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意大利语初级语法 (意)拉蒂诺,(意)穆斯科利诺 编著,文铮,王忆停 编译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正版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全新意大利语初级语法 (意)拉蒂诺,(意)穆斯科利诺 编著,文铮,王忆停 编译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正版书】精美图片
》全新意大利语初级语法 (意)拉蒂诺,(意)穆斯科利诺 编著,文铮,王忆停 编译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正版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全新意大利语初级语法 (意)拉蒂诺,(意)穆斯科利诺 编著,文铮,王忆停 编译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正版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193019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6
  • 页数:204
  • 价格:10.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2:45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全新意大利语初级语法》是全新意大利语语法系列教材的册,专为母语为非意大利语的学生学习意大利语而设计。册教材适用于初级水平(欧洲语言参照框架A1-A2水平)的学习者。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相互配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疑难问题:考虑到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需求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教材选取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实用性:书中配有大量的实践练习及其参考答案;教材排版清晰悦目,具有现代感,所有语法内容均分项目单独讲解,方便学生查阅。语法讲解清晰、完整,使用语言简单、易懂,并且配有大量日常生活用句范例。书后的附录中配有语法简表,方便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全新意大利语初级语法》是一本内容完整、形式活泼的语法教材,既可以与意大利课本配合使用,也可以当做自学教材使用。


书籍目录:

冠词定冠词与不定冠词名词名词的性和数不规则名词助动词Essere和Avere用E还是用C’e用H0还是用Ce l’ho直陈式现在时直陈式现在时:规则动词直陈式现在时:不规则动词直陈式现在时:表示责任或许可的情态动词直陈式现在时:表示邀请和拒绝的情态动词Rig,:式现在时:Anda’e和Venil’e的区别直陈式现在时与频率副词配合使用表示能力的动词:前置词简单前置词:基本用法缩合前置词用In还是用A?用Di还是用Da?直陈式近过去时动词Essere和Avere在复合时态中用做助动词直陈式近过去时:规则动词直陈式近过去时:不规则动词直陈式近过去时:情态动词直陈式近过去时和时间限定词的配合直陈式近过去时与副词gi/ancora/appena配合使用表示完成动作的直陈式近过去时直陈式将来时简单将来时:规则动词简单将来时:不规则动词直陈式先将来时与表示时间的限定词配合使用表示预见的简单将来时表示主观意见的动词后面使用的简单将来时形容词形容词与名词的配合Questo和Quello物主形容词物主形容词与表示亲属的名词的配合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规则动词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不规则动词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情态动词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与mentre一起使用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表示过去习惯的动作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的其他用法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和近过去时的比较直陈式近愈过去时直陈式近愈过去时:规则动词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与近愈过去时在表示时间上的区别直接宾语代词直接宾语代词复合时态中的直接宾语代词Ci和lNe的用法自反动词自反动词的直陈式现在时自反动词的直陈式现在时:表示各种情绪自反动词的直陈式现在时:表示各种情绪代词在打电话时的应用代词的尊称形式命令式表示“你”和“你们”的命令式广告和公告中使用的命令式规劝或提建议时使用的命令式发出指令时使用的命令式Voi表示“你”和“你们”的命令式与各种代词配合使用条件式条件式现在时条件式过去时表示客气、委婉语气的条件式现在时表示意愿的条件式现在时表示可能性的条件式现在时表示建议的条件式现在时表示遗憾或惋惜的条件式过去时表示“过去的将来”的条件式过去时附录语法简表练习参考答案


作者介绍:

作者:(意大利)穆斯科利诺(Alessandra Latino) (意大利)拉蒂诺(Marida Muscolino) 编译:文铮 王忆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全新意大利语初级语法,ISBN:9787561930199,作者:文铮


精彩短评:

  • 作者:#Nani?monai 发布时间:2015-09-01 15:32:30

    疯狂练习型……疯狂词汇型……

  • 作者:草虫 发布时间:2009-06-29 23:45:05

    此书读得很早,然而竭泽而渔的尺幅,至今记忆犹新。

  • 作者:三猫☘️ 发布时间:2012-10-07 16:13:27

    非常好的练习,复习了旧的内容,也学习到了很多新鲜的语料和说法,非常全面地道的一本练习手册!

