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韩国语能力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级)/韩国语类(配盘)(高职高专) 潘燕梅 著作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冲击韩国语能力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级)/韩国语类(配盘)(高职高专) 潘燕梅 著作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冲击韩国语能力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级)/韩国语类(配盘)(高职高专) 潘燕梅 著作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冲击韩国语能力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级)/韩国语类(配盘)(高职高专) 潘燕梅 著作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冲击韩国语能力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级)/韩国语类(配盘)(高职高专) 潘燕梅 著作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冲击韩国语能力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级)/韩国语类(配盘)(高职高专) 潘燕梅 著作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冲击韩国语能力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级)/韩国语类(配盘)(高职高专) 潘燕梅 著作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冲击韩国语能力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级)/韩国语类(配盘)(高职高专) 潘燕梅 著作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冲击韩国语能力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中级)/韩国语类(配盘)(高职高专) 潘燕梅 著作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九猫锵锵 发布时间:2020-07-12 22:04:17
这…和《买把心爱的紫砂壶》内容几乎一样啊…把章节标题改改,段落顺序改改…就是又一本书了?
作者:蛋花酱 发布时间:2023-04-14 14:23:03
挺有意思的关于旅行的“冷”
作者:Zerelda 发布时间:2022-07-25 18:00:55
信息量太大,字略小,装帧设计有趣。看完全身都是碎纸屑,伴着脑仁疼……
作者:easyrider1900 发布时间:2024-02-27 13:34:45
不错
作者:神前皮 发布时间:2023-11-20 18:45:31
回忆录,神仙一家,夹杂着当年不敢讲的。建议先看P3再P1、P2。手笨嘴拙、爱听墙根但绝世好男人钱钟书,憨乖体贴、模范教师、别人家孩子钱瑗。对了,三老的字体都非常鼓舞人心,点赞。
作者:绣女 发布时间:2022-06-02 18:56:31
不探讨教育之意义,不渲染成长之痛楚
每个人物似乎都曾在身边出现过
相见恨晚
深度书评:
究竟是哪些历史机密成就了一个改变三代国家领袖的神奇家族
作者:布谷传声 发布时间:2017-08-22 11:43:48
有关宋氏家族的传奇经历,我们已经习惯了国人的自说自话。或许,换个角度,在一个“局外人”的笔下,我们更能看到一段真实的、立体的、毫不避讳的、没有偏见的过去。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是如何从一个渔村少年摇身一变赴美留学的?又是如何在回国之后赚取的第一桶金?
中国最牛母亲、宋氏三姐妹的妈——倪桂珍,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影响了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
是谁让蒋介石在他死后痛哭流涕,”呜呼!从今之后,我到哪里去找像他这样的人啊!”
宋庆龄为什么说,她宁愿让妹妹死也不会嫁给蒋介石?
宋美龄为何能影响美国领导人的决策长达30年?
为什么说宋霭玲如果是个男人,也许整个中国都是她的了?
