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傅雷家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傅敏先生专为年轻读者编定的《傅雷家书》。与旧版《傅雷家书》不同,新版的遴选更侧重“人伦日用”,突出傅雷“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做人准则,少了文化艺术的长篇论述,多了日常生活的短小故事。时间涵盖1954年至1966年,以傅聪的留学打拼经历、情感婚姻之路为经纬度,以亲切风格展现傅家父子间在求学、处世、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交流。
新版加入了傅聪回信三十余封,傅雷父子终得在书中团聚。相比旧版,这是一部更加完整、亲切、丰富的《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中的傅聪回信、傅家照片和英法文家书中文版等均为译林专有版权,这些珍贵资料保证了译林版《傅雷家书》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
书籍目录:
代序:读家书,想傅雷 楼适夷
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
一九五四年(39通)
一九五五年(28通)
一九五六年(20通)
一九五七年(11通)
一九五八年(05通)
一九五九年(03通)
一九六○年(19通)
一九六一年(24通)
一九六二年(13通)
一九六三年(11通)
一九六四年(05通)
一九六五年(14通)
一九六六年(04通)
编后记 傅敏
作者介绍: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形成享誉译坛的傅译特色。主要翻译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丹纳、服尔德、梅里美等法国名家名作,尤以《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译作最为著名,计三十四部,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一百余万言的文学、美术、音乐等著述收录于《傅雷文集》。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身后由次子傅敏选编出版的《傅雷家书》,则是他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文革”后的新读者,大多通过家书才认识傅雷,甚至把书信家傅雷置于翻译家傅雷之上。
傅聪,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和学术精神的家庭。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上过几年小学,主要是由父亲在家督教。八岁半师从李蕙芳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李斯特再传弟子百器,一九四六年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五四年赴波留学,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获得“第五届萧邦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一九五八年底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移居英国伦敦,只身驰骋国际乐坛五十余年,有“钢琴诗人”之美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事情总有正反两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象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昨天我听到了苏联最好的钢琴家李赫特的演奏,我无法形容我心中的激动。他是一个真正的巨人,他的最强音是十二分的最强音,最弱音则是十二分的最弱音;而音质是那么的美,乐句是那么的深刻,使人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而技巧,了不起的技巧!简直是鬼神的技巧!每一个音符像珍珠一般,八度音的段落像海潮一般。总而言之,我终生至此为止,包括所有的唱片和实在的人在内,从没听过这样出神入化的演奏。他弹的是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我一向不喜欢柴可夫斯基,但昨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柴可夫斯基:所有的慢奏部分是那么安详,没有一点肤浅的感伤,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成了一支如此光辉灿烂的协奏曲,而那种戏剧化的力量,那开头的和弦和华彩段,真像天要垮下来一般。尤其重要的是他的音质,只使人感到巨大的力量,从无粗暴的感觉。加奏弹了一个萧邦的《第二诙谐曲》和一个李斯特的《练习曲》,也是妙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演奏有那种个性。他所有的演奏都是真正的创造,一个伟大灵魂的创造,演奏的表情也真像鬼神一般:激情的时候,他浑身都给人以激情的感觉;温柔的时候,也是浑身温柔。
今天埃娃来找我和李赫特一起去散步、喝咖啡、午餐等。我认为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他和我谈了许多关于技巧、音乐等问题。我也开始了解为什么他能够到这种地步。他说音乐是最主要的,技巧必须从音乐里去练。他自己从开始学琴起,从没练过手指练习、音阶练习等。他说所有的困难是在于脑子:一旦你心中有了那种你所需要的效果,技巧就来了。技巧绝对不能孤立起来的,也绝对没有一定的方法,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方法;你所感觉的困难,都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一切都要用脑子想,而且要非常自然、放松,切忌练习时有任何紧张和不愉快。而且练习时随时随地要浸在音乐里面,切忌单纯的练习技巧。弹最强音时,浑身都要不光是手,坐也要坐得更重,脚也要踩得更重,心里更充满了火一般的感情:这...
