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蜜桃俏公主涂色第1季古典公主金装典藏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9:03

蜜桃俏公主涂色第1季古典公主金装典藏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蜜桃俏公主涂色第1季古典公主金装典藏版精美图片
》蜜桃俏公主涂色第1季古典公主金装典藏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蜜桃俏公主涂色第1季古典公主金装典藏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476494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
  • 页数:420
  • 价格:15.99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9:03

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书籍目录:

致读者

德文版前言

一 正义之殿

二 被告

三 一位犹太问题专家

四 犹太问题解决方案第一阶段:驱逐

五 犹太问题解决方案第二阶段:集中营

六 犹太问题的最终解决:屠杀

七 万湖会议或彼拉多

八 守法公民的责任

九 第三帝国的遣送:德国、奥地利以及保护国

十 西欧国家的遣送: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意大利

十一 巴尔干地区的遣送: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

十二 中欧国家的遣送:匈牙利、斯洛伐克

十三 东部屠杀中心

十四 证据与证人

十五 判决、上诉、执行

结语

附言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汉娜·阿伦特与艾希曼审判(汉斯·蒙森)


作者介绍:

汉娜•阿伦特(1906—1975) 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曾师从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过去与未来之间》(1961)和《论革命》(1963)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天才的洞见和隽永的智慧,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人类的真正本性是:任何行为一旦发生并且被人类历史记载下来,它就会一直潜伏下来,哪怕时过境迁。没有哪种惩罚具备阻止犯罪行凶的威慑力量。相反,无论惩罚的力度有多大,只要一种特定的罪行出现过一次,重现的机会就远大于首次出现的概率。说道纳粹罪行有可能重演,还有更具说服力的特殊原因。现代社会的人口爆炸与新技术手段的发明碰巧并肩而行:一方面,大部分人口被迫成为“过剩”劳动力;另一方面,原子能的发明促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人们随时可以通过毁灭来解决“问题”。相形之下,希特勒的毒气设备顶多算是淘气孩子摆弄的粗笨玩具。这种巧合,足以令人战栗。”


第三帝国的罪恶,已经失去了大多数人认识的那个本质——罪恶不再以诱惑的形态出现。

Evil in the Third Reich had lost the quality by which most people recognize it — the quality of temptation.


当我说到平庸的恶,仅仅是站在严格的事实层面,我指的是直接反映在法庭上某个人脸上的一种现象。艾希曼不是伊阿古,也不是麦克白;在他的内心深处,也从来不曾像理査三世那样“一心想做个恶人”。他为获得个人提升而特别勤奋地工作,除此以外,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动机。这种勤奋本身算不上是犯罪,他当然绝不可能谋杀上司以谋其位。他只不过,直白地说吧,从未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他并不愚蠢,他只不过不思考罢了

——但这绝不等于愚蠢。是不思考,注定让他变成那个时代罪大恶极的人之一。如果这很“平庸”,甚至滑稽,如果你费尽全力也无法从艾希曼身上找到任何残忍的恶魔般的深度;纵然如此,也远远不能把他的情形叫作常态。当一个人面对死亡,甚至站在绞刑架下时,他什么也不想,只想着他这辈子在葬礼上听到过的悼词,想着这些“崇高的字眼”将完全掩盖他行将就死的现实———这当然不能叫正常。这种远离现实的做法、这种不思考所导致的灾难,比人类与生俱来的所有罪恶本能加在一起所做的还要可怕—— 事实上,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从耶路撒冷习得的教训。


把个人变成行使职能者和统治机器上赤裸裸的齿轮从而对其去人格化,是极权统治机器的本质,大概也是每一套官僚制度的天性。

……

最高行动理论的基础是,一个主权国家不能对另一个主权国家提起诉讼,因为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而这条论据在纽伦堡就已被证明毫无效力。

……

一边是视犯罪为合法和常规的国家秩序,另一边是把犯罪和暴力视作例外和极端事件的国家机器,这二者能适用于同一个准则吗?


