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许广平 倪墨炎,陈九英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正版保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鲁迅与许广平 倪墨炎,陈九英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正版保证】精美图片
》鲁迅与许广平 倪墨炎,陈九英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正版保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鲁迅与许广平 倪墨炎,陈九英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正版保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580100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7
  • 页数:219
  • 价格:10.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大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9:48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鲁迅与许广平》开始写于1998年,正是许广平诞辰100周年之际。这也是对这位不平凡的女性的纪念。伟大从平凡中产生。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伟人是伟大的,又都是平凡的。鲁迅是伟人,又是平凡的人。鲁迅和千千万万平凡的人一样,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有自己的爱情、婚姻和日常的家庭生活。鲁迅说过:”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我们试图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鲁迅。


书籍目录:

序一 海婴

序二 刘绪源

小引

1.“满天星斗”的教师

2.封信

3.上门探视

4.支持“害马”

5.醉打许广平

6.通信之谜

7.广平躲进鲁迅住宅

8.为先生不平

9.师母朱安

10.许羡苏

11.广平的初恋

12.鲁迅被免职

13.定情

14.爱情有新的发展

15.腊叶的故事

16.胜利的喜悦

17.惨案发生以后

18.广平的杂文

19.双双南下

20.两地相思

21.高长虹的闹剧

22.传说

23.离开厦门

24.温馨的生活

25.演讲台上

26.为鲁迅说话

27.鲁迅辞职和广平脱党

28.公开宣布结合

29.忘记自己

30.大热天游杭州

31.小别情依依

34.幸福的日子

35.五十得子的欣喜

36.王阿花

37.不愉快的时候

38.再次小别

39.出版《两地书》

40.以沫相濡共艰危

41.关于妓女

42.萧红

43.鲁迅病重

44.天人永隔的悲痛

45.万人空巷吊鲁迅

46.救国会与鲁迅出殡

47.力量源泉是爱情

尾声

后记

本书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倪墨炎,浙江绍兴人。曾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著有《鲁迅后期思想研究》、《现代文坛偶拾》、《现代文坛散记》、《现代文坛灾祸录》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运用大量历史材料,系统地介绍了鲁迅与许广平之间的关系。

对鲁迅与许广平爱情的研究,对研究鲁、许的叛逆性格,研究他们当年的思想、文字、革命活动,研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都是很有意义的。

《鲁迅与许广平》在开笔之初,我和陈九英女士就对自己提出了“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和严肃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努力方向。学术性也就是科学性。我们尊重历史事实,注意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力争所写的每件事有来历,每句话话有根据。我们发现相当数聩的回忆录是虚构的,是不真实的,不少史料性文章是以道听途说为支撑而经不起推敲的。但我们对错的假的说法不行文驳辨,只从正面叙述我们认为真实的事情和正确的看法。

——本书作者 倪墨炎


书籍介绍

《鲁迅与许广平》开始写于1998年,正是许广平诞辰100周年之际。这也是对这位不平凡的女性的纪念。伟大从平凡中产生。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伟人是伟大的,又都是平凡的。鲁迅是伟人,又是平凡的人。鲁迅和千千万万平凡的人一样,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有自己的爱情、婚姻和日常的家庭生活。鲁迅说过:”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我们试图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鲁迅。


精彩短评:

  • 作者:云影悠悠 发布时间:2022-08-11 01:27:19

    卫泽与倪小宛带来的不确定的云朵终于消散,最后一场转学风波的到来,也加速了童夕与南一彼此间敞开心扉,正视与表白这份情感。最后是个甜蜜的结局,却总让人依依不舍,留恋与彷徨。随着男女主的背影渐渐远去,我们的青春也悄然落幕。

  • 作者:小小巫 发布时间:2012-03-25 16:40:31

    没什么新东西 完全没看出阴险狡诈 以为不妙

  • 作者:音乐不错 发布时间:2014-12-31 20:55:32

    电子版的没有完整版,写的比较平淡,多有揣测,也许整理收集资料要费些功夫。

  • 作者:Bigteeth 发布时间:2018-04-07 19:45:22

    我为什么要看这个…

  • 作者:出云 发布时间:2017-10-02 10:50:28

    补标记。甜的是相思,难的是相守。他们真好。

  • 作者:自己搞定 发布时间:2012-04-02 22:50:56

    虽然新鲜的资料并不多,也并不文采飞扬,但是能在简短的篇幅中通过扎扎实实的材料来讲述鲁迅这样一位特殊人物平凡又有力量爱情婚姻,也是需要过硬的史料学功底和足够文字驾驭能力的。况且,文章很大程度上突显了这对关系中的女性命运,对许广平的才华和付出给予了足够的关照、理解和公正的评价,这是值得肯定的。


