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经行记笺注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0:22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经行记笺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经行记笺注精美图片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经行记笺注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经行记笺注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102036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4
  • 页数:178;66
  • 价格:1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0:22

内容简介:

慧超于唐开无间赴印求法,归国后写成《往五天竺国传》。该书记述途经各国情况,为研究八世纪间中亚、印度的重要资料。全书已佚,现仅残存敦煌遗书中。中外学者考订颇多,笺释者吸取众长,加以已见,并对史事作了较详细的论述。《经行记》作者杜环于唐天宝间为大食国军俘虏,历经中亚、西亚各地,后归国撰此书述经各国见闻,为中国记述伊斯兰世界的最早著录。原书已佚,现据《通典》辑录,并加详细笺注。

现笔者队根据敦煌残卷原件照片作出断句,加上小标题外,并就半世纪来海内外对敦煌卷子中俗字别字的研究,订正了历来对原文释读中的谬误。此外笔者也注意利用学术界研究南亚和中亚的较新成果,对藤田笺释中的不足或欠妥之处进行补充与订正。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五天国法。无有枷棒牢狱。有罪之者。据轻重罚钱。亦无刑戮。上至国王。下及黎庶。不见游猎放鹰走犬等事。道路虽有足贼。取物即放。亦不殇杀。如若吝物。即有损也。


不虑菩提远。焉将鹿苑遥。只愁悬路险。非意业风飘。八塔难诚见。参着经劫烧。何其人愿满。目睹在今朝。


月夜瞻乡路。浮云飒飒归。减书参去便。风急不听回。我国天岸北。他邦地角西。日南无有雁。谁为向林飞。


故里灯无主。他方宝树摧。神灵去何处。玉貌已成灰。忆想哀情切。悲君愿不随。孰知乡国路。空见白云归。


君恨西蕃远。余嗟东路长。道荒宏雪岭。险涧贼途倡。鸟飞惊峭嶷。人去偏梁□。平生不扪泪。今日洒千行。

冷雪牵冰合。寒风擘地烈。巨海冻墁坛。江河凌崖啮。龙门绝瀑布。井口盘蛇结。伴火上[肉*亥]歌。焉能度播蜜。


三〇、吐火罗国

……

吐火罗僧侣也有到中国弘法的。如洛阳龙门山至今还保存有景云元年(710)吐火罗僧人宝隆的造像题记。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慧超于唐开无间赴印求法,归国后写成《往五天竺国传》。该书记述途经各国情况,为研究八世纪间中亚、印度的重要资料。全书已佚,现仅残存敦煌遗书中。中外学者考订颇多,笺释者吸取众长,加以已见,并对史事作了较详细的论述。《经行记》作者杜环于唐天宝间为大食国军俘虏,历经中亚、西亚各地,后归国撰此书述经各国见闻,为中国记述伊斯兰世界的最早著录。原书已佚,现据《通典》辑录,并加详细笺注。

现笔者队根据敦煌残卷原件照片作出断句,加上小标题外,并就半世纪来海内外对敦煌卷子中俗字别字的研究,订正了历来对原文释读中的谬误。此外笔者也注意利用学术界研究南亚和中亚的较新成果,对藤田笺释中的不足或欠妥之处进行补充与订正。


精彩短评:

  • 作者:临渊 发布时间:2012-07-31 20:53:45

    其实很好奇《全球通史》里那个善于速记的中国学者到底是谁,生平行迹和著作是否在母国湮没不见,所谓速记是否即是中国的草书?

  • 作者:龙泉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0-06-22 08:29:15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22日捐赠

  • 作者:Andrei 发布时间:2015-03-03 20:15:51

    藤田豐八注,錢稻孫重印本

  • 作者:Mavis 发布时间:2011-12-17 22:47:27

    全文7000多字,剩下的全是注释。

  • 作者:Matarazzo9111 发布时间:2018-11-01 02:13:07

    一个简介就已经把全文给概括了 非得看女主逼逼叨二百页

  • 作者:JUNWK1334 发布时间:2018-02-08 16:49:06

    看的是94年中华书局出的版本,没有经行记,豆瓣没条目懒得自己添(。 修正的部分不多,主要是释的部分有很多西域和佛教史,还挺有意思的,只是行文格式过于老派,不少内容只有一个结论,引用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不附出处,显得真实性有些可疑


深度书评:

  • 杜环在阿拉伯帝国的游历路线

    作者:Fal Conde 发布时间:2024-01-29 21:50:50

    在怛罗斯之战中,有数千唐军被俘,杜环就是其中之一。在唐军中担任书记官的他,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就此发生如此重大改变。虽然成为了战俘,却又被吸纳进入了阿拉伯帝国的军队系统。最后甚至依靠穆斯林世界的商业网络,环游了大半个伊斯兰文明世界。

    杜环的经行路线如下:

    始于怛罗斯

    石国→康国(撒马尔罕)→木鹿→巴格达→苫国(今沙姆或黎凡特一带)→埃及(大秦国)→摩邻国(今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一带)→苫国→巴士拉→阿拉伯商船→广州→岭南

    杜环被俘后,首先经过了高仙芝曾讨伐过的中亚石国,也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名城塔什干。返个粟特小国土地平旷,盛产猎犬不良马。杜环被俘之前所在的唐军曾经突袭过这里,导致中亚城市对唐朝十分忌惮。这也成为唐军在怛罗斯战役前就失去当地人心的重要原因。

    在塔什干附近,杜环来到了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拔汗那,这个小国是唐军在怛罗斯战役中的盟友。在杜环来到费尔干纳前,唐朝民间一直流传着李广利征战西域的传说。虽然李广利迖征大宛损失巨大,但被唐朝的官方作为正面典型来宣传。所以杜环大致知道,拔汗那就是汉代的大宛。

    杜环踏上费尔干纳的土地后,发现这片肥沃的盆地实在是非常富饶,张骞等人的报告是可信的。他还发现当地的土地适合种植葡萄、香枣、馥罗果、桃李等水果,为酿造各种美酒和饮料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当地的居民穿着羊皮和一层层布料重叠而成的服饰,然而在建筑材料上,从费尔干纳到里海之间,居民们都住在那种用土建成的建筑物中。

    随后,阿拉伯军队将杜环带到了西面的康国,也就是更为有名的撒马尔罕。那里也是众多生活在中原的康姓粟特人的故乡。

    在杜环的眼里,撒马尔罕一带土地狭小,但是绿洲中点缀着生机勃勃的果园和葡萄园。当地不仅仅是百姓和商人,连出身于富裕自由民的贵族们也乐意从事贸易。因为国土狭小,所以撒马尔罕的贵族们不是单纯的土地贵族,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国际贸易发家致富的。杜环对这些人也不会陌生,因为他的家乡长安就有很多粟特社区——粟特坊。也就是这些粟特移民的聚集地。

    中亚城市的风景同长安等地的粟特坊十分相似

    杜环还注意到,康国国中有一座拜火教神庙——祆神祠,国中的重要事务都是在这里做决定。由于此时当地还未完全实现伊斯兰化,所以阿拉伯统治者仅向当地保留自己信仰的臣民征收人头税。杜环也因此得以看到当地从古典时代起绵延至此时的前伊斯兰文化。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由唐朝战俘参与运营的造纸作坊。

    波斯手抄本上的祆教神庙图

    在康国逗留了一段时间后,杜环随军来到了土库曼斯坦的重镇坦马雷,也就是中亚的历史名城木鹿城。城市周围茫茫的流沙似海,而城墙外却有大片的树木和郁郁葱葱的乡村,环抱着雄伟的城市。这里有铁铸的城门,城中有盐池和佛寺。当地人不食陈腐的肉类和自死动物的肉类,说明这里已经实现了伊斯兰化。

    由于城南有大河流经,当地人修建了数百条水渠,所以这里的绿洲农业十分发达,盛产葡萄、蔓菁、萝卜、红桃、李子、芹菜等蔬菜和水果,品种十分丰富。因为供水充足,城里人的清洁卫生水平较高。他们用香油涂抹头发,穿着华贵的羔羊皮裘,显示出典型的城市文明。城中的墙壁和建筑高度较高,随处可见精美的浮雕和壁画。

    在阿拉伯帝国对伊朗地区的平叛征战中,杜环的身份有了一些变化。他由单纯的俘虏变成了战俘士兵,被纳入了阿拔斯王朝的精锐部队——呼罗珊军团。但这恰恰不是阿拉伯传统做法,更像是波斯和中亚地区一贯流行的奴隶兵政策。呼罗珊军团所以代表的东方势力,也正是依靠吸纳各族群的人才,才逐渐成为帝国的权力中坚。这种做法,不仅表明波斯本土的衰败,也为日后阿拉伯势力的衰微和突厥势力的扩张,埋下了伏笔。

    阿拔斯帝国的呼罗珊军团是不折不扣的东方化部队

    因为有一技之长,约在公元758年,杜环来到了阿拔斯帝国的政治中心库法和正在营建中的新首都巴格达。他目睹了阿拔斯王朝修建新首都的情形,使他对伊斯兰世界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已经在两河流域深深扎根的伊斯兰教文化,给杜环留下了深刻印象。阿拉伯君主的王号是“埃米尔暮门”,也就是“埃米尔穆敏”,意思是“信士的君长”。那些属于闪米特语系的阿拉伯人身材高大,而且注重个人卫生。服饰整洁,喜欢佩戴银腰带和银刀。按照伊斯兰教法,女子出门必须戴面纱。对阿拉伯穆斯林,杜环的评价很高。

