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钢铁、蒸汽与资本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4:49

钢铁、蒸汽与资本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钢铁、蒸汽与资本精美图片
》钢铁、蒸汽与资本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钢铁、蒸汽与资本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2128121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4
  • 页数:368
  • 价格:6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4:49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工业革命期间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以及那些高瞻远瞩并将理想付诸实践的人——他们的灵感的来源、他们的竞争与对抗、他们的阴谋诡计、他们受到的死亡威胁以及坚持不懈。阿克莱特、瓦特、特雷维西克、韦奇伍德等人跻身巨人行列过程中的成就与教训统统跃然纸上。作者权威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工业革命为何发生,怎样发生,展示了前工业时代的英国作为非常富裕的社会,其财富如何广泛地散布于所有的人口,以及每个城镇、村庄和家庭的手工业当中。可支配的收入、对工业品的广泛需求和一代经过严格训练的工匠结合起来,创造出促使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唯一条件。工业革命也是现代人类社会中极富争议的最重要的一段插曲。本书不仅凸显了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也展现了在那个激动的年代,最让人心潮澎湃的壮举。


书籍目录:

导 言

序 言 工业革命边缘的英国

一 发明

第一章 分水岭

第二章 发明和发明家

第三章 航海与专利制度

二 煤

第四章 革命的动力

三 能源

第五章 水力磨和水轮

第六章 纽科门之前的蒸汽动力

第七章 纽科门发动机

第八章 詹姆斯·瓦特的革命

第九章 理查德·特雷维西克:蒸汽动力

四 棉布

第十章 棉布的兴起

第十一章 纺与织

第十二章 理查德·阿克莱特:棉布之王

第十三章 阿克莱特的官司

第十四章 曼彻斯特:第一个工业城市

五 铁

第十五章 亚伯拉罕·达比的鼓风炉

第十六章 亨利·科特和廉价的铁

第十七章 坩埚炼钢

六 运输

第十八章 河流和道路

第十九章 运河与火车

七 资本

第二十章 生产者和消费者

第二十一章 工业的货币

第二十二章 亚当·斯密和工业经济

八 工作

第二十三章 工作的本质和工厂的兴起

第二十四章 工业城市的生活

后 记 1830年代的英国

参考文献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讲述了工业革命期间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以及那些高瞻远瞩并将理想付诸实践的人——他们的灵感的来源、他们的竞争与对抗、他们的阴谋诡计、他们受到的死亡威胁以及坚持不懈。阿克莱特、瓦特、特雷维西克、韦奇伍德等人跻身巨人行列过程中的成就与教训统统跃然纸上。作者权威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工业革命为何发生,怎样发生,展示了前工业时代的英国作为非常富裕的社会,其财富如何广泛地散布于所有的人口,以及每个城镇、村庄和家庭的手工业当中。可支配的收入、对工业品的广泛需求和一代经过严格训练的工匠结合起来,创造出促使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唯一条件。工业革命也是现代人类社会中极富争议的最重要的一段插曲。本书不仅凸显了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也展现了在那个激动的年代,最让人心潮澎湃的壮举。


精彩短评:

  • 作者:刘皓 发布时间:2017-06-24 08:33:50

    亮点在照片,其它都浮云。

  • 作者:德意志的仰慕者 发布时间:2019-05-09 18:03:50

    挺好的资料书

  • 作者:alex00zoe 发布时间:2018-06-05 21:00:34

    历史中的现实。吾辈当奋之。

  • 作者:tianalotus 发布时间:2017-02-26 06:56:17

    工业革命的考察,当资料看还行

  • 作者:七废 发布时间:2020-08-15 16:32:11

    本是为了解纺织机器(棉布一章)变革而来,然而书非常好从头又翻到尾。最后两章看的点头称是是是。译者的后记很感慨,译者译的很好,译文很流畅我可以一直看下去然后就是涉及到人名地名都带上英文名好评。

    资本和工作两章还需要重复看一次。

    (社会变得有更高的控制度,更有规则,并且不支持贫穷和散漫的人,这些人不接受社会的标准和要求。)