  • 作者:小岛 发布时间:2020-08-27 20:34:01

    @2012-08-24 17:30:20

  • 作者:GG 发布时间:2014-07-30 21:15:19

    好像五三。。。

  • 作者:阿闲闲 发布时间:2015-12-02 17:06:57

    一本非常有理性地讲语法的书。


深度书评:

  • 唐明皇的多面人生

    作者:东门吹风 发布时间:2022-08-24 06:28:59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央,矗立着一块国宝级的文物——石台孝经碑。

    其雕凿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留下了两位帝王的四种字体, 碑文,文帝孔子所撰《孝经》;唐玄宗以隶书抄写;由唐肃宗题写碑额。

    它不仅记录了唐时期盛行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也见证了大唐王朝的由盛转衰。

    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细看这位皇帝的墨宝,他的造诣确实在书法史上能有一席之地!

    也正是这样的一位影响了中国历史长达半个世纪皇帝,造就了开元盛世,也将大唐王朝推入深不见底的悬崖……

    他的一生,有金戈铁马,也有花前月下,有励精图治,也有享乐安逸。

    这位盛唐之子,最终却在马嵬坡下送走了他的爱情,也亲手将一个煌煌盛世,推下山坡。

    由阎守诚和吴宗国两位先生合著的这本《盛唐之子: 唐玄宗的成败》,是一本人物传记,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这位传奇色彩的帝王。

    借这本书,我们就成为了历史的旁观者,一个丰富的唐明皇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盛唐之子

    8.0

    阎守诚 吴宗国 / 2022 / 山西人民出版社

    “斜杠皇帝”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唐玄宗李隆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六十余首,这首咏叹孔子的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也是

    唐代帝王中唯一的选入的一位。

    想必也是,这个诗歌绚烂的唐代,作为帝王,他们为这个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确也有不少的功劳。

    从唐太宗、高宗、武则天,再到玄宗,他们不仅爱好诗歌,而且竭力提倡。

    唐代的科举,进士科最先只考策论,而到了唐玄宗时期,他更注意文治,提倡文学,科举考试内容诗赋占比更大。

    其间

    李白、杜甫、高适、孟浩然、崔颢、王昌龄、王维

    ,这些光照千古的诗人,可谓群星璀璨。

    他们才华横溢,情文并茂的作品,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雄壮浑厚的盛唐气象。

    而唐玄宗也和盛唐诗人有广泛的交往,他十分爱惜尊重有才华的诗人,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李白,就是最著名的那位。

    当时这位青莲居士应召入宫,玄宗可是“

    将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这样的规格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于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和一个傲岸不羁的诗人,碰撞出了浪漫的意味,演化出

    “力士脱靴”、“醉草退蛮”

    的故事。

    可是唐玄宗对李白的欣赏,也仅仅是停留在他的诗才上,他认为李白

    “非庙廊之器”

    或许唐玄宗是对的,像李白这样感情奔放的大诗人,的确不是从政的人才。

    或是对“如逢未穿列,犹可帝王师”的李白而言,成了明珠暗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还得感谢唐玄宗,因为他,

    宫廷里少了一个侍从,人间却降了一位浪漫奔放的诗仙……

    梦回唐朝,就如徜徉在一段璀璨星河之中,而这段星河也应该有李隆基一个位置!

    “腹黑君主”唐明皇

    李隆基的才华不仅仅在于文学艺术,更多的是他在治国理政方面,开元盛世,可不是几首绝佳的诗作就能创造的。

    但傍身的这些能力,却是在他

    险象环生的宫廷斗争中练就的

    为了能让自己在竞争中获取主动地位,李隆基只能不断地学习,壮大自己的力量。但与此同时,这样的成长环境,

    造就了干练的李隆基,也塑造了一个腹黑的唐明皇

    阿德勒有句经典的语录: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幼年时期的李隆基,即使被祖母武则天冠以“

