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物联网射频识别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2:04

物联网射频识别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物联网射频识别精美图片
》物联网射频识别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物联网射频识别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531057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5
  • 页数:220
  • 价格:35.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2:04

内容简介:

本书在物联网的框架下全面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物联网RFID系统概述、RFID工作频率及无线传输、天线技术、射频前端电路、编码与调制、数据的完整性与数据的安全性、电子标签体系结构、读写器体系结构、RFID中间件、RFID标准体系、物联网RFID应用实例。本书内容丰富,具有可读性、知识性和系统性,不仅讲解了射频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也介绍了物联网RFID技术现状和标准体系,并给出了物联网RFID在6个方面的应用实例。

  本书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电子、计算机、物联网、自动控制、仪器仪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物联网RFID工作的工程师参考。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在物联网的框架下全面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物联网RFID系统概述、RFID工作频率及无线传输、天线技术、射频前端电路、编码与调制、数据的完整性与数据的安全性、电子标签体系结构、读写器体系结构、RFID中间件、RFID标准体系、物联网RFID应用实例。本书内容丰富,具有可读性、知识性和系统性,不仅讲解了射频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也介绍了物联网RFID技术现状和标准体系,并给出了物联网RFID在6个方面的应用实例。

  本书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电子、计算机、物联网、自动控制、仪器仪表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物联网RFID工作的工程师参考。


精彩短评:

  • 作者:阿虎 发布时间:2022-04-23 21:48:37

    当年书出版时购买,现在完全想不起书中的内容了

  • 作者:后稷 发布时间:2015-07-02 16:07:07

    关于底层讲了很多,可惜看不懂啊。

  • 作者:清宥 发布时间:2020-12-27 08:52:19

    2020 daylight award得主作品,很适合当general reference查阅,照片拍得是真不错。

  • 作者:沈昆默 发布时间:2020-02-23 23:54:25

    完美。

  • 作者:奇诺 发布时间:2018-01-01 19:50:59

    《百年孤独》已经很累了

    它只想讲一个关于马孔多百年来的家族故事

    哪怕你们读完之后只是觉得神奇好玩

    而不是凡是看到讲一个家族+神奇元素的故事就称作媲美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大作。

  • 作者:淨壇使者作冊貓 发布时间:2015-04-24 09:20:12

    第二編,文本研究,碎樓宇烈爲齏粉,出劉笑敢於班門,等王卡之匠人。


深度书评:

  • 【转】刘浦江:《辽史》的纂修与整理(外一篇)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19-12-29 08:54:26

    研究辽代历史最大的困难就是史料匮乏。尽管契丹立国两百余年(907-1125),但存留至今系统记载辽朝一代史事的可靠文献,惟有一部篇幅不大的《辽史》而已。且从辽人编修本国史至今本《辽史》之纂成,又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

    辽朝的“实录”编纂

    辽朝修史制度不甚健全,虽有修起居注、日历的记载,但似未形成制度,亦未成书,其官修史书仅有“实录”可考。据《辽史》记载,辽朝曾先后四次纂修实录。最早的一次由枢密使室昉监修,翰林学士承旨邢抱朴同修,于圣宗统和九年(991)撰进《实录》二十卷。第二次由南院大王耶律谷欲监领,命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萧韩家奴等编集自契丹建国前遥辇可汗至兴宗重熙以来事迹,至重熙十三年(1044)亦修成《实录》二十卷。第三次是道宗大安元年(1085),史臣进太祖至兴宗七帝《实录》,卷数不详。第四次就是辽末耶律俨纂修《皇朝实录》七十卷。