关于《宋氏家族》,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好在美国传记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用他的笔触为我们拨开迷雾、答疑解惑,帮助我们揭开宋氏家族的神秘面纱。
宋美龄亲自撰文评价本书,作者甚至收到死亡威胁
通过数年的材料搜集、走访调查,《宋氏家族》的作者斯特林·西格雷夫得以掌握大量从未对外公开的珍贵史料,在审视宋氏家族做出的积极贡献的同时,第一次把他们长期不为人知且更为邪恶的行为一并揭露出来。
他的爆料是如此犀利,以至于《宋氏家族》自1985年出版之际,便在全美轰动一时,销量惊人。一时间,蒋介石政府努力在美国维系的正面形象瞬间崩塌,宋美龄不得不亲自撰文驳斥作者,可见当时本书已在美国社会舆论中掀起不小的波澜。也正是此书出版之后,作者甚至收到了匿名死亡威胁,从此不得不过上隐居的生活。
因一本书而使作者遭受如此重大命运起伏,《宋氏家族》的魅力可见一斑。如今,这本经典传记绝迹数十年后,由中信出版社再版上市,那段尘封的历史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剥去历史的华丽外衣,真实展现宋氏家族的“善”与“恶”
关于宋氏家族,相关传记、电影不在少数,受到时局的影响和资料的限制,以往出版的很多相关图书,很有可能对宋氏家族吹嘘过头。因此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这一家族在攀登权力宝座的征途中是如何互相扶持又互相牵制的。
而斯特林·西格雷夫的《宋氏家族》一书独树一帜,正像前面介绍的那样,他通过多年走访调查得以掌握了大量从未对外公开的珍贵史料,一方面能够证实宋氏家族对中国历史做出的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也第一次把他们长期不为人知的一面揭露出来。为了尽可能保证叙述的真实客观,作者几乎摒弃了所有和宋家站在同一阵地的盟友的评价,而是选择和他们没有直接瓜葛的相关人士的说法,甚至大多时候只讲故事,将评判留给读者。
揭秘幕后大佬、人脉关系,呈现一个立体的宋氏家族
作者在序言里说,只有把整个家族的所有成员以及他们与上海黑帮之间的长期勾结与深刻依赖的关系放在一起详加研究,才有可能弄清在通往权力宝座的征途中,他们是如何既相互扶持又相互牵制的。在他笔下,宋氏三姐妹、蒋介石、孙中山、杜月笙……一个个历史的真实面孔跃然纸上,有很强的历史代入感。
有的幕后人物并非宋家成员,但必须视他们为家族的盟友。因为,只有弄清这些幕后人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才能透彻理解宋家的全部故事。这些人之中最重要的人物当属青帮老大杜月笙,也因此,作者毫不吝啬笔墨,对一代黑帮教父杜月笙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通过这些描绘,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宋氏家族能够在中国的政界、金融界、军界呼风唤雨,我们对宋氏家族的了解可能会更加立体。
宋氏家族与中国近代史纠缠在一起,不了解宋家就看不懂近代中国权力与经济脉搏
历史上,很少有像宋氏家族这样,能如此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走向。闻名世界的“宋氏三姐妹”各自的命运与归宿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民间曾流传一句话“宋家有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这也正体现了宋家对近代中国财富命脉、权力更迭,国家命运的深刻影响。
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来说无疑是沉重波折、命途多舛的一段历史。即使宋氏家族在这段历史中已攀登到权力顶峰,极其耀眼,但整个历史的基调也注定宋氏家族的命运不会特别顺遂。斯特林·西格雷夫作为一个美国人、局外人,在处理这段历史时,用美式的幽默、直爽描述了那段尘封的岁月,让读者可以在较为轻松的笔调下去追忆那段纠缠的历史。
《宋氏家族》:跌宕起伏的叙事方式胜似任何一部小说