    伊斯兰教法规定,禁止饮酒。不论贫富贵贱,凡伊斯兰信士,必须每天做5次礼拜。每年要过宰牲节,以牺牲献祭。每过七天,穆斯林要进行一次大集会。他们的伊玛目要登临高台,公开宣传圣战:穆斯林不仅要恪守道德节操,不奸淫作恶,还要为圣战奋勇杀敌。英勇杀敌而牺牲者就是“沙希德”(烈士),灵魂会升入天堂,这是功德无量之事。

    在生活上,巴格达地区物产非常丰富。根据杜环的记载,在巴格达的市场上有各种商品。比如精美的琉璃器皿、珠宝海贝、绫罗绸缎、香油香料,数可胜数。在农产品上,杜环可以吃到和中原几乎一模一样的粳米白麵。除此之外,个大饱满的葡萄、枣、桃子也是应有尽有。唯一不好的是这里终年无雪,气候炎热。所以两河流域痢疾多发,有一半的病人会因病而死。

    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已经攻灭了大小40多个国家和部落。所以杜环在这里,看到了一些同乡:京兆人樊淑、刘泚,河东人吕礼,他们以金银匠、画匠、纺织工的身份,为新主人的都城服务。

    杜环在巴格达还见到了一群和自己身份相同的欧洲人——来自拜占庭的希腊人。

    当时的拜占庭皇帝是伊苏里亚王朝的君士坦丁五世。在他的领导下,拜占庭趁阿拉伯帝国正处在改朝换代的混乱期,一度深入至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作战。

    后来,杜环也有机会随军队来到君士坦丁堡,参观拜占庭的宏伟都城。

    他初步了解了关于拜占庭帝国的情况,知道了这个帝国的疆域南达地中海,西抵亚德里亚海,北与突厥的可萨汗国接壤,东与阿拉伯帝国相抗衡,其都城斱圆80里。在杜环的描述中,东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帝国旗鼓相当,在军事上是相持状态。

    在巴格达,杜环也见到了被俘或者前来贸易的希腊人。他们受地中海阳光和海风的影响,他们的肤色白里透红,非常好看。男子喜欢穿白衣,女子服色鲜艳,佩戴珠宝首饰。在饮食上喜欢喝葡萄酒,吃被称为“干饼”的面包。每七天是礼拜日,这一天所有人都不工作,主要活动是饮酒和娱乐。这些人的手工技艺和纺织技巧非常高超,而且他们师承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技艺,制作的琉璃器皿是天下第一,无人能比。虽然远在他乡,但是对自己的文化极为自信,故非常坚定地予以传承和坚守。至死也不愿意改变信仰和家乡的传统习俗。这也许正是杜环所认同并赞许的地方。

    在从君士坦丁堡返回,杜环又在巴格达和库法逗留了一段时间。随后,杜环所属的呼罗珊军团从耶路撒冷出发,经过西奈半岛开赴北非,镇压当地的反叛武装。

    到了公元761年前后,叛军皆被镇压,杜环也有机会了解了埃及、摩洛哥,乃至苏丹的宗教和民间习俗。埃及地区流行的大秦法,说的是埃及科普特人的基督教法规。

    埃及人继承了罗马时代的医疗技术,乃至更古老的埃及传统医学。所以他们善于治疗痢疾,甚至能做开颅手术,取出脑部的寄生虫。他们也有“防病于未然”的预防疾病的意识,这在那个年代显得十分难能可贵。

    古代毛织物上的科普特人形象

    至于杜环所说的寻寻法,是阿拉伯人对拜火教法规的蔑称。“寻寻”是阿拉伯人对拜火教徒窃窃私语的样子的描述。杜环自己也用极其鄙视的语气,描述了他对拜火教徒搞近亲结婚的反感。

    从埃及出发,杜环向西穿越沙漠,来到了马格里布地区远端的摩洛哥,也就是魔邻国。

    在这里,他看到当地土地草木稀少,不怎么出产农作物。本土的柏柏尔人过着半游牧的生活、肤色黝黑、习俗粗犷。人们吃波斯枣,也从地中海打鱼制作成鱼干吃。这是杜环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了。从北非返回之后,杜环回到了叙利亚地区。当时的叙利亚被5个领主分裂割据。

    马格里布的民众生活 明显不如两河流域的民众生活

    由于从前的希腊和罗马文化遗存,当地依旧有着古典时代的巨石建筑传统。在经济上因为有幼发拉底河流经,再加上沿海的地中海气候区气候宜人,所以当地粮食较为丰富、价格较低。当地的希腊化人口身材高大,服装整洁挺刮,让杜环想起了中原的儒服。

    也是在叙利亚,杜环萌生了思乡之念。长期的军团服役,为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门路。利用这些资源,他登上了一艘在波斯湾地区贸易的大唐商船,踏上了他期待已久的回乡之路。

    在船只开出波斯湾后,借助印度洋强劲的夏季季风前行。杜环绕过印度次大陆的最南端,经过了被称为狮子国和南天竺的斯里兰卡岛。杜环看到,当地又出现了熟悉的佛寺,说明自己又回到了熟翻了的佛教文化区。当地的居民喜欢拉耳垂,耳垂的长度是地位的象征。在气候上,岛屿的北部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所以比较干旱。岛屿南部地区草木终年茂盛,四季雨水都很充沛。因为气候炎热而且多雨水,所以当地人仅仅用布裹腰遮羞。

