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图书 同兴隆,共平安徐家力当代中国出版社9787515412221蔚蓝书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全新正版图书 同兴隆,共平安徐家力当代中国出版社9787515412221蔚蓝书店精美图片
》全新正版图书 同兴隆,共平安徐家力当代中国出版社9787515412221蔚蓝书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全新正版图书 同兴隆,共平安徐家力当代中国出版社9787515412221蔚蓝书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541222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88.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1:28

寄语:

正版图书保证质量 七天无理由退货让您购物无忧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目;;录 编;;从“困难时期”出生的小孩到官 / 001 一、我的青少年时代 / 003 曲折而又幸运的童年 / 003 少年的动荡 / 006 东北育才学校 / 008 人生路上的长跑 / 010 二、北京大学求学 / 013 考上北大 / 013 为什么选择北大法律系学法律 / 015 初来北大 / 016 难忘燕园生活 / 017 参与组织北大学生自行车旅行活动 / 0 我的大学同学诗人海子 / 028 三、我是法大人 / 034 考上法大研究生 / 034 我的硕士生导师作富教授 / 036 为什么选择中国律师制度起源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方向 / 039 我的博士生导师张晋藩教授 / 042 四、当过高官 / 045 我是如何分配到检的 / 045;;?;;? 我在检的收获 / 046 检对我的重视 / 048 我在北京院分院锻炼两年 / 050 离开检不容易 / 052 我为什么离开检 / 054 编;;典型“九二派”的出现和发展 / 057 五、筹建创办隆安 / 059 为什么是 1992 年创办隆安 / 059 律所的审批过程 / 061 隆安名字的由来 / 062 隆安 LOGO 的来历 / 063 为何选址亚运村 / 064 律所成立初期的艰难创业 / 065 六、隆安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 068 谁是创始合伙人 / 068 李京生辞职当律师 / 070 个加盟隆安的合伙人律师李大中 / 075 七、隆安初期的发展和壮大 / 082 由合作制改为合伙制 / 082 成立隆安社会调查部 / 085 搬到长安街北京俱乐部 / 086 陆续加盟合伙人 / 088 八、隆安个十年发展历程 / 093 一九九二年二〇〇二年 / 093 关于隆安发展个十年结 / 096 中国律师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讨会在京举行 / 097 九、隆安个十年发展历程 / 099 二〇〇二年二〇一二年 / 099 关于隆安发展个十年结 / 104 春天的回顾——纪念中国律师制度改革;;二十周年暨隆安律师事 务所成立二十典的学术研究会在北京举行 / 105 十、隆安第三个十年发展历程 / 106 二〇一二年二〇二二年 / 106 关于隆安发展第三个十年结 / 119 凡是过去,皆为序幕;新的时代来了!——写在隆安 25 之际 / 1 第三编;;创办律师事务所的理念和思考 / 127 十一、在隆安律师事务所所庆年会 典礼仪式上的发言 / 129 在隆安律师事务所成立 5 典上的讲话 / 129 在隆安律师事务所成立 10 典上的讲话 / 130 在隆安律师事务所成立 15 典上的讲话 / 133 在隆安律师事务所成立 典上的讲话 / 136 在隆安律师事务所成立 25 典上的讲话 / 139 十二、关于分所的想法和做法 / 143 为什么倡导创办隆安分所 / 143 筹办上海分所 / 144 筹办沈阳分所 / 147 筹办深圳分所 / 149 筹办广州分所 / 150 十三、关于隆安基本和重大问题的想法 / 152 成立基金会是隆安历的里程碑 / 152 隆安基金设立的目的 / 153;;?;;? 关于隆安内部资源的整合 / 154 隆安通过 ISO9002 质量标准体系认证的理念 / 156 关于隆安走出去失败的教训 / 162 隆安律师事务所的十个特点 / 164 隆安的未来 / 170 十四、创始合伙人的理念 / 173 创始合伙人的想法 / 173 一个好律师是怎样炼成的 / 176 创业隆安,启迪人生 / 180 人生需要一点阿 Q 精神 / 182 我的律师执业心得 / 185 对年轻律师的期望 / 188 第四编;;我在隆安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30 年 / 191 十五、当选北京律师协 / 193 当选首届由执业律师组成的律 / 193 负责北京律师培训 / 194 当选北京市律协副会长 / 195 组织北京律师培训的几点体会 / 197 十六、获得的个人荣誉 / 2 当选北京首届靠前律师 / 2 被评为一级律师 / 4 荣立二 / 5 被评选为北京首届靠前知识产权律师 / 7 当选全国律师 / 8 当选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 / 9 十七、代表北京律协参加的活动 / 213 为中国司法考试制度设立访问日本考察取经 / 213 作为北京律协团长访问大韩民国 / 217 随北京律协代表团赴我国台湾地区考察访问 / 224 建议设立“律师节” / 228 担任团长参加第 35 届青年律师代表大会 / 229 邀请美国很好刑事辩护律师艾伦·德肖维茨访问北京 / 232 十八、执业插曲 / 236 与美国律师的合作和交往 / 236 回院重当官? / 238 法招聘法官没有报名 / 239 《律师实务》一书再版八次 / 240 第五编;;我办理的案件 / 243 十九、万案开头难 / 245 我是早期万金油律师 / 245 我当律师办的个案子 / 247 办理期货法律纠纷案件 / 250 去美国为 301 医院讨回欠款案 / 253 我在家互联网公司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256 二十、我是刑事辩护专业律师 / 260 我对刑辩的认识 / 260 为当事人的利益罢辩刑事法庭 / 261 拒绝为慕马大案辩护 / 265 为商业秘密罪的被告人无罪辩护 / 268 二十一、我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 / 270 转型做知识产权律师 / 270 律师如何开拓知识产权业务 / 272 “贵州醇”品牌之争 / 280 七名知识产权学者打赢一场知识产权官司 / 285;;?;;? 