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无为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国,但与其主题和方法论相关的讨论,必然超出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范围,甚至会扩展到晚近东亚宗教思想或西方所谓道德伦理传统,凡是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无为”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就不陌生,也可谓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概念隐喻研究法——乃至此法所依据的“涉身现实主义”的原理——还能为比较思想研究、甚至一般的人文科学,提供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工具。
书籍目录:
目 录
丛书总序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范 例
前 言
第一章 作为概念隐喻的“无为”
第二章 以德为安:《论语》的无为
第三章 自然:《老子》的无为
第四章 方术:《内业》的无为及墨家对无为的拒绝
第五章 养端:《孟子》的无为
第六章 虚:《庄子》的无为
第七章 直枸木:《荀子》的无为
结 论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森舸澜(Edward Slingerland),国际著名东西方哲学宗教思想比较、认知科学等领域专家;现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教授、中国思想与涉身认知研究所所长、哲学与心理学会成员、宗教历史数据库主任;曾就读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精研中国古代思想,功底深厚;主要研究方向:战国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比较、认知科学与宗教演变、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隐喻理论)、伦理学(德性伦理学、道德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人文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古典汉语等;曾发表一大批学术文章,出版多部专著,如《科学与人文科学》(What Science Offers the Humanities)等,还翻译出版了孔子的《论语》(Analects)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近些年西方学者不再草草地概括中国人的性格或东方思想,他们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的。大部分的中国思想史因佛教等“陌生”传统的存在而变得复杂起来,不仅如此,佛教传入之前的传统也比西方原来想象得更为复杂、更为多面。如后来墨家的文典等久已失传的典籍再度面世,如此一来,过去所谓“中国人”对逻辑或语言问题不感兴趣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再如荀子的思想又热了起来,我们从中发现经典的儒家传统要比流行的宋明理学家的描述复杂得多。宋明理学家说,孟子是孔子唯一正统的继承人,所以荀子的再次出场,乃至其地位的变化,宋明理学家能不能接受?不过,我们对古代中国思想的理解却越来越成熟,因此,我们得以继续从几个角度来概括中国人的特点,其中最为要的是,中国思想家最感兴趣的是与实践相关而非纯理论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各家各派就理论问题也展开过争鸣,如什么才是好生活,怎样才能从善或变成好人,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一再关注的话题。因此规范善的内涵、厘清善的定义,这种抽象的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才能以善的方式待人接物。习惯上各家各派也不是从理论上捍卫其立场的,他们以典范为榜样,通过人的示范作用来传递价值,即使涉及理论,也是强调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与此相同,说到伦理标准,中国的思想家诉诸的不是一大堆箴言或抽象的原则,而是与亚里士多徳的“好人”相仿的标准――先生(师)提供的样板或来自过去的典范。
按照墨子的理解,推论过程不必用力太多就能完成。所以在墨子那里没有修身的空间:人们因信念不对(他们的理解力位置“不对”)オ犯错误,这该如何改变呢?墨子认为需要通过理性的辩论,把他们的理解力推到正确的地方。如倪德卫指出的,“对墨子来说,不必诉诸内在心理教育或培养,也能使人们成为道德上正确的人。事实上,他还作出如下推测:人是一种理性的计算器”( Nivison1997:96),这种相当激进的理性主义和意志论被第五章讨论的新墨家学派改过了不少,但墨家的立场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他们对修身依然采取外在论的道德观,专注理性规劝,对性情的培养,乃至无为不以为然,并以此为其学派的一大特色。我们将看到,孟子有时也是从逻辑的认知的角度来理解“推”,但他往往又从生理的渐进主义的角度使“推”发生改变,以此来吸收取自《内业》的修身方法。
我们想想以下陈述:“我要强迫自己来做”。莱考夫和贝克要说的是,这句话在概念上是分裂的,一方是隐喻的主体(“我”)一一意识的所在地;一方是分离出来的自我(“我自己”),后者被“强迫”才能完成主体的指令。以上是主体一自我最根本的分裂。再如下面的表述:“我的恐惧压倒了我”,其中的自我是情感(“我的恐惧”),与主体(“我”)泾渭分明,被概念化为种主体无法控制的物理外力,然而,“我能走出自我”,其中的自我被概念化为主体落脚的隐喻地点(一种容器),但是,当主体希望反思自己时,主体还能从里面出来。以上表述之所以是隐喻的,原因是(1)它们并不真实(如没有“我”真能与“我”分开,后者还能“被迫”做什么);(2)(如下文即将论及)它们从具体的来源域汲取素材一物的关系、物理外力、实在的地点或容器
――以此来描述和推论“自我”的抽象王国。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国,但与其主题和方法论相关的讨论,必然超出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范围,甚至会扩展到晚近东亚宗教思想或西方所谓道德伦理传统,凡是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无为”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就不陌生,也可谓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概念隐喻研究法——乃至此法所依据的“涉身现实主义”的原理——还能为比较思想研究、甚至一般的人文科学,提供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工具。
精彩短评:
作者:沐轩儿 发布时间:2020-03-18 12:45:27
#每日听书 庄子认为,要想达到无为,没必要像老子那样,选择回到自然状态,因为如果觉得自然状态更好,这本身就已经做了一个人为的价值判断。所以庄子认为,根本不做任何事先预设的对和错,直接跟着感觉走,热认知把我们引向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作者:恶鸟 发布时间:2020-07-30 22:54:39
还是犯了通病,手上是锤子看哪都是钉子,儒家和道家的“无”完全不在一个意思上,全都顺着来讲,怎么会相应
作者:今天的栗子到啦 发布时间:2021-01-02 17:13:27
翻过。“实施伤害的不仅是儒家的道德,还有用来描写、存续这种道德的语言,而后者的危害更大。”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21-02-14 15:19:03
作者:Bluesky 发布时间:2017-11-19 20:51:50
这本书后面翻的也太烂了吧,感觉就是用百度翻译翻的,译者懂Java吗?
