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登记办法释义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房屋登记办法释义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2008年1月,建设部印发了《房屋登记办法》,在很多方面作了重大调整。为使登记相关人员准确、全面的理解该办法,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组织参与办法起草的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针对《房屋登记办法》的适用范围、登记程序相关法律法规做了权威性的说明。对房屋所有权登记、一般抵押权登记等登记类型的内涵、受理要件及特殊性规定,结合登记实务中登记机构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逐条进行详细解读。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房屋登记办法释义》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村镇建设办公室组织参与《房屋登记办法》起草工作的相关人员编写。《房屋登记办法释义》结合《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立法本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登记实务操作中应把握的重点和难点、相关典型案例等多方面,对《办法》逐条进行权威、详细的解读。
《房屋登记办法释义》力求前瞻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深入、全面地介绍了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房屋登记办法释义》可以供各级建设(房地产)管理部门及各房屋登记机构人员工作使用,也可以为人民法院、公证机关、律师、银行、房地产企业、购房者等相关人员参考使用,对于研究房地产登记的人员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精彩短评:
作者:py 发布时间:2022-03-15 17:07:55
认识一下成吉思汗的一生
作者:zhouyu 发布时间:2022-05-04 17:06:34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本书不适合新手看。作者里面的例子对我来说有点难了,我是摆棋盘打谱,平均一个小时看十页。看这本书之前最好有一些残局基础,很多例子掐头去尾,盘中部分来表达作者的策略,但是我不理解为何一方就比另一方更具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多一个兵,也可能是兵型更优,所以先学残局后,可以更好得理解这本书。
作者:向日葵的微笑 发布时间:2014-11-13 17:11:01
专业!!!!!!
作者:巴黎欧莱雅527 发布时间:2023-05-12 21:36:44
这两本都是入园前必读的啦
作者:卓嵁明 发布时间:2022-01-18 19:59:48
Wales煤
作者:黑电波 发布时间:2013-12-04 23:58:52
集合了所有常见的日剧治愈元素,虽然老梗对对碰,却让我看得泪盈盈
深度书评:
缓慢忧伤的换梦之旅
作者:预警者 发布时间:2008-09-29 15:03:16
一、导言---心灵魔术游戏
二十世纪初叶,当黑塞赫尔曼耽迷于他所创造的自我魔剧院,并在其中将灵魂无情的碎裂为错综复杂、杂乱无章的心灵映像时,舍伍德安德森则于梦境的迷蒙和暗夜天空某种隐秘的召唤下,潜心致力于人性的分割组合。他像一个高超的魔术音乐师,用片断为指挥棒,指挥了一场跌宕起伏的追求伊甸梦想的心灵协奏曲;他又像一个细致的手术师,以其变幻莫测的手法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技巧将心灵解构成一个一个的单质,然后用淋漓着生命本能的线索似有似无不留痕迹的重新缝合成一个整体;同时,舍伍德安德森又是一个生物文学家,他将人性用娴熟而独特的手法切割成载片,然后放在艺术显微镜下观察,试图将这些具有复杂DNA结构的载片清晰的呈献给世人,结果连他自己都迷失在那伟大的螺旋里面了。
