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把不安当作朋友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4:26

把不安当作朋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把不安当作朋友精美图片
》把不安当作朋友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把不安当作朋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422188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5
  • 页数:226
  • 价格:45.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4:26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看透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学著作,它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会在书中发现自己的内心冲突:

为什么缺少安全感?

为什么总是想要逃避?

为什么会心累?

为什么感到活着很麻烦?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

为什么感到孤单却不想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

日本知名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作家冈田尊司,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和调查研究中,为无数年轻人解决了情绪问题和精神危机。这本书从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总结经验,用地道的心理学解读不安的精神状态背后的心理成因,教你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修复自我,找到与他人、外界相处的勇气,以及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活着尽是麻烦事

与他人见面很麻烦

让自己努力很麻烦

被期待很麻烦

把竖着的东西放倒很麻烦

去学校上学很麻烦

做决定很麻烦

走上社会很麻烦

恋爱很麻烦

成家养育孩子很麻烦

依赖别人很麻烦

活着很麻烦

第二章  何谓“回避型人格障碍”

“感觉麻烦”的本质是什么?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基准

对他人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

恐于构建亲密的关系

即使是亲密的关系,也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内心

过分在意周围人的目光和他人的评价

自己不可能被他人喜欢

较低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是毫无长处的人

对实现目标或新的挑战,抱以消极的态度

类精神分裂型人格

只担心坏事的发生及其可能性

不会主动想要与人打交道

从生活中获得的快感很稀薄

回避亲密关系或两性关系

面对争执和没有逃避余地的环境会很有压力

本质性的病理就是想回避受伤害

村上春树表现出的回避型人格

与社交恐惧症的关系

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关系

第三章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

婴儿时期不会“感觉麻烦”?

“感觉麻烦”的根源

维持“羁绊”、生存的结构

回避型的生存策略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的异同点

“回避型人格”与“恐惧·回避型依恋”

回避纠纷的“回避型依恋”、进退两难的“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产生的原因

没人照顾的孩子

佛教中对“依恋的舍弃”

后天的培养胜过遗传因子

感觉与他人接触不愉快的理由

与母亲关系淡薄带来的问题

过早的自立也要注意

支配与强迫会催生出另一种回避型

……

第四章  “不想受伤害”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第五章  “回避型”越来越明显的现代人——是适应还是进化

第六章  与“回避型”的人和谐相处的方法

第七章  让“回避型”得以缓解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不再羞耻和害怕,让自己自由生活的方法

后 记


作者介绍:

“感觉麻烦”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一些在普通人看来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对于“感觉麻烦的人”来说,却可能会让其产生负担感,严重时甚至会因此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这类人只占极少数的话,还可以将其归咎于当事者自身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类“感觉麻烦的人”的数量达到了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恐怕就不能再简单地说是因为懒惰或者没有干劲导致的了吧。

这种“感觉麻烦”的状态,在精神医学上很可能会被诊断为是一种“抑郁”。但实际上,通过与这类人的接触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他们也会有不想去上班上学、情绪低落、寝食难安等表现,但是“感觉麻烦”的心理是要先于这些产生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变得抑郁之前,是先会有“感觉麻烦”的想法。他们为了逃避麻烦的事情,结果却使事态变得更糟,最后被逼走投无路,才表现出接近“抑郁”的状态。

顺便说一下,性格忧郁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如做事认真、诚实、责任感强、从不偷工减料的这类人,可以说这和天天把“麻烦”挂在嘴边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一些表现为“间歇性抑郁”的人,大多原本也是很开朗的、在社交场合十分活跃的人,而这与常年“感觉麻烦”的一类人,也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这么看来,将问题归咎于“抑郁”的状态,也只能算是捕风捉影而已。

既然不能被当作是抑郁症,那么这种对凡事都“感觉麻烦”的表现,又是因何而起的呢?而且,这种状态还会一直慢性持续着不被人所察觉。

·显在的三个因素

在我常接触的这类人群中,能明显地感觉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存在。

其一,这类人渴望能成为一个完美理想化的人,或者是过上一种轰轰烈烈的人生,一旦现实中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完美的自己或者平凡的人生,就容易产生“活着没有价值”的想法。基于这种追求完美的想法,感觉自己也必须是足够特别的人才行,这种被称为“自恋型”。也就是说,在这种强烈自恋的状态下,一旦现实不如其意,就会觉得一切都了无意义,非常的麻烦。认为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总是碌碌无为。因为其设定的目标过高,所以反而无法满足于平凡普通的生活状态。除了轰轰烈烈的事情外,其他都是让人感觉麻烦的事情。

其二,就是对于生存以及自己的存在这件事,没有找到任何的意义和价值,往往会陷入虚无或绝望之中。否定自己,觉得所有人都不会爱自己,甚至会做出一些自残的行为,这种被称为“边缘型”。在这种边缘化的强烈想法下,即使有能力、有机遇去取得成功,但仍然无法改变在他内心中空虚感的产生,最终还是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麻烦。