    此儿当为太平天子

    ”的评价,却还是经历着皇家宫斗的残酷和无情。

    生母窦氏被杀、父亲李旦忍气吞声,在夹缝中周旋于李氏、武氏集团之间,一不留神,就可能身首异处。所以,在当时的李隆基心中,

    培养出了坚忍的性格,也埋下了猜忌的种子。

    这样的个性,在他今后的人生中,一直会不断闪现。

    登基后的唐玄宗,对待李唐宗室以及自己的兄弟,尽力地深化感情,但事实却是

    “专以声色蓄养娱乐之,不任以职事”

    甚至对于自己的儿子,也充满了各种不信任。开元二十四年,玄宗因轻信谗言,杀掉了太子瑛和另两个王子。

    对待后来的唐肃宗李亨也是时刻防范,充满了猜忌。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固然害怕叛军攻入长安,更害怕太子在监国和平叛过程中提高了威望,扩大了权势,从而危及他坐了43年的皇帝宝座。

    最终,他也被这样的猜忌反噬,晚年守着太上皇的尊号,却也被困在皇城,不得自由。

    “ 多情帝王”李三郎

    自古充满文艺细胞的人,都是多情的。

    所以这位“斜杠皇帝”就自带了“情”的属性,以至于后世一直传唱着关于他的爱情故事。

    在贵妃杨玉环之前,李隆基的生命里还路过一个女人:武惠妃,为了这位

    “少而婉顺,长而贤明,礼合礼经,言应图史”

    的小表妹,他不惜重演当年高宗皇帝的历史“废王立武”——同样的王皇后,同样的武贵妃。

    当年武则天夺取李家天下,韦后篡权的先例犹在眼前,李隆基岂会不知?

    可见,用情至深。后因群臣反对,直到武惠妃去世也未能如愿,只能在其去世之后加封为“顺贞皇后”。

    几年后,一声“三郎”唤起了李隆基内心的那份悸动,这位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的羞花美女,填补了他感情的空白。

    于是,年迈60的老皇帝似乎找回了青春的活力,梨园赏曲,华清池流连,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沉浸在爱情中的三郎,闭塞了耳目,对国事漠不关心。

    他曾对身边的高力士言道:“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可惜他的“高居无为”换来的,却是举国的动荡!

    最终这位伴随了玄宗十八个春秋的杨贵妃,用三十八岁的生命换取了他晚年的平安……

    多情还是无情,或许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结语: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斯人已去,只留得空荡荡的行宫,元稹的这首《行宫》正是后世对于唐玄宗的态度。

    恰是因为他的多面人生,才有了如此多的话题。

    尽管本书的作者对唐玄宗人生的描述已尽量客观,但不难读出其中的唏嘘和落寞。

    其原因,

    或许如他的人生和彼时的大唐帝国一样,是一段抛物线,有了较高起点,走入了更低的终点…

  • 国风之殇:中国古代文化的侏罗纪公园

    作者:宝木笑 发布时间:2017-05-29 17:00:26

    文/宝木笑

    “从前,我们谁也不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先进的民族存在;现在,因为东方中国的出现,使我们觉醒了。”——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在欧洲学界地位崇高,他成年后的时代大致是我们的康熙年间,很多人觉得以康乾盛世的荣耀让外国人五体投地并不稀奇,如今连好莱坞大片都一定要尽量加入“中国元素”,“中国风”自然会席卷全世界。本硕都是读中文,当年硕士阶段的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导师那干瘦的小老头很有愤青范儿,每当论及这种类似阿Q“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的思维便有些顿足捶胸,老先生常常说:“穷富只是一层皮,人家真心崇拜咱们是因为咱们的文化,如今瞧不上咱们还是因为这个,咋个脑筋就这么不灵光”。灵光不灵光不知道,但导师所教的《古代汉语》之难学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科学过一遍,硕士阶段学第二遍,但仍然被先生动辄训斥,那时的羞愧难当都成了今日的不觉莞尔,而今回想导师的话,面对形形色色的“国风”,却多了几分感慨和叹息。

