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治愈之道 重庆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 重庆大学出版社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的最后遗作,不仅回应了针对《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的批评,而且从根本上修正和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思想基础,并对共情、俄狄浦斯情节和自体客体转换等核心概念作了细致的阐述;结合重新评估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实践,陈述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临床案例,着重强调了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自体的重建:回应与反思
1 自体心理学视角下的可分析性
2 对阉割焦虑的再思考
3 科学客观性的问题与精神分析治疗理论
第二部分 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
4 自体一自体客体关系的再思考
5 精神分析的疗效:以自体心理学的发现为基础的初步声明
6 精神分析的疗效:自体心理学对治疗进程的重估
7 自体心理学对防御和阻抗的看法
8 对自我分析功能的反思
9 共情在精神分析治愈过程中的作用
10 自体客体移情及其解析
附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年)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维也纳获得医学学位,并在芝加哥大学接受神经和精神医学的训练。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讲授精神医学至1981年为止。他从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并在那里担任教师与训练分析师。身为许多专业论文的作者,科胡特写过两本书,《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他曾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会长(1964—1965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副会长(1965—1973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的副馆长(1971—1981年),以及奥地利科学院的成员。他曾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勋章,与辛辛那提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译者:訾非, 现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我将详细说明,在分析情境中,面质的合理性只能源于它用得是否恰当:面质不是结局,而是通向理解和解析之路的守护者。以下的例子来自一次分析。
我对这个患者的分析已经进行到第三年了,他是一家大学医院的精神科住院医生,我偶尔会去那所医院主持一些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研讨。他迟到了二十五分钟。他走进开着门的办公室,把皮夹克丢到椅子上,招呼也不打就一屁股坐到躺椅里。他迫不及待地开始飞快地说——他所说的让我感到一丝傲慢的挑衅——他又一次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被拦下,本来警官考虑到他是医生只打算口头警告他一下,但他对这个病人的无理态度感到十分吃惊,因此给他开了一张很重的罚单。病人以一种毫无悔意的、愤怒的语气告诉我这些事情,并想起分析之前和接受分析的这些年来发生的类似事件,包括他像“飞出地狱的蝙蝠”一样驾车时造成的小事故——至今为止还没有特别严重的。我静静地听他滔滔不绝大倒苦水,但在大概五分钟后他停了下来,我极其严肃地告诉他我将对他进行至今为止在他的分析过程中最深层的解析。我可以感觉到他的诧异,这与我之前跟他讲的所有话都完全不同。在安静了几秒后,我非常坚定而又严肃地说:“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痴。”又安静了几秒后,患者忽然放声大笑,笑声温暖而友善,同时整个人也在躺椅上放松下来。之后我用几分钟的时间表达了我对他的行为的担心,特别是他鲁莽驾车可能造成的破坏与自体损伤,以及他发脾气时的行为,包括攻击反应迟钝的店员等类似的行为。最后我说,当然我们需要了解他的过去,特别是他童年那些让他在某些情境下特别敏感而做出这些行为的因素,但首要的问题是:如果他因意外而受伤或死亡,我们就无法分析他的动机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体心理学取向的精神分析学家不会指责任何人,不论是患者还是他们的父母。分析家们辨认因果关系,向个案表明他的感受和反应可以用早期的生活经验加以解释,但终究他指出,是患者父母成长的环境使他们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所以不应被指责。因此,自体心理学取向的精神分析学家抱有人性所有的温暖,但仍然是一位科学客观的观察者。……他的知觉会因为俄狄普斯自体的碎片而开始受损。因此,就像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的完整个体而只看到他的“驱力”,因而不能全盘经验到他一样,患者也无法看到父母的人性和整体。结果当父母确实给孩子以温暖并且尝试给孩子共情性的双亲回应时,他或许经验到的是诱惑或敌意-竞争。