    《皇朝实录》编纂于辽道宗寿昌至天祚乾统年间。《辽史·耶律俨传》称俨寿昌中“修《皇朝实录》七十卷”,《王师儒墓志》谓师儒于寿昌六年(1100)授宣政殿大学士、判史馆事,时“国史已绝笔”。这里所说的“国史”就是指《皇朝实录》,可知《皇朝实录》纂成于道宗末年。而《辽史·天祚纪》乾统三年(1103)十一月,又有“召监修国史耶律俨纂太祖诸帝实录”的记载。照理说,寿昌六年成书的《皇朝实录》,其下限当止于兴宗朝,乾统三年再修实录,可能是命耶律俨续修道宗一朝。至于其最终成书时间,也有线索可寻。《天祚纪》乾统六年十二月有“封耶律俨为漆水郡王,余官进爵有差”的记载,虽未说明事由,但从时间及封爵对象来判断,估计此次封爵的起因很可能与《皇朝实录》成书进呈有关。

    需要说明的是,辽朝所谓的“实录”,实际上是指纪传体的国史,而并非为每位皇帝单独修撰的编年体实录。据冯家昇《辽史源流考》研究,耶律俨《皇朝实录》篇目之可考者,既有从太祖至道宗的各朝帝纪,又有《部族志》《百官志》《礼志》《仪卫志》等专志,还有《后妃传》等列传。其他几部“实录”虽有记事详略的不同,但从它们的内容断限来判断,大概也都是纪传体的国史。熟悉中原王朝修史制度的人们也许会心存疑问,辽朝为何会将纪传体国史称为“实录”呢?其实这种情况在辽朝并不奇怪。由于契丹汉化程度有限,像这样误用汉式名词术语的现象在整个辽朝一代都是十分常见的。譬如,宰相、三师、三公、京师等名号的滥用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历代王朝的宰相都不是一个固定的官名,而是对某一类职官的通称,而契丹人却误将其当作一个固定的职官名称来使用,不仅在朝廷设置北府宰相、南府宰相作为北南面官系统中的高级官员,而且在国舅帐设有国舅宰相,诸京城设有诸京宰相,甚至在北面部族官中也广设宰相,可见其使用之滥。又如中原王朝的三师、三公名号,辽朝除用以授予大臣外,甚至还将“太师、太保、司徒、司空施于部族”。另外,“京师”一词在中原王朝是特指国都而言的,但由于辽朝实行四时捺钵制度,国家的政治中心并不在任何一个京城,所以当时人缺乏中原王朝那样的国都概念,对“京师”一词的使用也就相当宽泛,以致辽五京皆有“京师”之称。此外,辽太宗还误封其弟李胡为“皇太子”、道宗时人误称皇孙燕国王延禧为“皇子”,都很能说明问题。元朝史官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沿名之风”,所谓“沿名之风”主要是针对辽朝在汉化过程中简单机械地效仿汉制的做法而言的,指的是沿袭汉“名”而又“名”不副实的一类现象。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辽朝为何会将纪传体国史称之为“实录”。

    金朝二修《辽史》

    金朝曾两度纂修《辽史》,第一次是在熙宗皇统年间,由辽朝遗老耶律固主持修纂,后成于其弟子萧永祺之手。《金史·萧永祺传》记载:“广宁尹耶律固奉诏译书,辟置门下,因尽传其业。固卒,永祺率门弟子服齐衰丧。固作《辽史》未成,永祺继之,作纪三十卷、志五卷、传四十卷,上之。”据此可知,萧永祺《辽史》亦为纪传体史书,凡七十五卷。据《金史·熙宗纪》,知此书修成于皇统八年(1148)。但当时未曾刊行,后来便再无有关此书的任何消息,估计到元修《辽史》时其稿本早已散佚无存。

