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至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网络至死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内容简介:我们也许已经晓悟,但也许并未察觉,我们正陷入空前的“网络统治一切”的危机之中,就像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忧虑的那样,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技术,而现在这技术等同于网络。我们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网络所创造的一切,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生活,我们好像患上了某种强迫症,一遍遍地刷新网页,而短暂的断网也使我们心绪不宁。注意力极易分散,记忆力严重退化,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度扼杀……我们在网络越来越强大的信息世界面前,越来越措手不及,越来越被机器所主宰。
“网络至死”,绝不是危言耸听,人类为机器、网络所异化已经不是简单的玩笑,而是深入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精神之中的世界难题了。怎么办?我们被迫在信息时代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我们该如何重新掌控我们自己的思想,并最终赢得这场人与机器的网络之战?
《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以网络时代人类异化现象为依托,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重新审视人与电脑、网络的关系,关注网络统治时代人的境遇,探寻人类心灵的困境和脱困之途。与此同时,作者文笔幽默而轻松,让读者得以在会心一笑之余,思考我们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和未来。
书籍目录:
我的大脑已经落伍了
全新的大脑
思考机器变形记
为什么医生束手无策?
数字泰勒主义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多地去适应机器?
我们是如何忘记飞翔的艺术的?
短时记忆的混乱
多任务处理是对身体的损害
电脑认识我们
电脑不会讲故事
我们想和它们一样
电脑一生中最大的失望
人在数学中的变形
”肢解”和“烹煮”人类的方法
当人类不再思考
数字达尔文主义
当电脑开启,人脑便停止转动了吗?
工具如何改变着它的发明者
属于温和而有用的统治者的时代
让人丧失意志力的香味
关于疲惫与自我耗竭的科学
对于意料之外的事物,我们是盲目的
逆时针方向实验
时尚、潮流、泡沫与狂热
什么都不是的偶然
教育的未来
玻璃球游戏
致谢
作者介绍:
弗兰克·施尔玛赫 Frank Schirrmacher,毕业于海德堡和剑桥大学,拥有博士学位。1994年起,担任《法兰克福汇报》主编之一,曾多次获得德国文学和新闻领域大奖。《周日世界报》曾评价道,施尔玛赫是个“对题材具有天才嗅觉的执著报人”。其著述甚丰,前一本著作《玛土撒拉的密谋:颠覆高龄化社会的迷思》,主要关注老龄化社会的老年歧视问题,曾居德国非小说类排行榜第一名,德国2004年非小说类最畅销读物,迄今仍名列畅销榜前茅,已发行70万册,授权14种语言翻译,并为他赢得“黄金文笔奖”、“克林纳国际书卷奖”专业类书籍奖,以及“2004年德国最佳记者”的殊荣。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数字社会里,我们的注意力在丧失,我们对于复杂文本的理解力在慢慢荒废和退化。
“注意力干扰”:我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每段信息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的社会联系。当我上网的时候,欲望似乎很难得到满足,我只是不停地搜索,却不管我是不是真正理解了我搜索到的内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正了解我到底要搜索什么。我就像在挠蚊子咬出的包,越挠却越痒。
信息是需要耗费注意力的,信息的洪流带来的可能是注意力贫乏的浪潮。
阅读最核心的秘密在于可以让读者的大脑获得自由思考的时间,而这种思考所得远远超过他们在阅读之前所拥有的认识。
我们已经太依赖于通过电脑来建立我们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从计算到纠错,从读懂城市规划到记住电话号码——电脑已经使得我们大脑中这些不同的功能分区弱化、缩小、关闭,我们的一些神经元甚至已经陷入提前退休的状态。
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所谓的最能干的人,而只有获得信息最多的人。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内容简介:我们也许已经晓悟,但也许并未察觉,我们正陷入空前的“网络统治一切”的危机之中,就像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忧虑的那样,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技术,而现在这技术等同于网络。我们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网络所创造的一切,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生活,我们好像患上了某种强迫症,一遍遍地刷新网页,而短暂的断网也使我们心绪不宁。注意力极易分散,记忆力严重退化,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度扼杀……我们在网络越来越强大的信息世界面前,越来越措手不及,越来越被机器所主宰。
“网络至死”,绝不是危言耸听,人类为机器、网络所异化已经不是简单的玩笑,而是深入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精神之中的世界难题了。怎么办?我们被迫在信息时代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我们该如何重新掌控我们自己的思想,并最终赢得这场人与机器的网络之战?