这套语言体系的实际结果并不是令人漠视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是阻止他们把关于谋杀和谎言的“普通”认识与眼下之事画上等号。艾希曼特别爱喊口号、说套话,而且又不大会正常交谈,于是,他自然成了“语言规则”的最佳实践者。[89]

一切进行得如火如荼,不同的只是方式——流动的毒气车取代了毒气室。这就是艾希曼所看到的:犹太人在一个大房间里,被命令脱掉衣服、;接着来了一辆卡车,直接停在门口;赤裸的犹太人被命令走上车,车门关闭,卡车开走了。……“之后我跟在卡车后面离开,看到了我生命中最恐怖的一幕。车停在一道长长的墓坑附近,车门打开,倒出尸体,扔进墓坑。尸体四肢那么柔软,好像还活着一样。我还看见,有一个老百姓用钳子拔他们的牙。然后我就跑开了——跳进我的车,嘴巴紧闭。……”


“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国家行为”,德国法学界甚至生动地称之为不受法律约束的崇高行动,基于“统治权力的实践”;于是“国家行为”完全不受法律制约,而其他所有的命令和指示,至少在理论层面,仍然受到司法监管。如果说艾希曼的所作所为属于国家行为,那么他的上司,一直到国家元首希特勒,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被任何法庭所审判。……普通人生来对犯罪有排斥力,要弄清楚一个普通人要花多长时间去克服这种自然能力,一旦达到那个极值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许对法律意义不大,但却有重大的政治意义。[97]

因为这个方案只涵盖波兰本土犹太人,并不涉及来自德国或其他西欧国家的犹太人,撼动他的良知的,并不是屠杀的想法,而是屠杀德国犹太人这一想法。[100]

局势其实简单明了,简单到令人绝望:……绝大多数德国人依然相信希特勒。[103]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汉娜•阿伦特极具争议性的著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犹太政策进行全面总结,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恶”概念,引发西方思想界长达五十年的争论

●详细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还原历史现场,探讨战后审判的合法性

●无删节简体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

●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蒙森导读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得到赦免。


精彩短评:

  • 作者:安提戈涅 发布时间:2018-10-22 20:47:23

    哈维尔曾谈到,我唯一的希望是活在真实之中,阿伦特则通过对于艾希曼的报道,说明了这种活法的高昂成本。她是让人感到“无情”的思考者,当人们渴望着戏剧化的复仇时,她却剥离掉嵌入生命中的特定血缘与种族,从一个超越族群的中立视角来审视问题,所以,“无情”背后又恰恰是热忱,对于整体性人类思考的热忱。在书信中,阿伦特表明自己只是想陈述和记录“真实”,但客观性反而成为了她被指控的理由。她的判断固然洞彻,更动人的则是她在判断之后不愿介入争辩的自负——哈,连她的傲慢都可以吸引我。整本书可讨论性非常强,当代的官僚体系呈现出一种精密又冗杂的形态,艾希曼就是这个现代利维坦的缩影,他的套话、他的不思、他的推卸、他的服从、甚至连他的“说不出话”与尊重“犹太长老”,都深深铭刻着官僚体系与官僚思维的印记。

  • 作者:Sound_Fury 发布时间:2016-12-14 04:40:09

    对比了译本和英文版,翻译得还是有些粗糙,建议有GRE词汇基础的直接读英文版,行文流畅许多。

  • 作者:别的熊 发布时间:2017-03-05 21:48:51

    不知道阿伦特后来想不想把这书副标题吃了,反正我挺想的。人说得清清楚楚:“这份报告探讨的,只是耶路撒冷法庭在何种范围之内满足了伸张正义的要求。” 结果也不知道被什么人买椟还珠式一发挥,全聚焦在“平庸之恶”的探讨上了。 后者是耶路撒冷审判中的重要教训,却不是阿伦特本书要讨论的重点(说实在的,涉及这一概念的篇幅非常有限)。而作者花大力气论证的耶路撒冷审判败笔和“反人类罪”概念的厘清与定义变得少人问津。阿伦特写这书,应该是为了不让以色列在复仇快感中再度滑落犹太人与异教徒二元对立价值观中,同时也防止对犹太人的屠杀演变为"未来犯罪的模版”,是警示和预防作用。但为达成此目的,她大概是做了一些太过简单粗暴的论证。笔记: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01116/