上述的“自恋型”与“边缘型”都属于非常现代的问题,但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在迅速增加的。那就是“想要从生活的痛苦与麻烦中逃离”的这种心理,更直白些说就是,这种“感觉麻烦”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想要从人世间的烦恼中逃离,想要回避现实中的问题,这被称为“回避型”。目前对于“自恋型”和“边缘型”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学者

们对于“回避型”问题的了解还不够充分。

虽然说感觉活着十分的麻烦,但是也没有严重到走投无路想要去死的地步,所以就只是一直维持着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活方式。实际上,这样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那么与这种状态关联最深的,应该还是“回避型”的问题。本书讨论的中心也正是由这种“回避型”问题所导致的“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就是缺乏自信、害怕被别人轻视,所以会对于一切与社会有关的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等,都采取回避的态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因此,没有必要去要求这类人过多的参与社交活动,或者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只要他们在待人接物上保持自己的风格,在工作上能勤勤恳恳就可以了。

掌握实用的技能是很重要的,而在学校里是学不到这些的。所以要经常收集信息,投入金钱和时间让自己去掌握真正实用的技能。当然,自己的兴趣很重要。如果是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无论怎么努力也是产生不了什么结果的。

如果研究的领域正好是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那么这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反之,如果只是将其当作一种逃避的选择的话,研究性的职业现在也不能算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了研究性的职业现在也不能算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了。

回避型的人往往人际关系的圈子都很小,如果过早地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那么就等于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缺少与社会联通的管道,恐怕将会感觉更加孤立。因此,即使最终是以自由职业为目标的人,我也奉劝不要过早的罪名自由职业者。最好先走上社会,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开始也不迟。

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获得专业上的认可,这能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因此,回避型的人能够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对自我情绪的稳定以及自信的树立,都是极为重要的。


想要从深陷的回避状态中摆脱出来,重新恢复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不能再由他人替自己做决定,必须亲自做才行。

当回避型的人不再拘泥于自己所一直抱有的远大理想和心愿,转而愿意去尝试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小机会时,往往也就是他们开始恢复正常状态的时候了。在此之前,这类人面对这样的机遇时,通常都会担心那并非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或者担心身上的负担会增加让自己很难办,或者是事情无法顺利开展,失败了的话会让自己很失望,等等,总之,就是一直只考虑不好的一面,结果总是一事无成。

虽然理想无法实现,但是对于自己感觉有点意思的事情,或者虽然会增加自己的麻烦,但是能让自己接触到新鲜事物的事情,像这样的机会出现在身边时,也不妨去尝试尝试。

所以“人生的大门”你永远不知道会在哪里出现,又会通往何处。但至少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如果你一直对其视而不见,又不愿意去开启它的话,你就永远哪里去不了了。

如果总是拘泥于自己的理想,这样一旦感到有什么不对的话,自己的注意力就会只集中在这种违和感上,结果反而使自己一事无成,陷入“回避”的恶性循环之中。想要摆脱这种状态,应该不管怎样先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试着抓住一些身边的机会,哪怕是很不起眼的事情,也要去尝试,说不定就能因此给你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想要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就必须要将此前“总是想隐藏自己”的行为,转变成“一点点展示出自我”的行为。如果总想着“被别人看到光鲜背后的自己”是一种羞耻的话,那么就不会愿意主动展示真实的自己了,因此,即便他人想要接近自己,也总是会刻意与其保持距离,仅仅维持表面的关系。不要再逞强,努力将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这样才能使状况得到改变。

“回避型”的人恢复正常状态以后,常常会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变化。对于做事情不再感到不安,也不再让行为受到局限。能够自由行事,而不用被所谓的面子、亲人的意见以及他人的脸色所绑架。 非常享受自己去做决定,自己去付诸行动的过程,也愿意尝试各种各样的挑战。 甚至自己都很难相信,自己为什么会一直过着蜗居的生活。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才是最好的,那种对任何事都感到恐惧、总是胡思乱想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浪费时间,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惜。因此,他们会特别珍视眼下的时间。因为这是自己的人生,所以必须将时间用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为了自己而活。

当他们有了这种想法,才会意识到那种一直压在他们身上的“麻烦的感觉”,已经全部消失不见了。

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去过自己决定的人生。而且,要为此迈出实践的第一步。仅仅做到这些就很棒了。


令人意外的是,他人其实并不是真的在意我们,只要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他人也是会为我们让开一条路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明确的告诉周围的人“我想做什么”,而不是“我应该做什么”。不必为此感到羞耻,要拿出勇气来将其付诸行动。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能够打败心中的恐惧,当一个人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时,他身上就已经开始产生变化了。