    在人种上,杜环注意到岛北的泰米尔人高鼻凹目,长相接近西域和北印度地区的人种。但是岛屿南部的达罗毗荼人皮肤黝黑,面部扁平,更接近西南少数民族。最后,杜环的商船绕过了中南半岛,进入珠江口,于762年在广州登岸。此时他身在岭南,而出征时的安西,早已远在万里之外。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此时的大唐已经物是人非。他出征时还是盛世的顶点,回来时已经位于安史之乱的末期。

    杜环在回国后写下了《经行记》,详细记录了各国各地的人种体征和物产品种。从西北到岭南,杜环的足迹饶了一个大圈。他还在阿拉伯时,就从唐朝使节和商人口里略微得知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消息。也听闻了玄宗出逃和两京沦陷的情况。现在叛乱虽然已经逐步平息,但是他曾经征战过的塔里木盆地,正逐步遭到吐蕃人的蚕食。吐蕃在安史之乱后,逐步攻占唐朝的陇右地区。杜环回国一年后的公元763年,吐蕃基本控制了陇右地区,隔绝了河西、安西同中原的联系。

    他们之后还向西侵攻,使得河西州府相继失陷。富庶的塔里木城邦们和安西的驻军逐步与内陆失去了联系和支援。至少到公元790年左史,仍有少数城镇在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指挥下顽强对抗吐蕃和回鹘。但是作为盛唐的余音,他们注定难以持久。杜环也不会知道,自己的行程对于西域而言是一条可怕不归路。从海上归国的路线,会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不断发展,成为秲释陆上城市繁华的吸管。至于家乡的盛世,也随着开放而胡化的盛唐一去不返,一切如同梦醒了一般。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jDAX4FtTK9wbgyGX87lVow

  • 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先生

    作者:63912205 发布时间:2014-01-24 23:22:33

           谨以此文表达对叶嘉莹先生得崇敬钦慕之情。引用多处只为说明问题,表达情感之用。除本文主角,其他前辈大师均不加先生二字,古人也都用名而不用字,并无不敬之意。

       平生风仪兼师友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每当叶先生念起这两句杜甫的诗总是感动、落泪。1974年,叶先生第一次回到大陆,距1948年南下之后,在外漂泊,几近二十余年矣。叶先生忍不住喜悦之情洋洋洒洒写下两千余字的《祖国行长歌》(也因此当时被台湾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台湾报纸标题写出“叶嘉莹:你在哪里”),那个“雁不到,书成谁与”的年代,期盼见到自己的恩师,将自己这些年的一点成就呈于恩师座前,能得到恩师的颔首,也算不辜负恩师的一番教导。然而从同学那里得知的是恩师已在1960年去世,此时墓木早已高拱。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籍叶赫那拉氏。1941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老师顾随。

      顾随于1897年出生于天津,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在蔡元培的建议下在北大本科念西语,研究生再念国文。学贯中西。刘梦芙《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里点为天杀星黑旋风李逵。云:“苦水词掉臂独行,别开生面,洵豪杰之士。惟其词精绝者多在小令,清丽真淳,新意叠出,每寄天人玄想与宇宙悲怀于形象之中,堪为王观堂后劲。”顾随生前是想以一个诗人、书法家行世,而不意做一学者。只有《无病词》、《味辛词》、《苦水诗存》等几种诗词集油印过,而著述文字却不怎么在意。中国旧传统又有“学术当以人传,不以文字传”的观念。在“文革”中又被抄家,文稿大多散落。叶先生就有了搜集整理恩师文稿的念头。漂泊多年,不管叶先生到了哪里,听课六年的几本恩师的讲课笔记一直随身携带。后来这些笔记经顾随之女顾之京整理辑成《驼庵诗话》、《驼庵文话》等。到2000年《顾随全集》四卷出版得以问世。1999年,叶先生拿出一半的退休金在南开大学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奖学金”以勉励后辈学子。

      我自己这里有《顾随讲词曲》、《顾随诗词讲记》和《顾随笺释毛主席诗词》。读这些作品真的是越读越有意思,顾随讲诗词不是在告诉你知识,是一种让你引导你去悟,去感受古人心灵。风趣的语言,讲着讲着就开始跑野马,让人觉得顾随就是在跟你当面交流。像俞平伯《读词偶得》和《清真词释》、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这些大师的书也不是说不好,只是貌似不对我的胃口吧,总觉得有些严肃。他们能把诗词讲透,是因为他们本身是诗人,对于创作的甘苦有很好的体会,因而能体悟其中的微妙之处。沈祖棻《宋词赏析》、缪钺《诗词散论》、顾随《顾随诗词讲记》以及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这几本书是我觉得爱好诗词的人都可以看看。

