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动机与人格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5:14

动机与人格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动机与人格精美图片
》动机与人格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动机与人格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13502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6
  • 页数:310
  • 价格:2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5:14

内容简介:

《动机与人格》内容简介:他认为,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诚美好的愿望,都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友谊、宁静和幸福,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而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社会值得信仰和为之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人人都为物质财富的目标而奋斗,一旦得到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性,进而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绝望。马斯洛指出许多“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症”,惊呼在我们的时代,“文明已??发展到了一个真正濒临灾难的阶段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自我成长与人格力量 人能够做的最有益的认知努力 限制成长和进步的力量 成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视成长道路的停滞问题 防御缺失性需要的倒退力 人的成长和缩减焦虑的知识 回避知识意味着回避责任 认识个体和种类的方式 人生注意中的标签化 标签化感知的谬误倾向 抗拒保守习惯的机制 克服陈规化思考问题的技巧 培养充分理解生命的理智 培养感知问题内在本质的方法 正确认识语言与命名 融合永恒与暂时的认知途径 存在认知和缺失认知的特征比较表 如何培养创造者的单纯认知 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心理趋势第二章 新型生活与人格力量 研究生命科学的新方向 探索健康心理的新模式 生物学试验的最佳工具 发挥人性潜能的基础 良好样品是代表全种的选择者 连接主客观生活的关键因素 客观认识生活的途径 引领社会发展趋势的大问题 预测未来问题的荒谬之处 重新定义存在心理 优化个人本性的存在心理 人性丰满者的性格特征 实现存在价值的良好条件 导致盲目性的爱的因素 如何做到真正的选择 心理学从存在主义那里学到什么 人类生存的社会信仰根基 造成心理闭锁的根源 解除自我限制的手段 提高心理研究境界的方案 理想心理教育的宗旨 心理盲目性的研究范畴 积极情绪的正面影响 冲破盲目防御的内驱力 限定智力的思想倾向 认识和思维的界定 心理治疗的目标和目的 限制人性发展的动物研究 文化是问题还是机会 引导生活的崇高目标 如何自由地选择生活路线 摆脱虚假自我的途径第三章 成功心理与人格力量 建立人本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体内平衡的自由选择实验 通向自我实现道路上的阶梯 自我实现与自我成长 自我实现的“本能”论 探究控制和限制的问题 整合理想自我与实际自我的方式 整合统一应该成为的意识 寻找做应该做的正当事 达到最大可能“应该认识”的条件 发掘人性最好的样品作参照 防范现实引退的价值措施 存在主义的人的两难困境抉择 创造固有价值的可能性 揭露疗法有助于探索价值 指导普通人实践的参照理论 制定正常行为规范的标准 发展适用全人类的正常新概念 区别正常的新旧概念 研究人内在本质的特殊条件 显露人本性的良好条件 建立心理上的乌托邦 环境与人格的辩证关系 人类所能达到的最完美的正常本质 健康心理能够超越环境限制 揭示人的表层人格的最佳技巧 心理疗法与人格成长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心理疗法作用的良好人伦关系 心理疗法与良好社会 现代心理疗法训练与理论角色 自我心理疗法与认知心理疗法 完善人格的心理疗法第四章 知识价值与人格力量 影响学习沟通的间接因素 莫做自我灵魂中的窃贼 协调个人内部外部的关系 认识始发和次极两种过程 改善与世界沟通的理论基础 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内涵 高峰体验的学习动力 价值生活的生物根源 事实和价值的统一整合 如何将手段价值转化为目的价值 自我实现的人对事实和价值的认识 构建人性中更高级的价值体系


作者介绍:

马斯洛(1908—1970)

现当代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心理学家。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智商高达194的天才。1934年马斯洛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1年被聘为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斯洛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担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马斯洛在其心理学理论中指出:“人在满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

如果说弗洛伊德精神学派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本能乃至病态的一面,华生行为主义学派展示了物理、化学的一面,那么马斯洛人本主义学派则展示了人类健康、积极与主动的一面。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下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从而,马斯洛心理学又被称为“第三思潮”。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动机与人格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动机与人格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动机与人格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一个爱的需要在其早期生命得到满足的成年人,在安全,归属以及爱的满足方面,比一般人更加独立.正是那些坚强,健康,自主的人能经受住爱和声望的损失.