知识产权有名五教授诉飞利浦公司 DVD 专利无效案 / 287 珠海炬力和美国 Sigmatel 公司的专利侵权案 / 287 大连北方互感器公司与厦门华电施耐德电气商标纠纷案 / 289 有名的老吉和加多宝之间纠纷案 / 289 第六编;;我对律师行业的体会和感悟 / 291 二十二、中外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异同及互换 / 293 如何度过从官到律师这种角色转型 / 293 对希望从改行做律师的人的忠告 / 294 律师与法官职业的异同点 / 295 中国与美国律师事务所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 297 中外法律职业共同体运行模式 / 298 二十三、网络环境下的律师法律服务 / 300 律师事务所应该向互联网企业学 300 律师应该了解的网络时代新业务 / 302 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 303 电子证据问题 / 306 区块链的法律问题 / 307 大数据的法律问题 / 308 新技术的法律问题 / 310 新业务与新业态 / 311 什么是律师的网络法律业务 / 313 律师事务所将成为网络平台,律师将成为“电商” / 314 二十四、怎样办好律师事务所 / 317 我们要向律师事务所学 / 317 为什么要把律师事务所做大做强 / 3 实现律所做大做强的路径是什么呢? / 321 律师事务所的“四化”建设 / 323 律师事务所发展的“新四化” / 328 二十五、纽约归来话律师 / 334 管理合伙人 / 334 合伙人及其他律师 / 335 事务所的管理 / 336 法学教育与律师职业 / 337 发达和成熟 / 340 律师事务所的分类 / 341 关于成败得失观 / 342 律师执法 / 343 启发和思考 / 344 第七编;;我是非典型学者 / 347 二十六、学者经历 / 349 我为什么做学者 / 349 律师型学者的追求 / 352 师从郑成思老师,个知识产权法博士后 研究人员 / 356 担任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 358 出任北京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 / 361 我在中国政法大学做博士生导师 / 364 二十七、学者的标配——访问学者 / 367 到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 / 367 在纽约驾校学开车 / 369 参加纽约大学的学术活动 / 371 与纽约大学柯恩教授的交往 / 372 访问学者与留学生不一样的生活 / 374;;?;;? 二十八、我所理解的知识产权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原理 / 378 关于商标混淆的理论 / 378 关于著作权(版权)权利人维权的困境 / 379 外国企业在中国专利诉讼的案由分析 / 382 我理解的商业秘密案件 / 383 “”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 / 385 知识产权保护从被动走向主动 / 386 二十九、学者学样和建议 / 388 我把江平老师当作榜样 / 388 的践行者 / 391 法学院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律师 / 393 第八编;;人活得要有一点爱好和乐趣 / 39十、旅游爱好及游记 / 399 争取实现走完 233 的目标 / 399 西非历险记 / 400 从 233 和 327 谈中国走马观花式旅游 / 412 幸福的密码是什么——不丹游记及观感 / 413 三十一、其他业余兴趣 / 418 网叫我“网球疯子” / 418 为什么喜欢滑雪 / 424 爱好之杂 / 431 三十二、我是中国足球协会官员 / 435 我在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工作 13 年 / 435 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的工作 / 437 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的成果和经验 / 439 担任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副主任的体会和心得 / 440 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的权力来源和处罚依据 / 442 中国足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443 中国足球需要一部《足球法》 / 446 关于南非足球世界杯的启示与建议 / 450 附;;录;;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30 年 30 家分所风采 / 457 隆安上海简介 / 459 隆安沈阳简介 / 463 隆安深圳简介 / 465 隆安广州简介 / 467 隆安南京简介 / 470 隆安天津简介 / 472 隆安苏州简介 / 473 隆安南通简介 / 476 隆安株洲简介 / 477 隆安大连简介 / 479 隆安香港简介 / 481 隆安太原简介 / 484 隆安杭州简介 / 486 隆安武汉简介 / 488 隆安贵阳简介 / 489 隆安成都简介 / 492 隆安湖州简介 / 494 隆安昆明简介 / 495 隆安扬州简介 / 496 隆安郑州简介 / 498 隆安重庆简介 / 501 隆安顺德简介 / 503 隆安芜湖简介 / 506?;;? 隆安西安简介 / 508 隆安青岛简介 / 510 隆安海口简介 / 512 隆安呼和浩特简介 / 514 隆安石家庄简介 / 516 隆安合肥简介 / 519 隆安厦门简介 / 5 后;;记 / 522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暮夜轻欢 发布时间:2009-08-11 00:03:10

