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互联网的误读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2:44

互联网的误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互联网的误读精美图片
》互联网的误读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互联网的误读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018862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7-1
  • 页数:256
  • 价格:45.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2:44

内容简介:

互联网的发展蔚为壮观。如今,全球的互联网用户达到20亿之众,约占世界人口的30%。这无疑是一个新的现象,对于当代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意义重大。有关互联网的大量大众读物和学术著作鼓吹其潜力将从根本上被重新认识,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片唱好时表现尤甚,那时许多论者都对互联网敬畏三分,惊叹有加。虽然敬畏和惊叹可能已成过去,然而它背后的技术中心主义——相信技术决定结果——却阴魂不散,与之伴生的则是对互联网的误读——不能将其置于社会经济政治语境中去理解。

本书从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视角,简明扼要地讨论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互联网的历史,总览其社会地位;第二部分聚焦于互联网的规制和互联网经济;第三部分审视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和文化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总 论

第一章重新解释互联网

第一节经济转型

第二节全球理解

第三节互联网与民主

第四节新闻业的复兴

第五节不同的语境产生不同的结果

第六节授权与削权

注释

参考文献

第二章重新思考互联网的历史

第一节小引

第二节互联网的技术发展

第三节军方的赞助

第四节科学家的价值观

第五节反文化的价值观

第六节欧洲的公共服务

第七节互联网的商业化

第八节商业化的后果

第九节科学家们的反叛

第十节 用户生产的内容互联网的误读

第十一节 桀骜不驯的用户

第十二节 回眸

第十三节 向民主进军

第十四节 阿拉伯人的起义

第十五节 妇女的进步

第十六节 互联网与个人主义

第十七节 回顾

注释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互联网的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Web 2.0和“大票房”经济之死

第一节 小序: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第二节 “大票房”经济之死及其他主题

第三节 丰饶经济学

第四节 巨石与鹅卵石

第五节 分享的文化

第六节 破坏资本主义

第七节 资本主义反咬一口

第八节 新数字经济里的商品化

第九节 积累战略

第十节 数字媒体经济的集中化

第十一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互联网规制的外包

第一节小序:别烦我们

第二节互联网的非政府化规制

第三节互联网的政府化规制

第四节互联网规制的代码化

第五节自由主义思想并没有从地球上消失

第六节治理方式的局限性

第七节互联网规制的私有化?

第八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互联网与权力

第五章互联网与社会化网络

第一节 社交媒体是受交流引导的,而不是受信息驱动的

第二节 通过多样性和多中心,社交媒体容许或鼓励协商问题和发表异见

第三节 社交媒体从自我传播走向大众受众

第四节 社交媒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讲述形式

第五节 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第六章互联网与激进政治

第一节 小序

第二节 互联网与激进政治:多样性

第三节 多样性抑或是单纯的数量增加?

第四节 英国学生的抗议,2010年秋天和2011年冬天的故事

第五节“绿色革命”:伊朗,2009

第六节 互动性、参与性和自主性

第七节 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展 望

第七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作者介绍:

詹姆斯•柯兰 伦敦大学戈尔德史密斯学院(也译作金匠学院)传播学教授、戈尔德史密斯-利华休姆媒介研究中心主任,撰写或编著了21种媒介研究的著作,要者有《不需承担责任的权力》(Power without Responsibility)、《媒介与社会》(Media and Society)、《媒介与权力》(Media and Power),均多次重印,并有五种语言的译本;曾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奥斯陆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因媒介、市场和民主研究的学术成就而获埃德温•贝克奖。

娜塔莉•芬顿 伦敦大学戈尔德史密斯学院传播学教授、戈尔德史密斯-利华休姆媒介研究中心负责人之一,研究重点为媒介的空间、联系和控制以及全球媒介和民主;论著重点为媒介、政治和新媒介;尤其有志于公共文化、公共领域和民主的再思考。

德斯•弗里德曼 伦敦大学戈尔德史密斯学院传播学高级讲师,著有《媒介政策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Media Policy),与人合编《媒介与恐怖主义:全球视角》(Media and Terrorism: Global Perspectives),任《全球媒介与传播》(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杂志编辑、哥尔德史密斯-利华休姆媒介研究中心研究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互联网的误读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互联网的误读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互联网的误读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另一个结果是,初期互联网的设计受到军爭日易被低估(如 Hafner and Lyon,2003)。压倒一切的军事目标是创建一个能抵御苏联核攻击的计算机网络。这就导致了一个权力分散的系统,不存在个能被敌人摧毁的指挥中心。这和IBM公司为一些美国公司开发的集中化、等级化的数据系统截然不同。实际效果是,这种网络不仅难以被灭除,而且难以被控制。


给伯纳斯一李提供灵感的是两种重要的理念:开放信息的存取,为公众谋利(知识的仓储放在世界的计算机系统里);让人们互相交流。伯纳斯一李的父母都

是数学家,他在社会服务中完成了自我实现。他不会不假思索地反对市场,但他

厌恶市场价值第一的理念。造访美国时,常有人问他,是否后悔没有用自己发明

的万维网赚钱;欧洲也有人这样问他,但问的人比较少。他的回答反映了公共服

务的价值

隐藏在这个题里的观念很可怕,会令人疯狂:人的价值取决于他们的41地位和财务上的成功,而地位和成功又用金钱来衡量……但我成长中形成的核心价值是把赚钱放在恰当的位置。