深度书评:

  • 以催眠施行的精神控制类僵尸化黑魔法以及关于自我意识是否存在的质疑

    作者:游啊游的游 发布时间:2023-02-13 15:00:44

    我们现在要讲的并不是一个玄幻类的故事,而是科学家通过对自然界发生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缜密研究,发现某些生物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控制另一些生物的行为,基于这种控制有可能会驱使宿主按照寄生者的意愿行事,这在我们讨论生物是否具有自由意志这件事上,具有特别的意义,汉娜·弗赖伊和亚当·拉瑟福德提出了这种独创的称谓。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

    人类的有些行为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比如新生的婴儿会紧握拳头,抓住他们可以抓住的一切东西,这种动作从孕期五个月左右的胎儿就已经开始了,我们不认为这是一种经过思考后做出的举动;再比如婴儿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本能地四处转头去寻找母乳,这种行为被称作“觅食反射”。

    这两种现象可能是从进化中产生,为了保证个体更好地存活。一些不受我们控制的行为也同样出现在成年人身上。比如一个人的髌腱突然受到猛烈撞击,那么他的小腿就会不由自主地踢出去(这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膝跳反射,没什么稀奇的);再比如有人在你的眼睛旁边突然打响指或者拍巴掌,你会忍不住眨眼或晃动头部。

    以上的这种本能反应,一旦遇到触发其产生的条件,我们无法选择做或不做,这种本能在所有的动物身上都存在。比如我们在水中从侧面触碰一条鱼,它会立刻把身体弯曲成C型,然后迅速游开;再比如灰雁妈妈发现有蛋从窝里滚出来,就会用脖子和喙将其滚回安全的地方,不管这个“蛋”是任何圆形的物体。

    这些动作都不是动物可以凭意识所能控制的,只要具备诱发这种动作条件,身体就会自动运行。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会进化出特别的本领,来利用其他动物的这种本能。蚯蚓有一种本能是当它听到鼹鼠挖泥的声音时会马上爬到地面,以躲避被鼹鼠吃掉的命运。而

    海鸥学会了利用这种本能的本领,它们用脚轻拍地面,模仿鼹鼠挖泥的声音,驱使美食自动把自己摆到面前。

    海鸥的这种做法最多会让人感到它们有些阴险,而有些生物能够强行剥夺其他生物的能动性行为,猎物如同被寄生者施加了咒语,在其驱使下执行指令,而完全不顾自身生命的安危。这令人细思极恐,被称为“以催眠施行的精神控制类僵尸化黑魔法”,毫不为过。

    寄生类的生物生活在宿主的体表或者体内,靠食用宿主的肉体来维持生命,或者在宿主内脏中产卵来进行繁殖。这个过程会对宿主有一定的损伤,但通常不会影响宿主的生命。

    相反,为了保证寄生者的生存和繁衍,它们会尽量避免宿主的死亡,直到繁衍告一段落,需要更换新的宿主为止。在这其中,有一类寄生者会驱使宿主按照自己意愿行事,被“下咒”的宿主如同行尸走肉,而从外表看起来,它们与生机勃勃的其他同类没有什么两样。

    汉娜·弗赖伊和亚当·拉瑟福德在《万物认知指南》中举了大量类似的例子。

    有一种叫做“翡翠蟑螂蜂”的黄蜂,它可以直接刺入蟑螂的大脑,向其中注入一种神经毒素,使其听任这种黄蜂的摆布。在完成对蟑螂的控制之后,黄蜂会咬下蟑螂的触角,并像用绳子牵狗一样,抓住触角的残根把它拖回蜂巢。然后黄蜂会在蟑螂的腿上产卵,幼虫孵化出来以后,会钻进蟑螂的腹部,以它的内脏为食。而这只蟑螂会一直活到它被吃空为止。