  • 作者:Cyniac 发布时间:2018-03-28 00:23:24

    详实且严谨的科技史作品。从技术渐进演化的角度详解了蒸汽机、纺织机、冶铁与炼钢工艺发展,这些重大发明诚然有天才人物尤里卡时刻的智慧闪现,也在历史的草蛇灰线中存在必然。本书解答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最关键原因:储量丰富且高品质的煤与铁(联想起席德梅尔的文明)与市场巨大且利润丰厚的纺织业。揭示了(虽然没有明列出来)了工业革命两个重要的范式:能源,材料与制造工艺之间的相互促进;生产效率,物流/信息流与全国性(全球性)市场的相互促进。此外工业革命带来了相对富裕的工人中产阶层,改变了旧有的家庭模式,推动了全国性的资本市场。这些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读完对中国在过去大半个世纪发生的一切更能理解。另外《临高启明》值得再看一遍。


深度书评:

  • 网红历史学家是个有抱负的律师

    作者:一知半解 发布时间:2018-04-08 23:55:50

    我是个记吃不记打的人,已经上了罗辑思维好几次的当,但万维刚是我喜欢的专栏作家,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施展,在这篇文章中施展既能从中原文明也能从草原文明的视角考虑问题,我以为又发现了一本好书,迫不及待的买来一读,结果边读边tu......

    “现代世界秩序有三大构成性要素,分别是海洋秩序、大陆秩序,以及海陆中介/枢纽秩序。作为体系的中国,内在地包含着海洋和大陆等多种要素,它们通过历史的演化与现代的整合,而凝为一个共同体;中国因此得以同时嵌入在现代世界的海洋秩序与大陆秩序之中,作为海陆中介/枢纽,因其超大规模而获得动能,将人类秩序联为一体。这是中国作为世界秩序自变量的真实体现,是中国作为世界历史民族的责任担当。”

    这是全书导言中的一段话,如果想了解本书的风格,这段话大约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当然不能全部代表,另外比如“对普遍均质人民的打造,成为这个普遍帝国面临的全新历史使命”、“海洋国家的世界主义转型,是物质引导精神”、“陆地国家的世界主义转型,很可能是精神引导物质”......如果各位看官能看的下去,不妨亲自去读读,也许真的会像某些评论说的找到“ 如何给自己定位,我们将走向何处 ”的答案。

    言归正传,我先说第一个问题: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原谅我真的水平十分有效,如果不是借助得到APP上的那张脑图,并且听了那篇施展先生半个小时的音频讲解,要是直接看原书的话我压根就搞不清到底在说什么,一会儿“轴心文明”(抱歉我只听说过“轴心时代”和“轴心国”),一会儿“普遍帝国”,一会儿春秋,一会儿黑格尔,这让我想起了费曼自传中的一个故事:

    费曼有一次参加“教育平等之道德问题”的小组讨论,会中有关社会学家写了一篇他们都要读的论文,费曼说他根本看不懂,怀疑自己“不够格”,比如“社会区域的个体分子常常透过形象化的、符号化的渠道获得信息”,费曼跟自己说,“停下来,慢慢把一句话读完,好好弄清楚它到底说的是什么鬼东西”。费曼把这句话翻译过来——“有些人阅读,有些人听收音机”,文章只不过是用了很华丽的包装而已;把它翻译出来之后,发现文章根本什么也没说。

    有个速记员在会后问费曼:“你的职业是什么?一定不是个教授吧?”费曼说:“我就是一个教授。”

    “哪一方面的教授?”“物理——科学方面。”

    “噢,这就是原因了。”“什么的原因?”

    “你看,我是速记员,要把大家说的每一句话记录下来,但他们说的我全都听不懂,而你每次问问题或者说些什么,我却全都听的懂,因此我猜你不是个教授。”

    第二个问题,所谓“枢纽”,可能是个“辛普森悖论”。

    (不是打橄榄球的那个辛普森)

    请原谅我也沾染了我自己都鄙视的毛病,说了一个生僻的概念,不过我暂时想不到用其他更好的表达方式,请大家耐着性子看完,后面我会尽量解释清楚,先简单概括一下:辛普森悖论是英国统计学家E.H.

