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艺术的改革者·瓦格纳——外国音乐欣赏丛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歌剧艺术的改革者·瓦格纳——外国音乐欣赏丛书精美图片
》歌剧艺术的改革者·瓦格纳——外国音乐欣赏丛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歌剧艺术的改革者·瓦格纳——外国音乐欣赏丛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301771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8-10
  • 页数:135
  • 价格:6.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0:31

内容简介:

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作家生平的作品:《漂泊的荷兰人》、《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汤豪舍》

瓦格纳的3幕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作于1841年,1843年首演于德累斯顿。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德国诗人海涅的《施纳贝莱沃普斯基的回忆》第7章自撰脚本。剧情描述荷兰人乘红帆船在海上航行,魔鬼罚他终生漂泊,7年方可登陆一次。只有找到一个忠贞地爱他的女子,方可得救。船长达兰德的女儿森塔从画中认识了荷兰人,对他产生思慕之情,渴望救他上岸。一天,荷兰人在海上漂泊又满7年,上岸寻找救星,被船长约到家里,见到森塔。两人一见倾心,荷兰人为自己即将得救而暗自庆幸。此时恰逢森塔以前的恋人,猎人埃里克前来求婚,并提醒森塔不要忘记过去的誓言。荷兰人闻言大失所望,离开森塔,沮丧地奔回船去。森塔追到海边,见红帆船远去,悲不自胜,投海而死。红帆船此时亦沉人海中。剧终时,海中庄严地出现荷兰人与森塔的身影,他们在朝阳中拥抱着,向天空升去。

《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又名《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三幕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完成于1867年,但其序曲早在1862年便已创作。歌剧的脚本为瓦格纳本人所作,取材于十六世纪德国纽伦堡的一个民间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在瓦格纳的歌剧创作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是歌剧*著名的杰作之一。这部歌剧构思的时间很长,所要体现的中心思想几经更迭,在这一过程中它的形象和情节不断深化。因此在瓦格纳后期创作中,这部歌剧显得十分突出。

《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的不朽歌剧。是瓦格纳*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有影响力的其中一部。《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根据冰岛历史学家施图鲁孙的北欧神话《埃达》与12至13世纪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自撰脚本,提赠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整套歌剧于1876年在拜鲁伊特首演。全剧由四部分组成: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费里德、众神的黄昏。

瓦格纳的3幕歌剧《汤豪舍》,作于1842-1845年,完整标题为《汤豪舍以及瓦尔特堡的歌咏比赛》,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古代传说撰脚本。剧情描述游吟歌手汤豪舍与图林根的庄园主赫尔曼的侄女伊丽莎白相爱,但经不住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诱惑,离开图林根瓦尔特堡在爱神的山庄住了一年,后因感到厌倦,又回到人间,伊丽莎白喜出望外。汤豪舍参加歌手比赛,赫尔曼规定必须唱爱的赞歌。汤豪舍竟在歌中称颂他自己与维纳斯的私情,因此触犯了神。赫尔曼令汤豪舍随朝觐者去罗马求教皇赦免。教皇却声称,如要他赦免汤豪舍,除非拐杖发芽。汤豪舍走后,伊丽莎白因相思而成病,竟死去。汤豪舍回庄园途中,遇伊丽莎白的棺木,痛苦至极,在维纳斯召唤下,他叫喊着“神圣的伊丽莎白啊,为我而乞求吧,”倒在伊丽莎白身旁死去。这时朝觐者拿着教皇送给汤豪舍的拐杖出现了,拐杖上长出了枝叶,说明汤豪舍的罪过得到了赦免。音乐以小号的号角式的合奏揭开了典礼的序幕。随后,音乐进入舒展优雅的“高雅主题”,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潇洒的绅士和端庄的贵妇人的行进队列。


书籍目录: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通向成功的道路

流亡中的沧桑

归国后的鸿运

毕生的事业

二、歌剧作品简介

成名之作《黎恩济》

浪漫色彩的故事诗《漂泊的荷兰人》

反对禁欲道德的宣言书《唐豪赛》

艺术家悲惨处境的写照(罗恩格林)