(berners-lee, 2000: 116)


总之,在互联网的普及上,商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更多公众能用上互联网。然而,商业化又实施经济控制和元数据( metadata)控制,启用了新的监控技术,这就影响了互联网的多样化和自由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互联网的发展蔚为壮观。如今,全球的互联网用户达到20亿之众,约占世界人口的30%。这无疑是一个新的现象,对于当代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意义重大。有关互联网的大量大众读物和学术著作鼓吹其潜力将从根本上被重新认识,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片唱好时表现尤甚,那时许多论者都对互联网敬畏三分,惊叹有加。虽然敬畏和惊叹可能已成过去,然而它背后的技术中心主义——相信技术决定结果——却阴魂不散,与之伴生的则是对互联网的误读——不能将其置于社会经济政治语境中去理解。

本书从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视角,简明扼要地讨论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互联网的历史,总览其社会地位;第二部分聚焦于互联网的规制和互联网经济;第三部分审视互联网的政治影响和文化影响。


精彩短评:

  • 作者:米卡 发布时间:2020-02-22 09:29:01

    难道说是有CIP了?!

  • 作者:L&P✨潇潇爻爻 发布时间:2021-07-29 14:12:37

    十二册没有,借到了《烟花》这本,刚好台风烟花过境,真的是在认真做科普的绘本啊,喜欢最后封底的一句“工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把危险的火药变成灿烂的烟花,原来烟花也有自己的故事。”

  • 作者:greatabel 发布时间:2018-12-12 16:57:21

    我都没有徒步超过30km过,我有些扁平足,走远了就2个大水泡。很期待有机会能徒步旅行,不少前同事已经骑自行车游遍中国、东南亚了,不走那么远,走了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就行了,哈哈。

  • 作者:凯斯帆 发布时间:2008-11-06 10:01:24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传播给我们的知识都带着一种真理的姿势,所以很少会怀疑,但是在这里,可以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

  • 作者:书不白读 发布时间:2022-11-15 17:43:14

    跟想象中的内容不一样,本以为是一本讲配音技巧和练习的书,可这类内容只占了全书的字小部分,更多的是在“魂”这个字,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个好的配音演员,一定要懂得场景、情绪和热爱的意义,才能达到“声临其境”的效果。

  • 作者:海歌 发布时间:2020-08-07 11:51:54

    无聊


深度书评:

  • 高估互联网之后,我们会误读元宇宙吗?

    作者:影启缘末 发布时间:2022-02-14 17:30:40

    《互联网的误读》出版于2014年,当时互联网早已度过了高歌猛进的草莽时代,成为了新时代的基础设施。几位作者在这个时候回头重新审视了互联网,并完成了对互联网之媒介中心主义神话的一场祛魅。从书中的结论看来,当年我们加注在互联网身上的4大希冀一个也没有实现。而今天,站在新的风口,元宇宙甚嚣尘上,它会取代互联网成为新一代的希望吗?那些未曾达成的目标能够通过新的基础设施达成吗?在这个节点,重读这本书显得很有必要。

    本书重新审视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以及互联网在发展进程中受到的来自于经济和政治的影响,这部分在其他很多作品里都有过论述,就不展开了。针对于4大预言的破灭倒是值得反复研读。

    在作者看来,互联网革命的四大预言——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全球理解、促进民主振兴,新闻业的重构,基本均未实现。对于90后这一代人来说,其中后3点很容易就能有切身体会。在最开始触网的时候,我们认为互联网会促成一个更加扁平的世界。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哪怕再小众的兴趣都能在网上找到同好从而形成更加广泛的认同。传统把关人的退位,会造成大量草根的崛起,“每个人都能当10分钟名人”的时代即将到来。

    如果说这些预测都没有发生,未免是把微博,抖音,快手这些明星公司视若无物了。传统媒体确实受到了冲击,广告份额的下滑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善的趋势。但在经历了短暂的互联网阵痛之后,传统媒体迅速找到了自己在互联网上的阵地。一方面,按照书中所说,世界前10的新闻网站中,9个都是传统媒体旗下的网站;另一方面,大量新平台的KOL都来自于传统媒体人的转型,他们依旧承担着之前把关人与议程设置的角色。

    而传统媒体面临的监管和制约,目前也在一步步的加回到互联网身上。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近些年的互联网,似乎比儿童时期所接触的那个网络,更加的闭塞,分裂,人与人之间并没有走向全球理解,反而划分为了更多的阵营,更加泾渭分明了。

    回过身来看目前针对元宇宙的热捧,

    其价值观与虚拟币的价值观一样,核心并没有脱离当年互联网“去中心化”的那套表达范式。

    针对书中提出的阻碍全球理解和民主振兴的诸多因素:世界贫富差距,语言的权利中心,盘根错节的民族主义,元宇宙几乎完全没有染指。在这样的基础上,

    畅谈“元宇宙的核心在于颠覆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更像是在许诺资本一套超级英雄般的虚妄能力

