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WTO香港部长级会议重要发言汇编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2:32

WTO香港部长级会议重要发言汇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WTO香港部长级会议重要发言汇编精美图片
》WTO香港部长级会议重要发言汇编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WTO香港部长级会议重要发言汇编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1078729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1
  • 页数:343
  • 价格:23.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2:32

内容简介:

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发展议程谈判于2001年启动,是WTO成立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旨在进一步促进世界市场的开放,也是迄今参加方更多、议题最广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贸易规则、发展等众多议题。

  本书从149位与会成员部长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的大会发言中精选了38篇译成中文,并附英文原文供读者参考。本书收录的发言具有代表性,反映了有关WTO成员和国际组织的观点及立场,将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跟踪和参与多哈发展议程谈判有所帮助。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发展议程谈判于2001年启动,是WTO成立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旨在进一步促进世界市场的开放,也是迄今参加方更多、议题最广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贸易规则、发展等众多议题。

  本书从149位与会成员部长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的大会发言中精选了38篇译成中文,并附英文原文供读者参考。本书收录的发言具有代表性,反映了有关WTO成员和国际组织的观点及立场,将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跟踪和参与多哈发展议程谈判有所帮助。


精彩短评:

  • 作者:twohit 发布时间:2009-01-14 20:43:39

    很有趣~nb的兄弟们

  • 作者:小米=qdmimi 发布时间:2021-09-07 16:14:32

    事实上写得挺好的,虽然中段需要交待的背景和事情太多,显得比较仓促,不过基本把相对应的漫画情节(基本是IDW的《内战1》吧)完整展现出来了。但不得不说,变形金刚这个题材,真是不太适合纯文字表现啊,这要是没有动画漫画铺垫,实在难以想象人物形象和某些设定。

  • 作者:Lyin 发布时间:2020-11-24 13:29:02

    像Vlog一样。生活的细致、个体的悲和喜都很有画面感。

  • 作者:欣然的探路者 发布时间:2012-07-23 18:51:33

    这是一本即可高手阅读,也可共魔方初学者使用的书。

  • 作者:格格巫太太 发布时间:2016-11-26 19:47:27

    额,挺有趣的啊…

  • 作者:爱墨Mo99 发布时间:2022-02-18 11:44:06

    偶遇这本书,了解了关于数字的故事,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向学生吹牛的素材,提升课堂趣味性。


深度书评:

  • 如何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作者:铂程斋@喷嚏网 发布时间:2008-06-03 20:15:28

    (一)

     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民间关于“地震预测”的各种质疑和方法,纷纷出笼。而官方地震局和专家则坚守“地震的不可预知性”和“科学性”。双方是各执一词,互不买账。

     我们不懂地震的小老百姓,就只好看热闹。看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风风不相容?

     其实在这种事情上,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相信他们的任何一方。巴菲特有句名言:是否要理发的理由,不要去问理发师。

     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人性的天然限制决定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愿看到,或不愿承认:我们的自大或无能。

     基于指责的方式,如何才能改变成基于沟通的方式?如果大家都在争论对错,而忘记了关注结果。那真是再愚蠢不过的做法了。

     在下面的文字里面,我试图用《黑天鹅》里面介绍的一种思维方式,来解释“地震是否可以预测”这样的问题。试图抛砖引玉。

     大致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中性系统;

     【2】人类思维的三个毛病;

     【3】为何地震不能准确预测、预告;

     【4】不能准确预测,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什么也不做;

     【5】总结: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中性系统

     什么是中性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凡是可能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中性系统的特点就是:偶然性,不确定性。

     

     这种观点跟我们平时所接受的教育,我们教育所灌输的科学观点,大相径庭。我们很容易被这样的想法所迷惑: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钱,买到足够的计算机,有足够多的人才,我们就可以建立任何复杂度的模型,解开世界上的任何难题。(地震的预测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事实上,计算量会随着变量的增加,计算成本成几何级数增加,成为不可能的任务。只要想想,我们用巨型计算机计算并预报天气的事实,就可以知道这一点。

     在电脑时代,我们很多时候无法理解牛顿的伟大,所有科学成就背后隐藏的秘密就是:简化到计算成本很小,而且非常符合评价我们所需要认知的系统或应用的有效范围内。

     我们的书本把这些简化出来的有效规律,称之为客观规律。这种认知世界的有效方法,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世界充满了各种有规律的秘密,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

     我们没有意识到,在处理复杂世界的时候,我们首先做了选择性的筛选,做了简化处理。我们只需看见符合的东西,其他的被遗弃了。

     

     但是,我们不知道那些可能被我们忽略的东西,会不会导致“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是指有如下三个特点的事件: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而不是事前)可预测性。(显然,汶川大地震就属于该类事件)

