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3:02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精美图片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1314406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3-1
  • 页数:1616
  • 价格:CNY 780.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3:02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正史“日本传”,从最早问世的《魏志·倭人传》到最晚成书的《清史稿·日本志》,近两千年来各朝史官、学者续写不辍,谱写出世所罕见的中日交流壮丽画卷,堪称世界文明史上蔚为壮观的一大伟业。

17部正史中有关日本的记载,既呈现了中国在外交方面的经验得失,也实录了日本的文明进程,历来被视为研究历代中日关系史乃至日本历史的珍贵史料。《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将中国正史中的17篇“日本传”融汇为一个整体,以解题、注释、杂考、研究余録四种形式加以系统、动态、跨学科、深度研究,不仅能为专家学者提供研究的基础史料和学界动向,也能为一般读者加深对日本的了解提供帮助。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书籍目录:

汉魏两晋南北朝卷

凡例

總序

《後漢書·東夷傳·倭》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後漢書·東夷傳序》釋讀

汉朝鮮四郡

“漢委奴國王”金印

關於倭國的兩次朝貢

倭面土國

“斷髮”與“被髮”

卑彌呼的“鬼道”

倭人字磚

東鯷人與倭人

徐福傳説與日本

江南的徐福遺迹

《三國志·魏書·東夷傳·倭人》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對海國”與“對馬國”

濱·滨·浜

鰒·鮑·蚫

古代東海沿岸的食蛤習俗

“伊都國”小議

“邪馬壹國”小議

“卑彌呼”之稱謂

《廣志》佚文

“東治”與“東冶”

“詣”字小考

“中國”小考

“侏儒國”資料彙編

三角緣神獸鏡

王頎事迹摭拾

箸墓傳説

《日本書紀》所引《魏志·倭人傳》遺文

邪馬臺國的“大和説”與“九州説”

《晋書·東夷傳·倭人》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倭人自謂太伯之後

古代日本人名與“卑彌呼”

《宋書·蠻夷傳·倭國》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高麗”小考

“司馬”小考

“曹達”的出身

倭王武上表文與百濟王餘慶上表文的原文典據

好太王碑簡介及其釋文

集安麻線高句麗碑的新發現及其釋文

倭五王與“日本天皇”

《南齊書·東南夷傳·倭國》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建元元年的倭王武獲賜爵位

《梁書·諸夷傳·倭》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梁職貢圖》的倭使

《梁職貢圖》的佚文

《南史·夷貊傳·倭國》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倭洧(隋)”小考

《北史·倭國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多利思比孤”小考

“利歌彌多弗利”小考

隋煬帝墓的發現與墓誌銘文

隋煬帝“覽之不悦”的原因探析

鴻臚卿小考

赴日隋使遍光高

隋代倭國使的來朝與朝謁地

佛教與文字

徵引文獻與參考文獻

後記

隋唐卷

凡例

總序

《隋書·俀國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遣隋使的次數

開皇二十年的遣隋使

《冠位十二階》與道教思想

佛教東傳日本

“菩薩天子”小考

來華學生高向漢人玄理的出自

《丈六光銘》解讀

“秦王國”小考

《舊唐書·倭國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純色裙”與“長腰襦”

日本遣唐使簡介

高表仁及其家族

高表仁赴日資料彙編

《舊唐書·日本國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日本”國號小考

《井真成墓誌》與唐國子監

粟田真人資料彙編

“進德冠”小考

日本遣唐使之目的

入唐僧空海傳略

《新唐書·日本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天皇”稱號的起源

崇神: 從“王”到“大王”

大和時代的外來移民

蝦蛦資料彙編

徵引文獻與參考文獻

後記

宋元卷

凡例

總序

《宋史·日本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奝然進獻《職員令》《王年代紀》及《奝然表啓》的意义

《王年代紀》神名考

日本六十四世天皇一览

日本的五畿七道

宋元文獻中有關宋太宗感歎日本世祚遐久的記載

來宋日僧與宋日典籍交流

“奝然獻書”與“宋太宗賜書”

奝然入宋前後活動編年

寂照入宋相關活動編年

宋代中日僧人往來年表

宋商在日活動編年

《元史·日本傳》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參考主要日韓史料解題

元朝遣使日本一覽表

蒙元遣使日本相關文書彙編

趙良弼首次出使日本經歷

趙良弼與南浦紹明

元朝第一次東征日本始末

《高麗史》所載元朝首次東征相關史料編年

日藏元使詩三首

持金易銅錢

“征東行省”與“日本行省”

“八月一日”還是“閏七月一日”?

