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精美图片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及其调控机制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60957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78.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6:41

内容简介: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关系到地方政府、当地农户及开发商,甚

至还有旅游者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若是处理不

好,各方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农户是传统村落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其保护开发过程中主要的参与主体,农户意愿与行为响应对传

统村落的开发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利用具有重大影响。而当前传统

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违背农户意愿、忽视农户权益等问

题,严重影响了农户的参与意愿和行为,进而影响了传统村落开发

保护的效果,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传统村落保护开发进程

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农户有哪些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传统

村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村落农户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影

响农户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基于农户满意的传

统村落保护开发的管理机制?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传统村落开发利

用的关键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湖南省10个传统村落257个农户的

问卷调查为基础,应用调查统计分析法、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多项

有序Logistic模型以及结构方程模型(SEM)等计量分析工具,对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区域比较、农户行为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

素、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农户满意度与行为响应关系以及传统村落保

护与开发的管理体系和调控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书籍目录:

目录

章绪论  1

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8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32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37

 第二章农户行为相关基础理论  39

节 计划行为理论  39

第二节 行为经济学理论  44

第三节 博弈论  5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4

第三章 湖南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区域比较研究  55

节 研究区域概况  55

第二节 调研设计与数据来源  57

第三节 湖南传统村落总体特征分析  61

第四节 湖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及区域比较  7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90

第四章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三方博弈分析  93

节 三方博弈模型假设  94

第二节 博弈模型相关参数设置  97

第三节 博弈模型建构  99

第四节 博弈模型均衡分析  101

第五节 基于博弈行为分析的政策建议  105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07

第五章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9

节 影响因素及理论假设  110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统计检验  114

第三节 计量模型选择  118

第四节 模型估计与计量结果分析示  12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30

第六章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农户满意度与行为响应耦合机理分析  133

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34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38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与统计检验  140

第四节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与分析  142

第五节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农户满意度评价  150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157

第七节 本章小结  158

第七章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调控机制研究  160

节 “政府—农户—公司”“三位一体”的保护与开发体系构建  162

第二节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调控机制构建  165

第三节 本章小结  173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74

节 研究结论  174

第二节 政策建议  178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186

参考文献  188

附录一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

意见  215

附录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通知  221

附录三 湖南省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26

附录四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农户行为研究调查问卷  256

后 记  264

插图索引

图1.1 历年来国家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的文件.......................4

图1.2 历年来国家有关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的文件................6

图1.3 技术路线图.............................................................35

图2.1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43

图2.2 前景理论价值函数..................................................47

图3.1 湖南省区域位置......................................................57

图3.2 样本村落的分布及其特色景观................................59

图3.3 湖南传统村落的民族类型统计................................64

图3.4 湖南传统村落形成年代统计....................................65

图3.5 湖南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分布................................66

图3.6 湖南各市州传统村落分布密度................................68

图3.7 湖南各市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洛伦兹曲线..........69

图3.8 湖南省地理区域的划分...........................................70

图4.1 政府、开发商、农户三方博弈树...........................100

图6.1 农户满意度与行为响应的结构模型.......................140

图6.2 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152

附表索引

表3.1 调查样本村落特征..................................................61

表3.2 湖南各类传统村落统计...........................................62

表3.3 湖南各市州的传统村落统计....................................67

表3.4 湖南各区域传统村落数量统计................................71

表3.5 湖南传统村落基础数据统计....................................72

表3.6 湖南传统村落的区域比较.......................................74

表3.7 样本农户个人的基本特征.......................................76

表3.8 样本农户的家庭特征...............................................78

表3.9 样本农户房屋信息..................................................80

表3.10 样本农户的心理特征.............................................82

表3.11 样本农户对村落的感知.........................................85

表3.12 样本农户对村落旅游开发的决策参与权和知情权.87

表3.13 样本农户的满意度.................................................89

表4.1 政府、开发商、农户的收益矩阵...........................100

表5.1 影响因素及其预期作用方向..................................113

表5.2 可靠性统计量........................................................115

表5.3 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116

表5.4 农户行为响应与心理因素变量的相关性................116

表5.5 农户行为响应与禀赋因素变量的相关性................117

表5.6 农户行为响应与社会经济因素变量的相关性........117

表5.7 农户行为响应与经营管理因素变量的相关性........117

表5.8 因变量赋值............................................................119

表5.9 农户心理因素变量赋值.........................................119

表5.10 农户禀赋因素变量赋值结果................................120

表5.11 社会经济因素变量赋值表....................................122

表5.12 经营管理因素变量赋值.......................................123

表5.13 Logit模型回归结果.............................................124

表5.14 以优势比形式输出的回归结果............................126

表5.15 模型估计结果汇总...............................................127

表6.1 判断矩阵...............................................................135

表6.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标准..................................136

表6.3 农户满意度评估结果.............................................137

表6.4 农户认知度统计描述.............................................143

表6.5 农户参与度统计描述.............................................143

表6.6 农户满意度统计描述.............................................145

表6.7 农户支持度统计描述.............................................146

表6.8 量表信度检验结果.................................................147

表6.9 量表效度检验结果.................................................147

表6.10 解释的总方差......................................................148

表6.11 旋转成分矩阵......................................................149

表6.12 影响路径以及载荷系数的估计结果.....................151

表6.13 整体模型适配统计量及其评价标准.....................152

表6.14 终整体模型适配的主要统计量及评价结果......153


作者介绍:

刘天曌,男,云南禄劝人,副教授,博士,衡阳师范学院地理

与旅游学院专任教师,云南大学旅游管理硕士,湖南大学区域经济

博士,主要从事区域开发与规划、古村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乡

村旅游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项目5项,

主持*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项。参编出版教材著

作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

等奖等奖励5项。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绪 论

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村落是历史年代久远且文化价值很高的村落,近似的称谓还有古村落和历史文化村落等。

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指的是由原建设部(现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开始公布的,保存

了丰富的文物、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可以完整地展现某种传统的风貌与地方的民族特色的村落;中

国传统村落则指的是建村年代很早、文化遗产丰富、综合价值较高的村落,自2012年起由住建部、

文化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评选。二者虽然在评选标准上有所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以保护

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要义。本书研究对象选定为中国传统村落,是因为其概念较为普及,

资源品质普遍很高,开发利用也备受关注,所以相对较为成熟。

农户是指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也就是户口是农村户口的常住户。本书的研究对象指

的农户是那些长期居住在传统村落的农村户口居民。这些村民是传统村落的真正主人,是与传统村

落保护利用联系为紧密的利益相关者,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主体。

近年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三农”问题等备受政府以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一方面,

随着当今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致使传统村落的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面临土崩瓦解,许

多村落空心化严重,甚至大量有价值的村落正在慢慢消亡,传统村落的保护任务十分紧迫;另一方

面,“三农”问题不仅是当前实现现代化必然要面临的为紧迫的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等系列的重大问题。因此,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

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进入21世纪以后,更是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4年开始,每年的中

央一号文件已持续16次关注“三农”问题,2018年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工作

的总抓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农户行为响应课题研究,很好的契合了我国的这些重大现实发展问

题,因此极具研究价值。此外,本书的研究内容还是本人主持的*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

14YJC790082)的核心主体部分。具体来说,本书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下列几各方面:

,传统村落的保护必要而且紧迫。传统村落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载体,是优秀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加之现代旅游业的大发

展,旅游发展造成的破坏使得传统村落的建筑等遗产日渐丧失了其原真性。传统村落的破坏与消亡

越来越常见,使得其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必须抓紧保护传统村落的风貌。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

国家相关部门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名镇名村的评选,截止2018年12月,已连续评选出7批共799个中

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全国31个省(区、市)都有分布。湖南一共有2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

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保护日益遭到破坏和正逐渐消亡的古村落,自2012年开始,住建、文化等七部

委开始评定中国传统村落,至今已分5批将全国6819个村落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湖南省

有658个,数量位列全国前茅。此外,国务院还于2008年公布了相关保护条例,以加强对全国的文化

名城,以及名镇名村的保护。2006年以后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多次提到要对传统村落加以保护,例

如2006年提出要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宅进行保护;2013年,要求对价值高、地域民族特色鲜明

的村落,以及民居要加大保护力度;2014年,明确提出要通过规划的制定、建立保护名录等方式,

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投入与力度;2015年,要求开展民居普查,进一步完善村落名录,

并落实好保护规划;2016年,再一次提出要加大保护力度;2017年,提出要加强对整体风貌的保护,

探索特色民族村寨的连片保护;2018年,提出在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文

物古迹、传统村寨和建筑进行保护;2020年,提出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

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2021年,明确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

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2018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

略规划(2018—2022年)更是具体提出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利用的关系,从村落选址、建筑风貌、

田园景观等方面,保护好村落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周边环境,以维系村落的原真性、完整性及延续性。

历年来国家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的文件精神如图1.1所示。由此看出,一直以来,政府对传统村落的保

护都极为重视。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对我国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建议。

第二,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首先,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

样化需求。2020年底,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0%,人均GDP亦已超过1万美元大关,大众度

假旅游需求激增。而传统村落大多坐落在依山傍水的乡村,这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历

史风貌独特、民俗风情浓郁,拥有原汁原味的村落文化,村落形态和生活方式都能让人感受到浓浓

的乡愁。传统村落乡村旅游,让城里人远离都市生活,感受历史文化,回归自然,满足了城市居民

的利益需求,已成为大多数都市人休闲度假的普遍选择。因此,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开始快速发展,

通过政府的引导,实现了对村落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其次,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开发,通过引

入农家乐、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等门槛低、收效快的旅游新兴业态,将带动和促进乡

村传统农业升级转型,使更多的农民受益,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与此同时,旅游业

健康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而且还能吸引村民返乡创业,改善农村社会生态环境,

解决村落空心化、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等农村问题。因此,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业也是新时代有

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后,适度、合理发展传统村落的乡村旅游业,将有助于加

强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通过旅游发展,增强传统村落的经济功能,使村落活态化,并且通过旅游

发展筹集资金用于村落的维护修缮,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当地

居民重新认识传统村落的价值,进而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好传统村落,彻底

解决“三农”问题,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做出重要部署。例如,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通过

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的评选,打造多样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2016年,提出要进一步打造特色旅游

小镇与魅力旅游村落;2018年,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在其后颁布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

划》(2018—2022年)中提出村落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2016年,国家“十三五”旅游

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推进古村落特色旅游发

展。依托风景名胜区、名城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传统村落等资源,探索“四名一体”的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

要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2021年,《“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大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加强传统村落、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要推进文化、旅游与

其他领域融合发展;要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培育文旅融合业态。历年来国家有关传统村落开发利用

的文件如图1.2所示。这些重要文件都把传统村落开发利用和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作为重要议

题列出,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的重要性。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各级政府提供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管理的政策建议,切实维护农户利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

开发利用过程中各相关利益者的“多赢”。

第三,农户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从农户的角度来研究传统

村落的文章少之又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关系到地方政府、当地农户及开发商,甚至旅游者的利

益冲突和利益平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损及各方利益。传统村落农户是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其保护开发中主要的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是关键主体,其意愿与行为响应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

开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违背农户意愿、

忽视农户权益等问题,影响了农户的参与意愿和行为,进而影响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效果,

以及持续利用和社会的稳定。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中的主要矛盾(开发商与农户之间、开发商与当

地政府之间、当地政府与农户之间)是什么?农户有哪些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村落如何和谐发

展?这些都是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论文既是学术研究的重

大课题,也是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实践领域的当务之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

意义。能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传统村落保护法规、开发决策、实施旅游开发管理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第四,湖南传统村落开发方兴未艾,亟待加强相关问题研究。截止2020年底,湖南省共有25个中

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更是多达658个,其他还有100多个省级传统村落。湖南的传统村落不

仅数量多,而且品质高,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也广受重视。早在2007年就开始并评选出首批4处历

史文化名村。2010年,湖南省政府又公布了273家单位参与创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这些村落大多具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具备乡村旅游开发的优越条件,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

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2016年,颁布了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湘政办发〔2016〕18号)

提出要对历史文化名村加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2017年,颁发了关于

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通知,更是对村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出了详细部署,提出要“通过对

传统民居和整体风貌的保护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开发要合理且适

度,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持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切实避免过度商业开发”。2020年,湖

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规划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要全面提

升旅游景区、旅游乡村、特色文旅小镇、旅游街区、旅游综合体和旅游城市的休闲度假功能和核心吸

引力。通过本书的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和传统村落当地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促进湖南传统村落的

保护和开发利用,加速推进湖南旅游强省的建设。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传统村落相关研究综述

由于传统村落与古村落、历史文化村落的含义相近,本部分的研究综述即是对有关传统村落、

古村落和历史文化村落等相关研究的综述。

1.国外传统村镇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古村镇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关于古村古镇旅游的著述颇为丰富,涉及领域广泛,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对古村落的影响、古村落旅游的社区参与、古村落游客体验,以及古村

落旅游地的保护与持续发展利用等方面。

,旅游业对古村镇的影响研究。这是国外研究的重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是古村镇旅游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旅游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受到国外学

者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更是学者研究的焦点。威林森(Willinson,1995)等

通过对印尼传统小渔村潘甘达兰(Pangandaran)的调查,探讨了旅游发展对村落不同性别居民的社

会影响,发现旅游开发主要对底层妇女产生社会影响[1]

。帕里特(Pariett,1995)以遗产旅游地爱

丁堡古镇为例,提出了古镇旅游经济影响的评估方法,并指出文化古镇旅游与当地其他经济要素进

行整合[2]

。马克斯(Marks,1996)以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Zanzibar)石头城为例探讨了旅游发展

的影响,认为由旅游发展引起的古镇重建对古镇具有两方面的影响,在保存了部分古建筑的同时,

也使古镇传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结构遭到破坏[3]

。布伦特与考特尼(Brunt&Courtney,1999)对旅

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主客体之间的交往及其相互影响进行了概括总结[4]

。贾米森(Jamison,

1999)通过对肯尼亚的海滨小镇Malindi的研究发现,旅游发展对社区种族关系的影响就像催化剂一

样,促进种族之间交往的同时也充满着竞争[5]

。沃尔波尔与古德温(Walpole&Goodwin,2000)分析

了印尼3个旅游发展水平各异的小镇因生态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利益分配、就业参与、文化变迁等方面