《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以网络时代人类异化现象为依托,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重新审视人与电脑、网络的关系,关注网络统治时代人的境遇,探寻人类心灵的困境和脱困之途。与此同时,作者文笔幽默而轻松,让读者得以在会心一笑之余,思考我们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和未来。
精彩短评:
作者:豆友37311082 发布时间:2012-05-14 10:58:44
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脉相承,一个是对电视大吐槽,另一个则是对网络的大吐槽。看到这么激烈的书就莫名兴奋有木有?
作者:空羽 发布时间:2012-03-11 17:53:15
装腔作势、不负责任的、肤浅的“盛世危言”。PS:28元?2.8元还差不多。
作者:岂能无怪哉 发布时间:2015-12-14 01:59:34
咦…好像并没有解决副标题的问题啊……#难道是让读者自己去google# #别在网络上搜索找不到答案的东西#……【回去确认了一下 其实作者在最后一页的倒数第二段…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呵呵
作者:乌有 发布时间:2012-06-22 13:49:27
人脑的异化,无异于精神的死亡。
作者:天平上的尘埃 发布时间:2013-12-02 10:53:57
我们是否还能意识到自己每天在电脑或者手机上花费了多少时间?我们是否注意过微博、微信(facebook twitter)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社交习惯?我们是不是觉得越来越难以集中精力,太容易被短信、email、微信占用了我们的注意力,而网络上各种各样铺天盖地的信息洪流在无情的吞噬着我们。人类发明了电脑和互联网,而电脑和互联网却改变着人类的思维。这一切到底都是如何发生的,而背后的秘密又是什么?
作者:Ultraviolence 发布时间:2022-11-27 18:56:40
真的爱看,初二读的应该是。词汇上确实有点华丽空洞,像半死梧桐倾城殇这种,有点小尴尬。但是还是很美丽呀,就是很脂粉味儿。因为漱玉词就是很脂粉味儿!像三毛旅游洪都拉斯,春到长门春草青,日高烟敛,太美丽了…相当喜欢看。
深度书评:
网络的代价
作者:夕岸 发布时间:2011-09-04 16:38:31
“我们可能会淹死,我们的灵魂可能一败涂地,我们可能没有屈服于邪恶的诡计,而惨败在不可阻挡的小调、信号和小文章上。”——施尔玛赫引自丹尼尔•丹尼特
人脑面对信息爆炸束手无策已经成为技术垄断时代的经典画面。技术悲观主义的论调,加上专栏作家的嘴皮子,要建立一个批判的姿态何其容易。谷歌就是那个屹立不倒的稻草人,任由我们投去恶毒的话语箭簇:搜索引擎分散注意力,影响记忆力,扼杀创造力,使人头脑简单,沦为信息囚徒。
所以我对于《网络至死》的第一印象其实不太好。好在通读全书,发现除了哗众取宠的中译名和夸大其词的封面介绍外,文字间还是有些实际内容的。
作者不仅从自身的用户体验谈起,也适当地穿插了不少科研成果。薄薄180页的内容,并不缺少数据和必要的图表作支撑。你可以看到作者引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一些流行的认识进行了批驳。比如25岁以下的人并非都是Geek:青少年中,只有55%能在网页上寻找、下载并正确安装软件,这比成年人低了10%,技术达人大约只占年轻人的5%。比如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动物高级,人在寻找信息时采用的策略与动物觅食是一致的,行为方式则较动物更加迟钝。比如谷歌非但不会使人变笨,反而可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因为使用Google时,我们大脑的活跃区域比平常阅读的时候要多得多。
所以,正如作者一开始就承认,我们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说,是谷歌或者互联网让我们变笨了。“这一切都无关智力,无关智力不足,无关智力下降,无关变蠢。”是“信息爆炸所带来的颠覆性的认知改变”,让我们在网络矩阵里产生了短暂的眩晕。