我在分析生涯中学到这样一堂课,也就是,患者告诉我的可能是正确的——很多次我认为我是对的而我的患者是错的,但往往事实上,经过长期的探索后发现,我的正确是表面的而他们的正确是深层的。
我认为精神病和边缘状态仅仅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是前心理期的混乱状态,这个状态不能被观察者的共情机制(empathicinstruments)所理解。]然而即使如此,我的临床经验告诉我,精神分析对于消融包围着自体持续的空虚中心的防御结构是无效的,
即使那些个体经历了中心空虚的痛苦想要寻求精神分析的案例也是如此。
(Kohut,1977,1978b,2:783-792),即在我看来是原发的心理现象(感情和自我确信)在传统的精神分析看来次发的(认为它们源于本能冲动的升华),而在我看来次发的心理现象(放纵的情欲和破坏性)在传统的精神分析看来是原发的(认为它们是未升华的内驱力)
简要地说,当患者小的时候,暴露在我所描述过的对情感有害的、使自我发展受阻的情境中,他仍然能使核心自体中重要的残余部分存活下来,因此至少保有了潜在的可能性,能对新的成长机会做出反应,重新开始建构人格。用技术性的术语来说:他保有了可分析的潜能。用日常生活、人性的用语来说:他从未放弃希望。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回答手边两个相关的心理学问题:(1)为什么这个患者能够保有他的核心自体?这主要是起源上的问题。以及(2)他是如何克服心理恐惧而保存这一核心结构的?这主要是动力方面的问题。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的最后遗作,不仅回应了针对《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的批评,而且从根本上修正和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思想基础,并对共情、俄狄浦斯情节和自体客体转换等核心概念作了细致的阐述;结合重新评估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实践,陈述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临床案例,着重强调了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
精彩短评:
作者:kino 发布时间:2019-11-20 14:14:40
看的有点早了,比较深奥,应该看几本别的打底,记号之后回来重读
作者:果媛子 发布时间:2020-01-18 22:21:07
Kohut:所有的现有证据表明,亲切、友好、善解人意、热心肠,既无法治愈古典的神经官能症,也无法使可分析的自体障碍得到治愈——至少不是精神分析(媛:是市井大妈)。治愈的关键在于认知领域:它在于意识的扩展。徐钧老师说:“所以,自体心理学并不鼓励做一个温暖的咨询师,而鼓励意识化的过程。”
作者:陆路 发布时间:2019-01-08 22:38:21
作为科胡特的遗作,其通篇简洁明了的在阐述共情之于自体心理学在治疗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并在最后一张把自体客体移情从镜像移情、理想化移情的二分法,扩展为增加了孪生移情的三分法,这样较之于自体抱负的一极、理想化的一极和技能才能的中间领域,具有更广泛的治疗实践价值。科胡特始终相信在人的一生中自体都在寻找给其恰到好处挫折的自体客体,也正是这样,让他的理论蕴含了较深的人性关怀和对自体最大的支持。
作者:云朵 发布时间:2020-03-10 23:09:43
1、“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父母做什么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怎么样的人”“恰到好处的挫折让人成长”等等,这些名句很早前就听过并十分喜欢。
2、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是三个的心理学(俄狄浦斯),再到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精神分析是两个人的心理学(母婴关系),到科胡特就厉害了,自体心理学是一个人的心理学(自恋)。
3、说真,这本书的晦涩艰深、难读难懂程度跟昨天看克莱因的《儿童精神分析》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也是消化不良的一天啊,哭唧唧~
4、看完此书后,想起曾奇峰老师的精神分析课程中有一个部分是讲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又去重温了笔记,的确有高人指点迷津的效果啊。再次致敬曾老师!
5、虽说不精通精神分析,但也系统学习过的呀,咋看起专业书来经常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呢?生气
作者:安小荆 发布时间:2021-07-26 11:08:35
好想吃高级蛋糕卷,然而身处N线小城市没有罗森…差异化不是很明显,大型连锁便利店不仅要做产品的搬运商,更要成为制造商…
作者:山人不打烊 发布时间:2018-07-27 14:12:05
99%的内容都进潜意识了,通篇都在辩论和反驳,对于精分基础十分薄弱的人来说的确太深奥了。结合培训内容大致分清了三种自客需要,以及三者对应的抱负,理想,知识和技能,以及理解和解析的两个治疗单元。个人感觉书中较多对共情做了描述和解释,但是对于如何解析涉及较少,也有可能内容没理解透吧。另一方面,感觉自体心理学更像本土中人性向善的基础论,还有就是,自体源起哪里,书中谈的也较少。总之,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动力学的书为什么如此深奥难看……
深度书评:
今天,你自恋了吗?