的影响[6]

。图赫尔(Tucher,2001)的研究表明,通过背包客与村民的深度接触,社会文化旅游影响

使当地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7]

。约瑟夫(Joseph,2001)通过对印度小镇普什卡尔(Pushkar)

的研究发现,居民通常采用3种抵抗策略,在宗教和旅游之间建立了和谐共存的关系,更好地解释了

西方的旅游活动对宗教社区带来的影响[8]

。哈里森(Harrison,2007)通过对格兰德里维埃尔(Gran

deRiviere)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村落旅游的影响,发现当地的商业化并非村落旅游影响的结果,

而是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综合影响的产物[9]

。莱普(Lepp,2008)对乌干达的比戈迪(Bigodi)村进

行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发展对国外有明显的依赖[10]

二是居民对古村镇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古村镇旅游开发的居民感知、居民态度是

旅游影响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内容。沃尔(Wall,1996)研究了巴厘岛上的一个古村落居民对旅

游的感知与态度,发现居民感知较多的是旅游的正面影响,离旅游目的地越近,对旅游业的了解越

多,对旅游发展的抵触情绪越严重[11]

。林德伯格(Lindberg,1999)等人通过对博恩霍姆(Bornholm)

岛上4个农业小镇居民的调查,对居民支持旅游开发的可能性以及旅游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评估[12]

梅森·彼得(MasonPeter,2000)等人对旅游还处于原发状态的某偏僻山村居民的调查研究显示,

除部分居民持反对态度外,大多数居民都支持旅游业发展,而且性别差异对旅游发展感知有显著差

异[13]

。谢尔顿(Sheldon,2001)等人对夏威夷威基基(Waikiki)社区的居民态度进行了研究,发

现当地的居民对社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对发展旅游业非常支持[14]

。威廉姆斯等(Williamset,

2002)人探讨了新西兰不同地方的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社区影响感知差异,指出在对居民感知调查的

过程中不应注重人口学方面的特征而更应关注被调查者个人的价值观[15]

。托松(Tosun,2002)通过

对土耳其小镇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感知进行研究,建立了便于旅游业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

性模型[16]

。霍恩等(Hornet,2002)通过对新西兰罗托鲁瓦与凯库拉(Rotorua&Kaikoura)两

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比较分析,指出为了更好的对旅游进行管理,应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结构[17]

李等(Leeet,2003)对赌场发展的当地居民感知进行了研究,特别对赌场发展前和发展后的感知

差异做了对比,并分析了居民感知差异的影响因素[18]

三是古村镇旅游发展对文化原真性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古村镇旅游因受到现代旅游者的追捧

而快速发展,旅游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古村镇文化带来影响,发展旅游与文化原真性的保护就成了学

界关注的重点。厄尔布(Erb,2000)对印尼弗洛雷斯(Flores)岛上的芒卡莱(Manggarai)村进

行了研究,指出目的地社区原有文化不能简单被动的接受旅游的影响,而应主动采取策略融入旅游

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19]

。尼夫斯(Kneafsey,2001)对法国科马纳(Commana)

村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要想更好地了解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运转情

况,就必须认真分析历史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旅游地的传统文化[20]

。科恩(Cohen,2001)对

墨西哥瓦哈卡(Oaxaca)4个村落的调查发现,从当地居民的角度看,本土化管理模式能增加部分居

民的经济收益,但对社区整体来说,不但未能获益,反而加剧了经济社会的不平衡[21]

。贝斯库米德

等(Besculideset,2002)通过对科罗拉多州西班牙裔和非西班牙裔居民的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西班牙裔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文化影响感受更为强烈,也更加关注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22]

格鲁内瓦尔德(Grunewald,2002)以巴西波尔图塞古罗(PortoSeguro)村落为例,对民族风情旅

游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当地社区在旅游发展后,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一般会对传统文

化进行重塑,这样的重塑主要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或是为生计所迫,而并非是文化适应所必须的

过程[23]

。麦地那(Medina,2003)在伯利兹苏科茨(BelizeSuccotz)村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旅

游发展对文化真实性的影响,并不同意旅游导致文化商品化的观点,反而指出旅游发展可以帮助当

地的玛雅文化恢复其原真性[24]

第二,古村落旅游游客体验研究。主要内容有:古村落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和基于游客体验的

旅游管理。古村落旅游的游客体验与动机、导游、村民、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关。维特苏等(Vittersu

et,2000)的研究表明,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对旅游吸引物的情感和兴趣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5]

。韦

肯斯(Wickens,2002)以希腊海滨村庄为例,通过对其度假旅游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对于相同的旅

游目的地,不同的旅游者他们的体验方式、度假选择、活动类型以及对目的地评价都是不一样的[26]

泽佩尔(Zeppel,2002)在对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土著村落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游客对当地土著文

化体验的影响因素中,重要的是游客对村落历史的了解程度以及游客与土著居民的交流接触[27]

蔡(Cai,2002)对新墨西哥州的传统农业小镇联合体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目的地品牌的概

念模型,指出联合打造品牌能在游客心目中更好的形成一致性的形象[28]

。李(Li,2004)对香港一

个历史悠久的单姓传统村落锦田(KamTin)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村落旅游的游客感知和居民感

知承载力[29]

。张等(Changet,2006)对台湾2个原住民村落的旅游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不同类

型的游客偏好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的体验趋向[30]

。罗约贝拉(RoyoVela,2008)建立了村落旅游

形象的游客感知模型,对西班牙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31]

。米恩斯等(Mearnset,2008)

从传统村落游客和旅游从业者感知的角度,对传统村落的土著文化保护状况进行了评估[32]

第三,古村落旅游社区参与研究。古村落村民的态度直接影响旅游的社区参与行为,如果村民

态度积极,参与旅游发展的意图就会很明显,参与旅游的行为也会很积极。奈特(KNIGHT,1996)

通过对日本旅游胜地潮宏基(HongiiCho)的研究发现,社区旅游参与的不平衡通常会引起很多争

议,而边远地区的传统村落家庭旅馆等形式参与旅游并获得回报[33]

。席勒(Schiller,2001)对印

尼文化村落潘邦(Pampang)的研究表明,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身份认同问题,导致社区参

与能力下降,要把土著文化展示视为艺术表达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其传统文化[34]

。托松(Tosun,

2002)通过对土耳其传统村镇的研究,认为应该通过建构旅游社区参与模式,使得旅游业在促进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35]

。刘(LIU,2006)以马来西亚的吉打(Kedah)州为例,探讨

如何既让游客能够体验到多元文化,又使村民能够受益的社区参与机制[36]

。莱普(Lepp,2007)对

乌干达比戈迪(Bigodi)村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地村民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较强,因此参与村

落旅游的积极性较高,并提出进一步增强村民参与社区旅游积极性的系列举措[37]

。应等(Yinget,

2007)通过对中国村落西递、宏村的旅游发展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的社区参与注重的是参与的整体

性和利益的分配,而对决策权和参与深度不是很在意[38]

第四,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研究。古村镇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术界关注的又一焦点。尤克塞尔(Yuksel,

1999)对土耳其的帕穆卡莱(Pamukkale)镇进行半开放式调查研究后发现,对于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适当的政府干预是必要的,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不会带来可持续旅游[39]

