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生存指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热销英国近 20 年的经典著作
《卫报》《金融时报》《每日邮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击节叹赏
与英国国民心理学家一起追寻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小布什等名人的成长轨迹,拆解自己人生的前 6 年
◎ 编辑推荐
☆《天生非此》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又一经典著作, 英伦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BBC 知名男主持人杰里米·韦恩倾情推荐,《卫报》《金融时报》《每日邮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击节叹赏。
☆ 另辟蹊径,立足时间维度将人生的前 6 年拆解成 3 部分,围绕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三个主题讲解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培养对人一生的影响。
☆ 案例丰富多元,既包括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小布什等众所周知的名人的故事,也结合了患者的治疗过程,还涉及对罪犯、精神疾病患者的采访和对其原生家庭的追溯。
☆ 边写故事,边揭开记忆深处的秘密。本书将提供全框架式的指导和丰富详细的范例,从定主题、选择中心人物到情节铺设环环相扣,留下看得见的个人成长足迹。
◎ 内容简介
家人对你的期待是否让你困扰?
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嫉妒、竞争或不自信等元素吗?
与别人交往时,你是否总会陷入同一种破坏性的模式中?
作者将多年研究成果整合成本书,将人生最早的 6 年拆解开,为我们分别展示了一个人因何变得严厉或和善、冷淡或黏人、病态或健康。0~6 个月的主题是自体感与自我界限,理应感受到自我价值和能力,否则可能自恋或产生反社会心理;0~3 岁的主题是关系模式,理应养成健康的依恋模式,否则可能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3~6 岁主要涉及良心,理应学会兼顾自己和他人,否则可能过于墨守成规或叛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解读自己的童年经历,认清真实的自己,探索出一套更健康的模式以处理原生家庭问题。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机敏、有说服力、进行过周全研究的经典著作,同时令人耳目一新……它比治疗来得有趣,是值得所有人一读的心理学书籍。
——《星期日快报》(SUNDAY EXPRESS)
一本对家庭关系颇具启发性的指导书。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从查尔斯王子到杰弗里·阿切尔,这本简单易懂的书通过吸引人的案例与研究,解释了我们童年的经历如何戏剧性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每日邮报》(DAILY MAIL)
在“我们是如何成长的”这一研究主题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是一本有趣的书。
——《爱尔兰时报》(THE IRISH TIMES)
以拉金的话为出发点,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审视了塑造我们的原因,极力强调后天抚养,并宣称我们在童年早期获得的照顾是十分关键的。
——《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
◎ 名人推荐
如果能规定父母在孩子出生前看完此书,将比任何政府立案更能带给人民快乐、促进国家经济繁荣。
—— 英伦才子型作家 阿兰·德波顿,代表作《旅行的艺术》《拥抱逝水年华:普鲁斯特如何改变你的人生》
一部经典著作,一本绝对能引起你深思的书。
—— BBC知名男主持人 杰里米·韦恩
书籍目录:
修订版序言
前 言
简 介
第1章 我们的基因
第2章 描述我们的家庭剧本
第3章 描述我们的良心,3~6岁
第4章 描述我们在0~3岁时的关系模式
第5章 描述0~6个月形成的自体感
第6章 成为你自己的剧本作者
致 谢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作者介绍:
奥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包括《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Not in Your Genes)、《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在这个只有 赢家和输家的现代文化背景下》(Juvenile Violence in a Winner-Loser Culture)和《沙发上的不列颠》(Britain on the Couch)。《沙发上的不列颠》同时也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电视纪录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整天待在家里照顾婴幼儿,是很令人抑郁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更有可能缺乏安全感。若是真的为孩子好,那就应该把孩子交给质量好的替代照顾者,而不是由全职妈妈带孩子,以免她抑郁。
愤怒与掌控意志相结合,最终便走向了极权。他们将个人使命设定为掌控自己的命运,不听任摆布,并谋求主宰其他人的命运。
与生活在和谐家庭中的孩子相比,童年不幸的孩子(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母亲自顾不暇)在33岁时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要高出四倍。如果父母对孩子冷漠,对孩子控制过多,孩子成年后(31岁时)更容易表达出严重的自我批评。
