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券立减100】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之道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财富自由励志成功书籍致富思维方法巴菲特之道大智慧正版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领券立减100】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之道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财富自由励志成功书籍致富思维方法巴菲特之道大智慧正版书精美图片

【领券立减100】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之道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财富自由励志成功书籍致富思维方法巴菲特之道大智慧正版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领券立减100】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之道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财富自由励志成功书籍致富思维方法巴菲特之道大智慧正版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领券立减100】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之道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财富自由励志成功书籍致富思维方法巴菲特之道大智慧正版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137514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38.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9:04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1.读了一本书,有了联想,就应该“快记下来”:这也是读书的重要方法。

2.我们犹如“原始人”,“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而死”。

3.尽管书本提供的生活、精神资源、还需要经过今后一生的实践,不断注入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化为自我生命的有机组成,但在人生的起点上,通过读书打开一个足够开阔的文化空间,从而达到精神空间的拓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4.如果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一辈子都局限在求生性阅读,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我想,不仅会造成前文所说的人的精神的僵化,以至奴化,而且也会造成阅读眼光、品位的扭曲和阅读能力的缺失。即使偶尔有一点休闲的阅读需求,也会因阅读鉴别力的丧失,而像鲁迅所说的那样,“迷于广告式批评的符咒”,误将“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当作“滋养品”“大口吞下”(《我们要批评家》)

5.所以西谚说“打开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经历人生各种逆境,身体忽大忽小,一句话说错就差点被红心皇后砍头,但是一觉醒来,仍在大树下,你会拍拍胸口,很庆幸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但是看小说所产生丰厚的同理心感情会增加记忆的深度,下次碰到同样的情境时,会提取书中的经验来应付。

6.十六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说:“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每一种心理缺陷,都有一种特殊的补救良方。”每一种书都有它的作用,但是也没有什么是非读不可的书。胡适说:“多读书,然后可以专读一书。”先广而后精,要让学生选择他喜欢的书。只要领进门了,我们就做到了启蒙的责任,以后的修行就在个人了。

前言:从一艘新奇的太空船谈起

7.阅读,有各种存在的理由及意义。其中最动人、作用也最大的,还是阅读和理想或梦想结合的时候。

8.有人说,世界是平的。但是在阅...


在阅读的地图上,有这样七道阶梯。

第一道 你关心、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更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健康、美丽、求学、考试、企管与工作Knowhow、职业工作能力需求、理财、休闲、旅游、励志这些主题来阅读。

第二道 你开始关心、思考如何让自己与所爱的人,共同更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爱情、婚姻、亲子、心理、居家、烹饪这些主题来阅读。

第三道 你开始学习欣赏一切抽象的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哲学、科学、宗教、艺术、绘画、音乐、建筑、等主题来阅读。

第四道 你开始学习欣赏社会制度之美好

一个只读文学的人,如果开始对政治、社会、法律、经济、伦理这些题目感起兴趣,就是个例子。

大至思考社会的运作机制,了解社会的硬体与软体规划,小至思考一个组织如何遵行制度规章运作之美,也是例子。

第五道  你开始学习欣赏与自己相异之行为的美好

懂得欣赏社会制度的美好之后,才能开始懂得欣赏政治、宗教、意识形态与自己不同的人的行为之美。

这时,才会看出一些特立独行、不为社会大众所注意(甚至所喜)的人物的传记,有什么阅读的需要,有什么参考的价值。

上不到这一道阶梯,我们喜欢看的传记,总超脱不了富豪与企业成功人士的经验与价值观,以及奋斗于病魔或艰苦环境的人物的光明美德。

但是,阅读能让我们看到的美好,远不止这些。

第六道 你开始学习体会多元知识激荡之美好

你不只在自己始终擅长、专研的知识领域之外,至少能再深入专研另一个知识领域,并且可以体会到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相互激荡、相互滋生的美好。

知识,在你面前交织成一片绵密无比的光网。光网上每一条线的每一个光点,都逐渐相互沟通。你可以随意从任何一个角度提起知识光网,任意挥舞,自由自在。

第七道 你学习体会宇宙的智慧之美

蕴含于,也超脱于一切阅读、学习、知识之美之外的宇宙智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始无终的智慧。


Passion

of the books,by the books,for the books

“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的美好

即使爱情,也没法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越界之举,可以如此新奇”