    很不错的一本小说~

  • 作者:鳕戈 发布时间:2023-01-22 00:12:07

    疫情前写的,彼时光景,真真那个是——白玉为堂金作马……唉!

  • 作者:v 容 发布时间:2018-04-14 16:39:38

    图不错 干货太少 应该是公司赞助的行程吧 没啥好借鉴的

  • 作者:萧潇 发布时间:2023-05-28 11:16:38

    我那一向对读书不怎么感兴趣的娃,为这套书“废寝忘食”了!

  •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30 12:41:30

    有视野的质性研究,案例以一种惊骇的逻辑渐次推进(排除穷人-锁定/治安管控-代际算法预测的永恒性),锋利地指向以文化否定为根基的算法歧视。结论过于乐观,“拆除数字济贫院”的呼喊固然激昂,但难免太简单,将研究有失深度的缺陷放大了(如果结合现代治理术去讨论,还会这么乐观吗),容易拉低学术效力。不过考虑到主题并不新颖,所以更有价值的是如何用一种温柔的视线去关注挣扎在苦难的命运红线上的社会底层,如何定位一个杜绝屈身俯就的平视姿态,如何敏锐地把人性交还给算法统治之下的社会。

  • 作者:飘香一剑 发布时间:2015-07-12 12:34:14

    书是好书,理论也确实是技术分析的经典,但是实站中准确地数浪确实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深度书评:

  • 读完这套书,假装自己上过西南联大

    作者:夏颜秋的小时光 发布时间:2023-01-30 16:52:18

    一所建立于危难之中的大学,只存在了八年时间,却成为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中国培养了将近200位顶级人才,它就是西南联大。

    虽然西南联大已成为过去,但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阅读,缅怀西南联大和那些曾担任过教授的大师们。

    这套《西南联大通识课》,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套文化科普著作。

    当跟随着包括朱自清、萧涤非、冯友兰、吴晗、闻一多、陈寅恪、傅斯年等在内的15位大师,重新了解中国,相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西南联大的神奇魅力。

    1.《西南联大文学课》

    从先秦文学到明清小说,朝代的更替深深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在本书中,内容通过解读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文学作品,梳理了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

    2.《西南联大文化课》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在本书中,分别从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哲学与人生三个方面,解读中国文化的成因。比如,中国的家族制度、古代士大夫研究以及个人对生命的思考。

    3.《西南联大诗词课》

    诗词是生活最真挚的表达,在本书中,可以看到中国重要的诗人、词人及其作品。屈原的《离骚》,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杜甫的《兵车行》,温庭筠的《菩萨蛮》,辛弃疾的《水龙吟》,谁能不爱呢?

    4.《西南联大哲学课》

    中国是有哲学的,且形式一直在发生改变。从子学时代到汉代儒学,从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思想,这些文化潮流至今能启迪心智,帮助我们过好人生。

    5.《西南联大国学课》

    儒、佛、道、法、名,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重要方向。在本书,内容就通过深度分析各学派思想,探究其精神价值,赋予国学新的时代意义。

    6.《西南联大国史课》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过去,也能连接未来。在本书中,内容就通过多个维度解读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像秦汉帝国的崛起,唐代的政治制度,宋朝的积贫积弱,各个朝代都有涉及。

    7.《西南联大古文课》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在本书中,则着重展现了中国文学不同时期的古文特点与变迁过程。其中,先秦有“四书”,两汉有乐府诗,宋元有话本等。

    毫无疑问地说,这是一套含金量超高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读完它,仿佛自己也曾真正聆听过西南联大教授们的敦敦教导!

  • 《详谈.青山周平》读书笔记

    作者:Di 发布时间:2022-12-14 18:35:45

    2022年的第47本书。

    “详谈”系列的第10本书。

    最近与青山周平老师的盒子社区项目做了一些投资上的交流,刚巧发现详谈系列的最新一本访谈对象也是青山周平,于是迅速翻了一遍,发现原来之前去过的隆福寺木木艺术社区、阿那亚的单向街书店都是青山周平老师的作品。之前对建筑师以及建筑行业的了解不多,因此本次还是颇有收获。

    读完之后的一些感想如下。

    首先,应该如何欣赏建筑?

    青山周平老师在访谈中提到了一种“三段论”式的欣赏方式。

    “这是三个不同级别的内容。第一是看不见的建筑师的理念和想法的部分,这是概念的部分,是看不见的部分。第二是看得见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的部分,这是具体的造型,是看得见的部分。最后是一些细节和材料的控制,这是具体的方式。”

    用青山老师自己的作品来举例,比如他特别想要表达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这属于看不见的概念部分,是第一层的逻辑。落实在第二层的形式上,他并没有太多刻意的创新,反而特别喜欢一些最简单朴素的造型,比如“盒子”,“它就是建筑最纯粹的一个状态,是没有被过度改变的一个状态。比如说在几何学里,圆是最纯粹的一个状态,但对建筑来说,圆不一定是纯粹的。它画起来简单,但是施工的时候比较麻烦。在建筑的世界里面,盒子本身无论使用也好、施工也好,都是最纯粹的… 日本的建筑师很多时候做出的造型比较简单,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最后要做出来一个造型的创新,而更多是逻辑关系或者新形式的部分… 我关心的是更抽象的部分,是这个空间里面的关系,或者说逻辑。因此我没必要为我的空间添加额外的新的逻辑,它反而会打乱整个逻辑。日语里有一个词katachi,是“形”的意思。之前有一个建筑师把katachi这个词拆开,一层一层地递进,ka-ta-chi,通过这种方式把建筑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katachi是我们看得见的部分,是形状;kata是形式;ka是逻辑。实际上是没有这样的日语的,但是他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建筑的不同层次。这个盒子是圆的还是异形的,是我们看得见的部分。但我比较感兴趣的部分,跟这是圆的还是方的没有关系。我想做创新的是kata这个层次,而不是最外层的katachi。所以我可能用得比较多的是这种简单的盒子的形式。” 在第三层的细节与材料的控制上,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一些,“例如杭州天目里的失物招领,虽然只是一个小的室内设计,但它的完成度很好。它有一个木头的墙面,表达的是人和自然的一种关系。都是老木头,每块木头都是不一样的状态。它的层次、它的颜色,以及变形的程度都不一样。我们没有办法把它按照我们的逻辑来做设计,所以就根据每个木头的特点,决定它应该放在哪个地方。这些木头不是标准的状态,不是按照我们要的厚度、层次,把它切成我们想要的效果,这样的话,会是人在上面、木头在下面的一个感觉。失物招领的墙面,人和木头是协作的状态,木头的不同特点或者性格得到了人的尊重。”