与重视自我接纳和亲朋好友的陪伴的人相比,重视追求别人的认可和外部奖励的人更可能不快乐;与重视家庭、社区以及情感富足的人相比,重视金钱的人更可能抑郁、焦虑、滥用药物。
不受父母待见的孩子长大更有可能抑郁、焦虑和产生敌对情绪。他们容易感到自卑,觉得自己缺乏吸引力,不受欢迎。全盘接受父母的评价后,他们预期自己会受到别人的批评和拒绝,对自己缺乏信心。
权威型的父母既关爱孩子,又对孩子有要求。一方面,父母要求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破坏性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们又关注孩子的需求,培养孩子的个性和自信。父母创造条件,让孩子接受锻炼,赞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热销英国近 20 年的经典著作
《卫报》《金融时报》《每日邮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击节叹赏
与英国国民心理学家一起追寻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小布什等名人的成长轨迹,拆解自己人生的前 6 年
◎ 编辑推荐
☆《天生非此》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又一经典著作, 英伦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BBC 知名男主持人杰里米·韦恩倾情推荐,《卫报》《金融时报》《每日邮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击节叹赏。
☆ 另辟蹊径,立足时间维度将人生的前 6 年拆解成 3 部分,围绕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三个主题讲解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培养对人一生的影响。
☆ 案例丰富多元,既包括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小布什等众所周知的名人的故事,也结合了患者的治疗过程,还涉及对罪犯、精神疾病患者的采访和对其原生家庭的追溯。
☆ 边写故事,边揭开记忆深处的秘密。本书将提供全框架式的指导和丰富详细的范例,从定主题、选择中心人物到情节铺设环环相扣,留下看得见的个人成长足迹。
◎ 内容简介
家人对你的期待是否让你困扰?
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嫉妒、竞争或不自信等元素吗?
与别人交往时,你是否总会陷入同一种破坏性的模式中?
作者将多年研究成果整合成本书,将人生最早的 6 年拆解开,为我们分别展示了一个人因何变得严厉或和善、冷淡或黏人、病态或健康。0~6 个月的主题是自体感与自我界限,理应感受到自我价值和能力,否则可能自恋或产生反社会心理;0~3 岁的主题是关系模式,理应养成健康的依恋模式,否则可能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3~6 岁主要涉及良心,理应学会兼顾自己和他人,否则可能过于墨守成规或叛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解读自己的童年经历,认清真实的自己,探索出一套更健康的模式以处理原生家庭问题。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机敏、有说服力、进行过周全研究的经典著作,同时令人耳目一新……它比治疗来得有趣,是值得所有人一读的心理学书籍。
——《星期日快报》(SUNDAY EXPRESS)
一本对家庭关系颇具启发性的指导书。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从查尔斯王子到杰弗里·阿切尔,这本简单易懂的书通过吸引人的案例与研究,解释了我们童年的经历如何戏剧性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每日邮报》(DAILY MAIL)
在“我们是如何成长的”这一研究主题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是一本有趣的书。
——《爱尔兰时报》(THE IRISH TIMES)
以拉金的话为出发点,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审视了塑造我们的原因,极力强调后天抚养,并宣称我们在童年早期获得的照顾是十分关键的。
——《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
◎ 名人推荐
如果能规定父母在孩子出生前看完此书,将比任何政府立案更能带给人民快乐、促进国家经济繁荣。
—— 英伦才子型作家 阿兰·德波顿,代表作《旅行的艺术》《拥抱逝水年华:普鲁斯特如何改变你的人生》
一部经典著作,一本绝对能引起你深思的书。
—— BBC知名男主持人 杰里米·韦恩
精彩短评:
作者:lfzxsc 发布时间:2019-08-12 08:50:57
大概翻了下,十几年前的旧书,从遗传基因和家庭环境入手,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现在看来虽然也很对,但是过分强调不可改变的外界力量的强大,从成长性思维角度来看,人还是有更多主观能动性的,完全可以有力量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缚。
和原生家庭和解,并努力突破标签束缚才更是可选之路
作者:艾玛 发布时间:2019-07-25 16:18:09
受虐者可能会变成施虐者,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自省来避免成为这样。
作者:Mink 发布时间:2010-12-29 21:33:53
介绍X86汇编的经典之作
作者:BlueJophy 发布时间:2019-07-17 22:17:32
“他们毁了你,你的妈妈和爸爸。他们也毁了自己。他们可能不是故意的,但他们的确这么做了。”我们通过自省,找到自己与童年的连接,不用责怪父母,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作者提供了自救方法,可以对照着实操一下!
