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集釋(全二冊)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呂氏春秋集釋(全二冊)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一部大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是研究先秦思想史重要的参考资料。许维遹先生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学养深厚。他的这部《集释》,汇集了民国初年以前历代学者研治《吕氏春秋》的成果,资料丰富,体例严谨,繁简适中,在当时即获得学界的好评。现在我们用新式标点把它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书籍目录:
整理说明
上册
冯序
刘序
孙序
自序
引用诸书姓氏
高序
孟春纪第一凡五篇 卷第一
一曰孟春纪
二曰本生
三曰重己
四曰贵公
五曰去私
仲春纪第二凡五篇 卷第二
一曰仲春纪
二曰贵生
三曰情欲
四曰当染
五曰功名〔一作由道〕
季春纪第三凡五篇 卷第三
一曰季春纪
二曰尽数
三曰先己
四曰论人
五曰圜道
孟夏纪第四凡五篇 卷第四
一曰孟夏纪
二曰勤学〔一作观师〕
三曰尊师
四曰诬徒〔一作诋役〕
五曰用衆〔一作善学〕
……
仲夏纪第五凡五篇 卷第五
仲夏纪
大乐
侈乐
适音〔一作和乐〕
古乐
季夏纪第六凡五篇 卷第六
季夏纪
音律
音初
制乐
明理
孟秋纪第七凡五篇 卷第七
孟秋纪
荡兵〔一作用兵〕
振乱
禁塞
怀宠
仲秋纪第八凡五篇 卷第八
仲秋纪
论威
简选
决胜
爱士
季秋纪第九凡五篇 卷第九
季秋纪
顺民
知士
审己
精通
孟冬纪第十凡五篇 卷第十
孟冬纪
节丧
安死
异宝
异用
仲冬纪第十一凡五篇 卷第十一
仲冬纪
至忠
忠廉
当务
长见
季冬纪第十二凡六篇 卷第十二
季冬纪
士节
介立〔一作立意〕
诚廉
不侵
序意〔一作孝廉〕
有始览第一凡七篇 卷第十三
有始览
应同
去尤
听言
谨听
务本
谕大
孝行览第二凡八篇 卷第十四
孝行览
本味
首时〔一作胥时〕
义赏
长攻
慎人〔一作顺人〕
遇合
必己〔一作本知,又作不遇〕
下册
慎大览第三 卷第十五
先识览第四 卷第十六
审分览第五 卷第十七
审应览第六 卷第十八
离俗览第七 卷第十九
恃君览第八 卷第二十
开春论第一 卷第二十一
慎行论第二 卷第二十二
贵直论第三 卷第二十三
不苟论第四 卷第二十四
似顺论第五 卷第二十五
士容论第六 卷第二十六
附录
吕氏春秋旧跋
吕氏春秋附考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一部大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是研究先秦思想史重要的参考资料。许维遹先生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学养深厚。他的这部《集释》,汇集了民国初年以前历代学者研治《吕氏春秋》的成果,资料丰富,体例严谨,繁简适中,在当时即获得学界的好评。现在我们用新式标点把它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精彩短评:
作者:leon mai 发布时间:2013-05-08 18:54:25
文信侯,陽翟賈人耳,屯市奇貨,竊國而居之,秦人能不恨乎?《國策·秦策五》,子楚謂孝文王曰:“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後引《大事記》:“不習於誦,此焚書之兆也。”余信此言。雖然,讀《呂覽》,能不感其體例之明、文義之遠乎!噫!文信侯之兩名,固當矣。
作者:豆瓣九 发布时间:2012-10-16 12:38:05
很旧很新
作者:天池一苇 发布时间:2012-10-26 16:24:18
喜欢吕氏春秋的编排和内容。
作者:清暉 发布时间:2013-05-31 13:45:50
还是做得挺认真的吧。
作者:久道 发布时间:2013-06-26 17:50:04
许维遹此书中错误很多。我随便举一些例子:如《本生》中“下为匹夫而不惛”,许氏读为“闷”,实际上该字当为“昆”。昏,古音晓母文部,昆在见母文部,非常接近可通。《广雅疏证》云“楚扬谓之惛,或谓之悫”。《玉篇》“悫,迷乱也”。可知,该字意思是“迷乱”,而不是许氏所谓的“忧闷”。类似的训诂错误不少。
作者:Cecilia 发布时间:2022-02-08 01:08:54
主管推荐的书,艾格的storytelling能力非常强,从开头叙述参与上海迪士尼的创建工作,到打造超级IP,并购皮克斯等企业,拥抱科技变化推出Disney+…不难看出成功企业家的积极乐观、保持好奇心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特质。
深度书评:
得胜的秘诀
作者:两分色 发布时间:2021-02-25 11:11:19
婚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相当于一场冒险,不知道能不能走到头,可是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以热情和期待走进去的。世人常将走进婚姻的过程说成是“寻找另一半”。他们虽然并未懂得婚姻的属灵意义,却还是饱含着对另一半的向往,渴望自己身上所缺失的能够在对方身上找到。人的本性里就有对爱和异性的渴求,我知道这是神在创造我们的时候所设立的,从属灵意义上来说,这是在渴求神。人与人之间对对方的需要其实是对神的需要。所以对于基督徒来说,过好婚姻生活其实也是在过好与神的交往的生活。而我们个人的认知因为经历的有限显然无法帮助我们更好地预备和走进婚姻,这时候,听道和读书就是非常好的方式。