死亡与痛苦的悲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乐观主义的喜剧《纽伦堡的名歌手》

神话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

附录

婚礼进行曲

迷人的晚星

高贵的大厅

爱你莎之梦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作家生平的作品:《漂泊的荷兰人》、《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汤豪舍》

  瓦格纳的3幕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作于1841年,1843年首演于德累斯顿。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德国诗人海涅的《施纳贝莱沃普斯基的回忆》第7章自撰脚本。剧情描述荷兰人乘红帆船在海上航行,魔鬼罚他终生漂泊,7年方可登陆一次。只有找到一个忠贞地爱他的女子,方可得救。船长达兰德的女儿森塔从画中认识了荷兰人,对他产生思慕之情,渴望救他上岸。一天,荷兰人在海上漂泊又满7年,上岸寻找救星,被船长约到家里,见到森塔。两人一见倾心,荷兰人为自己即将得救而暗自庆幸。此时恰逢森塔以前的恋人,猎人埃里克前来求婚,并提醒森塔不要忘记过去的誓言。荷兰人闻言大失所望,离开森塔,沮丧地奔回船去。森塔追到海边,见红帆船远去,悲不自胜,投海而死。红帆船此时亦沉人海中。剧终时,海中庄严地出现荷兰人与森塔的身影,他们在朝阳中拥抱着,向天空升去。

  《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又名《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三幕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完成于1867年,但其序曲早在1862年便已创作。歌剧的脚本为瓦格纳本人所作,取材于十六世纪德国纽伦堡的一个民间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在瓦格纳的歌剧创作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是歌剧史上最著名的杰作之一。这部歌剧构思的时间很长,所要体现的中心思想几经更迭,在这一过程中它的形象和情节不断深化。因此在瓦格纳后期创作中,这部歌剧显得十分突出。

  《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的不朽歌剧。是瓦格纳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其中一部。《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根据冰岛历史学家施图鲁孙的北欧神话《埃达》与12至13世纪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自撰脚本,提赠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整套歌剧于1876年在拜鲁伊特首演。全剧由四部分组成: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费里德、众神的黄昏。

  瓦格纳的3幕歌剧《汤豪舍》,作于1842-1845年,完整标题为《汤豪舍以及瓦尔特堡的歌咏比赛》,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古代传说撰脚本。剧情描述游吟歌手汤豪舍与图林根的庄园主赫尔曼的侄女伊丽莎白相爱,但经不住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诱惑,离开图林根瓦尔特堡在爱神的山庄住了一年,后因感到厌倦,又回到人间,伊丽莎白喜出望外。汤豪舍参加歌手比赛,赫尔曼规定必须唱爱的赞歌。汤豪舍竟在歌中称颂他自己与维纳斯的私情,因此触犯了神。赫尔曼令汤豪舍随朝觐者去罗马求教皇赦免。教皇却声称,如要他赦免汤豪舍,除非拐杖发芽。汤豪舍走后,伊丽莎白因相思而成病,竟死去。汤豪舍回庄园途中,遇伊丽莎白的棺木,痛苦至极,在维纳斯召唤下,他叫喊着“神圣的伊丽莎白啊,为我而乞求吧,”倒在伊丽莎白身旁死去。这时朝觐者拿着教皇送给汤豪舍的拐杖出现了,拐杖上长出了枝叶,说明汤豪舍的罪过得到了赦免。音乐以小号的号角式的合奏揭开了典礼的序幕。随后,音乐进入舒展优雅的“高雅主题”,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潇洒的绅士和端庄的贵妇人的行进队列。


精彩短评:

  • 作者:鞑靼达 发布时间:2015-10-08 16:21:18

    东日本铁路公司开发了大清水,这是真的!!!