作者:pridehana 发布时间:2019-07-25 16:23:01
我觉得原生家庭最可怕的是,即使我们觉得父母不对,却不知不觉中一直在模仿他们。我们口头说我以后一定不会成为这样的父母,但是最后却和他们一样而不自知。
作者:后浪 发布时间:2019-06-17 14:08:43
《天生非此》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又一经典著作,
英伦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BBC知名男主持人杰里米·韦恩倾情推荐,
《卫报》《金融时报》《每日邮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击节叹赏。
立足时间维度将人生的前6年拆解成3部分,围绕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三个主题讲解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培养对人一生的影响。与英国国民心理学家一起追寻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小布什等名人的成长轨迹,拆解自己人生的前6年。
深度书评:
我们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重塑童年原生家庭,勇敢做剧本的改写者
作者:Tania.S 发布时间:2019-09-08 11:50:31
作为将近30岁谈恋爱总时长还不到一个月的我来说,比起亲密关系,我更喜欢独处的愉悦。因为没有亲密关系,会让我感到非常自在。同时,保持独立和自给自足视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大部分会用于读书和学习,不喜欢依赖他人,也不喜欢别人依赖我。
在工作上属于完美主义,经常会给自己施加比原岗位大很多的工作压力,以至常常导致自己疲惫不堪;而在遇见限制压迫性领导的时候,自己会变得具有攻击性,导致职场关系危机重重。这种要么回避,要么攻击性的性格,使我一直在寻找原因。
直到读完《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
从本书中,我发现自己属于“回避型依恋者”。主要原因是在童年里受到父母不敏感的反馈模式。
想起在青春期经历成长烦恼时,父母的反应通常是严厉苛责和冷漠的,这使得成年后,在人际关系中,由于预感自己会被人拒绝,因此会抢先一步在拒绝之前拒绝别人,就是这样让我形成了一个喜欢独处并和别人保持一定关系距离的人际交往模式。
其实,就大多数人来讲,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以及我们对别人未来行为的预期都基于我们过去的关系,尤其是童年早期关系的积累。
面对陌生人时我们会把原生家庭剧本中的身份强加给他们,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原生家庭中的人物角色强加给他们之后,如果他们不按我们的剧本行事,我们还会试图操纵他们这样做。
之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恋人和密友,因为我们首先要求他们适应我们的童年剧本,然后为了建立起这种亲密关系,我们也必须适应它们无意识的童年剧本。就是这样,造就了一种逃不出去的“死循环”。
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一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童年经历如何影响着现在的生活,以及这种知识可以如何帮助自己。
你会意识到,其实我们并不孤单,能够借以了解哪里出了问题,认识到自己有选择的余地,可以简单的重演过去或者决定重写剧本。
作者简介
奥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
亲密关系模式
我们大多都清楚,我们总是在友情和爱情关系中重复某些模式,直到现在可以归结为一种倾向,倾向于和同一种类型的人陷入爱河或成为朋友,除此之外我们似乎确实会操纵新认识的人,是以我们小时候习惯的方式行事。
这意味着
我们与关系近的人都可能受到我们的诱导,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
友情或爱情之类的亲密关系,不只是一方根据自己的过去来找到互补,建立这种亲密关系需要双方都感觉自在,可以被对方塑造成符合对方童年经验的样子。
研究表明,人们更可能选择与异性父母相似的伴侣。研究人员让十几岁到成年的女性描述他们父亲的特征,然后描述理想男人的特征,结果发现两者往往是重叠的,她们所描述的母亲特征与理想男人的特征则没有重叠。
在研究980名混血夏威夷人为对象时,他们都结过两次婚,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不仅在第1次结婚是这样,在第2次结婚时也是如此。
常见的情况是,当人们结束了一段痛苦的婚姻后,还会选择同样类型的配偶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