。西奥博尔德(Theobald,

2001)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通过沟通和教育,让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探讨可持续中

的实际问题[40]

。克拉克等(Clarkeet,2001)分析了斯洛伐克一个已经衰落的矿业基地罗兹纳瓦·奥

克斯(RoznavaOkres)如何在英国基金组织的支持下通过制定乡村旅游规划,来推动当地的旅游业

持续发展[41]

。安等(Ahnet,2002)讨论了可持续理念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几个实

用的模型[42]

。伯恩斯(Burns,2003)以西班牙内陆村庄库利亚尔(Cuéllar)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

若要使当地旅游业可持续,政府首先就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43]

2.国内传统村落相关研究进展

国内有关传统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古村落研究,随着旅游业发展以及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等的需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日渐引起关注。由于传统

村落与古村落、传统村落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只是称谓不同而已,故本部分的综述包括国内关于

传统村落、古村落、传统村落等相关村落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

的经营模式及管理机制、旅游的社区参与、旅游的居民感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属性研究。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特色及价值评价研究,是国内学者对古

村落研究较早涉及的领域,首先是在认识传统村落本体特征后,探讨村落旅游资源的价值并进行评

价。随着古村落研究的深入,古村落空间分布和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近年来成为新兴热点。

一是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特征和价值研究。陆林等(1995)对皖南地区徽派建筑的特征进行了分

析[44]

。刘沛林(1998)对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关于村落的形态与布局、选

址和规划等传统文化的理念[45]

。吴晓勤等(2001)从村落形态、建筑特色、地理环境等几个方面,

对皖南地区的古村落特色和价值进行了分析总结[46]

。阮仪三等(2002)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背景、

景观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47]

。卢松等(2003)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皖南地区古村落旅游资源的

特征[48]

。王振忠(2006)认为不能只是把古村落视为老建筑,更应把它看成是一种文化旅游资源[49]

二是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有助于加强古

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胡道生(2002)对安徽黟县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从建筑、环境与乡土气息等3

个方面展开了评估[50]

。刘昌雪等(2003)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分析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中景区管理、

文化旅游、品牌经营和设施建设等问题[51]

。吴冰等(2004)把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与资源评价结合在

一起,构建了相应的开发经营模式[52]

。朱晓翔(2005)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开发模式以

及产品设计等问题展开了分析[53]

。汪清蓉等[54]

(2006)和邵秀英等[55]

(2007)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构建了古村落综合价值评价的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对古村落旅游地做了评估。朱桃杏等(2007)评

价分析了古村镇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56]

。袁宁等(2012)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世界遗产地西递、

宏村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估[57]

三是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随着传统村落数量的增多,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逐渐引起学者的兴

趣。李亚娟等(2013)以历史文化名村为对象,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应的影响因素[58]

顾康康等(2014)对黄山的101个古村落进行了调查,运用GIS方法分析探讨了古村落综合品质的空间

分异特征[59]

。熊梅(2014)对传统村落的省、区与族际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60]

刘大均等(2014)探讨了传统村落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分布特征问题[61]

。佟玉权等(2015)从自然因素、

人文条件等诸多因素对贵州省292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62]

。李伯华等(2015)对

湖南的传统村落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63]

。焦胜等(2016)对湖南的传统村落及其“边

缘化”分布问题进行了研究[64]

。魏绪英等(2017)则分析了江西传统村落的类型和空间分布[65]

四是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研究。刘沛林教授开创性的将生物学的基因理论,引入到聚落景观的研

究中,创立了景观基因理论,是近年来传统村落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刘沛林(2003)采用“景观

基因法”,对古村落文化的景观基因表达和识别进行了分析[66]

。申秀英等(2006)将生物学的“基

因图谱”运用到古村落的分析中,建立了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67]

。胡等(2008,2009)构建

了基因图谱的信息单元和信息图谱单元模型[68-69]

。刘沛林等(2009)从客家传统聚落的民居特征、布

局形态等8个方面识别了客家聚落的景观基因特征[70]

。刘沛林等(2009)从景观基因的完整性角度,

探讨了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71]

。胡等(2010)探讨了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单元的如

何进行表达,并设计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72]

。刘沛林等(2010)研究和识别了我国少数民族聚落景

观基因的特征,并系统分析了聚落景观的区划[73-74]

。邓运员等(2011)从景观基因的角度,分析了湖

南古村镇的文化特征以及价值[75]

。刘沛林(2011)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探讨了聚落景观基因图

谱的挖掘、整理和利用问题[76]

。胡等(2013)对湖南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77]

杨立国等(2014,2015)对通道芋头侗寨的景观基因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和效应进行了研究[78-79]

胡等(2015)构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特征解构提取方法和识别模式,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

因组图谱的概念,对湖南的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进行了探讨[80-82]

第二,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研究。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研究是国内学者一直以来都十

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相关研究成果为丰硕的领域。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充分论述,主要

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古村落旅游开发基础理论、古村落旅游的开发模式、古村落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

的开发等。

一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基础理论研究。杨载田(1994)较早的对传统乡村古聚落的旅游资源开

发展开了分析,主要分析了乡村聚落的特点以及开发的原则[83]

。章锦河等(2001)对皖南古村落宏

村的形象定位、宣传口号、形象设计等展开了研究[84]

。吴文智(2002)以皖南古村落为例,建立了

古村落旅游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指数,研究了不同经营理念下的古村落演化模式[85]

二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古村落的旅游开发经营模式和经营管理

体制等。从投资主体角度,可以分为外部介入性开发和内生自主性开发。黄芳等(2003)总结了古

村落旅游开发的特点,对古村落旅游的经营模式展开了分析比较[86]

。冯淑华等(2004)探讨了古村

落旅游的3种依托开发模式[87]

。陈腊娇等(2005)对浙江诸葛村与郭洞村的旅游开发模式与效果进行

了比较分析,指出内生性开发有一定的优势[88]

。齐学栋(2006)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观点[89]

。从资

源利用角度,冯淑华(2002)指出古村落旅游开发应注重资源特征和游客体验[90]

。刘沛林(2008)

提出了指导古村镇旅游开发和保护的“景观信息链”理论[91]

。李连璞(2013)从多维属性的整合角

度,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92]

。张静等(2015)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对民族村落的旅

游开发进行了研究[93]

。梁丽芳(2015)建立了怀旧视角下衡量传统村落旅游者忠诚的模型,对山西

省阳城县皇城村进行实证研究[94]

。桂拉旦等(2016)对传统村落的文旅融合以及扶贫等相关问题展

开了分析[95]

。杨彩虹等(2016)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96]

吴媚等(2017)对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社区“去权”与“增权”问题进行了研究[97]

。杨梅等(2018)

对传统村落旅游利益分配关系进行了研究[98]

。关于古村落的经营管理体制,胡跃中(2001)对浙江

楠溪江地区古村落的旅游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99]

。马智胜等(2004)对江西流坑村的资源营运

问题展开了研究[100]

。姚国荣等(2004)对安徽宏村的旅游经营管理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101]

。梁德阔

等(2005)对皖南的西递和宏村各自的经营模式进行了研究[102]

。车震宇和等(2006)通过对黄山、

大理和丽江的对比,指出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古村落的保护发展很重要[103]

。应天煜(2006)提

出了古村落开发的“公社化”模式选择[104]