她的人生就像这样重新激活了,原因就在于她没有独自一人默默的承受,而是选择了放声求助并付诸行动。同时,她也并不在意所谓的“自尊”和“面子”,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毫不回避的重启自己的人生。

因此,只要你还活着,就有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这不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定,你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便是最好的时机。当你决定不再逃避,想要重新激活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了。


回避性的人懒于和他人见面的主要原因,包括特别的怕生,一见面就会紧张、不善言辞等,甚至在会面结束后仍然会受到当时情况的影响,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感觉非常的疲惫等。不管怎样,对于这一类的人来说,与他人会面会面,包括从事前的心理准备,到之后的种种影响在内,都是其他人所无法想象的一件“力气活儿”。


总之,不仅限于失败的情况,即使是获得成功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很低下,甚至会对成功也开始产生怀疑。通常应该对自己抱有自信的场合,也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产生一种毫无根据的劣等感。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这是一本看透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学著作,它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会在书中发现自己的内心冲突:

为什么缺少安全感?

为什么总是想要逃避?

为什么会心累?

为什么感到活着很麻烦?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

为什么感到孤单却不想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

日本知名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作家冈田尊司,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和调查研究中,为无数年轻人解决了情绪问题和精神危机。这本书从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总结经验,用地道的心理学解读不安的精神状态背后的心理成因,教你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修复自我,找到与他人、外界相处的勇气,以及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精彩短评:

  • 作者:lindsay~ 发布时间:2019-12-31 21:10:52

    回避型人格,是一种由既往失败/羞耻经历造就的消极认知→消极生活方式,根源是自我价值感低。

  • 作者:邓若虚 发布时间:2018-11-30 16:38:10

    开篇章节“麻烦”这个词用得很准确。另外,全书中提到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向孩子强加他们不需要的关注和期待”也是一种虐待,是“回避型”的成因。这是日本心理学家的书,很多情况跟中国很相似。

  • 作者:萌芳 发布时间:2019-12-06 17:48:27

    【色彩、光、平面、立体】四本里最难懂的一本。

  • 作者:Mona Lishark 发布时间:2019-04-17 08:41:39

    对自己有了解,就已经是治愈的开始。

  • 作者:翊_立习习 发布时间:2018-07-18 21:09:12

    简直就是群内各位算了患者的真实写照!但是综合全书看,社会也好基因也好,整个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

  • 作者:qianlei063 发布时间:2018-10-20 18:53:47

    症状都对上了,就是没能提出解决方案~


深度书评:

  • 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岁月无痕 发布时间:2018-10-28 18:37:48

    之前看了久世浩司的复原力,但是在某些方面来说很浅显,说的也单单局限在工作方面,没有很好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这本书算是很好对复原力做一个补充罢了。

    作者把常常逃避的人称为回避型人格,他们会觉得一切都是麻烦事,社交、努力、上学、决定、恋爱、成家、依赖等等,甚至活着也是一种麻烦。

    一、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想从世间烦恼中逃离,想回避现实中问题。

    二、“回避人格”的人往往有这样的三个因素

    1.渴望是一个完美的人,当呈现出不完美的自己,没价值感也孕育而出。

    2.对于生活没有乐趣,找不到意义

    3.想要从生活的痛苦与麻烦中逃离

    虽然都是回避,但是前两者更多是自恋与边缘型,而只有第三种才属于回避型。

    “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就是缺乏自信、害怕被别人轻视,所以会对于一切与社会有关的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等都采取回避的态度。

    三、回避型人格的整体特征:

    1.对他人批评或拒绝很敏感

    2.恐于构建亲密的关系

    3.过分在意周围人的目光和他人的评价

    4.自己不可能被他人喜欢

    5.较低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是毫无长处的人

    6.对实现目标或新的挑战,抱以消极的态度

    四、“回避型人格”病理的特点:

    1.爱担心

    也是“回避型”人格主要病理,凡事总是习惯于把事情往坏处想,从而让自己的不安感变得很强烈。

    2.不会主动与人交流

    这里的不与人交流是指从内心就反感与人交往,即便交流也只是流于表面。

    3.从生活中获得的快感很稀薄

    这种人很难从生活或者其他方面中获得快感,自然对生活也没有很大的热情,这种人也被称为“社交无快感症”

    4.回避亲密关系或两性关系

    害怕独自两人时,互相看见自己的身体,本质还是因为担忧自己不可能受到他人欢迎。

    五、面对争执和没有逃避余地的环境会很有压力

    1.不喜欢对立或争执

    总是不擅于表达自我的主张,哪怕自己是有理的一方,但是当时对方表现得很高调、很强势时,就自己败下阵来。

    有时只要感觉事态有往争执和纠结的方向发展趋势,他们就会立即抽身,害怕一回应事态就会激化。

    2.想要确保有逃避的余地

    如果没有可供逃避的余地,往往会感受很大的压力及疲倦感。

    “回避型”的人往往会表现出一开始就看淡一切的态度,明明该是一腔热血、充满理想的年龄,却宛如暮年,总是一副“看淡”或“悟彻”的样子

    六、“回避麻烦”的根源

    1.在幼小的阶段经历过所谓的“虐待”或“无视”的孩子,就会产生“生存很麻烦”这样的想法,这种状态也被称为“反应性童年依赖障碍”

    2.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自身也是有不稳定依恋,那么孩子也很大程度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症状。

    在孩童时期与养育者之间培养起来的依恋关系的基础上,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才会形成支配一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的控制体系。

    七、逃避的究竟是什么?

