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十讲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新闻理论十讲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有没有适合中国本土的新闻理论教材?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陈力丹所著的《新闻理论十讲》应该是出色的一种。
《新闻理论十讲》是一部极具创新意义的教材。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结构和体例的创新。本书抛弃了以往教材所谓“严谨系统”的结构,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体例上的开放式系统,避免了对新闻理论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
其次,内容和观点的创新。本书克服了以往教材说教和武断的观点罗列,提倡应用性的新闻理论,充分吸收了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前沿成果,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理论,对于中国新闻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再次,表达和传播的创新。本书摒弃了抽象的论述,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直白生动,深入浅出。书中的大量案例和图片,更增添了阅读上的快乐和理解上的便利。
《新闻理论十讲》适合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非新闻专业通用课程,对于新闻业界人说,也是充满智慧、极富启发的优秀读本。
目 录
写在前面
第一讲 新闻——叙述事实
一、 新闻≠宣传
二、 新闻≠舆论
三、 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
四、 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
五、 中国传统的传播体系如何限定“新”的内涵
六、 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七、 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
八、 新闻学界关于新闻的定义
九、 新闻的特性
第二讲 新闻价值
一、 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
二、 为什么人能够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
三、 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
四、 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
五、 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
六、 传媒选择事实时的实际运作标准
七、 几个问题的讨论
第三讲 新闻真实
一、 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
二、 新闻真实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
三、 造成新闻不真实的诸多具体原因
四、 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第四讲 新闻客观性原则
一、 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二、 客观性首先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
三、 客观性作为一种报道方式
四、 我国历史上一度存在的“客观主义”概念
五、 我国新闻中较多的主观操控现象
六、 新闻表现立场与客观报道是否存在矛盾
七、 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到的各种自然而无形的影响
第五讲 大众传媒的职能
一、 一种泛化认识:传媒是舆论的表达者
二、 从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定性传媒职能
三、 关于传媒的四大基本职能
四、 从传媒与经济的关系,定性传媒职能
五、 从传媒形态本身定性传媒的职能
第六讲 新闻出版自由
一、 宗教裁判所和世俗王权的书报检查制度
二、 18世纪两个载入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宪法性文献
三、 19世纪关于言论自由的文献——《论自由》
四、 20世纪以来共产党人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文献
五、 国际上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文件
六、 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理论讨论
第七讲 新闻法
一、 区分“法制”与“法治”
二、 世界上的两大法系
三、 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四、 中国新闻立法的历史
五、 新闻法的基本理念和应有的内容
六、 我国新闻法难以出台的原因
七、 我国新闻实践中的“新闻官司”
第八讲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一、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解
二、 我国职业新闻从业者道德意识现状
三、 造成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四、 目前首先要做的事情
五、 目前普遍存在的违反职业规范的16种现象
六、 新闻职责忠诚的两个金字塔模式
第九讲 宣传学
一、 宣传概念的历史和定义
二、 宣传的几个特点
三、 几种常见的宣传方法
四、 宣传伦理
第十讲 舆论学
一、 舆论概念的历史和定义
二、 舆论的八要素
三、 舆论的形成过程
四、 舆论监督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讲 新闻——叙述事实
一、新闻≠宣传
二、新闻≠舆论
三、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
四、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
五、中国传统的传播体系如何限定“新”的内涵
六、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七、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
八、新闻学界关于新闻的定义
九、新闻的特性
第二讲 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
二、为什么人能够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
三、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
四、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
五、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
六、传媒选择事实时的实际运作标准
七、几个问题的讨论
第三讲 新闻真实
一、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
二、新闻真实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
..........