。周彩屏(2008)对浙江中部地区古村落旅游的管理体制

展开了分析[105]

。李文兵(2008)指出,古村落由企业承包经营效果较好,不过村民的利益往往被忽

视[106]

。陈爱宣(2010)关注古村落旅游公司的治理绩效,并构建响应的模型进行了评价[107]

。邵秀英

等(2010)探讨了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如何进行公共管理[108]

三是传统村落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冯淑华(2002)着重从古村落的市场定位与产品

开发角度对其旅游市场展开了研究[109]

。朱国兴(2002)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市场设计出了不同类型

的古村落旅游产品[110]

。卢松(2005)分析了皖南古村落的海外目标客源市场问题[111]

。对于古村落旅

游产品,方志远等(2002)认为江西省各区域的古村落应分别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112]

。吴

文智等(2003)对古村落旅游体验及其产品创新进行了研究[113]

。冯淑华(2005)指出古村落解说系

统是其产品的核心,并就如何建立解说系统展开了研究[114]

。朱桃杏等(2006)指出较早进行旅游开

发的古村落要不断更新升级旅游产品[115]

第三,传统村落旅游社区参与研究。黄芳(2002)指出村民的参与对传统民居旅游可持续发展来

说至关重要[116]

。余向洋(2005)认为古村落旅游要以社区的发展为前提才可实现可持续[117]

。雷海燕(2007)

分析了陕西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形象设计的模式[118]

。李天翼(2007)对贵州郎德苗寨社区参与旅游的

“工分制”模式成因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119]

。颜亚玉等(2008)从经营模式角度对古村落社区参与

旅游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120]

。杨效忠等(2008)通过对皖南地区几个古村落的分析和比较,探讨

了古村落社区旅游的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121]

第四,传统村落旅游影响研究。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旅游对古村落的影响日益凸显出来,如

何正确看待旅游的影响,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一是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古村落旅游一方面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原

真性的破坏和村落的空心化等负面效应,但同时也增加了社区村民与外面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李凡等

(2002)对皖南地区的3个古村落通过建立旅游影响指数,就旅游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122]

。章锦河

(2003)探讨了古村落居民对旅游发展造成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影响的感知[123]

。肖光明等(2007)

指出旅游开发对古村落的社会文化影响非常大,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早期阶段带来的主要是积极影响[124]

章磊等(2007)对古村落旅游发展给西递、宏村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125]

。王帆等(2007)

对因古村落开发而引起的社会文化的变迁问题进行了探讨[126]

。李萍等(2012)基于村民和旅游者的视角,

对齐云山旅游开发带来的多种影响进行了研究[127]

。保继刚等(2014)通过实地调查,对西递村的旅游商

业化控制问题展开了分析[128]

。林敏慧等(2015)以西递为案例地,对旅游商业化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模型

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129]

。林祖锐等(2015)以河北英谈村为例,探讨了旅游发展对传统村落重构和整合

的影响[130]

。卢松等(2017)古村落旅游发展下的移民问题展开了分析[131]

。此外,孙静等(2004)从建筑

色彩等多个视角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引起的视觉污染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视觉管理原则和方法[132]

二是古村落旅游的居民感知和态度相关研究。陆林(1996)早对皖南古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的

态度开展了研究[133]

。章锦河(2003)对古村落旅游影响的村民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23]

黄洁等(2003)对浙江诸葛与长乐两村的村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认知与态度进行了分析[134]

。苏勤等

(2004)对古村、古镇等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态度与行为进行了探讨[135]

。卢松等(2005)探讨了西递古

村落居民对旅游发展环境的感知及其的态度差异[136-137]

。唐文跃(2014)对古村落旅游开发后当地村民

的迁居意愿进行了分析[138]

。唐晓云(2015)探讨了广西平安寨的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

感知、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139]

。刘天曌等(2018)分析了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的农户感知、态度

与行为[140]

第五,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旅游对古村落的

影响也日益凸显出来,甚至有些古村落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古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问题收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是古村落保护研究。关于古村落的保护,是古村落研究的重中之重,学者研究的焦点主要集

中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的技术和方法,保护的路径与体制机制等。罗来平(1996)分析了安

徽呈坎村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其保护[141]

。刘沛林(1998)早提出应通过设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的保护制度,加强古村落的保护利用[142]

。刘源等(2003)提出古村落旅游应该坚持可持续的保护和

开发策略[143]

。阮仪三等(2003)认为,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对其旅游发展行为

进行相应的限制[144]

。张跃华等(2004)对古村镇实现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均衡应选择的途径进行了研

究[145]

。刘德谦(2005)指出要加强古村镇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146]

。车震宇等(2006)

指出通过古村落的旅游开发能够使其保持自己的特色,进而实现有效保护[103]

。朱良文(2006)对古

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发展两种不同规划的比较分析,指出科学的旅游规划更为重要[147]

。王云才等(2006)

探讨了传统村落的原真性保护及其控制[148]

。周志雄(2007)认为控制性详规对古村落的保护意义重

大[149]

。皮桂梅(2012)建立了对古村落进行系统化保护的管理机制[150]

。李东和等(2012)探讨了徽

州古民居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模式与方向问题[151]

。徐红罡等(2012)指出在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

护和管理中,应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权力,才能有效保护村落的原真性[152]

。李枝秀等(2012)探讨

了江西古村落的保护模式问题[153]

。刘沛林等(2012)对北京爨底古村落旅游发展中的乡村性传承进

行了分析评价[154]

。吴理财(2013)基于中西部五省传统村落的调查分析,对城镇化背景下的村落保

护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155]

。孙亚辉(2013)从古村落发展的角度,对古村落文化的变迁和拯救措施

进行了研究[156]

。王小明(2013)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认定以及其整体性保护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157]

李军红(2015)分析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问题[158]

。刘馨秋等(2015)

通过对当前传统村落所面临困境的分析总结,对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的意识、法律法规以及保护模

式等方面得问题展开了研究[159]

。伽红凯(2016)从经济学的角度,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利用提

供了多种路径选择[160]

。鲁可荣等(2016)对传统村落综合多元性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活化传

承进行探讨[161]

。孙运宏等(2016)对当代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应采取的对策展开了

分析[162]

。屠李等(2016)构架了基于价值导向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框架结构[163]

。王军等(2016)

引入动态监控的理念和方法,构建了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的动态监控体系[164]

。刘宗碧(2017)探讨

了生态博物馆的传统村落保护问题,认为应从村落主体利益出发,建立适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

生产性支持体系[165]

。赵曼丽等(2017)从生态哲学、生态人文和生态技术3个方面,提出贵州传统村

落空间活化的生态策略[166]

。黄滢等(2017)探讨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多元主体保护模式[167]

。宋河

有(2017)探讨了对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化保护所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168]

。龙初凡等

(2017)以黔东南黎平县为例探讨了侗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问题,认为利用侗乡自然生态资

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是侗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有效路径[169]

。孙九霞(2017)

探讨了传统村落的理论内涵和跨学科视角下的保护与利用路径[170]

。廖军华等(2018)探讨了乡村振

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171]

。江灶发(2018)对我国公众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机制进行了研究[172]

刘天曌等(2019)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173]

。随着信息科

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一些学者着手研究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问题。郑文武等(2016)对