    个人的理解,这可以类比成一种语言体系,第一层是作者的思想主题,第二层是作者的语法和写作风格,第三层是具体的遣词造句。其他的艺术形式也是类似的,比如梵高的主题就是那种泥土味儿的“憨”,那种对大自然生机勃勃的吟唱和对人类单纯的慈悲和同理心,再加上一抹内心的痛苦,而梵高标志性的语法和风格就是浓烈的颜色和癫狂的笔触,具体到第三层“遣词造句”的部分,就要到每一幅画里面去细细品味。再比如巴赫的主题是对上帝的那份庄严和神圣的爱,以及上帝所创造的机械般精密的宇宙规则的赞颂,而他标志性的语法和风格就是严格的复调音乐所带来的形式美,或许还有对G大调和D大调的格外钟爱,而具体到第三层,到底如何运用模仿与对位,如何采用转调、倒影、逆行、扩大或紧缩音值、分割等创作方法来推动主题与变奏,推动赋格的展开,就要具体曲目具体分析了。

    因此,欣赏建筑,欣赏建筑师,可能需要一路从“遣词造句”向上追到“语法风格”和“思想主题”,这就好比欣赏单口喜剧/脱口秀,在具体的段子(“遣词造句”)之外,优秀的单口喜剧演员都找到了自己的“人设”(“语法风格”),并且最终都是要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思想主题”)。设计一两座优秀的建筑或许不是很难,难的是找到自己的风格和差异化,找到自己的语言体系。对于建筑师来说,这是一个在西方建筑史里面寻找自己定位的过程。书中青山老师提到:

    “建筑学本身是一个西方的学习系统,从古希腊开始到现在,都是西方的东西,所以整个建筑学里面没有这些日本老建筑的存在… 古

    希腊、古罗马开始,有一个几千年的建筑学的历史,就像物理学有一个累积过程,是一点点地,而不是突然出现的东西,建筑也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现在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跟整个建筑学的历史和现在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关系,要怎么定位它,都要表达出来,

    是这样的一个感觉…好的建筑师和明星建筑师还是有区别的。好的建筑师不一定能够变成明星建筑师,明星建筑师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一定是好的作品。明

    星建筑师还是要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符号化的东西。这

    个跟实际的能力有一点关系,但是也有一点没关系。安

    藤忠雄是找到了混凝土这样一个符号。他可以一直用混凝土的符号,所有人看到他的作品,就会想到他、想到日本…

    似于安藤的混凝土、扎哈的流线型造型、限研吾的建筑表皮的设计,

    这些看得见的造型上的,或者说材料上的建筑师的特点,我现在是没有的。”

    当然,上述的“三段论”式是一种比较理性的欣赏方式,就好比看电影的时候去思考导演和编剧的创作意图一样,虽然好,但也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或许更好的方式是先抛开这些理性的思考,用直觉、用感官去感受,去接收建筑本身所发出的第一手的信息和冲击,获得“体感”之后再诉诸于理性分析。书中也提到了青山老师如何理解丹下健三的建筑,“他的建筑不是单独的、独立存在的东西,而是跟周围的城市有比较明确的关系。但是他也有两面,也有一些特别独立存在的建筑,比如东京的体育馆,还有东京的教堂,等等,它们更多是建筑本身的逻辑。而且他做的空间不需要什么解释,尤其是那座教堂,进去之后直接让人感动。那个空间本身就有很强大的力量让人感动。那样的感觉让我会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做这样的建筑,是最好的。”

    次,青山周平的思想主题与设计理念。

    在访谈中,青山老师谈到了自己的主题,是去探索一种自

    然的、自下而上的、“失控”的可能性。

    他提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西藏旅游时的经历,“在那里,人是不能单独生活在自然环境当中的,要把牦牛放在人和自然中间。如果人单独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办法生活。把牦牛放在自然和人中间的时候,人可以获得吃的东西,做饭时有燃料和能量,牦牛的粪便也可以作为人类建房子的材料来使用。这样子,人就可以开始生活了。在这个地方,可

    以特别清楚地看到自然环境和人的生活的循环状态。这

    个循环是很难在大城市或者复杂的、有一定规模以后的地方能了解到的东西。所以看到的时候有一种感动。” 他还提到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中国建筑师刘家琨,“刘家琨之前是小说作家,43岁开始做建筑师,是比较不一样的一个人。他的这个作品在成都稍微偏一点的地方,但还是在市区里,叫西村大院。这个作品你一看就知道,不太像一个完整的建筑,有点像是城市一样的东西,结合了一些比较随意的行为。一

    般建筑师希望控制所有的东西,不允许在他的建筑中发生他想象不到的那些事情,但西村大院这个建筑是特别开放的,允许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点像直接把成都街道放在这个建筑里面的感觉。我

    觉得特别中国。首先是那种很大的规模,这种规模的建筑没有办法在日本做。其次是那种’粗糙’ - 我说的’粗糙’不是贬义,特别精致的东西是有些排斥别人的,因为它特别完整,特别完整的东西是不让人参与的,但是’粗糙’的东西是让人进来参与的,是这种意思的’粗糙’。那是我很喜欢的建筑。但可能也不是建筑,已经超过了建筑。”

    于是,在实际的设计中,他对于小空间、共享生活方式空间、立体建筑设计尤其感兴趣。具体来说,他花了很多时间在探索北京的胡同,在青山老师看来,胡同的魅力在于:

    尺度:胡同是以人的尺度设计的空间,胡同里面连车也是小的。

    这个尺度的感觉跟新城市的感觉不同,新的城市是以汽车的尺度和速度做的设计和规划,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胡同中建筑跟自然的关系