     “黑天鹅”属于意外性事件,它在通常的预期之外,在发生前,没有任何前例可以证明,但一旦发生,就会产生极端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人的本性倾向于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织或寻找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2】人类思维的三个毛病

     中性系统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会给人一种感觉:直接导致“不可知论”,导致“科学失败论”。

     显然,这不是我们的用意。我们的目的是,要警惕思维的陷阱:认识到人类思维的天然不足,认识到科学工具认知的局限性,找出应对复杂、未知事件的基本方法。

     第一个毛病:几乎所有关心事态发展的人似乎都确信自己明白正在发生什么。

     在地震后,关于余震持续时间的说法,专家们是这样信誓旦旦地说的:余震有可能持续1周,也可能2-3个月,或者好几年。

     你认为这样的真知灼见,对于生活在余震地区的人来说,有何实践上的价值呢?

     第二个毛病:事后过滤、后视验证机制。

     地震发生了,然后,反过来说蛤蟆的事情,大家都觉得是太明显不过了。如果地震没有发生,蛤蟆不会成为证据,只会被过滤、遗忘。

     地震后,有人这样说:我把我家的狗给打了,地震也不告诉我!!!平时叫得那么欢,地震了还没事似的睡觉!

     大家都想当然以为狗狗比地震局可靠,结果发现,狗狗也一样不可靠。

     

     第三个毛病:信息越多,干扰越多。

     在中性系统里面,有很多的信息,跟只有很少的信息一样麻烦。信息少,不足以做出决定性的结论。信息多,不知道哪种信息才有决定性的力量。

     这样从结果来看,知道和不知道信息的差别很少。

     如果是权威部门掌握了所有的信息,那么这种高敏感的信息,会直接引发责任的风险。所以,这些部门说或不说,日子都不会好过。

     这次512地震,地震局又被大家骂了个狗血喷头。迫于责任或大众的压力,全国的地震专家们在成都会诊,得出了5月19日-20日可能有6-7级余震的预警。

     5月19日晚,地震预警通告从电视台发出,成都片刻间成了绝望、恐慌之城,大家纷纷离家出门,落荒而逃。当天晚上1点过,在平武发生了5.0级余震。算是虚惊一场。第二天,政府又出通告出来解释。

     这次地震中,我所经历过的两次最大的余震6.1级那次和6.4级那次,都是在家里。

     6.1级余震发生在夜里,睡觉被晃醒了,有10秒钟。6.4级余震震感强烈,持续了1分钟。两次都没有任何官方的预报。

     根据此次地震的实战经验,我的结论是:如果谁告诉我在某天,某个相对精确的时段,发生某级地震。我基本上的判断是: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谣言。

     【3】为何地震不能准确预测、预告

     在地震预测方面,根据以上的分析,大致可以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在思维的局限和技术、知识积累各方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有效的规律。或者说,决定的因素超乎寻常,基本上没有这样的规律。

     我基本上赞成这样的说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希望准确进行临震预测是不现实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科学貌似强大,但对于大自然的复杂性来说,还是太幼稚了些:

     (1)在地震方面的基础技术和数据积累不足,大多的预测手段和水平,也都是完全基于经验主义;

     (2)此次地震后冒出来很多预测的方法:比如,动物观察法,地震云法、气象法、潮汐法,地震波法,还有概率推演法。这些方法都是属于用事后验证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有效性”。

     甚至,我看到有人反复强调说自己预测了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他们解释自己没有大量发布消息的理由是:

     “在国内内部交流而不是公开发表。我之所以不急于公开发表,主要是为了慎重,我只是打算在地震预报实践中使其经受反复检验,取得应用效果”

     这种解释,刚好符合上面说的思维的陷阱。

     看来,验证这些方法的最好办法,不是说他们预测了哪些已经发生的大地震,或者成功的几率多大。而是,有谁可以拍着胸脯,告诉我:下一次的大地震,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以什么震级发生?

     我相信,所以成功预测的消息,都是在震后发出的。没有发生的预测,成为了沉默的证据,永远不为人知。

     如果所有的人告诉我的都是一个概率,我知道,所有的方法的价值其实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这种预测的概率,决定了地震预告的可能性。

     从理性上讲:有大地震,就应该预报。关键的问题是,操作性很难。

     有人说:如果预报100次,99次失败了,正确的那一次,就可以救你的命。

     一种现实的可能是这样的:你预报了100次,可是,当你预报到50次的时候,就没有人会再相信你的预报了。因为,对于前面都是错误,人对不可靠的信息的办法是将其垃圾化,预报成为了噪音,其信任度很差,久而久之就被忽略了。人的本性就是不会为了从不发生的事情操心。

     这就是人性的特点,哪怕知道地震是要命的事情。但大家都认为,地震是很危险,但它从来就没有来过。那该怎么办呢?政府和个人都要找一个可以支付的平衡点:我们要花多大的精力、成本,来面对不知何时到来的地震呢?