第二次東征經過

《高麗史》所載元朝第二次東征相關史料編年

日本現存元軍東征相關史迹與文物

王積翁出使日本經過

至元二十二年再征日本之準備

一山一寧出使日本始末

宋元時期東渡日本的中國禪僧

元代中日僧人往來年表

附録 《新元史·日本傳》

徵引文獻與參考文獻

後記

明代卷

凡例

總序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朱元璋與日本

楊載使琉:“歸道順訪”還是“銜命宣諭”

“奉表”與“奉正朔”

明使被“拘之二年”之真相

洪武七年入明的日本人

足利義滿的中國情結

《良懷上言書》

到過平陽的古代日本人

胡惟庸通日謀逆與中日關係

關於建文朝對日交流的幾個問題

永樂朝征倭論考

足利義持與明斷交的理由

永樂年間被倭寇擄走的若干中國人考

中日琉三國史料中的“琉球”

明代的日本舶來品

王直與鐵炮傳入日本

戰争前夜豐臣秀吉與琉球、吕宋、暹羅、佛郎機之間的外交文書

徵引文獻與參考文獻

後記

清代卷

凡例

總序

解題

正文·注釋·雜考

研究餘録

《清史稿·邦交志·日本》疑誤一覽

陳能怡擬稿《邦交志·日本》

《清史稿·邦交志·日本》與《日本國志·鄰交志》

中日締結《修好條規》時的禮物往還

清人對日本稱呼之變遷

李鴻章屢陳日本“永爲中土之患”

李鴻章屢論遣使日本

矢野文雄與劃福建爲日本勢力範圍之交涉

光緒帝與伊藤博文之問答

清朝駐日本使臣年表

清代日本駐華公使年表

附録 清代中日相關條約

一、 中日修好條規

二、 中日通商章程

三、 中日北京專條

四、 中日天津會議專條

五、 威海降約

六、 中日馬關新約

七、 中日遼南條約

八、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

九、 辛丑各國和約

十、 中日通商行船續約

十一、 樸茨茅斯條約

十二、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附約

十三、 新奉吉長鐵路協約

十四、 煙台關東水線辦法合同

十五、 吉長鐵路借款細目合同

十六、 新奉鐵路借款細目合同

十七、 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

十八、 東三省交涉五案條款

十九、 日俄協定及日俄密約

第一次日俄協定

第一次日俄密約

第二次日俄協定

第二次日俄密約

徵引文獻與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绍:

王勇,1956年4月出生。歷任浙江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並先後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文部省國文學研究資料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擔任客座教授、研究員,現爲浙江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東亞研究”首席專家,兼任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副會長、中華日本學會副會長、中國日本史學會副會長等。

專事東亞文化交流史、“書籍之路”研究,兼及日本歷史文化、隋唐外交史研究。迄今出版各類著作46部(其中國外出版22部),《中日漢籍交流史論》(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獲國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與周一良、嚴紹璗共同主編的10卷本《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獲亞太出版協會(APPA)學術類金獎,《日本文化——模仿與創新的軌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獲浙江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3年獲日本文部科學省所屬“上野五月日本文化研究賞”(首位獲獎中國學者),2015年因建構“書籍之路”理論獲“國際交流基金賞”(繼夏衍、孫平化之後第三位獲獎中國人)。

近年致力於架構“以中國文化爲源頭、中國利益爲核心”的東亞學,目前作爲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東亞筆談文獻整理與研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国历代正史“日本传”,从最早问世的《魏志·倭人传》到最晚成书的《清史稿·日本志》,近两千年来各朝史官、学者续写不辍,谱写出世所罕见的中日交流壮丽画卷,堪称世界文明史上蔚为壮观的一大伟业。

