰出的新闻报道(甚至是最杰出的),却不是这几十年中东的政治局势以及ISIS客观与详尽的历史。但不管怎么说,这是让人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的书。
作者:父亲 发布时间:2017-03-14 20:30:13
以前从电视里看关于isis的新闻,只感到了恐惧和绝望,不明白为什么这世界上会有这么残忍的人,也不明白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恐怖主义到底起源自什么?为什么人类要互相伤害,为什么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就无法共存,在那片神秘而美丽的中东,和平真的无法留存吗?这本书给了答案的同时也给了疑问。里面有几个事情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恐怖分子去炸电影院却因为忙着看电影忘了炸弹把自己的脚炸没了;因为兄弟家人被杀而自愿成为人肉炸弹,走到爆炸地点发现敌人不是美国人而是自己的同胞而心生犹豫;杀手杀死平民以后捡走了受害者的手机,告诉受害者家属一切安好,还为失去的人留下了眼泪……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绝望和希望同时存在于这片大地,信仰给予我们力量,却也蒙住了我们的双眼,愿一切安好。
作者:希夷子 发布时间:2017-05-23 08:28:37
只能说是历年新闻梳理,对于扎卡维和巴格达迪从普通的流氓、老兵、教师变成组织能力惊人的头目,没什么合理解释。如果随便一个受到宗教影响较深的普通伊斯兰失业青年,都可以迅速成为破坏力巨大的恐怖分子,那到底活动在中东的美国情报机构在忙活什么。
作者:珀斯 发布时间:2017-01-09 00:10:06
布什政府太蠢,太过自信。中东本就是一盘乱局,错误估计局势只会越搞越乱。今天IS似乎在古代有着类似伊斯玛仪派暗杀团一样的迷之色彩,看似游击队一样,但是最终叶茂根深,难以铲除。美帝不是当年的蒙古铁骑,天堂里的使者拯救不了地狱里来的恐怖。
作者:半月酒 发布时间:2023-09-17 14:19:51
看了两本翱子,都是好温暖的故事!
作者:夏草 发布时间:2017-01-19 13:42:41
可读性非常强的新闻纪实,反恐电影都没这个刺激。对了解ISIS的前世今生非常有帮助。但毕竟不是专门的地缘历史政治著作,作者对当今中东的乱局并未进行深入的剖析。
深度书评:
从《末日巨塔:基地组织与“9.11”之路》到《黑旗:ISIS的崛起》
作者:拧发条鸟 发布时间:2019-09-19 13:39:26
因为月初出门匆忙带错了书,恰好在9.11的时候读到讲“基地”组织如何发展壮大的《末日巨塔》。虽然从记事起新闻里关于中东的报道一直很多,但实质上对阿拉伯世界了解甚少,如果让我找一些形容词来描述现在的阿拉伯世界,脑子里源源不断冒出来的都是负面词汇。而这片区域曾经也是有着灿烂文化的富饶之地啊,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汉谟拉比法典、《一千零一夜》、古埃及、古巴比伦......可之前也说过,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百姓整日为了如何活下去而充满忧虑,是不是就难再为自己的历史感到骄傲了。
一开始读的挺费劲的。阿拉伯语名字是真的记不住,此外还有什叶派、逊尼派、“圣战”组织、“伊斯兰国”组织.......各种各种派别、组织都要花时间去查资料去消化理解,不过短期的查资料补知识还是未让我对这个复杂世界了解到更多。
《末日巨塔》书中的内容在9.11事件后便结束了,但极端宗教分子在中东地区的暴行并没有结束,于是继续看了《黑旗》。如果说《末日巨塔》讲述了本.拉登是如何从沙特富商发展为“基地”组织头目的一段过程,那《黑旗》更像是揭露自诩为“屠场主人”的扎卡维及其拥趸者罪恶行径的书。才看到引子就难过的掉眼泪啊,合上书也是愣了半天神,有千言万语想要说,但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这些天总能想起以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张照片,叙利亚难民小孩在沙滩上小小的遗体,他还那么小,他还没见过美好和光明就匆匆和这个世界告别,他闭上眼睛的时候有留恋这个罪恶的世界吗。大马士革本该是开满玫瑰的“人间的花园”的样子啊,却被插满黑旗,你们为这片土地创造过什么,你们又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什么?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国家是指国民主要是伊斯兰教信徒(穆斯林)的国家,这些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约有近五十余国,这些国家的法律一般都只是参考《古兰经》和圣训而不会全面地执行。这里被称为“火药桶”,也是书中所说“被美国打开的潘多拉的魔盒”。
说不清是幸运还是不幸,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下埋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随着20世纪石油资源的发现,那些吃着椰枣、喝着骆驼奶,过着和2000年之前的祖先并没有两样的生活穆斯林们一下子富裕了,他们被抛进了充斥着各种观念和价值的国际市场。包括极端分子有许多人都认为发展的潮流已经侵蚀阿拉伯民族的根本品质。其实科技进步、价值虚无在20世纪是普遍问题,不只局限在这里,但这片土地上的人却格外紧张并开始扼杀自由,当全球其他所有地区的民主状况与个人收入都在迅速提高的时候,这些国家除了依赖于自然给予的丰富资源外几乎没有创造什么财富,在精神上,极端分子要求奉行伊斯兰的、非西方的价值观,并与西方各国断绝外交,从而扭转使社会走向现代的各种变化。