神经质的人歪曲现实,苛求现实,把过早的概念化强加给现实,他们害怕未知的、新奇的东西,他们过多地被他的人际需要所决定,而不是一个对现实的好的报告者,他们太容易受惊恐,他们太渴望他人的赞同,等等。


健康人通常并不在表面上引人注目,他们不着奇装异服,风度和行为也不异常,他们有的是内在的自由。由于他们不为他人的赞扬和批评左右,而是寻求自我肯定,可以认为他们在心理上是自主的,即相对独立于文化。对不同品味与观念的宽容与超然似乎是关键的必需品。


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无法安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这一需要我们就可以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爱情并不寻求超越自身的原因,也不寻求限度。爱情是其自身的果实,是其自身的乐趣。因为我爱,所以我爱。我爱,为的是我可以爱。”


自我实现者的这种爱与他们对待食物的态度极其相似。这些人—方面津津有味地享受食物,另一方面又认为食物在生活的整个格局中相对并不重要。当他们津律有味地享受食物的时候,他们是在一心一意地享用食物,对动物性以及人的似本能并不采取嗤之以鼻的态度。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享用食物在生活的整个格局中相对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并不需要美酒佳肴,他们只是在美酒佳肴自然到来之际才去尽情享用它。

同样,在乌托邦哲学中,在天国里,在生活中,在价值哲学和伦理哲学中,食物占据的位置相对说来并不重要。这是某种基本的东西,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是建立更高一级东西的一块基石。这些人乐于承认,只有当低级的东西建立起来的时候,高级的东西才能够相应地建立起来;但是一旦这些低级需要获得了满足,它们便从意识中悄然退出,自我实现者从不陷入这些基本需要之中。

性生活与此毫无二致。如前所说,即便当性活动在生活哲学中并不起主要作用的时候,自我实现者还是可以全心全意地享受它的,这是普通人无以获得的享受。这是某种可以享受的东西,是某种可以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是某种别的东西可以建立于其上的东西,是某种象水或食物一样不可或缺的东西,某种完全可以当作水或食物来享受的东西;但是满足应当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自我实现者一方面比普通人远为强烈地享受性活动,另一方面又认为性活动在整个参照系中远远不是那么重要。

我已经指出,自我实现者可以被定义为不再受安全需要,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地位需要和自尊需要驱使的人,因为这些需要已经获得了满足。那么一个爱的需要已经获得了满足的人为何还要恋爱呢?一个被剥夺了爱的人之所以恋爱,是因为他需要爱,追求爱,是因为他缺乏爱,因而他就被驱使击弥补这一致病的匮乏。自我实现者肯定不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而去恋爱的。①

自我实现者没有任何匮乏需要弥朴,我们必须认为,他们已经从这些匮乏中摆脱了出来,可以去寻求成长、成熟和发展了,一句话,可以...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动机与人格》内容简介:他认为,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诚美好的愿望,都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友谊、宁静和幸福,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而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社会值得信仰和为之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人人都为物质财富的目标而奋斗,一旦得到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性,进而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绝望。马斯洛指出许多“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症”,惊呼在我们的时代,“文明已??发展到了一个真正濒临灾难的阶段了”。


精彩短评:

  • 作者:十三钗 发布时间:2015-12-02 22:58:31

    此书和原版完全不同,大家最好去读人大版,更忠实于原文。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样的书太不严谨。

  • 作者:逗宁 发布时间:2023-04-02 14:02:13

    科普性的绘画,温馨的故事,创造力又有趣的内容

  • 作者:小杰 发布时间:2019-09-02 22:35:54

    根本不是原著。。全是私货,有毒吧

  • 作者:就差10cm 发布时间:2013-06-06 13:47:03

    封面就出了个大错,尼采死了8年,马斯洛才呱呱坠地,而尼采居然评论起马斯洛来了!岂不滑天下之大稽?当然,明显的是标点符号错了!就此观感极差!而前言中写道“将根据一般阅读习惯,结合现代成功励志思想···采取通俗表达方式····”好,就此可以pass掉此书了。

  • 作者:Motrioma 发布时间:2012-07-22 10:18:33

    从励志成功学的角度改编了马斯洛原著 竟然还敢把作者标成马斯洛本人 改编者还真是无私啊

  • 作者:若风 发布时间:2018-07-07 17:00:38

    经过出版社整理内容后,读的有点顺,好像当下的网络文章


深度书评:

  • 伟人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作者:一小片蓝 发布时间:2014-01-12 15:45:07

    有一个笑话是说,精神病与神经病到底有什么不同?答案是,精神病人认为2+2=3,神经病人以为2+2=4,前者认为自己是对的,后者认为自己是错的。

    这个笑话确实说出了一部分受到“神经症”症状困扰的“病人”病因所在,那就是他们不敢相信自己“是对的”。这部分人在马斯洛看来,虽然具有和神经症看起来非常类似的症状,但这些人未必就是真正的神经症患者,他们有可能是心智健全的正常人。他们”也有罪恶感、焦虑、沮丧、自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现象却并非源于神经症,然而今天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大多数心理学家)却无视这一事实,往往只根据以上现象就认为这些人不健康。”(第147页)