      徐晋如《为惜苍茫,景物无人识——历史下的顾随和<顾随全集>》一文对顾随有比较的深刻分析。顾先生所处的时代比较尴尬,在当时他在北京的几所高校任教,上课很受欢迎,可是对于现代人顾随还是很陌生的。他本身去世得早,著作来不及出版。没能活到文革结束,像沈从文,钱钟书等人晚年那样光彩照人。顾随的生前是传统文化的没落的时代,而《人间词话》赶上了传统文化最后的辉煌时刻。新文化运动开始,白话文、白话诗的兴起,学习讲究新材料,新理论。鲁迅就曾经说我们要多读西方的书,最好少读中国书,如《庄子》、《文选》等。不像俞平伯诗词之外还有散文传世,还搞《红楼梦》研究。也不像唐圭璋那样做了古籍的整理,编订了《全宋词》,功在千秋。虽然也有过整理文献的事业,可是那是比诗词还要冷僻的元曲。顾随与南京的吴梅并称“南吴北顾”。吴梅是曲学泰斗,能编订词曲,也能自度曲律,还能演唱,这些绝学吴梅都有弟子传承,虽然他们都是在一个人传承吴梅曲学的一方面。可是到如今都已成绝响。而顾随的声名在现在却是靠弟子得到彰显。“为惜苍茫,景物无人识。”顾随的词用在他自己身上太合适了。

      顾随在1960年归了道山,享年61岁,到现在来看也不知道是种不幸还是幸运。“反右”的时候他已经很不自由。任你书法、诗词写得多漂亮,课讲得多让人心驰神往,血肉之躯都抵不住屠刀。顾随老师苦雨斋主人晚年有一方印“寿则多辱”。苦难成就的是作家。而对于学者,五十之后,正是其学术生命最旺盛最辉煌的时刻,厚积薄发,需要的是舒适轻松之环境。十年浩劫,读书种子丧失殆尽。没来得及学术的传承,到今天多少学问成了绝响。空留世人今天只能喟叹“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好在有了叶先生的努力,让我们知道还有顾随这样的诗人、老师。叶先生对其恩师的感恩拳拳之心,以自身行为为我们诠释了何为尊师重道。

      杨伯峻像黄季刚行拜师礼时黄季刚说:“我的学问是磕头得来的,所以我收弟子,一定要他们行拜师礼节。”我想这磕头之中,不仅仅是种礼节,更是一种尊师与重道,也是一种薪火相传的意义。见过写拜师情节写得最漂亮的是在《京城玩主张伯驹》这本书中,张伯驹拜余叔岩学戏时写道“倒金山,崩玉柱,几个响头就磕下去。”(可惜的是我记不清原话了)。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而我们现在似乎淡忘师生之间的这种意义。几千年来不曾有过的父子情断,师生反目,灭绝人性的纲常,就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那些惨无人道的人间悲剧,也不禁有“人为何物”的感叹。黄季刚也说“学问既成,师弟即朋友。”叶先生误记龙榆生“文字恩情逾骨肉,匡扶志意托讴吟。”而变为“师弟恩情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父母的骨肉恩情是先天的,师生之间的恩情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志同道合的心意相通是多么一件美好的事。叶先生为我们诠释了何为尊师重道。

      叶先生毕业之后,顾随有封信写给叶先生:“年来足下听不佞讲文最勤,所得亦最多。然不佞却并不希望足下能为苦水传法弟子而已。假使苦水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此语在不佞为非夸,而对足下亦非过誉。不佞之望于足下者,在于不佞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光是这信读起来就让人感到愉悦,真的是有品位的人才能写出这么典雅的信)。从现在看来,叶先生作为顾随的传法弟子,是毋庸置疑的,有些论述就是顾随一句话的延伸。没有成为孔门之曾参,而是南岳下之马祖。想说两点:

      其一是叶先生超越王国维,顾随之处在于他引进符号学、诠释学等西方文论,很好的解释了一些传统词学的争论。如温庭筠“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到底有没有“士之感时不遇”之情。这些写爱情美女的小词到底有没有寄托。再比如到底人的品格与其作品的高低有没有关系这样的问题,叶先生也有引进西方文论进行论述。通过比较张惠言和王国维两种说词方式,叶先生对传统词学也进行了反思。