    有一种彩蚴吸虫属的寄生虫会爬进蜗牛的眼睛,使蜗牛伸出头部的两只眼柄看起来像一对颜色鲜艳的毛毛虫。这种寄生虫还会释放出一种毒素,驱使蜗牛离开藏身处,跑到最显眼的开阔地。鸟类会被蜗牛鲜艳的眼睛吸引,吃掉这些昂首阔步的傀儡。之后寄生虫在鸟的胃里繁殖,虫卵随粪便被排出体外,于是下一位蜗牛会成为新的受害者。

    蟋蟀肚子里的铁线虫,会操纵蟋蟀跳入水中溺死;寄生在青蟹身上的藤壶,会促使雌蟹的卵巢萎缩;亚马逊的蚂蚁被偏侧蛇虫草菌感染后,会走出巢穴,把自己挂在草叶的顶端,成为真菌的孵化箱。

    我们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这些被控制的生物的行为,丝毫感觉不出它们的一举一动其实是被操纵的。如果这些生物拥有像我们一样的意识,它们这时的感觉,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地移动,还是它以为自己就想那么做呢?

    这样的情形不只在昆虫等小型生物身上发生,在大一些的哺乳动物身上,同样有这样的例子。

    猫的尿液对老鼠来说意味着致命的警报,老鼠对这种气味极其敏感,它们会远远避开散发着猫尿气味的地方。然而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失去了这种天然的本能恐惧,猫尿对老鼠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闻到猫尿气味的老鼠会直奔猫尿而去,甚至会对自己的天敌萌发性冲动。不知道这时在老鼠的眼中,这只猫是否是一位英俊的帅哥或是一位妖娆的美女。

    事情发展到令人恐惧的地步了,上面所说的稍大一些的哺乳动物,也包括我们自己。弓形虫也会感染到人类的身上,其后果不只是让我们发烧几天而已,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种寄生虫有能力改变人们的行为。感染了弓形虫的男性更善妒、更多疑、更粗暴,感染了弓形虫的女性更合群、更热心、更风趣。所以某一天,当你发现自己比平时更喜欢伙伴们在一起聊天,有可能并不是你本人想要这样,而是你体内的弓形虫感到寂寞了。

    如果这还没有引起你的恐慌,那么我们继续。

    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某种流感病毒会使刚被感染的人在48小时内更热衷于社交,这也许是病毒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传播机会——它使我们感觉自己十分渴望去酒吧。所以当你突然感到愤怒、嫉妒,或者突然萌生去卡拉ok放声歌唱的念头时,你有可能正受某种不起眼但威力强大的黑魔法的控制。

    也许这一切还是无法说服你,你想要握紧拳头、伸直双腿、拍拍自己的脸,你马上就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可是文章的最初我们已经提到,握拳、踢腿这样的动作,很多时候并不是受大脑指挥的。而想要出去走走、找朋友聊天、吃顿大餐……这些想法也不见得是你的自主意识,很有可能是病原体或者是大脑中的物理变化造成的。那么我们怎么能确定自己正拥有自由意志呢?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一个著名的实验,请控制住,尽量不要瞠目结舌,尽管这也许也不是你的自由意志。

    1983年,心理学家本杰明·利贝进行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他让实验对象坐在屏幕前,并且在他们的身上安装了用来监测大脑活动的脑电图设备。实验对象要做的事情是记录下自己有意识地决定自己移动手指的时刻。

    我们通常的想法肯定是先做出移动手指的决定,然后才会使这一行动付诸实践。而实验的结果却表明,

    在我们意识到自己想要移动手指之前,大脑已经向手指下达了移动的指令。

    所以我们的想法并没有决定我们的选择,而只是向我们汇报已经被决定了的事情。让我们重复一下这句名言:

    你以为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既然我们所意识到的决定发生在大脑实际向身体发出指令之后,那么促使这个指令发出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寄生者的目的并不是要杀死宿主,甚至最好不要让宿主感到不适,让宿主愉悦而顺畅地进行对寄生者的生存有利的活动,这是最高级的操控。你从流行病中康复之后,是否还有几天感到嗓子不舒服?是否觉得身体某些地方有些疲惫?你认为是什么在那里?不要再想了,也许这也不是你的自主意识。

    汉娜·弗赖伊和亚当·拉瑟福德在他们的《万物认知指南》中还提出了很多像这样让我们目瞪口呆的问题。某些章节的题目看起来让人感觉稀奇古怪,但是一读下去就会让人发现,问题真的值得我们去仔细思考。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且知识含量很高的书,每看完一个章节都会引发你进行思考。相信我,与上面我举的悚人听闻的例子相反,读完这本书你不会感到惊恐,生活反而会更有趣。