精英日课1-2.
解读这本书,暴露了万维刚中华文化底蕴不够的事实。
听一遍,看一遍,都是同样的答案。
作者这个解读只是皮毛。
深度书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魔公子 发布时间:2022-07-18 16:01:58
无为
7.1
(美) 森舸澜 / 2020 / 东方出版中心
1.庄子无为的一种科学解释
无为和熟练、无为和刻意之间,就差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值得一个高手用一生去追求。
庄子的“无为”。这是一 个古老话题,国内学者的研究早就汗牛充栋了。但是我敢打赌,哪怕你是一位国学大师,下面的内容,也会 让你耳目一新。
一位西方学者,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给庄子的“无为”,提出了一个解释。
这句话听着有点不靠谱,但我仔细研读了他这个理论,我现在觉得这是我所听说过的关于“无为”的解释中 ,最靠谱的一个。
作者 Edward Slingerland 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一位著名汉学家,他还有个中文名叫森舸澜。
什么是无为?按照森舸澜的观点,你看看NBA球星打球打出状态来了那种怎么投怎么有、如入无人之境的表 现,你看看爵士乐手轻松自在的即兴表演,他们跟庄子说的“庖丁解牛”不就是一样的吗?
这就是无为。
无为首先是一个个人状态
。森舸澜说,无为就是“not trying”,不刻意追求,不用意识控制,好像特别放松的去做一件事,结果做得非常自然。
注意,有些人误以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所以得出结论说老庄的思想特别消极,那就错了。森舸澜理 解的
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得特别自然,让人感觉他毫不费力
。
做事达到无为的水平,反而需要艰苦的练习!森舸澜甚至说儒家培养人的最高目标也是无为 ——
古代中国人从小要背诵许多经典、学习礼仪,得知道鞠躬时腰要弯到什么角度,进入房间怎么迈步,而且要 坐得笔直 —— 这些基础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达到文质彬彬的状态。一方面你肯定是受过训练有教养才会这么做,另 一方面你又做得特别真诚自然。
这种“自然”,是庖丁解牛式的自然,它和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傻乎乎地往哪一站的“自然”完全是两码 事。用一句我们以前说过的话就是 natural doesn’t come naturally。这样的自然,就是无为。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也能进入无为的状态。比如你有能力有自信会跟人相处,去参加一个工作面试 ,聊得特别融洽,说话特别真诚,双方都很自然,那可能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都注意不到自己是怎么表现 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表现。
这个状态,就比那些一进房间都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生怕自己握手的姿势不对 ,每说一句话都字斟句酌想半天的人,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注意,“无为”跟“熟练”还不一样
。我有时候看一些小孩弹钢琴,弹的非常熟练,但我总觉得他只是把这 个曲子给弹“对”,而没有做到弹“好”。我们看爵士乐表演,乐手无疑是非常熟练的,但是他们熟练之外 还有一种灵气,能带一些即兴的东西,就好像有灵魂,或者用中国话就是有“神”,这才是真正的高明之处
。
不生硬不刻意,还要有灵气,这才是无为
。
森舸澜高明之处,还在于他从现代脑科学中给无为找到了一个理论解释。
很多人都知道,人的思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 一个快速的、自动的、不需要主观努力就能运行的“系统1”,森舸澜称之为“
热认知
”;和一个慢速的、 刻意的、需要费力的“系统2”,森舸澜称之为“
冷认知
”。