书中围绕着“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ISIS)”的发展主要描写了本.拉登、扎瓦赫里、扎卡维、巴格达迪等关键人物。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要把不信真主的侵略者从属于穆斯林的土地上赶走,要惩罚美国和西方国家,因为他们对伊斯兰犯下了罪行。但从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来看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曾在沙特与王室关系相当亲密的富商本.拉登、比如出生埃及医学世家的扎瓦赫里、比如沉默寡言的教授、博士巴格达迪、比如胡作非为的“问题青年”扎卡维,他们的成长环境可以说天差地别。
其中分别用比较大的篇幅的讲述了本.拉登和扎卡维的成长经历。
本.拉登的父亲默罕默德.本.拉登是一名富商,他事业的轨迹恰好与当时沙特阿拉伯的发展吻合——起初缓慢,随后在突然间飞速上升。在事业上的成功使本.拉登家族与沙特王室关系紧密,甚至在国库不充裕时默罕默德.本.拉登能在经济上支持国王。本.拉登家族也是一个庞大家族,伊斯兰教允许一个男子同时娶四位妻子。在默罕默德.本.拉登去世前,他与22位妻子正式生养了54个孩子。他有个习惯,将为自己生过孩子的前妻转嫁给公司的雇员再娶新妻子。本.拉登便是跟随转嫁给父亲公司雇员的母亲一起在继父家生活的。但在他所处的沙特环境中,个性是不被允许的,他从小便是一个威严、说一不二的人,继父家的弟弟妹妹比起父亲更怕这个哥哥。不太聪明的他渴望取得能与生父比肩的成就,还未完成大学学业的就开始拼命工作,成为一名衣食无忧的富商,但其实他很克制自己的物欲。1979年圣诞夜,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拉登开始在经济上秘密支持前往阿富汗的圣战者,经济上的支持并不能消除本.拉登坐立难安的情绪,1981年他终于搬至巴基斯坦,并为应征加入圣战的人建立了“中途之家”,后来进一步建立狮穴营地等,正式开始武装斗争的生涯。
而他的后继者扎卡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扎卡维原成长于约旦北部工业城镇扎卡,当地民风彪悍,他自己也是如此。“扎卡维完全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宗教极端分子应有的模样。他就是个无赖,而且非常滥饮。为了让扎卡维走上正路,他的家人开始求助于宗教组织。于是,他过往的恶习未曾消减,却又沾染了宗教极端主义的新毛病(萨米.巴迪吉 时任约旦情报机构一把手)”。他1989年前往阿富汗参加圣战,战争结束归国后不适应国内“不符合教义”的氛围。1994年,策划袭击,伤亡者众,很快落网的扎卡维被关入约旦西南部酷烈荒漠中贾法尔监狱,这里集中关押着整个约旦最凶恶的几十个人,他们都是反政府狂热分子。他的精神导师麦格迪西也在其中。1999年,约旦阿卜杜拉即位成为约旦新国王,进行了一次特赫,特赦名单上的名字从最初拟定的500名到最终确定的25000名,新国王签了字,扎卡维名字便在名单之上。出狱后,扎卡维去了巴基斯坦,开始了接下来疯狂的种种行为。
虽都是极端宗教分子,但可以说扎卡维一直并不讨本.拉登喜欢,这位后继者拜访本.拉登时曾遇冷,而“基地”组织的高层们也曾多次发声谴责过扎卡维的“过火”。同样是对西方的宣战视频,本.拉登是端坐桌前讲大道理,而扎卡维更擅长操纵舆论并利用社交媒体来宣扬观点、展露暴行,其实扎卡维本人连《古兰经》都未背熟。
那这两个组织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稍微进行了梳理。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拉登经济支持圣战、随后逐步迁入巴基斯坦、阿富汗,建立狮穴营地
》1988年5月 苏联分阶段从阿富汗撤军(战争9年,苏联死亡1.5w人,3w人受伤;阿富汗死亡约100-200w人,其中可能90%为平民),圣战者的战斗对象变为彼此
》1988年8月 基地组织建立
》1992年 本.拉登应苏丹政府邀请,举家迁居苏丹喀土穆
》1992年12月 阿布.哈耶尔(本.拉登朋友、伊玛目)圣令,一是允许对美国发起袭击,二是允许杀害无辜者——基地组织新理念诞生,基地组织成为全球性恐怖组织
》1994年 本.拉登被剥夺沙特公民权,本.拉登逐渐失去经济保障
》1996年 离开苏丹,前往阿富汗(此时,阿富汗逐渐被塔利班控制——在塔利班统治时期,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承认阿富汗政府——沙特、巴基斯坦和阿联酋)
》1996年 本.拉登策划炸毁两座美国驻外大使馆并向美国宣战
》1998年 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与扎瓦赫里领导的“圣战”组织合并