    —END—

  • 拉康派精神分析是怎么样的

    作者:杰克之路 发布时间:2023-05-01 11:30:17

    如果我来翻译这本书,我可能会换一个中文名字,《拉康派精神分析实践》。

    正如这本书后记所说,“拉康派的精神分析的技术方法不可能于我所知道的任何英语学派或Kernberg提到的任何一个英语学派相融合。似乎它们之间的分歧过于结构性、过于基础,是理论观点上无法弥补的分歧。”

    事实就是这样,在精神分析中,拉康派的咨询设置和其它流派差异很大,一个是弹性时间,流动的设置,而另一个是固定时长,固定频率。拉康派咨询师的角色也和目前流行的其它流派天壤之别,一个中立,如同没有灵魂的镜子,一个强调关系,在移情和反移情中展开工作。当然,理论的差别总是存在,不过以语言学为基础构架精神分析体系,这和其它流派几乎就丧失了理论的通约。

    不过,在我看来,在分析师的工作中,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同样可以和其它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论一样被整合到分析中。理论提供了视角,提供了帮助分析师去理解和思考来访者的角度、框架和切入点。如同历史学一样,在材料中构建了框架和观念,并通过与来访者共同的工作过程中,完成了叙事。

    但是,如果不是遵从拉康派的咨询设置,那么在精神分析/心理动力治疗的过程中,咨询师可能就只能止步于对拉康理论的借鉴,而不是总体套用拉康理论。原因也很简单,如果总体套用,那么在咨询中难免陷入一种“拉康派”的咨询态度,比如和来访者保持距离、比如在咨询语言中不重视关系,不重视互动。这和当今以关系为主的精神分析流派在咨询中的处理格格不入。

    回到讨论这本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以拉康理论为实践的精神分析中,值得关注的角度。拉康的理论是如何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被解释,被运用的。

    这本书的内容比较简单,里面并没有非常复杂、绕口的理论阐释。这一点和《

    临床拉康

    》完全不一样,《临床拉康》聚焦于某些神经症状的阐释,而这本书的焦点在于试图向读者描述拉康派是如何进行精神分析的。它的读者对象为从事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咨询师等,和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它不需要读者具备扎实的拉康理论基础,在这本书里,所涉及,所提到的拉康理论都能被比较清楚、生动的解释/展示。

    但是,这本书的翻译问题同样突出。希望,以后翻译行业能被人工智能(AI)彻底的重构一番。。。人工翻译的量质平衡始终是个要命的问题。

    以下是这本书中的部分金句,供参考!

    01. 我们通常的倾听方式忽视或者拒绝了他人的相异性。我们很少听到,是什么让另一个人讲述的故事对那个人自己来说是独特、特殊的。我们很快把这个故事同化到另一些我们已经听过的、其他人谈及他们自己的故事中去,或者同化到那些我们能够谈及的自己的故事中去,而忽视了正在被讲述的故事和我们已经熟悉的故事之间的区别。

    02. 我们通常的倾听方式是高度自恋以及自我中心的,因为我们把其他人告诉我们的一切都与自己联系起来。我们拿自己和他们相比较,我们评估自己是否有币他们更好或更糟的经验,我们评估他们的故事会引起我们什么样的反应,评估他们与我们的关系,不管他们是好是坏,可爱或可恨。

    03. 拉康认为,当分析家变得痴迷于理解分析者意识上试图传达的意义时,痴迷于跟随他正在将的故事的错综复杂之时,她常常就未能听到分析者以何种方式传达自己想要说的东西--他所使用的词和表达方式,以及他的口误和连音。

    04. 一个有用的练习是去听新闻播音员说话,不管是通过收音机还是电视,并且练习听出口误和结巴,而不是与之相对的只听内容。

    05. 构想问题,以便将分析者从他们难堪经历和痛苦记忆中拉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家最好使用分析者使用过的完全一样的词和表达方式,而不是使用他自己的。翻译是背叛,是对文字的背叛,并且经常是对灵魂的背叛,是对分析者话语的背叛。

    06. 分析家的部分任务使去提供一个略微不同的标点,引出分析者的言语“文本”中之前并未显现过的意义。

    07. 回避意味着故事的一部分正在被省略,而确保丢失的部分尽可能被还原到最完整的程度是我们的责任。

    08. 在无端否认的情况中,我们总是可以问,为什么某人在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否认某些事,而实际上没有人以任何方式在当前语境中暗示或断言过事情是这样的。

