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我的前半生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近代史上绝不可跨越的人物,唯一为自己做传的中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获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原著,我的前半生(全本) 首次精装修订版本。溥仪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他,是唯一为自己作传的中国皇帝。
★他,是唯一在亡国后还能居住深宫的皇帝。
★溥仪的人生,因登上帝位而与众不同——从帝王降为平民,从绚烂归于平淡,他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一提到《我的前半生》,今天的读者很容易怀疑内容的真实性。
至于“形势所迫之下的自我揭发会不会避重就轻”,对于溥仪来说恐怕有心无力。要知道溥仪这样的人从没有“独自”生活过,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私生活的人。而当他成为战犯之后,一切他很想隐瞒的事情,都有家人和故旧争先恐后地揭发检举。在这样的严峻气氛里,早一点坦白从宽总比被别人揭发出来要好,所以《我的前半生》在这方面的可靠性反而胜过很多在“自由”状态下撰写出来的回忆录。这部书最独特的价值,同时应该也是它的初衷,就是让我们看到一个封建帝王如何被改造成一名社会主义新人。当获释之后溥仪终于拥有了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获得了一张选民证的时候,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熊逸
书籍目录:
中国人的骄傲 1
第一章我的家世(1859—1908) 1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2
二、外祖父荣禄 11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 16
四、摄政王监国 21
五、亲王之家 28
第二章我的童年(1908—1917) 35
一、登极与退位 36
二、帝王生活 46
三、母子之间 56
四、毓庆宫读书 61
五、太监 71
六、我的乳母 79
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85
一、袁世凯时代 86
二、丁巳复辟 95
三、北洋元老 106
四、不绝的希望 115
五、庄士敦 124
六、结婚 132
七、内部冲突 139
八、遣散太监 148
九、整顿内务府 154
十、紫禁城的末日 164
十一、在“北府”里 172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 179
十三、由“使馆区”到“租界地” 190
第四章天津的“行在”(1924—1930) 201
一、罗振玉的努力 202
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211
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224
四、东陵事件 231
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236
六、郑孝胥的理想 249
七、“行在”生活 258
第五章到东北去(1931—1932) 269
一、不静的“静园” 270
二、日本人意见分歧 280
三、会见土肥原 285
四、白河偷渡 294
五、在封锁中 298
六、我的所见与所思 306
七、会见板垣 311
第六章伪满十四年(1932—1945) 317
一、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
——摘录一个参与者的记述(1931—1932) 318
二、登场 338
三、“元首”的“尊严” 346
四、李顿调查团 356
五、第三次做“皇帝” 363
六、吉冈安直 369
七、我的恐惧 374
八、四大“诏书”及其他 381
九、在羊的面前是狼 389
十、“后”与“妃”的命运 396
十一、大崩溃 400
第七章在苏联的五年(1945—1950) 413
一、疑惧和幻想 414
二、放不下来的架子 418
三、我不认罪 421
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422
第八章由抗拒到认罪(1950—1954) 433