施尔玛赫提醒人们,需要关注的并非人脑生物学意义上的退化,而是多任务处理的趋势。网络把人的时间切割成了薯片,“注意力使得我们越来越多地丢失了自己”。作者的担忧,比列文森在《新新媒介》中努力沿袭尊师麦克卢汉的“完全浸淫”理论更有说服力。当我们从事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中途被打断,则需要大约25分钟才能重新回到被打断前的状态,而据《纽约时报》的统计,在这个过程中,约40%的人会忘记回去处理之前的事务。正如前段时间流行的一个段子,说原以为玩微博是打发碎片化的时间,结果发现微博把完整的时间都打碎了。作者在书的后半部分有一段精妙的总结:“为了制造一个工具,人们首先要有一个想法。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人们拿着一个工具首先会想是不是也可以用来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此时,主体与客体,人类与工具间的关系产生了奇妙的错置。
文化学者伊利莎白•古费在《回潮》的结语中说:“我们被拖向过去,因为我们关于未来的憧憬尚未成形。”这句话对于网络时代,大概是很好的总结,在不确定的洋流中,怀旧成了理性的选择。当我们大谈特谈笼统的媒介素养时,是不是也该拥有具体的“网络素养”:通过筛选、分类、定制、屏蔽、清理,有序管理在线身份、信息、时间,避免自己的生活被各种外力撕扯成一张破网,避免我们在模糊的认知里溃逃向过去。
看得出作者并没有野心构筑一个自洽的体系来解释网络的掠夺本质和人类的可能未来,28篇小短文,质量有高有低,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信息对人的影响。整本书可以看做一篇超长的导读,每篇文章都暗含着无数的外链,链向系统的实证研究。不过可惜的是,作者并未在文后附上参考文献,抬高了延伸阅读的门槛。
总的来说,《网络至死》充其量是本较为严谨的随笔集,如果受不了漫谈式的文风,大可不必劳神阅读此书。尼尔森和皮尤中心的互联网报告,显然更对学术腔与数据控们的口味。
信息世界的阴暗面
作者:顽夫子 发布时间:2012-04-21 22:29:07
其实,若不是《网络至死》这本书,并无法去想到,信息科技,其反过来对人思维甚至行动造成的影响和制约。为什么人身处在信息洪流中,思想却越来越空洞?
记得最初能够上网的时候,那个时候,用的还是电话线,速度为5k,而可以去用的网站,除了那么些个门户网站和一些刚刚起步的bbs,那时候甚至还有聊天室这种东西。网络作为一个完完全全新鲜的东西,并没有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无非,就是从诸如电视这种完全被动地接受信息,到可以自己主动去搜寻去点击。而且,信息似乎可以永远在那里,随叫随到。仅此而已,就已经让人对未来的网络生活充满想往。这就是Web 1.0的时代。
后来,有了宽带。于是,下歌曲多了,下电影多了,下游戏也多了。在体验高速网络的同时,信息的传送量也变得越来越大。亏得如此,很多人从“沙发土豆”中解放出来,玩网游,看电影,做着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自主去选择的娱乐方式。同时也亏得无法管理的版权问题,很多软件和技术,很容易得到最新的版本和技术。像日本建筑师矶崎新所说,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盗版软件的横行。谁能想到,超级短的工期,一个城市,几年的变化是如何赶上人家几十年的,一个规划,一个城市,似乎短短的2年,就可以拔地而起。如果没有免费的软件和标准图集,城市发展进度必然是慢了。
渐渐地,Blog出现了,Facebook出现了,Youtube出现了,Twitter出现了。这几个始祖网站以及其之后发展出来的偏专一类型的衍生网站,使得互联网也进入了Web 2.0时代。互联网真的成为了与现实世界相似的另一个平行世界。可以匿名,可以实名,但是有什么差别?慢慢地发现,每个人的上网习惯,无非就是那么些个网站,浏览器为了方便用户,就也出现了像safari的首页,又或者是常用网站这样的类似九宫格。而我们慢慢所忽视的每天,几小时,就在那么刷着微博,校内等等,让时间在身边溜走。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打开电脑,无非就是为乐打开浏览器,所以Google 出乐Chrome系统。毕竟,企业就是要绕着人心转嘛。
网络依赖?
多少人,在Facebook、Google上泄露了自己的行踪。过去恋人分手,可能,分开了就极大可能老死不相往来,而现在呢?哪怕你把一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删除地干干净净,但是如果有着共同的朋友,共同的交际圈,你在人家的Facebook上看到对方给别人说的话,过分点甚至可能是调情,心里也会难受一阵吧。这,又是网络带来的人际关系的新的关系方式。就是,你几乎永远兜没有办法跟另一个人彻底绝交。而如此书说举的例子,一个美国的作家在Facebook上居然看到了曾经抛弃了自己的母亲,当看到自己的母亲抛弃了自己,而现在却有着温馨的家庭,你到底是去捣乱捣乱呢,还是说,就那么默默地关注着人家给自己孩子拍的可爱照片?当自己尝试着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朋友,又或者从某种程度来说给人家装逼的时候。这一切,真的仅仅是对自己的利益么?一切,又似乎真的可靠么?