    :城市里的很多“自然”的元素都是被建筑师设计出来的,是为了提供一些美观或者舒适的感觉,有点像是最后添加上的感觉。

    胡同里面更多的感觉是,自然的东西和建筑是平等的,是一对一的感觉。比如很多树比建筑更老,是一直留在这里的。建筑一直在变,树也一直在长。

    其实胡同的生活里如果没有树的话,比如现在把胡同里面的树都砍掉,这个胡同是不成立的。胡同建筑的光线会受到树的影响,比如这是胡同的房子,太阳的光线夏天在这儿,冬天的时候就会在那儿。生活在里面的时候,感觉到冬天时太阳光直接照过来,比较暖和,夏天时光线被树挡住,特别凉快。通过光线的变化,会感受到北京自然的规律和胡同的建筑有一对一的平等关系。这是没有在胡同生活的时候不会发现的。所以在胡同里面,自然的东西不是为了观赏而后面添加的,它是一个比较本质的存在。这也是在批判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排除了自然的存在。而在胡同里,自然和人是平等的状态。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是平等地对待自然的;工业化之后,人越来越把自然的东西按照人的方式去改变。

    共享生活方式。

    胡同的生活中,他们的房子都很小,厕所也在外面。我之前生活的胡同的邻居,一天基本上都在外面,吃饭是在外面,看电视也是三脚架拿出来,放在那边看视频,刷牙也在外面刷。我的邻居打扫院子的时候也会打扫我这边的院子,因为他觉得这个院子也是他的。我往外面晾衣服,下雨的时候他们也会收起来,因为觉得我的衣服也是他们的衣服。他们的小孩子也会直接到我们家玩,结束了就走,他觉得我的房子也是他的房子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生活上遇到的细节的东西,让我感觉胡同里面的家和房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房子是小的,但是生活或者家是很大的。这是批判现在的高楼住宅,家和房子高度一致,房子的面积和生活的范围是一致的,所以没有人打扫公共区的走廊,因为他们觉得那个不是我的,是别人的。这让我会去思考这种共享的生活模式。理解了这种现象之后,再看到现在年轻人生活模式的时候,会觉得年轻人可以按照胡同的方式去生活。原来给爸爸妈妈加一个孩子的家庭设计的住宅,通过现在像自如这样的平台,把每个房间租给普通的年轻人。这有点像把设计给家庭的房子,勉强租给一个一个的年轻人,其实是有出现一些矛盾的。这个矛盾就是每个时代当家庭出现变化的时候,新出现的家庭和已经存在的住宅模式之间都会产生的一些矛盾。这些矛盾需要提出一些新的模式来解决。

    比如说过去大家庭一起生活的时候,有土楼、四合院这样的住宅,这是适合一个家族生活的模式。但是家族越来越弱化,变成爸爸、妈妈、两个孩子或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们没有办法住在四合院里,于是就出现了两室一厅、三室一厅,住宅高楼这样的模式。现在大城市慢慢变成新一代的家庭,我叫它3.0版本-这是我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家庭出现了。东京有一半的家庭是一个人的家庭。过去当然是两个人、三个人的家庭多,但是现在越来越少,一个人的家庭越来越多。一个大的趋势是这样的。中国的大城市也是。这个时候需要一个3.0版本家庭的生活模式。

    对我来说,胡同的社区的感觉,是一种灵感的来源。

    由于这几个特点,胡同比较完美地符合了青山周平的理念,也因此成为了他较为符号化的一个标志。正式因为对胡同住宅的成功改造案例以及网络时代的宣传,他成为了国内年轻人群体中较为知名的“网红建筑师” - 当然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称号。看得出来,近些年来他在努力摆脱自己的网红属性,也在逐渐和胡同这个符号保持距离。“理想的状态是,我们希望每个项目都是一个新的创意,是我们自己过去没做过、别人也没做过的新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态度。” 青山周平目前花比较多心思的是盒子社区,同样是对小空间、共享生活方式和失控的另一种探索。一旦成功了,恐怕会成为他的一个新的符号。

    (和青山的团队聊过盒子社区的项目,直观的感觉是:理念很好,但很难做大。核心的问题是用户定位,他们坚持“3.0版本家庭”的定义,认为年轻人需要新的居住形态。正如访谈中提到的,“一般而言,我的建筑还是让人有很多移动的选择、有比较多的空间可以探索。我一直喜欢这种探索的感觉和氛围,所以我做的很多空间里面都有这样的东西。我现在还希望,在我的空间当中,大家感受到的不是一个人的感觉,而是大家一起的感觉,而且是每个人保证自己的私密性或者安全感的基础上,大家在一起的那种感觉。然后,在我设计的空间里,自然的元素会结合在建筑当中。这种探索的感觉通过一些建筑语言表达出来,比如说通过街区高低的设计,有阶梯上下、高低不一样,总体变成一个有立体层次的感觉。我比较喜欢把城市街道的氛围结合在建筑当中。” 盒子社区就是这个3.0版家庭的载体,青山老师希望年轻人更多地生活在公共空间中,在社区中,同时只需要极少的一点点私密空间 - 5-8平米的盒子就够了。但实际上,至少在目前的中国,即使是年轻人,对“居者有其屋”还是有较深的执念的,哪怕是租房也会租一套相对体面的。因此,盒子社区的实际目标用户,就变成了“刚来大城市还没来得及租房,所以来到盒子社区暂住1-3个月”的短租用户,以及“将盒子社区作为中国的火人节来短期体验”的打卡文艺青年,定位比较尴尬,因为虽然体验很新鲜,但住了几个月之后,年轻人终究还是需要自己的一套长租房。这就意味着尽管理念很好,但用户定位太窄了,商业上很难规模化,属于“叫好不叫座”的鸡肋case。)