     如果已经发生地震了,怎么预报,大家都会警觉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自然麻痹的。

     今天看到的一则地震笑话是这样说的:

     有一天,又发生了一次余震。大家都习惯了,再没有慌张跑出去了,大家各自在猜刚才发生的余震是多少级,有的说,得有5级;有的说,不止,得有5.5吧.老孙没有感觉到余震.大家问他为什么?他说,咳,我现在最低消费是6.0。

     【4】不能准确预测,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什么也不做;

     地震无法准确预测、即时预报,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什么也不做。

     其实,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既然现在临震预测各方面的条件不成熟,那就不要在预测这件事情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地震后,有很多文章介绍日本和美国防震方面的情况:

     日本在很多年前,基本上已经放弃了预测地震方面的研究,转入对抗震体系方面的建设和持续投入;美国也是在预测方面投入减少,开放其地震监测数据库,让更多的民间力量进来,他们的办法是:我们预测不了,但是,我们提供数据。你们自己看着办!

     当然,两个国家在地震多发地区的城市建筑布局和规划方面,都是很费了一些心思。

     我觉得日、美两国在地震方面的认识论,比我们更加理性、具体、务实,有效合理得多。他们避开了渴望一劳永逸的思维陷阱,并不寻找临震预测的葵花宝典,而是从技术可行、成本可行的防灾减灾方向入手。

     我也觉得如果中国地震界能出一个牛顿式的人物,会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事情。但在伟大人物被证实之前,我怎么都还得想想看:如果下次地震同样无法预测,无法预报,该怎么办?

     我们再把地震局骂一次?然后,又冲到倒塌的废墟下,用手从钢筋水泥中救人?

     解决地震的方法,不一定要事前解决,因为事前如果根本无法解决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转换思路、改变策略。

     在面对类似地震这种事情上,《黑天鹅》建议的基本的策略,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我们接受不可预知的现实,从结果出发,为了寻找更好的结局,从多个预防的层面,找到不止一种减少灾难的途径和方法。地震中,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和财产,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建立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信息该如何传递、地震带的房屋该如何规划、建筑结构和材料该如何配置、学校里的防灾自救教育该如何进行、灾害后的疫病防治、次生灾害、救助保障该如何配套进行等等。

     这些不需要太多的高科技,不需要超人,只需要适当地规划和组织,在灾害之前做好演练和准备。使得灾害降临的恐惧和危害,得到真正有效的控制。

    (三)

     再没有比经历地震这样更简单的事件,告诉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可预知的世界里。未知世界里发生的一切,有好有坏。

     当我们发现有很多超越了我们的能力,我们无法预测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不要迷信专家,要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尽可能利用好的意外,尽可能防止坏的意外。关注结果,然后,做出选择。

     《黑天鹅》是这样的一部书:它颠覆了我们对于科学和对专家的盲从。它告诉我们该如何用智慧来反省知识的盲区。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工作者,你或许会不太愿意接受这种对不确定性的认识。你会看到作者一点一点地撕开人类在思维、表达和认知模式中的各种伪装。

     它也告诉了我们人类在处理复杂事情面前为何如此充满了智慧和可能:即使有很多事情超出了我们的知识和能力的范围,但是,无须害怕,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本性,保持人性中的诚实、勇敢和想象,我们敢于放弃对专业的控制,不太执着于自己的知识、经验。

     不要关注可能性,而是要关注结果,在黑天鹅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ps:这本书适合于做系统分析、设计的人看,可以开阔思路。

    我个人猜测“黑天鹅”的思想,可能来源于系统论。

  • 人生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作者:每月一书 发布时间:2017-02-24 12:53:29

    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

    前期参加了一个培训,学习到了一个我很陌生的名字——原生家庭,触动很大。所以到书店去买了一本跟原生家庭相关的书《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分3次总共花了5个小时的时间看了这本书,这超出了我检视阅读的时间规定,要求在2小时快速阅读一本书。

    看完很多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理解也还不是很深刻,对于书本中精华部分的案例分析,也没有认真去推敲,当然更谈不上应用到自己日常生活中,这是需要我阅读多次的书。但既是这样,这本书却给了我醍醐灌顶之感,也让我看到了我今后的目标和方向。

    本书介绍了萨提亚模式,它追求的目标是成长为一个更加快乐、更加健康、更加自信的自己和一个更加幸福的家庭,这个目标不正是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吗?个人对曾国藩很崇拜,他做到了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做不到,也没有这个机会和能力去“治国、平天下”,但萨提亚的模式自己至少可以践行“修身、齐家”这两项。