再或者,当我们说,为什么发现豆瓣上给自己的推荐靠谱了,为什么突然发现,淘宝把自己买的东西罗列了历史清单后,甚至你在Google上搜索的东西,当打开网页的Google邮箱的时候,你会发现旁边的广告,就算自己不会去点,也都成了跟自己有关的推荐。这里,就更不用去提百度的竞价排名系统了。那么,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是真正所需要的,还是隐隐中,被其他人,甚至是被机器给操控了的呢?人很难抵抗诱惑,一个认真的查询者,可能也会看到陈冠希新艳照门而去点下看个究竟。所以,这一切终究,还是归入了当年控制媒体的学说。而现在,更是以一种防不胜防的方式犹如洪水而来。
对于个人而言,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自己。我个人,如果没有Google Map,可能就不清楚该怎么走路。对于一个如我的路痴来说,这真的是好事。但与此同时,经过每一个城市,都太过于胸有成竹了点吧。然后,慢慢,就会觉得,所有城市,其实还是很相似的样子。方便是好事,同时失去的是旅行的陌生感和新鲜感。
想做饭,就先去下厨房去找些新鲜的菜谱。有个什么概念或者定义,那么就是维基百科。旅游,则是各种去哪儿的网站。人们好像发现自己可以越来越跟随着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一些事情,却殊不知已经被一只大手压在了五指山下而浑然不知。
网络改变了个人的人际关系,甚至是爱好,习惯。就像一个无名的窥视者,窥视着自己的一切,而好笑的是,这一切都是自己心甘情愿放上去的。
信息革命?
网络永远是一把双刃剑,举个例子,豆瓣上的读书笔记,相当于高中时候的好词好句摘抄本。每个人都喜欢那种自己被认可的良好感觉,希望很多人关注,很多人说好。好,一个人的摘抄可以被很多人看到,那我完全可以做到。联系很多人一起摘抄,辞海也能被干掉,但是又不违反规则。既然如此,越是吃香作家的书,就越是可能整本直接被盗版了。如果是这样,书商,作者,版权问题,又何解?这就是分享的弊端。哪怕这个世界今后真的能够到达了完全的信息免费,可是,又有什么人去甘愿承担如此的科研者,去花自己甚至十年,可能只是啃着穷苦的面包,去完成一项伟大的改变世界的发明?爱迪生靠专利过着富有的日子,盖茨,乔布斯同样也是。那是否,当信息越发变得如此无可厚非的时候,人类的技术进步也可以说就停滞了?
信息免费,必然是未来社会的一个趋势。可是,免费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不付出代价。
除了免费信息,另外一个则是信息过量。信息过量对大脑所造成的一个伤害就是思维短路和思维片段化。我们通常不会在网络上好好去阅读一篇文章,都是匆匆而过。也就是那么一分钟的事情。特别是读图时代的来临,5秒就够了。这种阅读方式所带来的,就变成了思考问题时候的思维片段化和思维短路。脑子似乎习惯了阅读的那种方式,并而同时影响到了自己的思考方式。这一刻思考着这件事情,而很突然地,思维短路,想不下去了。其实这个时候并没有任何事情打扰自己,而是脑中另一个地方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把之前的思索打断,这就是为什么我目前写的这篇文字完全没有结构。
Dezeen等数量繁多的设计类博客,展示着世界上那么多人的想法,Idea, 这个世界从什么时候似乎变得那么的丰富多采。甚至是一段视频,一些其实很辛苦的工作,配上激情澎湃的音乐,就把那么些无聊的程序变得那么带感,搞得自己好像在做一件很潮的事情,而且世界由你把握一样。然而事实上,人们的创造力却越来越被这些过多的信息给拘束,似乎从脑子里想出的想法,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别人已经曾经实现过的东西。越来越多的脑子变成了废品,慢慢地习惯了跟随。
这个世界满世界都是不靠谱和自以为是的Idea,个人的和有沉淀的想法却越来越少了。
另外一个伤害则是注意力的分散,往往本来你可以画图连续画3小时不间断。而现在,则因为网络的存在,很可能就是半个小时后就把浏览器打开,调节调节。左点点,右点点,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时间甚至过得比自己干正事的时间还多。等到自己发现的时候,天啊,完了完了。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以前的专注和刻苦,若非可怕的Deadline,就真的无法找回。惜时专心,这些东西,变得越来越难了。
网络阅读,网络思考等随之对大脑思维方式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健忘。一旦人脑习惯了这种可怕的思维方式。那么健忘也是可能的,这就像《记忆碎片》中的男主角,5分钟以后的事情,就完全不记得了。于是很多时候,女朋友会问,为什么你不记得你说过什么。这些改变,真的让人好怕。渐渐地,我也开始找到了自己健忘的解决方法,回归简单,开始用记事本。确实很有用。
公共言论?
