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球类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13

球类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球类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精美图片
》球类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球类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246381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43.5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13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醉拍阑干 发布时间:2023-04-19 07:18:03

    我们在给孩子科普的时候,多是自然科学,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给孩子关于各种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有用又有趣

  • 作者:隐士 发布时间:2022-08-09 18:01:49

    比较浅

  • 作者:文若 发布时间:2020-02-10 08:45:35

    为什么用这版

  • 作者:[已注销] 发布时间:2016-09-05 15:37:20

    在第十一章节,柯南幻想了一下,灰原打扮成哥特式萝莉的样子,虽然只是四分之一格的小图,但是也令人心动不已啊!

  • 作者:远子 发布时间:2018-03-11 13:24:27

    阅读过程偶尔愉悦,但无法持久,马尔克斯的影子一直都在,读到最后审美疲劳。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既然不是一个连贯的故事,为什么不直接写成短篇小说集……在同一部作品里既写到宗教故事,历史事件,又写到“互联网”,而不显得太过突兀,是有点新意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 作者:Yet 发布时间:2014-06-14 23:19:30

    算是职场记录吧,印象深刻的就是加班多,等级,pitch crap。知道这本书是从《亲历投行》里,看完又把《亲》看了下,那本书就是对照这本写的中国投行的境况。暗无天日的工作与我目前的境遇有些相似,聊以慰藉。若能早在学生时代就读过此书该是多好。


深度书评:

  • 从《忏悔录》看卢梭的歇斯底里人格

    作者:zevan 发布时间:2010-02-25 19:11:51

      《忏悔录》是卢梭在晚年为了回击“敌人”们的攻击而写下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无与伦比的真实。在书中完整的暴露了自己的一生。正是由于这种真实,它可以作 为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分析的材料,正如卢梭所说“它可以作为关于人的研究——这门学问无疑尚有待于创建——的第一份参考材料”。

     本文是基于这个假设:《忏悔录》中记载的都是真实的想法以及真实的事件,如卢梭宣称的那般:“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

     《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书中对人格进行了分类,分别是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按照卢梭的行为来看,他属于严重的歇斯底里人格的人。歇斯底里人格特征有 这些:追求自由,不愿受到约束,;无法抵抗诱惑,随时向诱惑屈服,及时行乐;不愿 意承担责任,用自己的逻辑去解释所犯的错误或者将之归罪于别人;强烈的追求爱情,但是喜欢的只是恋爱这个事情而不是人;自恋,不断的寻求别人的肯定;敏 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一旦被攻击就奋力反抗;喜欢和同样歇斯底里的人做朋友;喜欢幻想,沉迷于其中而忘记了现实;喜欢冒险,做事冲动莽撞不顾后果; 喜欢暴露自己。

     下面,我将逐条进行说明和分析。

    1.追求自由,不愿受到约束。

     卢梭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宣称“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约束、屈从都是我不能忍受的”,在《爱弥儿》中也鼓吹对孩童的教育中要放任自由。

     为了不受到约束,卢梭选择了离开城市,去退隐庐居住;在自己的歌剧《乡村卜师》大获成功,要觐见国王的时候,卢梭不想被年金的枷锁束缚,就逃跑了。

    2.无法抵抗诱惑,随时向诱惑屈服,及时行乐。

     结识了巴克勒以后,短短的六周时间内,卢梭就抛弃了自己的保护人。对卢梭来说,“唾手可得的一点小小快乐对我比天堂的永久幸福的诱惑力还要大”。

     卢梭自己声称“对娼妓具有一种永难磨灭的痛恨”,但是在威尼斯的时候还是有一次嫖妓的经历。

    3.不愿意承担责任,用自己的逻辑去解释所犯的错误或者将之归罪于别人。

     在照料麦特尔先生的路途上,卢梭遇到了麦特尔先生发病,就抛下他一个人跑了。

     在作学徒的时候,卢梭偷了师傅的东西,因此挨打。卢梭给自己的解释是:挨打是“抵消偷窃罪行的一种方式”,挨打以后“有了继续偷窃的权利了”,既然按小偷 来给卢梭治罪,那就等于认可他做小偷。卢梭说,“偷东西与挨揍是相辅而行的事情,因而构成了一种交易,作为交易的一方,我只要履行我所承担的义务就行 了”。

