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神分析“圣经”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现代精神分析“圣经”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迈克尔·圣·克莱尔对精神分析思想的两个重要分支——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提供了一个清楚易懂的概要和评述。他探究了在这一领域的8位理论家的思想以及治疗方法:梅兰妮·克莱茵、W.R.D.费尔贝恩、D.W.温尼科特、玛格丽特·S·马勒、伊迪丝·雅各布森、奥托·康伯格、海因兹·科胡特、斯蒂芬·米切尔。
书中对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这两种现代理论的介绍,将促进人们对人类行为的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全书各章节之间相互连贯,并在不同的理论家之间进行了比较。每一章包括理论的引言、关键问题、理论模型、个案研究,以及对理论的评论和批评。本书对精神分析工作者及社会学者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也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宗教研究者以及其他对精神分析思想感兴趣的人们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不可多得的读物。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迈克尔·圣·克莱尔对精神分析思想的两个重要分支——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提供了一个清楚易懂的概要和评述。他探究了在这一领域的8位理论家的思想以及治疗方法:梅兰妮·克莱茵、W.R.D.费尔贝恩、D.W.温尼科特、玛格丽特·S·马勒、伊迪丝·雅各布森、奥托·康伯格、海因兹·科胡特、斯蒂芬·米切尔。
书中对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这两种现代理论的介绍,将促进人们对人类行为的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全书各章节之间相互连贯,并在不同的理论家之间进行了比较。每一章包括理论的引言、关键问题、理论模型、个案研究,以及对理论的评论和批评。本书对精神分析工作者及社会学者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也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宗教研究者以及其他对精神分析思想感兴趣的人们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不可多得的读物。
精彩短评:
深度书评:
《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读书笔记
作者:曲奇仔 发布时间:2021-07-11 10:45:01
精神分析总是在探究个人的过去到底是如何在影响目前的行为与关系。然而,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某些学者也曾以很特别的方式去关注这个「关系」以及「过去关系」究竟是如何结构及形塑其人格。这些作者对关系以及人格的结构与发展所采取的途径是和古典的弗洛依德人格模式不相同。
粗略地讲,那些远离古典弗洛依德模式的人我们可以把他们划分为客体关系理论家以及自体心理学理论家。
客体关系理论家
客体关系理论探究的是心理结构(指的是自体与他者,或客体之内在影像) 的早期形成与分化,以及这些内在结构是如何于人际情境中呈现。