作者:云朵 发布时间:2020-03-13 00:45:58
自体心理学三部曲第三部
作者:杰克之路 发布时间:2023-09-21 21:39:54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科胡特自体心理学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它出版于科胡特去世之后,由他的家人和同事整理后出版。
这部作品可以看作科胡特对自体心理学的一个总结,他在书中谈及了自体心理学遇到的一些质疑,有争议的观点。他强调了童年经历对自体客体形成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大多数临床心理症状都可以用自体心理学解释。除了镜像移情(夸大自体),理想化移情,科胡特提出了孪生移情(或者说密友移情)。
在这部作品中,科胡特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一个好的自体心理学精神分析师的实践应该是怎么样的,精神分析师的技术和伦理。比如分析师应该更加有开放性,对患者提供足够的共情支持,咨询室内适度的挫折。科胡特强调了倾听,强调了治疗关系,并强调了分析师应该以来访者为主。
比起前两部作品来说,这部作品的翻译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术语的使用和中文表达结构上,更加符合中国大陆读者的习惯。因此,阅读难度降低了不少,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同时,这部作品对自体心理学理论的描述基本围绕着童年和父母关系的建构发展出的自体客体,到咨询室内对那些缺席的,破碎的童年关系的重新建构(即发展健康自体客体)。这比起上两部作品来说,理论思想更加凝练。
在前两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理论的一些发展脉络,包括科胡特本人心理的发展脉络。但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能解读到的和科胡特“成长”有关的信息比较少,一部分原因是这部作品是后人编辑整理出版,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这部作品中,更多的内容是和如何成为好的精神分析师有关,而不是对自体心理学理论的反思与总结。
以上是关于《精神分析治愈之道》的阅读感受。
至此,自体心理学三部曲阅读结束,耗时大概两个月左右。
第一章 自体心理学视角下的可分析性
自体的缺陷导致患者产生并保持自恋式的自体客体移情,通过治疗中的转变内化作用, 即一种在患者童年期受阻的健康的心理活动,可以发生改变,从而建构了能填补自体缺陷的结构。
在分析自恋性个人障碍时,所有的自体缺陷被自发的调动出来成为自恋式的自体客体移情。
如果自体已经达到无缺陷的结构上的完整,但因为它的能量被未解决的俄狄浦斯冲突所消耗而不能施展它应有的功能,俄狄浦斯冲突就应该在精神分析中被激活,俄狄浦斯移情将会发生并被修通。
通过在移情中对个体早期创伤性自体-自体客体关系的重新激活与分析,来让个体重新体验早年的无力感、抑郁和愤怒是十分重要的。
当位于人格中心的精力充沛的连续统一体被建立起来并且创造性的生活成为可能时,我们就可以说个体已经痊愈了。
虽然治疗无法帮助精神病性的患者建立核心自体,但患者可以把治疗师当作自体客体来建立新的防御结构,尤其是巩固那个一直存在的防御结构。自体客体移情是自发的,换句话说,为了获得治疗师的镜像赞许,那受到威胁的防御结构被提供给了充当自体客体的治疗师,或者是通过孪生融合或目标设定的理想化,治疗师的人格被用于加强患者的防御结构。
与精神病不同,精神分析对自恋性人格障碍能够提供一个氛围,通过再次激活那些童年期未被满足的自恋需求(例如,对镜像的需求、与理想融合的需求),自体结构的缺陷,即那些会导致暂时严重的、类似精神病的症状的缺陷,都能被弥补。
对结构性神经官能症,我们可以说精神分析提供了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童年晚期为解决的冲突在移情中被重新激活,进入意识并被修通,最终自体达成了自身的终极目标。
第二章 对阉割焦虑的再思考
传统精神分析把阉割焦虑看作神经症的原因和动力,而自体心理学认为阉割焦虑是次发的现象。
在考察父母在孩子发展的特定关键期所起的作用时,”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重要“。大多数案例中恰当与不当双亲自体客体的主要区别不在于诸如公开的性欲或施虐回应等此类明显的共情失败,而在于微妙的、不断重复地有害回应。
俄狄浦斯期的原发焦虑发生于儿童对来自双亲的缺陷性共情的回应,即对无法承载儿童的自体客体源泉的瑕疵的回应。次发焦虑虽然是派生的,但通常表现更明显,这是在儿童的富有情感的、自信的健康俄狄浦斯自体解体之后,取而代之的碎片化自体,它以色欲的、破坏性的想象和冲动为特点。
解体焦虑是人类经验的最为深层的焦虑,它所指向的是人性的失落,即心理死亡。导致人类自体毁灭的是暴露于冷淡、非人性的默然和不提供共情回应的世界。
在特定发展期产生的阉割焦虑之后还藏有一个更普遍的、对自体解体的恐惧。后者存在于性心理发展的所有阶段,与阉割焦虑相比,它在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儿童的情感与自信没有引发父母骄傲的镜映回应(和其它各种共情性的肯定回应),反而引发了父母刺激和带有敌意的竞争,那么有力的、整合的、和谐的俄狄浦斯儿童期自体 - 正常的俄狄浦斯自体应定时独立的情感即自信的能动性的中心 - 将变成碎片,变得虚弱且不和谐。
传统精神分析认为广场恐惧症是次发的、外围的,自体心理学却认为这是原发的、中心的。俄狄浦斯自体客体环境的挫折是广场恐惧症最主要的原因。