热认知系统大体是无意识的,比如我们日常的 动作,走路、开车,并不需要先想好动作要领就能自动完成。冷认知系统需要随时做判断,费时费力,但它 的好处是面对新的信息能够随时调整,给不同任务设定新的优先级。
在解释“无为”之前,我们先来把“自动”和“刻意”做一个对比。为此,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首先,请
你按顺序读出下面这五个词:
作为一个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你肯定读得非常流利。这就叫“
熟练
”。
现在请你读出下面这五个词,但是注意,你要读的是每个词“
自身的颜色
”,而不是这个词的读音是什么 颜色:
如果你以前没玩过这个游戏,我猜你读前三个词的时候还是比较顺畅的,因为它们的颜色跟读音一致;但是 读到第四、第五个词,你可能就会稍微停滞一下,因为它们的颜色跟读音相反。这就叫“
刻意
”。
这个实验在心理学上非常有名,已经有了七八十年的历史,叫做“
斯特鲁普任务(Stroop Test)
”。刚才你那个小停滞,叫做“
认知控制
”。也就是说,靠热认知自动运行已经无法完成任务,冷
认知出手控制了一下你的动作。
人脑中有两个区域负责认知控制。第一个区域叫“前扣带皮层(ACC)”,功能相当于一个烟雾报警器,一 直开着监控局面。ACC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给第二个区域,叫做“侧前叶皮层”报警。而这个lateral PFC的作用相当于是救火队,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大脑中的决策系统,它会给大脑中各个部分下命令处理这个 情况。
所以,当你看到第一个绿色的“红色”时,ACC 向 lateral PFC报警,lateral PFC 对照游戏规则,就会命令视觉系统忽略这个词的“意思”,而关注这个词的“颜色”,并且命令你的文字处 理系统闭嘴,不要按照字面意思去发音。
一个不熟练的人做斯特普鲁任务,需要不断地启动这两个认知控制系统。等你熟练了,能够自动只看颜色忽 略字面意义,那么整个任务就被交给热认知在潜意识状态下完成,而把冷认知省下来做别的事。
“刻意”,就是 ACC 和 lateral PFC
同时打开
。任务主要由
慢速的冷认知
系统完成,整个动作是
有意识的
。
“熟练”,就是 ACC 和 lateral PFC
同时关闭
。任务主要由
快速的热认知
系统完成,整个动作是
无意识的
。
那什么叫“无为”呢?
森舸澜介绍了一个特别厉害的实验:科学家在爵士乐钢琴家演奏的时候,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他的大脑。
这个钢琴家表演的是他非常熟悉的曲子,并且加入即兴发挥,也就是进入了“无为”的状态。
—— 扫描发现,这时候他脑子中的“救火队”,也就是 lateral PFC 关闭,但是他的“报警器”,也就是 ACC,反而增强了!
钢琴家没有刻意控制自己的身体,也不在意手指怎么运动,但与此同时,他对周围环境有非常机警的感知。
“无为”,是意识和潜意识,冷认知和热认知的完美合作。意识放开了身体,让身体自发地、非常自然地去 做一件事,而与此同时,意识又保持了高度的敏锐。
我举个足球的例子,你就更明白了。以前江苏舜天队的主教练德拉甘,对中国球员有个批评。他说中国球员 基本功都还行,下底传中的动作做得有板有眼,但是意识不行 ——
球员经常跑到那个位置就来一脚标准的传中,可是你根本不顾现在禁区里是什么情况啊!
这就是光有熟练而没有达到无为。大牌球星的传球动作,也是那么熟练那么自然,可是人家 ACC
系统开着,能随时根据场上不同情况,调整传球路线。但是他这个调整又特别自然,还不能是一停二看三传 那种刻意动作!
无为和熟练,无为和刻意之间,就差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值得一个高手用一生去追求
。
森舸澜在全书开头引用了两个NBA球星的话来描述进入无为的状态打球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他们管这个叫“being in the zone” —— 值得直接翻译在这里:
帕特·加里蒂:感觉球特别轻,投篮毫不费力。你甚至根本不用瞄准。你放开了一投,你就知道它
肯定进……就好像一场美梦,真是不想醒过来。
乔·杜马斯:就好像一个灵魂离体体验,你自己能看见自己一样。你几乎感觉不到对方的防守球员
,如入无人之境,那哥们太慢!你甚至听不到场上的噪声……第二天训练的时候你就想,天啊,
我为什么不能每天晚上都那么打?