其实,并不仅仅是舍伍德安德森迷失了,当我们读完《小城畸人》,掩卷之时,恐怕每个人都会迷失的。诚如美国文艺理论家卡静所言:“在安德森的书里老是有一种意象----人生象是个门户很多的屋子的意象,人们敲着门,溜进了一扇也无非是被拦在另一扇门的外面,就像在梦里一般。人生于他是一个梦幻,而他和他的人物仿佛老是在梦幻的走廊里走动着。这人生的屋子是属于谁的?究竟怎样才可以走出屋子?他的书里无人知道,而安德森是最不知道的。”每一个《小城畸人》的读者自然不可能走出心灵屋子的意象,用博尔赫斯的话来说,那是无限分岔的心灵沙之书,一个伟大正视心灵的勇敢者的魔术游戏。所以----或许----评论《小城畸人》的企图会和那些畸人们一样虚妄而可笑,可我还是愿意试图打开那些无尽的门来体验门后的隐秘激情。
片断、隐秘、激情、颤栗、焦灼是构成《小城畸人》的元素,在这些元素的反应下,人生以一种奇妙的境界展现出来,那是生活在心灵梦境中的人,他们与其说活在现实世界中,毋宁说是活在一个个虚妄的梦境中。而舍伍德安德森真实的体验、敏感的嗅觉和纯朴的技巧将他自己置换到了那些畸人的梦境中,乔治威拉德不仅是个畸人,而且是所有畸人的倾诉对象,所以那就是舍伍德安德森的化身。首篇畸人志已经暗示了作家其实就是所有畸人的综合体,他将会在书中变换成乔治,而那些神经质般的倾诉让乔治进入了所有畸人的梦境。这就像福克纳做的那个梦一样:在梦中,他看见安德森牵着一匹马,沿着几英里长的乡村道路走着,他准备将马交换,以换得一宿的睡眠。在这个梦中,福克纳发现了舍伍德.安德森的人生逻辑,他希望将他得到的这个世界,去换得一个由想像产生的世界。
是的,舍伍德安德森杰出的完成了他的换梦之旅,尽管这种完成是模糊不清的。在这场换梦旅途中,舍伍德安德森显然意识到人性有着复杂而全然不同的种种侧面,他的序言《畸人志》表明了他既向往虚妄,又有一种害怕,所以,那些畸人们都是矛盾而迷茫的。由于舍伍德所处的当时当地远离战争威胁,所以他与同一时代那些欧洲作家不同------尽管他们都是探索灵魂------欧洲作家们却是用激烈的笔触反映心灵的苦难------他是缓慢而忧伤的,在整部作品中,他没有丝毫答案,他只是在慢慢的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略感压抑、充满误解的故事。他在平静的叙述中描绘着小镇的梦境,将虚妄变成凡人不凡的闪光点,却又隐约感到虚妄的某种危害。正像荒原狼一样,作家内心充满着的年轻事物和他成熟的世俗品性相碰撞带来了这部杰作------《小城畸人》。
阅读《小城畸人》同样会让阅读者体验那缓缓地、忧郁的却又是美丽的换梦之旅。整部小说在梦境和意识片断中移步换境,以其明灭相间的线索,或暗示或明示的手法和忽明忽暗的对比将心灵中隐秘的激情所带来的颤抖呈现在所有的阅读者面前。
二、片断梦境
舍伍德安德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历史只是各个片刻的历史而已。我们只有在难得的片刻间是真正在生活的。”在舍伍德所生活的那个文学时代,正是意识流肇始的时代,虽然舍伍德安德森自己亦认为采取了意识流的手法,但是他无意间开启了新的文学手法,那就是意识根本不是流动的,却是碎裂的,人的一刻和另一刻几乎是毫无关联的,他的意识流已然幻化成意识片断。所以,舍伍德安德森的描绘带有一种令人屏住呼吸,然后听到心房跳动的感觉。
这在古典的,表面脉脉的氛围下是不可能表现的,只有在那种割裂的、突变的时代,意识碎片和梦境才会像奔突的地火喷涌而出,舍伍德恰好生活在美国的乡村开始巨变的时刻,他着力于描写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场景,正如某些评论者所说,舍伍德对工业文明有着本能的憎恨,但这决不是隐藏在文中的深意,平静的画面下充满了对思维的谋杀,世俗决容不下哪怕是片断的梦境。
所以在《小城畸人》中,舍伍德以其伤感的语调介入到梦境碎片中,片断、梦境才是舍伍德着力表现的。在恍恍惚惚、模糊不清的时候,畸人们却在一个又一个梦境的片断中显示着心灵本真的韵动。乔治威拉德的梦境是那条若隐若现的线索,他将小城畸人的某几个章节构成几个微妙的整体,而整体之间却又好像若即若离,某一章或许会在你毫不在意时却又和另外一章有着明显的呼应,让阅读者在懵懂中产生顿悟。
当那引导梦境与激情、掌握陶冶教化秘密的手摩挲少年的心灵时,当里菲医生将真理连同纸团一同僵硬时,当妇人被热切的盼望所束缚时,当帕瓦雪尔医生于惊恐之余发现真理时,乔治却固执的希望没有人知道这些片断,他喃喃自语,正像那些神经质的畸人们在片断的真实所形成激情不愿被旁人所了解一样,一切变得神秘而隐蔽,那自然也是一种无奈而悲哀的隐蔽,因为人间利欲的争斗会误解那些富有良知、耽于幻境的教化者和行动者,哪怕他们只是片刻的表现,尽管他们同样有着那样需求,可是世俗还是不能容下那些善良、追求梦想的真实的人。