    另外,

    胡同也好,盒子也好,本质上都还是“改造”,是对现有建筑的二次设计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原有设计的影响,挑战更大,同时也更难真正成为一个殿堂级建筑师的标志。“如果是改造的话,因为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建筑,它已经有了很多的故事和自己的东西,那其实更多是变成一个对话的状态。

    我要听这个建筑的意见,要想办法听到它想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好好听的话,它会说它想变成什么样。是类似这样的感觉。

    当然它不会讲话,但是当我们改造这个空间的时候,我会感觉到这里应该是怎样的,我觉得这就是它的意见。它是一种对话,这是改造的时候最重要的。这种对话有可能会让我改变想法,或者把我从我的常规逻辑中解放出来。所以改造的有意思的点是,它没有办法只是按照我的逻辑去做,而是两者的对话。而且周边的建筑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都需要建筑师根据这些来提供解决方案,所以整个会变得比较丰富,它不是一个人想出来的一个东西,是更多的、不同的主题在一起的感觉。而

    新的建筑

    ,因为没有现有的空间,尤其是在比如经济开发区这些新开发的地方做,没有周围的建筑,也没有历史人文的痕迹,我们很难从场地本身抽取灵感,可能更多的是我自己要去想把建筑放在场地是什么感觉,

    更多的是建筑师自己做主,去决定整个建筑的逻辑,然后放在这个场地。现在还是有做大型公共建筑的机会的,尤其是中国,现在还是有的。当然我也要做大型。一定规模的文化建筑,还是在建筑学里面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像建筑师的勋章。

    第三,如何完成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方法论和实操的部分。

    一个好作品的诞生,需要一些先决条件,我理解这些条件包括:

    “对”的时代。

    “其实有很多人讨论,比如说日本泡沫经济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特别疯狂地发展、建房子、拆房子的时代,回过头来看,反而没有太多的好的作品出来。而之后没有太多的建筑在建、看上去没有事情做的时代,反而有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考出来。所以也有这样的一个说法,至少日本的建筑历史里面,这是一种得到认可的看法,包括隈研吾,包括伊东丰雄,

    他们自己写,回过头看自己作品历史的时候,认为没有那么多项目的那段时间是比较重要的…

    我觉得还是社会有各种矛盾的时候,比如说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呈现一些矛盾,或者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产生矛盾,老建筑、老街区、老城市和经济发展产生矛盾。我觉得这种矛盾是建筑师需要的。

    其实跟其他的艺术一样,特别完美的、舒服的环境,很难有一个突破性的创造或者创意。当然我没有特别多的依据,只能说是我的一个感受…在中国的项目和业主的状态,我发现都是很年轻的。我们的业主那时候也是三十几岁,做一个大的项目。所

    有的人感觉都很年轻,渴望新的、没见过的东西。这个感觉跟欧洲可能不太一样。在欧洲很多都是老年人来决定事情的。日本也是一样。所以那个时候,中国感觉上是我可以做事情的一个地方。虽然我自己也很年轻,但是我可以参与。有点像我们刚才说的粗糙和精致的感觉。精

    致的感觉就是很难参与,但粗糙的东西你可以找到一些空隙和一些角落,是你可以参与进去的。就是非常粗糙,但是非常有活力。”

    “对”的状态。

    “可能是我在感觉上不太舒服的状态。

    突破性的想法,或者突破性的作品,不能从很舒服的状态中出来,还是一定要有一种不稳定的,或者奇怪的、不同的状态。

    所以怎么样营造这样的状态,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舒服的意思是,我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知道该怎么做。

    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我很担心这个项目能不能突破,这种状态我觉得是创意产生的比较前提的条件。

    舒服就是知道你的范围。比加我精确地知道我要做的事情是在我能把握和控制的范围内,所以我可以是舒服的。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其实一定程度上要紧张、着急和担心的。就是它可能是会有一点点风险的。

    “对”的客户。

    “...应该是很少见的。你需要自己做到一定程度,或者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才会遇到这样的项目。我觉得对很多建筑师来说,拿到这种比较标志性的项目,是一个目标。

    我觉得好的业主是,他比较清楚他想要做的东西。因为我知道他要的是什么,我们就可以一起做这个东西。

    具体来说,优秀的作品是如何做出来的?书中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少,大体梳理如下:

    实地体验。

    “更多的是自己去感受,感受场地和周围的环境。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体验这个城市当然是好的,但是在很多实际项目的操作中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场地肯定是会看的,看场地的时候还要了解周围的情况。”

    需求收集。

    “所有的项目前期,甲方都会说他想要的东西、他想要的感觉,或者可能他们也会给我们一些案例和参考,给一些意向图。所以是在理解他们的需求之后提出来的东西,我不可能不听他们的想法,直接给出一个概念。其实也是共同找到一个感觉的状态… 去听他的一些特别具体的、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输出,我觉得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样抓住他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内心想要的氛围和状态。很多时候我喜欢说-也是以前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的,好的设计像送礼物一样,送礼物不可能问对方你要什么。当然也可以问,但是问了之后,送给你,你开心可能也开心,但是不会感到惊讶或者感动。突然收到你自己没有想过要的,但确实是你想要的礼物,这个时候就会感动了。我觉得设计还是要有这样一个感觉。”

    头脑风暴,捕捉灵感。

    “比较难的是突破白己,突破我自己的范围。最近我为什么开始让同事们做很多方案,是我不想只是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这个东西,因为很难突破。而且我也不想让他们只是用他们的脑子思考,因为他们也没有办法突破。所以我的想法是,比如跟他们说,两天、三天内要做十几个不一样方向的模型,然后我们一起讨论。这样,