17部正史中有关日本的记载,既呈现了中国在外交方面的经验得失,也实录了日本的文明进程,历来被视为研究历代中日关系史乃至日本历史的珍贵史料。《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将中国正史中的17篇“日本传”融汇为一个整体,以解题、注释、杂考、研究余録四种形式加以系统、动态、跨学科、深度研究,不仅能为专家学者提供研究的基础史料和学界动向,也能为一般读者加深对日本的了解提供帮助。

《历代正史日本传考注》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精彩短评:

  • 作者:tangrikhan 发布时间:2022-07-04 20:33:26

    明代卷最优,其余各卷一般,怪不得要一套一套的卖,还那么贵

  • 作者:晴信 发布时间:2023-07-14 23:11:12

    必读书

  • 作者:不高兴小姐 发布时间:2017-09-05 23:01:17

    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对男女间细腻感情突然变得有耐心也有了好奇心。看新剧吴聘之死,读堀辰雄陪护病重节子,淡淡的忧伤和惋惜一直挥不去。初秋,我成了一个纠结于儿女情长的忧伤少女。

  • 作者:東山鹿溪 发布时间:2019-10-30 16:21:00

    仅读了明代卷 基本上可以代表当前中日学术界通行的学说

  • 作者:花咲く旅路 发布时间:2019-01-09 23:12:12

    考证部分参差不齐吧……

  • 作者:帖木儿的邛竹杖 发布时间:2019-01-30 20:16:06

    花20年写成,不容易


深度书评:

  • 实用的沟通倾听书

    作者:玻璃房里的兔子 发布时间:2017-02-12 12:49:26

    读完了这本书,还是觉得受益匪浅的。虽然在豆瓣评论不是很高,但是在看过同类的沟通的书之后,本书还是有其独道之处,可以从中学到一点比较实用的技能。

    全书一共八章,主要包括:

    1、如何改进你的谈话(本章主要讲述了谈话时该具有何种心态)

    2、如何开启一场谈话(本章主要讲述了如何开始与人搭话,与别人有话聊)

    3、两个人之间的谈话(本章主要讲述了如何能与人愉快聊下去)

    4、如何应对他人(自我聊天技能的关键)

    5、谈话中的争论(偏向辩论的注意点)

    6、如何让自己机敏(谈话中的应变能力)

    7、倾听的艺术(在会说之前,会听也是种技能)

    8、讨人喜欢与惹人讨厌(几种比较常见的分类)

    本书有很多理论性的干货,诸如此类的我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整理,梳理了每一章的主干线。

    接下来,总结一点看书的自我感受:

    对于一个内向的人来说,沟通一直是我的难点,我也一直尝试过各种方法来提高我的沟通能力。记得以前遇见必须聊天的陌生人,在聊完天气之后,就只能相对无言了,一方面觉得很是尴尬,一方面觉得很羡慕那种八面玲珑,既能说会道,又能够使人喜爱的人。这本书虽然理论性的,条条框框的东西比较多,对我来说,他还是打开了我的思路。

    对于内向人的来说,可能都有这种体会,聊天不仅是和对方的交流,首先还是和自我意识的抗争,所以在和对方交谈前,不放先做下自己的心里疏导。1、先清空自己的负面情绪。“谈话时要保持心态平和。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对别人也不会和颜悦色。当我们在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心情不好,情绪不佳的时候,在聊天时候可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脾气发出来”。因此,尽管我们总会遇到不顺之事,这些事可能影响了我们一天的言行,那么在聊天时,何不先有意识的注意下自己的情绪,先将自己各种负面情绪暂时清空,专注于当下的聊天中。2、“你不能同时又笑又哭,同理,若果你的思想中充满了沉闷厌倦之气,那么你的话语也不会显得 十分光彩照人。”3、要有自信,不要害怕,说错也没有关系。“除非你自信你有反答一个机制的回答的能力,否则,你永远也不会变得机智,倘若你怀疑你的能力 ,那你便受制于自卑意识。你必须脱离这种想头。”4、即使我们习惯于孤单,甘于平静,我们还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单是交朋友,也会使我们自己心灵感到愉悦“如果你老是和自己的思想在一起,时间越久,你便会变得沉迷于自我,你需要与别人谈话,以使你的心灵能远离你自己”