我读过几本讲基督教婚姻的书籍,比如刘志雄的《当男孩爱上女孩》,黛比·珀尔的帮助者系列《成为帮助者》《妻子,荣耀的帮助者》,以及提摩太·凯勒的《婚姻的意义》。这些书都不是在同一个阶段读的,有的是在大学,有的是在刚上班,有的是在上班几年后。然而相同的是,都在对婚姻的认识上给当时的我莫大的帮助,使我站在信仰的角度去思索自己该当如何看待婚姻,等候婚姻,预备婚姻。因为需要和经历的不同,所以读的时候有些方面并未理解得透彻,可是很重要的是,它们使我树立了正确的婚姻观。
我很感谢神,让我在现在这个阶段读到了这一本好书,让我又更新了我对婚姻的认识,坚固了我的属灵生命——《在婚姻里得胜》。
作者是汤·盖瑞,一位美国专职作家,致力于帮助基督徒灵命的长进。作者在这本书里说:“本书探讨我们如何运用婚姻中的各种挑战、喜乐、挣扎与欢庆,更亲近神,并不断培养成熟的基督徒性格。”而作者确实做到了。他并不是在用见证来教我们如何做,毕竟婚姻里的情况五花八门,没办法套用统一的格式,他乃是从神圣的信仰角度出发,让我们从所遇到的事情中转换观念,以神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事情于我们的灵命有碍吗?有帮助吗?神要我们在此间学习什么功课?其实这些思考并不仅在于婚姻之中,乃是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它们放进婚姻中,仿佛又多了实际的力量,毕竟我们如无意外,是要与伴侣亲密生活一辈子的,这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胜枚举。若无“往下扎根,向上结果”的心态,很快就会被自己的罪恶和伴侣的罪恶给击垮,与神的关系亦会逐渐疏远。反之,我们则会拥有越来越成熟的基督徒品格,越来越亲近神,同时也会给与我们亲近的人带来信仰上的益处。这是本书的主题和目的。
本书内容重在基督徒属灵品格的培养,概括来说,即是追求圣洁、谦卑、饶恕、尊重他人,培养这些目的,乃在于明白认识到神在婚姻中与我们的同在,我们要藉着这些更深地经历神,服侍神,当然也要以同样的心服侍人,活出神要我们展现的生命。从深处来看,作者并不是在讲婚姻,乃是在传道,传道的中心依然是神,这源于他本身对神话语的理解,他在婚姻中的服侍。越读这本书,我深深敬佩的不是他对婚姻的感悟和体验,乃是他对神的认识。他将从耶稣的身上所学习到的谦卑和对他人的尊重运用到了生活中,以至于他会这样思考:你的妻子有没有一种嫁给耶稣的感觉?很多书籍的视角是妻子,而他这本书的视角全在丈夫身上。这让我知道他确实是按他书中所写的去做了,他也拥有了本书所强调的基督徒应当有的品格,这毋庸置疑。
作者对妻子的着墨不多,因为学习这些道并不在于身份和性别,只在于有没有一颗要像耶稣的心。保罗说:“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我们要有行动,首先得要在思想上知道,我们进入婚姻,并不是为了寻求到缺失的“另一半”,乃是要在婚姻中锻炼品格,越来越像基督。同样重要的是,荣神益人,生养敬虔的后代,像于宏洁牧师所讲的那样,坐在第一把椅子上,传承属灵的生命。
还没进入婚姻的我所要最先准备的,就是正确认识婚姻,同时装备一颗心——忍耐、等候,在婚姻里得胜。
罗翔解读《论犯罪与刑罚》
作者:钟书峰 发布时间:2023-05-30 12:01:48
罗翔老师读书小课堂
“人们越是尊重法外之物,就会越不尊重法本身。”——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21年初版、2023年第2次印刷
关于作者
切萨雷·贝卡里亚,又译“切萨雷·贝卡利亚”,意大利经济学家、法理学家和刑罚改革者,他的著作《论犯罪与刑罚》是法学界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他呼吁以更人道的方式对待囚犯,呼吁改革法律并改善监狱环境,是近代刑法学的奠基人。
关于本书
本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废除死刑的观念,拉开了死刑废止的序幕,同时贝卡里亚还归纳出刑法的一种基本观念,这些观念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刑法制度。
核心内容
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提出了三个伟大观念,分别是废除死刑的观念、如何确立现代刑法基本框架的观念和刑法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的观念。
前言
本期我们解读的是《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的中文版虽然只有 6 万字,但是对于现代刑法产生了重要意义。我会为你讲述本书中的精髓:贝卡里亚主张废除死刑的原因,以及他搭建起的现代刑法的基本框架。