    金朝第二次纂修的《辽史》,就是所谓陈大任《辽史》。章宗即位之初,命臣下重修《辽史》,《金史·章宗纪》大定二十九年(1189)十一月乙亥有“命参知政事移剌履提控刊修《辽史》”的记载。《党怀英传》于此事始末言之最详:“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移剌益、赵沨等七人为编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泰和元年,增修《辽史》编修官三员,诏分纪、志、列传,刊修官有改除者,以书自随。……怀英致仕后,章宗诏直学士陈大任继成《辽史》云。”关于陈大任与修《辽史》的情况,《章宗纪》也有相应的记载:泰和六年(1206)七月丁亥,“敕翰林直学士陈大任妨本职专修《辽史》”;次年十二月壬寅,《辽史》修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辽史》之纂修,自大定二十九年至泰和七年,前后历经十八年之久,几乎贯穿整个章宗一朝。冯家昇《辽史源流考》指出,这是由于受到章宗朝德运之争的影响,以致《辽史》延宕多年不能成书。金末人修端在《辩辽宋金正统》中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章宗)选官置院,创修《辽史》。后因南宋献馘告和,臣下奏言靖康间宋祚已绝,当承宋统,上乃罢修《辽史》。”冯家昇据此认为,陈大任《辽史》最后并未真正完成,因泰和七年南宋函韩侂胄首请和,臣下指出金当承宋统而不当承辽统,章宗遂罢修《辽史》,此事最终不了了之。不过,这一结论恐怕还值得仔细斟酌。章宗时期的金朝德运之争,主要是三派意见相持不下:一派是坚持传统的金德说,一派是主张承宋火德的土德说,一派是主张承辽水德的木德说。自明昌四年至泰和二年,历经十年的反复论争,章宗最终选择了土德,宣称金灭北宋,赵宋火德已绝,故本朝当承宋统为土德。既然泰和二年已确定承宋统而不承辽统,当时为何不罢修《辽史》,反倒在泰和六年又命陈大任专修《辽史》?直至南宋开禧北伐失败后向金求和,经臣下提醒本朝“当承宋统”,这才想起来应罢修《辽史》,其间周折似不合于情理。如此看来,修端的上述说法很难让人相信,大概是出自金末士人的某种传闻和附会罢了。

    元修《辽史》与义例之争

    今本《辽史》系元人所修,其成书过程颇为复杂。早在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就曾建言修辽、金二史。南宋灭亡后,又议修辽、金、宋三史。讫于元文宗朝,朝廷屡次议修三史,前后不下六七次之多,但均因正朔义例之争而不得不搁置。其间的主要分歧是自金朝亡国之日起就已产生的两种对立观点:究竟应当独尊宋为正统呢,还是应当将宋与辽金视为南北朝呢?当时史馆中有人主张采用修端《辩辽宋金正统》提出的南、北史说,张绅《通鉴续编序》曰:“曩时朝廷纂修三史,一时士论,虽知宋为正统,物议以宋胜国而疑之。史臣王理因著《三史正统论》,推明修端之言,欲以辽为《北史》,金亦为《北史》,宋自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但主张独尊宋统者则坚持应以宋为本纪,以辽金为载记。甚至连当时的科举考试都涉及了这个问题,《元文类》卷四七载宋本《乡试策问》曰:“赵宋立国三百余年,辽金二氏与之终始。……廷议将并纂三氏之书,为不刊之典。左氏、史迁之体裁何所法?凡例正朔之予夺何以辨?诸君子其悉著于篇,用备采择。”可见这确实是元朝士人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

    后来虞集提出了一个回避争论的设想:“间与同列议三史之不得成,盖互以分合论正统,莫克有定。今当三家各为书,各尽其言而覈实之,使其事不废可也,乃若议论则以俟来者。诸公颇以为然。”即主张三史各自成书,各为正统,这一动议的提出,大约是文宗时期的事情。直到至正三年(1343),时任中书右丞相的脱脱领衔纂修三史都总裁,才最终采纳了这种意见。《庚申外史》卷上云:“先是诸儒议论三国正统,久不决。至是脱脱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其中《辽史》由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陈绎曾四人分撰。自至正三年四月至次年三月,前后费时不到一年,《辽史》就率先告成。五年,《辽史》与《金史》同时下江浙、江西行省雕版刷印,“各印造一百部”,此即《辽史》的最早版本——元至正初刻本。