但是还会有强有力的畸人,他们会在误解中坚强,于是有了固执的虔诚和异想天开,舍伍德安德森发现人们对于真理的渴求与固执有着善与恶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飞翼的可爱、怜悯和杰西本特利的可怕、坚硬相映成趣,那个天生的演说家喋喋不休的讲述着他的真理,任何人都不能逃脱或与他对峙。而女人和男人被背叛后心灵的摇荡却会有不同的表现。至此,舍伍德安德森似乎完成了一个使命,当阅读者们还沉浸惊叹于那些固执的故事时,舍伍德却已将描写转向那不可抑制的澎湃激情所带来的启示,思想者、坦迪直到发现隐秘激情的牧师和纵容激情的教师,然后是自我创世纪的伊诺克、发现所有都是谎言的皮尔逊,以及酒醉的福斯特,宁可在隐秘激情中拥抱死亡的里菲与伊丽莎白,接受滔滔不绝、鸿篇大论的海轮怀特,终于,乔治心中的小野兽和他的责任结合起来,他在真实的片断中受到了启示,梦境的驱使让他离去了。
在那一系列真实梦境片断的描绘中,舍伍德总是缓慢而忧伤的,他的故事是被误解的,这种误解却又是基于隐秘的心灵颤栗的。
三、被误解的隐秘颤栗
贯穿小城畸人全书所有章节的是澎湃不已的隐秘颤栗,而这种颤栗却正是造成畸人们被误解缘由。也许正是舍伍德安德森本人拥有那不可抑制的颤栗的力量,才让他写出这部杰作,舍伍德原本试图用置身事外的态度解剖灵魂,却宿命的深陷其中,因为那都是他的分身呀,他变幻着姿态,企图避免与自己相遇,结果还是无处可逃,只能像畸人的爆发一样在他的笔尖下爆发。乔治是舍伍德在全书中的映像,但是寂寞一章中的伊诺克显然是某种意义上舍伍德的化身,这其实在畸人志中已然作了暗示。
舍伍德安德森正是借助这些明示或暗示的力量、在隐秘的颤栗指引下开始创造他可爱的畸人,这完全是和伊诺克在房间里蹀躞演讲时那些虚幻的听众暗合的。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蹀躞”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我们应该感谢译者吴岩老先生,用了那么精准的一个词汇来表达畸人们不安、焦灼、恐惧的心理状态。舍伍德是一个描绘细节的大师,他将心灵的些微震颤娓娓道来,以溪流的方式汇集成不可抑制的颤栗风暴 ,然后是行为的怪诞。
在舍伍德文字的推动下,隐秘的激情不可抑制,恐惧与颤栗在心灵中并行不悖。飞翼的手实际上是舍伍德思想的触角,触角是敏感而柔弱的,他试图探寻那些隐秘文艺秘迹,却总被世俗误解,于是不得不写成纸团,任其僵化成硬纸片,思想最终化为了碎屑,那些虚妄的真理终究被遗忘,世俗的人们继续过着世俗的生活。然而那颤栗会让会让一个女士裸奔、会让一个老人勇敢的与火车相撞、会让伊丽莎白拥抱里菲和死亡、会让沉静的人激动不已、会让古怪的人狂躁,直至伊诺克在房间中创造出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则是那些人物的主宰,但却被一个女人最后掏空了。
所有的故事都是被误解的人,由于被误解畸人们变得孤独,他们被世俗世界孤立的发疯,连那善与交流的乔治也无法幸免。畸人们有着充足的理由享受颤栗,而世俗却亦似乎有着充足的理由制造误解,所以,舍伍德描绘了一群永远焦虑、紧张、急于表达却不善言辞、甚至根本不愿表达的人群,因为他们那种隐秘的颤栗是无法表达的。
四、先驱的痕迹
无疑,小城畸人开创了美国文学史的新纪元。舍伍德安德森不仅是海明威、福柯纳的老师,他还被福柯纳推崇备至。当然他是当之无愧的,并且也许正是他影响了后来整个美洲文学,以至于引发了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因为,在他的小说中有着如此多的先驱的痕迹,无论是技巧的还是内涵的。
舍伍德开创的意识片断,也许会让美国的海勒、品钦受益匪浅,看看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拍卖第四十九批,那毫无关联的思维跳跃不正是意识的碎片么?同时舍伍德安德森的创作实践暗合卡尔维诺轻逸的论断,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小说中化身为乔治威拉德,然后乔治威拉德轻逸而巧妙的叩开梦境之门,随即乔治的分身纷至沓来,最后他遇见了自己,舍伍德安德森最后一章论述最真实的本我,最终与自己相遇的好戏上演了。
博尔赫斯那一系列充满想象张力和不断分叉的创作是否与舍伍德安德森有关呢?博尔赫斯那一系列描写隐秘而荒诞的短篇实际上是小城畸人的某种极致发挥,其中博尔赫斯的〈环形废墟〉无疑与小城畸人中〈寂寞〉有着异曲同工的奇特沟通。这都是描写虚拟的复制与创造,伊诺克就是那个在废墟中做梦的人,只是博尔赫斯更进一步意识到了他自己也许是别人的幻影,别人的创造。这种意识的突破难道不能说来源于舍伍德安德森么?