  • 作者:成知默 发布时间:2017-05-31 15:06:40

    2017年已读054:阿伦特关于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庭审记录,认同她所说将艾希曼当做是种族灭绝的幕后操手太过荒唐,他的角色被夸大了,这也再一次印证了这一次庭审的政治目的:人们需要一个替罪羊。但是,阿伦特一再强调艾希曼及纳粹成员只是极权统治机器上的小齿轮,是在不知情或非故意的情况下行凶作恶,即“平庸的恶”中思考的缺席与想象力的匮乏,我对这一论断存疑,劳伦斯•里斯的《奥斯维辛》一书一定程度上是对“平庸的恶”的反拨,按照《奥斯维辛》里对纳粹的采访,他们并不是毫无个人意志地单纯服从命令,反而是狂热的推动者,而且这些纳粹加害者对当初所犯下的罪恶也是洋洋自得的,很难想象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阿伦特一方面呼吁将艾希曼当成一个个体看待,另一方面又举一反三将“平庸的恶”看成是纳粹的普遍共性,有点自我矛盾。

  • 作者:李静睿 发布时间:2016-12-03 14:34:22

    还是觉得the Banality of Evil应该翻成恶之平庸

  • 作者:小鱼和小胖子 发布时间:2019-06-22 23:18:24

    一次性就过了


深度书评:

  • 平庸的翻译与翻译的平庸

    作者:SWX 发布时间:2019-08-15 23:28:03

    在耶路撒冷对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过去后56年后,在阿伦特对这场审判的著名的、引发极大争议的报道问世54年后,在阿伦特关于「恶的平庸性」这个概念本身也引入了中国多年之后,我们在2017年等到的译林出版社的第一个全译本,是一个糟糕的译本。译本之糟糕,不仅仅体现在全书诸多的细节错误上(几乎每一页认真挑都可以挑出硬伤),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全书翻译对阿伦特的思想的歪曲和平庸化上。

    首先,banality of Evil当然是「恶的平庸」不是「平庸的恶」。我们在下面的译文详细对比中可以看到,译者仅仅是出于翻译的平庸而翻译错了这个短句。并不(仅仅)是英语不发达,也不是不理解,仅仅是出于翻译的平庸。

    在阿伦特于1961年应《纽约客》的邀请前往耶路撒冷报道,她在做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阿伦特在努力地、竭尽全力地去想象一个纳粹官员的「心态」,而且在这些过程中,不惜冒犯自己的民族、同胞、甚至朋友。如果想对阿伦特当时的境遇有所了解,可以参见一部电影,巴巴拉·苏科瓦主演的《汉娜·阿伦特》,电影中提到了阿伦特跟跟她一生最好的朋友翻脸了,虽然她后来跟这位朋友和解了(在电影中没有提及),但是我们可想阿伦特面临的困境之大。然而我们在读此书时,完全感觉阿伦特大部分时间在说正确的废话。书的翻译成功地把阿伦特从一个深刻的思想家降级为一个平庸、乏味的话题争议者。下面列出一些翻译错误(远非详尽),1都是原文,2是译文,3是我的试译。

    1. If you say to yourself, ‘who am I to judge?’ You are already lost.

    2. 假如你对自己说“我该审判谁”,你就已经输了。

    3. 如果你对自己说,“我有什么资格来做判断?”你就已经迷失了。

    也就是说,阿伦特认为判断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任何人都不能让其他人代替自己做判断。这里压根不是审判,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也不可能)去审判,但是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负责,自己做出判断,而艾希曼恰恰在这个意义上迷失了自己。