第四讲 新闻客观性原则
第五讲 大众传媒的职能
第六讲 新闻出版自由
第七讲 新闻法
第八讲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第九讲 宣传学
第十讲 舆论学
作者介绍:
陈力丹,男,国家二级教授(文科最高级别),1951年2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
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6-1978为《光明日报》编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l-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工作。
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包括独著17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500多篇等等。另外,独编著6本、合著、合编的书十几种。
根据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数据库(CS SCI)的统计数据,1998-2005年发表文章95篇。200l-2005年被引用的篇数125篇,被引用篇次189次(排除自引),两个数据均居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第一位。
根据徐剑2006年1月发表的《基于CSSCI(1998—2003)的研究》,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综合学术评估得分520分,居第一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有没有适合中国本土的新闻理论教材?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陈力丹所著的《新闻理论十讲》应该是出色的一种。
《新闻理论十讲》是一部极具创新意义的教材。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结构和体例的创新。本书抛弃了以往教材所谓“严谨系统”的结构,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体例上的开放式系统,避免了对新闻理论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
其次,内容和观点的创新。本书克服了以往教材说教和武断的观点罗列,提倡应用性的新闻理论,充分吸收了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前沿成果,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理论,对于中国新闻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再次,表达和传播的创新。本书摒弃了抽象的论述,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直白生动,深入浅出。书中的大量案例和图片,更增添了阅读上的快乐和理解上的便利。
《新闻理论十讲》适合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非新闻专业通用课程,对于新闻业界人说,也是充满智慧、极富启发的优秀读本。
目 录
写在前面
第一讲 新闻——叙述事实
一、 新闻≠宣传
二、 新闻≠舆论
三、 欧洲文明中“新闻”是指新鲜的信息
四、 中国历史中对“新”赋予更多的伦理色彩
五、 中国传统的传播体系如何限定“新”的内涵
六、 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七、 我国现代语言文字中“新闻”的内涵过宽
八、 新闻学界关于新闻的定义
九、 新闻的特性
第二讲 新闻价值
一、 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
二、 为什么人能够判断事实的新闻价值
三、 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
四、 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
五、 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
六、 传媒选择事实时的实际运作标准
七、 几个问题的讨论
第三讲 新闻真实
一、 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
二、 新闻真实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
三、 造成新闻不真实的诸多具体原因
四、 传媒对科学的误读
第四讲 新闻客观性原则
一、 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二、 客观性首先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
三、 客观性作为一种报道方式
四、 我国历史上一度存在的“客观主义”概念
五、 我国新闻中较多的主观操控现象
六、 新闻表现立场与客观报道是否存在矛盾
七、 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到的各种自然而无形的影响
第五讲 大众传媒的职能
一、 一种泛化认识:传媒是舆论的表达者
二、 从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定性传媒职能
三、 关于传媒的四大基本职能
四、 从传媒与经济的关系,定性传媒职能
五、 从传媒形态本身定性传媒的职能
第六讲 新闻出版自由
一、 宗教裁判所和世俗王权的书报检查制度
二、 18世纪两个载入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宪法性文献
三、 19世纪关于言论自由的文献——《论自由》
四、 20世纪以来共产党人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文献
五、 国际上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文件
六、 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理论讨论
第七讲 新闻法
一、 区分“法制”与“法治”
二、 世界上的两大法系
三、 新闻传播法的渊源
四、 中国新闻立法的历史
五、 新闻法的基本理念和应有的内容
六、 我国新闻法难以出台的原因
七、 我国新闻实践中的“新闻官司”
第八讲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一、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解
二、 我国职业新闻从业者道德意识现状
三、 造成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四、 目前首先要做的事情
五、 目前普遍存在的违反职业规范的16种现象
六、 新闻职责忠诚的两个金字塔模式
第九讲 宣传学
一、 宣传概念的历史和定义
二、 宣传的几个特点
三、 几种常见的宣传方法
四、 宣传伦理
第十讲 舆论学
一、 舆论概念的历史和定义
二、 舆论的八要素
三、 舆论的形成过程
四、 舆论监督
精彩短评:
作者:芥末蘸酱 发布时间:2010-11-18 13:30:11
"只要有心,迂回地继续讲这个问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陈力丹语.
作者:ゴキミココココ 发布时间:2016-02-29 00:19:50
读的人心酸的讽刺故事集
作者:mlln 发布时间:2018-04-21 23:28:05
我导的书。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写一本同样好看的传播理论。
作者:熊阿姨 发布时间:2010-06-27 18:42:25
难得有这么好看的教材。
作者:灵落 发布时间:2013-12-26 22:57:50
印象最深刻是最后篇章,有同学抱怨社会黑暗面太多,理想主义行不通。陈力丹说,就算很多不对的事你不得不做,但是只要你心里清醒知道它是不对的,将来就还有改变的余地。
作者:干脆面 发布时间:2023-09-30 17:59:00
建议先看附录
深度书评:
关于新闻与宣传的一些笔记
作者:韩雨洛 发布时间:2020-03-25 10:27:53
在曾经的人生岔路口时,梦想着能成为一名记者,去揭露不平等、为少数人发声。后来发现梦想离现实是如此遥远,一是大环境不太妙,二是自己也觉得自己做不来这一行。但是还是会时不时地翻翻书,做做梦,幻想着有一天能梦想成真。本来是想好好地写一篇跟新闻有关的文章的,写了一些发现根本就是书上的内容的拼接,自己也提不出什么有新意的见解。所以以下内容就当作我关于《新闻理论十讲》所做的一些笔记吧,如有错漏还望指出。
什么是新闻?