第三章 科学客观性的问题与精神分析治疗理论
精神分析,从对我们的心理影响来说,完全是非中立的 -- 事实上这种情境向我们提供了对心理的生存和成长最为重要的情绪经验:来自自体客体的关注,即一种通过共情而理解并参与我们的精神生活的人性环境 (human surrounding)。
早期发展的成功经常是由于处于起源状态的自体在其发展性需求面临创伤性挫折时积极重新寻求出路的结果。
如果精神分析师坚持认为被分析者的疾病必须符合他所持有的某种普适的模式,甚至坚持认为被分析者服从某种被分析师认为是真正的分析的治疗过程 - 例如俄狄浦斯情结的解决,偏执 - 抑郁状态的情绪的重新激活,自体早期伤害的重新经验,或者任何拘泥于理论的万应药 - 那么分析师反倒会妨碍患者的康复。
第四章 自体 - 自体客体关系的再思考
像人类生活的所有真实经验一样,成人对自体客体的经验是成片 (sectorial) 的而非分割的 (segmental)。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深度经验:当成年人成熟的选择支持性的自体客体时,他生命先前所有阶段的自体客体经验都会潜意识的再次出现 (reverberate)。
自体和自体客体的概念指的都是内在经验,它们是心理现实而非物理世界的一部分,只能通过内省和共情来加以观察。
正常心理生活的发展特征是自体及其自体客体之间关系的性质发生变化。
“你”在支持自体的完整、力量和和谐方面的作用,即把“你”经验为“自体客体”;“你”作为我们爱和欲望的目标物或当“你”阻止我们得到爱和欲望时我们愤怒和攻击的目标物,也即把“你”经验为“客体”。
第五章 精神分析的疗效:以自体心理学的发现为基础的初步声明
注意到患者的回撤后,分析师必须观察对方的行为并以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们的联想。
自体心理学认为,对于目前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大量患者来说,自体的缺陷(即自体容易处于破碎、虚弱、不和谐的状态)说是其精神病理的本质。自体心理学认为自体的病理状态起因于生命早期自体-自体客体过程的障碍,而这些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本应建立一个健康的自体。
为了从精神分析中得到治疗,被分析者必须能够在精神分析的情景中,通过对复苏了的童年期自体客体的转变内化作用,来调动成长需求,已建立自体结构。
分析师的偶然失败构成的恰到好处的挫折,促使自体结构的形成;他充分而持续的了解使患者逐渐意识到,与他童年期的经验不同,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共情共鸣的支持性回应。
第六章 精神分析的疗效:自体心理学对治疗进程的重估
共情是一种能够思考和感受他人内心生活的能力。
借助自体心理学理论,自体心理学家能够共情的感知那些原本不会被他注意的事物。
自体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的贡献如下:1)它强调了这两点的重要性 -- 贴近经验的理解和远离经验的动力学和起源术语来解释这些资料;2)它指出了转变内化的过程 - 即恰到好处的挫折导致的自体结构的建立 - 的中心地位;3)它用自体心理学的术语说明了心理健康的本质和精神分析之类的目标。这些自体心理学术语包含了动力结构的概念以及把它联系到充满意义的生命过程。
自体心理学指出心理健康意味着个体拥有自体从一极到另一极的成片的功能连续体。
自体心理学取向的分析师的做法,亦即“技术”,并未改变,改变的是他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观点。
第七章 自体心理学对防御和阻抗的看法
在分析的过渡阶段,尚未开始处理造成患者心理障碍的关键问题之前,谈到对防御的分析是恰当的。
在分析中,防御被理解为服务于心理生存 (psychological survival) 的目的,也就是说,患者试图保存他从儿时自体客体匮乏的发展环境中所建立的维持核心自体的部分,不管它有多么微小和不稳定。
我们做结论,并不是通过有技巧的操控大量的数据单元,运用智力创造出一个连贯的、有意义的解释框架。相反的,我们是通过延迟下结论、试探性的应用结论,观察患者对我们(尝试性)的解释的反应,并考虑了所有可能的不同解释后,才得出结论。
那些指向与我们进行竞争的客体的攻击性,会在客体不再是我们的阻碍或者是我们达到目标后立即停止。另外,这些攻击性不会产生心理病理;当发生在童年时(例如,在俄狄浦斯竞争或者手足间的竞争中),它们也不会成为神经症的核心。与之相反的是,自恋的愤怒不会因为成功的抵抗了入侵者而感到满意 -- 那种伤害仍然会持续,而愤怒也仍然在。因此,童年期自恋的愤怒(比如与作为自体客体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间的对抗)确实才是自体病理生成的重要因素。
第八章 对自我分析功能的反思
自体心理学坚持认为,自体心理学把治疗看出类似于儿童早期的成功发展过程,这是最好的理解了精神分析的治愈;自体心理学对治疗达到精神健康水平的定义,不是首先依据是否扩展了知识或增加了自我自治,而是是否通过恰到好处的挫折而建立起来永久的自体结构。
只有分析师以开放的态度来回应患者在任何时刻出现的实际体验时,我们才能给出一个正确的解释。
经验告诉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最好跟随患者自发出现的想法所引导的方向,而不是让他转移目标并强加给他那些主要对我们来讲才重要的任务。
第九章 共情在精神分析治愈过程中的作用