更为可贵的是,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已经有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味道,充满荒谬意味的误解,雷皮尔逊不愿说出的谎言、大卫惊慌失措的逃离、女教师充满肉体意味却极纯粹的意识交流无不印着早期存在主义的恐惧与颤栗。
然而,正是这些先驱的痕迹 却最终决定了舍伍德安德森在小说中的结局。
五、结语---无可避免的出走
最后,舍伍德安德森让他和他创造乔治威拉德一起出走了,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舍伍德安德森深切的意识到:世界是一个误解的世界,带有艺术特质的人们不能被常人所理解,更为可悲的是他们彼此之间亦不能相互了解,他们精神的房间最终会被某个人掏空带走的。人们相互束缚着,甚至用美好的愿望束缚别人,但他们并不知道别人想什么,需要做什么,就连自己都不知道想什么,做什么,当然他们也不愿去想别人想什么、做什么。所有的人活在虚妄之中。
为了那不可抑制的隐秘冲动和梦境,为了逃离误解的世界,乔治象当初的舍伍德安德森一样出走了,那正是舍伍德安德森的宿命,那是无可避免的。
但是舍伍德安德森即使在出走时仍然不忘记那真实的片刻,所以他揭示了乔治的心理活动,或许这正是当初舍伍德安德森出走时的想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伟大的理想,有的只是琐碎的回忆和生活片断,这正是舍伍德安德森扣题那种固执与虚妄。
虽然出走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舍伍德安德森却又巧妙的将出走回归到梦境与片断,使得整部小说有了返璞归真的巧妙。
科学主义还是现象学?
作者:武志红 发布时间:2019-03-01 08:48:38
贴一下这篇文章,应该是我研究生二年级时,在心理学史课上的一篇作业。
本科二年级时,我确立了自己的临床心理学方向,研究生二年级时,我思考了心理学研究的这两条路线。
现在也准备写一篇长文,来继续阐述这个问题。欢迎认真的讨论。
任何学问都需要验证,而验证需要测量,那么问题就来了:人的心灵、心理或意识,该如何测量?特别是,你这个人的意识和心灵,如何测量?
请最好看完全文再讨论。
——————————
什么是“人本主义”?
首先须澄清,“人本”并非‘以人为本’。人本的英文原词humanistic也不能涵盖人本心理学的意思。马斯洛下面一段话倒可以精确地表述“人本”的含义。
数千年来,人本主义者总是试图建立一个自然主义的、心理的价值体系,试图从人自己的本性中派生出价值体系,而不必求助于人自身之外的权威。
与管理界流行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回事儿,人本主义的意思仅仅是:人如何就根据自身做选择。
【哲学来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两个重要的哲学来源:存在主义和现象学。
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being,和核心观点——选择的自由,对了解罗杰斯和马斯洛两个人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being,直译即“是”,通常被译为“存在”。存在主义的鼻祖——克尔凯廓尔的一个词语经典地诠释了human being的意思。他说,人要“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中译:“是其所真是”)。意思即,只有当你果真“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的时候,你才真地达到了专属于你的individual being。克氏把此当做自己毕生的目标。
罗杰斯则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个体之所以出现心理障碍,就因为异化于外在的目标、规则、角色,而把专属于自己的being给丢掉了。
所谓‘选择的自由’,即:一个个人虽然生来就被置于不可选择的境地,但我们仍然有选择成为自己的自由。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概念充溢着“选择的自由”的意味。所谓“自我实现”,即我选择成为最佳的我,而非被塑造成最有效率的我(行为主义),或我注定不可能成为最佳的我(精神分析)。
概括地看,好似,马斯洛等人一直聚焦在个体的选择的自由上;而罗杰斯则说,你只有拥有专属于你的being的时候,你才有选择的自由。
至于现象学,坦然地讲,无论罗杰斯、马斯洛,还是其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布伦塔诺、海德格尔、胡塞尔三人的繁琐的现象学体系,都没有详尽的了解和把握,他们所引入的,只是几个简单的概念和观点。
所有的人本主义者都信奉一个名言:心理的现实即个体的直接现实。
如若放下研究者的眼光,把此名言放在你自己身上,就会明白它确切的含义,即:那些专属于你自己的活生生的体验才是你自己最真切的现实(being)。
“科学”的行为主义,不理会个人的活生生的体验,因为体验稍瞬即逝,不可如物理世界那样可简单重复。无论体验世界何等丰富,他们仍然说,只有S—R(刺激—反应)唯一实在,而体验的东西,只是S—R的积累的幻象。
人复杂的体验该如何研究?