    逃避的并不单单是懒惰,而是想要逃避当下的麻烦事情,更高层面来说这是一种自我防卫,为了忘记这些不愉快的现实,就只能将关注点和思考变得狭窄。

    八、如何进行改变?

    1.自己做决定,哪怕做一次,都可以让人生发生变化

    2.专注当下,迈出第一步,努力尝试,哪怕是很小的变化,不再幻想那遥不可攀的梦想了。

    3.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升自我的自信心,抗压能力也会增强,也就不会逃避了。

    4.展示真实的自己,不要害怕别人的评价,被内心的恐惧感束缚,行动也会变得僵硬且缺乏魅力。

    只要活着就有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这不是时间早晚问题,而是取决自我的决定,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便是最好的时机。

    当你决定不再逃避,想要重新激活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你的人生就开始发生改变了。

  •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作者:Karen 发布时间:2022-07-31 22:21:16

    这本书让我得到一些意料之外的启发:

    1.从症状表现上,以前认为懒得动是抑郁的代表性症状,书里说觉得麻烦早于抑郁,为了逃避麻烦事儿才使现实恶化到走投无路,最终陷入抑郁。想想是符合自身经验的。

    2.回避型人格和回避型依恋是不一样的。回避型依恋对人没有兴趣,比较冷漠,容易产生反社会人格。回避型人格对人感兴趣,对关系向往,但是出于恐惧回避人,是纠结的状态。 书里把回避型人格的依恋类型称为恐惧·回避型依恋, 不同于矛盾型依恋,连耍脾气惩罚父母都不敢,最终表现出来和回避型依恋是一样的。这个区分解决了我对自己依恋类型的困惑。

    3.寻找原因方面视野比较广阔,既是有血清素、催产素、神经递质受体分布等生物基础的,又是有养育的影响,养育会反过来影响大脑的受体分布,而且不只有父母的问题,学校等人际关系也能有很大影响,此外社会环境上也是一个大趋势,是受工业化推动的。

    4.自恋性、边缘性和回避性三个特点,羞耻感、难以承受强烈的情绪,缺乏体验人生的快乐、反正就是我不行的认定、主体性被剥夺、不喜欢对立与纷争、需要确保有可以逃避的精神支柱等都非常符合我的日常体验,很感激能被系统地描述出来。

    5.感觉作者虽然没有做精神分析之类的深入剖析或者给出好使的大招,但是非常有临床经验,能够把现象描述精微,给人新的看待自己的眼光,已经能让人得到帮助。后面看到说公务员和高校教师曾经是回避型人格的避风港但现在也都忙得要死,觉得作者很接地气。甚至给出了回避型人格作为不同身份怎样交谈的例句,也觉得非常务实和有趣。

    最后,日语絮絮叨叨的口吻,台湾的翻译习惯,语言上会制造理解障碍,但同时有间离化陌生化的效果,带来了促进深入思考的契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可以购买(297+)
  • 下载速度快(183+)
  • 无漏页(641+)
  • 内容完整(424+)
  • 格式多(535+)
  • 赞(443+)
  • azw3(607+)
  • 速度快(631+)
  • 二星好评(93+)
  • 服务好(640+)

下载评价

  • 网友 谭***然: ( 2024-12-30 16:56:1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习***蓉: ( 2024-12-21 13:54:11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师***怀: ( 2025-01-03 00:58:0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马***偲: ( 2025-01-05 06:08:11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冷***洁: ( 2025-01-09 02:39:4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步***青: ( 2024-12-16 23:11:20 )

    。。。。。好

  • 网友 薛***玉: ( 2024-12-28 13:33:17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訾***雰: ( 2024-12-17 23:02:0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訾***晴: ( 2025-01-01 08:35:3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堵***洁: ( 2024-12-24 00:23:14 )

    好用,支持

  • 网友 戈***玉: ( 2024-12-13 22:27:23 )

    特别棒

  • 网友 菱***兰: ( 2025-01-04 12:36:04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后***之: ( 2024-12-11 09:39:05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寇***音: ( 2024-12-22 17:50:20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通***蕊: ( 2024-12-15 05:42:40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