或许是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叙事技巧,虽然整本书记录了宋氏家族从发家到陨落的全部历史,但丝毫不会觉得冗长和无聊,撑得起书的厚度。西格雷夫总会适时穿插一些新鲜的人物、不为人知的事件,使人兴趣盎然、不忍卒读。从第一页一直到最后一页都有全新的发现。
对于本书,不少专家学者和媒体也做出了充满赞誉的评价。《华尔街日报》认为作者西格雷夫是一名优秀的叙事者,能从众多复杂、原创的来源中发掘有用的信息,并将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与扣人心弦的故事叙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埃德温·赖肖尔的眼中,《宋氏家族》类似小说却胜似小说,以绝妙的叙述手法展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故事。
今天,我们翻开《宋氏家族》,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叩问,再次追溯这一家族的风云过往,相信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的都会是不同的面孔、不同的答案。
代后记:生手的天真
作者:后浪文学 发布时间:2020-09-01 15:44:00
●赖香吟
尽管去过那么多次,DC 的治疗室到底位于医院建筑群的哪一个位置,我依然无法指认出来。印象里,它从大厅往内里走,与受病折磨的人潮一波波擦身而过,出了后门,再连接另一栋楼,愈到深处,人愈发少,直到山壁底钻入瘦长建物,寻得电梯上四楼,门开是另一种风景,空中走廊,反复几次转弯,我不知道自己又闯进哪一栋建筑,或是回到哪一栋建筑,空间标示上,四楼又变成了一楼,再搭一次电梯,直到看见那扇熟识的玻璃门,推开它,一条长廊指引我走到DC 的研究室。
敲门,开门,里头不过一般寻常研究室光景,角落处摆了一几二椅,我只消固定三四个脚步,走到那里,选择背对门的椅子,坐下来,然后,离开时重复同样的路径。可以说,在那间研究室(或者,在那种时刻,我们必须改称它为治疗室),我相熟的只是那张背对门、望着窗的椅子:一张来来去去、承载许许多多无以为继之人生的椅子,给那段时期留下了最好的象征与命名。
全然不同于文献所描述,这个空间既不尊贵,也未必舒适,没有躺椅,也没有沙发,不过是一张简单茶几,两把(破旧的)面对面的椅子,绝大多数时间,DC 不发一语,雕像一般坐在那里,那过程经常叫人感到无望,可那雕像总让人相信他仍倾听着,在,他在,也在对岸的那张椅子里。
我一直想为治疗室里的那张椅子写点什么,甚至是一本书,但那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离开那张椅子愈久,愈觉得要定坐在(对面)那张椅子里而没有受不了痛苦抱头逃跑,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当然,有些情况,我们不能预设坐在(对面)那张椅子里一定是个对称凝听的心灵,(对面)那张椅子里的角色不一定总是能够理解并给予祝福的人。DC 坐在那张椅子里,雕像般的姿势,有时让我错觉他已经被来来去去的痛苦风化成石。SARS 那些年间,接连出现了好几则精神医师自杀的新闻,使我联想到DC 提过的诅咒或祝福。两张椅子里,谁是被诅咒的人、谁又是被祝福的人呢?如果未曾体验∕理解过诅咒的滋味,何能给人祝福?破碎的人来到这里,想把秘密倾埋在这里,这样说,是电影《花样年华》里周慕云的树洞了,然而,坐在对面那张椅子里的,毕竟是个人而不是棵树啊。
人与人的感情,何尝不是寻找树洞之悲欢离合的故事;如果我们还能找到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棵树。五月在最终时刻找到了我,把无数伤害的秘密倾吐出来,以见证名之,如果她之后继续活着,我或许明白是一个人,但她说完之后就转身离开,我是一个人还是一棵树呢?电影里周慕云(导演王家卫说:这个人完全是一颗破碎的心)转身离开之后,下一个镜头绕回来,树洞已被泥土封上了。我要做的就是那样的事吗?
DC 长年坐在那张椅子里,吸纳种种掺着眼泪、谎言、愤怒、怨恨之失魂又落魄的故事,替破碎的人收存记忆于这世上的一个角落,且他不能只是封填,还要以理解与倾听给予祝福,这是多么需要能力的事?我在那张椅子坐下来,某个角度来说,见证使我破碎,我来到这里是要一个倾吐吗?把DC 当成一个树洞,那样的倾吐会让人释怀,得以解脱与祝福吗?