这些理论家所着重的点是早期生命的种种会带给后来持续影响力量的关系上;也就是说,在个人心灵里面的一个残余物或痕迹。这些过去关系的残余物、这些内在客体关系,形成了个人的知觉感受方式以及和其他人的关系。个人不只是和一个实际的他者互动,还和一个内在他者互动,这个内在他者是一种心理再现,它可以是某个实际人物的一个扭曲版本。
客体关系理论家和弗洛依德不一致处的中心点是有关人格形成方面内在生物学因素与关系影响力因素两者的相对份量。
此种从弗洛依德早期有关客体观念以及早期关系本能层面的转移,意味着客体关系理论家将焦点放在前伊底帕斯期的发展,就如同自体再现与客体再现这些用语所说明的般。因之,在他们有关人格发展及形成的研究中,
客体关系理论家一般会把重点放在环境的影响力上甚于内在影响力
。理论家愈是不强调内在的生物因素,也就愈看重个体如何透过家庭中的关系发展其自体以及这个自体接下来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和他人相关联。客体关系理论家在一般性方面是研究关系障碍而对边缘性及类分裂人格则页献出了重大的洞见。
自体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指的是海因兹·科胡特及其追随者所做的工作。
由于科胡特在自恋性人格违常方面所做的工作,使他对自恋人格方面所看到客体关系理论的某些面向乃有其不同的强调点。他改变了自恋人格有关的古典看法,即以弗洛依德的观点来看认为是正常人所历经的一个阶段,他
则认为自恋人格有其自身的各别发展,而它本身的病理形式则需要特别的治疗。
自体心理学家,以不同于客体关系理论家或那些使用传统弗洛依德模式人们的方式去探讨自体及其结构。自体心理学家探索的是早期关系如何形成自体及自体的结构;他们更强调自体重于自我或自体再现或本能。
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自体身上有关情绪投资的本质与种类。科胡特谈论的是情绪投资,而弗洛依德则是欲力(力比多,libido)投资:
弗洛依德暗指自恋的人——即由于其将欲力投资在自己身上而以一种不健康方式"爱"自己的人——无法和他人形成关系而且因为他们无法和治疗师建立关系因而无法加以治疗。
科胡特对自恋则有不同了解,他相信自恋的人是可以有关系或有其客体关系的, 但这关系是所谓的自恋性客体关系。
这意味该人和客体相处是把它当作自体的一部分或该客体对这自体起着一个非常重要、攸关生死的功能
。这类扭曲了的关系需要的是一种和精神官能症有所不同的治疗。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探讨使用的是一种特定语言或一套特定用语来提供结构使精神分析理论得以探讨及加以运用。
1、客体 (Object)
客体关系理论中所用的"客体"一词是精神分析书写上的一个技术用语,它指涉的并不是很非关人性的事物,而比较是指欲望或行动所指向或针对的某人。一个客体意指与"主体"相关联的东西。感觉及情感都有其客体;例如我爱我的孩子、我怕蛇、我很气我的邻居等。
人类的驱力都有其客体做对象。饥饿驱力的客体是食物,而性驱力的客体则是某位具性吸引力的人。在本能驱力的背景脉络下,弗洛依德论及婴儿的客体最初是母亲的乳房,然后是母亲本人,最后才是那些能满足婴儿的其他人或事物。
2、再现(Representation)
"再现"这一词指的是人如何具有或占有一个客体;也就是说,人在心理上是如何再现某一客体。
所有书写有关客体关系的人一般都会先区分两个世界或两个参考架构:
可观察到客体的外在世界
:存在于社会环境即日常生活世界中可观察客体的领域之谓。
对客体具心理再现的那一个内在心理世界
:主体对该外在世界的心理影像及心理再现;也就是说,主体是如何经验及再现该外在世界。
一个观察者可以描述一位正在照顾小孩中的母亲,在此情况下该外在客体指的是该"真正"的人,母亲。而"客体关系性"则是指和这位可观察人物的相涉。" 内在客体"指的是孩童对母亲的心理影像或心理再现。此种内在经验与再现对观察者言是看不到的,且可能不是真实情境的一精确反映,但它的确再现了该孩童(或主体)所经验到和母亲间的关系而且表达出了孩童的内在心理世界。
精神分析所感兴趣的是种种心理再现的内在世界,因为它才是某一主体(人)"到底是如何"呈现和了解世界以及他或她的关系以便让治疗师了解其行为和动机的关键。只有当事人能反省并谈论他或她的感受及关系,治疗师才得以获得有关该人内在客体关系的种种资料。