你为了俄国钢琴家,兴奋得一晚睡不着觉;我们也常常为了些特殊的事而睡不着觉。神经锐敏的血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常常劝你尽量节制。那钢琴家是和你同一种气质的,有些话只能加增你的偏向。比如说每次练琴都要让整个人的感情激动。我承认在某些romantic[浪漫底克]性格,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无可避免”并不一定就是艺术方面的理想;相反,有时反而是一个大累!为了艺术的修养,在heart[感情]过多的人还需要尽量自制。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本无须逢人请教,再在你我之间讨论不完,只因为你的技巧落后,存了一个自卑感,我连带也为你操心;再加近两年来国内为什么school[学派],什么派别,闹得惶惶然无所适从,所以不知不觉对这个问题特别重视起来。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夭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甚至一切有名的virtuoso[演奏家,演奏能手]也犯的这个毛病,不过程度高一些而已。
你到处的音乐会,据我推想,大概是各地的音乐团体或是交响乐队来邀请的,因为十一月至明年四五月是欧洲各地的音乐节。你是个中国人,能在Chopin[萧邦]的故国弹好Chopin[萧邦],所以他们更想要你去表演。你说我猜得对不对?
昨晚陪你妈妈去看了昆剧:比从前差多了。好几出戏都被“戏改会”改得俗滥,带着绍兴戏的浅薄的感伤味儿和骗人眼目的花花绿绿的行头。还有是太卖弄技巧(武生)。陈西禾也大为感慨,说这个才是“纯技术观点”。其实这种古董只是音乐博物馆与戏剧博物馆里的东西,非但不能改,而且不需要改。它只能给后人作参考,本身己没有前途,改它干么?改得好也没意思,何况是改得“点金成铁”!
你工作那么紧张,不知还有时间和弥拉谈天吗?我无论如何忙,要是一天之内不与你妈谈上一刻钟十分钟,就像漏了什么功课似的。时事感想,人生或大或小的事物的感想,文学艺术的观感,读书的心得,翻译方面的问题,你们的来信,你的行踪……上下古今,无所不谈,拉拉扯扯,不一定有系统,可是一边谈一边自己的思想也会整理出一个头绪来,变得明确。
日常闲聊便是熏陶人最好的一种方法。或是饭前饭后或是下午喝茶的时候,随便交换交换意见,无形中彼此都得到不少好处:启发,批评,不知不觉的提高自己,提高对方。总不能因为忙,各自独自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
共同的理想,热情,需要长期不断的灌溉栽培,不是光靠兴奋时说几句空话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经的说大道理,远不如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一言半语来的有效。孩子,别因为埋头于业务而忘记了你自己定下的目标,别为了音乐的艺术而抛荒生活的艺术。
多和大自然与造型艺术接触,无形中能使人恬静矿大(古人所云“荡涤胸中尘俗”,大概即是此意),维持精神与心理的健康。在终生万物前面不自居为“万物之灵”,方能祛除我们的狂妄,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同时扩大我们的同情心。欣赏前人的剧迹,看到人类伟大的创造,才能不使自己被眼前的局势弄得悲观,从而鞭策自己,竭尽所能的在尘世留下些少成绩。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是傅敏先生专为年轻读者编定的《傅雷家书》。与旧版《傅雷家书》不同,新版的遴选更侧重“人伦日用”,突出傅雷“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做人准则,少了文化艺术的长篇论述,多了日常生活的短小故事。时间涵盖1954年至1966年,以傅聪的留学打拼经历、情感婚姻之路为经纬度,以亲切风格展现傅家父子间在求学、处世、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交流。
新版加入了傅聪回信三十余封,傅雷父子终得在书中团聚。相比旧版,这是一部更加完整、亲切、丰富的《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中的傅聪回信、傅家照片和英法文家书中文版等均为译林专有版权,这些珍贵资料保证了译林版《傅雷家书》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
精彩短评:
作者:Lethexun 发布时间:2019-08-22 15:46:24
原本是沖著書的美育內容而讀的,實則這版內容正缺“有關文化藝術的長篇對談和獨白”,不知初版及別版如何。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可謂巨細靡遺了,不僅在日常行為舉止上,待人接物上,連拍照的光圈、快門速度,這麼細小的細節,他都給出了直接的數字,是位十足嘮叨的父親。傅雷對自己的教育,也多有反思之處,常常指出自己的暴躁脾氣,並感慨和感恩“幸而凌霄有位更開明的父親”,中國式家長的負面作用,在傅雷深厚的文化學養中被沖淡了不少,傅聰的回信遠不如傅雷夫婦的預期那麼多,大概也有“不可承受的父愛之重”的緣故吧。整本書看下來,還是太薄了些,對於與今通行版翻譯不同的人名、書名、曲名等,毫無注釋,編校對這“唯一正式版本”有些太不珍重了,甚至還看見了錯別字、詞。另,這首先是一本給父母讀的書,而不是新課標小初中讀物啊。