不。很快,这个答案便发出了声音。我也很快觉悟到自己根本无法把DC 当成一棵树。更有一段时期,这张椅子之旅如同一趟苦行。你来到那里,一点都不意味孤寂会凭空消失,更不表示会有人出来替你裁判:错的是世界,而不是你。DC 固然不反对,但也会提醒你:某些情势实在是生命的必然,或是,念头来去,固着于一个见解,以那个见解来诠释全部,是否恰当。这些提醒是温柔的,但对于陷在水里的人,也可能是冰寒的波浪。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衍义。DC 在吐出这些提示的时候,字词往往极端简短,象征性的几个字,他说得那么幽微,简单,仿佛不能轻易惊扰两张椅子之间那一大片冰冻、汹涌,或是潜伏无数河怪的心灵之湖,他寡言,他斟酌,甚至他拒绝,把问号退还回去。
我离开那张椅子,不是因为失望,也不是因为对医疗不耐,而是,怎么说呢?该简单地说:是因为工作繁重使我没有空再去;还是抽象地说:我渐渐从DC 这份关系上长出了一丝信任,而这个信任拯救了我。那个治疗室里没有录音机,也没有病历,甚至连一本手册都没有,他不过是执着地想在他的专业里留住人文精神的根,这是他的骄傲,但这可能也是他的谦卑,他的良心,他如此耗费,承受治疗室的苦楚(一个灵敏之心作为一个树洞的苦楚啊),然后露出那友善而思索的微笑,祝福坐在他对面那张椅子里的人,能够走出生命的苦境——这是一个人,初始,我总不相信这是真的,世界太粗暴,心太青脆,人人不过固守位置为己运转而已,素昧平生,何必理解与祝福?再者,我不相信活着,能跳过削减与钝化,而持续地打磨精细下去,倘若有人坚持如此,那时我看见的,若非导向死亡,即是疯狂。然而,DC 雕像般地坐在那里,粗砺之中磨而再磨,保有温度的手心去凿塑粗胚;DC 未必在药物或是所谓心理治疗这个步骤上治愈了我,而是以他的存在,渐次说服了我。
这份信任,其后并没有使治疗室变成一个简单的地方,甚至连再多一点的倾诉也没有达成,更明白地说,正是因为信任可能开启倾诉的门扉,所以,我离开了。可是,DC 雕像般坐在那张椅子里的神态,仿佛定格成为一个象征,以至于即便我离开了治疗室,只要想及那个象征,一场仪式,一个走迷宫的自我收拾就可以开始。带着DC 这样一个陌生人的信任与慈悲,我与现实世界之间存了一个系点,接下来的问题成为:该如何怀着那些伤害的故事继续生长下去?不能忘却,又不能时时记得;伤害的故事往往既美丽又丑陋,那其中,无论如何,曾将一个人最好的可能、最坏的黑影展演到极限,如果我不足以理解那其中的内容,也没有什么资格去保存这些——
《忧郁的热带》,中译本登陆台湾是九○年代初,大学刚毕业,我把这本书当成学术书,放进了初旅的行囊里。从琉球那霸航向九州福冈的客船上,时光减速,打开它,一字一字慢读,学术摇身一变成了私语录,每个用字都带着丰饶的个性,隐藏那么多细节,个人的反思,抒情的语调,一个人类学大师忽而还原成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啃咬自己的年轻人,那些所谓的旅行、探险,原来不是以猎奇混淆他的视野,不是以野蛮歼灭他的情思,而是相反地,把他带入更多的自省、更多的情思。
第六十七页,李维提到“生手的天真”。容我把它抄录在这里:
带着生手的天真,每天我都站在空荡荡的甲板上,兴奋地望着那片我从来没有看过的那么宽广的地平线,用好几分钟的时间注视着四分之一的地平线,观看整个日出日落的过程,代表着超自然的巨变之起始、发展与结束。如果我能找到一种语言来重现那些现象,那些如此不稳定又如此难以描述的现象的话,如果我有能力向别人说明一个永远不会以同样方式再出现的独特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和次序的话,然后——那时候我是这么想的——我就能够一口气发现到我本行的最深刻的秘密:不论我从事人类学研究的时候会遇到如何奇怪特异的经验,其中的意义和重要性我还是可以向每一个人说个明明白白。