    马斯洛不仅是一位研究临床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师,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者。他更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中那些精英式的人物。换句话说,他研究的重点不是“病人心理学”而是“伟人心理学”,他不但研究人为什么会“病态”,也研究人为什么会“优秀”。这经常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但如果只从字面上,这种“积极”概念会被心灵鸡汤和廉价乐观所偷换和盗用,所以在真正阅读马斯洛之前,最好不要把马斯洛简单认为是一位“积极”的心理学家,虽然他的确是在从根本上去倡导一种更优秀、更完善的人格和自我实现。

    人类精英不等于完美得无懈可击的“完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所有小缺点在人类精英身上多少也都能找到存在的影子,比如愚蠢、挥霍、粗心、乏味、令人气愤、浅薄的虚荣心、骄傲、发脾气、专注于自己的世界而忽略其他人的存在。——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他们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真正的贡献,他们“十分罕见、凤毛麟角,也给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希望”。

    因此,即使是”伟大人物“,也带有普通人的一切毛病,他们是“人之子”而不是“神之子”。但与普通人不同的是,面对各种缺点,他们具有一种强大而不会带来自我崩溃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华”能力,一种足以“反抗绝望”的精神内核和力量。他们的爱的能力、对他人的尊重、他们的创造能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的是让(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人类全体都能变得更好的那种自觉行动,都是显而易见的。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仁慈也会让他们犯错误“,他们的过度怜悯会让他们自己透支和付出太多。他们的“自我“有可能会被消耗在对真正”神经症、不幸的人、令人厌恶的人、无赖、精神寄生者和变态者”的同情心和救赎里。由于不堪重负,他们可能会被他人的错误所拖垮,常常会做出令人心痛的自我牺牲甚至自我毁灭。

    马斯洛说,”为了避免对人性的失望,我们必须放弃对人性的幻想“。对圣洁得毫无瑕疵的人性的“幻想”并不是一种美好理想的憧憬,因为这种对“完美”的幻想反而是一种人类进步和成长的阻力,会压抑人本来具有的潜能,反而体现了人类的集体幼稚和狭隘。

    天才和疯子有几分相像,但疯子就是疯子,永远不可能是天才。伟大的人物会出现“文化适应性抵抗”或“适应性不良”的情况,因此他们往往都是一些伟大的孤独者。但这种“适应性抵抗”不同于真正的孤僻、变态、反社会和破坏型人格,而是往往成为文化内在的异质性和建设性力量,他们做出的贡献,会使人类文明在最终和长远意义上得到发展。

    -------------------------------------

    附:鲁迅《战士与苍蝇》全文

    Schopenhauer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三月二十一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北京《京报》附刊《民众文艺周刊》第十四号。作者在同年四月三日《京报副刊》发表的《这是这么一个意思》中对本文曾有说明:“所谓战士者,是指中山先生和民国元年前后殉国而反受奴才们讥笑糟蹋的先烈;苍蝇则当然是指奴才们。”(见《集外集拾遗》)

  • 我为什么选择翻译《动机与人格》第二版

    作者:Habby资深译者 发布时间:2022-01-08 17:17:51

    大家好!我是本书译者。

    在接受《动机与人格》翻译委托时,曾经因为选择哪个版本进行了一些调查。如果单从出版时间上看,英文版的第三版出版于1987年,第二版出版时间1970年,那么第三版是最新的。然而,从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的生卒年来看,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显然第三版是在马斯洛去世多年后修订的。

    第三版的英文版在作者马斯洛的名字之后还出现了好几位编者,也就是说第三版是后世的编者修订的。第三版前言中说,第三版对前两版进行了一番重新编排,并删除了一些过时的材料。其次,之所以要重新编排是为了突出马斯洛的创造性思想。

    那么,这些重新编排是不是符合马老先生的原意呢?第三版对原文章节的顺序做了调整,把原第一和第二章移到最后,而把原第三章,也就是动机理论部分换到了最前面。第三版前言说这是为了突出马老先生的创造性思想。那么也就是暗示了,老先生自己修订的书稿没有突出他的“创造性”。那么,他自己难道就不想突出自己的“创造性”吗?马老先生为什么要在谈动机理论之前,先讲了很长的看似与基本层次理论无关的内容呢?这两章是可有可无的吗?是不重要的吗?为什么要在谈到动机之前说这些呢?