一、回到了祖国 434
二、第一次写自传 444
三、乾隆的田黄石印 448
四、黑色的皮箱 453
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 457
六、检举与认罪 465
七、震动 470
八、原形毕露 475
第九章认罪以后(1955—1956) 481
一、观测“气象” 482
二、劳动滋味 486
三、生活检讨会 490
四、血泪控诉 500
五、平顶山的方素荣 508
六、台山堡一家农民 515
七、第三次崩溃 518
第十章一切都在变(1956) 523
一、最初的答案 524
二、会见亲属 533
三、日本战犯 542
四、离婚 558
第十一章“世界上的光辉”(1957—1959) 569
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 570
二、解放了的人 580
三、美与丑、善与恶 587
四、“监狱” 594
五、“所方” 601
六、命运是可以掌握的 607
第十二章特赦(1959) 613
一、中共中央的建议 614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 622
三、告别 627
溥仪一生大事记 631
附录
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
——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 635
作者介绍: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我还没有桌子高,就学会了用别人的灾难来取乐,后来,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们的痛苦之上,这都被我看做是自己的权利。我可以把祖父般年纪的老太监用水唧筒冲得昏死过去,我可以任意叫“敬事房”把太监打得死去活来。因为一句话不顺耳,我可以叫侄子们跪成一圈,互相抽打耳光,我可以叫一个长辈跪下来。一个孩子大的仆人,因为坐了一下我的椅子,我就叫他跪铁链、站木笼。
醇贤亲王的一生
自从光绪入宫以后,我祖父对于他那位姻姊的性格会有更多的了解。
在光绪年间,她的脾气更加喜怒无常,光是太监也不知杖毙了多少。
有一个陪她下棋的太监,不过说了一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她立刻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就叫人把这个太监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
慈禧很爱惜自己的头发,给她梳头的某太监有一次在篦子上找到一根头发,不由得心里发慌,想悄悄把这根头发藏起来,不料被慈禧从镜子里看到了,问他干什么,他越是心慌越回答不上来,这也惹恼了慈禧,一声令下,这位太监也是立毙杖下。
掌嘴、打屁股,这几乎是家常便饭。伺候过慈禧的太监都说过,除了李莲英之外,谁轮着在老佛爷的跟前站班,谁就提心吊胆。
慈禧年岁渐老,有了颜面肌抽搐的毛病,她最不愿意人家看见。有个太监大概是多瞧了一眼,她立刻问:“你瞧什么?”太监没答上来,就挨了几十大板。别的太监知道了,站班时老是不敢抬头,她又火了:“你低头干什么?”这太监无法回答,于是也挨了几十大板。还有一回,慈禧问一个太监天气怎么样,这个乡音未变的太监说:“今儿个天气生冷生冷的。”慈禧对这个“生冷生冷”听着不顺耳,也叫人给这太监一顿板子。除了太监,宫女也常挨打。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肯定的事实:我祖父后半世的表现,更加谨小慎微、兢兢业业,把取信讨好慈禧,看做是他的唯一的本分。例如他负责建设海军的时候(那位著名的李鸿章,是会办大臣),为了让太后有个玩的地方,便将海军经费挪出来修建颐和园。颐和园修建工程最紧张的阶段,正值直隶省和京师遭受特大水灾,这时的醇亲王一声不响,御史吴兆泰因为怕激起灾民出事,建议暂时停工,立刻被夺了官,“交部议处”,这都是《东华录》上有案可查的。我祖父真是为西太后尽忠一世,他逝世那年(农历一八九〇年)也正好颐和园完工。但他死后不久,他首创的所谓海军也就惨败于甲午之役。花了几千万两白银所建造的船只,除了颐和园的那个石舫,大概也没剩下...
亲王之家
朱门本是酒肉多得发臭的地方,朱门子弟常生的毛病也是消化不良,因此《红楼梦》里的贾府,治病的方法常是“净饿一天”,这是很有代表性的养生之道。我祖母就信任这个养生之道,总不肯给孩子吃饱,一只虾米也要分成三段吃,结果第四个男孩又因营养不够,不到五岁就给饿死了。
帝王生活
我从小就看惯了人家给我磕头,大都是年岁比我大十几倍的,有清朝遗老,也有我亲族中的长辈,有穿清朝袍褂的,也有穿西式大礼服的民国官员。