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关于死刑的问题,到现在,世界上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明确废除了一切死刑,那他们到底是基于什么思想废除了死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追溯到意大利著名法理学家贝卡里亚这里了,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废除死刑的学者。
在 18 世纪,也就是贝卡里亚所处的时代,刑罚非常的残酷,死刑也非常随意,很多轻微的犯罪都可以处以极刑。因此,贝卡里亚对当时的刑法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竭力倡导人道主义。他在 1764 年撰写的这本《论犯罪与刑罚》,拉开了废除死刑运动的序幕。直到今天,主张废除死刑的人士所使用的论点依然没有超越贝卡里亚200 多年前所提出的思想。
当然,贝卡里亚的思想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的想法是打下了当时启蒙运动的烙印。那么,什么是启蒙运动呢?用学术巨星康德的话来说:启蒙运动是人类从自己加给自己的监护状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性。”因此,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标签,也是贝卡里亚这本著作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论犯罪与刑罚》正是启蒙运动思想在刑法领域中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贝卡里亚的这本小书得到启蒙运动领袖的热捧。当时 70 高龄的伏尔泰不惜用最高的敬意来称赞这位 20 多岁毛头小伙。伏尔泰说,“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们的兄弟,他是一位仁慈的天才,他的杰出著作教育了欧洲。”
我们接下来进入本期的主要内容。我将为你介绍贝卡里亚的三个重要观念,这三个观念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刑法制度,分别是废除死刑的观念、如何确立现代刑法基本框架的观念和刑法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的观念。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21年初版、2023年第2次印刷
第一部分
我首先介绍的重要观念,当然就是废除死刑了。《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在人类历史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废除死刑的观念,拉开了死刑废止的序幕。本书问世不到二十几年,也就是在 1786 年的时候,意大利托斯卡尼公国就废除了死刑,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死刑废除国。
那么,贝卡里亚为什么要呼吁废除死刑呢?他提出了四点原因,我们来一一说明。
首先,贝卡里亚认为国家根本没有权力使用死刑,死刑就是一种权力的滥用。要想明白这个观点,我们要先了解国家是怎么形成的。在贝卡里亚的时代,流行的观点认为:最初,单独的个体生活在这世界是很不安全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就有了联合起来的必要。为了联合起来共同生活,所以每个人都放弃了一部分权利,最终形成了国家。这就是当时盛行的社会契约理论的思想。
所以贝卡里亚认为,国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源于民众所放弃的权利。但关键是人们所放弃的权利是有限的,而生命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自己都无权进行自我了断,那么国家就更不可能有这种剥夺生命的大权。因此,贝卡里亚首先认为,死刑的存在违反了社会契约理论,这是一种典型的权力滥用。
接着,贝卡里亚说:死刑没有达到想要效果,根本毫无意义。那么,死刑想达到什么效果呢?按理来说,死刑是为了威吓民众,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也就是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但是,贝卡里亚认为死刑根本无法预防犯罪。因为他认为能够对人心产生作用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这是什么意思呢?虽然死刑看起来很残酷,但执行时间很短,所以死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很快就被淡忘了。贝卡里亚认为,相比之下,终身苦役对于预防犯罪的效果要比死刑好的多,因为人们往往能够承受极端而短暂的痛苦,但很难忍受长期持续的煎熬。