    聊天需要彼此的尊重。我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经历背景,我们总能分出生活中那些是我们讨厌的人,那些是我们喜爱的人,但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又必须和每一个人交流,因此不管喜欢或者讨厌,在你面前是和本身就是个不同的人,我们在理解这种不同的时候,要理解包容,最重要是尊重对方。而尊重不单单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做人的礼节。1、不要表现的心不在焉。“心不在焉是不可原谅,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注意听人家讲话,这对于别人来说无异于莫大的侮辱,因为你的言行实际上等于在说“你说的那些东西不值得我的注意。”2、不要表现自己的厌恶。“如果你对自己的某一位谈话者没有特别的好感,一定不要让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因为这又不是在谈情说爱,又何必让这种一时的好恶来影响现在的谈话?避免这种情感冲动,最好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无动于衷地倾听他的言论。虽然感情趋势是下意识的,不可看见的,然而你只要以他的谈话为中心,便必须要引起一种注意力,从而敌对情绪压下去。”

    聊天时需要我们专注。我们想让别人喜欢我们,喜欢的渠道不外乎我们的交流,让对方在交流中喜欢上我们,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专注。这个方法虽然感觉上比较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真的有用,以前我在和别人老天的时候,思想总有点游离,聊天不外乎各抒己见,他说完他的我说完我的,不知怎么的总觉得双方的对话有点半冷不热的感觉。但是我尝试了下在聊天中专注于对方讲了什么,而且只考虑他讲了什么,我在他的话中给予回应,聊完突然之间觉得彼此聊天热络了不少,而且好像也有话聊了,从而让我感到,只是轻微细节的转变,真的会让聊天不一样。

    “老生常谈”的重要性。本书中所谓的“老生常谈”是指那些比较常见的打招呼、寒暄、恭维的话语。比如说“久仰大名,今日得见,非常荣幸”、对于老人可夸年轻“我以为您只有五六十岁呢”,对于父母可夸小孩“真是个漂亮的孩子”。虽然这些都是常见的“老生常谈”,杀伤力也不小,能够留下有礼貌的第一印象,也能让双方交流愉快。

    总体来说,书本为我们详解了沟通的技巧,但是如何运用还是需要我们平时自己的磨练,虽然有各种沟通的书籍供我们学习,但是沟通本来就无对错之分,在我们未经学习之前,我们也每天在和别人交流,所以虽然我们一直在学习技巧,但平时不妨放松自己,享受聊天,提高自己沟通能力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够使得自己和他人在生活中体会快乐。

  • 读《洞察人性》

    作者:Branden 发布时间:2017-11-25 22:52:49

    人要想改变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除非对自身有深刻的认识

    之所以读阿德勒的《洞察人性》(有的版本译为《认识人性》),是因为想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原本深知自己是一个带有自卑性格的人,想通过阅读《自卑与超越》(又译为《超越自卑》)让自己超越自卑,进而能够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但在图书馆找书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认识人性》这本书,所以干脆把它也借了过来。因为感觉通过认识人性不仅能够了解自己,也能够更加理解他人。

    一开始打算一周或者两周读完,但断断续续没有计划,从月初借来直到快月底才算读完。其中大多数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做了许多笔记,大多数是一些摘抄,因为感觉许多内容实在是太过经典充满了智慧,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这样会不会导致自己的狭隘呢?如果只关注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视野必定受限,更危险的是这样会固化自己已有的认知导致接受不了其他的观点。

    昨天上课老师说看书学习不要仅仅是一味地接受作者的观点,也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吸收整合。这样一来的话,输出的内容可能就会跟作者原来的意思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了(如果读者理解能力差的话,如我),所以正如我在写的这篇读后感,描述的也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并不能代表作者的意思。

    读完整本书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如果要提出几个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倒也是有的,比如:

    心灵、童年经历、心灵活动、社会感、安全感、对权力的追逐、性格与行为模式、虚荣、自卑、焦虑......