罗杰斯自己一直也有一个矛盾:作为一个科学的心理学工作者和作为一个主观的治疗者两个身份的冲突。他自己等一段话非常精致地描述了他的矛盾:
我既是一个心理治疗师,从多年来执业于这一令人兴奋的、充满回报的活动中获得了很多体验;我又是一位科学研究工作者,致力于探索心理治疗的真谛。由于这种双重身份,我日益意识到两个角色间的鸿沟。我的心理治疗工作做得愈好——如在治疗过程中那些最精彩的时刻——就愈是忘我,对自己的主体意识浑然不觉;而我的研究工作做得愈好,愈是‘硬头脑’,愈是科学,作为科学家的严格的客观性和作为治疗家的近乎神秘的主观性之间的距离就愈是叫我坐立不安。
克尔凯廓尔的书给了矛盾中的罗杰斯很大的支持。他写道:“阅读他的著作令我放下包袱,使我更信任、也更愿意表达我自己的体验。”
为什么克尔凯廓尔的著作会令罗杰斯放下“包袱”?
阅读克氏的书,会发现,他的体验世界极其精致、丰富,并且,他和他的体验几乎没有什么距离,他直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任何体验。或许,阅读克氏的著作时,罗杰斯感觉到,一个“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的人的体验世界竟然可以有如此的魅力,从而“更信任、也更愿意表达我自己的体验”。
那么,为什么即便真诚如罗杰斯,也依然有如此强烈的矛盾呢?他的另一段话则揭示了他一点下意识里的东西:
回首过去,我能够清晰地辨认出这个矛盾的起源。这是逻辑实证主义和存在哲学之间的矛盾。于前者,我一直侵淫于逻辑实证主义的熏陶之中,我一直对它怀有深深的敬意;而于后者——主观取向的存在思想——我较晚才有接触,但它很快就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因为它于我的治疗体验是那样地贴切。
由此,可以从罗杰斯的个人矛盾引出一个根本性的质疑:为什么心理学非得要执着在从物理学中引入的“科学”标准,而忽视自身的真切存在呢?
联想科学同宗教的近两千年的斗争,缅怀那些为真理而奋不顾身的先驱,你的确不由得会肃然起敬。尤其是,当你肃然起敬的东西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时,你下意识里如何不对它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呢?
但问题在于,研究人的主观范畴的心理学和研究物质、宇宙等的客观范畴的物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把客观范畴的科学的标准置于主观范畴的学科,可不可能?