要回头说明这段叙述如何安慰我内心饱受伤害的文学认知,那是另外的故事了。写在这里,只能说,当时我是连一本文学书都不愿放进行囊的年轻人,把尚未打通的知识所导致的生活混乱,代罪羔羊似的归因于文学对心灵的诱惑。那趟旅行,我的念头简单而强烈,想远远离开文学,不再恋栈这两个字,比任何一个不了解文学的人还重重踩踏文学,宛若信徒踩踏基督的脸以证明我对文学再也没有幻想。
偏偏李维这本书,在那趟旅行里,以一双已经洞悉魔术的眼睛,心平气和、轻描淡写的口吻,提示我: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事情没有那么复杂,要不,过了复杂这一山,你会再被带回来的。
“生手的天真”节录于《日落》,二十六岁的李维前往新世界,在甲板上,兴奋地,手拿笔记本,一秒一秒记下日落景观的瞬息光影。长达三四千字的记录,无人能与之相比的精细,在时隔二十年写作自传之际,只字不改地被录了下来。
那是用尽了凝视,一秒也不舍得错过的文字,企图心强烈而朴素,想将亲眼所见加以凝住,工笔描绘事物具体面貌的同时,也诗意地交杂了理论与历史的玄想。这份出于原点,李维称之为“生手的天真”的记录,不尽完美,但不可替代,其中热情满怀,如蒙神助的感觉,让人终老仍然着迷,仍愿颤抖着手去试。
我多么巧合地在(彼时已经显得零落,现时更是完全不存在的船之旅)甲板上,为他这样珍重生手的可贵而被安慰了。看起来如此伟大、深沉的灵魂竟曾有过一个阶段,以那种生手的天真,然而也是充满无可替代之兴奋热情,凝望世界,固执相信:如果我能找到一种语言——如果我有能力向别人说明——
是的,这两个简单的句型,就是一切的动力。我想的,不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吗?如果我能找到一种语言——如果我有能力向别人说明——这个语言与能力不就是文学?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在我心中变得那么复杂呢?这个老人像在营地里赶蚊子那样挥了挥手,把我整片写满密语浓言的大黑板,瞬间擦个干净。我自省,或许,是我错看了写作的问题,那些幻觉、错觉、怨念、提戒之心,是凝望着黑板(白稿)的我的问题,而不是写作的问题。写作问题没那么大,大且难的是那些“如此不稳定又如此难以描述的现象”,那些“永远不会以同样方式再出现的独特事件”,一个心灵与新世界之遭逢:天空、海洋上下倒错的视野也好,终年无雪、草木不生的气候也好,所谓纯洁的野蛮人也好,景观新得令人惊叹,也让探险家大惑不解。
李维的航行,在登陆新世界之前,进入了郁闷的赤道无风带。“在这片海域内,两个半球特有的风都吹不到,所有的帆下垂好几个星期之久,没有一丝风吹动它们。”那是新旧世界之间的过渡,毫不快乐的海洋,平静无比的天气,几乎看不到生命迹象。李维在这里回顾了古代航海者(他们心中并不是要发现新世界,而只是要证实旧世界的历史),也描述了早期探险家那些因为视野有限所酿出来的怪异想象:长得像鳄鱼的蛇、牛头四脚的鱼、一棵不长水果而长绵羊的树……
船转向南,海洋气息不再自由流动,新世界的轮廓巨大地浮出地平线,青年李维第一次到了赤道的另一边,全新的世界与人类,旧世界的上帝、道德、法律在这里或将发生问题。他展开教学、旅行与探险,看原始人如何被强加了文明,和野蛮人一起吃了蜥蜴、蛇和蝗虫,这个终生将心灵操练到更细微、更时时刻刻濒临疯狂的人,到头来活过了二十世纪,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还要久。
这本书里所讲述的故事,无论就语言或经验来讲,都是属于“生手”的。