    阿德勒称《洞察人性》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1. 点明个人错误行为怎样对社会及公共生活的和谐发挥作用;

    2. 教导个人怎样认识自身错误;

    3. 为个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指引。

    关于第一点,作者举了许多个人的案例,但貌似并没有指出个人的经历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只是通过个人案例说明其理论。关于第二点和第三点,我认为可以归结在一起,通过让个人了解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的行为就可以让人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从而让自己更好地在社会上生活,这一点本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的。

    阿德勒的理论基础是,认为

    获得安全感、保障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和稳定发展是一切人类心灵活动的终极目的。

    关于心灵活动,作者认为只有有生命会运动的生物才有心灵,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社会活动作用于心灵,同时,心灵对外部的社会活动给予的刺激做出反应。由于不同人对外部世界给予的刺激做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因而催生出了各种不一样的性格。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作者甚至认为

    一个人童年的性格特征跟他成年的性格特征并无二致

    。对于这一点我持有怀疑态度。我觉得人是会随环境变化的,不同环境中的经历会对人的性格造成影响。或许作者表达的意思是人与生俱来的最根本的性格特征不会改变(潜意识?)?此外还有一点疑问是,作者认为无论童年还是成年以后,一个人的行动路径大致是不变的,因为其心灵活动的基础是不变的。心灵活动的基础又是如何奠定的?受什么影响?不变就是不受影响,为什么不会受到影响呢?在有就是作者认为不是所有的经历都能够增加智慧,这点可以理解。但

    学习虽然可以帮助解决一些难题,塑造人的生活态度,却无法改变其行为模式。

    这又如何解释呢?阿德勒自己的说法是:人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到的结论是他自己对经历的看法,由他自己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人只能从经历中得出他自己想要的结论。人从各种经历中得出的经验都会跟自己的行为模式相符,而他断然不会改变这种模式。所以他认为人很难改变自己。

    人要想改变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除非对自身有深刻的认识,并对自己想要怎样改变自己、变成怎样的自己有异常清晰的认识;此外还需要保持乐观和耐心,最重要的是要摒弃虚荣,不再以逃避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对待自己应该做的所有事,如此方能发生真正的改变。

    这一点还是比较认同的。

    电影《城中大盗》中的那句台词:

    每天,人们起床后都会做同一件事情,他们告诉自己总有一天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课没人付诸行动。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改变自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就比如明明前一天晚上告诉自己要早起,且定好了时间,但一到起床的时候,身体就像被吸铁石吸住了铁块一样躺在床上动也不愿意动。那些有强大自制力的人,除了拥有强大的毅力和自律能力,必定对其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他们深刻的知道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达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也有了清晰的行为模式,贯彻执行,从一而终。

    除了改变自己,理解他人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我们甚至都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我们通过感觉器官观察一件事物,凭借我们的知觉和感受在心灵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则带有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品行,但是这种知觉跟真实的事物是不一样的。所有人都只关注跟自身目标相符的事物,在这种前提下,要想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对其目标有深入的了解,要想了解人性,就必须承认、理解他人的价值。

    谈及记忆,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带有某种深藏在无意识里的目的。记忆带给我们的经验要么是为了激励我们继续这么做,要么是警告我们避免这么做。然而我们的记忆和经验并不是在所有时刻都是有效的。我们之所以会犯错误,是因为我们过度依赖于我们的经验,我们都以自身独有的生活方式为依据塑造着我们自身的经验,但当我们利用这些经验对生活中的事情做出判断和行动时,我们往往会对这种经验做出了某种程度的加强。此外,自卑和虚荣也会让我们对自身的情况做出错误的判断。自卑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法胜任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面对一些人生责任,他们往往会显得害怕、胆怯、逃避,不敢面对。而人类的许多行为往往也能用虚荣来解释,比如傲慢和膨胀的野心这些,往往也是虚荣心在作祟。要破除虚荣的影响,选择主动与他人合作书自然规则对人类的合理要求。