3、自体再现(Self Representation)
除了客体形像或再现外,婴儿内在心理世界的另一面包括它本身所发展出来自体的再现。自体再现即是
当小孩和客体或其环境中重要人物建立关系所经验到自体的心智表达。
婴儿在一开始时是无法区分客体与自体;客体似乎是自体的部分或某些面。因之,婴儿是无法区辨母亲的乳房和它们自己的大拇指,后者是嘴巴在意外情况下发现而加以吸吮的。逐渐地,婴儿开始去区辨客体与自体、非自体与自体以及客体再现与自体再现。
客体与自体的心智再现通常本身即
依附着情绪能量
。在孩童发展初期,该情绪能量或情感带能是一种愉悦或不愉悦感。造成婴儿不愉悦感的东西被纳入并内化为内在坏客体。也就是说,它的心智不成熟度只容许婴儿以"对我有好处"或"造成我痛苦"的主观言词来体验世界。孩童还无法区分内在坏客体即是外在世界中某位挫败或惊吓到该孩童的人。
如果孩童感受到愉悦时,那么因为那个令人满足的客体以及孩童的需求被满足之故,孩童乃是"好的"。
如果孩童有不愉悦感受(由于那令人挫败或"坏" 客体所造成之故)时,那么孩童在他或她自己的自体再现中,即是"坏"的,而该孩童的需求很可能没有被满足。
「自体再现」是在形塑一个人如何和他人及外在世界相互关联。例如:某人白手起家终于致富,但他的自体形象可能没有改变,所以他可能继续穿着邋遢,因为他仍继续视自己为需要省吃俭用不要"浪费"金钱在自己的衣服上。一位客观的观察者会注意到这个人富可敌国,但是观察者只能对那个决定他如何花钱的那个自体来加以猜测其内在(自体)形像。
4、部分客体与完整客体(Part Objects and Whole Objects)
心智世界的形像与再现并非总是完整客体,而有可能是部分客体的再现;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某一部分诸如一只脚或阳具或乳房,或甚至该主体本身身体部分作为其客体,诸如婴儿所正在吸吮的一个大拇指。
"部分客体"这个词比较常指的是某客体的再现,是该主体本身主观经验不管是好的或坏的、愉悦或不愉悦的一个东西。经验一个客体,不管是该客体满足或挫败了它,都只是具备该客体的一个部分观点,此观点所指的是一种不是什么/即是什么的性质。而看待一个客体,所用的是它同时满足及挫败该主体的能力, 那么就是把该客体视为一个完整客体。
一般而言,婴儿最早的再现是属于部分客体。
婴儿,由于其感知及情绪上的不成熟性,只能具有很有限的知觉能力,而只能在同一个时刻感知某真实客体的一个特性,诸如养育性的乳房所带来的满足或者是因缺乏乳房所带来的挫败。满足即是"好的",而挫败则是"坏的"。婴儿在此早期阶段是无法承担同时两种观念或想法,亦即它的母亲即同时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慢慢地,随着成长与发展,婴儿发展出了把它母亲看作一完整客体既可满足又能挫败它底能力。
5、结构(Structure)
当孩童很很显地挣扎着要掌控其强烈感受并努力迸出话语来说明为何他或她在哭泣时,观察者可以看到有许多心理功能跟所谓的"自我"相关而在那里运作。通常自我、本我及超我这些概念就像其它各种不同的心理过程与关联方式般,被认为是"结构"。
结构指的是种种组织良好且稳定的心理过程与心理功能;它们是些概念,不是东西。
观察者只能从其行为或内在经验中所呈现的来认识那可能的结构。
6、自体(Self)
"自体"含有比"自我"一词较不同层次的概念。观察者是无法直接看到自我,因为它是只存在于心理学书籍中的一种抽象概念。但自我是作为心理功能的一个组织者而成其概念的,它可以在下列诸如思考、判断、整合等等功能的呈现中来加以观察。
而自体则有很多意义上的用法——最宽广的用法指的是完整的主体,而和周遭外在客体世界相对照
。自体是我们对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基本经验。自体可以被了解为包括所有心理机能,也包含自我的一个上层整合的一较宽广的组织。
一些自我心理学家会把客体关系看作是由自体的上层组织所进行的重要功能之一,所以客体关系比较不是属于某种心智机构(自我) 而比较是所有的总和。
客体关系是发生在自体与其客体间,而不是在本我与客体或自我与客体间。