》1999年 扎卡维出狱,前往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拜访本.拉登(本.拉登副手接见扎卡维,安排其在600公里外操办武装分子训练营,因距离关系,扎卡维不用全然听命于本.拉登,也无需跟着“基地”组织相关精神亦步亦趋——据本.拉登方面极端分子供述,扎卡维并不知晓“9.11事件任何内情”)“两伊”边境因美军战机不断巡防和萨达姆部队撤出,出现权力真空状态,给各路军阀和宗教极端分子以可乘之机。扎卡维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2001年 9.11事件,本.拉登出逃
》2003年2月 美国国务卿发表演讲阐释出兵伊拉克合理性,他认为伊拉克政府给一群恐怖分子提供了保护伞,暗示萨达姆已经将极端组织的控制权牢牢攥在手里,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事实上萨达姆信奉世俗主义,对于宗教极端分子,他向来只有迫害与杀戮),此次演讲让扎卡维在世界范围内出名,但其实他只是美国掩饰自己战争行径的借口,但这次演讲,造就了21世纪最凶悍的一名宗教极端分子
》2003年 伊拉克战争,萨达姆倒台
美国只想打到萨达姆,对战争后怎么管理这个国家毫无计划。战争使萨达姆政府倒台,政府机构瘫痪,恐怖分子大为受益,活动范围也扩大。伊拉克复兴党(萨达姆时期执政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遭到取缔,而复兴党成员多为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去复兴党化”使很多原来的公职军队人员加入扎卡维阵营。加剧了伊拉克国内动荡局势。国内治安混乱,汽车炸弹和自杀式“人弹”成为巴格达两道“家常便饭”。除了炸掉外国驻伊拉克使馆、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扎卡维开始将伊拉克推到教派对立局势,甚至刺杀了伊拉克国内最有名望的什叶派教士,挑起什叶派和逊尼派斗争(目的是为蛊惑年轻一代穆斯林)
》2003年 12月 萨达姆.侯赛因被捕
》2004年4月 美国军营虐囚事件被曝光,扎卡维拍摄斩首美国公民尼克.伯格报复性视屏在网络疯传,尼克.伯格在视频中所穿衣服与美军所虐待伊拉克囚徒衣服完全同款。(扎卡维有利用网络操纵舆论的精明才能)
》2004年5月 “团结与圣战”协会标志着“圣战”团体的联合,扎卡维为领导人
》2004年 本.拉登与扎卡维结盟,“圣战”进入新时期。“基地”组织在伊拉克分部正式开张
》2005年1月 伊拉克议会选举
》2006年6月 美军空袭扎卡维巢穴,扎卡维死亡
》2007年 美军逐步撤离伊拉克
》2011年初 “阿拉伯之春”爆发,从突尼斯开始,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民众要求变革。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爆发斗争,局势混乱
》2011年5月 本.拉登被宣布死讯
》2011年 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被提拔为“伊斯兰国”新领袖,接手这个已经岌岌可危的组织。(扎卡维死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改名号为“伊斯兰国”,这中间的领袖也在2010年死于美军空袭)远征叙利亚,叙利亚的乱局让他有机会大施拳脚
》2011年8月 美军彻底撤离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结束(战争中。4500名美军付出生命,3200余人受伤。伊拉克人民伤亡人数保守估计在美军伤亡人数20倍以上)
》2012年 叙利亚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2013年 巴格达迪通过音频宣布重组“伊斯兰国”,“伊拉克伊斯兰国”与叙利亚极端势力合并,组成“伊拉克与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逐渐统治叙利亚,在大街上进行斩首,经常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杀人视频。
》2014年 基地组织与ISIS划清界限
》2014年 巴格达迪公开亮相,宣布“哈利法国”成真
》2015年1月 ISIS活活烧死约旦战斗机驾驶员穆阿特.卡萨斯巴(阿拉伯将斩首作为处决犯人合法手段,纵火行为不容于伊斯兰法律,受到强烈谴责)约旦空袭ISIS
从“基地”组织到“伊斯兰国”,极端宗教分子的势力如同一棵树一般成长起来,即使砍掉其枝叶,但其根系已经深植于阿拉伯世界地底。这期间极端分子种种罪行罄竹难书。两河流淌的不再是清澈的河水,而是无辜的血。极端分子的暴行总是以复兴教义为借口,但我阅读途中不断勾画、产生疑问,种种行为与教义相矛盾之处实在太多。
比如:
在自己的祖国为人唾弃的叛逆者们,去阿富汗参加圣战,本.拉登供给他们的居住条件很是舒适,屋内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冰箱、洗衣机、烘干机等,舒适度甚至优于本.拉登本人。而他们也是那帮呼吁着要去除西化,远离西方现代科技的人。
比如:
阿扎姆(上层人物)为了激起激起年轻宗教分子对死亡的崇拜、以身殉教,为他们描述了这样一个身后世界“跻身天国,会获得上面镶嵌着比地球还贵重宝石的冠冕,会有72名贞洁的天国美女相伴,会有数不尽的肉食瓜果,最醇厚的美酒。”所以以身殉教,与其说是为了崇高理想,更不如说是给他们鲜少有回报的生活之外提供了另一种理想选择吧。