    辛普森

    (E.H.Simpson)于1951年提出的悖论,即在某个条件下的两组数据,分别讨论时都会满足某种性质,可是一旦合并考虑,却可能导致相反的结论。

    作者用自定义的标准,设定了“海洋秩序、大陆秩序,以及海陆中介/枢纽秩序”,与学界通行的“贸易枢纽和吸引力中心”理论严重冲突(在现代革命前,中国和南亚是吸引力中心,东地中海和西亚是贸易枢纽,近代以后贸易枢纽转移到西欧),中国何时成了“枢纽”?这不禁让人怀疑,作者的这个设定只是为了论证方便人为定了一个标准。

    关于辛普森悖论,举两个例子:

    问题一:男生是否受到歧视

    某大学出现很多男生抗议,他们说今年研究所女生录取率42%是男生21%的两倍,认为学校遴选学生有性别歧视。

    数据显示,法学院录取率是男性75%,女性只有49%;而商学院录取率是男性10%,女性为5%。但整体录取率确实是女生比男性高一倍。

    问:男生在该校是否受到歧视?

    辛普森悖论——问题一

    问题二:谁是更好的击球手?

    棒球选手击出安打的效率是衡量球员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吉米在单日和双日的比赛中安打的成功率均高于科里(20.3%vs20%,31%vs30%),根据下表的统计数据,你认为谁是更好的击球手?

    辛普森悖论——问题二

    在问题一中,商学院和法学院是一个重要的混杂因素,在各个学院中男生的录取率均高于女生,女生的整体录取率高可能是因为女生更喜欢申请录取率高的商学院引起的,男生的整体录取率低并不能说明男生受到歧视。

    在问题二则恰恰相反,单日和双日并非一个事实上有效的混杂因素,虽然第二位球手吉米在单日和双日的成功率都高,但我们仍然应该认为第一位球手科里才是更好的击球手。

    第三,所谓“超大规模性”,可能不过是有选择性的论据选取,并且演变成“地理决定论”的不完全变种,无法自圆其说。

    中国历史上人口一直很多这件事,大部分人都知道;但印度次大陆也是如此这件事就未必知道的人那么多了——自从公元前400年开始,印度次大陆的人口一直与中国不相上下,甚至有时超过中国,现在也是如此,现代革命以前的印度还不是“阿三”,想想哥伦布为何一直坚称他到达的是印度就能想明白了。

    注:巴基斯坦、孟加拉都是人口大国,数据参见《时间地图》P402,作者引自《世界人口的进化史》,哈蒙斯沃思。

    戴蒙德的《枪炮、病菌和钢铁》一般被斥为“地理决定论”,虽然这并非作者的真实意思表达,施展先生估计耻于于戴蒙德扯上干系,其“中国因其超大规模性而长期保持了大一统局面”的提法,虽然明显抄袭了戴蒙德的作品,但在其附录中提到的200多本译注参考书中,却找不到这本《枪炮、病菌和钢铁》。

    虽然我是个伪理工男,但也知道论证最好用数据说话,但翻遍全书却找不到几个数据,更别提图表了,反倒是满纸名人名言、帝王轶事。

    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像戴蒙德那样扎根新几内亚做实地考察,但有选择性的使用论据、刻意忽略对自己不利的论据,却非一个严肃作者所应有的治学态度。

    人们在论证的时候常常会犯逻辑错误,除了前面说的有选择性的使用论据之外,而这本书还犯了大多数历史著作常常会犯的毛病——小数定律:当数据足够少,规律会自己跳出来。原谅我又说了个生僻的概念,容我稍微解释一下,很容易理解。

    小数定律最有名的例子跟足球有关, 比如:

    巴西队的礼物——只要巴西夺冠,下一届的冠军就将是主办大赛的东道主,除非巴西队自己将礼物收回。

    1982轴心定律——世界杯夺冠球队以1982年世界杯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这两个定律在2006年世界杯时被破解。 历史著作犯这个错误是比较普遍的,已经成为笑话的比如“胡人不过百年之运”,依然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如中等收入陷阱、摩尔定律。《枢纽》一书中的小数定律比如“历史学就是未来学”,其他的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找。