     诬陷了无辜的女仆玛丽恩以后,卢梭给自己的解释是:“为如果罗克先生把我单独叫到一边,对我说:‘不要陷害这个可怜的姑娘,如果是你做错了的话,就老老实 实告诉我吧。’我一定会立刻跪到他的脚下。但是,正当我需要鼓励的时候,人们却一味地恫吓我。再说,年龄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我的童年刚刚结束,甚至可以 说我还是个孩子。”总之,卢梭犯下的这个错误是“有情可原的”。

     卢梭认为自己无力抚养孩子,就把自己的五个孩子全部送到了育婴堂,逃避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同时却认为这种做法“太好、太合理、太合法了”,卢梭说: “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们托付给这样一个没有教育的家庭,结果会教得更坏,心里便发抖。育婴堂的教育,危险性要小得多”。卢梭这样为自己辩解难免高估了法国当 时的福利制度。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后来被朋友泄露出去了,这个时候卢梭却说“出卖朋友的信任,违背最神圣的许诺,把我们胸中的秘密公开出去,恣意败坏一个 受过我们欺骗而在离开我们的时候依然尊重我们的朋友的名誉,这一切就不是过失,而是灵魂的卑污和丑恶了”。在卢梭的心中,把5个孩子送进育婴堂不过是小 错,而朋友泄露他的秘密确实不可饶恕的罪过。

    4.强烈的追求爱情,但是喜欢 的只是恋爱这个事情而不是人。

     陪伴卢梭最久的戴莱丝是卢梭最忠诚的伴侣,给卢梭生下了五个孩子(都被送到了育婴堂),在和卢梭相伴25年之后终于和卢梭结婚了,但事实上卢梭一生都没有 爱过她。

     卢梭和戴莱丝在一起是因为他“需要恋爱”,“我最初的用意还只是想给自己找一种消遣。后来我发现我找到的超过了愿望,我给自己找到了一个伴侣。……说到底 吧,我需要有人来接替妈妈:既然我不能再跟她一同生活了,我就需要有个人来跟她的学生一同生活,并且我能在这人身上发现她曾在我身上发现的那种心灵的质朴 与柔顺。……当我单身独处的时候,我的心灵是空虚的,需要有另外一颗心来充实它。……我在戴莱丝身上找到了我所需要的替代者;由于她,我得到了情况所许的 最大的幸福”。

     用直白的话说,卢梭原本只是想游戏人间,玩玩而已,没想到后来发现这个女人还不错,可以作为一个伴侣。注意,这里戴莱丝只是一个“伴侣”,而不是妻子。戴 莱丝在卢梭心中的位置并不高,因为卢梭需要的是“贵族小姐”,而戴莱丝只是一个女工,和她在一起卢梭甚至会感到羞耻!卢梭“从来没有对她产生过一点爱情的 火星”,在戴莱丝身上“得到的肉体的满足纯粹是性的需要,而并不是整个身心的交融”。

     卢梭说“我的第一个需要,最大、最强、最不能扑灭的需要,完全是在我的心里;这个需要就是一种亲密的结合,被亲密之可能的结合;特别是由于这一点,所以我 才需要一个女人而不是需要一个男人,需要一个女友而不是需要一个男友。这种离奇的需要是这样的:肉体上最紧密的结合还不够,我恨不得把两个灵魂放在同一个 身子里,否则我就老是感到空虚”。

     从戴莱丝身上卢梭无法得到爱情,于是去想象之中寻找,直到他遇到乌德托夫人,他才有了第一次的爱情。

    5.自恋,不断的寻求别人的肯定。

     卢梭选择戴莱丝作为伴侣,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一种被肯定、被依赖的满足感。“我看到她一心一意地爱着我,这就更增加了我对她的温情。对我来说,这种甜蜜 的亲密生活就是一切:我不再关心前途,只希望它是现状的延续,我别无他愿,但愿现状能持续下去。”卢梭看到的,是一种依赖,感到自己被需要。

     卢梭希望有一个对自己全身心的信任的女人,一个需要自己的保护的女人,戴莱丝以一个弱女子的形象出现在卢梭的面前,恰好满足了卢梭的这种心理。

    6.敏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一旦被攻击就奋力反抗。

     卢梭发明了简谱以后,带着发财梦来到了巴黎,学院的学者们认为卢梭的发明“没有新意”而且“没有用处”。学者们的评价是中肯的,事实也证明了简谱确实没有 在欧洲流行。卢梭无法接受这种批评,认为学者们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是不懂音乐的外行人。