如何通过传统村落的数字化保护来“留住乡愁”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74]

。刘沛林等(2017)对历史文

化村镇的数字化保护途径进行了研究,认为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

永续传承[175]

。刘沛林等(2018)探讨了传统村落开展数字化保护的背景、误区及相应的策略[176]

二是传统村落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吴承照等(2003)提出古村落可持续发展要以文化的

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并受到生态安全和容量控制的约束[177]

。胡田翠(2007)通过构建量化指

标体系,对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加以分析评估[178]

。施琦(2008)就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发展过程中暴

露出的矛盾展开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179]

。李德明等(2009)探讨了基于模糊数学的古村

落旅游开发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评估及其优化问题[180]

。卢松等(2010)完善了库(Ko)所建

构的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的框架,并以古村落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181]

。冯淑华(2013)借鉴共

生理论,建立了古村落的共生系统,并对古村落的共生演化与优化问题进行探讨[182]

。王景新等(2016)

探讨了浙江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与持续发展问题,认为重要的是观念、规划和规划实施,持续而有

保障的土地、资金和传统技艺投入是关键,正确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保障[183]

。吴

合显(2017)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研究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184]

。张慎娟等(2017)

探讨了当前城镇化建设工程中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发展问题[185]

。詹国辉等(2017)对传统村落在乡村

振兴背景下的共生性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186]

3.传统村落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在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旅游影响的感知、村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

相似之处。国外的研究者主要是从社区角度,基于实地调查,再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国内的很多学者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大多从个案着手。近年来,随着村落乡村旅游开发进程加快,传

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各种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农户利益、开发经营模式、利益分配与协调等

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

论上的指导,但目前的分析研究多集中于资源的开发与评价、经营管理模式、旅游感知和态度等方

面的探讨,鲜见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农户行为响应研究,对开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旅游公

司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问题,地方政府、开发公司和当地农户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问题,传统村落

居民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为什么不满意,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缺乏相应的田野调查分析。尤其

是作为传统村落主体之一的当地农户,他们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影响农户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有哪

些,如何构建基于农户满意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繁荣管理机制,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传统村落

持续发展利用的关键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方向和领域。

二、农户行为研究综述

农户是指户口在农村的常住居民户,传统农户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劳动,因此有关农户行为的

研究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由于农业生产涉足广泛,因此农户行为类型多样,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的

各种农户行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农户生产技术行为的研究、农户土地流

转行为的研究、农户宅基地转让行为的研究、农户金融行为的研究和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行为的研

究等内容。

1.有关农户生产技术行为的研究

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各种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因此很多学者对农户相关新技术采用行为

展开了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有,杨等(2014)[187]

基于博弈模型和毛慧等(2018)[188]

从契约农业视角

对风险偏好与农户新技术采纳行为的探讨分析。姜天龙等(2015)[189]

以吉林省水稻种植户为例和肖新成

等(2016)[190]

基于涪陵区农户的调查,探讨了农户对清洁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陈新建

等(2015)[191]

基于广东水果种植农户的农户禀赋、风险偏好调查和许佳贤等(2018)[192]

基于公众情境

理论,探讨了农业新技术的采纳行为。王火根等(2016)对农户应用新能源技术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了研究[193]

。李娇等(2017)利用Probit与Tobit模型,分析了对节水灌溉技术选用过程中的农户

行为[194]

。李谷成等(2018)开展了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油菜新品种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研究[195]

。李

紫娟等(2018)分析了柑橘种植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行为[196]

。米松华等(2014)[197]

和张小有等(2018)

[198]

对农户低碳减排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童洪志等(2017)通过31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

分析了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行为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199]

另外,是农户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和农药施用行为的研究,左喆瑜(2015年)分析探讨了农户选

择有机肥和控释肥等环境友好型肥料的行为[200]

。魏欣等(2018年)基于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农作物种

植户的调研,对农户施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201]

。侯建昀等(2014)利用非线性面板数据

分析了农药施用的农户行为[202]

。张利国等(2016)对蔬菜种植农户不合理的农药施用的行为及其影

响因素展开了分析[203]

。李昊等(2018)利用Meta方法对环境友好型农药施用的农户行为进行了研究[204]

此外,还有对有关气候变化适应性的农户行为的研究,谭灵芝等(2014)以干旱区为例,分析

了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以及采取相应的适应性行为析[205]

。冯晓龙等(2016)基于实地调查,分析

探讨了苹果种植农户对干旱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及行为[206]

。李根丽等(2017)对陕西和甘肃两地气候

变化适应性的农户行为进行了研究[207]

。同时还有,刘滨等(2014)探讨了资源禀赋有差异的农户,

在农业补贴政策影响下的种粮行为[208]

。赵玉等(2016)探讨了价格预期和市场风险对农户种植行为

的影响问题[209]

。刘畅等(2017)利用动态博弈方法,对粮食储备的农户行为展开了分析[210]

2.有关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户重要的资源,对农户的影响意义深远,学者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研究

成果也是丰富的,主要对土地、农地、林地等资源流转的农户行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于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研究,代表性的有,谢明志等(2013)运用TPB,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农户行为进

行了分析[211]

。付凯等(2015)对土地转出的农户行为进行了研究[212]

。王立涛(2015)探讨了土地流

转的农户行为差异与相关的影响因素[213]

。聂文静等(2015)探讨了农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都提高的

情况下土地流转相关的农户行为[214]

。普蓂喆等(2016)探讨了农户对土地的依赖、初始禀赋等和土

地转出的农户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215]

。黄超群等(2017)通过我国东部8省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新

农合”制度对土地流转的农户行为的影响[216]

。蒙柳等(2017)探讨了影响土地流转农户行为的因素[217]

王亚等(2017)从组织方式的角度,对土地流转的农户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218]

。任天驰等(2018)

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兼业情况对土地转出中其行为的影响[219]

。陈治国等(2018)通过对CHIP2013

数据的分析,对土地流转的农户决策行为及其福利效应进行了研究[220]

。谭永海等(2018)从分布式

认知的角度,对武汉城市圈土地转出的农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21]

。庄晋财等(2018)从行

为经济学的角度,对兼业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展开了探讨[222]

对农地流转农户行为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有,王岩等(2013)研究了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以

及相关的影响因素[223]

。韩晓宇等(2013)探讨了西部地区新疆三地农地流转的农户行为[224]

。陈飞等

(2015)探讨了农地流转的诱因及其相关的福利效应[225]

。孙小龙等(2016)通过鲁湘陕吉4省的调查

分析,探讨了农地流转过程中风险规避对农户行为的影响[226]

。洪炜杰等(2016)研究了农地流转过

程中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对农户行为的影响作用[227]

。冯旭芳等(2016)以贫困农户为对象,对农地流

转的农户行为及其驱动因素展开了分析[228]

。何欣等(2016)利用2013—2015年国内29省农户的调查

数据,对农地流转行为进行了分析[229]

。张明辉等(2016)对农地流转的农户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与带来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230]

。杨和平等(2018)也对农地转出的农户行为进行了分析[231]

对林地和耕地等资源流转行为的研究,如王孔敬(2016)探讨了贫困民族地区林地转出的农户

行为与相关的影响因素[232]