我总觉得一个人应该读小说(fiction),是因为小说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而你进入虚构世界,需要三把钥匙:

一、使用自己时间的自信与余裕……二、想象力——小说的作者是启动他的想象力而创作出来的。【病句啊这是】读者的想象启动得越大,越能体会、越不浪费作者为他展开的一切。三、同情心——小说是人物的故事。读一部小说,就是认识小说里的那些人物。你没有同情之心,没法进入那些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小说需要你用这三把钥匙才能进入。另一方面,小说也会给你锻造这三把钥匙的机会。

好看的小说,是看人物——你没接触过的人物,或者,你熟悉的人物,但有陌生的变形。所以,你要准备进入情绪的震荡。好看的小说,第一句话、第一页就告诉你这是一部好看的小说。所以,文字是有魅力的。好看的小说,又不是真要告诉你什么道理。小说要说的话,总是意在言外。所以,阅读的你,最好也有些人生经历。有些文字魅力,在一个有些经历的读者眼中,会转化为魔力。


契诃夫说过一句话,大约是这个意思:小说的创作力,所谓高下的层次,像是军旅里的元帅与步兵。元帅与步兵,各有各的作用。我同意他的说法。一本列入经典文学的小说,和一本通俗小说(commercial novel)或是类型小说,各有各的作用。所以,对小说,我们第一个心理准备应该是,不用担心读的小说低不低级的问题。只要给小说时间,读起小说,我们会逐渐知道什么小说是好看的。然而,童谣重要的是第二个心理准备:要读到好的小说,是要会读小说的。小说的阅读,是需要联系的。

“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伍尔夫说过。


历史书,是“小说”、“诗”、“哲学”的综合体——但,要是好的历史书

“对历史的透视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出,什么时间和哪种活动有着永久的重要性”(罗素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牛蛙坦克 发布时间:2021-12-29 16:10:19

    正面管教的范本

  • 作者:古道 发布时间:2012-03-07 07:58:03

    单纯阅读该书意义不大,但书中罗列了由普通人走向领导者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境,并针对情境给出提升自己与反省的建议还是值得参考的。建议作为遭受挫折时查阅的书籍。

  • 作者:蒋西西 发布时间:2022-07-06 16:48:12

    又来方所白嫖艺术大部头了hhhh……书本身的阅读体验是我以后想要购入的程度,补充的背景知识详略得当,但是时间关系,没法把下面的chronology仔细阅读一下于是还是觉得没过瘾。

  • 作者:ro_ckid 发布时间:2019-05-12 21:42:41

    同类书中归纳整理的比较好的一本

  •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8-16 20:01:59

    原本一直以为光头michael是直男,卷发mathias是gay的...

  • 作者:联系人 发布时间:2023-07-12 20:26:04

    一口气看完了,太惊悚了,屠杀的氛围下,感情显得那么的强烈!

    动荡,恐怖,疯狂,这种形态应该是全人类最恐惧的噩梦


深度书评:

  • 许纪霖 | “我是大正之子”:丸山真男的思想史研究

    作者:理一分殊 发布时间:2022-06-01 23:01:55

    《读书》2022年6期新刊

    十多年前,我访学日本,听东京的学界朋友谈论最多的一个名字,就是丸山真男。当时,被翻译成中文的丸山著作,寥寥无几。近年来,他的作品陆续译介进来,然而,对于“面向欧美、背对东亚”的中国思想界来说,丸山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存在。

    丸山真男(来源:nikkan-gendai.com)

    丸山是战后日本启蒙知识分子的旗帜性人物。他说过:“我是大正之子。”大正时代,是日本战前最开放、最有活力的黄金盛世,与丸山的童年平行。他呼吸着大正的自由空气成长,一生的思想底色由此奠定。如同中国的“五四之子”“八十年代之子”,“大正之子”意味着对自由民主理想的坚守,历经国家主义、消费主义的狂潮而终生不渝。他自觉继承的是十八世纪启蒙的思想传统,是一个坚信正义价值的普遍知识分子。他在大学时代读到康德的著作,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在这一历史的瞬间,我告白自己对自由、和平与正义理念的依归。”“‘真正的原理’是超越现实的,是应该加以实现的。”丸山并不相信绝对正义的现实存在,却坚信它是值得追求的:“绝对的正义是不存在的,但是,人是具有执着之心的动物,有追求正义的执着之心,尽管其所追求的‘正义’只不过是幻影,但幻想要比现实更强大。尽管一路上有血有泪,人类依然会在柏拉图的道路上前行。”