从James开始,就已经有人对心理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表示怀疑。至今,心理学发展了100多年,对了解、改善人类的生存境地有了巨大的贡献,但整个的心理学却一点都看不出有摆脱库恩的“前范式”境况的可能。
关键的问题也许在于,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家一直都把来自于另一个范畴的“科学”标准奉为神明,却忽视了心理学的主观特质。当自己活生生的体验同“神明”相矛盾时,多数的心理学工作者就放弃了自己的直接体验。但真诚如罗杰斯则将这个矛盾保留住,直到他开始接触存在哲学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了共鸣和支撑。——说“支撑”,是因为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同‘神明’做斗争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事情。
自然,接触存在哲学后,罗杰斯并未就此摆脱了矛盾,或者说,就把科学检验标准给丢弃了,而是一直都在做科学哲学的探讨,试图寻找属于心理学自己的科学标准。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罗杰斯最终也未找到。他晚年时,有人提出“软科学”的概念,试图为心理学、管理学、生物学等不具备‘简单可重复性’的学科量身定造出一套检验标准。现在,软科学的概念愈来愈被科学哲学家所重视,它也许会为心理学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标准提供一线曙光。
【时代背景·个人机缘】
探讨一个思潮兴衰的时候,中国人历来喜欢从大的角度,如时代背景,来寻找它的兴衰的必然性。但对于大师,对于那些执着于个人探索的研究者而言,时代背景远不如他的个人机缘更为重要。
所谓个人机缘,即,在一个个人的成长之路上,有哪些人成就了他自己。
在探讨罗杰斯的个人机缘的时候,有三个人不可不提:奥托·兰克、马丁·布伯、克尔凯廓尔。
奥托·兰克本来是Freud的门徒,因为提出“与生具来的焦虑和恐惧”,对老师的俄狄普斯情结提出根本性质疑,最终被驱逐。他对强调首先须治疗者领悟,然后将该领悟传授于患者,再由患者领悟的经典精神分析甚未不满。他以为,患者自身具备个人能力,治疗者只是一个积极的协助者,营造出一种情境,使得患者唤起他的积极意志,由此成长。他甚至把自己的他的疗法称作“关系疗法”。1936年期间,罗杰斯邀请兰克到罗切斯特做过三天的演讲。从兰克的疗法中可以看到患者中心疗法的雏形。在讲到影响自己的重要人物时,罗杰斯也从来不忘记感谢兰克。
马丁·布伯的经典著作《我与你》(I and Thou)对关系有精彩绝伦的阐释。他将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当把关系的另一方当作可利用的一个目标时,即为“我与它”的关系——勿论该目标何等无私、伟大;当参与关系时,对关系的另一方没有任何预期、任何目的,即可能为“我与你”的关系。只有在“我与你”的关系中,两个人的真本自我才可能映现,并相碰触。
1957年4月,一位马丁·布伯的研究者为罗杰斯、马丁·布伯安排一次会晤。在这之前,罗杰斯的学生已经介绍他阅读了马丁·布伯的著作。会晤中,罗杰斯问马丁·布伯,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关系是否为“我与你”的关系。马丁·布伯回答说,不是,因为罗杰斯的治疗关系缺乏相互性(reciprocity),治疗者可能会meeting来访者的真本自我,但来访者却不能meeting治疗者。这次会面对罗杰斯有直接影响,在后来的治疗中,他开始注重自己的参与,譬如,自我开放和自我揭露。
但,也许马丁·布伯忘记了一点:meeting只是瞬间,而“我与它”几乎无时不在。治疗者在来访者尚远未“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时,meeting不可能发生。假如治疗者在任一个治疗关系中都将自己的真本自我参与,而很少有来访者的真本自我的回应,枯竭(burn-out)太容易发生。给心理治疗先假定一个“帮助来访者”的唯一目标,并不妨碍罗杰斯的治疗关系的‘我与你’的本质。
比较马丁·布伯的《我与你》同罗杰斯的《A way of being》,会发现,马丁·布伯更形象地抽象,而罗杰斯则非常具体。看了《我与你》,会懂得单纯关系的实质,但只有看了罗杰斯的著作,你才知道该如何做。具体地说,即:在来访者离自己的真本自我很遥远的时候,治疗者的目标就是提供一个安全的关系,唤起他的真本自我,等来访者真正“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的时候,罗杰斯与来访者的两个人的真本自我才可能相遇。而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的关系呢?罗杰斯最终归纳了三个条件: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真诚。
马丁·布伯对罗杰斯的另一个明显的影响是,他开始运用马丁·布伯的一些术语来表述他的理论。掌握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的概念可以很方便地了解罗杰斯。
克尔凯廓尔似乎没有特别体系化的理论,他写的几十部著作只有一个主题:描述他自己的体验世界和他所知觉到的别人的体验世界。读他的著作,会感觉其中的主人公的体验世界和你几乎没有任何距离。同时,其中的体验虽然无比细致、精微,但坦然到你感觉不到丝毫的造作。
克氏是19世纪的人,罗杰斯没有同他相‘meeting’的机缘,但前面曾讲过,感受到如此精妙的体验世界的魅力,直接给了罗杰斯信任、接纳自己的体验的勇气。
【
来访者中心·关系】
罗杰斯把自己的疗法称作‘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
如果讲有破有立的话,“来访者中心”这个词更像“破”。它“破”的即指导性治疗中,治疗者先掌握一套什么东西,然后将该东西传授给来访者,只要来访者接受、“领悟”到了该东西的内涵,疗效即可发生。与此相反,罗杰斯同兰克一样,他由衷地相信每个个体自身就具备个人成长能力。
那么,什么是罗杰斯的“立”?即关系。兰克已把自己的疗法叫做“关系疗法”,但在罗杰斯那里,他给予了治疗关系以系统、细致的诠释。兰克试图在他的关系里唤起来访者的“创造意志”,而罗杰斯所创立的治疗关系只有一个直接目的:让来访者感到安全。