疫情期间,许多记者投身一线,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真相,帮助我们了解更真实的疫情信息,为抗击疫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有网友对部分媒体产生了质疑,认为他们并没有坚守职业操守,甚至还认为外国的媒体撰写的报道纯属胡编乱造。再加上期间部分报道的“凭空消失”(根据有 Young 周刊的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有北青深一度、冰点周刊、财经杂志、财新网、 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等 18 家主流媒体和偶尔治愈等影响较大的自媒体微信端和官网的共计 41 篇新闻报道(推文)被删除或屏蔽。),这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我们对新闻行业的误解。因此网友们也对新闻产生了众多的讨论。但是我们对“新闻”这个词的理解并不一致,常常导致一群人讨论了半天牛头不对马嘴。翻翻词典,“新闻”这个词的含义至少有五六种。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新闻呢?
一般说来,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但是想要对新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却并不容易。
恩格斯说过:“在科学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6)没完没了地讨论新闻定义没有意义,因为一个定义不可能把某个概念的所有内涵全部用一句话概括进去,如果能够这样,那我们何必还要写新闻学一本书呢?定义只是对概念有一个大概的描述,论证的时候可能你会进一步赋予它无限丰富的内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小逻辑》,对很多概念只是简单地下个定义,后面的论证远远超过了他对这个概念定义的几个字能够表达的东西,这才是学术研究。(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p.26)
因此,深究新闻的定义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过,新闻从业者总结出一些被普遍认同的新闻的特性和特征来判断什么信息是如此必要以至于公众应该知道,这些指导原则被称为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包括观点事实)的一种价值判断。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p.31复旦大学出版社)以下7个因素决定了事件、人物和想法的新闻价值:及时性、冲击性、显赫性、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当下性、必要性。(新闻报道与写作 p.79)
新闻真实
新闻的真实是事实的真实。新闻是对事实的叙述,理论上讲,你的叙述与事实是否相符,事实是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尺。但是,
毕竟新闻只是关于事实的叙述,不是事实本身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如果这个距离适当,大家都会认为你的新闻报道是真实的,不会苛求。具体的事实本身是非常复杂的,而你在报道的时候,文字篇幅、时间都是有限的,说得差不多,大家就会认为你的报道是真实的。(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p.62)
“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恐怕这是难以做到的。记者在采访一个事实的时候,能够保证把眼下的具体的事实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就已经很好了,很难从总体上把握什么,他毕竟不是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不可能知道很多面上的总体情况。至于“本质上”就更难了,他不是哲学家,一般不会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记者只要把采访到的、看到的事实客观地叙说出来,而且说得较为准确、全面,就是一个好记者了。
新闻真实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p.63)
1.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媒体呈现世界的
真实程度是有限的
即使是最独立、最公正的媒体,无论怎样努力展现不同的声音和事实,新闻只能是“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一些事实因为被媒体关注而得到放大,另一些事实则因为没有被传媒关注而销声匿迹。
2.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因而,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比如红海沉船事件死了1000多人,全世界都在关注,但是我们的媒体直到现在,仍没有后续的报道,这是我们专业新闻传播的弊病。一个事儿开头热热闹闹,到后面突然没有信息了,再没有人去采访。随后,新的事实又出现了,遮蔽了尚没有了结的旧闻。记者永远在赶浪潮,永远在赶着前面的事实。这种情况应该对媒体提出批评。作为新闻传媒,对所报道的这个事件要一直追下去,应该有个结果。不管怎么说,这个事情再次印证了刚才提到的新闻工作的特点,
事实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们对这个事实认识到什么程度,新闻才能真实到什么程度。
3.新闻是否真实还
取决于接受者的认同
。可能在现实中就是这样,如果他信任你,即使你的报道中存在一定虚假成分,他也会认为你的报道是真实的;如果他和你的观点是对立的,即使你的报道是真实的,他也会认为是假的,你怎么说都不可能说服对方。这种现象不完全涉及从传播角度说的新闻真实,主要涉及传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4.选择事实时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真实性难以被完全确认。
相当多的新闻被看不见的权力(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经济的、传统文化的权力)——自动地剪裁(很多问题不必上面下指令,记者编辑习惯性地自动剪裁了)、化装,原汁原味的新闻很少。只是在不涉及传媒自身利益、对传媒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传媒才会兼收并蓄地发表一些不同的观点,从而达到缓和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释放一些不满的目的。总之,传媒报道或不报道,实际上它在维护现状,既然是这样,它们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吗?