我每天到毓庆宫读书,给太妃请安,游一次御花园,后面全有一条尾巴。如果我去游一次颐和园,不但要有几十辆汽车组成这尾巴,还要请民国的警察们沿途警戒,一次要花去几千块大洋。
到宫中的御花园去玩一次,要组成这样的行列:最前面是一名敬事房的太监,他起的作用犹如汽车喇叭,嘴里不时地发出“吃——吃——”的响声,警告可能在前边出现的人,早早回避。在他们后面二三十步远是两名总管太监,靠路两侧鸭行鹅步地行进,再后十步左右即行列的中心(我或太后)。
如果是坐轿,两边各有一名御前小太监扶着轿杆随行,以便随时照料应呼;如果是步行,就由他们搀扶而行,虽然腿脚无病。在这后面,有一名太监举着一把大罗伞,伞后几步,是一大群拿着各样物件和徒手的太监。有捧马扎以便随时休息的,有捧衣服以便气候或体温变化随时换用的,有拿着雨伞旱伞的。
在这些御前太监后面是御茶房太监,捧着装有各样点心茶食的若干食盒,当然还有热水壶、茶具等等。更后面是御药房的太监,挑着担子,内装各类常备小药和急救药,不可少的是灯心水、菊花水、芦根水、竹叶水、竹茹水,夏天必有藿香正气丸、六合定中丸、金衣祛暑丹、香糯丸、万应锭、痧药、避瘟散,不分四季都要有消食的三仙饮,等等。
在最后面,是带大小便器的太监。如果没坐轿,轿子就在最后面跟随。轿子也按季节有暖轿凉轿之分。暖轿是围着灰鼠、貂皮的,凉轿轿壁是纱的。这个杂七夹八的好几十人的尾巴,走起来倒也肃静安详,井然有序。
每日排场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莫过于吃饭。关于皇帝吃饭,另有一套术语,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就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的时间——并无所谓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
连我们六口之家自己用的共计用银三千一百五十二两四钱九分。
“分例”之外,每日还要添菜,添的比分例还要多。这个月添的肉是三万一千八百四十四斤,猪油八百一十四斤,鸡鸭四千七百八十六只,连什么鱼虾蛋品,共用银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一两七钱,连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显而易见,这些银子除了贪污中饱之外,差不多全是为了表示帝王之尊的排场而糟蹋了。这还不算一年到头不断的点心果品糖食饮料这些消耗。
内部冲突
在这些王公大臣们眼里,一切新的东西都是可怕的。我十五岁那年,庄士敦发现我眼睛可能近视,他建议请个外国眼科医生来检验一下,如果确实的话好给我配眼镜。不料这个建议竟像把水倒进了热油锅,紫禁城里简直炸开了。这还了得?皇上的眼珠子还能叫外国人看?皇上正当春秋鼎盛,怎么就像老头一样戴上“光子”(眼镜)?从太妃起全都不答应。后来费了庄士敦不少口舌,我也坚决地要办,这才解决。
时常听说满族到处受排斥,皇族改姓金,瓜尔佳氏改姓关,不然就找不到职业。听到这些,心中充满了仇恨。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近代史上绝不可跨越的人物,唯一为自己做传的中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获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原著,我的前半生(全本) 首次精装修订版本。溥仪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他,是唯一为自己作传的中国皇帝。
★他,是唯一在亡国后还能居住深宫的皇帝。
★溥仪的人生,因登上帝位而与众不同——从帝王降为平民,从绚烂归于平淡,他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一提到《我的前半生》,今天的读者很容易怀疑内容的真实性。
至于“形势所迫之下的自我揭发会不会避重就轻”,对于溥仪来说恐怕有心无力。要知道溥仪这样的人从没有“独自”生活过,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私生活的人。而当他成为战犯之后,一切他很想隐瞒的事情,都有家人和故旧争先恐后地揭发检举。在这样的严峻气氛里,早一点坦白从宽总比被别人揭发出来要好,所以《我的前半生》在这方面的可靠性反而胜过很多在“自由”状态下撰写出来的回忆录。这部书最独特的价值,同时应该也是它的初衷,就是让我们看到一个封建帝王如何被改造成一名社会主义新人。当获释之后溥仪终于拥有了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获得了一张选民证的时候,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熊逸