那并非是些完美成熟的故事,而是一些“如此不稳定又如此难以描述的”时间里的过去。我曾经因为无法理解存放它,而冻结了生命的前进,及至此刻也不确定是否具备了合适的语言与能力去描述它们。然而,这些故事再不会重复,重复也不会有同质的凝望,尽管不完美甚至错误而耗费,但因不可替代,不可重返,除非彻底失忆,要不,我只能面对并试着理解;以 DC 的语言来说,这是一种“浪漫但危险的想法”;以李维的说法则是,除非有一天我们发现另外一个星球上居住着会思考的生物,否则,这种(发现新世界的)经验也不会再有第二次。
李维的书如此破题:“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然而,现在我预备要讲述我自己的探险经验。”可以容我(也许是肤浅地)套用吗?我讨厌煽情,我恨伤痕文学,但我却在这本书里写到了伤痕。我不相信书写治疗。袒露五月以求自己的书写治疗,一直是我不能同意的,事实上,也没法这样做。书写不是治疗,治疗的路程已在之前走过,我耗费了多少光阴,治疗也未必痊愈,痊愈也未必是原来那个人。某位写作同业说得比较准确:书写不能治疗,那是本身快要好才能书写,那是痊愈之前的一个大口呼吸。
一开始,我以几篇短文的形式来写,以为焦点难免在五月,出于一种交代,我以为完成这个替代叙述,自己可以得到解脱。结果,愈写愈多,短文形式没办法负载。拉开继续写下去,积累到一定的量,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困难之后,我开始意识到,叙述五月不是重点,就算我叙述她,我也不能得到解脱;另一种说法,我没有得到解脱,恐怕是没法叙述她的。
——我感觉触到了要点,我没法看清这一片视野,恐怕也是没法看清她的。叙述五月原来不是重点,这是我跳出心魔的主要声音,整个故事也因此扭转了调性。不再因为写到五月而难受于道德上的洁癖,不再焦虑我所理解的五月未必是真正的五月。回到自身,却也不见得轻易。处理故事的时时刻刻,宛若以自己的方式走着DC 椅子里的路程。路上,许多次,落石,关卡,我与我自己的DC,一个说故事与听故事的人,彼此责问:这是绕道走开,还是笼统套上结论?这是赝品还是花边?如果总是模糊不清,到底是什么被遮蔽呢?故事面临选择:继续删减,或把范围再拉大,所谓加法与减法的抉择,过去我惯用减法,但这次若继续使用减法,答案很简单就是归零,我试着跟自己协商,我得试试加法。
打开,让可关联的进来;这是有关的,那是有关的,然后,构成了整个图景——怎么以前从未如此看过?在哪里中断、哪里遇到困难?是真的忘记、还是冻结?打开,是一种解冻的过程吗?有些时候,忽然想起一两个细节,像找到一两枚遗失的螺丝钉,把它们卡上去,放进位置,整部记忆的机器忽然动起来了……
就这样,过去十来年间许多写了一半,开了头搁笔,甚至一些反复修改却始终没定稿的文字,找到了位置,栽植进去,然后长出更多的枝叶,原来在这里,原来那些无法建立的脉络在这里,那些难以析滤的意义之根原来在这里,那些不得不语焉不详的叙述原来是在路经此地之际被落石阻断了。
所以,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五月的书,而是关于我自己,其后与幸存之书。
曾经我以为这本书不会出现,如果倘以幸存,还足以写,应该直接跳入下一阶段。我开始动笔写其他几篇悬在心头的小说,然而,过程多所踬碍,不禁使我怀疑自己的书写能力是否真因一场疾病肆虐而难以回复,某日与朋友碰面,聊了几句,话题转到这个怀疑。
在听完我的描述之后,我感觉得出来,他对我口中说的新作没有生出很大兴趣,我们继续漫天胡扯,感时伤怀,我自言自语:“有些东西没写,还真到不了下一步。”
本来不太神采的他这时忽然亮起来,朝桌上拍了一记:“你会这样说,就代表碰到问题了。”
接着,我们不知从哪里开始提到五月,事实上,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触及五月。我谈到延宕,对时间耗费之大感到惊吓,动不动就是十年,倘若生命重要经验都得费上如此时间去反刍,诸事澄明之日生命也差不多已到尽头,还有多少时间可写?