在这个中国足球跌入历史最低谷,国字号青年球员连“熟练”都没做到的时刻,我们奢谈“无为”,简直有 点讽刺。不过在我看来更有讽刺意味的是,也许现在全世界最懂“无为”的人,是个加拿大人。
其实《庄子》中讲庖丁解牛的深意还不是研究NBA球员或者中超球员怎么打球,其最后一句话是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森舸澜在书中讲了怎么练成无为,还讲了怎么把无为用到日常处事上去。
2,心理学家的心流和中国的道
只有抛开门户之见睁眼看世界,使用第一流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才可能被发掘为一流文化。
Slingerland,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著名汉学家,中文名森舸澜
首先我想再次对这位在加拿大任教的美国人表示钦佩。从此书看来,森舸澜对中国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有非常 独到的见解,而且他使用现代的学术方法,把这些思想重新整理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
不但如此,他还 使用现代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对这套体系进行评判。而且像他这么做的海外汉学家还有很多。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重新认识中国文化。感觉豁然开朗!如果我们总停留在用传统“国 学”的方法 ——
在故纸堆里“考据”、归档整理汉代以来名家的“解读”、再来点自己的“感悟”、“心得” ——
这些二流、三流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就只能被打扮成二流三流文化。
只有你抛开门户之见睁眼看 世界,跨界使用自然和社会科学相关成果,这种现代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的第一流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才可能被发掘为一流文化。
达到了无为的状态,天会给你一个回报,这就是“
德
”。用今天的话来说,“德”好像是一种能量,也可 能是一种辐射,或者一种光环。总而言之,一个人如果有“德”,那么他身边的人就会自动被他吸引 ——
他不用搞什么奖励和惩罚别人就爱听他的,人们在他身边就感到特别自在,特别信任他,愿意亲近他,就连 鸟兽都对他好。
如此说来,古人说的“德”,跟我们今天理解的“道德”可太不一样了 ——
“德”不是好人的一个品质,而是一种力量加持!古人修道,不是为了反省自己去做个好人,而是为了获得 “德”的法力!
那根据这个精神,宗教其实就是一套价值观系统,没有必要较真。
现在森舸澜说,既然古人说的无为有一种宗教精神,那么现代人不信“天”这个宗教了,应该怎么追求无为 呢?答案是你可以使用任何一套价值观系统去代替“天道”。
自由主义就是一套价值观系统,也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宗教。你还可以往里面加进去别的东西,比如说知识、 家人、真正的好友、大自然等等。关键在于,你得相信,这套系统是比你自己更大的东西。
如果你做的这件事,符合你的价值观系统,而进入了忘我的状态,这才是无为。
我听过一个特别流行的理论,说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 成为一个比你大得多的东西的一部分。我们看企业家爱说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要有“目标”、“使命”、“价 值观”,都是这个意思。
再回到科学视角。如果“德”是来自一种信仰,那么现代人的无为,还有社交作用吗?我们为什么非得往心 流里面加一个价值观系统呢?
答案是无为的确就有那么厉害的社交作用
。无为,是特别自然,自发式的发挥,这种自然无法伪装。当你呈 现无为的状态,你的确就充满魅力,人们就是会信任你和亲近你。像希拉里那样的政客哪怕把演讲词背得再 流利,我们一看就觉得她特别假,举手投足充满做作,无非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没有价值观系统的支持 ,使用意志力刻意地去做这件事,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哪怕你认为“德”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能量,也 没问题。
从做事来说,无为可以让我们最好地发挥。从社交来说,无为可以让我们跟别人良好相处,影响他人,甚至 治国。
古代圣贤追求无为,一个最终目的就是要以“德”治国。森舸澜解释,获得了“德”,你应该怎么办呢?孔 子的说法就是既然有了德,你走到哪里都是中心人物,别人都自发地围着你转,那么你就应该勇于站出来,突出自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引导人民,改造世界。
而老子则认为有德也没必要那么高调,圣人应该在幕 后做点潜移默化的事情,最好是别人看不见,你就把国家治理好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无为,常常很难达到。
一个演员越是想要表现得自然,告诫自己这句台词怎么说那个动作怎么做,他就离自然越远。一个运动员越 是告诫自己这场比赛太重要我一定要好好发挥,他就越发挥不出来。这就好像我们失眠的时候越是告诉自己 一定要放松,明天有个重要会议,放松了才能睡着……就越睡不着。
无为有个悖论:
越是追求无为,就越无法达到无为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一个名演员在台上突然不会演了。 有的运动员在场上突然就不会做动作了。
森舸澜说,中国古代这些先贤,道家也好儒家也好,其实都在追求无为,他们的分歧是在于怎样达到无为。
孔子和荀子这一派认为必须经过艰苦训练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而老子这一派认为无为是人的天性,人只要 发掘自己的天性,跟大自然和谐,就能达到无为。
而这种分歧是有道理的。对有些人这个方法好,对有些人那个方法好。
3,伪君子和嬉皮士
前面我们说到,无为,是意识放开了身体,以自动化的热认知为主导的状态,行为都是自发,动作特别自然 ,感觉无比自在 —— 而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不但做事毫不费力,而且还能获得“德”的社交加持,能影响他人,甚至可以治国。
我们看武侠小说里这个武功那个武功,练到最高境界其实就是无为 ——
特别自由,而又特别强大。再进一步,无为有这么大的好处,等于是超越了一切武功甚至一切个人技艺。归 根结底,不管你练的是什么,都是在追求无为。
所以中国人的真正精神世界,比武侠世界要强大和有意思得多!孔子荀子老子孟子庄子,这些中国文化中的 圣贤,他们的套路不同而且互有争执,但是最高目标都是无为。这就好像武侠世界里各门派武功可能看上去 很不一样,但是练武的目的都是为了成为天下第一能打的人。
所以孔子这一派特别讲学习。学什么呢?学周王朝古代先贤传授下来的礼仪和文化。荀子曾经解释过其中的 逻辑:礼的本质是怎么把有限的资源,有序地分给众人。
过去没有“礼”,人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任意争夺,周王朝的先贤一看社会太混乱了。于是制定“礼”, 让人各安其位,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来分配。比如社会地位低的人和年轻人就得推迟享乐,把好东西留给地 位高的人和老人。
但设定“礼”的等级只是第一步。先贤更关键的手段是第二步:通过礼仪训练,磨炼人的欲望,让人心甘情 愿地接受这种分配!