作者:beausourire 发布时间:2020-12-30 09:15:33
找不到家藏的版本。为什么要提《傅雷家书》,从此书知道这一家。高中以前与家人时常分离,读了这本书,还是爷爷拿给我读的。从中读到了女生不可除了爱以外一无所知。后来,读的许多书,包括《恋爱与牺牲》《人生五大问题》,林风眠(与傅雷是挚交好友)的画,是从中看到的。相隔远洋,傅雷写信关切指导地参与傅聪为人处事信条细致深刻,提醒傅聪自省自身处境。既是严父,又是一位知识渊博,在文艺各领域造诣极高又谦卑的老师,这一家非常令人羡慕,同时一家的境遇都充满悲剧——最强烈最彻底地直面了人生。
作者:可爱的你 发布时间:2019-05-31 10:30:17
读完感觉父子关系很好,但又觉得傅雷对傅聪是否有所偏心,再者如此密集的信件,和强烈的情感寄托,对于我来说,我感觉是一种压力。可能这就是我是普通人的原因。
作者:盐少女 发布时间:2024-05-26 23:20:07
作为(自封的)微博第一温吹,我必须承认,发现温特森写了这样一本社科性质的随笔,第一时间还是有些惊讶的,毕竟她在我心中是一流的“故事魔法师”。不过细想又觉得合理,温特森的关键词是“爱”,她的目光始终落在情感,落在人与人,乃至人与万事万物之间的connection,而如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正在打碎并重塑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所以这个题材无疑和她的写作重心十分契合。正如我所想,最后一个章节果然回归到了“爱”,回归到深刻的情感联结,这是我熟悉的温特森,既暴裂又温柔。同样,她也没有忘记她的女性视角,她以她的方式讲述了女性的历史、女性的现状,同时告诉我们要重写女性的故事,女人要发出声音,要夺回叙事权,因为人类是由故事组成的。你看,她到底还是那位“故事魔法师”。(最后,无意冒犯,但温总我还是更想读你的小说)
作者:程咬银 发布时间:2019-11-01 14:48:22
后面几篇逐渐转好。
作者:Maaaaanume 发布时间:2019-04-22 08:48:54
伴我走过论文写作的攻坚时期,对于工作、生活、情感和写作都有了新的认识,读来很有感触,也发现我目前的痛苦远远不是我个人才感受到的,最私人的即是最普遍的。傅雷老师一生刚直,夫人一生善良,看末尾处做出如此成绩的老人居然生活困难,无法自给,要提笔向儿子提要求,及在wg期间含冤自戕,令人心痛……在那样的时代还能如此正直和纯洁,大概和他们本真的善良,以及所受的最高的东西方教育有关。另……zz斗争的时代太误人了,非是把一切人性恶激发出来不可,戕害善良之人。
深度书评:
一个人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作者:和也 发布时间:2007-11-03 10:46:04
一个人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这是傅雷家书里的一句话。很喜欢。
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光越来越多了,就算有朋友,你仍然会觉得你要执着面对的东西就是属于你自己,你想探求的东西也只属于你自己。
看完的时候很想拿去给妈妈看看,然后说,我想你是这样爱我的。
我总觉得,爱是离不开美的,美是离不开认知和了解的。
我一直觉得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这是因为我们都是他们的血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从来不能得到满足,看到傅雷对傅聪说,“我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成一般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做一般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就觉得心里缺失的一块被补上了。
可惜就是没有几个人的父亲是傅雷,这样一个对美和真爱有执着追求和理解的人,这样一个把语言和思想也当成美的一部分,也没有人几个孩子,能与艺术靠得这样近。
读的时候,小时候的一件往事自然被想起了,我和我爸爸的关系不太好,曾经在大学的时候写过一封长长的信,然后犹豫再三之下,投到了我家的信箱里。我爸爸看了后,找我谈心,但是应该说他是非常气愤的,他说他不觉得他为什么那样失败,失败到我不和他说话,要写信给他。
后来说着说着我就哭了。我爸就更生气了,觉得为什么我还会委屈。
我记得我写得很长,觉得起码用了一二万字,我在试图改变别人的时候永远都是一个失败者。我本来以为我爸爸也会提起笔,和我解释他的想法,这样看来,我那种文人的浪漫主义气息是由来已久的。
关于写信的回忆还有一些,在深圳工作的时候,很想念我的好朋友,每次都写得很长,然后收到信,就很努力地回。可是,我收到的信,总是大致是那样的开头,“对不起,又迟了好多天给你回信。”后来好象这样的开头也变成了我的信的常用语。最后,当然是再不会有信了。