     在《忏悔录》的后面几章里,记载了几封书信,这些书信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卢梭对他人批评的敏感,对他人的攻击猛烈回应。

    7.喜欢和同样歇斯底里的人做朋友。

     巴克勒,华伦夫人都是歇斯底里类型的人。这里,有必要对华伦夫人单独进行讨论。

     华伦夫人很多地方和卢梭很相像: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受的教育非常杂乱,有什么学什么,长相出众,做事轻率,脑海中总是有无数的计划和幻想,有着不同于常 人的道德观点和逻辑。华伦夫人也是一个歇斯底里人格的典型代表。

     华伦夫人对卢梭的喜爱很有可能只是出于情欲的,而不是出自爱。卢梭在年轻的时候长得很不错,放在现在就是一个美型男。卢梭自己说:“我虽然不能说是一个美 少年,但是我那小小的身材却很匀称,腿脚纤小玲珑,神态洒脱,容貌清秀,嘴小而可爱,乌黑的眉毛和头发,一双小而微陷的眼睛有力地放射出热血中烧的光 芒。”因为卢梭的美貌,不仅仅惹得女人们喜欢,甚至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也喜欢他。在《忏悔录》中,有三处记载了卢梭遇到疑似同性恋的人。歇斯底里的华伦夫人 喜欢同样歇斯底里的美少男卢梭毫不奇怪。

           歇斯底里的人喜欢用性来作为手段控制自己喜欢的人,这一点在华伦夫人身上表现的非常突出。卢梭也说华伦夫人“始终相信,没有任何力量比“占有”更能使一个 男人依恋一个女人的了……她用她所掌握的一切手段。使他们更紧紧地依恋她”。20岁的卢梭开始受到了各种妇女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使华伦夫人感到自己受到了 威胁,就献身自荐,利用了性来作为手段使卢梭对自己更加的依恋。

           和卢梭类似,华伦夫人对卢梭的爱也是只享受爱的过程而并不爱这个人。卢梭离开以后不久,华伦夫人就另有新欢,让一个理发师投入了自己的怀抱。对歇斯底里的 人来说,忠诚这种东西是不重要的,关键的是要使自己快乐。

    8.喜欢幻想,沉迷于其中而忘记了现实。

           想象力丰富是作家需要拥有的品质,但滥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则使作家陷入自己的幻想之中。在卢梭强烈的渴望爱情的时候,在脑海中想象出了《朱丽》中的男女主 角,然后就日复一日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难以自拔。

            卢梭说,“我不能求得实在的人物,便把自己投进了虚幻之乡;我既看不出一点现存的东西值得作我的狂热的对象,我就跑进一个理想世界里去培养我的狂热,而我 那富于创造力的想象不久就把这理想世界配上了恰如我意的人物”。

    9.喜欢冒险,做事冲动莽撞不顾后果。

            作学徒的时候沉迷于读书,被师傅打;认识了巴克勒以后,激情澎湃,“毫不惋惜地抛弃了我的保护人、我的教师、我的学业、我的前途”。

     认为自己有作音乐的天赋,就沉迷于音乐中,为此辞掉了土地管理员的工作。

    10. 喜欢暴露自己。

            卢梭写下本书就是他喜欢暴露自己的最真实体现。在卢梭少年时期,有过对陌生的女子暴露臀部的癖好,这也是暴露自己的一种表现。

     除此以外,由于卢梭家庭的特殊性,他还有一些特别的性格特征:

    1.恋母。

           出生就丧母,卢梭的生命中最缺少的就是母爱,这种爱是乳母或者姑姑等人所无法给予的。其他人再爱他,也没有那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的流露,而孩子是可以分 辨出这种细微的爱的。任何一种伪装的爱都能够被孩子发现。缺少母爱的人,希望在未来得到“过度补偿”,所以就不停的寻找可以扮演自己母亲角色的女性。

            卢梭所依恋的女性,都是那种有强烈的母性特征的女人。这些特征包括:年龄比卢梭大,或者行为方式比较成熟,乳房丰满。最后一点不是开玩笑,卢梭说,“我的 心灵和我的感官是从来就不晓得把一个没有乳峰的女人看作一个女人的”。在卢梭的潜意识中,应该是这样想的:没有乳峰的女人怎样去喂养她的孩子呢?