    这个柏拉图、康德式的普遍正义,到了二十世纪,就是人权的信念。太平洋战争期间,丸山在陆军船舶司令部服役,当他在监听美军广播时听到“基本人权”这个词,“觉得就像邂逅初恋情人一样激动无比”,他相信,虽然战事尚未分出胜负,但日本帝国在伦理上已经战败了。伦理的战败,是终极性的失败,哪怕在实力上得逞于一时。

    丸山在高中时期,因为偶然参加了一场演讲会而被逮捕,虽然在看守所关了几天便被释放出来,但青年丸山深切感受到了国家权力的暴虐。在这之前,他过的是“老油条”生活,暴政的刺激让他开始严肃面对现实。国家权力对民众日常生活乃至思想意识的规训,让丸山开始了沉痛的自我反省。如何抗拒无所不在的权力,特别是其对国民的精神结构的宰制?丸山认为,“人的内在主体性的确立”是最有效的抵抗。丸山坚信,即便内在的无形权威,无论是神、理性,还是主义,有不合理之处,然而,“如果个人不依归于某种超越历史的东西,能够抵抗‘四周’的压力而坚持自己的信念吗?”个人在宇宙是渺小和无力的,但只要与无限之物接通,就拥有了精神的主体性。他在评论福泽谕吉时说:“福泽那惊人的现世主义并没有使他对宇宙中人类存在的渺小性现实视而不见,他敢于正视其渺小性,并把这种对无力感的觉悟,逆转为强大精神主体性的动力。”

    1907年,大正天皇访问韩国(来源:artefactoryimages.com)

    战后日本的自由主义一代人,形成了“悔恨共同体”,反思为何在战争之中知识分子普遍失去了“内在主体性”,成为国家主义的附庸。丸山在众多反思者中是最敏锐、最深刻的一位,他发现,战时的日本法西斯主义,是一个“无责任的体系”,这个体系似乎在自动运作,究其最后,每个人都丧失其自我的主体性,堕入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丸山深刻地揭示了天皇制不仅是一套政治结构,而且是一种内在精神结构,“再专制的政治,如果没有被统治者的最低限度的自发性协助是无法存在的”。他呼吁,为了实现以人权信念为核心的“伦理的内在化”,日本国民要有一场精神的自我战斗,与精神结构中的内在敌人斗争,实现自我的主体性。

    不要以为只有在法西斯主义的专制环境里人的主体性才会丧失,即使在民主社会的和平年代,同样也会如此。丸山发现:在现代大众社会,人们已经变成了完全享受媒体提供的娱乐和信息的被动性存在,不再关心政治;但同样是这批政治冷漠症者,在某种意识形态的刺激之下,也会突然被煽动起来,狂热地参与政治,加入到愤怒的大众行列。政治的无力感与对政治的愤恨,吊诡地成为一体两面之现象,人们普遍地放弃自我而盲目地依从权威。一方面是日常生活的“去政治化”,另一方面是间歇性的政治狂热,这一切的背后,乃是国民精神结构中的深层缺陷:缺乏“内在的主体性”。

    这一“内在的主体性”,对于丸山而言,只是西方的自由民主理念吗?作为战后最重要的日本启蒙思想家,他只是将西方的思想体系引入日本吗?显然,这是对从福泽谕吉到丸山真男两代启蒙者的误解。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其差异之大,不亚于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不过,与东西方文化之间有激烈冲突的近代中国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给人感觉不那么对立,彼此相安无事。

    印在日元纸币上的福泽谕吉(来源:item.rakuten.co.jp)

    这种文化间的交融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的?丸山敏锐地发现:“欧洲的哲学、思想本来所具有的历史构造性屡次被分解,或被隔断了其思想史的前提,仅作为零件不断地吸收进来。其结果,那种经过高度抽象的理论却意外地在扎根于我们旧习惯的生活感情中受到欢迎。”也就是说,欧洲思想在日本被“传统化”了。欧洲思想是作为高度抽象化的符号进入日本的,当它们被“去语境化”之后,同时也被“碎片化”了,当遭遇到日本传统的“生活感情”之后,抽象的外来符号与鲜活的本土意识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诞生了一种非东非西、亦东亦西的新文化。西方思想是一种外在的“刺激”,激发了日本某些传统内在因素,使之“发酵”为近代思想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日本人的大脑是欧美的,但心灵依然是日本的。