    09. 拉康建议,可以的话,要在最不同寻常时刻结束会谈 -- 也就是说,当分析者说出了最不同寻常的话或问题的时候。

    10. 和精神病主体的工作目标是去重建意义,而不是解构意义,而切分这种技术是明确用来重组、质疑问题,或者解构一个神经症分析者的自我概念的。

    11. 切分使得每一个具体行动都能被标点 -- 在最好的情况中是,在它最充分、最有力的表达时刻(标点)--而不是被埋藏于“填料”(filler)之下,后者本来就并不必然是分析者在那个工作阶段的进展上至关重要的材料。

    12. 由于处在弹性时间会谈中的分析者并不知道他们的会谈会在什么时候结束,所以他们倾向于在一开始就提出他们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他们会担心晚些时候就没有机会讲出来。

    13. 在精神分析中,真理有一种有趣的暂时性。分析者有时会感觉到,在讲述的那一刻,他正在说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但是一旦那个真理被讲出来了,对他而言,它就可能不再具有真理的分量了。

    14. 精神分析的解释的重点,不是让分析者获得一些具体的意义,而是推动他去思考。

    15. 为了推动分析者的工作,解释通常应该是多义的,也就是说,至少有两种含义,把探索的任务交给分析者。如果分析者向分析家询问应该是哪种含义,分析家可以把问题转变成:“有哪个是你觉得我要表达的吗?”

    16. 解释必须有“影射性”的优点,拉康提到,模棱两可是精神分析工具箱中最富有成效的激发性工具之一。

    17. 正如简洁是智慧之魂,解释越言简意赅越好。

    18. 弗洛伊德:我们可以确信无疑的认为,造就了当前这个梦的每一个渴望的冲动,会在其它梦中再现,只要它还未被理解过,还未脱离无意识的支配。因此,很多时候,完成梦的解释的最好方式是放下它,并且把注意力投入到一个新梦中去,这个新梦也许以一种可能更易理解的形式,包含了同样的材料。

    19. 很多时候,梦里面表达的思想也许非常像分析者在分析会谈中表达的其它想法。我们不用去寻找非常夸张深奥或难懂的东西。

    20. 引导分析者在梦、白日梦和幻想中寻找愿望时,频繁遇到的一种障碍是,其中表达的愿望对分析者而言,在她的清醒生活中常常是反直觉的,在很多情况下,和她有意识的认为自己想要的恰好相反。

    21. 拉康提供了一种思考噩梦的方式,这种噩梦采取的形式并非那种对一个早期事件的简单重复。他暗示,其噩梦性质源于这种事实:不是我们的某个欲望,而是我们的某个要求在这样的梦中得到了满足。

    22. 尽管分析者经常在很短几年的分析过程中,提出相当多的不同幻想,但拉康假设,事实上,所有的这些特殊的幻想都起源于同一个结构:一个“基本幻想”。它定义了主体和大他者最基本的关系,或与大他者有关的最基本的立场。

    23. 即使我们假设,我们必须把转移视为分析情境的一种产物。我们仍然可以说,这种情境无法凭空产生这种现象,并且可以说,为了产生这种现象,在分析情境之外必定有先存的可能性,这是分析情境以某种可以说是独特的方式而兼具的可能性。

    24. 最狂热的爱通常涉及完全误认他人的相异性,以及把各种各样合意的品质大规模的投射给某个不甚了解的人。这种投射的对象有时甚至会抗议道,他或她想因其本身而被爱,而不是被放置在一个崇高的位置上,或者被理想化。

    25. 我们大多数人倾向于把别人对我们的想法和说的话当成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但是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也能意识到,别人对我们的想法和所说的种种,跟我们个人没有什么关系,而和他们自己当前的挣扎于冲突密切相关(不管他们觉得被忽视了,还是自感不足,嫉妒他们周围的人,生每一个人的气,或者任何情况,这会让人疑惑一种主体间的关系是否是可能的)。

    26. 在被督导的过程中,分析家慢慢的发展出一种内化的督导:她想象自己听到督导师的声音,后者像督导师那样开袋事物,这和她自己的声音和对事物的观察一同存在。

    27. 分析家永远也不要假定自己在感受分析者正在感受的、应该感受的、不想感受的,或者使她感受到的。而且,只有在所有其它的解释都失败了的时候,才应该诉诸投射性认同这样的概念。