    本书最后一章“你会怎么处理这些水”,里面说到东日本铁路公司处理谷川岳隧道积水的方式:将隧道积水做成瓶装水卖,还说每年获得近7500万美元的利润。

    这里不能上图,只好上日本维基百科的链接了,如果能看日文,应该问题不大。 https://ja.wikipedia.org/wiki/大清水

    还有很多图可以证明的,确实有这么一款衍生品

  • 作者:catulus 发布时间:2021-07-06 09:15:46

    书里大量挪用《资治通鉴》《旧唐书》原句,人物剧情基本上都是史书直译,一股辅导书翻译味儿。

    我寻思我看你这书图的是啥,图的不就是亲民

    你这么整,不如我直接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的总比你搁这儿胡蹦哒好

  • 作者:小胖胖 发布时间:2012-02-21 19:09:32

    印刷装帧很不错,图片很不错

  • 作者:林中路 发布时间:2019-05-13 21:36:53

  • 作者:東寫西讀 发布时间:2018-12-11 13:01:22

    书名英文直译:《差异化:逃避群氓的竞争》。差异化产品策略,是在一模一样的同质化产品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在越来越丰富的品类中与其他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产品最大的卖点,当产品的功能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所谓的产品升级就失去了意义,消费者的满意度就很难提升,只能通过革新式的创新,才能带来新的卖点,比如说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社会心理学将其称为“享乐适应症”,昨天还在感激的事物,今天就会理所当然的接受。学会逆向思考,重新定位产品发掘卖点,才显得尤为关键,比如在互联网早期大家都在忙着建门户网站,Google选择了做搜索引擎。美国著名的营销大师特德.莱维特(Ted Levitt)说过:“没有商品这样东西,顾客真正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差异化是保证不断创新、适应消费需求的正确途径。

  • 作者:VIP 发布时间:2020-08-29 17:03:44

    2016-10-17 读过


深度书评:

  • 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作者:我很乖~~ 发布时间:2009-08-24 20:55:44

    整个下午她都坐在那儿,痴痴望着一只漂到她脚边的瓶子。

    她终于在夏日的海边,遇到了浪漫爱情的开始,

    她内心不断挣扎,害怕自己一旦将它拾起,

    她的命运将从此完全改变。

    直到夕阳西下,潮水退去,她仍坐在那里默默流泪。。。

    这是她最后的机会了,她却依然不敢轻易开始。。。

    ------------------------------------------------------------

    午后,

    骤雨狂袭,

    他们连忙躲到屋檐下避雨。

    雨焦急地下着。。。

    雨焦急地下着。。。

    他们冷冷地对望一眼。

    。。。

    他们骄傲地闭上眼睛。

    。。。

    ------------------------------------------------------------

    爱情,往往在我们的犹豫、迟疑、无谓的坚持与执拗中,无奈地从身边走过。

    在自己所编织的爱情的美梦中,谁都不愿相信现实需要妥协与忍耐,也会有世故和计算,会有欺骗和伤痛。似乎他们都成了美丽爱情的污点。

    --------------------------------------------------------------

    趁我还年轻,

    可以毫无保留地为爱付出;

    趁我还无知,

    可以完完全全地奉献自己;

    趁我还天真,

    可以相信爱你是一辈子的事。

    请你爱我的青春,爱我的痴狂,爱我的执着,

    让我们在还没学会世故计算的青涩年代,

    好好谈一场幼稚的恋爱吧!

    ---------------------------------------------------------------

    爱情总是无言地迫害着友情。

    “重色轻友”有时也是无奈地选择。

    ---------------------------------------------------------------

    给剩女们:

    她一直坚持宁缺勿滥,

    相信最好的值得耐心等待。

    偏偏最好掉落的红苹果,

    通常是酸的,

    而惊心动魄的伟大爱情,

    通常不是等来的。

    ---------------------------------------------------------------

    大家都说

    爱是要勇敢去追寻的,

    所以他们不顾一切地努力寻爱。

    如今他们已累了、老了、倦了,

    对爱情感到灰心至极。

    现在要是再有人告诉他们,

    真爱其实就在他们身边,

    他们只会翻翻白眼疲惫地说:

    “孩子,别闹了!”