他简单应了一句:“你就是在逃避嘛。”
那口气是漫不经心的,逃避也是陈腔滥调的词汇,但我听进去了。
当整件事变成“陈腔滥调”就可以形容的时候,再不正视它,恐怕它就真将隐匿成一个发烂的伤口,使人面目可憎;要不,就是意义真正平庸化,对生命起过怎样冲击的重大事件、经历,其意义都将日渐风化,变得一点价值都没有了。
这些篇章积蕴多年,成稿时间却极短暂。利用每天好不容易协调出来,黄金珍贵的两三个小时,座位不敢稍离地埋头苦写,好几次,脑袋与眼睛烧耗到难以运转而必须停下来的时刻,我站起来,随便眺望任何一个可得的风景,感到某些沉重、黏滞,经常被医生形容为“拉警报的身体”,似乎变得轻松多了,我不得不觉悟,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确行尸走肉般地活着,若非停滞,就是极端劳碌,仿佛想借尘务劳作来挫折自己身上残存不死的文学之虫,我心存骄傲,却又一直蔑视自己,这样的不和谐毕竟没办法安顿下来成就什么,而只能在彷徨中度日。
如今,我航过那个郁闷的赤道无风带了吗?我即将出发去哪里?抑或,我从何处归来?写作的船帆下垂搁置了非常久,水天一色,雾气茫茫,记忆的魔山,五月,想来不只是我陪她走过一段性别认同之路,她也伴我熬过一段非常漫长的写作认同之旅,即便是她已经不存在的岁月里,她的形象及其书写,对我是一种抚慰,也是一种刺痛,我们曾经彼此反对,却又同时扮演倾听者的角色,无论是不断攀高追寻,或是不断挖深内化,我们争执,终致谅解,了悟彼此并没有太大的冲突。李维的旅途也不全是兴致勃勃的,他总自问:为什么我跑到这里来?我到底是希望些什么?他怀疑,诚实得令人惊心:探险是一种聪明的旁门左道,好让自己在归队之后具有额外优势?还是探险根本源于自己和原生社会情境的不适应?那个自以为要放弃文明世界、前往所谓未受污染之纯洁、野蛮新世界去寻找新价值的探险者,却在误解、等待、空虚、烦死人的过程里,面临崩解,“甚至连那些最人性的对我都变成不具人性”,旧世界的浮光掠影,音乐或诗的片段,在荒野之中萦绕耳畔,啊,如今,两个不同的世界之于我都不再具有完整的面貌,新世界于掌握之中消失于无形,一个迂回复杂的路程,仿佛要把人带回旧世界去,可那来时我所信的选择、意义与价值似乎已被摧毁了……
摧毁是好的。其后或许生长出新的文明。我多愿意讲述那些倾斜而破碎的景观,如果我写得出来。我的探险经验?我真不希望我只是把它写成了青春的伤痕。我年轻的苦恼:写作值得什么?什么值得写作?李维开玩笑说:旅行的本质应该是对自己脑袋中的沙漠进行探索,而不是对周遭沙漠的探察吧。面对新世界,面对野蛮人(如果我们自己就是那些完全一无所有的野蛮人),如果我们没有粉碎,没有陷入成见,没有轻率说出可笑的结论,那就写吧。李维的年轻笔记,除了《日落》,还有一段营火笔记我亦非常喜爱:一群被其他人类学家描绘为身体肮脏无比、肚里胀满寄生虫、不停放屁,而且还脾气大、心里充满恨意、不信和绝望的南比克瓦拉人,在李维眼中,却是在承受了大自然仿佛充满恶意的剥夺之后,还能相互拥抱、呢喃细语、轻声欢笑的族群,在一无所恃的凄惨景象中,这些完全赤裸的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庞大的善意,一种深沉的无忧无虑的态度,一种天真的、感人的动物性的满足,”李维以生手的天真,如此小结,“把所有这些情感结合起来的,还有一种可以称为是最真实的、人类爱情的最感动人的表现。”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txt(126+)
- azw3(574+)
- 一星好评(218+)
- mobi(255+)
- 赞(420+)
- 种类多(644+)
- 引人入胜(532+)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玉: ( 2025-01-06 12:03:0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薛***玉: ( 2024-12-20 19:46:5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24 20:54:56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汪***豪: ( 2024-12-17 12:36:28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步***青: ( 2025-01-06 17:41:54 )
。。。。。好
- 网友 田***珊: ( 2024-12-12 08:16:4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郗***兰: ( 2024-12-29 17:27:08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訾***雰: ( 2024-12-11 16:31:2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冯***卉: ( 2024-12-11 11:08:4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龚***湄: ( 2025-01-03 06:48:35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心态决定孩子一生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朗文国际英语教程(第2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国家风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继承法新释与例解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国高职高专房地产类专业系列规划实用教材房地产营销综合实训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二噁英类化合物色谱检测技术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尼康Z6Ⅱ/Z7Ⅱ摄影与拍摄技巧大全雷波化学工业出版社9787122424884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思想等待思想者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小马宝莉益智巧拼插:友谊城堡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墨子义政管理思想研究/刘晓庆/浙江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