    因为没有考虑的时间,所以他们很多方案我是随随便便、没有经过特别多的考虑,就直接用手做出来的。三天之后,可能这个会议室里会有好多好多他们随便做出来的模型。这个对我来说是有价值的。

    当然很多是没有用的,但是某一个模型会给你一点感觉,比如把某个元素放进去,把一个和另一个结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是突破我自己想象范围的过程,对我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这是我的一个特点,或者说我的方式。我不想让他们太多用电脑。电脑更多是把已经确定的方向优化的工具,在优化方面是特别有用的。但想完全是新的东西的时候,电脑的3D软件很难有突破性。所以这个阶段的话,我希望让他们做模型。模型就是这样用手随便做出来的。

    做模型的过程是一个想法没有确定的过程,就是随便做。有时候突然觉得这个是有意思的。它不是脑子让手做的过程,而是随便出来的一个东西。我们用笔画草图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你写字的过程,手和脑子是百分之百连接的,脑子给它命令,应该怎么动作。但画草图的时候,你的行动和大脑是分开的。这种分开的状态,是我最有灵感的瞬间。

    很多人会通过冥想来做这种练习,通过走路、散步也可以。

    概念设计及主题确认。

    青山周平的很多作品有一个主题,或者说关键的概念。比如说,阿那亚的单向街书店是“孤独”,北京隆福寺的木木艺术社区,是“让人能够在城市里安静地看一幅画”。这些主题的确定是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是我们创意的阶段,概念设计的时候,做创意解释的时候,会有这样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主题方向。另外一个时间段是项目做完之后,整理这个项目的时候,会重新看整个的流程,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关键词或主题。

    沟通确定方案。

    “业主的各种要求会有些互相矛盾。但建筑师比较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把各种矛盾的东西整理好,通过一个方案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协调各方的矛盾之后,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因为

    做建筑面对的很多条件都是矛盾的,成本啊,规划啊,甲方的需求啊,政府的需求啊,所以要找到这个平衡点。美国有部很老的电影叫《十二怒汉》,十二个人一起讨论一个案件,里面的一个男主角是建筑师,他通过自己比较冷静的分析,协调其他的人,最后推动整体案件节奏的发展。同时,他也不只是理性。他也能够通过感性的部分,慢慢去影响其他十一个人的感情,去引导大家的方向。

    这个感觉确实有一点像建筑师。建筑师不能只是用理性客观的逻辑去分析事情,还要能够用感性的一面去感动业主,去调动施工队和供应商。所以这个电影也让我更理解了建筑师身上的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

    现场实施。

    “例如杭州天目里的失物招领,有一面木头展示墙。在那个项目开始之前,我已经有了用一些老的木头做东西的想法,然后正好有那个项目,也去了他们的工厂库房,看到了那些木头,觉得这次应该可以用到这个想法。创意的时候没有想这么多。创意的时候只是想到,这些老木头整个堆起来做一个展示的空间,是很震撼的。后来我们优化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怎么样施工,怎么样画图纸,才发现,这面视觉墙没办法画图纸,没办法做施工图。那怎么办?这个时候就想到,只能建筑师到现场去做。这个地方其实更多是一种理工科的思维,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然后确实是去现场跟施工方一起施工,跟工人师傅一起完成的。”

    某种意义上,建筑师这个角色和产品经理很像。书中提到,“

    我觉得建筑师这个职业的特点是,在项目的整个流程当中,他不断要换角色。

    比如说开始谈项目的时候,可能跟商人或者公司的销售经理一样,他要聊合同、谈价格,关心能不能拿到这个项目。确定我们要做这个项目了,那就要进入做创意的阶段。这个阶段我经常说,就是生孩子的那种感觉。它是一个创意诞生的阶段。建筑有几千年的历史,世界上那么多建筑师,几千年来几乎每天都在做新的项目、产生新的创意,那能不能做出一个新的东西,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所以一个是不能重复自已,另一个是要在建筑的历史里面去创新。这个阶段就是一个偏艺术家的阶段。创意诞生,有时候是一天就出来了,甚至看场地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个好的想法。但有的项目就是连续几个星期创意一直没有出米,直到某一天在某一个瞬间产生,就是这样一个感觉。有了创意之后,又换了一个角色,因为从有了创意到最终做成一个建筑的空间,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解决很多很多细节的问题,是比较像工程师的一个感觉,这是优化的阶段。很多相互矛盾的条件、规范、成本,去结合原来的创意,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的过程,要采取一种有点像工科的思维方式。这就像是把一个孩子养到18岁的过程。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开始施工。施工的时候就要跑工地、看材料、跟施工方沟通。施工方又是另外一个类型的人群,跟我们平时常打交道的类型不同,那可能我们的沟通方式、我们的状态也会变,我们的衣服也会换。结束之后,我们要整理作品,会请摄影师拍摄,可能是图片,也可能是视频,把作品的信息整理出来,发表在一个媒体上,然后可能会报名一些奖项。这个阶段有点像媒体人的角色。我觉得是这样的一个旅程,每个阶段的思维方式和建筑师个人表现出的特点都不一样。”

    最后,关于建筑师在当下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主流国家的人口在减少,需求在下降。

    “社会觉得建筑师要做的工作在减少,尤其在日本那样一个地方,因为社会对建筑师的认知还是新建房子,但这种新建房子的需求在日本肯定是明显下降的,所以从整个社会来说,建筑师的需求是在下降的。”