比如:
《古兰经》说,“枉杀一人,如杀众人”。先知也有格言,不应该让穆斯林流血,除非遇到以下三种情况——惩罚谋杀、通奸或是背弃伊斯兰的罪行。但是,他们为了争夺权力而杀人害人。
比如:
基层组织成立初期,为招募组织成员,单身成员可得到1000美元左右月工资,已婚成员月工资约为1500美元,每年有往返探亲机票及一个月假期。基地组织将自己标榜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以招募那些因阿富汗圣战而中断教育和事业的人。
比如:
《古兰经》规定“你们不要自杀”。 扎卡维招募“人弹”行为,已经触犯了宗教禁忌。里莎维这位“安曼新娘”便是扎卡维众多“人弹”之一。里莎维在伊拉克战争中亲人丧生,她认为自己必须为死去的亲人报仇,因为伊拉克逊尼派的传统一向如此。所以她成为了扎卡维的“人弹”,她和另一名假扮她丈夫的极端分子,在安曼一场普通逊尼派婚礼上屠杀无辜妇女和儿童。而实际上她甚至都没见过扎卡维。这次屠杀激起了包括穆斯林在内成千上万人的谴责,连“基地”组织也发言谴责。
……
这样自己违反自己教义的例子实在太多,纵使扎卡维和巴格达迪是操纵舆论的高手,也已经不能自圆其说。
那美国在宗教极端分子的发展壮大中又起着怎样的催化作用呢。二战结束后,美国引起的、参与的战争实在太多,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个国家如此频繁的对外使用着武力,他们的仗总也打不完。宗教极端分子最初的目的也是将美国赶出阿拉伯世界。美国人挑起了战争,却并未思考过战后如何控制局势或者帮助建立新的政府,比如“历经‘去复兴党化’的伊拉克,简直就是恐怖主义的沃土。当局的不作为就好像阳光雨露。美国人对伊拉克文化的误解,仿佛阵阵和暖的风。有了这样的好年景,也由不得他扎卡维不开花。”再如,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没有将极端分子和普通犯人分开关押,这就相当于给了极端分子培养信徒的机会。同时,美国政治领袖们对正在崛起的恐怖分子的选择性无视、FBI和CIA中间筑起的互不沟通的高墙……有太多太多对恐怖分子有利的因素了。美国情报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何尝不知道极端分子的势力已经壮大到何种地步,然而报告不断修改、层层递交上去,倾盆暴雨可能已经变成零星小雨了。官员约翰.奥尼尔大半辈子都在与恐怖分子斗争,最后他的离职,戏剧性的死于9.11事件,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再后来,我们也知道奥巴马在竞选中就表示要让美国从中东的纷乱中抽身,这种“温和反对派”策略更是完全不能控制局势。美国亲手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再难合上。
如今的中东仍不是太平之地,这不是说单方面是谁的责任,很多人很多组织都有责任。未来会怎样呢,何时战火才能停息呢,何时大马士革才会开满玫瑰呢?谁也不知道。
(最近都很忙,内容都是趁早晚间隙梳理的,再加之对伊斯兰世界的不熟悉,写的乱七八糟,大概率会有许多错误,后面慢慢改正)
权力的真空生长暴力,文化的分裂孕育邪恶
作者:STONEMAN 发布时间:2017-06-27 00:40:38
本书的尾声提到了两个观点。
埃及总统塞西认为,”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的暴力行径,不过是一场横亘在穆斯林面前的更大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而已。问题并非在于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而在于意识形态——那些几百年来被穆斯林奉为圣训的思想和观点。他认为,要对这些思想和观点提出挑战,无疑十分困难。他呼吁发动一场”宗教革命“,把一个古老宗教从那些扭曲其核心价值的原教旨主义者和宗教极端分子手中拯救出来。
而潜心研究宗教极端活动40余年的专业记者,黎巴嫩人拉米·胡里认为,大多数投奔“伊斯兰国”的年轻人并非醉心神学的虔诚教徒,他们的兴趣更多在于打击阿拉伯世界的威权统治者——比如塞西之流。他还认为,扎卡维的变态行为,与宗教和意识形态关系不大,根本原因来自于他那一段监狱生活。
“’基地’组织也好、‘伊斯兰国’也罢,两大组织的关键人物都在阿拉伯诸国的监狱中完成了从普通人到极端分子的转变。” “美国的武力干涉加阿拉伯监狱,这才是‘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茁壮成长的原因。”
统治者的观点是世界观的、形而上的:伊斯兰教某些圣训的思想和观点已经落后于时代,亟待变革,否则将在意识形态上失去合法性;而记者的观点是方法论的、政治经济学的:恐怖主义源于威权统治和大国政治,只是恰巧结合了伊斯兰。
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恐怖主义作为内部威权和外来暴力的压迫下映射出的畸形产物,与伊斯兰——世界第二大宗教如此长久的缠绕结合,本身说明了该宗教与暴力有一定的亲和性。纵观中世纪历史,基督教的暴力色彩甚于伊斯兰教,却能成功洗白,使赎罪券和宗教法庭成为历史,宗教改革功不可没。而伊斯兰国的出现,将伊斯兰社会进一步推向了历史性的巨大分裂之中,国际舆论在极端主义的刺激下亦走向极端,全体伊斯兰被一小撮人绑架,被污名化,已经到了必须切割的地步,而切割的前提是宗教领袖需要重塑意识形态并掌握对经典的解释权,七世纪的那套方法在如今已经行不通了,需要用发展的、未来的眼光看待、评价自身宗教中那些互相矛盾的、落后于时代的特质。“意识形态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什么是伊斯兰?谁能代表伊斯兰?世俗领袖和大伊玛目们如果不能说清楚这个问题,伊斯兰的分裂恐怕仍难以弥合。不能够从伊斯兰传统精神内核进化出的哈里发国,无异于建立在沙丘上的楼阁。