    这种具有强大同化融合力的日本传统,丸山在晚年将其称为日本思想的“古层”。他借助音乐学的一个术语“执拗的低音”来形容。这种伴随式的低音,虽然不是主旋律,却会在各个乐章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究竟什么是“古层”?经过现代哲学思想洗礼的丸山,对“古层”的解释不是“本质主义”的,也并非古希腊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一套实在概念,它无法用清晰的理性认识去把握,而更接近一种心理和感觉,即“集体的无意识”。美国的中国史权威列文森曾经将中国的传统形容为一套“语法结构”,丸山所说的“古层”也是类似的民族精神中的深层结构,像一个“大象无形”的结构性容器,可以容纳各种互相冲突的思想观念。可以说,“古层”是一个相对主义的存在,其中不包含任何绝对的价值。不错,日本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反绝对价值的相对主义结构,任何绝对价值到了日本,都会被相对化、暧昧化。

    丸山晚年著作《忠诚与反叛》的导读者川崎修敏锐地指出:“通过‘古层’的方法,丸山发现了日本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根本上是机会主义的,它使对外来思想做出无尽的机会主义式反应成为可能。”丸山对江户时代的日本思想做过卓越的、创造性的研究,他说:“江户时代的历史活力,不在于‘近代化’进程的单线展开,而在于近代化进程与‘古层’的隆起二者相生相克的复杂的多声部合唱。”在这个历史意识的“古层”上,各种外来思想,从儒家、佛教、道教到欧洲思想,都层级地堆在上面,犹如地质学上的分层结构。日本人的思想,究竟是儒家的、佛教的,还是西方的,都是,也都不是。这些外来的普遍主义哲学,经过日本“古层”的过滤、修正,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精神结构。相对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日本,对于外来的文化,什么都能坦然接受,也什么都不能绝对地接受,一切都要通过累积层叠的日本文化过滤网的筛选和修正。

    1945年9月27日,昭和天皇与麦克阿瑟在东京美国大使馆第一次会面(来源:commons.wikimedia.org)

    从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再到裕仁时代的军国主义,最后是战后的民主制转向,其变化跨越之大,令人惊讶,但每一次转变似乎都光滑无缝,天然对接。个中原因无它,乃是“古层”中有相对主义与机会主义因素。不过,这也令人怀疑,当建制背后的普遍价值不再绝对的时候,日本的民主制是否有稳固的思想基础?日本对东亚战争所犯下的罪行,与德国战后的态度比较所体现出的暧昧性,多少也是与“古层”的那层相对主义精神结构有关。

    丸山学术上最大的贡献,是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独特的方法论。他有过一篇文章专门谈《关于思想史的思考方法》,认为有三种思想史的类型:第一种是教义史,比如基督教史、佛教史等;第二种是观念史,最典型的乃是洛夫乔伊的观念史研究;第三种类型的思想史,“是将时代精神或时代思潮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把握,并对它的历史进行叙述”。在这三种类型之中,丸山虽然没有明说,但在我看来,他更欣赏和接近的是第三种思想史研究;在另一处谈到学者类型时,丸山认为有“体系建设型”和“问题发现型”两种,前者追求的是将一个个问题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而后者是“在现实之混沌不清中发现新的视角”。作为战后日本思想界巨擘,丸山不在意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他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从时代错综复杂的现象之中,捕捉到问题的核心,提炼出富有解释性和生产性的概念,比如“无责任的体系”“古层”“执拗的低音”等,成为日本思想界持久不衰的讨论命题。

    丸山最欣赏的日本思想大家,是福泽谕吉。他笔下的福泽,乃是夫子自道,就是丸山自己。他认为福泽的思想史研究乃是一种“状况性思考”,具体而言,乃是“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关于事物的善恶、真伪、美丑、轻重等价值,并不能就其本身而孤立地下判断,必须在与其他事物相关联、相比较的情况下才能判定。”丸山以及丸山所解读的福泽,显然与欧洲柏拉图、黑格尔的绝对主义理念截然不同,是一个价值多元主义者。他指出,与“状况性思考”相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将某种价值理念绝对化,作为万能的尺度安心依靠,每次遇上价值判断,省去对具体状况的具体分析,一劳永逸地以抽象的理念评判复杂的现实。他将这种凝固性思维称为思想上的“惑溺”。