    ,其最终结局可能与互联网并无两样。

    再来重点看作者对于“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的驳斥,作者列举了5个核心结论:

    1、改变经济结构,增加供需之间的互动,并不意味着经济体系与过去的决裂

    2、互联网没有被证明成为人人唾手可得的财富源泉

    3、互联网经济被过度吹捧了

    4、互联网并没有使得购物革命化,目前的网上购物还集中在相当有限的产品和服务上

    5、互联网并没有像预测一样,给到大企业和小企业一个一视同仁的“平坦的游戏场”。构成公司权利集中化的不平等机制并没有得到改变

    当然,时隔8年之后,作者在2014年的一些结论可能并不适用了。互联网经济越来越高的GDP贡献以及愈加丰富的产品与服务供给,在3和4看起来已经不再站得住脚。但是其对2和5的判断,在我看来依旧是成立的。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互联网经济浪潮里收益,但普通人收获了一眼井水的同时,大企业可能已经获得了一片海洋。

    从VR设备到虚拟世界,元宇宙能颠覆传统的供需结构吗?能解决公司竞争之中的不平等机制吗?当消费从现实转向虚拟,能给到大家新的财富增长路径吗?如果说元宇宙要成为下一代的入口,那当年互联网没有回答好的问题,它仍然需要一一面对。

    “人往往会高估一年时间发生的变化,但低估五年时间发生的变化。”

    在前面迎接我们的,到底是《头号玩家》中的绿洲,还是一本《元宇宙的误读》,或许只能等时间给我们答案了。

  • 互联网意识形态分析

    作者:修炼内功的那那 发布时间:2017-03-06 11:11:21

    互联网几种误读(意识形态):

    1. 互联网会带来全球范围的理解

    2. 互联网会必然带来民主

    3. 互联网会彻底改变经济

    4. 互联网会带来新闻业的复苏

    这些迷思都缺乏对可以影响互联网影响因素的社会结构和发展过程的分析。

    互联网误读(意识形态)的两大来源和反驳方法:

    脱离社会现实分析互联网(互联网仅仅由技术建构)

    反驳:技术并不是互联网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首先,通过对互联网历史的梳理可以看出,互联网早期的发展是有政府、军事、科学家、左翼团体等组成,他们的价值观和取向对互联网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其次,通过对互联网后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商业逻辑对互联网的发展的影响,以及西方去审查(de-regulation/ self-regulation) 和权威主义国家的审查对互联网的进一步影响。这些动态变化使我们现在进入一个互联网灵魂(soul)的争夺战中。

    技术中心主义 (technology centrism/ media centrism)

    反驳:无论是乐观看待互联网技术本身带来的民主变化,还是悲观主义的单独分析政经因素,这两种分析都是技术中心主义,缺乏一种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语境化(contextualisation),是一种"myth of the mediated centre" (couldry, 1003, 47)。通过对互联网在日常政治生活和激进政治运动中起到的作用的具体语境分析 (context of the societies),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这种技术中心主义。从而关注到更广阔的社会权力关系中(who is communication what to whom, who has power in what circumstances and how is it manifest, etc.)

    本文优点:

    1.结构清晰,思路通顺,虽然由三名作者共同完成,但是连贯性很好,很好的组合成一个整体

    2.每一章或者每一个部分都可能看做是一个议题的很好的文献综述(意识形态myths、历史history、政经PE、政治power),既有观点的总结,又有实证研究的例证(这个在我看来可能更重要一些)。

    缺点:

    1. 本书写于2012年,与Mosco的赛博空间迷思(2004)和其他作者的政经分析晚了很多年,可是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创新,也并不是一个以理论深度取胜的作品,不知道受众定位是普通读者还是学术人员。尤其是James Currant的部分,甚至没有Fenton和Freedman的出彩。结尾处的proposal算是一个小亮点吧,和传统的政经纯批判传统不同,把建议切切实实的写了出来。

    2. Fenton的部分虽然每章的前后重点和主旨已经清晰说明,但是可能因为感觉太想把正反两面都论述到,所以论述的过程段落中偶尔有些混乱。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不亏(548+)
  • epub(309+)
  • 二星好评(529+)
  • 书籍完整(305+)
  • 愉快的找书体验(132+)
  • 内涵好书(405+)
  • 还行吧(248+)
  • 赞(395+)

下载评价

  • 网友 养***秋: ( 2024-12-16 05:00:12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08:09:51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訾***晴: ( 2024-12-26 22:46:24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隗***杉: ( 2025-01-08 02:35:01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方***旋: ( 2025-01-04 14:11:55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康***溪: ( 2024-12-18 16:08:37 )

    强烈推荐!!!

  • 网友 蓬***之: ( 2024-12-26 10:08:43 )

    好棒good

  • 网友 步***青: ( 2025-01-04 05:35:23 )

    。。。。。好

  • 网友 屠***好: ( 2024-12-12 11:27:03 )

    还行吧。

  • 网友 寇***音: ( 2024-12-15 02:49:38 )

    好,真的挺使用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