在深圳的时候,已经开始用电子邮箱了,有个自己喜欢的人,是同学的同学,但是写电子邮件却很短,挤出几百字就再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那个通信,也最后不了了之。不过我的邮件风格好象是那时开始变得极其简短了。
傅雷对回信是很在意的,我想,也许象他这样倾心喜欢倒出真心话的人,对于交流的渴望是天性,他说起了有些人也找他谈话,但他会觉得因为谈不来而烦恼,他说,你可以不可以写长一点,写勤一点。当他说道,难道我没有你忙吗?我是深深地感觉那一片赤子之心是揉不下沙子一样的这些理由这些借口。许许多多问题,其实我是觉得,纠结到最后就是爱不够,给的不够,但是大家都已经习惯不去要求,或者是因为怕被要求吧。
傅雷这样写“爱”:
艺术不但不能陷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陷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之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伟大的心”,意思就是指“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从这个理论出发,有的人弹不好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所谓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指这种庸俗的感情。
很有意思的是,傅雷与他儿子在信中谈到自己的感情观,就是真善美的追求和事业是放在感情之前的,如果是别人说这句话,我是会有点反感的,但是放在傅雷身上,你却觉得很统一,在我看来,应该说,在他心中,爱是放在感情之前的,他所追求的感情也是爱,也是同样怀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的追求,当一个人也怀带着和他一样的美好的追求,也是爱时,我相信那种感情是比他说的,两个人所谓的只有两个人的亲亲我我的相守更有意义,更可敬,有许多爱情小说为什么不能让我感动,也许也就是在于只是单纯两个人的小爱,而没有人物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情感吧,我觉得,一个人心胸中若有爱,就一定不是狭隘的,而是广阔和四通八达的,那些东西是一定要涌出来,不能停歇的。
傅雷看到儿子岳父的传记的那封信里又对教育的事情说了很多,大意是,他到了现在的年龄才对教育摸了一点门,他自己的祖母一心想要教育他们是个好人,但是自己对于好人的意想又是模糊的。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在想,人在教育别人的时候,真的是一生都要教育自己,自己要看得高,看得远,才能知道怎么教育。大多数的父母,其实我也很不客气又很悲哀的说,用自己的眼光阻碍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当别人的母亲,若有,只怕也真是苦差事,真的很怕害了别人。
如果有可能,我是多么希望,还有机会能与这样的人谈一谈。有很多看法观点也不大相同,比如关于中外文化这一块,我是觉得,我们过去认为外国人怎么样了是他们的文化是这样,我们的文化则是另外一样,到了现在的时候,许多人不象过去一样想了,就觉得是忘记了我们的文化,但是换一个想法,是不是说社会发展了,经济变了,那些想法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过去一直的想法,只是因为长期的经济的平衡没有被打破呢?所以我个人觉得不是我们向西方变了多少,而是经济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所以有了自然而然的想法。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长期的中庸文化,这种中庸我觉得发展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漠不关已的宽容,就是不触及我的,你怎么样都好,另一种则是“吃人的礼教”一样的,你必须与我一样中庸,所以中国人对于创造的,特别的,有才干的,与我不一样的东西的极端挑刺,而往往很多网络暴民,不是没有学问,但是他们就和那些过去维护礼教的士大夫阶层一样,也是维护他们的庸,不能见容于别人与他们的不一样,语言也就成了他们的武器,而且中国人是很喜欢表明,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一说到我们都是什么什么阶层好象真的是无产阶级兄弟一样,但其实并不是什么兄弟,不过只是说,我需要和人一样,然后就好象有了什么后盾一样。
这也许也是因为我个人对于中国文化这一块的极度愤恨。不知道那些老先生们现在会怎么样想。