    今本《辽史》的缺陷

    元人所修《辽史》大概是以金陈大任《辽史》为蓝本,参以辽耶律俨《皇朝实录》、元代伪书《契丹国志》以及其他一些宋代文献而成的。由于辽代文献本身记载欠详,加之元朝史官杂抄史料,仓促成书,使得这部《辽史》存在许多问题,前人历来评价不高,如清代学者顾炎武、钱大昕、赵翼及四库馆臣等都曾指陈过它的缺陷,而尤以近人冯家昇的批评最为尖锐:“今之廿四史,以《辽史》成书最速,亦以《辽史》为最劣。”概括起来说,《辽史》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记事每多疏漏,史实不乏错误。在历代正史中,记事疏漏、史实错误之类的问题本不足为奇,不过《辽史》的情况显得比较极端。元修《辽史》之所以屡遭后人诟病,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辽朝曾经先后几次更改国号,但《辽史》中却仅能见到太宗大同元年(947)“建国号大辽”的惟一一条记载,故清代学者在这一点上屡屡指责《辽史》的疏漏。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云:“按辽自太宗建国号大辽;至圣宗统和元年,去辽号,仍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复称大辽。《辽史》皆没而不书。”赵翼《廿二史劄记》也指出说:“《辽史》又有太疏漏者。《东都事略》记辽太宗建国大辽,圣宗即位,改大辽为大契丹,道宗又改大契丹为大辽。改号复号,一朝大事,而《辽史》不书。”《四库全书总目》《辽史》提要亦讥评《辽史》“于国号之更改尚未详也”。又如关于契丹建国年代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据《辽史·太祖纪》记载,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称帝建国,后于916年建元神册。但根据今天的研究,阿保机在907年仅仅是取代遥辇氏可汗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长,至916年才称帝建元,建立大契丹国。诸如建国年代及更改国号这样政治史上的头等大事,抑或语焉不详,或记载不确,《辽史》之疏漏,莫此为甚。不过,《辽史》存在的这些问题恐怕不能简单归咎于元朝史官,而主要是原始史料的欠缺所造成的。辽朝的修史制度很不完备,已知第一部官修史书是成书于统和九年的室昉《实录》,时距契丹建国已有七八十年之久,属于事后追述,自然难免疏漏。

    第二,篇幅过于简略,内容多有重复。辽朝立国二百余载,若算上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则近三百年,其历史不可谓不长;统治范围南达燕云汉地,北至蒙古高原,其空间不可谓不广。反观元人所修《辽史》,虽有一百十六卷之多,但由于每卷篇幅很短,内容显得相当简略。若与同时修成的《金史》和《宋史》做一比较,即可看出《辽史》卷帙的单薄。《金史》一百三十六卷,文字至少比《辽史》要多出一倍;《宋史》四百九十六卷,文字大约是《辽史》的十倍。而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内容又多有重复。四库馆臣对此多有批评:“如每年游幸,既具书于本纪矣,复为《游幸表》一卷;部族之分合,既详述于《营卫志》矣,复为《部族表》一卷;属国之贡使,亦具见于本纪矣,复为《属国表》一卷;义宗之奔唐,章肃之争国,既屡见于纪、志、表矣,复屡书于列传;文学仅六人,而分为两卷;伶官、宦官本无可纪载,而强缀三人。”这些批评不是没有道理的。实际上,除了陈大任《辽史》和耶律俨《皇朝实录》原有的篇目外,元人新立的某些志、表、传,往往是由本纪、列传中的相关内容摘录而成的。如《百官志》《食货志》的内容大都可以从纪、传中找到出处,且由于抄取不当,内容或有重出。又如元朝史官新设的《二国外记》(包括《高丽传》和《西夏传》),也明显是摘抄诸帝纪的相关内容而杂糅成篇的。由于《辽史》本身篇幅就很简略,加之内容又多重复,这样就不免会脱漏许多重要的史实。