    描绘1877年东京第一回内国劝业博览会开幕式的浮世绘(来源:ndl.go.jp)

    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丸山是坚守普遍信念的启蒙大家,为什么同时又是一个价值多元主义者?要知道,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相对,而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相对。在丸山看来,日本的现代化道路,不能异于普遍的自由民主潮流,任何以日本国情特殊为由对抗世界的普遍性,如日本在“二战”中的结局一样,最终都不免一败。但在思想方法上,那种以西方理念为绝对价值,则是懒惰的“惑溺”,价值的判断永远在具体的、相对的语境之中才有意义。日本文化固然具有相对主义的暧昧性,但丸山并不是否认一切价值共识的相对主义者,他与以赛亚·伯林一样,相信在众多价值之中,依然存在着虽然单薄却是必要的价值共识。我们只能追求局部真理,但这局部真理是属于绝对真理的一部分。因此,他的多元主义不是否定价值的相对普遍性,只是拒斥简单粗暴,在价值评判时必须显现出历史的流动性与语境性。

    不错,丸山并非固执于绝对理念自我演进的哲学史家,他是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思想史家。哲学史家在意的是概念的内在逻辑理路,但思想史家更重视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思想与外在语境的互动。在那篇著名的《历史意识的“古层”》一文中,他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历史认识既不能单纯从超越时间的永恒者观念中产生,也不能单纯从对自然时间延续的认识中产生。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历史认识都是在永恒与时间的交错中,被我们意识到。正如前文所示,在日本历史意识的‘古层’中,扮演这个永恒者的是谱系连续的无穷性,而日本式的‘永恒的现在’也建立在这一观念的基础上。但这个无穷性,并非时间的超越者,而是位于时间无限的线性延长上的观念。因此,它始终不同于真正的永恒。”

    丸山相信,既没有超越时间的永恒理念,也没有纯粹的自然时间。“永恒的现在”意味着:永恒的理念总是存在于具体的历史时间之中,其并非固化封闭,而是处于无穷的变化流动之中,但又体现为清晰的谱系连续性。在时间的无限延长线上,永恒既是过去的延续,又是此刻的呈现。与古典的永恒不同,“永远的现在”乃是一种生成的流动性,永远在变化却又有内在的清晰脉络。

    约1870年的浮世绘作品,表现明治时代早期的新旧对抗(来源:commons.wikimedia.org)

    作为一位“大正之子”,丸山的身上集中了启蒙思想的所有矛盾性,集理性、浪漫与意志于一身。他解读下的福泽谕吉,有三个思维面向:“数理学的实验方法”“状况性思考”和“强韧的独立精神”,分别代表了近代启蒙的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和意志主义,这三种富于张力的启蒙元素不仅在福泽,而且在丸山的思想深处,也呈现出某种张力。在丸山身上,鲜明地展示了一种日本式的浪漫主义精神,那就是相对主义文化所提供的个性的独特创造。丸山的思想史研究之中,始终有“人”,这个“人”,不是受到物理学因果律支配的“机器人”,也非深谙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的“经济理性人”,而是具有活生生情感、意志的“个性人”。

    一个有情感和意志的“个性人”,仅仅凭传统观念史的理性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运用心理的方法。在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分析过程之中,他用“逻辑与心理”的双重方法,解剖法西斯主义的“思想结构”与“心理基础”。比如丸山分析了南京大屠杀中的日本士兵,他们在国内都是卑贱的平民,一旦奔赴战场,作为皇军与天皇制的神圣价值发生了联系,便处于一种无比优越的地位,将平日被压抑的欲望,在更弱的敌国平民身上暴力发泄。丸山的政治学和思想史研究,无疑有一种深受日本文化传统熏陶的感觉主义气质。

    丸山思想史研究,不仅有抽象的观念,还有观念所赖以存在的肉身,即有欲望、激情和情感的鲜活个体。苅部直引用席勒的话说:“‘一旦灵魂开口说,啊,那么灵魂自己就不再言说。’灵魂是来自心灵的声音,而观念只是大脑的分泌物。在丸山看来,思想一旦离开了思想家的骨肉,化为‘客观的形象’,便开始了孑孑独行。原本蓄满的内在张力变得松弛,其棱角被磨平而变得圆滑,原来生气勃勃的矛盾被‘统一’起来,或者,原来一体两面的矛盾仅有一面被继承下来,使矛盾丧失活力,僵化不变。”在这方面,丸山与哈佛大学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巨擘史华慈颇多相似之处:同有“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旨趣,同样将观念、人物和语境作为思想史研究的“三位一体”,也同样注意时代思潮内在的多重面相。东西两位思想史研究大匠,可谓心心相印。