等到了训练的高级阶段,先贤还给你准备了“乐” ——
在音乐声中,底层和晚辈与高层和长辈一起唱个歌跳个舞,其乐融融共创和谐社会。
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这不就是以前人们批判的“封建礼教”吗?这不就是压迫底层人民的手段吗?可是你 也不能说儒家推崇的这一套就没道理。作为文化训练和教育手段,这是一套非常好的技术。现在科学实验完 全支持这些训练手段。沉浸式的训练,在心理学上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就算本来不和谐的人,按照礼仪做着 做着也就和谐了。一起唱歌跳舞这种步调一致的集体活动,能够加强人们的集体认同感和互相合作。
所以孔子这套武功,的确是培养了一大批君子。
但是这套武功有个漏洞。用森舸澜的话说,就是它每培养出来一个君子,就可能同时培养了十个伪君子。
因为这套武功对人的动机要求非常严格。孔子说你必须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爱我这个道,我才能向你传授我 这个道。可是如果有人内心根本不在乎这个道,但是因为这套武功能给人带来“德”,他潜伏进来,一招一 式都学会,到处假装好人,这不就是伪君子吗?
这就是孔子说的“乡愿”
。注意我看学者对“乡愿”的通常解释是村里的老好人,为人处世搞得很圆
滑其实很自私。而这里森舸澜的观点是,所谓乡愿,是泛指从外表看完全符合孔子的道,但是内心是个伪君 子的人。
孔子认为他同时代的那些学者和政客,大都是乡愿,而且孔子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说这些人的“德”都是偷来的。因为憎恨乡愿,孔子连容易混淆的颜色都憎恨了 —— 但是一点办法没有。
这也是老子这一派人物,对孔子的最大批评之一。
我们再来说说老子。
现代专家考证,老子这个人未必存在,《道德经》这本书很可能是一群人共同创作的。
这些人是什么人呢?森舸澜说,
他们就相当于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那些嬉皮士。
比如《论语》里就记载过这些人。他们文化水平很高,很可能出身于贵族。他们跟孔子一样,认为人心正在 堕落,世道正在走向乱世,但是他们选择了避世隐居。当时普遍的耕种技术是用牛耕地,而这些嬉皮士不喜 欢技术进步,故意自己去耕地,跟美国的“反文化主义者”是一样的作风。
老子学派的人认为人的最基础本性是好的,他们形象地说这些本性就是“腹”,也就是肚子里的本性 —— 所求无非是吃饱喝足而已。真正出问题,带来不好欲望的,不是腹部,而是眼睛 ——
“五色使人目盲……”就是说眼睛看到了距离自己本分生活很远的东西,才产生了不良的欲望。
所以老子学派就认为你孔子搞什么文化建设,大谈不同等级的享受,这不是正好刺激人的欲望吗?
再者,老子学派认为孔子把人的行为贴标签,这些是好的,这些是美的,那些是坏的等等,其实损害了这些 行为的体验。
后世心理学研究也支持这个观点。比如让人品尝不同的果酱,如果简单地告诉他你觉得哪种好吃就买哪种, 一点问题没有。可是如果实验人员要求受试者“
说明
”这种果酱好在哪里,他反而就不会选了!还有,在 玩游戏之前如果特别提醒受试者说你们一定要公平啊,结果他们的表现反而更不公平;提醒人们慈善的重大 意义,他们捐的钱反而更少。
或者说,如果做好事之前先想,啊我这么做是做好事啊,我符合了道肯定能获得“德” ——
那你还是真的做好事吗?你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怎么可能不是伪君子呢?