应该谨慎的使用面质。面质可能会使患者有所震动,当看到患者的惊讶,分析师的自尊暂时会得到提高,但这样做并没有在患者的成人生活现实之外增加任何东西。
我们把同情定义为一种“代理的内省”,或更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尝试)经历另外一个人的内在生活,并同时保持着客观观察者的立场。
有时候,分析师真诚的想要理解患者内心世界的企图,带给患者的第一反应也是恐慌的指向分析师理解的不确切之处,或者分析师的局外感,他异性。
第十章 自体客体移情及其解析
我们把自体客体移情分为三组:1)镜像移情:在这种移情中,受损的抱负这一极会企图召唤自体客体的肯定 - 赞同回应;2)理想化移情:在这种移情中,受损的理想化这一极,会试图寻求可以接受其理想化的自体客体;3)孪生或另我移情;在这种移情中,受损的才能与技能这一中间地带会去寻找一个能够为其提供本质上相似的安慰体验的自体客体。
自体客体移情是自发产生的,不需要来自分析师这边的任何主动鼓励;对自体客体移情进行分析,是分析任务的核心。
对于自体客体移情关系所进行的分类仍然应该只是我们的帮手,而不能变成我们的主人,这一点也适用于所有的概念和理论。只要是有助于我的工作,只要能帮助我们厘清在临床或非临床领域所遇到的那些看似无关的信息,我们就愿意忽略细微的不一致和缺陷。
在一个自体客体没有进行回应后,只有当孩子常识去通过其它自体客体的必要回应来获得补偿结构的企图也遭到挫败时,自体才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在那些恰当的分析引导中,我们最终所建构起来的那些基本且重要的自体客体移情关系,常常都围绕在童年自体客体环境中给予较少创伤的那些方面。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体验满分(161+)
- 内容齐全(170+)
- 愉快的找书体验(611+)
- 经典(251+)
- 已买(116+)
- 差评少(89+)
- 强烈推荐(548+)
- 实惠(590+)
- 书籍完整(173+)
- 可以购买(367+)
- 小说多(380+)
下载评价
- 网友 后***之: ( 2024-12-14 07:10:17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通***蕊: ( 2025-01-09 23:07:32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方***旋: ( 2024-12-22 01:24:52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堵***格: ( 2025-01-07 19:02:59 )
OK,还可以
- 网友 詹***萍: ( 2025-01-04 09:40:34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石***烟: ( 2025-01-04 00:01:4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索***宸: ( 2024-12-17 00:45:53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温***欣: ( 2024-12-28 00:23:50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隗***杉: ( 2024-12-15 05:10:41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谭***然: ( 2024-12-15 08:05:46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焦***山: ( 2024-12-21 21:42:19 )
不错。。。。。
- 网友 曾***文: ( 2025-01-02 13:49:16 )
五星好评哦
- 扬琴考级曲集(上下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ity(ISBN=9780521786553)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红帽子艾米莉(全30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 薛范 编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正版保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2春涂教材初中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RJ新教材22春教材同步全解状元笔记文脉星推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级隐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素材照片—实景速写.动态篇②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孩子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优秀孩子、父母、习惯养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4年河南省专升本必刷2000题·高等数学 (上册题库 下册答案详解)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