现在,在任何一个治疗流派中,都一概接受了罗杰斯的治疗关系的几个核心概念,但认为这只是治疗初期、须建立治疗关系时的事情。而对罗杰斯自己来讲,治疗关系就是全部。当一个关系愈能使得一个人安全、自然、无任何防御地展示自己,愈能接受自己的种种体验时,治疗就愈成功。如果说治疗关系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来访者将愈来愈“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
为什么一个安全的关系会如此重要?因为在日常的关系互动中,每个人的真本自我都已经隐藏,并逐渐被扭曲。
一个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获得的积极关注绝大多数为条件积极关注。条件积极关注的逻辑:你必须A,我才能给你B。B可为物质奖赏,也可为主观赞赏。在条件性积极关注的逻辑下,个体会形成这样的经验:只能表露“好”的(或可被接受的),否则,你就会被拒绝、排斥,乃至被伤害。一个个体的成长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地学习、修正自己“须如何部分地表露”的历程。
这时,一个行为主义的逻辑就会映现:如果条件性积极关注引出了“好”行为,岂不是一件美事!但问题在于,人太丰富,对一个特殊的个体,外在无法界定他的“好”。
存在哲学说:一个人不能替另一个人做选择。罗杰斯则将选择放在了专属于每一个个体的“机体评价过程”上。——仅仅说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还不够,你只有听凭你的“心”,而不是“脑”去选择,你才可能自由。
所谓“机体评价过程”,罗杰斯说,即:须评断、选择时,听从你的机体,远胜于听从你的智力。许多人不理解罗杰斯的“机体评价过程”,认为太抽象、不具体。理解该概念只需要一个前提,即你已经相当地“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了,那个时候,你只须听从你的内心、听从你的第一感觉做选择,就可以了。
但对于习惯了条件性积极关注的个体而言,“机体评价过程”怎么可能?要一个从来都在遵从外在的A的人,忽然就来听从他的“机体”,绝不可能。即便一个个体明白了存在哲学的“自由选择”的含义的人,他仍然不自由,甚至根本不选择,因为他学习、修正得已经迷失了自己的真本自我。罗杰斯的关系治疗,即试图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让来访者感受到,关系还可以这个样子。当来访者切身地感受到这一点后,他起码在这个关系里感到安全,从而放下了防御,开始坦然、真诚地重新体验自己的重要体验,并慢慢地会接受专属于他自己的体验——而这些体验,即他的“我”。当他体验、接受“我”后,他慢慢会获得一种勇气,从而在现实中也能依照“我”的机体评价过程做选择。
对于一个完全“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的治疗者,仅仅无条件积极关注就足够了。可对任一个现实的治疗者,还须做另一个工作:共情(empathy)。
将empathy译成“共情”,有点“神化”它的意思,并经常会令初学者感到,empathy太不可能。Empathy的经典解释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的能力”。但确切地说,empathy仅仅是一个技术,它要求治疗者不断地向来访者澄清,“我”有否理解了“你”的体验。有学者说,一个好的治疗者好比一面镜子。Empathy的技术就可以防止治疗者成为一个扭曲的镜子。
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关系的第三个条件:真诚。
真诚可以看成一个条件,更可以看成一种境界。设想一个做作了四十年的人,忽然要他真诚,他要么根本真诚不了,要么会“真诚”得非常自私、“真诚”得异常自我中心。严格地说,只有对已经“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的人,才可能真诚。
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者在正式做治疗前,首先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日子被分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治疗者在正式做治疗前,也应该首先磨炼自己的真诚。一、学会坦然、真诚地对待自己的体验,并接受;二、学会在关系中毫不犹豫地、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觉(不是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一定的程度上,一是二的前提条件,但二亦可帮助一个治疗者达到一。
一定程度上,“关系疗法”也许比“来访者中心疗法”更能概括罗杰斯的理论的精髓。
一些学者质疑:“来访者中心疗法”,会不会使得来访者愈来愈“自我中心”,只顾及自己的需求,完全漠视社会责任。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这些学者没有领会到罗杰斯的治疗关系的内涵。因为罗杰斯在帮助来访者重新体验自己的同时,也帮助来访者学习了一种新的关系——“我与你”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已无所谓“责任”,但对关系、对社会又根本有益。
无妨说,罗杰斯最“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但能否说罗杰斯漠视社会责任。也许罗杰斯漠视,那只是因为他完全率性而为,而又对社会绝对有益。
【人性善】
来访者中心疗法中,无条件积极关注有一个先定的前提,即:人性善。
无妨逆向地设想:假如人性恶(或者带有恶),“我”如何能给予另一个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罗杰斯曾与另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有过一次论辩。罗洛·梅质疑罗杰斯的人性善,认为人性亦有恶。从两个人交锋的过程上看,罗杰斯似乎占了下风。
但即便人性恶,罗杰斯的“to be that self which truly is”和三个治疗条件的价值并不必然意味着崩溃。
一部著名的小说《发条橙》,讲一个恶少,杀人抢劫,无恶不作,并且,很自然。政府将他抓去,但并没有关在监狱里,而是让一个行为学家来矫正他的行为。矫正很成功,少年出狱后,成了一个“好”公民,听从政府的安排,结婚生子,“正常”地工作,但那都不是他自己的选择——“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完全没有个人意志的参与。