。徐畅等(2017)基于浙江省393户农户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

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233]

。王波等(2017)分析了影响林地流转农户行为的关键因素[234]

。肖慧婷等

(2018)基于江西集体林区10县503农户的调查,研究了农户资源禀赋差异性对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235]

。陈俊等(2018)探讨了人力资本对林地流入的农户行为带来的影响[236]

。徐秀英等(2018)研究

了关系网络对浙江农户的林地流入行为带来的影响作用[237]

。高岚等(2018)从意愿和行为一致的角

度,分析研究了禀赋与认知差异对林地流转农户行为带来的影响[238]

。此外,姜长云(2015)对农户

耕地流转行为进行了比较,并给出政策选择[239]

。汪箭等(2016)探讨了农地整治对武汉和咸宁两地

部分农户对耕地流转的行为决策带来的影响[240]

。陈玲等(2014)对参与退耕还林得农户行为及其影

响因素进行了研究[241]

3.有关农户宅基地行为的研究

主要包括对宅基地退出、宅基地抵押、宅基地转让等行为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有,杨玉珍(2015)

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对闲置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的农户行为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242]

。于伟等

(2016)分析探讨了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户的决策行为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243]

。原

伟鹏等(2017)从农户对贷款偏好的角度,对宅基地抵押的农户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244]

万亚胜等(2017)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宅基地退出的农户意愿和行为的差异进行了探讨[245]

。侯懿珊

等(2017)从区域差异的角度对宅基地流转的农户行为进行了研究[246]

。胡银根等(2018)对宅基地的

有偿退出和使用过程中农户的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47]

。王子坤等(2018)对宅基地退出

过程中的农户意愿和行为的悖离问题展开了分析[248]

4.有关农户金融行为的研究

主要涉及农户抵押贷款行为、借贷行为和参保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卢冲

等(2013)基于成都市312户农户调查,利用SEM分析了利用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来获得贷

款的农户意愿与行为[249]

。石龙静等(2014)基于杨凌示范区农户的调查,对农户借贷行为进行了研

究[250]

。马艳艳等(2015)对宁夏生态移民区相关农户的借贷行为进行了研究[251]

。孟楠等(2016)分

析了风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对利用农地经营权进行抵押来贷款的农户行为的影响[252]

。李岩等(2016)

利用历时6年的有关农户贷款的面板数据,对农户贷款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253]

。吕德宏

等(2016)利用有序Logit模型对农户不同类型的贷款融资行为进行了分析[254]

。许家伟(2017)以传

统农区的农户为对象,对农户借贷行为进行了研究[255]

。叶宝治等(2017)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利用林

权作为抵押进行贷款的农户行为带来的相关影响[256]

。孔凡斌等(2018)对林权抵押进行贷款过程中

的农户参与行为展开了研究[257]

。马婧等(2018)分析了利用农地经营权进行抵押获得贷款时,农户

认知对农户行为的影响[258]

。陈芳(2018)利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对农户借贷行为与社会资本、农户

融资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259]

。此外,张崇尚等(2015)以玉米种植户为例,对农户参保

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260]

。张卓等(2018)则对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展开了

研究[261]

5.有关农户参与各类合作社组织行为的研究

为了推进中国传统农业的深入改革与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农

民专业合作社逐渐开始发展起来,部分学者也对各类合作社的农户参与行为展开了研究探讨。代表

性的研究有,王克亚等(2009)研究了欠发达地区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意愿[262]

。郭红东等(2010)

则对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263]

。黄文义等(2011)对林业类

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264]

。蔡荣等(2012)对山东苹果种植相关合作

社的农户参与行为以及决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65]

。马彦丽等(2012)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加

入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66]

。张哲等(2012)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的满意度以

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67]

。高雅等(2014)基于粤、皖两省的农户调查,利用Probit对选择退

出合作社的农户意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268]

。倪细云(2014)对蔬菜类专业合作社种菜农

户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269]

。钟颖琦等(2016)对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意愿与行为

差异进行了研究[270]

。陈新华等(2016)通过广东省207家水禽养殖户的调研,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农

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因素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271]

。赵晓峰等(2018)基于村域社会资本视角,探讨

了参与农业合作社的农户行为以及决策的影响因素[272]

。朋文欢等(2018)对贫困地区农户参与相关

农业合作社的行为机理进行了分析[273]

6.有关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行为的研究

为了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国内的乡村旅游因受到

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得以快速发展,而作为乡村旅游服务的经营者和提供者,农户的参与行为也受到

学者关注。如张春丽等(2009)对湿地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274]

张林娜(2012)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参与决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275]

。程丽颖等(2015)对农

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276]

。向银(2015)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农户

的参与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77]

。邱守明等(2017)对国家公园中生态旅游经营的农户参

与意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278]

。黄平芳等(2018)基于江西赣南地区的调查,对农户参与

旅游创业培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279]

。张清荣(2018)基于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实地调查,

对农户参与乡村民宿开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280]

7.农户行为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上述研究以不同的视角对不同领域的农户行为进行了研讨,总结了农户行为的特征和规律。由

于农户行为具有非连续的离散型变量特征,研究者多采用将影响因素设置为虚拟变量从而构建计量

模型的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选择的模型多为logit、probit等线性概率回归模型。从前人已有研究成

果可发现,农户行为决策主要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农户的年龄、性

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个体方面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农户所在地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市场经济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等环境因素。前人的已有成果对本论

文的研究在理论基础构建、方法选择和内容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但传统村落保护

与开发的农户行为响应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很少有学者涉足,而在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

略的背景下,本课题对农户行为的研究,对新时代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本书框架结构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传统村落核心的保护价值在于它们是中华文化基因库,因此保护

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中华文明。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保

护和利用好农户的行为至关重要。

本书以农户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应用调查统计分析法、三方动态博

弈模型、多项有序Logistic模型以及结构方程模型(SEM)等计量

分析工具,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区域比较、农户行为响应机理

及其影响因素、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农户满意度与行为响应关系以及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管理体系和调控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前言

前言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类似的称谓还有历史文化村落,指的是村落形成较早,

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

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

留下的遗产。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次会议决定,将

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2012年12

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批中国传统村落

名录,全国有646个村落入选。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已公布了5批共6819个中国传统

村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是发展

乡村旅游、创新农业农村发展道路的基础。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是实现

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择。因此,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早在2012年12月就发布了《关

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很多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关于传统村

落保护利用的管理条例,传统村落遗产保护备受重视。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开发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日渐

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究的热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到地方

政府、当地农户及开发商,甚至还有旅游者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

若是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各方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农户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的参与主体,农户意愿与行为响应对传统村落的

保护与开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

中出现了违背农户意愿、忽视农户权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户的参与意愿和行为,

进而影响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效果,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传统村落

保护与开发利用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农户有哪些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如何

有效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村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

用过程中十分重要且紧迫的课题。作为传统村落主体之一的当地农户,他们的利益诉

求是什么?影响农户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基于农户满意的传统村落

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管理机制?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

因此,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及其调控机制研究,不仅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统村落遗产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书在综述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传统村落资源丰富的湖南省为例,基于

湖南省10个传统村落257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应用动态博弈模型、多项有序Logistic模

型,以及结构方程模型(SEM)等计量分析工具,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区域差

异比较、农户行为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农户满意度与行为响应

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农户—公司—政府”