所以老子学派 —— 虽然参与者都是最有文化的嬉皮士 —— 就主张把这些后天的所谓文化全都忘记,直接回归婴儿状态,这样才是最自然的,才是真正的无为!
老子学派的武功有两个。一个是用机智的文字来说明孔子那一套区分好坏的理论不靠谱,比如“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 —— 后世“禅宗”的“公案”教学法,也是这个意思。
另一个办法可能是创立了一些具体的行动指南,比如“专 气致柔,能婴儿乎?”,有人怀疑这可能就是说的一种呼吸心法。 而且这套通过生理动作达到无为的做法,也有现代科学的支持!
森舸澜说这可能就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runner’s high” ——
就是通过大运动量的体能消耗,暂时关闭冷认知,达到一个无意识主导的愉悦状态。不过这种状态也可以通 过饮酒、吸毒和性行为达到。
总而言之,孔子的做法是一直练到不需要动用冷认知的程度,而老子的做法是用个什么手段关闭冷认知。 而老子也有漏洞。
森舸澜说,《道德经》对过去几十年西方文化影响巨大,很可能就直接影响了美国六十年代的嬉皮运动。可 是那场运动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嬉皮士们都回归世俗生活了。事实上,老子学派向往的那个没有文化污染 的原始社会,生活并不怎么样,照样有争斗和战乱。
老子说不要追求高级文化享受,可高级文化享受也是人 的基本需求啊?把需求分成“肚子的”和“眼睛的”,可能根本就不科学。
更重要的是,老子的无为,看似是什么都不干,恰恰却是想干大的。比如老子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 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像这样的话,听着好像是一种神秘而高雅的哲学智慧,可是你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以退为进的政治手段吗?
就好像太极拳,表面上看崇尚柔弱和缓慢,实际想的是比强壮和快速更厉害!
那么如果你隐居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当更大的官,打太极拳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赢更强的对手,你这是真无为呢 ,还是假装无为呢?
如此说来,孔子和老子这两个办法最后遇到了同样的矛盾:
动机
。这正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无为的一个悖论 :你如果特别想要无为,你就达不到无为,你要真想达到无为,你首先要不想要无为……
后来孟子和庄子,又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将会看到,所有方案都解决不了这个矛盾。也许我们 本来就应该生活在矛盾之中。
4,运用之妙
我从森舸澜这本书中就学到了很多,甚至可以说 是重新认识了这些中国先贤。读罢此书,我真想找出大段的时间,用这次学到的眼光,把《论语》、《道德 经》、《孟子》和《庄子》这四本书仔细研读几遍!
言归正传。上次说到,孔子和老子的这两派武功影响力巨大,但其中都有漏洞。今天我们说两门从孔子和老 子的功夫起源,但是升级了的武功,那就是孟子和庄子。
孔子令人崇敬,而孟子……惹人喜爱。
孔子的做法是用冷认知做主导,勤学苦练,把周王朝先王设定的礼仪和文化融入到热认知系统之中去,过程 艰难,很多人望而生畏。而孟子则说,其实没有必要费劲重建一套“好的”热认知,每个人心中天生就有好 的热认知的种子,你只要略加培养就可以了!
孟子打了个比方。比如现在有个花园,其中有些好苗,代表人天生就有的,“好”的,热认知。但花园里也 有野草,代表人的不好的天性。
孟子说,面对这个花园你可能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放任不管,那这人就可能学坏了。另一种是拔苗助长, 也就是试图用冷认知强制取代热认知。
拔苗助长的极端例子是墨子学派。墨子的思想相当于今天西方的“效用主义(utilitarianism)”这个派别, 认为判断一件事对错的标准不应该是这件事本身有什么道德不道德,而是它带来的结果怎么样。墨子给的标 准是“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
是否有利于增加人口
是否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秩序
满足三个有利于的就是对的,不满足的就是错的。比如墨子门下有个弟子的父亲去世了,按当时习俗,以及 古往今来的人之常情,这个弟子应该好好悼念父亲。但墨子给的标准指示,是早上找个地方把父亲草草埋了 ,然后赶紧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在孟子看来,这是违背人性的做法。你不可能一天到晚活在理性计算之中!孟子说,想让人做好事,必须从 他的善良本性出发,去培养和引导。