    1937年日本军队进入南京(来源:thoughtco.com)

    实证与逻辑的思想史只是按照可靠的证据和坚硬的逻辑“呈现”研究者的思想,然而,丸山对经验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都是怀疑的,酷爱音乐的他,常常用音乐来比喻思想史研究。除了著名的“执拗的低音”之外,他还将思想史研究比喻为音乐的演奏,是“一种再现艺术”,正如不存在所谓对乐谱的客观解读那样,思想史研究也是一种再创造,虽然不可能随心所欲,却有很大的自我理解空间。“思想史家的工作也并非思想的纯粹创作,而是一种二次创作”。他的福泽谕吉研究,被不少研究者批评为不够客观,只是丸山视野中的福泽,但就像史华慈眼中的严复那样,反而比所谓客观的福泽更有个性和思想活力,是一种“永远的现在”。

    丸山说过一句很有意味的话:“最具个性的思想,往往是最具普世性的思想,因此才最值得学习,同时也最不易‘学习’。”人类一切伟大的思想遗产,都是最富有个性的先知与伟人创造的,而那些由意识形态或科学程序演绎出来的绝对真理,不是正确的废话,就是破绽百出的谎言。当富于个性的人所创造的精神历史形成一种“民族精神”的时候,作为“大正之子”的丸山,对此的态度是有点矛盾的,他相信“民族精神”与“个性人”一样,能够给予自我以足以安身立命的安定,但他也警觉到其虚妄性,他指出:“浪漫主义者们一方面指责启蒙主义的非历史性,另一方面又经常用历史素材打造出远比启蒙主义的历史叙述远为非历史的‘民族精神’或‘国民性格’。”而丸山本人,对非历史性的绝对主义,无论是以普遍的理念面貌,还是以集体的“民族精神”出现,都怀有深深的警惕,他毕竟经历过那段走火入魔的黑暗时代。

    思想是复杂的,真理也是多元的,具有相对主义的多元面相,因此丸山从来不化约研究对象的思想,也不视自己的知识立场为唯一正确。他说:“不仅要把他者归根结底作为他者来对待,还要把他者放在‘异在’的环境里来理解。”有他者才有自我,个人的主体性是建立在倾听和尊重他者声音的基础上的。丸山认为,缺乏他者的感觉,也就无法建立现代性的个性主体。而这个他者的感觉,需要内化为自己内部的声音,自己与自己对话,将自己所讨厌的东西放入自己的精神内部,想象一个似乎是喜欢那样的东西的自己,以另一个他者与自我进行内部的对话。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由主义的丸山从年轻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卡尔·施米特的理论,他从强大的对手那里寻找和弥补自己思考中的短板,从而完善自己的政治理念。

    恩斯特·荣格与卡尔·施米特(右侧)(来源:minervawisdom.com)

    丸山深有感慨地说:“尽可能地与和我们有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接触,同不是自己集团的人进行交往,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的思考方式对不同思考方式的抵抗能力,这才是要做的事情。”一个学者的伟大,并非取决于自身,而是他所愿意对标的对手是否足够强大。丸山以自己所尊重的“敌手”为对话者,这让他的思想富有多重的底蕴,得以站在国际思想界的前沿,拥有与各种思想流派对话的能力。这种虚怀若谷不仅是因为丸山有足够的知识自信,更重要的是他对真理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他借助对福泽谕吉的解读,如此说:“无论是什么思想,什么世界观,不管其内容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只要其无视自由的辩证法,谋求自己的意识形态的单一化统治,那就是人类进步之敌。”丸山超越了各种意识形态的傲慢与偏见,以有道德底线的多元主义立场,坚信真理在流动的时间之河之中、在无限的敞开性与无穷的对话性之中。真理是相对的,但又处于一个连续的精神谱系,因而也是普遍的。