            卢梭11岁的时候,做了22岁德·菲尔松小姐的情人,同时跟戈登小姐幽会。前者年龄是卢梭的两倍,后者是怎样一个人呢?卢梭这样描述:“她的身段,她的姿 态,特别是她那双眼睛都与她的年龄不相称。她那副小神气又威严又骄傲,倒很合乎她扮的那种脚色,也就是她那副小神气使我们想起演这种角色来。但是,她最奇 怪的一点是,她那种大胆与端庄混合在一起的样子,是令人难以了解的。”喜欢大龄的成熟女性是卢梭的一个特点。

           比卢梭大12岁的华伦夫人是卢梭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性。她同时扮演了妈妈、姐姐以及情人的角色。

    2.性虐待以及露阴癖。

           8岁的时候受到了朗拜尔西埃小姐的“打屁股”的刑罚,卢梭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快感,他说“我发现在受处罚的痛楚乃至耻辱之中还搀杂着另外一种快感,使得 我不但不怎么害怕,反倒希望再尝几回她那纤手的责打”,“甚至在我到了结婚年龄以后,这种奇异的癖好,这种一贯顽强、并且快发展到堕落乃至疯狂地步的癖 好”,“跪在一个泼辣情妇面前,服从她的命令,乞求她的原宥,对我说来就是极甜美的享受”。

            随后的时间中,卢梭一直对性虐待这种特殊的行为方式情有独钟, 以至于自己对正常的在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高尚”。他说,“我的情欲,配合上我那腼腆的性格和浪漫的心情,就这样保持了我的感情纯洁和习尚端正”。好比 一个英俊帅气的男性,在面对美女的色诱时好不动摇,如同唐僧或者柳下惠一样“坐怀不乱”;不知情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很正直,很有道德,知情的人会告诉你 这个男子其是同性恋。

           大概是卢梭16岁的时候,正是欲望非常亢进却无法发泄的时候,卢梭采取了向异性露阴的方式来发泄。根据卢梭的描述,他选择的方式是对着女孩们露出自己的臀 部。很快卢梭被抓住了,后来卢梭就不再这样做了。

    3.陷入三角恋爱关系。

            卢梭的爱情经常是三角恋的形式,他所喜欢的人都是有丈夫的已婚妇女,或者是有丈夫、有情人的已婚妇女。卢梭对这种三角的恋爱非常的适应。

           卢梭、阿奈和华伦夫人是一个三角,卢梭和乌德托夫人、圣朗拜尔是另外一个三角。按照卢梭的说法,他们之间相处的非常和谐,谁都不能缺少。

     

          是什么造成了卢梭的“歇斯底里”的人格?这需要从卢梭的童年开始说起。简单的讲,卢梭的童年就是:单亲、独子。

            卢梭的父亲是一个钟表匠,母亲是一个牧师的女儿。卢梭的哥哥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堕落放荡,最后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如果他的教育也是在父母之下,那么可以 假定,卢梭的父母至少在教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是有问题的,卢梭本人受到的教育也可能是有问题的。

           卢梭母亲在卢梭出生后就逝世了,但是死去的人仍然通过爱她的人在影响活着的人。卢梭的父亲对卢梭的爱中含有着“一种辛酸的遗恨”,更对卢梭说过这样的话: “若不是因为你是你那死去的妈妈生的孩子,我能这样疼你吗?”在小卢梭的心中,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因为我的出生,造成了妈 妈的死和爸爸的痛苦,所以我是有罪的,需要被惩罚的。卢梭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自我 惩罚的愿望”,仿佛在说:打我吧,这样我可以赎罪,这样我就可以变得高尚。在朗拜尔西埃小姐打他屁股的时候,他的这种自我惩罚的愿望和情欲 结合在了一起,成了一种受虐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在他和女人在一起的时候得以实现,即卢梭向往在和女性的性爱中受到虐待。

            卢梭的父母“两人秉性温柔和善感”。这几个美好的词汇背后的隐藏的就是软弱、不够坚强。卢梭的父亲不是一个很有权威的父亲,有时候简直比卢梭“还孩子 气”,他不是一个能够坚强自律、承担责任的男人。童年的卢梭所受到的教育是一种非常自由散漫没有约束的教育,卢梭说:“我的舅父和我父亲一样,也是个喜欢 玩乐的人,他也象我父亲一样不善于用义务约束自己,很少关心我们”。