  • Libido vs. Ego

    作者:Qil 发布时间:2013-01-28 01:57:08

    1 Libido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心理活动存在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种状态。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潜意识的本能是人的行为动机和产生原因,而人的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人的性本能背后的动机性源泉称为力比多(libido),即性本能。“俄狄浦斯(Oedipus)情结”是弗洛伊德从“力比多”理论和人格学说中衍生出来的又一个重要概念。人的童年的性本能对人的一生有决定性影响。人生下来就具有某种欲望或性冲动。在西方文学作品《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中都表现了弑父这个主题,而弑父的共同动机是为了争夺自己亲近的女人(母亲)。这种恋母弑父的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正是童年既已经存在的力比多所导致的。

    弗洛伊德提出本能的区分,“最近我曾提出一种本能的特点,在这里我将继续把它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根据这个观点,我们不得不区分出两类本能,其中之一就是爱欲(Eros)或性本能(sexual instincts),这是迄今为止更引人注目和更易于研究的。它不仅包括不受禁律制约的性本能本身和受目的制约的或由此派生的具有升华性质的本能冲动,而且包括自我保存本能,必须把这种本能分配给自我,而且在我们的分析工作之初,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使之与性的对象本能相对立。而第二类本能则不那么容易下定义;最后,我们开始把施虐狂(sadism)作为第二类本能的代表。出于受生物学支持的理论上的考虑,我们假定存在着一个死的本能,它的任务是把有机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状态;另一方面,我们假定爱欲的目的在于把里面分散着的生物物质微粒越来越广泛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生命复杂化,同时它的目的当然就是保存生命。既然这两种本能都致力于重建一种由于生命的出现而受到干扰的状态,那么,照此行事,这两种本能从词的最严格的意义上讲就都是保守的。生命的出现就会因此而被看作是生命继续的原因,同时,也被看作是走向死亡的原因;而生命本身则是这两种倾向之间的冲突和和解。”

    人的本能由生本能和死本能组成。生本能由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两部分构成,主要包括口喝、饥饿等(自我本能)和力比多(性本能)。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的治疗中,希望给病患提供引导,使之恢复到自我意识层面中。而在其多年的治疗和研究经验中,这样的方法证明是可行的。所以,弗洛伊德的著作中特别重视性本能。而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包括性行为本身及诸多追求快乐的行为及活动。这些性本能背后的动机性源泉或力量可称之为力比多(libido)。

    快乐是由不同类型的性行为提供的。在性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潜力,不断地驱使人去寻找快感,这些快感与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生殖活动、触摸、接吻等性行为能产生性快感。人的行为都有动机的,或显著,或隐含。而动机决定人的行为。这样的动机导致的行为是由力比多所驱动和支配的。力比多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它驱使人去寻求快乐,特别是通过性行为获得的原始的快乐。

    弗洛伊德认为,力必多的发展过程分为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和生殖期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性本能与婴儿的口腔刺激紧密相联;第二阶段是通过排泄粪便得到性欲快感的;第三阶段,性的快感转移到生殖器官,俄狄浦斯情结和爱烈屈拉情结都发生在这个阶段;第四阶段是生殖器,是性本能发展的最后阶段。力比多发展的几个阶段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儿童将来的性生活是正常态还是异常态?是自恋、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完全取决于这几个阶段的发展结果。人的本能性力——力必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情况。

    如果将力必多指向父亲则产生恋父情结(称为“爱烈屈拉情结”)。在古希腊神话,爱烈屈拉公主因母亲与其情人谋杀了她的父亲,故决心替父报仇与其兄弟最后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弗洛伊德解释,这是一种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潜意识中有一种取代母亲位置的愿望。特别是到了生殖器期,女孩发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故埋怨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的爱。这种情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见。有些女孩恋着比自己年长许多和有着与同龄人不相称成熟的男性时,细心的七大姑八大姨发现这些男性可能具有与女孩父亲相同的特征。这种恋父情结的发生在女孩成长的早起可能就已然被发现端倪。比如女孩将父亲常用的东西带去幼儿园,吃饭、睡觉、游戏都抱着,老师一旦趁她午休时将其拿走,女孩就会大哭,有的甚至出现如用头撞地的过激行为。而对于其他人的同类物品,她并不接受。又如,女孩在家中只听父亲的话而完全不理会母亲的教育。