2011年的时候曾经算是参与进了一个项目。是一个建筑的国际竞赛。当时我们算是与一个国际知名的事务所合作,也就是说方案几乎都是他们的东西。 而这件事情除了参与的几个人员,没有人知道这么个事情。竞赛结果按理说到目前也没有见报就是了。结果就是同事一时手快开心,把几张效果图放到了自己的博客上面,而现在Google项目关键字,所能找到的是无穷无尽的那几张被缩小了的方案效果图。这件事情目前似乎并没有对当事人造成影响,但是,这是我真正觉得,其实每个人自己就是强大的媒体机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事情。网民检举是我们唯一可行的民主手段。如何获得一个切实不造成误伤的言语环境,却是一件难题。
上面一件事情,可以说,只要整出几个吸引人的或者热门的关键字,想制造一个谣言,该是件多么简单和容易的事情。远的来讲,当年被炒高的非典时期的板蓝根,近的来讲,日本地震后疯抢买盐的事情。若没有网络的推波助澜,还真的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二逼影响。如果有人别有用心想搞垮一个公司,大可尽量注册一个马甲,说自己是内部人员,想赶紧走掉,然后爆出丑事。莫须有的事情也可以被快速传播起来。并且造成的影响或许是再也无法挽回了。诸如这次的韩方大战,现在似乎没有人关心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各执一词。但是,对双方的伤害和影响,已经再也无法挽回了。再或者可怜的舒淇,就这么躺着也中枪了。想搞垮一个人,一个利益集团,真是如此方便容易。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人再去思考事件了。人言可畏。
在信息洪流下,谁还去关心这条信息到底是真是假,一个屌丝的泰坦尼克吐槽居然被当作了真新闻让詹姆斯卡梅隆知道了。这一切是那么荒诞却那么真实。
因此,网络是否像夏娃的苹果?像潘朵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好坏无人能知?可是作为自己,网络到底对自己影响多大,或者说,我们的成长,与网络的相关,这种主观媒体(Web 2.0)存在的价值,都很值得考虑啊。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87+)
- 一般般(226+)
- 购买多(478+)
- 推荐购买(137+)
- 无水印(108+)
- 博大精深(660+)
- 好评(634+)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4-12-11 17:34:4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邱***洋: ( 2025-01-08 04:51:55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龚***湄: ( 2025-01-08 02:06:31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益***琴: ( 2024-12-15 12:35:5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孙***美: ( 2024-12-16 05:48:17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相***儿: ( 2024-12-15 06:13:07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沈***松: ( 2025-01-07 01:13:23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方***旋: ( 2024-12-27 00:05:59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蓬***之: ( 2024-12-28 20:15:35 )
好棒good
- 网友 陈***秋: ( 2024-12-12 10:10:05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芮***枫: ( 2024-12-20 12:37:29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喜欢"网络至死"的人也看了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2018 大途官方教材 专用历年真题库 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科目1+科目2(实收2本)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1949—2019) 北京大学旗舰店正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网络舆论场与社会舆论场的互动机制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剑桥标准英语教程2学生用书 麦卡锡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无忧售后 放心购买】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2015年度洞沟古墓群山城下墓区清理报告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3-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 货号:757640530)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托马斯和朋友·蒙台梭利早教贴纸书(全6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男生女生心理咨询手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中英语必背3500词(衡水体)/专项训练字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数学是怎样学好的(初中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新编婚姻家庭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诸神的面具:金钱、性爱与权力的空洞承诺,以及脱离它们的盼望 (美)凯乐 著,吕允智 译 新世界出版社【正版保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百年巨匠 徐悲鸿 李海培【正版图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众神的山川——《山海经》与上古地理、历史及神话的重建(全两册)(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移动的积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