    尽管《辽史》的整体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但它却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专记辽朝一代历史而幸存于今者,仅《辽史》和《契丹国志》两书而已。《契丹国志》题名宋人叶隆礼,实为元代书贾赝作,主要是抄取宋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拼凑而成的二手史料,且以宋人记辽事,大抵皆传闻之辞,其内容多不可信据。惟有《辽史》源自辽朝官修史书,是本朝人记本朝事的第一手史料。幸得元人修成这部正史,后人才有可能对辽朝一代历史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今日治辽史,对此书的依赖度大约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点校本与修订本

    《辽史》至正初刻本早已失传,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接近于至正初刻本原貌的本子是《永乐大典》残本所引《辽史》,但仅存本纪十五卷及其他一些只言片语。此后,无论是较早的原内阁大库所藏明初内廷朱丝栏钞本,还是刻印的明嘉靖八年(1529)南京国子监本、万历三十四年(1606)北京国子监本及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刊本,乃至1931年商务印书馆以数种明初翻刻本残本配补而成的百衲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版本问题。

    《辽史》一书先天不足,且又缺乏比较理想的善本,再加之书中含有大量民族语译名,其整理点校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冯家昇先生首先承担起《辽史》点校与整理工作,1970年冯氏去世后,遂转由陈述先生接手,历时四年最终完成了全部点校工作,由中华书局顺利出版。经读者近四十年的验证,《辽史》的点校质量堪称上乘,从而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可靠易读的通行版本。

    但随着近几十年来古籍整理规范的日益严格和辽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原来的《辽史》点校本逐渐显现出其所存在的缺憾。上世纪初次点校“二十四史”,为了快速整理出可供民众阅读的通行本,诸史点校采用的是以某一版本为工作本,“不主一本、择善而从”的整理方式。这种做法对文字校改主观性较强,且大多不出校勘记,从而抹杀了不同版本间的文字差异,其实并不可取。如《辽史》即以百衲本为工作本,但在具体点校中,既有以百衲本为底本者,也有不少地方是以乾隆殿本为底本,甚至还有据理校径改者,这并不符合现代的古籍整理规范。另外,这几十年辽史研究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不仅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深度加深,而且还刊布了大量新的考古资料,出土了许多辽代墓志石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契丹文字的释读与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学术研究成果对于《辽史》的整理点校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亟须组织学术力量对《辽史》进行重新校订。

    此次《辽史》修订摒弃了原来“工作本”的做法,严格遵循以百衲本为底本的原则,用明初内廷朱丝栏钞本及《永乐大典》残本进行通校,以南、北监本和乾隆殿本进行参校,并参考吸收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和道光殿本的《考证》内容。对底本文字的校正采取审慎的态度,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和足够的证据,切忌擅改原文,尽量遵从底本,避免不同文本的同质化,严把校勘尺度,尽可能恢复《辽史》的本来面目。在版本校的基础上,此次修订还充分运用本校、他校等方法,重点利用五代、辽、宋、金、元、高丽文献进行他校,注意利用包括汉文及契丹大小字石刻在内的出土文献进行参校。同时充分吸收前人校勘成果,并尽量参考散见于各种书刊的今人相关研究成果。希望能够给读者呈现一部体例统一、标点准确、校勘精审的《辽史》升级版本,以便学界能够更好地利用此书。

    本文系刘浦江撰,由邱靖嘉整理,发表于2016年5月8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外一篇】

    杜羽:

    从“天书”到“善本”—— 刘浦江与点校本《辽史》修订

    初夏,北京大学朗润园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小院里,两棵鹅掌楸亭亭如盖,花儿开得正盛。

    9年前,也是这个时节,也是这个小院,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浦江开始了点校本《辽史》的修订。此后6年间,他和学生们每周一次的《辽史》读书课,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今年5月15日,点校本《辽史》修订版面世,出版座谈会就选在小院里举行。同学们回来了,同事、同行们来了,可刘浦江不在了。他用尽了生命中最后一点力气,留下了一部全新的点校本《辽史》。

    再修《辽史》,首选一人

    2013年6月15日,在最后一次读书课上,回顾过往与《辽史》相伴的两千多个日夜,刘浦江感慨万千:“研究辽史,对《辽史》的依赖程度要占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所以这部书值得我们下这么大功夫去做。我们做这个工作,对得起这部书!”