我们能对自己再现我们自己,纵使实际实现自体再现的内在功能的是自我。因之,自体可以是某一个体的自体再现。此一自体再现类似客体再现,但在抽象层次上则不同于作为人以及经验之所在地的自体。
7、分裂(Splitting)
"分裂"是包括客体关系理论及自体心理学所强调重视的许多心理机制之一。此机制包括种种的正常发展过程以及防卫过程。婴儿利用分裂机制来协助其整理混乱的早期生命经验。在平静的子宫环境之后,婴儿经验到的生命是一个吵杂恼人的、混乱的不连续性,而分机制的使用是跟下列发生的过程有关, 即让婴儿把尽量多的他或她可应付处理的环境让其进到生命中来,而不要是整个让人难以吞咽消化的经验。
因之,早期的分裂指的是不够成熟以致无能力把不相容的经验合成为一整体。
例如:婴儿有很强烈的矛盾感受,但以它不成熟的觉察度来讲它一次只能抓住当中某一个感受或想法。结果是某一部分客体的再现,该客体只能具备一特别属性,诸如"令人挫败";而看起来有点矛盾的"愉悦施予"则被排除于婴儿的觉察之外。只有在婴儿愈来愈成熟的时候,它才能同时整合某一客体或经验它那看起来似乎矛盾相反的面向而成为稳定形像,譬如让人满心愉悦的母亲她的那个令人挫败的面向。要维系这个脆弱的人格结构,婴儿乃利用分裂机制把母亲的好与坏两种面向在婴儿里面所内在产生的冲突感受加以分开。
关键议题
1、客体本性与本能(理论)的转移
弗洛依德人格理论
的根本基石之一是本能驱力乃人类基本动机的概念。有关驱力的主题——即它们是如何被转化和阻断——散布在弗洛依德的所有著作中。本能是天生的, 而孩童的最早期内在精神状态即是原初自恋状态,此时自我是力比多本能的客体,并没有任何孩童可投注其精神能量的外在客体。
因此,依弗氏理论,人类并没有预先注定的束缚。驱力先于客体存在,甚至藉由满足与挫败的经验而"创造"了客体,而驱力基本上决定了关系的品质。
弗洛依德把客体看成是来满足冲动的。只有在弗氏后期的著作中才绞尽脑汁想说在他的理论中到底要如何置放个体和外在世界的关系。因此,基本上来讲在弗氏的驱力模式中,客体是驱力的创造物,客体关系是驱力的一函数。
客体关系理论家们
都不像弗氏那种光以本能驱力来讨论客体的方式。
梅兰尼·克莱茵
是第一位修正弗氏模式而更为强调人际环境对人格发展上决定影响力的人。她保留本能驱力的相当主要角色而视婴儿与其客体间的交流互动几乎全部藉幻想的转化或再现所依以为用的驱力而成。
克莱茵的影响力使得
费尔邦
从根本上修正了弗洛依德传统而标举出一个"纯粹的"客体关系主张。
费氏理论主张人类的主要驱力是对关系的驱力, 而不是生物本能的满足。
因之,他以人际交流互动而非生物本能来看待人格及其动机。客体关系理论家们把本我的功能分派到自我;也就是说, 他们把力比多能量附属到自我上。
费尔邦从根本上脱离了弗氏的力比多能量模式而在概念上抛掉本我,同时发展出一个统一的、有其自身能量的自我之概念。改变精神能量的本性导致费氏产生重大改变。亦即,他不去区分结构与精神能量。在他的模式中,自我寻求的是和客体间的关系而不只是试图去控制一个不守规距的本我。根据费氏的看法,如果孩童和父母的关系是好的,孩童的自我就是完整的。相反,如果关系是坏的,孩童的自我乃建立起补偿调整性的内在客体。这基本上意味着结构与能量都存在于自我之内。
其他的客体关系理论家,如
艾迪·贾克森
及
欧托·康伯格
,则试图发展能统合客体关系而不牺牲掉本能驱力以说明发展与动机的模式。他们统合性的企图通常会包括改变用语的意义而使用像"客体再现"这样的概念。
自体心理学家海因兹·科胡特
则把弗氏的将客体与力比多驱力放在一起的看法置于一旁,发展出
对客体的自恋性投注的概念
。自恋性投注是以他们和自体关系的角度来看客体;也就是说,客体被经验为自体的一部分或者是为自体在展演一些自体还无法发挥的功能。在他的晚期著作中,科胡特视本能驱力为续发性的而把重点放在自体及其非常早期和自体客体间的关系上;也就是说,某一客体被视为是全能的,为着自体而执行所有的重要自我价值方面的功能。
2、心理结构的本性与形成
结构,是一个隐喻性地使用而可能不是佷正确的概念,它所描述的是人们的心理组织与构成它的各个部分。
弗洛依德把这些人格的各面向描述为本我、自我与超我。
观察者是无法宜接看到人格的内在组织,因为那是一个假设性的构成,但却也是在那个人身上可以看到的一个稳定型态与一致行为。古典精神分析驱力模式所关照的是驱力的潜抑如何在自我从本我中浮现时扮演一中心角色。对弗氏而言,自我是不断地在依赖本我的能量而存在。