5.传播符号表达意思的有限,使得新闻接受者对真实的理解也会发生差异。再先进的媒介或手段,最终要通过人的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多数画面也要通过语言才能帮助理解)外部世界,即使报道者主观上真诚地报告外部世界,但是
任何语言和文字都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将心里所思、所构的图景描述出来
,语言对于表达内心思想来说是有限的。
什么是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态度、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首先宣传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括各种符号——有声的符号和无声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达到的目的,
一是引导人们的态度,二是控制人们的行为
。最后,它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p.286)
首先,宣传的本质是
劝服
。强制灌输的行为,严格意义上不是宣传,而是一种以暴力威胁为背景的行为。劝服,是宣传的首要特点。
其次,宣传形式上总是
一个人或一群人
向
特定的多数人
传播观点,它以单向传播为主,双向交流在宣传中是辅助性的,因而宣传者始终处于主动者的地位。
第三,宣传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道者,一类是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对同道者的宣传目的,在于巩固已有的信念,并通过同道者进一步扩大宣传。
第四,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
http://feng.ifeng.com/c/7gYuqlXilBy
就提到里“宣传必须由专业的人来做”)
争议1:宣传都是“邪恶的”,目的都是“满怀恶意的”。
我们之所以对一些宣传带有下意识的反感,是因为
在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会积极接受这种宣传,而观点相左者则会回避或抵制这种观点。
也就是说,宣传只有人们感兴趣时才能产生效果。另外,比如对普世价值等观念的宣传很明显是对社会有益的。宣传本身是中性的,可以为公众利益服务,为商业服务,但也可能被法西斯主义利用,服务于从事反人类的活动。
争议2:新闻是否可以包含宣传
有时候会碰到新闻中有宣传的情况,作为记者,因为事实本身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还得报。比如对倡议环保的报道,既是宣传又是新闻。但是部分新闻学界人士认为不符合新闻职业的客观性原则。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合起来说呢?这是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
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即使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
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确认:新闻和宣传不是一回事。
常见的宣传方法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p.290)
第一,加以恶名(又叫“标签法”,name-calling)。即给一种观点(或人物、事物)贴上坏标签,
使人们不经验证
就对某种观点、某个人、某一事物持反感态度并加以谴责,例如“民族败类”等等。
第二,美化(又叫“光晕效应”,glitteringgenerality)。即把某种观点(或人物、事物)与一个美好的词联系起来,使人未经验证而接受、赞许某观点、某人、某事物。
第三,假借(transfer)。即以某种受人尊敬的权威、公认的信誉加之于另一事物之上,使后者更易为人接受。“假借”在宣传中,使用频率很高。比如,过去我们对雷锋的宣传非常成功,已经变成了一个定型的形象,说×××是“活雷锋”,这就是假借,借已经出了名的雷锋的名字来宣传现在的一个不知名的人。
第四,现身说法(又叫“佐证法”,testimonial)。即
请某个受尊敬的或被憎恨的人
来评价某个观点、产品、人物的好坏。事迹。这种方法如果只讲一次可能还比较真实,如果一场一场地巡回讲演,可能会影响传播效果,因为感动和流泪是不能重复再现的,否则就变异为表演了。
第五,以平民百姓自居(plainfolks),即说话人企图让人们相信他和他的观点都是好的,因为它属于人民,来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西方国家流行的一种传播方式。
第六,洗牌作弊(cardstacking)。即选择并运用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论证,以使某个观点、方案、人物、产品处于最有利的或最不利的情况之下,即
宣传者一面倒地美化或丑化某一对象
。在表扬己方的时候,只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说;在批评对方的时候,只挑对对方不利的东西说。这也是西方政治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宣传方式,这种方式容易在道德层面被人谴责,有些不得人心了。
第七,号召随大流(又叫“巡游花车法”,bandwagon)。即企图让人们相信,我们所属的那个群体都已接受他们的方案,人人都如此,你也如此吧!西方国家的选举中,常用这种宣传方式。例如街头出现一些标语:“我属于人民”、“人民选择我”。至于人民是不是真的选择他了,不知道,他就是要给人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人民已经选择我了,你也选我吧;大家都相信我了,那你也相信我吧。
第八,“最大—最大”策略。这是指在你我双方的关系中,
强调增加我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你的利益。
和平时期, 比如银行里面经常贴着的一个标语“ 参加储蓄,利国利民”, 这样的口号也是两个最大,参加储蓄就是存钱,存钱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利国, 是国家的最大利益,利民,是个人的最大利益。
第九,求同存异。在双方的关系中往往会有很多的矛盾,为了与对方达成一定的和解,就需要强调“同”,双方总有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暂时调和一下,不要跟对方去争。
第十,无我策略。在宣传上不直接讲出宣传者的意图,强调这个事情完全没有我的利益,仿佛不是为了“我”。这也是经常采用的宣传方式。其实,无我策略中是有我的利益的,只是为了让别人跟着我走,而强调没有我的利益。