    事实确实如此,莱布尼茨所推崇的是我们的精神内核,而这种精神内核最重要载体或者说表象就是我们的文化,“国风”只是民族文化的外延,是民族精神的衍生物。在这个意义上,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标尺,以及一种权威的概述。这本书实则是《古代汉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单独成书,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书中天文、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考据翔实,直至今天仍是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这本书有些像当年大热的《侏罗纪公园》,在很多领域的研究已经超越“推测”的层面,而是以“再现”的姿态出现,内里精深的学养和深厚的功底令人叹服。

    上学时候的《古代汉语》

    说到王力先生,也许如今在很多人眼中确实有些陌生,毕竟连带中国古汉语和现代语言学也是很冷僻的概念,但在学科之内王力先生是标准的偶像大师,《古代汉语》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不但是先生的心血之作,背后更有吕叔湘、丁声树、朱文叔、叶圣陶、姜亮夫等一批大师的辛勤汗水。特别令人感佩的是,在做了数十年的基础功夫,完全可以凭借这样令人叹服的资本,像如今电视上无数“大师”那样“大鸣大放”一番的时候,不管是当年的编者们,还是如今的书籍修订组,都选择了一种近乎克制的内敛。在修订版的后记中,修订组强调没有刻意进行所谓“精神层面”、“思想史”的总结,力戒大而无当地上升到“礼乐”、“同谐”、“天人合一”的角度造成满纸空话。在日更千字鸡汤半年就敢说自己是“青春励志作家”,然后卖出五千本就能打出“畅销作家”广告的今天,这是真正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经典,是真正的好书。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既然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书,自然绕不开“文化”这个概念。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辐射面过于广泛,在他们的心中,中国的古代文化也许只是诗词歌赋、是汉服唐装、亦或是茶道武术,这也许正是王力先生将此书以“常识”为名的原因之一,正名的意味不言而喻。在我们的历史里,“文”与“化”分别有己身的意义,“文”生成、造化,指事物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后来引申为教行迁善等意义。从《易经》的“观乎天文,以察的本义是由各种颜色交错而形成的纹理,后来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化”的本义是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到汉代《说苑》的“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的“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词汇,而是承载着更多含义的系统概念。

    而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成篇的内涵逻辑,这并非一本简单的常识手册,而是有着背后思想内涵的古代文化研究专著。按照中国古代文化的含蓄特点,想来王力先生等大师也觉得将我们的古代文化概念精准而全面地讲清楚,很多事情是不言自明的,“礼乐”、“同谐”、“天人合一”从来都是靠意味和参悟的,讲的太白反而落入下乘。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有篇章韵律的,这种韵律是一种完全契合我们传统文化意识,或者说有着契合我们“国风”的逻辑美。“天文”、“历法”、“乐律”、“地理”是为敬天知地,而“乐律”在古人看来源于“四时之声”;“职官”、“科举”貌似突兀,实则体现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皇权是“天子之杖”,其实是变相的敬天的延伸,因此这两章自然是这个位置;“姓名”、“礼俗”、“宗法”是这种秩序的延伸,既是民俗文化,更是社会规则,其后才是“宫室”、“车马”、“衣饰”、“饮食”、“什物”这些“衣食住行”的概念。

    如果说,这是篇章布局的外化逻辑,那么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核在各个章节中的律动,则可以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在逻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这些物质文化承载的“国风”。中国的古代文化总体上说是自然主义的,主张顺天应时,人道顺应天道构成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原型。因此,古代文化中天文的地位是崇高的,王力先生等人也详尽地介绍了七政、二十八宿、三垣、四象、十二次、分野等古代天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古人的天文知识相当普及,顾炎武因此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而“历法”则完全是上顺天时,下应地理的“顺其自然”,甚至古代的“乐律”也分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称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六吕。

    这种思想在古代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经过王力先生和其他编者考证,中国人明确讲“风水”的文献可以上溯到托名为郭璞著的《葬经》,其中描述了“气”的概念,说气“遇风则散”,“界水则止”,所谓风水的核心标准就是这个环境能否“聚气”。后世建筑风水学则完全沿着这种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发展下去,讲求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描述,虽然风水的理念在后世发展得异常玄奥诡谲,但核心却是根植于原始人类栖息地选择的基本需求,距今约20—7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栖息地的整体景观结构,就是满足风水“聚气”所有要求的一个例子。