    1. “Whoever planned this auditorium in the newly built Beth Ha’am, the House of the People (now surrounded by high fences, guarded from roof to cellar by heavily armed police, and with a row of wooden barracks in the front courtyard in which all comers arc expertly frisked), had a theater in mind, complete with orchestra and gallery, with proscenium and stage, and with side doors for the actors’ entrance. ”

    2. 这座新落成的Beth Ha’am,也就是人民之家原先设想的肯定是一座剧院,配有管弦乐队席位、前台和舞台。

    3. 规划这个新落成的Beth Ha’am(人民之家)中的礼堂的,无论是谁,在规划时脑袋里想的一定是一座剧院。

    原文只是推测,这一大段都在讲show trial, 因此阿伦特在说审判室让人想到剧院,不是说它真的一开始被规划成剧院。

    1. Thus, the trial never became a play, but the show Ben-Gurion had had in mind to begin with did take place, or, rather, the “lessons” he thought should be taught to Jews and Gentiles, to Israelis and Arabs, in short, to the whole world.

    2. 就这样,审判没有变成一出戏剧,却如本-古里安所料,成了一场秀,甚或可以说,成了给犹太人和异教徒、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简单说,就是给整个世界“上课”。

    3. 因此,审判并没有变成一场戏剧,但是本古里安最初所设想的一场秀确实发生了,或者说,他认为应该教给犹太人和外邦人,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简而言之,给全世界的“一堂课”。

    1. The glory of the uprising in the Warsaw ghetto and the heroism of the few others who fought back lay precisely in their having refused the comparatively easy death the Nazis offered them-before the firing squad or in the gas chamber.

    2. 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的暴动以及少数人的英勇反抗,的确源于他们拒绝纳粹给他们提供的相对容易的死法——在焚尸炉前,或在毒气室里。

    3. 华沙犹太人隔离区起义的荣耀和其他少数反抗者的英雄主义,恰恰在于他们拒绝了纳粹给与他们的相对容易的死亡——行刑队或毒气室。

    首先,译者不知道firing squad是行刑队,看到一个firing就望文生义想象出了一个「焚尸炉」。其次,这句话译者翻译的简直就是废话。阿伦特原文这句话的力度完全被消解了。

    1. They must have felt, at least, that by being asked to make exceptions, and by occasionally granting them, and thus earning gratitude, they had convinced their opponents of the lawfulness of what they were doing.

    2. 有人来他们这里来申请豁免,偶尔大笔一挥批准一下,并且赚取受害者的感激,这些一定会让他们觉得,就连他们的反对者也不怀疑这种做法的公正性。

    3. 他们被允许做出例外,偶尔也会批准这些例外,赢得人们的感激。这一定让他们觉得,连他们的对手都被说服承认他们行为的合法性。

    合法性,不是公正性。这段文字前前后后一直在讨论法律、法律、法律。这些人不可能认为这些行为是「公正」的,但是他们很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法律范围之内的。

    1. Evil in the Third Reich had lost the quality by which most people recognize it — the quality of temptation.

    2. 第三帝国的罪恶,已经失去了大多数人认识的那个本质——罪恶不再以诱惑的形态出现。

    3. 在第三帝国,罪恶已经失去了大多数人借以辨认它的那种性质——诱惑的性质。”

    首先,既然译者愿意把多年来流传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改成「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那译者就应该知道「第三帝国的罪恶」和「罪恶在第三帝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次,「性质」和「本质」完全不是一回事。

    如果说阿伦特震惊于艾希曼的不思考和陈词滥调(cliché一词在全书中出现过14次),那我也震惊于译者对这些陈词滥调的固执的坚守:

    1. None of the various “language rules,” carefully contrived to deceive and to camouflage, had a more decisive effect on the mentality of the killers than this first war decree of Hitler, in which the word for “murder” was replaced by the phrase “to grant a mercy death.