比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说孟子认为移情作用(empathy)是天生的。如果看到一个小孩快要掉 到井里去了,哪怕你是个再怎么自私的人,你也不可能坐视不理!你救这个孩子不是为了什么回报,也不是 为了害怕有人找你麻烦,纯粹就是出自内心的恻隐之心。
而现在科学家知道,移情作用来自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因为有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我们看别人受苦, 感觉就好像自己受苦一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看电视剧都有可能流泪,这是天生的。而孟子不需要功能性核 磁共振扫描仪就发现了这个道理。
再比如人对尊严的需求,也是天生的。孟子说哪怕一个乞丐饿得不行了,你给他食物的时候如果不尊重他, 他也会选择宁可不吃你这个“嗟来之食”。这一点现在也有心理学实验证实 ——
比如非常著名的分钱实验中,如果受试者认为分配不公平,那就宁可选择不拿钱走人。
其实现在科学家算是基本肯定了,人脑中一生下来就已经有了“道德模块”,可以说道德系统就是天生的。
所以我们心中已经有好苗了。怎么培养这些好苗呢?孟子说你只要从自己的天性出发,然后把天性扩大,发 挥想象力,把你在这个地方的感情也用到别的地方去 —— 也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所以孟子跟孔子最大的区别是孔子是以理性规范感性,而孟子是从感性出发,培养感性。以前西方的学者认 为我们就应该用冷认知压制热认知,而今天的科学家明白,人的最基本思维模式完全都是模拟和形象化的, 所以孟子的确有道理。
那么我们现在回头再看,当初咱们都学过的,孟子跟齐宣王的一段对话,就更有意思了。
齐宣王说,你让我搞仁义治国,可是我不行啊,我是个有缺点的人……我呢,爱听音乐,但不是圣贤推崇的 那种雅乐,我听的都是流行歌曲。
注意,如果孔子听到这番话,肯定翻脸。你这就是腐化堕落,朽木不可雕也。
但孟子就很有意思了。孟子说大王喜欢听流行歌曲好啊!那你是希望自己一个人听呢,还是希望让更多粉丝 也都能听到呢?你是希望自己在宫里听音乐,外面老百姓都骂你呢,还是希望踏踏实实地听,甚至老百姓都 支持你听,一听说大王又听流行的了,那说明大王身体好啊,无不欢欣鼓舞呢?
那你就赶紧施行仁政吧。
所以孟子的做法就是在任何人身上找到闪光点,然后从这里出发,鼓励他把这个闪光点发扬光大。那么在孟 子看来,沉溺在享乐之中的齐王不算是无为,因为他身上还有些高贵的天性没有被发掘出来,他不是真正的 自己!
这就比孔子灵活太多了。孟子甚至认为先王的文化礼仪也不是不能变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不就 是一个现代学者吗?
不过森舸澜认为,孟子的武功也有漏洞。齐王身上有高贵的天性,那么为什么最后胜出的是他享乐的天性呢 ?为什么苗没有长大,野草先长了呢?这难道不是说野草比苗更“自然”吗?
这就引出了全书最后一位大神,庄子。
我们前面说过,老子学派主张关闭冷认知,让热认知主导。但老子学派又把热认知系统分成了“腹部的”和 “眼睛的”两类,说腹部的欲望就是好的,眼睛的欲望就是不好的。为了回归好的本性,老子学派必须采用 避世的方法,过隐居的生活。
而庄子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区分什么“腹部的”、“眼睛的”热认知!你选择隐居避世,这就等于事先已 经做了一个价值判断,这和孔子给各种行为贴标签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庄子的做法是根本不做任何事先预设的对和错,“
跟着感觉走
”,热认知把我们引向哪里,我们就去哪 里。
这种以热认知为主导,实现不预设任何逻辑的状态,能让人发挥极大的创造性。庄子有个好朋友叫惠子,他 在《庄子》书中常被用来代表常规的理性思维,跟庄子的思维对照,二人就好像华生和福尔摩斯一样。
有一 次惠子问庄子说魏王给了他一个葫芦籽,种出来的葫芦实在太大,当瓢盛水也不行,装粮食也不行,不知道 有什么用。
这个故事,跟现在教育专家经常拿小孩做的“砖头有什么用”测试一模一样。常规思维只能想到砖头的常规 用法,有些小孩反而能想到砖头的非常规用法。
盛水和装粮食,是当时的人对葫芦的两个最常见用法。所以这个故事说明,以冷认知、理性思维为主导的惠 子,没有什么创造力。而庄子马上就想了一个办法:你可以把大葫芦绑在腰间去浮水啊!
现代心理学实验的确发现,如果通过喝醉酒的办法让人关闭冷认知系统,以热认知为主导去思考问题,有可 能获得更发散的思维,带来创造性。
这大概是庄子式“无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 它不但能带来“德”,而且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创造!