    一旦一种意识经过长期的酝酿升华为文化,那么其辐射力是极为强大的,这样的文化意识必将延伸至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特别是政治方面。在上古,我们的先人是将“天”与“皇”、“帝”等概念混同的,所以秦始皇之前的最高统治者只是称“王”,因为只有三皇五帝可与天齐。而后来古代的职官设置也参照着天文的概念,仿佛围绕天帝而运行的星宿,比如六部尚书对应《周礼》的六官,吏户礼兵刑工分别对应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很多研究者将中国的官本位和重农抑商思想归结为一种农耕文化,这只是一种表象的联系,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展示的文化意识来看,那更是古人自然主义意识发展的必然。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古代文化中等级观念和等级意识是普遍存在的。既然“天”至高无上,而后是星宿的区分,那么延伸至这广袤的大地上的一切自然也应该是有序的,这种秩序感经过长久的酝酿,必然带来次序观念和等级意识的萌生。这些年清宫戏泛滥,华丽的服饰让人目眩神迷,很多人深受吸引,对其中细节处的等级尊卑十分震撼,这并非艺术夸张,而是事实。清代只有皇帝和皇后穿的是龙袍,连皇太子穿的都只是蟒袍,通常龙和蟒的区别在于龙是“五爪”(即爪子上五个指头),而蟒是“四爪”(爪子上四个指头)。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困难的,现实的区分主要是服饰的颜色,只有皇帝皇后的龙袍是明黄色的,皇太子的蟒袍只能用杏黄色,其他皇子的蟒袍只能用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则只能用蓝色或石青色。

    很遗憾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延伸出的这种等级化,也给自身带来了被攻讦的口实。“打烂万恶的旧社会”很大程度上就是从这个缺口用力的,而且用力很大,枝叶之过最终罪及根本,连带着将古代文化的本源精神一并砸烂。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体现了大师和学者甚至文化贩卖者之间的差别,文化贩卖者无算,单就大师和学者的差别来讲,学者是值得敬佩的,而大师的思想则更加深邃。人们在形容我们繁荣的现状时总喜欢赘上一句“社会浮躁”,部分人将这种情况归结为信仰缺失。诚然,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但王力先生从宗法制度生发开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更多的可能。在宗法制度的时代,人民是“高度自治”的,常见的民事纠纷都是请“三老”(同族的三位长者)裁断,经过宗法过滤后仍需要上升到官府的案子是不多的,这才会出现“三百文官治天下”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状态。可见要抚平“社会浮躁”的现状,其切入点应是多维的,而我们缺失的也许远不止信仰二字。王力先生有着一种大师的质朴和直接,其坦言:

    “宗法制度在1949年后訇然中塌,被摧毁得几乎不留痕迹。这让我们既欣喜又惋惜。宗法制的解体带来了社会某些方面的进步,但宗法体系所具有的维护国计民生的力量,也永远地消散了。”

    诚然,宗法制确实带着诸多弊端,就像等级这样的概念一样,而且谁都知道这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切面,世上也并无完美的事物和制度,但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之下,由此产生的裂痕逐渐扩大,中国古代文化整体的断层问题已然浮现在我们面前。而这种情况带来的蝴蝶效应却是深远的,比如,如今我们推崇“工匠精神”,对“慢生活”无限向往,日式充满禅意的饮食和生活起居让人感佩。但其中的根源性问题却无人深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仿佛无言而沧桑的巨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人们在其中却能感受到,那些被打倒的“糟粕”其实隐含着另一面。

    古人推崇由天而地,阴阳调和,故而在人与人之间讲究尊卑次序,但另一面却是对生活的认真与精致。回到上面提到的关于“工匠精神”、“慢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不妨以例言事,茶道在唐代是与今天截然不同的,用今天的情况强行作比较的话,其更像日本的抹茶,而我们在经历了元朝开始的茶叶泡水至今,已经彻底没了“道”的成分。这是很有警示意义的,元朝特殊的社会环境,让当时的世人对前代的“古代文化”不得已而舍去,于是很多中华民族的“国风”烟消云散。思古抚今,无怪乎王力先生在书中出现少有的愤慨:

    “今日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化’、所谓‘勤和简静’的茶道思想,以及诸多扭捏姿态,全是近三十年来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虚的胡扯。所谓‘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还有更荒诞的所谓沤了若干年的一个普洱茶饼子价愈百万的宣传,则简直形同欺诈。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道亦不复。”

    老先生提到的“器之不存,道亦不复”固然在书中显指《茶经》中提到的饮茶器皿,但如借此浮想,却不难明白《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已经不再了解,甚至完全忘却了先人曾经以何样的姿态和态度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以至当代,这种文化常识的“器”不存在了,那我们今天所高喊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又能走向何方?我们都愿意频频引述“天人合一”、“崇德自强”、“尊师重道”、“孝行为先”、“中庸谦忍”、“礼义廉耻”、“言近旨远”等等这些颇有古意的名词,并引以为豪,认为这才是我们的“国风”。但另一面,却是人们心底深处的空寂和茫然,整天面对的是媒体上各种戾气十足或黄意甚浓的标题,身边充斥着为了利益而不惜放弃底线和自我的各种例子,还有那些将崇古重道看作“迂腐”和“蠢笨”的所谓“职场达人”、“爱情专家”和“生存智者”……

    国风何在?道在何方?是以为殇。

    前面提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对相关方面的精准复原仿佛电影中的那个复活了恐龙的侏罗纪公园,但看过影片的朋友应该都了解那个侏罗纪公园最终的结局。其实,侏罗纪公园真正的悲剧并不在于复原之后的混乱,而在于人作为主宰地球的现任物种对失落世界的自负和无知。龚自珍讲过:“亡国先亡其史”,西方哲人曾说:“叫一个民族毁灭很容易,两代不读这个民族的书就可以了。文化毁灭、精神毁灭很快,建立起来很难,再下去就成了失落的文明”。这并非危言耸听,只要看看多少人在面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一类相对冷僻的书籍时,头脑中总会首先浮现“这有什么用”几个大字,就会明白我们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终将前行,但首先还是要明白一件事情:我们高喊的“伟大复兴”不是将自己复兴成另一个民族,而是要在这片五千年以降从未被彻底征服过的华夏大地上,再次高扬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的“国风”。

    读研时候,谈及王力先生,常听导师回忆1984年先生应中山大学之邀讲现代汉语公开课的盛况:五千人座位的中山纪念堂竟来了一万二千多人,把纪念堂四周的草坪都坐满了,老先生当年已经八十四岁了,结果足足讲了一个钟头,专业课一次一万二千多人听,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还没有过,那是王力先生最后的一次公开课……如今,王力先生已经仙逝三十余年,导师也已退休好几年,却一直在书斋读书钻研,上次相聚发现老师身体大不如前,好在精神仍然旺盛。想来导师如果知道我在这里大谈什么“国风之殇”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侏罗纪公园”,那干瘦的倔老头儿一定会拍着桌子骂我“扯淡加胡扯”,然后定然会目光炯炯地说:“虽然忘本的孙子多,但中华的血脉不会断的。”

    —END—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差(420+)
  • 图文清晰(377+)
  • epub(375+)
  • 无水印(330+)
  • 强烈推荐(156+)
  • 章节完整(136+)
  • 无盗版(411+)
  • 方便(643+)
  • 快捷(231+)
  • 体验好(587+)

下载评价

  • 网友 晏***媛: ( 2024-12-20 10:55:21 )

    够人性化!

  • 网友 陈***秋: ( 2024-12-27 10:17:58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车***波: ( 2025-01-05 10:59:4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孙***美: ( 2025-01-01 13:23:12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索***宸: ( 2025-01-06 08:02:30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师***怡: ( 2024-12-17 05:09:2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苍***如: ( 2024-12-28 17:57:18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林***艳: ( 2024-12-28 14:57:28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辛***玮: ( 2024-12-21 21:42:2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宫***凡: ( 2025-01-07 19:11:17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田***珊: ( 2024-12-16 05:27:1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薛***玉: ( 2024-12-13 21:00:5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后***之: ( 2024-12-22 05:31:47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养***秋: ( 2024-12-27 04:42:4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