    第四,“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了”可能是个wei命题

    据说有一位部长去埃及访问,看到金字塔之后随口问了一句历史,得知金字塔有5000年历史的时候一下子愣住了。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枢纽》的副标题都是“3000年的中国”。

    我们一直以“四大发明”为傲,但平心而论,对于地理大发现来说,是指南针重要还是知道地球是圆的重要?我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了解的略微多些,但是否忽略了阿拉伯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我们当然不用妄自菲薄,但也不用总是夜郎自大,波斯、拜占庭、奥斯曼、莫卧儿 ......这些帝国基本上都与我们出于相同的数量级上。

    与其讨论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了,不如研究一下西欧为什么从旧大陆的一个偏僻的角落突然崛起了,因为印度和阿拉伯世界可能会与我们有同样的疑问。

    总结我的看法

    1、大家“网红历史学家”的评价我觉得十分精彩,点10个赞。

    2、水平不够,拿字来凑。洋洋洒洒700页50万字,旁征博引,管它有没有用,先把你搞晕再说。

    3、作者与其说是个学者,不如说是个律师(并且是个有抱负的律师),他和律师一样都是先有观点再找证据。

    说明:

    1、欢迎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但没有依据就叫人“喷子”的人除外。

    2、如果是讨论客观问题,我愿意洗耳恭听,毕竟我读书少,知道的也少,但作为客观问题有事实作为讨论的基础。

    3、如果是主观问题就没啥好讨论的了,每个人都有的价值判断,谁也说服不了谁。

  • 艰难的历程——《枯枝败叶》的写作

    作者:怀疑的一代 发布时间:2023-01-17 19:55:37

    我在此摘录一段书中关于马尔克斯回忆《枯枝败叶》的写作访谈,文后附有我的案语。阅读时,也可先读案语,再读访谈。

    访谈原文:

    我(我指马尔克斯)在1950年开始了一部小说的创作,当时写的并不是后来出版的《枯枝败叶》。在这之前,我正忙于《房屋》一书的写作,我试图通过描述住在其中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将它写成一部关于房子的历史书,或者说一部传记,毕竟房子本身,没有了居住者,并不能带动情节的发展。但是,在最初的小说中,我将房屋作为最主要的角色,而当中的住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为这栋房子注入了生机……最后我用了好几本笔记本才完成了写作,大概估算了一下,如果出版的话,会是一本七八百页的书籍……所以我打算减少篇幅……我删除了大概三四百页的内容……当我准备着手写新的篇章作为小说的完结时,我突然从原先的想法中获得了新的灵感。这样的突发奇想能带来全新的创作,于是我毅然选择跟随这份灵感。一开始,我设想的是《枯枝败叶》中的男孩会以独白的形式讲述完整个故事,但当我开始下笔时,我意识到需要再增加一个角色,也就是男孩的母亲,接着又有了陆军上校这个角色。如果不算那个被绞死的男人和在角色独白中提及的医生,那么在这部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总数就是三个。这也是我为何将《枯枝败叶》视为一种即兴创作,我没有任何的计划,只是任由思绪和灵感左右我的写作。当然,我也试图想和福克纳在他的作品《我弥留之际》中一样,让所有的人物以内心独白的方法优雅地表达自我。也许因为他的作品中角色众多,为了读者能清晰辨别,在每一条独白前,他都加上了人物的名字。