    统治了南至燕云汉地、北及蒙古高原的辽王朝,有长达两百年的历史,但专记辽朝历史的典籍,如今只有《辽史》和《契丹国志》存世。据学者研究, 《契丹国志》是元代书贾的赝作,内容多不可信据。这使得元代官修的《辽史》显得更加弥足珍贵。然而,《辽史》的编纂质量历来为史家所诟病。

    “《辽史》是‘二十四史’中编得最糟的一本,这已经成为定论了。我们年轻时读民国时影印的百衲本《辽史》,简直就像看‘天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宋史专家王曾瑜说,《辽史》记事疏漏、错误很多,再加上人名、地名复杂,给学者带来了很多麻烦。

    1974年点校本《辽史》的出版,使这种情况有了改观。作为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成果之一,史学家冯家昇、陈述点校的《辽史》,一直是 40多年来最为可靠、易读的《辽史》版本。“经过冯家昇和陈述两位先生的不懈努力,首次按照现代古籍整理规范完成了一部较为完善的点校本。”在修订版《前 言》中,刘浦江这样评价两位前辈的工作。

    点校本《辽史》是特殊年代的产物,为了避免“烦琐考据”的指摘,点校本《辽史》没有严格按底本校勘,而且大多不出校勘记,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 只能略加参考。2005年,点校本“二十四史”开始筹备修订,《辽史》修订也在其中。对于修订主持人,学界首先想到的就是刘浦江。

    刘浦江的本科同学李鸿宾记得,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时,刘浦江就表现出对文献学浓厚的兴趣。1988年,在史学家邓广铭的力荐下,27岁的刘浦 江从中央党校调入北大中古史中心,几年后就在辽金史领域崭露头角,并逐渐成长为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既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又有深厚的文献功底,是同行对刘浦 江一致的评价。这正符合点校本修订对主持人的要求。

    “历史典籍的整理校订,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靠的是硬碰硬的学术成果。此次《辽史》的修订,是将历史研究带入史籍校订的突出范例。”同事邓小南说,点校本《辽史》修订版凝聚了刘浦江对辽代历史的深厚心得,也凝聚着他建设学科标准,树立学术典范的全部心血。

    小院修史,人才传承

    2007年5月,刘浦江在北大中古史中心的小院里开设了《辽史》读书课,修订团队随之组成——成员就是历史系的学生。

    邱靖嘉记得第一次《辽史》读书课的情景:“先生与我们六个学生挤在中心办公室讨论他初拟的《辽史修订工作体例》,并围坐在一台电脑前开始研读 《辽史》卷一《太祖纪上》。”刘浦江告诉他们:“我之所以接受这项任务,主要是想把这项工作用来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学辽金史的学生来说,这 是进入专业领域的一个最佳途径。”

    从此,每到周六,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分头点校的同学汇集到中心小院,对着投影,将负责点校的内容逐字逐句诵读出来,在刘浦江的带领下,逐一 讨论定稿。2013年6月,几十万字的《辽史》终于读完了,刘浦江又独自承担起全书统稿的重任。几个月后,他被确诊为淋巴癌晚期。

    “他在病中继续统稿,预期半年完成。实际上,仅用了三个月时间。”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回忆,在化疗间隙刘浦江坚持工作,于2014年11月又提交了前言定稿、凡例及引用文献。

    一个多月后,2015年1月6日,刘浦江去世,年仅54岁。根据他在病中的嘱咐,学生们完成了未尽的修订工作。如今,修订版《辽史》呈现在读者 面前,从数百处标点改动、千余条校勘记增补删减中,人们不难看到它的学术价值。人们看不到的,是修订团队12名青年学人的成长。九年前,他们都是学生,现 在他们是教师、是研究员,是辽金史研究的未来。