一项从1940年到1980年对300对夫妻婚前婚后生活长达了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与保持婚姻关系的夫妻相比,离婚的夫妻在结婚前更有可能有个性问题。
离异的人在结婚前,在神经质这项上得分更高,离异男性在缺乏冲动管理方面得分更高,女性离婚者更有可能在结婚前就来自情感上不甚亲密的不稳定家庭。这些都是之后情感问题的预兆。
人际关系中的四种依恋模式
第1种模式(回避型依恋)
不亲密的情感关系对我来说很自在,我觉得独立感和自给自足是非常重要的,不喜欢依赖别人也不喜欢别人依赖我。
第2种模式(缠人型依恋)
我想和别人在亲密,在情感上亲密无间,但我经常发现别人不愿意和我太亲密,没有亲密的情感关系,我会感到不自在,但我有时担心别人不像我珍惜他们那样珍惜我。
第3种模式(混乱型依恋)
与别人亲密我会感到有点不自在,我想要情感上的亲密关系,但我发现我很难完全信任和信任他人,我有时担心如果与别人太亲密,我会受到伤害。
第4种模式(安全型依恋模式)
对我来说与别人建立亲密到情感关系并不难,无论是依赖他人或者让他人依赖我,我都会感到自在,我不担心独处或者不被别人接纳。
最后一种模式被称为安全型依恋模式,前三种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拿“回避型依恋者”作为案例,
在童年期,回避型依恋者可能会受到父母不敏感的照顾,在青春期经历成长的烦恼时,父母的反应通常是严厉苛责和冷漠的,其结果是成年后作为回避型依恋者在人际关系中,由于预感自己会被人拒绝,我们会抢先一步,在拒绝之前先拒绝别人。
比方说具有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小学生预期自己会被人推开和拒绝,与老师打交道时就会有相应的表现,好像老师会那样做,因此老师们倾向于认为具有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小学生是不友好的,不需要老师的帮助,反过来证实了这些孩子的预期,即别人会对他们很冷淡。
回避型依恋者的个性特征,如攻击性、喜欢读书和拒绝别人,是在3~6岁经常受到父母拒绝的结果;同样,缠人型依恋者的焦虑却渴望别人、倾向于破坏善意的亲密表现,也是源于3~6岁的被抛弃的感觉;安全型依恋者的特征,例如信任和行为举止得当,让人受欢迎源自可靠的积极的父母教育。
长大以后,不安全型依恋者会被其他的不安全性依恋者吸引,回避型依恋者特别容易和残忍型依恋者交朋友或成人伴侣,不安全型依恋者不愿意与安全性依恋者交朋友或成为伴侣。
因为在不安全型依恋者看来,安全型依恋者的信任支持和温情似乎不自然和令人困惑。不安全型依恋者喜欢结交有被抛弃和拒绝的、自证预言的那些人。
对于不安全型依恋者来说,这种互相不信任和拒绝的循环,证实了别人会对他们失望的预期,使他们处于孤独和心力交瘁的状态,认为这是与别人进行情感接触的必然结果。
如果我们在0~3岁收到的照顾都是不敏感的,那么依恋模式就会沿着那个分支发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返回主干。
在孩子出生前,通过测量母亲的依恋模式,人们就可以预测孩子5岁时的依恋模式。
父母的培养模式
1.非凡成就孩子的父母
从小就被视为与众不同,可能是取得非凡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父母,超前培养他们的孩子,往往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给他们创造一个加速学习的环境。实际上,凡是已被认定为神童的人,几乎都是从小受到了父母的超前培养或者其他帮助,在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就花很大精力来培养孩子某方面的特长,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父母又不惜花重金请名师指点孩子。
成就非凡的人物,大家都在童年经历过坎坷。
为了修复受损的自尊,并向全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一生都会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惊人的勤奋和智慧。
如果孩子能够掌握这些情绪,就能拥有巨大的补偿能量,可以成为成就地位权力或者财富而奋斗的源泉。
2.完美主义父母
完美主义者的父母无论孩子的成绩有多么好,都会认为他们还不够好,总是暗地里批评孩子,从来不奖励对孩子吹毛求疵,以至于孩子从不觉得自己应该对努力感到满意。
父母还会流露出隐晦的失望,含蓄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不满,可能偶尔表扬一下孩子,但在语气语调上给孩子留下足够的线索,让他们感到这种表扬是不真诚的,如果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父母就立即收回对孩子的爱。
比起父亲,如果母亲是完美主义者,那么女儿则更有可能成为完美主义者,她将会更容易患上强迫症,感到焦虑,害怕出错。
3.忽略性父母
不受父母待见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抑郁,焦虑和产生敌对情绪,他们容易感到自卑,觉得自己缺乏吸引力,不受欢迎,全盘接受父母对他们的评价后,会预期自己受到别人的批评和拒绝,对自己缺乏信心,很容易被别人吓倒,总是处于被动防御顺从的地位。