“三位一体”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调控机制,针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相关对策建议。

本书基于本人的博士学位论文而成,由于时间紧、调研难度大,致使研究的问卷

数量略显不足,研究方法体系也有待完善,研究内容也有待进一步拓展。鉴于传统村

落遗产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传统村落旅游方兴未艾,乡村振兴开始全面推

进,而新时代的传统村落遗产研究博大精深,本书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探索。由于作

者能力和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和错误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刘天曌

2021年6月于雁城



精彩短评:

  • 作者:昵称 发布时间:2022-11-12 17:08:33

    很奇怪,关于育儿的书为什么必须是“好妈妈”一定要懂得的心理学,难道默认育儿只是妈妈的事情吗?序章里的,“我都是为了孩子好”是谬论,这一部分举例,通通是妈妈说出来的“我都是为了你好”的例子。还让常把这句话挂嘴边的妈妈好好反思。我觉得作者自己好好反思就够了,还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只要妈妈参与就够了?通篇举例全都是以行为不当的妈妈的言行为例子,让人觉得孩子没有被教育好全部都是因为妈妈。请这个作者顺便写一本好爸爸一定要懂得的心理学。

  •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30 16:12:30

    【2019212】4.5 诗意的文字,岛上的人在静默、封闭、等待中连绵不绝地浮现,利用不在场消化时间,充沛的雨伴着亡灵的归来。真正的锁不多,困住就会出不去。阿发和“父亲”没有吃掉世界,他们被吃掉了。“时间让每个人终成鳏寡”,这点真无情。

  • 作者:msc91 发布时间:2019-02-12 18:49:54

    很不错

  • 作者:Maruko 发布时间:2022-11-10 10:36:12

    不学礼,无以立。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经典文本搭配清丽典雅的插图,在传统礼仪的品鉴中,涵养君子德性。

  • 作者:amiello 发布时间:2014-01-27 23:55:17

    外地人扫盲(图片佳,文笔差。。)

  • 作者:远山淡影 发布时间:2020-09-13 17:37:24

    挺好的,对传主评价得当。


深度书评:

  • 这不是湮灭!

    作者:立心 发布时间:2019-10-30 00:05:20

    “我们都想成为人,然而没人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杰夫.范德米尔

    这是一个废土世界,城市由一头会飞的巨熊统治,它曾经是一个男人,被生化手术改造成现在这个模样。一天,失忆的拾荒女蕾秋在熟睡的熊的身上发现了一株海葵一样的奇异生物,并把它带回家,并为它起名“博恩”——“诞生”的意思。

    单看《异形博恩》,它是一部优质的青少年小说。它杂糅了奇幻、科幻、恐怖等流行元素,故事中充满了浪漫元素和对往昔生活的缅怀,秉持了作者标志性的“新怪谭”风格——细腻、神秘。

    但拿《南境三部曲》与《异形博恩》相比,同一作者的前后两部作品在主题和具体内容上都太过雷同。

    首先,两部小说讲述的都是“废墟中诞生希望”;其次,在场景、情节和角色描写上两部作品有许多重叠(例如两部书的主角成年后都回忆起当初家中庭院里的池塘,两个池塘一模一样,同样失落于时空,同样都住满了各种各样的生物——让人怀疑作者是在借机回顾自己的童年);而稍有不同的地方在于《南境三部曲》把温情聚集在故事的最后部分——突然、出乎意料地融化了读者的心灵,而《异形博恩》则把这种温情摊薄、摊大,平摊到整本书的每一个角落里,自我阉割了情节的感染力,仅此而已。

    读完《异形博恩》的人会遗憾地发现:除了故事的直白和俗套程度,本书似乎并不出乎粉丝的意料,杰夫.范德米尔依旧是当年那个杰夫.范德米尔,其实际内容与“再次颠覆读者的期待、创意成就的一个高峰”的宣传语绝不相符,书腰上的这一说法显著地加剧了读者期待落空的程度。

    范德米尔或许是想在新作中复制“南境”的成功,从而在创新方面趋于保守,甚至有所倒退。《异形博恩》并非“南境”的续集,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我认为是失败的。

    所以,我认为:虽然“对PKD所有的评论都可以原封不动地套在范德米尔的身上而不致引起读者的怀疑”——但杰夫.范德米尔小说与PKD作品的相似在于他们都把镜头极尽可能地聚焦在“人”的身上,而在创作的理念上两位作家之间相差是很大的,仅就这部《异形博恩》而言,杰夫.范德米尔在小说主题的探索与拓展方面相对PKD保守太多。

    失望之余,我还是衷心期待杰夫.范德米尔在下一部作品中能够超越自我,超越缅怀与感伤,突破《南境三部曲》在描绘心理细节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作者:杰夫.范德米尔

    译者:胡绍晏

    出版:天地出版社

    PS:这不是《湮灭》!

  • 小学生数学笔记

    作者:llp0410 发布时间:2023-12-14 19:50:24

    小学生趣味涂鸦笔记

    .

    这套书一共四册《数和计算》、《方程和比例》、《几何》和《应用题和奥数题》。感觉它已经包含了整个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和拓展的知识。

    .

    小宝明年便进入小学了,第一册和数的计算是目前她这个阶段比较适合的了。记得之前小宝问过我什么是整数?那时我对她举了例子:像1 2 3 4这些数,我们就叫它做整数。像一半苹果那就不是了,因为它只有一半了。

    .

    书里一开始便说到整数,它的范围是这样的:正整数 0 负整数 它们都是整数。而正整数与0构或自然数。一张图让孩子搞明白整数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什么是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那些数,叫作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一个小漫画加深了对0也是自然数。

    .

    注意

    自然数都是整数,但它只是整数的一部分,不能说"整数都是自然数"。

    .

    这些基本概念搞清楚了,后面的知识学习起来才能轻轻松松。

    .

    在后面的计算,方程,几何,应用题这些都是孩子在小学六年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了这一套书本书,孩子可以轻松了解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全貌,并获得更高阶段的科学启蒙,书里例题形象生动,方法易于理解,让孩子在每次的重复阅读中会有不同的发现,帮助孩子提升自主思维能力。哈哈…小宝以后的数学就靠它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505+)
  • 字体合适(546+)
  • 简单(635+)
  • 少量广告(489+)
  • 在线转格式(280+)
  • 下载速度快(607+)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 2025-01-07 19:11:20 )

    好棒good

  • 网友 孔***旋: ( 2025-01-01 21:20:0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曾***文: ( 2024-12-24 11:54:05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冯***卉: ( 2024-12-22 04:00:22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宓***莉: ( 2024-12-14 20:49:22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习***蓉: ( 2025-01-08 17:07:08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师***怡: ( 2024-12-14 05:54:10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索***宸: ( 2025-01-03 20:47:19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石***致: ( 2025-01-03 11:24:33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马***偲: ( 2025-01-04 11:37:5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戈***玉: ( 2024-12-17 15:19:13 )

    特别棒

  • 网友 苍***如: ( 2024-12-21 14:43:43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相***儿: ( 2024-12-11 14:08:11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扈***洁: ( 2024-12-19 20:57:3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印***文: ( 2025-01-03 16:50:33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权***颜: ( 2024-12-20 08:32:10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