      张惠言《词选序》写道“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我自己也认出词和诗之不同,在于诗是言志,是直接抒发其内心感受,直接让人受到感动。而词是要取精美的事物,形成一种烟水迷离之致。超出这些事物之外有一种不能言之情,有一种修养和品格的体现。是一种比兴、寄托给人很多联想,也就是“意内而言外”。读起来韵味很足,阅历不同体悟也不同。虽然作者未必有此意,但是读者却可以得到一些联想。如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朱彝尊《桂殿秋 》(思往事)、张惠言《水调歌头五首》、王国维《浣溪沙》(路转峰回出画堂)、沈祖棻《浣溪沙》(兰絮三生证果因)等。这样的词大多我都认为好词。当然还有很多好词如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等又是一种欣赏方式,他们以直接的抒怀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是一种用写诗的笔法写词,一读就让人感动了。对于划分豪放与婉约,这是很肤浅的一种划分方式。前两天看吴世昌的《诗词论丛》,里面就说了苏轼并不是豪放的代表,一部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三百四十多首词,豪放的也就七八首,而忽视其他三百三十多首写登山临水、相思愁恨、酒宴歌席之间的唱和,根本没有所谓“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整个北宋也就举出十首不到的写得豪放的词,举来举去也就是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范仲淹《渔家傲》、王安石《桂枝香》、贺铸《六州歌头》等不到十首的词,而《满江红》(怒发冲冠)到现在也没定论是不是岳飞所作。所以吴世昌说北宋没有豪放词派。我自己床边也有这部《东坡乐府笺》、以前翻了翻真没发现几首什么写得豪放的,懒得很,买了就翻了翻,没有耐心看完。现在看了吴世昌的说法与自己确实也有一点暗合之处。对于说苏轼作为豪放词代表,私以为不是很恰当。而这些说法对于我们普通人已经根深蒂固。真正“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是辛弃疾,他的一生都只有一个收复失地的志愿,他的诗篇主题都是围绕着它。而辛弃疾的沉郁之处的风采也是不减晏殊、欧阳修等人。也不能单纯以豪放来说。先生最喜欢的是杜甫和辛弃疾。认为他们用生命来书写诗篇,是用自己的行为来实践这些诗篇。以上是我从前辈大家那里得到的一点关于诗词的体会。

      其二是对于王国维、顾随不欣赏的吴文英、王沂孙等南宋词家,叶先生确实为我们找到了欣赏这些通过铺陈勾勒的南宋长调的途径。比如她讲吴文英的词之所以毁誉参半,被认为晦涩。其一在于其感性的修辞如“酸风”,“愁鱼”“花腥”等,不符合传统的说法。其二在于时间空间的跳跃,看似语义的不连贯,其实是靠感情的牵连来思索安排的。再如讲姜夔,她认为姜夔词集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对合肥女子的不能忘怀,其二是家国的忧思。王国维不欣赏的姜夔词集中的压卷之作《疏影》、《暗香》,认为“无一语道着”。而叶先生认为却是句句都道着了。再与传统词学评论家况周颐、陈廷焯相比,那些词话里很多“高古”、“清空”、“幽深”这样的评论,长于概括,短于论述,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没有道出好在哪里。后人读起来难免难以理解。而叶先生的书讲得很详细,对于细微之处有很好的体悟。能让你明白这个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当然也有人说讲得太详细,以至于繁琐。叶先生的解释是她自己既没想成为一个诗人,也没想要成为一个学者。她只想做个教书的先生,与大家分享这些美好的东西。所以她不厌其烦地把细微之处讲得明白,讲得深入。也会发现先生书稿中有些地方重复,那是因为她有一大半的书是根据演讲录整理而成,针对的人不同,讲课地点不同,引用某些理论时,就得再次说明。

       风雨逼人一世来

      哭母髫年满战尘,哭爷剩作转蓬身。谁知百劫余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 。

      这是叶先生在的哭女诗中十首之一。1976年叶先生长女与女婿永延在多伦多遭遇车祸,同时罹难。“万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抚养付飘风。回思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多少年的养育都随风而去,再没什么可盼。

      太多的苦难都压在这位传统的女性身上。这首诗第一句写哭母。叶先生1941年考入辅仁大学(教会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宽松自由的教会大学一并被瓜分,辅仁大学被北师大合并),自“七七事变之后”,北京已沦陷四年,父亲转移到后方,杳无音讯,留下一家人在沦陷区,叶先生1945年毕业。而母亲在这期间早逝。叶先生写了《忆萝月》,词曰:

      萧萧木叶,秋野山重叠,愁苦最怜坟上月,唯照世人离别。 平沙一片茫茫,残碑蔓草斜阳。解得人生真意,夜深清呗凄凉。

      顾随评曰:"太凄苦,青年人不应如此。"

      这些苦吟到底影响不影响人的一生,我也一直困惑。秦观写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时,别人说他写下这样的句子,他还能活多久,苏、黄、秦三人之中秦最年少,也去得最早。清代黄景仁苦吟了一辈子,也是早早谢世。