孩子选择与什么样的同伴在一起,以及是否容易受同伴影响,很大程度上与父母有关。如果孩子放学后没人管,孩子就更容易与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孩子交往,如果父母与孩子关系亲近,经常陪伴和监督孩子,当同伴向孩子施压时,孩子就不容易受到影响、出现自毁行为或反社会行为。
0.5~3岁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
童年期的经历与我们大脑中的电——化学模式的形成有关,这会影响我们成年后的择友和为人处事的偏好。在童年期面对父母的虐待,为了准备好战斗或逃跑,我们体内的皮质醇水平持续过高,这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大脑损伤,比如我们对无关紧要的事情反应过度,恐慌焦虑或自尊崩溃很容易被触发等。
在童年时期,如果主要照顾者反复让你失望,如经常消失或者在情感上忽视你,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就会认为别人也会如此对待你。
不安全型依恋者在大脑和身体上不同于安全型依恋者,具体表现为右侧大脑的脑电模式,心率体内的应激激素等水平方面。
成年后不安全型依恋者更容易患精神疾病,更有可能与配偶分居或离婚,作为父母,不安全型依恋者更有可能不关心或抛弃子女。
对于拥有抑郁母亲并被虐待或忽略的婴儿而言,其体内的应激激素的水平都会升高。
抑郁母亲抚养的孩子中有32%容易受情绪困扰,因为抑郁的母亲会以令人困惑的方式抚养孩子。当婴儿试图与母亲互动时,如果母亲对此不敏感,婴儿的脑电波就会发生变化,这种脑电波异常将会对婴儿产生持续的影响,表现及其与其他人的关系。
审视自己
大脑中的电——化学模式建立得越早就越难改变,但可以通过理解你过去的经历,来改变你现在的生活。
列出让你共鸣与你自身情况类似的地方,更系统的进行审视,通过回忆来确定在你心目中是如何受到下列因素所影响的。
你的性别、你在家里的排行、在学业和职业生涯方面父母对你的期望、从小被偏爱的程度或不受待见的程度……这些因素对你的成年生活产生了影响。
比如在工作中与老板相处的不和谐,对老板的愤怒实质上是对妈妈的愤怒。
还有,婴儿期过早断奶和吸吮需求受限制,与成年后酗酒或吃巧克力上瘾之间存在关联。等等……
在面对性伴侣关系时,你不妨问问自己如下问题:
在性伴侣的选择相处时间和关系类型上,你属于什么模式?是谁提出结束伴侣关系的?你和伴侣真的很亲密吗?你的伴侣们最大缺点是什么?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你是否不信任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你是否是个控制狂?倾向于极端的好与坏评判事物?是否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情绪是否经常不稳定?要么骄傲自大要么陷入抑郁?
通过重新审视你在家庭剧本中的角色,你会发现人际关系模式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确定模式后想想看是否让你回想起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这一特征,由此推测出自己在婴幼儿期与父母的关系。
开始写你的故事
选定一个主题,一个相当具体的问题:你希望会发生改变的事物。从你情绪显示中可以找出你所提出问题的一些答案。
比如:我怎么了?为什么我在工作中无法取得更大成就?为什么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我应该和现在的伴侣在一起吗?我母亲爱我父亲吗?为什么我总是和老板闹翻?
你要通过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审视,来分析每个人在你现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从你的家庭剧本、良心、依赖模式和自体感方面依次分析他们每个人。
我们大脑中的电——化学模式形成与童年时受到的反馈模式有关,而且会影响我们成年后全是自己周围世界的方式。
控制自己大脑中的性情并非易事,但是通过分析、理解自己过去的经历,使其对现在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是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做的一件事情。
通过阅读《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我们可以选择接受并重塑父母在我们童年时对我们采用的抚育方式,摆脱责备父母和重蹈覆辙的循环。
努力从剧中人变成剧作者,让自己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
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不必过分关注?错!早期抚育决定未来大走向
作者:兔U+桃心 发布时间:2019-07-15 21:26:36
父母对孩子“不懂事”的认识,往往有3种错误倾向:
1,以年龄分界:“孩子还小,能懂什么道理?”