第十一,“小骂大帮忙”。尤其是在多个派别之间进行斗争的时候,往往一些派别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形式就是“小骂大帮忙”——
为了给第三方看
,仿佛我们俩有矛盾,实际我是在帮你的忙。
第十二,适可而止。中国有个文化传统:“中庸”,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得太极端,太极端往往就缺少退路。中国还有一句俗语:事不过三,好话坏话都不要说过三,在宣传上即“见好就收”。
第十三,微调。即在宣传上不出现过大的变动,慢慢地调整。比如过去某个政策是错的,你不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这个政策是完全错的,你说这个政策有点差误;等到有点差误这个观点被人们接受了,然后再说这个差误可能还比较大,等大家都接受了;最后,再说这种政策是完全错的,于是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最后的认识转变。也就是说,很多事情不要说得太彻底,宣传中慢慢微调,让人们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转变过来。
第十四,强调移情,扮演角色。让你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如果你处在他的位置,你会怎么办?这种说服方式,在心理学上叫移情,也是一种宣传策略,让你能够理解别人。
如何避免看到马恩名言引发的反感
作者:纠结的少少 发布时间:2011-12-04 19:28:11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真心推荐给想要了解新闻传播的人。
基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有些同学表示,看到引用的马恩名言很扫兴,对于这种情况,我本人的做法是重读、分析、加强理解:
1.作者本身作为人大教师,而人大的学术环境深受马列主义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学术研究,不可避免的有其影子。且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传媒市场与西方国家不同,和各级党政机关或权力组织关系密切,探寻根本,须对无产阶级报刊理论进行研究。
2.既然是基于无产阶级报刊理论的,那引用马恩名言则是自然而然且必须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马、恩两人的报刊活动密不可分(可以参考马克思本人的工作经历)。因此,在此基础上马恩对于报刊的研究是客观的、科学的(注意放在当时情境下理解)。
3.马恩选集里的话大多是高度概括的,比喻也因为文化差异离我们很远,再加上德语本身的特点——就是四个字:“不好理解”……(作者的解释帮大忙了!)
4.看这本书就说明你老大不小了,思想怎么能那么狭隘呢?不能因为多年来被政治理论课压迫就条件反射的认为马恩不好嘛,一定要把握自己的思想,在不被压迫的情况下,自觉的分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有道理的。
尽信书是不可取的,但突破自我更重要。我一开始看见引用马恩也很烦躁,但仔细分析后发现,无论是作为例证还是观点,都是服务于这本书的,比如“有机的报纸运动”和新闻真实的关系,比如“要求的手段既是不正当的,目的也就不是正当的”和新闻职业道德和宣传伦理的关系等等。我甚至都摘抄了几句,这对于之前的我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想来这就是理解的作用。
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到有问题的同学。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少量广告(228+)
- 购买多(634+)
- 无多页(571+)
- 服务好(75+)
- 体验还行(302+)
- 章节完整(672+)
- 无缺页(348+)
- 下载速度快(637+)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卉: ( 2024-12-30 22:32:28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龚***湄: ( 2024-12-24 18:17:56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游***钰: ( 2025-01-05 05:19:1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堵***洁: ( 2025-01-03 17:42:10 )
好用,支持
- 网友 屠***好: ( 2025-01-07 04:43:22 )
还行吧。
- 网友 师***怡: ( 2024-12-15 14:17:42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石***致: ( 2024-12-13 03:04:40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习***蓉: ( 2025-01-08 01:42:05 )
品相完美
- 网友 相***儿: ( 2024-12-27 21:02:25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喜欢"新闻理论十讲"的人也看了
- 2015年最新版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专用教材 计算机基础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英雄无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初中思想品德·教科版·八年级(上)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管理者14天轻松看透财报:挖掘数字背后的秘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新大纲升级版 证券专业资格考试研究组 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论语 孔子 李杰【正版图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国式建筑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楚文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问答(培训用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经济学与法律的对话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