贝卡里亚沿着这个思路进一步阐述,他认为,死刑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产生反作用。这是他反对死刑的第三点原因。由于人的天性都是同情弱者的,刑场上展现出来的国家和受刑人的力量对比很悬殊,国家非常的强势,受刑人非常的弱小,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忿忿不平的怜悯感,使得死刑的威吓作用大打折扣。所以,贝卡里亚说,在很多人看来,死刑就相当于一场表演,刑场与其说是为罪犯开设的,不如说是为观众开设的,如果观众心中的怜悯心超过了其他情感,那么这个表演就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更为可怕的是,死刑还会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残忍,以暴易暴容易导致暴行的恶性循环。贝卡里亚认为死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残暴的榜样,会毒化人们的心灵。法律明明禁止谋杀,但自己却在公开的谋杀。法律阻止公民去做杀人犯,却安排了一个公共的杀人犯。这样的做法不仅在逻辑上是荒谬的,而且还彻底丧失了法律的公正性。死刑的存在就是告诉人们,只要有正当理由,杀人就是被允许的。这就是为什么死刑越多的国家,犯罪反而越残暴的原因。
讲述完这四点废除死刑的理由之后,贝卡里亚其实还留了一个小尾巴,也就是他认为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保留死刑。比如某人的存在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安全,有引起动乱的危险。或者是当一个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混乱取代法律的时候,死刑就变得必要了。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贝卡里亚的第一个观念,在正常的社会死刑应当被废止。被废止的原因有四点,首先贝卡里亚认为国家没有权利适用死刑,这是一种典型的滥用权力。其次,死刑起不到预防犯罪的效果,毫无意义不说,而且还产生了反作用,死刑会引起人们对受刑人的怜悯。最后,他还认为死刑容易将社会带入一个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
除了废除死刑的观念,贝卡里亚的第二个观念就是确定了现代刑法基本原则的框架。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这两个原则几乎是所有现代国家刑法中通行的原则,我国直到 1997 年刑法才正式规定这两个原则。但在 200 多年前,贝卡里亚就已经为这两个原则确定了框架。
首先,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是法治国最重要的刑法原则。贝卡里亚告诉人们,只有法律才能规定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深受社会契约理论的影响,他认为根据社会契约,只有社会的立法者才能够制定这样的法律。其他任何人,无论是司法官员,还是自以为道德高尚或自命公正的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来超越法律的限度对人们施加刑罚。
贝卡里亚说:立法者不能既是立法者,又是司法者。适用法律的必须是独立的司法官员。法官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否则法官就会成为事实上的立法者。同时,立法者本身也不能超越社会契约任意立法。还记得我们刚才说的吗?贝卡里亚认为死刑就超过了社会契约的限制。
我们回到原书上来,贝卡里亚还说:法律条文应当尽量地明确和公开,了解法典的人越多,犯罪就越少。条文如果含糊不清,那是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如果法律用人们所不了解的语言写成,那么人们就处于对少数法律解释者的依赖地位,而无从掌握自己的自由。
贝卡里亚的罪刑法定思想很明显是在向孟德斯鸠致敬。贝卡里亚的写这本书的时候,孟德斯鸠已经去世快十年。但孟德斯鸠所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几乎折服了当时欧洲所有伟大的头脑。孟德斯鸠认为,“自古以来的经验皆证明:一切拥有权力者,皆会滥权,皆会滥权至无以复加地步。”后来著名的自由主义大师阿克顿给了一个更简洁的表述,那就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因此,对权力一定要进行限制,一个有效的限制方法,就是把国家权力的切割成三块,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由三个不同的机构来掌握,保持一种制约与平衡,避免权力走向专断与腐败。显然,贝卡里亚正是在刑法领域中贯彻孟德斯鸠的思想。
到这里,我们讲完了罪刑法定这个原则,下面来看一下另外一个原则是罪刑均衡,也就是重罪重刑,轻罪轻刑。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的水很深。贝卡里亚认为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起到效果。所以刑法一方面要坚定,有罪必罚,另一方面不能过度。犯罪是一种恶,刑罚也是一种恶,以恶制恶,相当于以毒攻毒。但是毒药不能太猛,他只是解毒所必须的,不能把人给治死了。