    第二个挑战是,社会变化太快,很多观念都是碎片化的、速朽的,很难形成共识。建筑师所追求的“永恒”越来越困难。

    “安藤的那些教堂已经是艺术品的级别了,应该会保留下来。然而最近这段时间有没有类似那样的作品,可能要由后面的人来判断。

    但这段时间出现的很多很多建筑,有没有100年或200年之后会留下来的,我比较悲观。一个原因是社会的变化太快了,5年后、10年后社会的需求是什么样子,现在看是很不确定的一个状态。所以很难根据现在的需求来做满足未来需求的设计。这个就是功能的不确定性。以及我觉得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的问题,所有的作品都面对一样的趋势,

    比如音乐、电影、艺术品,都要面对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小时候所有人都看一部电影,这就是一个共同的记忆。但现在很多人看的都不一样,可能这个人在年轻时候看的电影、书,听的音乐,和另外一个人完全不一样。现在信息特别多,而且每个人群都在分化、形成自己的世界,

    这种时候,我觉得就很难形成共同记忆,或者一个统一认同的历史。那就会并存很多东西。这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桢文彦对现在的时代的表述是,过去大家是一条大的船,往一个方向走,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有很多小船去不同方向的时代。

    举例来说,社交媒体的兴起,对建筑设计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会考虑社交网络的传播,但不会变成一个主要的设计部分。不是说所有的设计都要考虑,但如果有一些想法,我会评估它的社交网络传播的点。比如说成都宽窄巷子的%Arabica咖啡馆。这个建筑的中庭区域原来有加建的玻璃屋顶,我们把它拆了下来,把中庭做成白色水面,围绕着水面做了一圈吧台,然后还做了一个平台,伸到水面上。

    有了这个细节,在这个地方拍照的话就会比较有趣。这就是考虑到了社交网络传播需要的拍照,否则可能不会做这个设计。

    不是所有的业主都会说,但现在的确很多业主都会说,希望让我们明确哪个地方拍照片有意思、好看。有的业主不说,但他心里面还是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业主的需求,肯定包括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那建筑师就会在细节上去考虑这一点-但不会让它影响到整体的东西。

    就像是变成了一个新的功能分区。比如这个项目,现在的设计里,屋顶上有一块大面积的户外草坪,其实也是在考虑这个点。

    我们把这些空间节点叫作网红打卡点或者拍照点,但实际上它的意思是一个大家都动心的空间,

    只不过在现在的语境里是这么表达。比如我们的业主经常说,希望这里是个网红打卡点,他只能这样表达,或者用现在的语言来说是这样,但是他希望大家都很喜欢,是大家都愿意来的建筑,这个需求是没有变的...我觉得

    反抗也没有用,这是一个新的社会给你的挑战。一方面要理解这个东西,另一方面建筑的核心价值还是不变的。或者说它的价值会有些调整,但可能我作为建筑师还是关注这个核心价值的部分。

    第三个挑战是,随着现实和虚拟的分化,建筑所承担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

    例如,疫情加速了生活方式的虚拟化,“比如在线开会、上课、购物、外卖,这些东西之前都存在,但是被疫情加速了很多,进而会影响建筑的功能性。就像现在很多人不用上班,很多美国的公司已经永久性在家上班或者远程上班,这时候办公室的空间就不再是工作的场地了。过去大家在工位上完成一些目的性强的工作内容,但现在这个功能已经可以在咖啡厅、在家实现了。而办公室的功能可能更多的是交流,吃饭啊,喝酒啊,这些没有办法用电脑线上完成的部分。那这个办公室的设计一定有很大的改变。包括学校,

    过去的学校,教室是最重要的,未来的学校就不一定是教室了,因为教室是可以被替代的。那走廊、体育馆,或者公园,这些空间有可能就是更重要的,会在里面发生一些没有办法通过上课实现的偶然性的交流。所以这也是革命性的,会改变学校的建筑。这是现在在发生的大的改变,就是可以信息化的体验和不能信息化的体验分开,建筑越来越强调没有办法信息化的体验这个部分。这是被疫情加速的一点。

    这点在访谈中并没有详细地展开,但我个人觉得这个影响是十分深刻而长期的。随着人们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在metaverse当中,将比特世界作为体验的重心,那么原子世界的角色也就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之前人们更多将游戏当做现实的避风港,那么未来有可能现实世界会变成metaverse的避风港。实体建筑所承担的功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另外,在metaverse里的建筑设计会成为新的显学,人们如何通过传感器与虚拟世界发生关系?如何设计新的交互和体验?在虚拟世界里,没有了物理定律的束缚,建筑能够产生怎样的变化?建筑师又会发明哪些新的设计语法和风格?这又会带来建筑史乃至艺术史上怎样的进化?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脑洞。

    总之,读完这本书之后,还是对建筑和建筑师有了新的认识。希望疫情之后有机会再次拜访青山先生设计的这些建筑,想必也会有新的感悟。

    以上。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一星好评(491+)
  • 内涵好书(115+)
  • 无水印(106+)
  • 简单(79+)
  • mobi(416+)
  • 中评(657+)
  • 排版满分(484+)
  • 下载速度快(96+)

下载评价

  • 网友 菱***兰: ( 2025-01-09 12:08:1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康***溪: ( 2024-12-10 10:18:38 )

    强烈推荐!!!

  • 网友 孙***美: ( 2024-12-10 09:58:58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曾***文: ( 2024-12-27 21:14:14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汪***豪: ( 2025-01-03 16:50:2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权***颜: ( 2024-12-21 04:58:41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仰***兰: ( 2025-01-06 07:24:57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习***蓉: ( 2024-12-15 07:08:09 )

    品相完美

  • 网友 国***舒: ( 2024-12-31 22:59:2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陈***秋: ( 2025-01-05 02:42:06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