精彩短评:
作者:LoVera 发布时间:2019-02-18 15:17:48
从"皇上"到"上边"再到"老溥",唏嘘不已。溥仪其实也是个可怜人,前半生的命运不由自己掌控,后半生又必须改造重生,落差感是最可怕的吧。
作者:Polaris 发布时间:2019-01-27 22:25:22
所有的人他都追不上,所有的门他都打不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作者:薰 发布时间:2021-09-13 14:17:52
翻译什么鬼,枯燥乏味
作者:茉莉 发布时间:2018-12-28 14:03:14
慈禧就是龌龊,把人家儿子过继了又过继,三个儿子,一个过继了又过继,一个被过继,一个在已经订婚后又被指婚,这三件事发生在同一年。六年后,人家每天晚上半夜都要亲自看看的孙子也就是溥仪又被带到皇宫了。
再后来,溥仪的亲生母亲因为和皇宫的纠纷吞鸦片自尽。
作者:古德曼 发布时间:2018-12-27 09:00:13
历史的流向滚滚,任谁都是昨日黄花!后面的。。。。。可以采取一目十行的读法。。。。。
作者:only one 发布时间:2019-01-15 22:02:31
社会主义新人爱新觉罗·溥仪的自悔书。不是后半部分,是全书都在用认罪的态度来叙述。后半部分写思想改造过程还是非常翔实的,我更相信溥仪的确是在向党交心而不是在说空话大话。
深度书评:
(转)朱家溍:对《我的前半生》部分史实的订正
作者:浥蕖軒 发布时间:2009-12-16 21:57:21
溥仪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自出版以来,一直是畅销书。这本书的内容,确有很多是有史料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但其中从宣统元年到民国13年溥仪出宫这一时期的章节,涉及清代历史的部分,有个别的地方,或属于作者听来的讹传,或属于作者对于历史遗留的事物有误解,也有的是注释中有错误,因而使所述失实。可能有些读者认为:这本书是回忆录,作者本人又曾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他叙述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家里的历史还能有错吗?是的,回忆录性质的书也不排除有错误出现。如古人的自述、家传一类的书中,有时也会出现与当时史实不符的地方。例如,清朝人陈其元写的《庸闲斋笔记》,也曾经是一部很流行的书,其中叙述他家的历史,有些部分就是当时的讹传,但他也当真事写入了笔记。由于陈家的事涉及清代历史,所以孟心史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海宁陈家》的文章,举出证据来说明事实真相,以订正《庸闲斋笔记》的错误,这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我的前半生》书中涉及清代历史部分,根据我个人所见,认为有下列各条是需要订正的。
一、《我的前半生》第2页第14行(根据群众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精装本页数,以下不再列书名,只写×页×行):
“醇贤亲王奕譞在他哥哥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时因咸丰登极而按例封为醇郡王之外,没有得到过什么‘恩典’……”
按:清代皇子封爵的事例,初封可以在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等爵位中由皇帝决定选择任何一个,而不是“按例封为郡王”。例如,奕譞的六哥,皇六子奕第一次受封就是亲王,并未经过郡王的阶段。皇长子奕纬封的是贝勒。再往上数一数,还有很多皇子封为贝子。康熙位下皇二十三子允祁,封的是镇国公,比贝子还低一级。皇子封郡王的当然也不少,但不是“按例封为郡王”。
二、第4页第9行: “西太后原是一个宫女,由于怀孕,升为贵妃……”