    如果将力必多指向母亲则产生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电影《生死朗读》(the reader)是描写情窦初开的小男孩与一个为纳粹工作的中年女性的恋爱故事。恋母情结不只是恋自己母亲,当然还包括恋成熟女性。处于青春期的十五岁的男主角恋上一个36岁的中年妇女。男主角在她身上寻找类似母亲能来带的却夹杂着性爱成分的快乐。而女主角对男主角可能有两种感情的混合,第一种当然是男女的欢爱;另一种可能就是母爱,将他视为自己的孩子来爱,愿意带他走向成熟(让厌学的他读书)。

    如将力必多指向自己,则会把自己作为爱恋的对象,这就是自恋。弗洛伊德看来,自恋者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力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自恋者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将力必多投射于医生则产生移情现象。如电影《危险方法》(dangerous method)中,俄罗斯犹太人萨宾娜被送至弗洛伊德的高徒荣格处治疗歇斯底里症,但在诊治过程中,他们之间发生了秘密的、不论之爱。影片改编自精神分析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公案,虽然有些许八卦和花边的潜质,但是,影片确实把萨宾娜的力比多如何移情至荣格身上,最终导致荣格和弗洛伊德在学术上分道扬镳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当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固着和退行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病。所以,力必多的受挫和压抑是产生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而早期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的治疗释放这种压抑,让快乐回到最初的萌发状态,并终止力比多出现后产生的反常举动,是病患回到理性的自我中去。

    2 Ego

    弗洛伊德对其早期的理论进行修正后,提出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由本能冲动及欲望构成,以追求快乐和满足为目的。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由性本能组成,以“快乐原则”为基准。婴儿初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有“本我”。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包括父母的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的影响,从“本我”逐渐分化出“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功能的重要性表现在下面这一事实上——即在正常情况下,对能动性的控制移归自我掌握,且受到意识的支配。自我习惯于把本我的欲望转变为行动,好像这种欲望是它自己的欲望似的。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现实原则”活动并调节本我。而超我是由于社会规范而内化形成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等等。由于超我和本我不断的直接冲突,人内心因而引起焦虑,导致自我建构各种防御机制对焦虑加以抵抗。超我老是阻挠或推迟本我获得满足。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自我和超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自我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调解员,总是试图调和这对相互冲突的力量。自我既要千方百计满足本我的愿望,同时又受到超我的监督。在正常情况下,这三个部分是统一的,相互协调的。当这三者失去平衡发生冲突时,即导致精神病症和人格异常。

    同时,弗洛伊德用无意识来解释梦,认为“梦都是本能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定义“梦”——“梦,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乍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作是一种清醒状态的精神活动的延续。”

    弗洛伊德对于梦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许多愿望,尤其是欲望,由于与社会道德准则不符而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于是,在睡眠中,当检查作用放松时,便以各种伪装的形象偷偷潜入意识层次,因而成梦。人的欲望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便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表现在睡眠的梦中。梦的本质“就是一种(被压制的)愿望的(被伪装起来的)满足”。由于梦所表现的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所以它必须采取伪装的形式,因此梦的内容分为“显现内容”与“潜在思想”两部分。显现内容是我们所记得的梦中形象或事件,潜在思想是隐藏在那些形象或事件背后的欲望。

    梦是潜意识心理现象的自我表现。最典型的就是用梦的理论来分析俄狄浦斯情结。在睡梦中梦到的事物都有可能指向弑父的意向。梦所满足的潜意识愿望实际上就是被压抑的自我和力比多的交锋。这种被压抑的东西在梦中获得体现,同时唤醒了人性中最原始的东西,即自我的支配权和性生活的原始冲动。

    3 Libido vs. Ego

    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这种意识可以理解为,人类原本具备却在一定程度上忘了使用或者未被激发(在特殊条件可以被激发)的能力。由于这种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所以被称之为潜意识。潜意识的本能是人的行为动机和产生的原因。例如人在心理紧张时,会被迫行动。比如在遭遇高考时,出冷汗、咬笔、晃腿、转笔等。这些行为的出现并不是受我们意识的控制,而是发生在潜意识的状态下,而这些行为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紧张的情绪。在非心理紧张状态,即意识状态下时,这些行为被抑制。而人自认为这些行为,自己是不会做的,是没有如此的能力的。但是受潜意识的支配,使得这些早已存在在人意识中的潜能被激发。