客体关系理论家
注重外在客体(父母及其他孩童世界中的重要人物)对建立内在精神组织的影响力。人格的组织与建立源自内化作用,这是个体要把其环境的各种调节性互动与特征转化为其内在的规则与特征的一个精神过程。客体关系理论家更为重视作为处理关系的内化作用甚于处理驱力的潜抑作用。
结构形成所包括的是当孩童外在世界某一面向被抛弃而为一外在客体并藉由认同过程进入自我里面,以致成为该童内在世界的一部分底一个过程。这个新的内在机构担负着那个以前由外在世界中的人们或被抛弃客体所担负执行的种种基本功能。这样的一个机构以传统的弗洛依德用语来讲就是超我,因为它批判并且威胁了自我就如同父母所占据的位置般。然而,
费尔邦
使这同样的机构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并将之称为
内在破坏者或反力比多自我
。
欧托·康伯格
寻求的是客体关系与弗氏结构模式的整合。他的折衷看法是把客体关系组群视为自我作为一心理结构时的基本重要建构砖块。这些客体关系组群,自混沌中组合了自我,它们是对客体作反应时的自体形像,每一个形像都有它特定的感觉调调。
把一客体带进自我意味着在心理内建立一个机构;也就是说,人格的某一面内在地担负着一些之前由外在客体所担负的功能。
传统精神分析模式是以这种方式来说明超我的形成,而客体关系理论家则用这个作为说明自我形成的一种方式。
他们把结构形成理解为内化一"和某一客体的关系"的一项过程。
自体心理学家海因兹·科胡特
的有关结构的关注点则是凝聚自体的形成。这是由他所称"变形内化作用"所建立而成的,这个过程是自体逐渐从客体抽回自恋性投注,这些客体原来是为自体担负功能而现在自体已能担负了。自体的这些功能包括现实感、调整自我价值感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早期的作者们所分派给自我的。
3、以客体关系用语看发展阶段
弗洛依德
的发展理论重心是在本能能量于身体地带上进行性出现上,诸如在口腔、肛门及性器阶段中所发生的事情。对他而言,伊底帕斯期大约发生在三至五岁间,是一个革新期,即孩童从两人关系(母子或母女)转到三人关系上。对弗氏而言,伊底帕斯危机的理解对客体关系(力比多在客体上的投注)以及精神官能症型态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客体关系理论
基本上是发展理论,用以检视伊底帕斯期以前的发展过程与关系。
费尔邦、马勒
、
克莱茵
以及
科胡特
等人都把发展危机设定在较早时期并且用异于弗洛依德的用语。
他们认为攸关重大的发展课题是孩童从融合及依赖母亲的状态转到更多独立及更多分化的状态。
孩童在这个融合与共生的早期阶段间填满了他的自我价值之"槽"。此期间有了差错断裂就会导致孩童感觉到被淘空及空虚。客体关系理论把自体的浮现与和客体的关系成熟度之增加连结在一起。看看孩童和母亲的关系及过程,客体关系理论探讨了精神结构形成的时机,特别是自我,以及精神结构和客体间所具有关系的品质。
自体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上有能力具备不同性质的关系。这意味着自体,原初是融合而无法和母亲这个客体分化清楚的,当它能分化清楚且和母亲分离开来能经验自己时就会变得更为独立。
马勒
描述了孩童会从共生移到各别分离且为独立个体。和马勒不同的是,
科胡特
利用成年人在治疗中所出现的资料去追踪早期自体对自体客体的倚赖。科胡特描述了一个凝聚自体的发展情形以及所可能出现自体在发展上的停滞。
康伯格
对这些同样的分化过程则是以自体再现与客体再现的融合乃至逐渐建立起一清楚分化的自体再现方式来描述。
在早期的伊底帕斯前期及伊底帕斯期,孩童的客体关系似乎并不是处在本我与客体之间或自我与客体之间,而是在自体(或其心智再现)与客体(或其在自体内的心智再现)之间。不同的理论家有不同的解说——而产生了难以回答的疑问。例如,若感知功能,甚至是对自体的内在感知,是归因于自我,那么怎么会在自我浮现之前会存在有客体再现呢?是否有某些原始自我永远是和本我同时存在呢?自我是比前面所认为的更早浮现出来,比弗洛依德所认为的还要早?