按:清代制度,秀女有两个来源:一是从上三旗包衣的女子中选,目的是作为宫女使用,当然进内以后也有可能成为答应、常在、贵人、嫔、妃。另一来源是从八旗官员的女子中选,目的就是预备作为贵人、嫔、妃。西太后的父亲是个道员,她属于后一个范围,所以说她没当过宫女,并且也不是怀了孕就升为贵妃的。她是咸丰元年被选中,封为贵人。据故宫博物院所藏档案,咸丰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的一个奏折:“总管内务府谨奏,为奏闻事,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由敬事房口传:奉旨,贞嫔、云嫔于本年四月二十七日进内,兰贵人、丽贵人,著于五月初九日进内……钦此。”这里提到的兰贵人,就是后来的西太后,说明她进宫时已封为贵人,没有当过宮女。又据“宗人府全宗”咸丰年修订的满文玉牒,其中一节译成汉文如下:“当今皇帝咸丰万万年”,其条下:“兰贵人叶赫那拉氏,道员惠徵之女,咸丰四年甲辰二月封懿嫔,六年丙辰三月封懿妃,七年丁巳正月封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于咸丰六年三月生下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这时候她的名号是嫔,生子后晋封为妃,到七年才晋封为贵妃。从上述档案材料,可证明“西太后原是一个宫女,由于怀孕,升为贵妃”的
说法是错误的。
三、第8页第3行: “后来恭亲王失宠,革掉了议政王大臣……”
按:清代“议政王大臣”这个名词,在谕旨或其他文件中出现,是指“议政王”和“议政大臣”两种人物而言。恭亲王奕在同治年曾经有“议政王”的衔,对于奕诉只能说革掉了“议政王”,不能说革掉了“议政王大臣”。
四、第10页第10行:“1890年颐和园完工,他也与世长辞了。四年后,他手创的所谓海军惨败于甲午之役。花了几千万两白银所建造的船只,除了颐和园的那个石舫,大概没有再剩下什么了。”
按:作者的话,是说光绪年间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包括建造石舫。实际上石舫并不是这次修颐和园时建造的,在乾隆年间建造的清漪园里就已经有石舫了。《日下旧闻考》这部书中记载着清漪园全部景致的名称,包括石舫。光绪年间修颐和园,只是在万寿山的前山和东北面以及南湖的龙王庙,将这一带原有的建筑,加以修理油饰。所增加的建筑只有园墙与德和园大戏台,此外无所增加。至于长堤以西在湖心的治镜阁,南西两面的藻鉴堂、畅观堂、影湖楼,以及万寿山后的全部建筑,则连修理油饰的工程都未动。这样,就已经花掉若干万两。这和清漪园的工程规模是无法比的,也可以说当时已不配动这样的工程了。乾隆时已经有石舫,还有文为证,《清高宗文集》中有《御制石舫记》,其中有“……余之石舫,盖筑之昆明湖中……虽无九成之规,而有一帆之概,弥近烟云之赏……”云云。
五、第15页第2行:“荣禄办了这件事,到了西安,‘宠礼有加,赏黄马褂……’”下面注解的原文是:“黄马褂是皇帝骑马时穿的黄色外衣,‘赏穿黄马褂’是清朝皇帝将自己衣库里的黄马褂赏给有功的臣工的特殊‘恩典’之一。”
按:清代皇帝的马褂,正式名称叫作行褂,《皇朝礼器图》中的解释是“色用石青,长与坐齐,袖长及肘。”从故宫博物院所藏很多幅皇帝穿着马褂骑马的画像来看,也没有穿黄马褂的。赏穿黄马褂并不是皇帝将自己衣库里的黄马褂赏给有功的臣工,因为皇帝衣库里没有黄马褂。故宫博物院现在还大量保存着原来四执事库里的冠袍带履。其中皇帝的马褂,则单、夹、皮、棉,大量俱全,除石青色之外,还有元青色(即纯黑)、红青色(即黑中含紫),只是没有黄色的马褂。清代皇帝赏给某人黄马褂,不需要真给某人一件马褂,只要在谕旨中宣布一下就行了。所谓赏穿就是准许穿的意思。不过赏的物件也可以包括制作黄马褂的材料。譬如在清代谕旨中,常见有“赏给××鼻烟壶一对、荷包一对、小刀一柄、黄江绸一卷……”黄江绸(道光以前叫作宁绸),就是做黄马褂用的。从以上所举实物、画像、文献,说明皇帝不穿黄马褂。除了被赏穿黄马褂的人员之外,还有把黄马褂当作制服穿的人。如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班长、护军统领、健锐营统领等,都是不需要经过赏赐就可以穿黄马褂的。据曾经穿过黄马褂的溥雪斋先生说,当御前差事穿的黄马褂,纽袢是石青色的,赏穿的黄马褂,纽袢是黄色的。这点小区别是文献所未载的。
关于庚子年荣禄到了西安之后的情况,还有一节当时的内幕资料,在这里补充如下:
据李鸿章的长孙李国杰先生说,他祖父在北京贤良寺(原东安市场的东面)开始议和的时候,外国人要求惩办祸首端王载漪等人,李鸿章将这个名单上奏当时还在西安的西太后,在第一次密电奏稿上把荣禄的名字也列入了。当时只有他伯父李经方是经办人,知道此事。这并不是要害荣禄,而是他祖父的一步棋,因为估计到西太后躲在西安,遇到难题就“惟李鸿章是问”,旁边再有人掣肘说风凉话,以至于可能弄得李鸿章两面受挤兑,办事棘手。用这个招数,和西安往返几次密电,装作很费了些劲才把荣禄的名字去掉。果然后来西太后很满意,荣禄也很感激,事情便好办了。
六、第18页注1:“格格是清代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这样解释已经够了,原书下面的解释都是多余的,并且似是而非。