    而潜意识处于心理的最深层。主导欲望和冲动。当这些欲望和冲动与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法律相冲突、相违背,因而被排斥或压抑在意识之外,从而进入潜意识领域。这些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并没有消失,而是仍在不断地努力、积极地活动,追求心理的满足。心理中的潜意识部分是人们以往经验与观念积存的一个巨大仓库,是超越意识控制的驱动力进行活动的本营。

    其实,任何偶然现象的后面都受到必然性的支配。所以,由于潜意识的干扰,人们常常会出现各种低级错误,如口误、笔误、误听、误读、误行、遗失、遗忘等。如此种种,都是潜意识动机和意识的控制相互冲突的具体体现,并在潜意识主导下,不自觉地暴露出来。

    当潜意识找到机会进入前意识或意识的时候,人们的脑海中所想的并不是在新的地方形成新的思想,而是早已在我们脑海中等待的一个想法。潜意识中,力比多的导向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前意识和意识形态中,自我和本我正引导人们做出合乎道德和逻辑的“现实原则”的决策。在两者激烈的交锋中,鹿死谁手,亦未可知。

    用以分析著名的《哈姆雷特》。剧中,哈姆雷特的叔叔一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而哈姆雷特却具有俄狄浦斯情结,对母亲的情感超脱一般。即使没有叔叔杀害父亲的原因在内,哈姆雷特对于叔叔也抱有莫名的反感(至少对叔叔的感情并不真挚)。相反,书中描写哈姆雷特对母亲的爱却是热情而强烈的。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故事。最后,哈姆雷特杀掉叔叔,更加坐实莎士比亚的写作中也带有一份神秘地对俄狄浦斯情结的描述。可以想见,在哈姆雷特精神处于癫狂之际,是否是力比多在其意识中占有上风呢?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如果在其童年已经存在,对母亲的极度的爱,自然而然地引发对父亲这个形象的厌恶。而当他的叔叔以父亲的形象示人时,哈姆雷特的力比多蠢蠢欲动。当一切真相呼之欲出时,力比多带来的本能反应战胜了自我为主导的理性。弑父的想法喷涌而出,如脱缰的野马,如奔腾的江水,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导致弑“父”的行为。当哈姆雷特内心在纠结是否要杀害叔叔时,当他还没有证据证明叔叔的罪行时,他已经给叔叔缺席审判。这个审判的标准不是理智和道德,不是因为含冤而死的亲父,极有可能是因为他的母亲。这时候,审判是无标准的,哈姆雷特内心遵从其力比多的导向,同时他能感觉到极其原始的快乐。

    而哈姆雷特的这份快乐,可能蕴含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弗洛伊德曾经判断,完整的人格几乎是不存在的。人的人格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而最后是否爆发出危害性的反应就得根据,力比多和自我的交锋中,谁占上风来决定了。力比多一方代表原始的未受影响的本能,不受道德的规范;而自我一方则是理智的天地,在理智的天地中,一切的行为都是以已经存在的社会道德为准绳。所以,在力比多的主导下,很多人的潜能被表现出来,这些遵从性欲主动的行为极为原始。而“精神病患”们通过这些原始的行为,获得原始的快乐。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内容完整(473+)
  • 品质不错(66+)
  • 少量广告(459+)
  • 服务好(338+)
  • 字体合适(149+)
  • 好评多(473+)
  • 三星好评(196+)
  • 中评多(534+)

下载评价

  • 网友 马***偲: ( 2024-12-27 22:52:11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敖***菡: ( 2025-01-05 02:56:4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冯***卉: ( 2025-01-09 17:11:27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堵***洁: ( 2025-01-04 05:58:37 )

    好用,支持

  • 网友 孔***旋: ( 2024-12-26 04:23:3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利***巧: ( 2024-12-30 09:53:06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冉***兮: ( 2024-12-14 15:41:49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国***舒: ( 2024-12-18 08:10:0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曹***雯: ( 2024-12-11 22:12:29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曾***文: ( 2025-01-09 15:30:2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仰***兰: ( 2024-12-18 17:26:43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曾***玉: ( 2024-12-20 10:01:2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