      1948年与丈夫结婚后,因丈夫在国民党海军工作,就撤离到台湾。1950年,台湾发生白色恐怖,赵钟荪因思想问题被捕入狱。一个年轻女子带着一岁的女儿,在台湾无家可归,没有立锥之地。最后在别人家中走廊打地铺。嗷嗷待哺的女儿,叶先生只能再去教书,可是也要瞒着别人丈夫被抓,否则没有哪个学校敢让她教书。叶先生这时写下《转蓬》,诗曰: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过了四年,赵钟荪被释放,脾气也变得很暴躁,叶先生生下第二个孩子时,丈夫看到还是女儿,自己独自就离开医院,留下叶先生。再到1966年,作为台湾大学交换教师到美国密西根大学讲学。生活的无奈也有说过,每天查字典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这也是她一直想回国教书的原因,因为古诗词翻译成英文、认为那已经变味了,况且外国学生缺乏中国的文学素养,能够发挥之处也就减少,而先生讲课的很多精华尽在这些“跑野马”之处,这是从顾随那里传承的。之后因为赵钟荪想出去,叶先生在1969就移居到加拿大,任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后来也把丈夫和女儿接到温哥华。再到1976年,女儿女婿罹难。很长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在屋里,后来把自己悲痛书写了下来,也使得自己从苦难中超脱出来。我想言言也希望母亲能够早些从苦痛中解救出来,死是死去的人的事,痛是活着的人的事。人世间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只有坦然去面对。

       从来天壤有深悲

      《红蕖留梦》一书中写道先生一辈子没有谈过恋爱,没得到过爱情。先生自己也承认.1948年与赵钟荪结婚,赵钟荪2008年去世,60年的夫妻,却没有相知。对于丈夫的粗暴脾气和无法理喻,一直都是隐忍与宽容。恪守着中国旧传统的妇德,对于婚姻的不幸不向他人说起的。只在诗中表露过一点,有一首《天壤》,诗曰:

      逝尽韶华不可寻,空余天壤蕴悲深。投炉铁铸终生错,食蓼虫悲一世心。

      萧艾欺兰偏共命,鸱鸮贪鼠吓鹓禽。回头三十年间事,肠断哀弦感不禁。

      叶先生说这首诗不解释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天壤”的典故出自谢道韫“一门叔父,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间竟有王郎。”谢道韫不满意丈夫王凝之。叶先生点出这个典故也就好理解了。先生不愿对人说起,也不愿说丈夫的不好,只是在这本书里她说她的人生,完全对婚姻避而不谈,是不完整的。所以提了一点。对于丈夫,先生引了自己记忆中的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曰: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

      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对于丈夫,叶先生也没什么怨言了,更多的是理解与同情。

      尽管先生这样达观开阔了,而我辈俗人却也有些惋惜。想起那个只在书中记载的女子贺双卿。这个恪守旧传统每天在丈夫、婆婆的折磨下喂鸡、养猪的的农家女子。写下“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这样凄苦的词句。她自己也不愿抛家跟欣赏她的文人史震林远走。最后薄命凋落,无人痛惜。“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王静安咏杨花的词用在双卿身上再合适不过。与双卿、叶先生相比,沈祖棻应该比较欣慰吧,与丈夫程千帆当时被称为“昔日赵李今程沈”。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及《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均将沈祖棻点为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题曰:三百年来林下作,秋波临去尚销魂。沈祖棻有首诗写了她的一生。题曰《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诗云:

      合卺苍黄值乱离,经筵转徙际明时。廿年分受流人谤,八口曾为巧妇炊。

      历尽新婚垂老别,未成白首碧山期。文章知己虽堪许,患难夫妻自可悲。

      沈先生一辈子也受苦无数,年轻时遭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盼了半辈子的和平自由,又来了“反右”和“文革”。程千帆下放了十九年去放牛。沈先生一人养活全家八口。等到这都过去了,两个老人能够在一起过安稳日子了,1976年又遭遇了车祸。一代女词人就这样走完她苦难的一生。为了爱情,沈先生放弃了原本可以过得优越的生活,这一点程千帆先生一直很愧疚,觉得对不起沈先生。可是我想沈先生终究是感到幸福的,无悔的。虽是患难夫妻,却也是文章知己。

      陈宝琛《落花四律》中写道“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人也就同落花一样,有的花被燕衔鱼唼,而有的被泥污苔遮,或许都是一种命运的安排。

      现在看到网上有的称叶先生为“当代李清照”。我个人认为是不合适的,我还是认为沈祖棻先生比较合适这个称谓。其一叶先生的丈夫没有赵明诚的才华。而程千帆先生是一代大家。其二叶先生虽然也经历李清照那样的战火破家,但是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沈祖棻受战火的影响夫妻两地分离,生活艰辛。其三在于词的造诣方面,我认为沈祖棻不亚于李清照,内容与感情不逊于李清照。况且李清照的集子大多轶失,十不存一,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所搜最全,也只有薄薄一本。而叶先生的诗词大多比较直白,是她感情的直接书写,在于余韵方面要让沈祖棻出一头地,而叶先生自己也说了沈祖棻是三百年来集大成者之女词人。当然我也不是说先生的词不好,先生的词都是情真意切的作品,不喜欢用典,走的是李煜、李清照和苏轼的路子。而我自己的评判标准更喜欢一些意蕴丰富的作品,丝毫没有对先生不敬的意思。这当然是我的肤浅的见解,对与不对都无关紧要。