七、第20页第5行:“西太后明白,袁对北洋军的实际控制能力,并非立时就可以解除,袁和奕劻的关系也不能马上斩断。正在筹划着下一个步骤的时候,她自己病倒了,这时又忽然听到这个惊人消息:袁世凯准备废掉光绪,推戴奕劻的儿子载振为皇帝……另外,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如果太监李长安的说法确实的话,那么更印证了袁、庆确曾有过一个阴谋,而且是相当周密的阴谋。”
按:袁世凯和庆王奕劻在很多事情上互相勾结,互相利用,以巩固自己的权势,这是事实。但为了达到进一步的什么目的,在当时的形势下,关键问题是首先必须得到西太后的信任,而西太后绝对不可能批准袁、庆二人立载振的要求。如果说他们不考虑西太后的权力,想以武力搞政变,在当时的环境形势下,袁、庆二人也没有那样愚蠢。至于说袁世凯送来一剂药,就把光绪毒死,这更是不可能。光绪虽然没有权力,但他不是白痴,他怎么肯吃袁世凯送来的药呢?这是太监们胡编设想而又以讹传讹搞出来的。
八、第23页第14行:“有位在内务府干过差使的‘遗少’给我说过,当时摄政王为了杀袁世凯,曾想照学一下康熙皇帝杀大臣鳌拜的办法。康熙的办法是把鳌拜召来,赐给他一个座位,那座位是一个只有三条好腿的椅子,鳌拜坐在上面不提防闪了一下,因此构成了‘君前失礼’的死罪。”
按:这位内务府的“遗少”的知识,大概比太监高明一点也有限。首先,历史事实是:康熙并没有杀鳌拜。关于对鳌拜的处理,据康熙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谕:“……朕以其罪状昭著,将其事款命诸王大臣公同究审,俱已得实……但念鳌拜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经倚任,朕不忍加诛,姑从宽免死,革职、籍没,仍行拘禁。”实录和圣训以及其他文献都记载着当时宣示过的这道谕旨。据《清史稿.本纪六.圣祖本纪一》:“康熙八年五月戊申,诏逮辅臣鳌拜交廷鞠。上久悉鳌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日,鳌拜人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制,以近臣领之。”这里叙述了拘捕鳌拜的情况。
至于那位“遗少”所说的三条腿椅子的情节,出自《南亭笔记》,这段原文是:“康熙帝在南书房召鳌拜进讲,鳌拜人,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内侍持其后。命赐茗,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坠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仆于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之,交部论如律。”按鳌拜有许多具体罪状,宣布出来足以定罪,用不着以三腿椅构成失仪罪。而且失仪情况即使很严重,在清朝的制度也只是行政处分,而够不上交刑部治罪。《南亭笔记》里还有不少似是而非的无稽之谈。根据可靠史料,所谓用三条腿椅子构成失仪罪,以杀鳌拜的事都是讹传。
九、第29页第5行:“我一共有四位祖母,所谓醇贤亲王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并不是我的亲祖母。”
第30页第7行:“醇贤亲王的第一侧福晋颜扎氏去世很早。二侧福晋刘佳氏,即是我的亲祖母。”
按:原书作者开始说有四位祖母,而在书中只叙述了三位祖母和她们所生的子女,遗漏了第四位祖母。这里替原书作者补充如下:醇贤亲王有三个女儿,长女次女都没到成年,这在书中已有交代,但没提到第三女的情况。实际上只有溥仪的第四位祖母所生的第三女长成出嫁。他这位祖母,在该书插图中已经出现,就是标题为“亲王之家,右起:载沣、载沣之母刘佳氏、庶母李佳氏、妻瓜尔佳氏”的那张照片中的李佳氏。她于光绪十三年十月初九日生下一个女儿,就是醇贤亲王的第三女,于光绪三十一年奉旨指配世袭一等忠勇公松椿为妻。辛亥革命后,这位公爵夫人死于1914年(见养心殿旧藏的《星源集庆册》)。松椿是福康安之后,他的府第在沙滩。
十、第32页第3行:“他当了摄政王,享受着俸禄和采邑的供应,上有母亲管着家务,下有以世袭散骑郎二品长史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为他理财……”
按:清代王府长史是从三品的官,不是二品。亲王府设从三品长史一人,设散骑郎四人,散骑郎是以世职领之。长史和散骑郎是两回事。
原书注解:“二品长史是皇室内务府派给各王府名义上的最高管家,是世袭的二品官……”
按:这条注解也错了。长史既不是二品,也非世袭,更不是内务府派的,是由吏部和都统衙门铨选的。
十一、第54页第22行:“据说乾隆皇帝曾经这样规定过:宫中的一切物件,哪怕是一寸草都不准丢失。为了让这句话变成事实,他拿了几根草放在宫中的案几上,叫人每天检查一次,少一根都不行,这叫作‘寸草为标’。”