    “刘浦江教授是中青年历史学者的佼佼者,可惜英年早逝。不过他的著作将长远地流传下去,他的衣钵也将在他的弟子们那里得到继承和发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宋德金如此评价。

  • 弟子规-圣人训

    作者:将生活过好 发布时间:2021-03-08 12:50:38

    以往在毛主席呈郭老的一首诗中评价"孔学名高实秕(bi)糠",决定从此不接触儒学著作。毛主席作为榜样尚且如此建议,自己也选择尽量避免接触孔学,以防止封建思想荼毒心灵~实际上行为有点极端了,以至于后来走了很多冤枉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实在《三字经》和《弟子规》中都有古圣人的经验教训可以避免的~

    在钱文忠教授讲授的过程中,解开了自己的许多认知误区。

    读书是有顺序的。

    以往就是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比如最开始因为职场需要,而读"韩非子"、"鬼谷子",迷恋军事选读"孙子兵法"、"毛主席谋略",

    都是缺乏一个内在的核心价值观-"仁",反而养成了不折手段、投机取巧的思维方式

    。其实书是没什么问题,但应该先通过儒学建立人的核心价值观,然后有判断力的情况下,可以博览群书不至于演变成厚黑学人士。

    读书是有方法的。

    视频中所提到的"杀书头"式的读书方法曾是早年自己的坏习惯,《五柳先生传》中提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误导了作者的原意,理解成了"好读书,不求解"的意思。反而觉得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读书才是高效的(

    杂而不统、乱而无章

    ),以至于文不得质、书不得义。

    只有通读书本才能完善知识体系,更应该是"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也曾怀疑曾国藩是否受到《弟子规》影响提出的"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人是环境产物。

    故而要净化自己的交友圈,如交友不慎,便会无形之中被同化,久而不闻其臭。辨别朋友文中提到的

    "直不讳,色不媚"

    ,只是其中一种方法(

    为人处世更应该讲究外圆内方

    ),觉得

    曾国藩的"八交九不交原则"

    ,更能做到"德日进,过日少"。大人尚且如此,小孩子更缺乏判断力,所以

    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对于树立良好的三观

    很有帮助的。

    孝、悌、谨、信讲究的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孝道在我的成长中,可能是做的最不好的部分,大部分问题是把握不好度,容易被父母的思维牵着走(希望获取父母支持而耐心讲解,大部分事情和他们无关也不受影响,我忍不住也会讲-自己的毛病)。

    "亲所恶,谨为去。德有伤,贻亲羞。亲憎我,孝方贤。怡吾色,柔吾声。",

    这几点应该都没有做好。朋友总说我家庭氛围轻松,和父母相处如做朋友一般,殊不知可能是父母惯坏我了,

    自己和他们说话的态度和语气都不好

    ,只不过父母包容而已。

    最后一句话送给自己

    "宽为限,紧用功。",以弥补缺乏的孝顺、恒心毅力、等待和耐心、忍耐与包容以及大智慧的视而不见

    ,多读书讲生活过好。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563+)
  • 内涵好书(200+)
  • 体验差(348+)
  • 实惠(401+)
  • 书籍完整(505+)
  • 收费(336+)
  • 小说多(581+)
  • 排版满分(180+)
  • 愉快的找书体验(360+)
  • 引人入胜(376+)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4-12-10 21:43:03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康***溪: ( 2024-12-19 17:06:22 )

    强烈推荐!!!

  • 网友 晏***媛: ( 2024-12-16 03:24:39 )

    够人性化!

  • 网友 温***欣: ( 2024-12-26 07:40:09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隗***杉: ( 2025-01-06 09:58:50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融***华: ( 2024-12-22 08:11:21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焦***山: ( 2024-12-26 07:09:30 )

    不错。。。。。

  • 网友 仰***兰: ( 2024-12-21 16:10:22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方***旋: ( 2024-12-29 02:04:44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