    在阿德勒看来,人都有获得安全感的需求,人也有追逐权力的冲动。人的种种行为似乎都可以用获得安全感或者为了追逐权力来解释。许多有着“性格缺陷”的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程度上的性格缺陷)的行为,比如内向孤僻的人往往会表现得拒绝和他人与外界接触,在他们看来,外界的刺激是一种威胁,侵犯了自己的“安全领域”,为了让自己不被影响,维持自己的安全感,他们往往选择沉默寡言,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不愿与外界交流。而相对比较外向积极的人,他们更倾向于参于与他人交流,他们更加热衷于参加各项社会活动,而且勇于争先表现自己。他们种种举动(有时做出让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比如故意张扬声势吸引人的关注,或许都是出于对安全感,或者是对权力的需求。这种人表现出更加强烈的社会感,而一些社会感比较弱的人则表现得更加不愿与他人协作或者参与社会活动。对于一些要与他人互动的社会活动,他们往往选择“逃避”,当然,这种“逃避”有时候看起来并不那么“真实”、“直接”,往往会是表现为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比如拒绝参加聚会时他们会想出各种理由不去参加,或者选择去做任何其他事(除了去参加聚会),因此他们就有了各种“正当理由”“说服”别人和自己:我之这么做是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人本身在大自然是脆弱的。但是如果群居在一起就有了社会分工,人与人彼此间的相互协作造就了人类的强大。因此,要在人类社会更好的生存,就必须学会增强自己的社会感,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合作。

    性格会对我们的行为模式产生影响,但同时行为也会影响我们的性格。这点就好像是我们说开心时我们会笑,但多笑一笑我们也会开心,所以说笑一笑十年少。爱笑的人必定是对生活非常乐观的人,拥有乐观性格的人会相对更加轻松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对未来总是保持乐观积极的一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的时候会选择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想办法解决各种生活中面临的难题。

    总之,人类的种种性格上的缺陷都是某种程度上缺乏社会感,明白了人是整个社会的一份子,并积极融入社会,主动与他人合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在社会上生活。在与他人互动协作的时候(尤其是孩子),还能够挖掘我们自身的潜力,因为多参与社会活动,多做一些我们未曾做过的事情的时候也是我们不断了解自己,发掘自己能力的时候。与此同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他人。

    以上是我读完《洞察人性》这本书的一些理解。当然,我的理解肯定跟作者的意思有所偏差,而且也不完整。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吧,重要的是自己的收获,看完书哪怕只有某两句话对自己有启发也足够了。因此,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更加了解自己,在知道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陷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弥补,通过有意地改变行为去引导自己,以更加积极和善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同时,也要更加宽容地去看待他人的行为,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深层目标,他人的成长经历和价值观念,与人为善,和谐共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中评(76+)
  • 无广告(449+)
  • 无多页(202+)
  • 书籍完整(676+)
  • txt(545+)
  • 体验满分(660+)
  • 情节曲折(163+)
  • 目录完整(509+)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颜: ( 2024-12-13 18:34:15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居***南: ( 2024-12-29 06:10:1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游***钰: ( 2024-12-24 23:55:04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隗***杉: ( 2024-12-20 12:48:50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曾***玉: ( 2025-01-09 07:35:46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后***之: ( 2024-12-12 22:46:18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瞿***香: ( 2025-01-09 00:23:1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宫***玉: ( 2024-12-28 16:37:13 )

    我说完了。

  • 网友 冷***洁: ( 2024-12-27 23:48:4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堵***洁: ( 2024-12-26 20:08:09 )

    好用,支持

  • 网友 相***儿: ( 2024-12-13 09:21:1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养***秋: ( 2024-12-22 09:58:02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敖***菡: ( 2024-12-28 19:54:25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田***珊: ( 2024-12-20 01:04:3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师***怡: ( 2025-01-06 09:45:5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沈***松: ( 2024-12-16 18:30:52 )

    挺好的,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