           卢梭的教育过程中缺少关于道德、自律、自制、坚强、勇气、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卢梭缺少“力量”。卢梭自己也说,“大多数人都是在运用力量已经太晚的时 候,才埋怨缺乏力量……我的失败也就在这里”卢梭的性格是“一种优柔怯懦却又不受约束的性格,这种性格永远摇摆于软弱与勇敢、犹疑与坚定之间,最后使我自 身充满了矛盾,我连节制与享受、欢乐与慎重哪一样都没有得到”。终其一生,卢梭都没有突破他的童年教育给他带来的局限,心智远远没有成熟,正如卢梭所说 “我生来象个大人,但在相当长的时期我始终还是个孩子;就是现在,我在很多方面还象个孩子”。

           一个软弱温柔没有男性气概的父亲,一个活在卢梭的想象之中、并且使他有负罪感的母亲,这两个形象都是不完整的。在童年缺少同性和异性的榜样,导致了卢梭对 男性、女性的角色定位都是有严重的问题。对男性角色定位的错误,使卢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白面小男生的形象,无法负起男性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女性角 色的定位错误,使卢梭对女性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他无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女性伴侣。

           卢梭对男性、女性的评价和贾宝玉异曲同工。(男性)“他们大部分都是头也不梳、澡也不洗的脏家伙”,和他们在一起时“由于紧张、臭气、烦闷和厌倦,我真觉 得头昏眼花”。和女学生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我所见的只有动人的事物,我所闻的只有玫瑰和桔花的芳香。唱歌,聊天,嬉笑,欢乐;我从这家出来到那家 去,遇到的还是这样。”

            “相形之下,女人在我心目中却博得了极大的价值。我觉得应该对她们表示温柔的感情与崇高的敬意,以补偿男性对她们的侮辱”。这也是卢梭喜欢被女性进行性虐 待的原因之一:他从潜意识里希望能对女性进行补偿,而补偿的形式就是让她们惩罚他。

          卢梭的小时候看过很多的书,这些书并不都是适合小孩子的书。它们虽然开阔了卢梭的视野,培养了卢梭“热爱共和”的性格,但是也给卢梭带来了远远超过他的年 龄的情欲的知识,使卢梭过分的早熟。可以说,卢梭在不恰当的时候看了不恰当的书,做了不符合他的年龄的事情。卢梭说,“我接二连三感受到的这些混乱的激 情,……给我造成了一种特型的理智,使我对于人生产生了荒诞而奇特的看法,以后不管是生活体验或反省,都没能把我彻底纠正过来”。如果一个小孩在他应该形 成道德观的时候,所看的书籍都是《金瓶梅》《古惑仔》等宣扬色情和暴力的书籍,那么他所形成的世界观可能就是充满了肉欲和暴力的。 卢梭离开亲人以后,开始做学徒工。在这个阶段,师傅“暴虐专横”,卢梭受到了严厉的管制,这种管制压抑了卢梭的本性。但是这种过分的压抑只会激起更多的反 抗,没有培养出卢梭的自制力,助长了卢梭歇斯底里的人格进一步发展。

          这些就是卢梭歇斯底里的人格的根源。

          卢梭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但是绝对不是“圣人”。把他放进先贤祠是因为他的思想指导了法国大革命,而不是因为他道德高贵。他的歇斯底里的人格让他一生都没有 真正的爱情,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最后在精神疾病中死去。

  • 匡超人的堕落

    作者:虫虫 发布时间:2020-06-24 20:57:54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鞭挞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腐朽的作品,可以说是写尽了文人百态,书中着重描写了封建社会对文人的腐化和残害,例如范进中举后的疯癫、严监生临终之前念念不忘两根灯草的丑态,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鞭辟入里,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从叙述方式上看,《儒林外史》颇有些《水浒传》的影子,都是古典小说中常见的“缀段式叙事”,即以一个人物引出另外一个人物,这种叙事手法的好处在于,它以人物为线索将一个个故事联缀起来,组成庞大的整体,这个整体之中又包含着无数个独立的小故事,在耐人寻味的同时描绘出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画面。

    作者吴敬梓在这样的叙事方式之中,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匡超人,相信每一个读过《儒林外史》的读者,都会对他有深刻印象,因为这个人物形象前后有着巨大反差,最能反映出封建社会中文人的悲惨遭遇。匡超人刚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在《儒林外史》的众多欺世盗名之辈里显得出淤泥而不染,作者对他极尽赞美之词,不仅为人孝顺,而且勤奋好学、知恩图报,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当时文人身上普遍带有的那种迂腐感,为人处世颇晓得变通,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对他产生好感。