    2. 人们精心炮制五花八门的“语言规则”,以便欺骗和伪装。在给杀人犯洗脑方面,这些语言规则没有哪一条比希特勒最早的战时令更为奏效。在这则战时令中,“谋杀”被替换成了“允许安乐死”。

    3. 在诸多这些精心设计的用于欺骗和伪装的“语言规则”中,没有一条比希特勒的战时法令对杀人者的心态更具决定性影响,在这则法令中,”谋杀“被替换成了”给予仁慈的死亡“。

    译者似乎是顽固地不相信”给予仁慈的死亡“这个短语本身的荒谬性,译者也轻易地把killer翻译成”杀人犯“(杀人犯一般对应的英文是murderer, 这里阿伦特就是在强调杀戮的性质,如果阿伦特想强调犯罪性质,她自己会用murderer的)。安乐死的翻译更是让人愤怒,因为下面这段话里就提到,安乐死(euthanasia)的权力专属于德国人。

    1. The hole of oblivion do not exists. Nothing human is that perfect, and there are simply too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to make oblivion possible

    2. 并不存在遗忘的洞穴。人间没有那样完美之事,只不过世界上有太多人把遗忘变成了可能。

    3. 遗忘之洞并不存在。属人之事无法那么完美,只是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人,使遗忘不可能。

    这句话如此坚定,隔着这么多年,还能感觉到阿伦特的力量。然而这句话完全翻译反了。阿伦特说的是,我们能够记住历史,并不是因为我们拥有完美的人性——属人之事永不完美——而是因为就是有太多的人,使遗忘不可能。

    1. It belongs among the refinements of totalitarian governments in our century that they don’t permit their opponents to die a great, dramatic martyr’s death for their convictions.

    2. 他们不允许他们的反对者为信仰英勇献身,这是我们这个世纪极权政府的净化措施之一。

    3. 这是我们世纪的极权主义政府的成就之一,他们不允许他们的反对者为自己的信念有一个伟大的、戏剧性的殉道者式的死亡。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是一本看着很难受的书,既因为书中提到的可怕的罪行,也是因为阿伦特在提及这些罪行,以及艾希曼令人发指的、可怕的、恐怖的自欺和不思考行为时的溢于言语之间的愤怒之情。在阅读时,人能感受到阿伦特的愤怒。举个例子,举个译者在意思上翻译得正确的句子,其中的流畅和优雅也让人感到不适。

    1. This “objective” attitude – talking about concentration camps’ in terms of “administration” and about extermination camps in terms of “economy” – was typical of the S.S. mentality, and something Eichmann, at the trial, was still very proud of.

    2. 把“管理”和经济“这样的专业词汇分别赋予集中营和灭绝营,这种对”客观性“的追求乃典型的党卫军思维方式,也是艾希曼在法庭上颇引以为豪之事。

    3. 这种”客观“的态度——从”管理”角度来谈论集中营,从“经济”角度来讨论灭绝营——是典型的党卫军心态,而艾希曼哪怕在是在法庭上,也依然对此很自豪。

    阿伦特在大量使用短句,能看出来她在语气中的震惊和愤怒,为什么人可以如此讨论集中营和灭绝营。而译者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恐怖之处,认为“管理“和”经济“用在集中营和灭绝营上完全是”专业词汇“,大概译者自己也对自己流畅、洗练、优雅的文风”颇引以为傲“。

  •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无思是一种罪

    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 发布时间:2018-01-21 20:12:31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363+)
  • 中评(556+)
  • 下载快(498+)
  • 强烈推荐(571+)
  • 还行吧(302+)
  • txt(216+)
  • 体验还行(248+)
  • 不亏(286+)
  • 体验好(543+)
  • 目录完整(557+)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 2024-12-25 09:06:16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权***颜: ( 2025-01-09 06:28:25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孙***夏: ( 2024-12-10 11:49:5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索***宸: ( 2024-12-23 13:52:0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蓬***之: ( 2024-12-29 05:03:16 )

    好棒good

  • 网友 曾***玉: ( 2024-12-21 00:10:03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屠***好: ( 2024-12-10 09:11:04 )

    还行吧。

  • 网友 养***秋: ( 2024-12-10 01:09:53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宫***凡: ( 2024-12-19 07:54:0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宫***玉: ( 2024-12-28 00:51:58 )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