怎么达到这个状态呢?庄子的做法是“
忘记
”。我们看《庄子》书中人物一旦要去做个什么大事,总要花 上好几天时间去做“忘记”的功夫。这种功夫大约分三步:
1. 正常状态,能听到外界的声音,考虑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2. 不听外界的声音了,只关注自己的内心冷认知对对错的判断
3. 忘记自己,不听冷认知的判断了,让热认知接手
这一套功夫,特别适合运动员和演员发挥。比如游泳,庄子就特别提到,如果这个人能忘记自己,忘记恐惧 ,他就能游得特别好。如果一个人游泳的时候总想着“自己”,可能连动作都不会做了。
让我说的话,庄子这简直就是完美的无为状态。但森舸澜说,庄子也有漏洞。如果不应该预设任何价值判断 ,那你庄子凭什么认为冷认知就不如热认知?如果一切道理用语言说出来就是贴了标签,那你庄子为什么又 要对惠子说那么多话?
到底什么是“自然”?到底有没有“对错”?话说到这里已经完全是哲学问题,我们还是先打住吧。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四大门派武功的区别。孔子、老子、孟子、庄子,他们的最高目标都是让冷认知和热 认知完美统一,达到无为状态,也就是 not trying。但是他们的路线非常不一样。
孔子:
主张以冷认知为主导,通过勤学苦练,把先王的智慧凝结在人的热认知之中,是 try hard not to try;
老子
主张直接关闭冷认知,只保留“好的”热认知,是 stop trying;
孟子
主张人天生就有好的热认知了,应该把这些好的热认知给培养壮大,而不必用冷认知强行建一套 新的热认知系统,是 try, but not too hard;
庄子
跟着感觉走,事先不做任何对和错的区分,是 forget about trying / not trying
这样我们等于是跟着森舸澜干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用几篇短文,介绍和总结了四位圣贤的思想,而且还指 出了他们的漏洞。
我敢说做学问就得有这样的气魄。
那么一位有学问的现代人,应该怎么达到无为的境界呢?
森舸澜说,这四个方法其实都有道理,都可以帮你达到无为。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选择不同的方 法,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在学习任何技能的初期,我们应该用孔子的办法,勤学苦练,搞沉浸式的教育体验,争取习惯成自然。
具体做事的时候,尤其是要做那些能够影响别人的大事,我们应该参考老子的思想,不轻易干扰复杂系统。
培养艺术品位,提升道德水准,我们可以用孟子的办法,找到身上的闪光点作为种子,慢慢发展壮大。
如果面对一项压力巨大而又特别重要的工作,我们就应该学习庄子,忘记自我,让热认知引导我们发挥水平
。
这些手段的确是互相矛盾的,但世界本来就充满矛盾。无为,本来就是一个悖论:你越想得到无为,你就越 得不到无为。
森舸澜最后说,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最大的一个不同,是中国文化不爱在理论上较真,但是特别崇尚实践!
你说怎么才能骑自行车,光看一大堆说明书没用,只有当你骑过自行车以后,你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 无为,也是这样。四派武功,我们光在这里纸上谈兵没用,你只有实践了,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境界。
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转】李会玲|"无为":先秦诸子共同的精神理想——汉学家森舸澜的先秦思想研究述评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0-05-14 21:14:49
【摘要】加拿大汉学家森舸澜教授认为,"无为"是贯穿中国早期思想发展史的一条主线,是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主流思想家共同的精神理想;同时"无为"悖论本身所包含的张力,也成为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推动力。森教授的新颖结论源于他开阔的视野和不拘于一隅的研究方法,以及西方宗教文化对他的启示性影响,其研究得失值得中国学界的关注。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无盗版(275+)
- 体验满分(116+)
- 内容完整(320+)
- 字体合适(494+)
- 可以购买(649+)
- 已买(471+)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 2024-12-17 07:03:37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后***之: ( 2024-12-20 00:51:07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马***偲: ( 2024-12-27 13:08:41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孔***旋: ( 2025-01-07 02:33:0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谭***然: ( 2025-01-05 06:03:16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詹***萍: ( 2024-12-26 05:47:48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濮***彤: ( 2024-12-28 18:32:31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步***青: ( 2025-01-06 15:34:20 )
。。。。。好
- 网友 居***南: ( 2024-12-13 21:57:2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曹***雯: ( 2024-12-14 21:24:27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曾***玉: ( 2024-12-16 06:25:28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辛***玮: ( 2025-01-04 11:50:19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田***珊: ( 2025-01-04 18:23:0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潘***丽: ( 2024-12-24 15:41:42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对你说些悄悄话 Let Me Whisper In Your Ear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聪明语文(第三季度)共3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国少儿声乐考级曲集(附光盘7级-8级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水平考试教材) 徐沛东 上海音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企业风险管理(第3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2年 全国美术专业报考指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787544532433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英对照法律文本系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少年中国地理 都江堰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中国建筑设计奖金奖获得者倾力打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剑桥通用五级考试PET青少版官方真题 2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考研数学复习宝典(理工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