梅兰尼·克莱茵
断言自我从出生即存在,而她把许多组合的过程,甚至是伊底帕斯课题,都分派到一出生之后的期间。她的两个发展"位置"都是在一岁以内发生的。
费尔邦
则藉由考察那自我和客体的关系之成熟度的增加来解决自我发展上的疑问。
4、"冲突"及其对治疗所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弗氏模式
对心理困扰的理解是视为本能需求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冲突,即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孩童期未予解决的冲突,特别是未完成的伊底帕斯冲突可以在成年期继续无意识地存在及浮现。当自我具防卫性地对有威胁性的想法及力比多感觉加以回应时,一种精神官能性的折衷解决办法便出现而以精神官能症状外显呈现出来。弗洛依德学派的分析师会试图揭开该冲突并寻找该精神官能症状的无意识上的原因。
相反地,
客体关系理论家
以及
自体心理学家
对冲突及心理困扰则有不且同的界定,且他们对病理在精神上的定位更有所不同。心理困扰包括对自体以及心理结构的损害。早期发展上的缺损阻碍了凝聚自体的建立而使心理结构无法整合。这些伊底帕斯前期发展上的缺损可导致自恋性及边缘性人格的产生,而这些障碍远比古典所讲的精神官能症严重得多。对
费尔邦
而言,冲突就正栖息在自我之内而不是在自我与其它心理结构之间。因此,费氏曾讲到自我的分裂面向(即坏自我)是和其它自我的部分会有争战。
另一个客体关系理论家和弗洛依德之间争论的地方是关于攻击(所扮演) 的角色。
客体关系理论家及自体心理学家均视攻击不太像是一种本能而是对某一病态情境的回应或反应。早期发展上的缺损以及早期关系上的挫败产生了攻击。
科胡特
视自恋性暴怒是原始自体对无法取得它所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回应。
康伯格
也指出早期的攻击是对关系挫败的一种回应,而此一反应性的攻击阻碍了客体关系组群的整合。使用了一个喂食隐喻来描述一个小孩如何正常地"分解代谢掉"或心理上消化并整合早期有关感觉与形像的关系组群。母子或母女关系的挫败使得孩童无法整合这些心理上的建构砖块,所以这些(自体形像与客体形像的)组群一直都"未被消化吸收"。作为幼稚化自体的未消化面向,它们乃可回复为原始的感觉状态与未整合情绪。边缘性人格具有强烈的幼稚性感觉状态导致一个成年人会如同带情绪的婴儿般做出种种反应。
当弗洛依德把重点放在潜抑作用及精神官能性的人格上,客体关系理论家及自体心理学家则把重点放在人格结构的问题上,其所外显的是严重的关系困境。科胡特
认为自恋性人格违常其自体结构有缺损。自恋人格其关系有困难正反映出那未完成的、原始自体在寻求婴儿需求的满足。自恋性人格所具有的是一凝聚但原始的自体,而边缘性人格,就康伯格所描述的,其特征则是断裂的自体,它在互相矛盾的感觉状态中总是以心理上的分裂(机制)来外显它自己。后面的章节里会进一步比较及对比这两种客体关系理论与自体心理学所曾揭示的疾患。
精神分析总是强调治疗中以转移作用之形式所代表关系的角色。由于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理论强调关系在造成病理上所扮演的角色,
他们强调治疗中的关系是诊断过程的一部分也是治愈过程的一部分。
由于结构上的缺损源自母子或母女关系的早期缺损,所以当治疗师能够提供病人整合其人格各不同分裂面向所需要的那种关系时,就会产生具有疗效的重新结构。治疗师所利用的是此时此地和病人间的关系使病人产生内在改变来治愈病人人格上彼时彼地的缺损。