2,忽视情感需求:“孩子什么都不懂,随便糊弄一下就行。”
3,短浅功利主义:“孩子现在不懂事,教了也没用,长大就全忘了。”
奥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书中指出,“早期的父母抚育很重要,关乎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科学研究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早期抚育为我们的皮质醇水平或左额叶脑电波模式设置了调控器。成长过程中的良好体验可以重置这一水平,使之更健康,而不良体验则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孩子或许什么都不懂,但他们的人生轨迹记得。婴幼儿是父母最累最容易烦躁的时期,却也是孩子人生浓墨重彩的开场,熬过去便是命运的喜剧。
奥利弗·詹姆斯,英国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及主持人。
01 小孩子或许什么都不懂,但家庭剧本中的角色认定指路人生走向
看过一项研究,“在人的童年早期,大脑的特定部位如果受到外界刺激,就会变得更大,神经元(脑细胞)之间会形成更多连接。外界刺激的频率和强度越大,大脑的那个特定部位就会变得越复杂。经常重复的刺激会在大脑中产生一种稳定且不易改变的模式。”
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定位,很大程度上源自父母早期抚育中的角色投射。一旦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并以此为依据经常性地,做出相应的行为对待,孩子大概率会“顺理成章”地成为那样的人。
审视孩子的家庭排位
老大应该有责任心,主动照顾弟弟妹妹,好吃的食物新潮的玩具通通都应先人后己。独生子女要承受家庭的重担,餐桌上的话题从来围绕与其他同龄孩子的对比,等等。一些父母由于辈分次序而区别对待孩子,而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也常常迎合父母的期待,做出持续强化自己角色认定的行为。这种情况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精力较为有限,孩子们不得不竞争有利的生态位,以吸引父母的偏爱时尤为突出。
没有家庭排位上的理所应当,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存在。作为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而不是让孩子顺应我们的期待。告知孩子生而特别,不固化孩子的家庭角色,并给予无差别的关爱。
审视孩子的目标重心
孩子能够设定目标,同时尽全力实现目标,当然比漫无目的东奔西撞好得多。但目标重心分两类:一是取悦父母,二是取悦自己。《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里提及一项对美国400名天才儿童的追踪研究,其中显示:天才儿童成长为大人物的比例,并不比同等社会阶层的普通儿童更高。这意味着有些孩子早期的智商测试分数更多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硬训练,以及取悦父母的被动性,而不是产生于契合孩子自身能力水平的创造力,以及取悦自己的主观动力。
父母的爱应当是无条件的,孩子不是满足家庭骄傲的武器。我们鼓励孩子心有所向,但不应对此横加干涉。无论孩子制定怎样的人生目标,父母都应给予同样的爱意。具体而言,可以分三步走:观察并汇集孩子的成长信息—了解并评估孩子的目标—提供帮助而非扭转孩子自定的人生重心。
02 没有小孩是一夜懂事,要平衡感性关爱与理性管教
成长都是私人化的,但父母指引了孩子的道德走向。我们都希望孩子成长为善良的人,但别指望生活会水到渠成地让你得偿所愿。
奥利弗·詹姆斯这样形容“善良的良心”:能够保持微妙的平衡,既考虑自我满足带来的后果,又尽量满足自己当下的需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也指出,“我们的大部分心理活动都致力于搭建心理防御机制,以免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内容显现出来。我们的内心生活是极其复杂的,彼此冲突的愿望和自相矛盾的冲动争相表现自己。”
在孩子尚未懂事时,其“善良的良心”就由一系列看似平凡的亲子互动组成。
感性关爱
关爱的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满足孩子持续的情感需要,二是引起孩子内疚、羞愧等延展心理。
因为被爱,孩子更有自信有底气地面对逆境,不容易因预想到外界的挑剔和批驳,而提前退缩、防御、依从;爱又是相互的,当父母的关爱,促动了孩子同等的爱护,那么如果一方带着失望,顺应地就会给另一方带来低落情绪。想想无关紧要的外人对我们多大的批评都不过隔靴搔痒,可是我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所爱之人难过了,我们就会很难受。
尽管小孩子的情感机制尚未健全,但同样能够体会这种微妙的情绪变化。
理性管教
孩子的规则意识形成于父母早期的行为规范。而
理性管教的出发点在,既约束孩子的负面举动,又使孩子将文明与道德内化于心。
那么,如何做到理性管教?