    丸山是有雄心的,他继承的是明治维新时期思想家的精神传统,指出福泽谕吉、冈仓天心、内村鉴三“不甘心只做东西世界的启蒙架桥人,他们将自己对日本的使命与日本对世界的使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了终生背负强烈‘天职’意识的思想家”。他特别提到自己最心仪的福泽谕吉,认为他一生所欢迎的欧洲近代文明,绝不是指其自身的绝对理念。文明这个观念本身的价值应该置于相对性的制约之下。文明是普世的,但依然有其相对的特殊表现,而当某一种内含了普世文明的特殊文化上升为普世的人类价值之时,这个民族便成为黑格尔意义上的“世界民族”。日本虽然未必会成为“世界民族”,但思想永远飞在肉身的前沿。丸山真男,不愧为一个具有世界价值的普世思想家。 

  • 理智且聪明的爱情

    作者:花青藤黄 发布时间:2009-02-01 17:56:53

        记得多年前在上海电台听到这样一档节目;谈谈文学名著中你最喜欢的女性。有不少听众打去了电话。有一个年轻男性在电话中说他最喜欢《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当主持人询问理由时,他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喜欢她的聪明幽默。显然主持人不太满意他的回答,想自己补充几句,可沉吟了一会儿,终想不出除了聪明幽默还能说些什么,只得作罢。

        我想起这件事是因为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伊丽莎白到底是个怎样的女性,为什么我对她如此熟悉却没有亲切感?

        无疑她是聪明的。幽默也是她聪明的表现之一。

        她知趣识大体。她能敏锐地感觉到母亲妹妹言行中有辱斯文之处并为此焦虑。

        她追求纯粹的爱情,多少有些蔑视权贵,当她认定达西看不起她时,不管他多么有钱,她亦一口回绝他的求婚。

        她与姐姐感情笃厚。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这是一部描写婚恋的小说,不妨来看看我们的女主人公的感情历程。

        一开始,她对韦翰产生了好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韦翰是当晚最得意的男子,所有女子的目光都注视着他;而伊丽莎白是当晚最得意的女子,韦翰终于在她的身边坐下。”“得意”就是伊丽莎白最初的感觉。其后,当韦翰缺席尼日斐花园的舞会,她只是为丧失了与一个有些许好感的男子跳舞的机会而觉得失望,甚至还接受了当时尚是冤家对头而直接导致韦翰缺席的肇事者——达西的邀舞,若说她对韦翰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我们是不能奢望的。当闻说他的斑斑劣迹,她对他的这么一点点可怜的好感也烟消云散了,所以当韦翰向其他女子求婚,伊丽莎白心中几乎是波澜不惊了。

        再来看看她与最终修得正果的男主人公的感情走向。起初,伊丽莎白对达西仅仅是厌恶,其程度达到了全天下男人都死光也不会嫁给他的地步。后来由于她发现错怪了他而觉得愧疚,又由于受到他彬彬有礼的接待而受宠若惊。这时,这个彭伯里的男主人就弄得她千头万绪辗转难眠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可以看到她有点陷入恋爱的痕迹了。可是让我们猜想一下,如果达西接下来不再次向她求婚,伊丽莎白会怎样?首先她决不会寻死觅活日子过不下去,最大的可能是她将一切事情包括自己的内心感受隐瞒家人然后若无其事好好活着,也许,在某一个阶段她的容颜或许会因此显得有些憔悴,可是不多久她会一如往昔活泼开朗以幽默的谈吐穿梭于舞会和社交圈……

        当然书中的情节是朝着人们乐于见到的方向发展的。当他们终于确定了爱情,她也立刻恢复了她一贯的调皮。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伊丽莎白叫达西讲讲到底爱她什么。(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恋爱中的女性都问过,但不知她们得到的是什么答案。)达西答,爱她聪明有趣,爱她幽默的谈吐……(爱可以这样清清爽爽地剖析出来,这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很少见。)确实伊丽莎白最大的特色就是聪明,她的聪明让她避险趋吉,她的聪明使她的情感隐忍不发,她的聪明让她始终将自己的感情控制在收放自如的阶段,这样她永远是安全的,而且这一生都将无惊无怖!