       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

      到后来1978年叶先生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回国教书,自己和父亲还漂泊在海外,所以有“哭爷剩作转蓬身”之句。叶先生给国家教委写了封信申请回国教书,这是先生有《向晚二首》,取其第一首,诗曰:

      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

      这是我很喜欢的叶先生的一首诗,很有古风的味道。“鸟倦飞而知还”,漂泊多年,不知道能不能回到祖国。最后一句出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是说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教书的愿望,为自己找到归宿。而1979年先生得到批准来到南开,先生就以全部的情感精力投入到回国教书这件事上了。也就从苦难之中超脱出来,就开始了她三十余年来奔波于大陆、港台多所高校的讲课生涯。先生也找到了她的安排之处。

      对于叶先生的成就不需再赘言。我觉得叶先生还有个开拓,一些对我们比较生僻的人或者因为政治原因被抹杀的人,叶先生也对他们的好作品进行了讲解,比如陈曾寿、汪精卫等。不以人废言,而往往学术界多以人品问题而否定其作品。1947年春,陈寅恪偶读黄秋岳《花随人圣庵摭忆》,写下”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诗毕,意犹未尽,复题短跋于后:“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为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溥,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与之对比的唐圭璋十分重视名节,尤重民族气节。1987年,学生王步高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唐说:“你读过夏老(承焘)主编的《金元明清词选》吗?那本书最好的就是没有收钱谦益等降清的变节分子,你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也决不可收钱谦益。”对于李清照改嫁一事,唐也是坚决不同意有改嫁一事。(唐用情之深,鳏居五十余载,堪称情圣,不是他人能做到的),这都太过偏激,以人废言,有失学术的公正性。而叶先生呢,对于这些人总是有一种“同情之理解”。保持学术的公正性,不以政治为标准,治学的风范让人可敬。

      先生总说自己平生没有什么大志,没想过要成为教授 ,也没想过出国,更没想过要著作等身成为院士。只是一步步顺着生活走,她把这都归结于是种人生的机遇。不过我想应该加上她自身的学问和那份胸襟,不然机遇在面前,却没有能力将它抓住。

      先生有《赠故都师友绝句十二首》,其十二诗曰: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我想叶先生一生的核心都在她所写的这首诗里面。梁漱溟希望的身份是“乡村建设者”。我不揣冒昧猜测一下叶先生希望的身份是“古典诗词传播者”。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也曾写诗:“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他们真是徐文长的骨灰粉丝。而我自己呢,对叶先生的钦佩无以言表,看过她很多书,能搜集到的视频差不多都看过。只是没能去现场听一听她的讲课,颇为遗憾。多想有一天能去瞻仰一下先生的风采。先生虚岁已经九十,可是在讲台上却是神采飞扬,多少年来一直都保持着站着讲课的习惯。看着她的咳珠唾玉,优雅的姿态就能感受到她给我们的正能量。先生说只要多读诗词,就能像她这么有活力。我是相信的。而我们很多人觉得现代社会读这些经典有什么用,我回答不了,我只是觉得我沉浸在其中得到快乐,这就足够。

      而先生的回答是“诗词的研读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先生都坚强地走了过来,在诗词中得到了不竭的力量。“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就是先生的境界吧。先生讲课中多次提到顾随的话“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 而对于这些话缺乏阅历,我也是难以体会的。但是我相信我也应该乐观的生活。大师的风采“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对于诗词,“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主要征引与参考书目

      《红蕖留梦》,叶嘉莹口述,张候萍撰写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

      《顾随全集》,顾随

      《为惜苍茫,景物无人识——历史下的顾随和<顾随全集>》,徐晋如

      《程千帆全集第十五卷——桑榆忆往》,程千帆

      《沈祖棻全集第一卷——涉江诗词稿》,沈祖棻

      《诗词论丛》,吴世昌

      《古典文学论丛》,缪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556+)
  • epub(291+)
  • 五星好评(315+)
  • 图文清晰(346+)
  • 内涵好书(280+)
  • 目录完整(175+)
  • pdf(608+)
  • 体验好(324+)
  • 微信读书(352+)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4-12-29 03:36:0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21:45:10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戈***玉: ( 2024-12-19 15:02:28 )

    特别棒

  • 网友 陈***秋: ( 2024-12-16 03:16:47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康***溪: ( 2025-01-07 05:54:48 )

    强烈推荐!!!

  • 网友 宫***玉: ( 2024-12-16 12:52:07 )

    我说完了。

  • 网友 潘***丽: ( 2025-01-01 08:48:4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宫***凡: ( 2025-01-04 17:38:2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饶***丽: ( 2024-12-31 23:18:0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后***之: ( 2025-01-04 19:30:3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权***波: ( 2024-12-19 18:17:37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孙***美: ( 2025-01-07 11:38:33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隗***杉: ( 2024-12-28 22:24:05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索***宸: ( 2024-12-14 16:21:10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