    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人物形象,在经历了一些人情世故之后,开始丧失人性,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至最后判若两人。值得一提的是,他这种巨大的反差在书中并不显得突兀,因为吴敬梓详细地描述出了他的转变过程,以及这个过程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匡超人由至善至孝逐渐变得六亲不认、甚至走向作奸犯科之路的转变来剖析古代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封建社会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一、匡超人性格转变的三个阶段和以此折射出的几种社会现象:

    1、刚出场时的匡超人至善至孝,是古代读书人的完美典范

    《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故事始于第十五回“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古代向来以百善孝为先,匡超人的孝心感动了马纯上,后者赠予银子让他回家尽孝,回到家中的匡超人的确表现出了一位读书人的勤奋和刻苦,在为家事操劳、照顾病榻上的父亲时坚持读书,还以此迎来了自己命运的第一次转机。

    他(匡超人)便把省里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傍边,拿出文章来念。太公睡不着,夜里要吐痰、吃茶,一直到四更鼓,他就读到四更鼓。太公叫一声,就在跟前。太公夜里要出恭,从前没人服侍,就要忍到天亮,今番有儿子在傍伺候,夜里要出就出,晚饭也放心多吃几口。匡超人每夜四鼓才睡,只睡一个更头,便要起来杀猪,磨豆腐。

    这时期的匡超人,完全是一个正面形象,他尽心服侍父母、对苛刻自己的兄弟也抱着宽容态度,并且知恩图报、勤奋好学,这种上进心被本地的知县发觉,知县有意对他进行栽培,让他破例参加应考,匡超人果然不负众望,一举中了秀才。

    在古代,中秀才是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想,匡超人此时可谓春风得意,谁料世事无常,赏识他的知县被罢官,与此有牵连的匡超人自然也不能幸免,为了避祸,他只能远去杭州,也开始了自己的一次转变。

    2、匡超人的第一次转变是受到了身边不学无术的读书人影响,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之下发生了改变

    到了杭州的匡超人偶遇了一群不学无术,只知道高谈阔论的狐朋狗友,这些人以景兰江、赵雪斋为代表,他们是匡超人性格转变的催化剂,没有经历过人情世故的匡超人被这些人外表迷惑,与他们打成一片,开始一步步迈向深渊。

    景兰江这些人是当时社会上一批自诩为读书人、实际上只知道相互吹捧却毫无学术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束缚之下,浑身上下都充满了一股迂腐的味道,并且以此为乐,每每花天酒地,互相之间吹捧彼此的文章以赢得虚名。

    匡超人虽然为人聪慧,但是没有识人的先见之明,他误把这些人当成读书的知己,整天和他们一起夸夸其谈,还把他们的一些歪理和旁门左道之术当作立身之本,从而使自己本来纯粹的心灵被玷污了。此时的匡超人从表面上来看并没有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但是他的价值观有了重大改变。

    之前的他就像一块未经雕刻的玉石,如果到了能工巧匠手中,经过细心雕琢便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可惜他遇到的是景兰江这样一批不务正业的伪君子,从此被潜移默化,开始有了追求享乐的想法,不再是以前那个纯朴善良的少年,而他自己却没有丝毫察觉。

    3、匡超人最终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丧尽天良,走上了作奸犯科之路

    如果说景兰江等人是匡超人价值观坍塌的催化剂,那么潘三就是把他推进深渊的直接作俑者。

    潘三和景兰江等人相比,是一个十足的真小人,匡超人在结识潘三之后,彻底地堕落起来,先是助纣为虐,帮他给一位本地富豪强娶民女,在获得一笔银子之后更加胆大妄为,后来更是代替他人参加科举考试,开始做起了作奸犯科之事。

    在金钱和权力的腐蚀之下,匡超人的人性彻底丧失,为了攀上高门,匡超人竟然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谎称尚未婚娶被豪门招为女婿,导致结发妻子郁郁而终,自己也在堕落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无法回头。

    了解完匡超人被腐化的过程之后,再来剖析他堕落的原因,这种悲剧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他的性格缺陷,其次是周围环境影响,即所谓的“近墨者黑”,最后的决定因素则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二、匡超人从至善至孝到六亲不认这种堕落的三个原因

    1、 匡超人自身的性格存在缺陷,导致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蛊惑,这是他腐化的首要原因