    我花了大概一年时间完成《枯枝败叶》的写作,当然这不算我刚才提到的《房屋》一书的写作时间,《枯枝败叶》的灵感也正来源于此……但是,在我进行创作的那一年,我有一半时间待在巴兰基亚,而另一半时间则在卡塔赫纳,我还把所有的剩余时间放在游览海边小镇上,其中也包括瓜希拉省的那些城镇。有时我会忘记把包落在了哪个地方,但我永远记得创作的手稿在哪里……当我最终完工时,我将它寄给了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洛萨达出版社,一同寄去的还有卡瓦列罗·卡尔德龙的《倒退的基督》。最终会有一本得以出版,而他们选择了卡瓦列罗。在这之后,《枯枝败叶》的原稿在阿根廷放了有八个月之久。我写了张信条要回了这份稿件,信条中说道,我的作品需要读者的倾心投入,而你们的工作并不能与这部小说的文学水准相匹配……我寄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原稿有三部分,篇幅大概是最终出版的两倍之多。但是,当我取回稿件时,它已经不是最初完整的版本了,我不得不从头再来……我删除了第三部分,这儿减少一点,那儿增加一些,最终呈现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作品。当我终于和波哥大的人谈到出版事宜时,他们要求我上传一份初稿,哪怕当时我还想再减少一点章节。我请求延期一个星期,在这一周内我又删减了一百多页……在这五年的创作时间里,我意识到,哪怕我认为还有更多需要剔除的内容,但在这删删减减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东西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逝了。所以你必须写很多很多,然后不断地剪切、修正,一本本的笔记本变得支离破碎,只有这样你才能有那么几页摆得上台面的内容……!也就是在这种时刻,那些在通往作家道路上,没有强大决心和意志力的人很容易就丧失了斗志,最终满足于仅仅只有一本书的‘成就’……

    案:

    《枯枝败叶》大体上是马尔克斯第一次长篇创作,通过访谈可以明显看到写作、出版并不是很顺利。

    他首先是想要写一部家族式小说《房屋》(《百年孤独》前身),已经写了大概七八百页,不知道马尔克斯是用哪种版面、哪种大小的字体来算出这个页数的,总之对于访谈中的字数只能抽象理解。

    写完,反复重读后,马尔克斯决定删掉三四百页,这是不可思议的,这等于大刀阔斧删掉了一半,这个选择小说家做起来一定并不轻松。

    等到准备再写时,误打误撞出了《枯枝败叶》,在已经有笔记或草稿《房屋》基础之上,《枯枝败叶》的创作时间竟达一年之久。

    这段访谈没有提及,在马尔克斯写追忆录《活着为了讲述》时,回忆他写完了《枯枝败叶》给朋友们看,大家并不满意。有一个朋友提醒他,小说的故事与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非常相似,马尔克斯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就去读了索福克勒斯,随后对其甚为推崇,并且认为《俄狄浦斯王》是一部伟大的关于谋杀之谜的作品,因为到最后,侦探才发现真正的凶手原来是自己。

    由于朋友们的不满,《枯枝败叶》再次修改,我印象中这次修改近乎重写。完工投稿后,迁延八月,出版社选择不予出版。不过马尔克斯比较自信,也有个性,并没有被打垮,反而回信怒怼出版社。

    马尔克斯取回稿件后,由于已不是最初完整版本,不得不重头再来。这个重头再来是什么意思?我认为就是重写,而且再次删减,删除了第三部分,改成了截然不同的作品。

    改完后,换家出版社再来,在准备出版过程中又删减了一百多页。最后终于出版。

    我们需要注意,马尔克斯虽然还是小说初学者,但并不是之前没写过东西,而且他当时还是个记者,每天要写大量的文字,经受了一定的写作训练。 纵然如此,《枯枝败叶》的写作还是如此不容易。

    现在,我把这个故事摘录出来,希望能在未来从此获得一点启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少量广告(277+)
  • 不亏(228+)
  • 四星好评(309+)
  • 微信读书(305+)
  • 无缺页(442+)
  • 中评多(537+)
  • 推荐购买(491+)
  • 可以购买(351+)
  • 一般般(608+)
  • 无多页(442+)
  • 值得购买(236+)
  • 五星好评(238+)
  • 购买多(128+)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卉: ( 2024-12-26 04:05:32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养***秋: ( 2024-12-31 08:46:3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国***芳: ( 2024-12-20 04:06:14 )

    五星好评

  • 网友 饶***丽: ( 2024-12-26 13:31:50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石***致: ( 2025-01-08 09:14:3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国***舒: ( 2025-01-09 19:20:2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益***琴: ( 2024-12-20 23:35:1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谭***然: ( 2024-12-14 23:08:57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邱***洋: ( 2025-01-02 14:03:2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