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有点儿苦闷的人,不过好在老先生说: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使你解决矛盾,解决矛盾即往前进步了一大步。当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终结的表现。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凭了修养的功夫和平恬静只是极短暂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刹那就要过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静是微波荡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锐,而且随时能解决的那种精神修养,可绝非一泓死水: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我觉得倘若苦闷而不致于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就能解决(至少在理论上认识上得到一个总结),那么苦闷与矛盾并不中怕。所要避免的是因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成游戏人生的态度。
昨天和朋友聊了一会,说到傅聪牵连了父母的事情,有人似乎很反感傅聪。
我是不太了解,但是觉得傅聪很有才华。
朋友就说,我对才华太看重了,可能甚至于把才华看得高过于道德了吧,但是我是这样想的。
原来小时候,看过一个讨论题,大概就是说,发生了海难,只有一条救生艇,然后同学们回答,应该让哪些人得救,东方人一般会选择老人,然后西方人,会选择律师等等他们认为对于社会更有作用的人。
事实上,我在看信的时候,因为牵扯了很多六十年代的事情,事后的大悲剧已经发生了,所以我觉得,傅雷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活得更好,更有希望,更有自己的才华。这样的结局,我觉得是傅雷自己选择的,我是宁可要尊重傅雷的这样的爱的选择。
而对于如果儿子也回报以同样的爱,或者说一定要留下来,一起痛苦,不光是辜负了父亲,还让自己的妻子儿子都没有着落,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我并不认为傅聪真的应该去背负那么多沉重的,我更愿意,他还是一个出色的演奏家。
就象傅雷说的,我们国家花那么多钱培养体育人才,却不知道一个音乐家,比很多奥林匹克冠军更有意义。这当然是因为傅雷是艺术家,而不是体育工作者,但是我确实是觉得,我们国家还有不少体育人才,但是在文艺这一块,太可怜了,留下的财富太少了,如果是我,也会宁愿保留这么一个人才的,因为对于整个中国来说,真的太少了。
傅聪说话很好玩,大概有一个女孩子喜欢他,他说,你弹得什么,完全不知所云,然后女孩子讨好他,要他多休息,他说,要是我和你一样弹得这么少,怎么可能会弹得象现在这样好。
我觉得是属于非常直的人。
但是书中,他的信太少了,很可惜。也许事实的真相和我想的不一样,但是我有时有点宁愿捂住耳朵掩住眼睛的感觉。
其实生命都是脆弱的,选择生命是很难的事情,我真的觉得,所以我觉得我们赶上了好时候,这句话很好,要好好活。。。。
不合时宜的傅敏
作者:小魔@优雅穿梭 发布时间:2012-07-14 23:15:40
很久以前第一次看傅雷家书的时候,这本书成为“教育典范”云云书店热门图书贝塔斯曼会员特价等等,全民热捧,当时年龄小,反权威,不耐烦地翻了两页就放下了,心里只有一个疑问——这本书是大翻译家父亲傅雷写给大钢琴家儿子傅聪的家书,那这个傅敏是干嘛的?
后来过了一些年,在某些个徜徉图书馆乱翻书的晚上,在傅雷论翻译背后,又冒出来这本书。这次,我终于耐下性子寻找这个答案。让我意外却又冥冥中觉得合理的是,傅敏是傅雷次子,他也是他的儿子。
又有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已经有点记不清楚书里的细节,但是我记得这些家书从开头到最后,力透纸背的都是傅雷对傅聪深深的父爱,他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儿子,他关心他的一切,他的爱情,他的音乐,他最近看的书,他在海外吃的粮食,如果囫囵吞枣地读下去,大抵会有人为这样无敌的父爱落泪,但是我却生生看见了这位父亲自己有时候也会在心里提及自己另一个儿子,寥寥数笔,翻页快的人大概都不会留意,这让我顿时觉得喉咙里堵了一样东西,难以忍受。
在叶先生一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傅雷家事。傅聪出生后,全家人的爱全都倾注到这个长得粉嘟嘟的小男孩身上,找最好的老师教他弹琴,送他去最好的地方,在最好的环境里,实现最极致的发展。
对于这家人来说,一切都好到了一个极致,直到另一个儿子出生。
生于斯,长于斯,这个被叫做傅敏的孩子也想像哥哥那样,学习音乐。
可是,父亲不让。
他跟父亲的好友偷偷学过一小阵子小提琴,他的音准之好,让这位老友也来劝说,傅敏也很有天赋。
可是,父亲还是不让。
这个父亲的说了一堆,无从考证,大体意思是说,我们家已经有了一个傅聪,我们不需要另一个傅聪了。你,去当个老师吧。
我不知道一个父亲,要多么残忍无情,才能在一个孩子还在11岁的时候,就给他下判语:你不适合这个,你适合那个。
既然现在我不是在公共写作状态,我真想用咆哮体写上整整三行:闹鬼的适合啊!