按:宫中的一切物件不准丢失,这不仅是乾隆的规定,《宫中则例》所载历朝都对太监发出过这类训谕。不过,拿了几根草放在案上,考验太监的所谓“寸草为标”,又是太监们的误解和讹传了。据《乾隆御制岁朝图诗序》云:“乾清宫西暖阁,几上周虎镦一具,供木根如意,及吉祥草,草乃皇祖手植,历数十年弗敢移置,适回部贡果至,盘贮其侧,天然岁朝吉语。”这篇小序所说的吉祥草,正是案上摆的干草棍。在宫中的陈设档中,记载某些宫殿里的若干陈设中有“吉祥草瓶”,除了乾清官、养心殿,其他个别地方也有过这样的记载。
十二、第60页第2行:“我听到了这消息,便把他们叫到上书房里,慷慨激昂地说……”下面注释:“上书房是皇帝念书的地方,在乾清官左边。”
按:上书房自设立以来,一直是皇子念书的地方,是皇帝给儿子们设的家塾,从来不是皇帝念书的地方。清代,当皇帝年幼时登极,由老师教导以小学生方式念书的,只有康熙、同治、光绪、宣统。前面二人念书的地方都在弘德殿,后面二人都在毓庆宫,在南海是补桐书屋。
十三、第72页第17行:“功臣黄带”。
按:这是从《宫中则例》书上各项属于太监们的职掌中录下来的,这一项指的是交泰殿首领太监应管的事物之一,即收贮在交泰殿的“勋臣黄册”,“勋臣”改作功臣还可以过得去,“黄册”错成“黄带”,就讲不通了。
十四、第73页第2行:“三品花翎都领侍,是各处太监的最高首领,统管宫内四十八处的太监。”
按:这里所说的“都领侍”,全称是“宫殿监都领侍”,口头上称为“敬事房总管”。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奉上谕设立敬事房,属总管内务府管辖,置总管、副总管,专管宫内一切事务,奉行谕旨,及承行总管内务府各衙门一切文移。凡事俱照《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敬谨奉行。”在清代,《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这部官书每隔若干年就重新修订一次,以符合当时的要求。这部书中把敬事房总管太监所辖之处,清楚地开列出来,每一处都有首领太监。各个年代不同的则例,处的数目也略有增减,但总在七十处左右。从光绪年最后一次修订的《宫中现行则例》来看,宫中太监分布在六十九处。宣统三年以后,实际裁减掉五处,应还有六十四处,何以会出现“宫内四十八处的太监”的话呢?也许有人解释为溥仪出宫前又裁减到四十八处。这样解释是不对的。因为溥仪从原书第72页第二段开始,一直是在叙述从前的太监系统,当然指的是历史状况了。作者在原书第54页第13行中还有一句“四十八处之一的如意馆”,从这句话可以判断他对于有多少处,什么地方算一处,是不了解的,因为根据《宫中现行则例》,如意馆不列为一处。所以作者这个“四十八处”的概念还是听太监们瞎说的。我曾听到不止一个太监说过“四十八处”的话,并且问过住在鼓楼后崇恩观的太监耿进喜:“四十八处都是什么?”可是他说了几处之后就说不出来了。他是辛亥以后出宫的,原是宁寿宫的太监。我曾按照《宫中现行则例》开列的处,一个一个将宫殿或门的名称向他提出,他一一确认有这些处。当我数到六十多处时,他笑了。他说:“我们当差的各管自己的事,谁知道别人的哪儿算一处?哪儿不算一处呢?人都那么说嘛,唱戏不是也有四十八处都总管老陈琳吗?”这时,我恍然大悟,可能太监们这个“四十八处”的概念都是来源于“老陈琳”。这也是很自然的,戏曲和评书描写的“老陈琳”这个忠诚正直的四十八处都总管太监,所以在宫中产生这样一个讹传。大概除宫殿监都领侍知道多少处之外,别的太监都说不清,所以都相信“四十八处”之说了。
十五、第77页第19行:“太监们为了取得额外收入,有许多办法。戏曲和小说里描写过,光绪要花银子给西太后宫的总管太监,否则李莲英就会刁难他,请安时不给他通报,其实这是不会有的。至于太监敲大臣竹杠,我倒听了不少。据说同治结婚时,内务府打点各处太监,漏掉了一处,到了喜日这天,这处的太监便找了内务府的堂郎中来,说殿上一块玻璃裂了一条纹……这位司员吓得魂不附体,大喜日子出这种破像,叫西太后知道必定不得了。这时太监说了,不用找工匠,他可以悄悄想办法去换一块。内务府的人明白这是敲竹杠,可是没办法,只好送上一笔银子。银子一到,玻璃也换好了。其实玻璃并没有裂,那条纹不过是贴上的一根头发。”
按:太监常常敲竹杠要钱,这是事实,但上述情节是不会有的。从内务府的档案,可以知道凡是宫中某一座殿有工程,虽然是很小的事,譬如裱糊窗户或换玻璃一类的事,都需由这一宫的首领太监回过总管,由总管奏过。然后向内务府大臣传旨,由内务府大臣奏过,拟于某日某时带领匠人几名进内,某时退出等。经过这一套程序,然后到动工这一天由内务府带匠进内施工。等完工时,由内务府人员会同总管太监和本宫首领太监,眼同点收。譬如以换一块玻璃而言,这块玻璃已经换好,眼同点收以后,如果玻璃再出现裂纹,那就是本宫首领太监的责任,已经不具备讹诈的条件了。凡是带匠人进内,在验收之前,太监可以挑剔质量不好,敲竹杠要钱。如果说已经到了喜日,势必早已验收完毕,内务府已经脱卸责任了,太监怎么还能敲竹杠呢?