贝卡里亚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最好像几何学那样来设计犯罪和刑罚之间的关系,搞一个精妙的罪刑阶梯。从最严重的犯罪到最轻微的犯罪,从高到低,刑罚也应由重到轻作相应阶梯排序。无论是过轻,还是过重的刑罚,都无法实现刑罚的目的。重罪轻刑肯定不行,这明显在鼓励犯罪。但轻罪重刑,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犯罪。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作者的第二个观点,提出了现代刑法的两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意思是只有法律才能规定犯罪与刑罚,而且他认为立法者和司法者必须分开,立法者不能超越社会契约任意立法。另外,贝卡里亚还指出,法律条文应当尽量明确和公开。另一个原则是罪行均衡原则,他主张最好像几何学那样来设计犯罪和刑罚之间的关系,重罪重刑,轻罪轻刑。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21年初版、2023年第2次印刷
第三部分
我们可以看出来,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和刑法的基本原则,都指出了他关于刑罚的目的,也就是本书的第三个重要观念。贝卡里亚认为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
在人类历史上,关于为什么要有刑罚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有了犯罪,所以需要刑罚;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为了没有犯罪,所以需要刑罚。这两种观点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过去,可以称之为报应主义,也就是对犯罪的报复,就像人们常说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是报应主义的体现;但是后者关注将来,通过刑罚的适用减少将来会出现的犯罪,这可以称之为预防主义。
贝卡里亚对报应主义非常的反感,他说刑罚的目的不是摧残折磨,也不是消除一个已经犯下的罪行,而仅仅在于阻止罪犯重新犯罪,并规劝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后来的法理学家边沁给了更为精准的名称,叫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一般预防的就是杀鸡给猴看,针对普罗大众,告诉大家不要去犯罪。而特殊预防针对犯罪人本身,剥夺他们再犯罪的能力。比如对性侵儿童的罪犯实施现代宫刑,用化学药品让他丧失性能力,就是预防主义的体现。贝卡里亚认为,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高明,这是一切优秀立法的主要目的。他之所以反对死刑,也正是因为他认为死刑无法预防犯罪。
贝卡里亚认为刑罚的惩罚只是预防犯罪一个很小的方面,除了惩罚,还有很多方法可以综合起来,共同的预防犯罪。比如应该把法律的制定得更加明确和通俗,树立法律的权威,让法律值得人去尊重,让人们出于健康的,而不是出于奴役的心去尊重法律。同时,法律的执行机构更要注重遵守法律,不能走向腐败,这样才能使法律获得民众的尊重。另外,能预防犯罪最可靠也最艰难的措施,就是完善教育。教育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它可以把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作者的第三个观点,刑罚的目的不在于对犯罪的报复,而在于预防犯罪。除了惩罚,他主张用很多种方法,共同预防犯罪。比如把法律制定得更加明确和通俗,同时法律执行机构应更注重遵守法律。最后,最可靠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21年初版、2023年第2次印刷
第四部分
以上是《论犯罪与刑罚》这本小书最重要的三个观念,那么,如何来评价这本书呢?首先,这本书的确是一本伟大的作品。无论用多么强烈的词语来夸赞这本书籍都不为过。贝卡里亚的这三个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刑事立法,也深刻地塑造着人类的思想。
当时许多国家都邀请贝卡里亚去改革他们的刑法,俄国女皇叶卡特琳二世在读过《论犯罪与刑罚》之后就非常激动,盛邀贝卡里亚去俄国帮她改革刑法。贝卡里亚所在的奥地利,一看俄国人要把贝卡里亚挖走,立马开出最好的筹码,要把贝卡里亚留下来。贝卡里亚后来参与奥地利刑法典的制定,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国家。至于贝卡里亚所提出的废除死刑的观念,更是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各国的法律。