旁观者可以愤愤,可这就是当局者傅敏的人生,他如是接受了它。后人都说,傅敏其实在教育方面也是很有天赋的嘛!我看到了一张傅敏跟学生一起看书的照片,照片其乐融融,可我看了依然觉得非常难受。照片上的傅敏还不知道,后来迎接他的,是连绵数十年的坎坷不平。
我们都知道傅雷最后的结局。在他走向最绝望结局之前,陪在他身边的从不是他最心爱的大儿子傅聪,他接到女友通知发现风云突变后,他再也没有回来。支撑这个家庭走下去的,只有那个即便在家书里都不怎么会提到的傅敏。
故事走到这一步,我觉得,这简直就是这个父亲人生最大的讽刺,是对他教子抉择最大的惩罚,纵然,也许他也从未感到一丝丝愧疚吧。
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傅敏在1979年去伦敦探望过自己的哥哥傅聪,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去投奔安逸的生活,但是他没有。1980年,傅敏回国,继续做一名中学教师,并向学校提出要求,终身不升“长”,要做一辈子的中学教师。
于是,直到现在,傅敏仍然是一个中学教师。但是我需要补充的是,他是一个非常优秀,颇有心得的好老师。
鹿哥过去有一个专栏,叫做“不合时宜”。在我还没看完整张报纸的时候,我就已然喜欢上这个专栏,说不出为什么,我喜欢看那些生活在不合时宜的时代,做不合时宜的事情,坚持不合时宜秉性的自己,继续不合时宜的生活的那些故事。
常常我在想,很多人都可以写进不合时宜,像是我写过的希格斯,或者今天的傅敏。
我无从想象,坐在房间里整理傅雷家书并将其出版成书的傅敏,是抱着怎样的决心和情怀。在这整整一本书里,只有序言出现了他的名字,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但是我知道,当傅敏做成这件事的时候,他大概是喜悦且舒畅的。这个时代眼中的不合时宜、父亲眼中的不合时宜、甚至命运眼中的不合时宜,却依然坚持做着旁人看来不合时宜的事情,因为他知道,什么才是适宜的。
现在我明白,喜欢不合时宜,那大概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小小共鸣,兴许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心里默默感到在人群中孤立,在喧闹中沉默,在时代浪潮中不合时宜,可是我们都知道,还有一条路,我们走下去,一定能走到天亮的时候。
所以,我想告诉不合时宜的一句话是,没关系,也许世界视你如loser,但是把自己放进漫漫时间大道上的时候,走到最后,大概我们都可以成为了不起的winner。你说对不对。
-----2014.5.25补记----
周五去听了傅聪八十岁生日演奏,在中山音乐堂,看着他穿着素黑色的唐装弯着背走出来,突然想到傅雷一家人的故事,又多了很多感慨。今年年初重读了一遍傅雷家书,除了之前的愤愤,又多了很多对于时代中人物的同情,如果有机会再写一篇吧。
不过我想说的是,当傅聪埋着头,沉醉地弹奏着K511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他在《望七了》一书中说得一句话。他说有次回国,无意中跟弟弟比手,发现自己的手其实并不适合弹琴,他的手非常硬,但弟弟的手能够长得很开,有非常柔软,这些都是好的弹奏必备的条件,这才是天生的好胚子。
说完这些,采访者就开始不断盛赞傅聪多么地努力,锲而不舍地把一双举重的手生生练成了钢琴家的手,多么励志感人云云。可是我却在看到傅聪弹琴的那一刻,想起了这句话,想起了弹琴条件极好的傅敏,父亲的好友没有骗他,他的确适合学琴。
不知道是为了这两个命运迥异的兄弟俩中的哪一个,在黑漆漆的观众席,我突然觉得非常难过,咬着牙不能哭出声,只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2021年补记————
这是我接近十年前写的文字,那时候是一个年轻人,对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对他人也几乎一无所知,懵懵懂懂进入了复杂的世界,把一切都想简单了,不能真正去理解复杂。如今回看的时候感到非常惭愧,其实很多年前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幼稚和浅薄,随着时间的推移,想法早已完全不同,现在几乎成了完全不一样的自己。也想过要不直接删掉吧,但又觉得一个人应该诚实地面对自己,尤其不应该掩盖过错,承认自己的浅薄,承认自己有缺点,承认自己曾经这么幼稚,不要掩饰,不去躲藏,接受自己young and foolish,承担这些文字的存在,和它带来的批评。
后来见到顾彬,他说过,要接受理解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某些偏见的形成,要允许自己今天以这种方式看问题,明天又会以不一样的方式看待,每一种理解在哲学意义上都是一种“误解”,也正是这些误解构成了理解复杂的深度,谁都不真正拥有“最终解释”,一个拥有最终解释的世界是一个乏味的世界,一个拥有最终解释权的人是一个危险的人,我们应当允许哲学意义的偏见,“只要我们学会怎样面对偏见,偏见就全然不是一件坏事”。我很感激他的包容,但不知道这份包容的思维方式在今时今日能得到多少人的理解。我唯一能说的话是,十年前写这些字的时候,我并没有恶意,是一个年轻人的幼稚和自以为的善意,它们肤浅,但是诚实,十年后再写字,或许依然幼稚,依然肤浅,但我依然是尽了自己的力气,以自己能做到的最诚实去试着理解另一个人。