        这种聪明其实就是理智。

        纵观奥斯丁的全部作品就会发现“理智”是作者最为赞赏的品格,仔细阅读她的六部小说,不难发现得到她赞扬偏爱的女子无不是优雅大方克制谨慎的性格,如《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温柔善良天生理性,在婚姻问题上取温情表哥舍激情浪子而成典范。《劝导》中安妮冷静理智处惊不变,虽多年前的理智使她错失前缘,而终是这理智让她赢得了尊敬兼赢得了爱情。《理智与情感》中的爱玛聪慧明理一再克制,也终得正果……

        一直为诗人或其他作者赞颂的热情似火激情迸发的品性,在奥斯丁眼中却是任性纵欲的行为不值得提倡。在《理智与情感》中,这个严厉的作者让激情如火不拘小节的二小姐玛丽安为自己的放纵的情感吃足了苦头,只有当她激情不再并学会了冷静克制地处世时,奥斯丁才宽容地赐她以理想夫婿过起优渥生活。在其他书中,古板的作者对于那些热情而任性的小姐们的处罚则要更严厉得多。

        奥斯丁就是这样密切注视着她的这些“女弟子”,不容许她们多愁多颦,亦不许热情四射,时时克制,处处提防,不叫人笑话了去,输却了感情这一仗。

        奥斯丁的这些婚恋小说还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门第观念。在她的书中,贵族配贵族,平民嫁平民,等级森严,决不容僭越。

        相当典型的是《爱玛》一书,当好事的爱玛小姐乱点鸳鸯谱,将身份不明的私生子赫蕊埃特与牧师先生配对时,牧师先生当即大怒,视为对自己的侮辱;而赫蕊埃特妄想嫁给贵族典范南特利先生又是不守本分不容宽恕的忘恩负义,所以温柔美貌的她兜了一个圈子只得重拾旧爱嫁给家境清白的农夫马丁。 《理智与情感》中虚荣自私的平民女子露西费尽心计嫁入了“豪门”,可是也只能嫁给蠢笨傲慢的罗伯特,离真正的幸福相去甚远。一丝不苟的奥斯丁女士严格估算了等级地位的落差和幸福的比例,决不容许野心勃勃的平民女子攀龙附凤飞上枝头的事发生!

        从我学美术的人的角度来看,奥斯丁的小说如同一页页铅笔速写,轻快活泼,没有沉重的笔触,没有感情色彩的渲染铺垫。我看到作者笔下终日有这样一群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喝茶聊天舞会聚餐,他们整日饱食无忧只需谈情说爱,而他们害怕伤筋动骨亦不敢花太大力气来谈恋爱,为了维持优雅形象他们更不敢爱得死去活来。因此,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显得缺乏热情缺乏生气而有些冷漠,然而这一点都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他们恋爱也罢,结婚也罢,都和读者没有太大关系。他们是贵族一圈,我们无法在那里找到归属感,当然奥斯丁女士除外。

        我推测奥斯丁女士正是一位真正的贵族女子,优雅而理性,聪明而风趣。我几乎可以想象她在她的贵族圈里冷静地观察众生,看到人性的虚伪自私可笑,她不惊动亦不得罪,只是不动声色勾画一下,三言两语将其特征夸张描摹,留待众人评说,她就从容不迫站一旁,笑抿着嘴,扇着扇子,没事人似的和旁人聊开了……

        这样聪明的一个女子啊!

        因为聪明,过于聪明,笨人只能敬而远之了。

        …………

        这是我始终不太喜欢《傲慢与偏见》的原因。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好(172+)
  • 差评(391+)
  • 三星好评(517+)
  • 情节曲折(672+)
  • 值得下载(638+)
  • 值得购买(494+)
  • 引人入胜(336+)
  • 无漏页(227+)
  • 无缺页(322+)
  • epub(361+)
  • 实惠(376+)
  • 图文清晰(653+)

下载评价

  • 网友 宫***凡: ( 2025-01-02 01:26:51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谢***灵: ( 2024-12-31 10:36:2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冉***兮: ( 2025-01-04 04:30:45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瞿***香: ( 2024-12-30 14:38:3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常***翠: ( 2024-12-30 22:47:5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扈***洁: ( 2024-12-22 16:13:4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郗***兰: ( 2024-12-28 22:11:4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师***怀: ( 2025-01-01 00:53:37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石***致: ( 2025-01-03 03:44:01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车***波: ( 2024-12-21 22:22:30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温***欣: ( 2024-12-13 17:38:16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陈***秋: ( 2024-12-24 01:44:15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寇***音: ( 2025-01-03 20:42:27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冷***洁: ( 2025-01-03 20:00:06 )

    不错,用着很方便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