贝卡里亚也极大的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家。比如英国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边沁。提起边沁,你最熟悉什么?当然是他所说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但这句话其实是贝卡里亚说的,在《论犯罪与刑罚》的导言中,贝卡里亚就说:如果理性地思考,人们制定法律,只应该考虑一个目的:那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可以被当作边沁终生工作的座右铭,边沁正是在贝卡里亚所开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贝卡里亚仅限于讨论刑法,而边沁的改革计划则包括法律的全部领域。
不过《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贝卡里亚试图用几何学的精准来设计罪刑的关系,并认为一切立法的目的在于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后来的边沁也用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来评估一切法律的合理性。然而,这种思想无法避免多数对少数欺凌,多数的暴政具有了天然的合理性。更可怕的是,理性无法给出“最大幸福”的精准定义,这种无比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也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托词,最大多数往往是被少数人所代表的。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按照纳粹的思想,纳粹对犹太人的整体灭绝,不就是为了德国民众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吗?
至于贝卡里亚所提出的废除死刑的观念,当然体现着人道主义的伟大光辉,但是它也很可能走向反面。老话说,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理性主义认为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的,一切都应该接受理性的评估。这种狂妄的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是无所不能的,这就为后来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比如贝卡里亚倡导用刑罚来改造犯罪人,这也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特殊预防。沿着这种思路,后来的人们认为罪犯只是一种病态,需要的是治疗。所以惩罚变成了治疗,服刑于是变成了看病。你感觉到问题了吗?对于一个行为是否应该受到惩罚,这有道德含义,所以老百姓可以发言。但是,当我们以“预防”和“矫正”来取代“惩罚”这个概念的时候。那么,只有专家可以作出判断。换句话说,一个杀人犯、一个猥亵幼女者有罪无罪,老百姓有发言权。但是一个人有没有生病,那就只能是专家说了算了。于是,人道主义将审判从法官转移至专家之手。老百姓朴素的正义感有权对法官进行批评,但对这些专家却无能为力。
那么,最后出现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出现了一种主流社会无法接受的行为,即便这种行为和道德罪性无关,本不应该被剥夺自由,但国家依然可以对他进行“治疗”,而其他人却无法辩解。因为专家们没有说这些人犯罪,只是说这些人病了。他们不是被抓去监狱,而是被带去医院,接受治疗。比如在纳粹时期,就有许多刑法学者打着人道主义的名义,将任何让政府不满的行为冠以“疾病”的名义,对他们实施强制性的“治疗”。
讲完了特殊预防,我们再说说一般预防,也就是用刑罚威慑普罗大众。对于这个观点,我们也需要有所警惕。如果刑罚的正当根据不是一个人曾经犯下的罪,而是有效的预防,那么惩罚罪犯也就没有必要看他是不是真的实施了犯罪。为了威慑民众,随便抓一个替罪羊也就是符合一般预防的逻辑的。
论犯罪与刑罚
9.1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 2021 / 法律出版社
《论犯罪与刑罚》,是人文主义经典名著,是法学必读书目。
总结
我们来总结一下。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提出了三个伟大观念:最重要的观念当然是废除死刑。因为国家没有权力适用死刑,死刑没有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死刑还会起反作用,它会让人们怜悯受刑人,让刑罚的效果大打折扣,更为可怕的是,死刑还会毒化人的心灵,让人变得残忍,导致犯罪的增多。
其次是贝卡里亚确定了现代刑法基本原则的框架,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原则。只有法律才能规定犯罪与刑罚,法律的规定应当尽可能的明确,最大限度地降低法官解释法律的可能。无论是立法权还是司法权都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