    我因为来之农村,本质上还是烙上了自卑这个印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以悲催作为一种人生的潜台词,大学里也不太敢跟陌生人说话,看到漂亮一点的女孩都不敢去追。

    工作后,虽然在外人看来,还挺自信的,但自己知道那是装的,只是表面化的,内心充满着焦虑和自卑。我自己问过自己原因,但始终找不出答案。

    看了书才知道是像萨提亚所说的低自尊,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也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接纳自己的缺点,总在跟他们在搏斗,所以总把自己搞得很累。

    作为两个小孩的父亲,在教育理念上,一直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比较爱学习,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卡尔威特的教育》、《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等等、甚至是卢梭的《爱弥儿》也看了,认为自己的方法和方式也能与时俱进,理论知识不缺。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注意力的方向就是存在问题,总是在要求别人,控制小孩要求与你有一致的行动和想法,也就谈不上学会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小孩,建立良好的健康的家庭互动模式。

    而萨提亚模式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她帮助我们认识,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你跟你老婆本质上就是不一样的,你的小孩是你生的,但这不代表他就跟你一样。所以无论是自己、老婆、小孩,他们现在的经历和感受,都值得尊重,在尊重个人的感受上,通过萨提亚模式达到最终目标是个人 “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萨提亚提到的这一点正是自己欠缺的,幸福从接纳自己开始,因为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者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自己有很多的问题和缺陷,自己为什么就不敢承认,更不敢去面对,从本质上讲是虚荣心作怪。

    所以承认自己的问题那又何妨,普通话不准也没关系,至少不影响交流,也不影响自己表达,自卑也不一定是坏事,自己急燥、易愤怒也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在这个自身的基础上,自己能否想去做一些自己喜欢、也是有意义的事情,努力地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萨提亚相信,通过使用我们的内部资源和我们的力量,去成长和发展为更具责任感的人,我们都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快乐、更健康。

    这一点我非常认同,2016年的“每月一书”的分享活动中,我已经体会到这一点,每个月分别到杭州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去分享一本书,表面上看花时间、花精力,也没有收入、也没有谁要求你这样去做。

    但在分享中,我自己明显感受到了个人的持续成长和改变,因为阅读的确会改变人,让我更加认识了自己,也更加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需求。更可贵的是,在分享的同时也得到了书友,以及许多参加人员的正向的、正能量的回馈,让我体会了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一点点价值,我想这一点不是仅仅靠物质就可以得到了。

    2017年自己也想在现在基础上突破事业、人际、婚姻和家庭上的各种困局,以及发展的瓶颈。自己也想要成长,萨提亚提供了我一种很好的模式,达到目标的方式是在自我成长的基础上,那不是令人愉悦的事情。

    2017年我要成为自己的主人,不管过去如何,重要的是在当下及未来,所以我需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需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需要为自己的家庭负责。

    2017年我想使生活变得更快乐、健康和幸福,愿意成为一个更身心一致的人,想拥有一段激动人心、硕果累累的成长历程。

    一时激动,就把自己的目标跟老大说了,没想到这个小屁孩,还挺老成地说:“爸爸,你这年龄决定是不是太晚了点。”

    我想跟他说的是,看起来好像是比较迟,但我更想表达是只要学习了,就不算晚。我也不用害怕,也一点不孤单,因为我走在了一条成长的道路上。

    一起死磕,死磕路上不寂寞!

    改变从阅读开始,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让分享成为一种时尚。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好评(373+)
  • 无多页(413+)
  • 值得下载(182+)
  • 小说多(213+)
  • 体验还行(443+)
  • 章节完整(236+)
  • 还行吧(444+)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4-12-17 02:06:32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游***钰: ( 2025-01-01 00:26:44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常***翠: ( 2024-12-27 16:40:2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焦***山: ( 2024-12-14 19:07:01 )

    不错。。。。。

  • 网友 屠***好: ( 2024-12-19 23:58:21 )

    还行吧。

  • 网友 师***怡: ( 2024-12-15 02:31:3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蓬***之: ( 2024-12-29 15:48:01 )

    好棒good

  • 网友 堵***洁: ( 2025-01-01 06:52:31 )

    好用,支持

  • 网友 步***青: ( 2025-01-02 10:26:35 )

    。。。。。好

  • 网友 相***儿: ( 2024-12-25 14:15:08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辛***玮: ( 2024-12-14 06:01:2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孔***旋: ( 2025-01-09 01:54:36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曾***文: ( 2024-12-25 03:29:34 )

    五星好评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