动手向的体罚显然不适宜,父母们可以尝试语言向的管教:
1. 解释争执双方的心理动机,“她原本是想安慰你的,并非落井下石”;
2. 指出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后果,“你在沙发上蹦来跳去,容易磕碰到脑袋”;
3. 讲述正确行径的逻辑道理,“你要把玩具、图书放整齐再回去,不然外婆又得重新收拾。外婆年纪大了,不能太操劳”;
当然,要注意管教的前后一致性。切忌因为心情好,所以孩子故意撕坏同桌的作业本也没关系,明明前几天孩子还为此罚站。
03 在责备孩子不懂事之前,先三省自身
美国心理学家杰里•帕特森提及:“要改变有问题的孩子,得从改变父母开始。”
情绪控制
父母是什么人,孩子就是什么人,这种判断的指向不是亲子间的性格特征完全相同,而是亲子双方处理事情的方式基本一致。最常见的是情绪的应激传递。有研究显示,当人把坏情绪发泄在其他人身上,短期内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已转移的错觉。
父母如果出于某种不安或愤怒,而冲孩子发泄情绪,这样的早期印象将会引发孩子对情绪处理的复制。
共情意识
某些品质,诸如自体感的形成,不仅要父母以身作则,还需父母互动回应。所谓“自体感”,我们可以理解为对自我与他人的界限感受。自体感弱的人,“自我中心化、自私和自我膨胀”。这是
由于父母在早期抚育中的共情意识不足,未能考虑孩子的需求而完全只顾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喂食或拥抱,对孩子的注视与互动等信号无动于衷,以致孩子无从体验自身需求被满足的能力,长大后就容易自卑于自己的无价值而向外偏激补偿。
人际互动
20世纪中后期,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提出四种依恋模式:
回避型依恋(排斥亲密关系)
缠人型依恋(过分依赖亲密关系,常常觉得外界不愿与自己关系紧密)
混乱型依恋(既想要亲密关系,又恐惧亲密关系会给自身带来伤害)
安全型依恋(与人建立亲密情感较为容易,自在独处也享受群居)
显然前三种都不是健康的人际交往。
0.5~3岁是依恋模式的敏感期,这段时间里如果父母因为过分繁忙而疏于对孩子的照顾,不能及时顺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爱意,反而经常让孩子独处、失落,孩子在人际互动上就容易出现上述前三种依恋模式。事实上,对孩子的成长而言,若父母方情况欠佳,由替代照顾者看护要比亲生父母更好。
安全型依恋模式建立的关键,更在于照顾的质量,而非照顾者的角色。
小孩子的“不懂事”只是经历受限的一种状态,不该是父母因此听之任之得过且过的借口。
等孩子懂事了,再给予爱与道理本身就是悖论。父母若是不在孩子懵懂时有所为,又何来孩子认识并内化是非良心、待人处事、自我界限等的感性与理性基础?
成长从来都是潜移默化的。而正如奥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书中指出,“
源自童年经历的总和,是一个人成年后的人格、心理健康和智力的物质基础。
”
父母们在享受孩子天真与无邪的同时,也记得要好好修筑,孩子在漫漫一生中都能够纯真与无邪的基石。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一星好评(303+)
- 方便(485+)
- pdf(421+)
- 二星好评(455+)
- mobi(233+)
- 速度快(500+)
- 还行吧(148+)
下载评价
- 网友 菱***兰: ( 2025-01-05 23:52:36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林***艳: ( 2024-12-31 14:31:10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潘***丽: ( 2025-01-05 06:47:2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10 19:20:12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汪***豪: ( 2025-01-05 02:04:50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訾***雰: ( 2024-12-23 10:57:4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蓬***之: ( 2024-12-15 02:08:26 )
好棒good
- 网友 辛***玮: ( 2024-12-21 11:48:2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冯***卉: ( 2025-01-06 21:35:0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冷***洁: ( 2025-01-06 11:01:03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画说印象派:莫奈的故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职业资格考试参考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实战立体POP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必须犯规的游戏Ⅰ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财务决策学(第2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图解风水入门 一本书弄懂家居风水神秘文化易经大全梅花易数 布局风水预测周易风水书籍自学宝典入门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吕氏春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化学卷第二分册【正版新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美术 三年级下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Going Bovine 逐渐牛化 (普林兹文学奖)ISBN 9780385733984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