最后,我们讲述了贝卡里亚关于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的这个观点。他认为刑罚的目的不是摧残折磨,也不是消除一个已经犯下的罪行,而仅仅在于阻止罪犯重新犯罪,并规劝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在《论犯罪与刑罚》的最后,贝卡里亚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为这三个重要观念做了一总结:本质上,刑罚,为免沦为某个人或者多数人针对个别人的暴行,应当是法定的、公开的、及时的和必然的,应当是与罪行相称的,应当是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轻缓的。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21年初版、2023年第2次印刷
《论犯罪与刑罚》电子书下载地址:
https://www.ilawpress.com/book/detail?id=763542947827288576&k=%E8%AE%BA%E7%8A%AF%E7%BD%AA%E4%B8%8E%E5%88%91%E7%BD%9A&t=book
译者简介:钟书峰,法学博士,代表译著《
论法律
》《
论法的精神
》《
社会契约论
》《
论犯罪与刑罚
》《
旧制度与大革命
》《
修行:生命的证悟
》等经典名著,一版再版、一印再印。
《社会契约论》微信读书版电子书
:
https://weread.qq.com/web/bookDetail/50932ea0813ab819ag0154cc
《修行:生命的证悟》微信读书版电子书
:
https://weread.qq.com/web/bookDetail/dde32200813ab819ag01435a
本篇内容资源来自得到,摘自“刑法问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
1、
《社会契约论》那么多译本,你最喜欢哪个?
2、
历史大事,近看不如远观——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译者前言
欢迎大家转载,注明出处即可。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546+)
- epub(431+)
- 四星好评(486+)
- 可以购买(250+)
- 体验还行(602+)
- 情节曲折(584+)
- 无盗版(343+)
- 引人入胜(297+)
- 一星好评(515+)
- 好评多(93+)
- 体验差(349+)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4-12-29 03:33:55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车***波: ( 2024-12-22 02:34:0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国***芳: ( 2024-12-31 02:27:40 )
五星好评
- 网友 谭***然: ( 2024-12-16 17:39:5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屠***好: ( 2025-01-04 01:56:57 )
还行吧。
- 网友 瞿***香: ( 2024-12-30 04:06:00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苍***如: ( 2025-01-07 15:38:36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郗***兰: ( 2025-01-08 22:23:53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菱***兰: ( 2024-12-11 05:55:21 )
特好。有好多书
- 传播的法则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法律法规全书(含相关政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现代教育哲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名侦探柯南96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初级)同步辅导(第三版修订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数字营销前沿探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 施建生【正版图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法律法规新解读丛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串珠世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9版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土木建筑工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