    匡超人虽然为人纯朴,但是性格上绝不木讷,懂得察言观色并且见机行事,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人见人爱,屡遇“贵人”。无论是诚心诚意对待他的马纯上和知县,还是居心叵测的景兰江和潘三,都是一见面就对他产生了好感。

    而他这种性格为日后的堕落埋下了伏笔,最终由机灵演变成了圆滑,也就是俗话说的见风使舵,这在马纯上和潘三两件事情上显得尤为明显,两人都是匡超人曾经的恩人,然而他在得势之后非但不知恩图报,甚至开始落井下石,称潘三入狱是咎由自取,拒绝探望,随后又诋毁马纯上“才气不足”。

    匡超人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

    这种转变不突兀,因为匡超人本性中就有着机灵的一面,并不是那种迂腐到可笑的读书人,只是这种机灵随着时间和经历变了味道,让他成为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匡超人性格上的缺陷不止于此,他还有另外一个缺陷,就是没有主见。从最后开始被马纯上救济,到受县令赏识,乃至最后遇到景兰江和潘三等等,匡超人都没有始终如一地坚持理想,反而经常随波逐流,所以引发了他堕落的第二个因素,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跟他人同流合污。

    2、 匡超人遇人不淑,这是造成他堕落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前文已经说过,匡超人在因避难来到杭州之后,遇到的景兰江和潘三等人都绝非善类,匡超人每天和这些人混在一起,近墨者黑,难免会受到腐蚀。

    倘若匡超人能再次遇到马纯上这样的正直人士,在言传身教之下很有可能不会走上歪路,毕竟他本性不坏,他的腐化是一个由表及里、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在和景兰江这批伪君子交往的时候,只要能得到别人的警示,很可能会就此醒悟过来。

    浪子回头金不换,匡超人如果走上正路,凭借他的勤奋和天赋,想必会有一番作为,至少要比书中天资平平的范进和牛浦郎等人更加未来可期。

    可惜没有如果,匡超人的性格缺陷加上周围这些不学无术之人的影响,已经注定了他要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而这一切背后的根源,其实是当时封建社会及其科举制度对文人束缚的必然结果。

    3、封建社会的束缚以及科举制度对文人的迫害才是这场悲剧的根源

    匡超人的悲剧远远不是个例,而是封建社会里文人悲惨命运的典型。封建社会和依附其中的科举制度,对当时的文人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束缚。一方面,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只有科举这一条正路,为了追名逐利,所有读书人只能在这个独木桥上挤破脑袋,就像范进中举后会高兴到发疯,这在现代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当时其实是一种常态。

    另一方面,有些读书人自知考取功名无望,只能依靠旁门左道之术寻找另一条出路,或靠溜须拍马依附于达官贵人、或靠互相吹捧为自己赢得一些虚名,匡超人所遇到的景兰江和赵雪斋这个小团体在当时普遍存在,所以匡超人偶遇景兰江并与他们同流合污绝非偶然,即使没有遇到景兰江,也会遇到另外一批自诩为读书人的小团体而深陷其中。

    有些读书人尚且能洁身自好,那些靠投机取巧发财的人更是无恶不作,亲手把匡超人带上不归之路的潘三就是如此,他把作奸犯科之事当作赚钱的手段,强娶民女、为参加科举之人寻找替身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屡见不鲜,正是对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无情地揭露。

    匡超人最终没有超越常人,而是同样被封建社会所腐化,使得自己的名字带上了一些讽刺意味,让人惋惜也让人心痛,而他的经历,只是封建社会中无数个读书人悲惨命运的缩影。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全格式(529+)
  • 超值(333+)
  • 赞(457+)
  • 在线转格式(463+)
  • 字体合适(162+)
  • 排版满分(267+)
  • 图书多(646+)

下载评价

  • 网友 寿***芳: ( 2024-12-10 18:10:23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曹***雯: ( 2024-12-10 06:59:16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步***青: ( 2024-12-18 08:12:51 )

    。。。。。好

  • 网友 宓***莉: ( 2024-12-26 01:23:36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孔***旋: ( 2025-01-01 00:51:09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仰***兰: ( 2025-01-03 08:41:5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寇***音: ( 2025-01-08 19:18:28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习***蓉: ( 2024-12-23 02:30:38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师***怡: ( 2024-12-14 04:33:4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苍***如: ( 2025-01-08 15:15:05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