    28. 拉康派认为,转移和反转移出现在象征化的所有重要过程失败的时刻,而不是出现在对分析富有成效的东西正在出现的时刻。转移和反转移,因此是干扰物,是想象的幼儿,并且和停滞时刻有关,而和某些重要的精神分析工作可以完成的时刻无关。

    29. 人类的身体姿势和动作是无法像动物那样被阅读的。人类的身体姿势和动作受到语言、历史以及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哪怕是说着相同语言的人而言,也不可能具有一个普遍的含义。它们的含义通常是非常个人化的。

    30. “规范的暴政”,暴政分析者可以在朋友、亲戚、咨询顾问、学校的心理咨询师等类似的人那里找到 -- 并且,为了向分析家表明分析者的确是生病了,或者在某些方面不正常,分析者可能会继续问她生活中的这些或那些方面是否正常,直到她找到分析家可能并不能描述为正常的一些事情。

    31. 分析家会(错误的)尝试去正常化主体的行为,以便使之符合一种标准,而这个标准与分析家自己的自我相一致。因此,这总是涉及根据另一个自我,或者(很有可能)是根据另一个超我去塑造某个自我。

    32. 所谓的神经症的症状,只是某个允许(神经症主体)生活下去的东西。

    33. 在分析实践中,把主体放在与现实的关系当中(就好像人们认为现实构成了我们),而不是放在能指的关系当中,这等同于跌入了由心理学所构成主体的陷阱。

    34. 在跟精神病主体的工作中,分析家通常要尽可能把话说清楚。应该避免晦涩难懂、难以捉摸、模棱两可的言语。

    35. 对于精神病分析者来说,意义和声音,所指和能指,是不可分割的:她想要发出的能指,在她的心中,不可分割与她想要传达的意义联系在一起。这里不可能有滑动,她说的话除了她想要表达的意义外没有其它的意义,没有其它的方式来解读相同的词语,或者也不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切断音带,以便意味着别的东西。

    35. 精神病主体不会自发的产生这样的印象,即分析家一定在她所说的东西中看到了她自己没看到的东西,而在神经症主体那儿这是绝对典型的。如果患者能够把分析家放在知识的位置,那么分析家就能够将其排除出精神病域。

    36. 对于精神病主体,分析家的位置应该是“帮助型小他者”,而非有知识的大他者。

    37. 精神病主体的自我在一些方面是脆弱的。在精神病中,自我从来没有被密封或被统合,因为象征维度从来没有被确立。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仍然是开放的或不完整的:我们可能会说,精神病主体的自我中有一个洞,当分析者过于接近她自我中的洞时,事情便分崩离析,而且她更可能会精神病发作。

    38. 跟精神病主体的工作,总是涉及为主体找到一个方法,以便带来一些可以教化享乐的转变,直到享乐变得可以忍受。。。最容易找到的解决办法是包含一个增补性的象征界的办法,问题在于构建一种不同于俄狄浦斯式虚构的另一种虚构,并且让它起到稳定化的作用。

    39. 在跟精神病主体的分析工作中,我们发现他们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回到同一个事件,更不会每一次都赋予它新的意义,来充实该经历其它方面。我们在精神病中经常发现的是,难以使其思维的流动或运动停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点上,很难找到某个合适的位置,即任何已产生的重要意义,以便我们在这里切分会谈。

    40. 分析家的目标是帮助精神病主体限制和界定享乐,而不是把她自己切成碎片。并帮助她找到一种方式,使精神病发作期间可能出现的所有稳定意义的突然撤离停下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438+)
  • 可以购买(145+)
  • 博大精深(236+)
  • 引人入胜(184+)
  • 情节曲折(630+)
  • 章节完整(347+)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 2024-12-30 05:23:25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谭***然: ( 2024-12-13 08:53:06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相***儿: ( 2024-12-25 02:19:50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郗***兰: ( 2024-12-21 14:20:5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瞿***香: ( 2024-12-23 01:59:33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师***怡: ( 2024-12-14 07:11:2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潘***丽: ( 2024-12-18 16:05:3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冷***洁: ( 2024-12-15 08:32:43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龚***湄: ( 2024-12-11 09:47:24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隗***杉: ( 2024-12-25 19:05:03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宫***凡: ( 2025-01-06 02:00:00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游***钰: ( 2024-12-26 02:01:4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