这一类故神其说的故事还很多。例如,中央文史馆的馆员衡永先生,从前当过乾清门侍卫,他经历过许多具体的事,有些当然属于第一手的资料,但也有这类的故事,显然他也是听来的。他说:“光绪大婚时,造办处制作一对紫檀顶竖柜,估工料的呈文送到堂上。当时的内务府大臣文十三爷一看就说:你们这胆子太小了,这一万多银子,够谁分的?说着拿起笔来在一字上添了一竖,就成了十万了。”
按:内务府浮支冒领,以少报多,大家分肥,这是事实。譬如说制作这一对紫檀柜,当然也肯定要从上到下贪污。但数目不一定是一万变十万,可能比十万还要多,也许不足十万。即使如所说将一万多改成十万多,也要重新开列工料项目单价,再办稿呈堂,绝不是一横添一竖就能行的事情。因为清代的公文不论是稿,还是正件,所有数目字都是大写,“一”都要写成“壹”,是没有例外的。所以这件事也是以讹传讹的故神其说。
十六、第86页第23行: “……其次是在毓庆宫里,陈师傅微笑着捻那乱成一团的白胡须,摇头晃脑地说……”
第101页第26行:“复辟的第一天,我受过成群的孤臣孽子叩贺,回到毓庆宫,就听见陈师傅这么念叨。他拈着白胡子团儿,老光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道缝……”
按:这两则引文中的一些描写,可能是文字整理者的文学加工,为使这位重要人物的形象生动些,就按照一般老头儿兼文人的模样加以描绘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人物原来具有的形象。当时那些照旧进内当差的遗老,如陈宝琛、绍英、宝熙等,都是在辛亥以前多年对于君臣之间的礼仪已养成习惯。虽然退位的皇帝溥仪已经无权,他们觉得仍应照旧遵守礼仪,才能表示出他们是地道的遗老,何况他们也有这种“臣瘾”。因此,这里描写的陈师傅在毓庆宫里戴着眼镜、拈须而笑、摇头晃脑等举动,都不可能发生,当时即使是平常人,如果是晚辈在长辈的面前也都是不可能的。何况陈师傅是在皇帝面前,怎么会如此放肆呢?该书在第199页第19行:“罗振玉到宫里来的时候,五十出头不多,中高个儿,戴一副金丝近视镜(当我面就摘下不戴)”,这一段叙述才是合乎当时情况的。如果说陈师傅在授读时戴眼镜,那还有可能。可是,第101页这段关于眼镜的描写,已是复辟的时候。在第103页第2行: “复辟的开头几天,我每天有一半时间在毓庆宫里。念书是停了,不过师傅们是一定要见的……”既然念书停了,就不是在授读的时候,而是在奏对的时候戴眼镜,这是不可能的。至于“白胡子团儿”,也不符合实际,1927年前后几年,陈家还住在西单的灵济宫(即现在灵境胡同)路北宅院中,那时,这位陈师傅还仅是花白须,并且不多。这时距离复辟时期已经十多年了,如何能够十多年前反而有白胡子成团的形象呢?
以上是就这本书的第一至第三章里存在的个别问题,提出我个人的见解。至于第四章以后,大部分是叙述在天津、东北和战犯管理所等处的情况,都无关清代历史,我也就没有发言权了。
有谁把他当作一个人呢?
作者:MRanderson 发布时间:2007-11-28 02:44:40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字体合适(644+)
- 实惠(196+)
- txt(411+)
- 内容齐全(335+)
- 无广告(156+)
- 下载速度快(629+)
下载评价
- 网友 孔***旋: ( 2024-12-17 07:17:36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温***欣: ( 2025-01-04 04:31:01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曾***玉: ( 2025-01-06 22:36:28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通***蕊: ( 2024-12-17 20:53:35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居***南: ( 2024-12-28 04:00:4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习***蓉: ( 2025-01-08 15:36:24 )
品相完美
- 网友 瞿***香: ( 2024-12-18 02:45:1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仰***兰: ( 2024-12-13 16:10:06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田***珊: ( 2024-12-24 18:29:2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辛***玮: ( 2024-12-27 18:47:29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益***琴: ( 2024-12-19 09:42:2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石***烟: ( 2025-01-07 22:06:16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喜欢"我的前半生"的人也看了
全新董其昌书千字文 金印历代名家小楷 博物院收藏名家书法大师创作成人学生毛笔书法笔画结构自学习临摹鉴赏练字帖范本孙宝文上海人美L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Symphony in D Minor in Full Score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嗨!元素:奇幻旅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立方·第4辑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现货正版 国际经济法练习题集 第四版第4版 法学系列教材 韩立余 商事仲裁 经济贸易税法融资 教材配套练习题 人大 9787300251097正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4最新版)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历年真题及专家点评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三个陌生人 哈代(Hardy.T.) 著作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茶馆高中版老舍著正版 现代当代儿童文学作品选老舍经典作品全集高中名著高中生书目高一书目课外书籍高二课外书籍高三高中书目全套12本之一初中生籍畅销书排行榜七八九年级书目当当自营同款KXYB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精装)(当当专供)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4年春季新版实验班学霸笔记 六年级下册 数学北师大+语文人教 小学生教材同步讲解训练课堂辅导练习题(套装共2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箱庭疗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公使之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辞源(第1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Discovery Education探索科学百科(中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