伊拉克战争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部走出了扎卡维;战争结束十年后,基地组织叙利亚分部走出了巴格达迪。约旦特工十年反恐,眼睁睁看着致力一生的事业千疮百孔。局内人身不由己只好扬汤止沸,实在是一种悲壮的浪费。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傻瓜式服务(282+)
- 体验满分(187+)
- 不亏(273+)
- epub(267+)
- 字体合适(131+)
- 图文清晰(207+)
- 书籍多(649+)
下载评价
- 网友 丁***菱: ( 2024-12-30 14:04:1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后***之: ( 2024-12-20 06:01:29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养***秋: ( 2024-12-17 17:45:4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19:41:19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孔***旋: ( 2024-12-29 14:13:00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陈***秋: ( 2025-01-06 12:22:2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濮***彤: ( 2024-12-10 10:04:47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通***蕊: ( 2025-01-03 10:01:25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冯***卉: ( 2025-01-04 05:01:5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屠***好: ( 2024-12-18 15:16:18 )
还行吧。
- 网友 菱***兰: ( 2024-12-11 22:29:11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田***珊: ( 2024-12-21 02:33:04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权***颜: ( 2024-12-13 08:21:45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权***波: ( 2024-12-14 09:40:26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辛***玮: ( 2024-12-22 10:12:5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瞿***香: ( 2024-12-22 22:49:07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一次考好英语四级关键1000题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与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好新闻的诞生:人民日报夜班编辑这样改稿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3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历年真题详解:专业知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3-6岁:儿歌涂色本(套装全16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当校霸遇上学霸(1)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The Hard Truth About Soft Skills:Workplace le软技能的硬道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新闻摄影学/新闻业务知识丛书/第2版/徐忠民/浙江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天星教育2021学年教材帮 初中 九上 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RJ(人教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