去年底傅聪去世后,懊悔、伤心、自责、愧疚了很久,在新年的整个跨年写了新的文章。这一次我清楚地知道,哪怕此时此刻我付出了自己的最大诚意,多年以后再看依然会是幼稚、肤浅、充满偏见的文字,这大概是人无法避免的认知路径。其实,只要不写,就不会在文字里犯任何错,不会在文字里留下任何偏见,但是对我自己而言,可怕的是一个拒绝理解他人的世界,从根本上就拒绝沟通、拒绝理解、把他人视为跟自己毫不相干的异类,并言辞激烈地去排除异己,而那正是那时候发生在傅聪身上的事。哪怕我是一种偏见,哪怕我永远是人们眼中的一种偏见,但我深知自己也绝不是最终解释,是为理解他人付出的其中一种努力,是让一个人理解另一个人的其中一种尝试,是世界上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一种小心翼翼的关心。我尽力了,我现在也更加看重他人付出的努力。
最后我想说,傅聪只出过几本书,只有大师课的录像,采访也很有限,但是他藏着文字里的那些道理,他不轻易表达出来的真心,能让我学一辈子。晚年他说,自己能活得下来,他的成功就在于不成功,我如今能听懂这句话,现在我也深深理解了他喜欢的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傅雷的父与子,每个人可以读一辈子。这是我的改变,但这个改变还将继续下去,因为,理解不是一个结果,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十年后的文字在这里
https://mp.weixin.qq.com/s/PFNn8c9QN-GkuBQJ9jBawg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购买多(253+)
- 值得购买(224+)
- 章节完整(57+)
- 速度慢(481+)
- 体验还行(513+)
- 还行吧(327+)
- 不亏(208+)
下载评价
- 网友 龚***湄: ( 2025-01-05 19:35:25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扈***洁: ( 2025-01-06 12:34:1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师***怡: ( 2025-01-08 06:46:26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权***波: ( 2024-12-29 20:40:22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屠***好: ( 2024-12-30 21:44:09 )
还行吧。
- 网友 蓬***之: ( 2024-12-24 22:36:20 )
好棒good
- 网友 养***秋: ( 2024-12-15 17:17:39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潘***丽: ( 2025-01-09 06:25:46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寇***音: ( 2025-01-07 07:01:09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白痴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钻山沟-济南周边自驾车/徒步之旅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管理学英语教程(第2版)/杨蕾/新世纪专业英语系列教材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雪域丧葬面面观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PORTRAIT PHOTOGRAPHY COURSE,THE 9789814286107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速写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任选3件8.68】复活(精装)列夫托尔斯泰原著全译本中文版无删减完整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外国小说俄罗斯文学课外阅读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三国演义江湖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公版2013黑龙江公务员专项教材-申论写作轻松通关(赠价值150元图书增值卡)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