看这部小说后,有一个感慨:即便没有“人”这个东西存在,也胜于一堆完全没有个人意志的“好”人。
在集体主义的社会里,一贯从社会的角度思考价值体系。如此,必然提倡对“恶”的绝对控制和制约。
有两个问题:
一、能否控制得了?
二、从个人的角度上看,假如心中有魔鬼在,如何对待这个魔鬼?
一个设想,对恶的控制和制约并不能起到明显的结果,过度的控制和制约反而会扭曲直接、简单的“恶”。并且,真正破坏社会的、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并不是直接的恶,而是那些扭曲的恶。譬如,无妨夸张些地说,拿破仑的征服欲望是一个直接的恶,它对整个欧洲大陆造成了很大破坏,但同希特勒的“灭绝”的扭曲的恶所造成的伤害相比,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再譬如,三国时代,直接的恶充溢着九州,但那却是一段精彩的历史;相对比扭曲的善的南宋,更令人怀念。
由此想,即便人性恶,或有恶,一样也须“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而一个被扭曲的个体要达到这一点,罗杰斯的三个治疗条件依然具有巨大价值。
善恶也许仅针对关系而言。
人在孤独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being,有了一个选择的自由;人在关系中,又有一个being,有一个选择的自由。人在孤独中,无所谓“善”与“恶”;但在关系中,当关系为“我与你”时,会选择善,当关系为“我与它”时,会选择恶。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无漏页(384+)
- epub(240+)
- 推荐购买(480+)
- 简单(646+)
- 博大精深(325+)
- 在线转格式(523+)
- 图文清晰(355+)
- 书籍完整(485+)
- 少量广告(313+)
- azw3(488+)
- 中评多(529+)
- 赚了(372+)
- 盗版少(553+)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怀: ( 2025-01-03 09:31:02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16:50:5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益***琴: ( 2024-12-28 19:36:1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曾***文: ( 2025-01-05 09:06:36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相***儿: ( 2025-01-02 05:20:36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宓***莉: ( 2024-12-18 00:18:32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陈***秋: ( 2024-12-19 09:33:30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隗***杉: ( 2025-01-07 02:11:35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冯***卉: ( 2024-12-19 04:19:5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薛***玉: ( 2024-12-14 14:47:52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国***舒: ( 2024-12-10 10:43:58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家***丝: ( 2025-01-03 14:56:07 )
好6666666
- 网友 冯***丽: ( 2025-01-05 05:35:32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谭***然: ( 2024-12-12 23:53:22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后***之: ( 2024-12-28 06:08:35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宫***玉: ( 2024-12-19 02:07:39 )
我说完了。
- 9787112156139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男性更年期防病与保健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税法教程 王晓秋 付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商业折扣战略方法与实施 Discount Business Strategy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787510126086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教材划重点高二下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YJ粤教版教材全解读理想树2022(新教材地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金融理论与实务/赵新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试题调研 高考题型全练 语文 2023年新版 天星教育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达W·G--UNIT.2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波谱分析教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