    在经过对原书的数次通读后发现,实际情况是,这两章非常重要,恰恰是马老先生最看重的东西,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我们后人看重的需求层次理论。原来的章节顺序才是他的原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这两章里,马老先生对当代科学研究中的静态论,原子论,分析论,标签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马老不仅批评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更对人类认知进行了批评:把研究对象孤立起来看,脱离它所在环境;把研究对象做为静态的东西看,忽视它的动态和变化;给研究对象贴标签,把所有不符合静态研究框架,不符合模式的事物统统忽略掉,又或者给它们扣上玄学迷信的帽子。马老对这些研究者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大力的批判和嘲讽。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把他这个最重要目的忽略了,把这本书仅仅当作是一本只讲需求层次理论的书。这实际上是对马老原意的严重误解和曲解。事实上,需求层次的研究正是用来说明或者批判科学研究中的静态论,原子论,分析论,标签化的证据。这就是马老为什么一定要先说明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再讲动机理论的原因。同时,这也是他对于社会科学长久以来(甚至现在仍是)在量化的、数字化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科学研究风气中所受到的不公待遇表示愤慨。

    马老先生离世已经超过50年了,可是他所批判的科学研究方法和人类认知问题依然存在,并且依然没有受到重视(从第三版的重新编排和删改中可见一斑)。就拿如今的疫情来说,所使用的仍然是静态论和原子论方法。要知道,病毒是活的,是不断变化的。病毒为了生存必定要不断变异对抗人类对它的围剿。人类想活下去,可是病毒也想活下去啊。相反,与这种所谓科学方法不同的方法却受到了打压和排斥,比如中医方法。当代的医学研究,仍然把人体当作孤立的非系统化的静态事物来认识。相反中医却以敬畏之心看待人体,把人体看作动态相互影响的整体。面对小小病毒,进化了千百年的,结构精巧的人体系统也不应该像科学所认为的那样不堪一击。中医致力于修复和协助人体系统,相信人体系统具有智能和智慧,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无论病毒如何变异都能克敌制胜。为什么很多病人在病毒转阴以后,仍然造成脏器衰竭?就是因为西医把人体看作互不关联的部分,把病毒看作静态的孤立的事物所导致的。不知道人类还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醒悟,不知道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听懂马老在50年前提出的批评!因此,这两章内容不仅不过时,非常重要,是本书的前提,而且现在仍然具有极大意义。第三版的编排等于是打乱了马斯洛原本的逻辑,显得不伦不类了。

    鉴于以上原因,我在翻译本书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第二版,忠实地按照老先生的愿意,还原他本来的意图。作为一名译者和读者,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对得起他辛辛苦苦修订第二版的良苦用心。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在一遍一遍校译修改和通读的过程中,冥冥中我有一种与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跨时空神交的感觉。特别是在遇到疑难时。而且我越来越喜欢,到最后已经爱上了自己译作的作者。很多时候,特别是在批评和批判时,他所用的言语表现出的幽默会令我会心一笑。

    再说一句题外话。《动机与人格》这本书长期以来都只有一种译本,即,许金声译本。这个译本,我在多年前曾拜读过,但实在是难以恭维。其晦涩难读曾让我半途而废。直到我自己翻译本书才发现,马老先生的原文并没有那么晦涩,也不难读。他甚至还竭尽所能用尽可能最浅显明白的话来表达和解释,生怕自己说得不够浅显。对此,做为他的译者,我非常想向他表达深深的敬意。

    但许译显然违背了马老的意图。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 译文不仅晦涩难读还有大量错译,甚至还有部分漏译。很多地方马老言语中的暗示也完全没有表达出来。许先生是心理学专业人士,我相信他的专业水平一定不凡,但要说翻译这件事,他则未必擅长。翻译也是一门专业,不是会英语的人就能够翻译好一本书,也不是专业好就代表翻译好。术业有专攻,我们很多时候对很多专业都有误解。

    如果你希望看到马老先生亲自修订的《动机与人格》原貌,希望自己体会马老的原意,而不是其他人的揣测。如果你也觉得许金声译本晦涩难读,我建议您可以试一试这一版《动机与人格》。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468+)
  • 品质不错(69+)
  • 藏书馆(248+)
  • 小说多(588+)
  • 经典(67+)
  • txt(481+)
  • 微信读书(675+)
  • 服务好(205+)
  • 值得购买(278+)
  • 下载快(220+)
  • 推荐购买(69+)
  • 速度快(648+)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 2025-01-08 23:59:30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敖***菡: ( 2024-12-15 22:59:42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印***文: ( 2024-12-20 13:01:3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焦***山: ( 2024-12-27 19:34:34 )

    不错。。。。。

  • 网友 堵***格: ( 2025-01-06 00:53:19 )

    OK,还可以

  • 网友 曾***玉: ( 2024-12-13 16:02:12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饶***丽: ( 2024-12-13 16:01:1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堵***洁: ( 2025-01-02 17:40:13 )

    好用,支持

  • 网友 扈***洁: ( 2024-12-31 21:25:4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孙***夏: ( 2024-12-19 07:27:42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益***琴: ( 2024-12-24 20:59:15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訾***雰: ( 2024-12-20 22:12:4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