治疗,特别是精神分析导向式的治疗,给病人提供机会去面对他或她与一更成熟自我间的原始感觉,那个自我是从治疗师身上"借来"的。它就像孩童期所有的一个无法处理的感受终于可以被病人的成年自体所掌握和克服。在治疗师面前,病人可以经历那浑沌的、分裂的自体面向以及充满矛盾的感觉,治疗师在病人身上可培育出一种当病人还是小孩时所不可能处理而现在则可加以处理的这些感受。
个案研究一
我们假设灰姑娘因为和王子之间的婚姻问题而来寻求治疗师的协助。
传统的弗洛依德学派
可能会探究灰姑娘性本能的压抑以及她对父母所有而未解决的伊底帕斯感受。这类治疗师或分析师就会从其自我与本我结构间的防卫以及冲突方面来分析灰姑娘的问题。
而一位以
客体关系理论
观点来进行治疗的治疗师必然注意到灰姑娘所遭受到的是早期因丧母所产生的心理剥夺。可能这样的失落导致灰姑娘习于运用"分裂"这类的心理防卫机制,藉此她把某些女性理想化(譬如她那仙女般的教母) 而视其他女性为"全坏"的(如她的继妹和继母)。她理想化了王子,虽然只认识他很短的时间。一个建立在这么扭的内在自身及他者影像之上的婚姻,一旦她迟早必须要去面对把王子视为具有人性缺点的真实人物时,势必会产生问题。在客体关系理论中,课题应围绕在灰姑娘自己的内在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人及情境这中间的落差上。
如果是以
自体心理学
架构来进行治疗工作的治疗师或分析师则会注意到灰姑娘本身在治疗中的经验,当该经验呈现在对治疗师产生的转移关系中时。对该转移关系的分析可能会披露出她那需要强有力且理想化客体的那个匮乏自体。灰姑娘的寻求该客体正反应出她的缺乏自我价值感以及她需要被这样的一个理想化客体所肯定的需求,不管是以仙女般的教母形式或是王子或是治疗师的形式呈现。她需要和理想化的王子融合一起以便能希望有正常健康的感觉。由于碰触到她本身内在的空虚与愤怒感觉,灰姑娘要么就理想化她的治疗师要么就把治疗师当作是她的继母看待。
个案研究二
一位宗教绘画家,名叫克力佛,他有着一堆强迫症和歇斯底里症。在症状出现之前的九年间,由于生命及工作上的问题而处于忧郁状态,他和魔鬼订了一项契约要在九年后臣服,而当时已到了限期。该契约要求的并非如预期的醇酒、美人及讴歌而是要魔鬼作为该画家死去父亲的替代者。随着契约期限的到来,克力弗祈祷着有奇蹟出现,希望神能拯救他并要魔鬼让他能脱离该契约的束缚。
弗洛依德
势必会将此"案例"视为一精神官能症而认为精神分析可予以点明症结。弗氏会据以推测其障碍及在于其心理机制及本能冲动上的问题。弗氏可能会认为克力弗对父亲的过世相当忧郁,而该忧郁会使其工作难以发挥并激起恐惧与焦虑。而该恐惧与焦虑驱使他订下该契约要求魔鬼来作他所深爱父亲的替代者。此契约是一种神经质式的幻想意味该画家对其父亲所有的矛盾感受。画家对父亲的渴望和内在对父亲所具有的未解决及难以接受的恐惧与反抗之间产生精神官能症性的冲突。藉由投射的心理机制,克力弗把神作为心中渴望父亲的替代者,而其对父亲的敌视态度则从魔鬼这个形象上表现出来。这个魔鬼象征对克力弗造成困扰,因为它代表不好的、难以接受且令人害怕的本能感受。魔鬼是如此地令人害怕,因为投射到外在世界的潜意识感受是让人无法接受且害怕的。在治疗时,弗洛依德会试图去揭露那些似乎是从发展的伊底帕斯期所未完成议题而来的潜意识冲突。藉由取得对其冲突的洞识, 克力弗或可能脱离掉他的精神官能性症状。
费尔邦
这位
客体关系理论家
对画家的看法不是根据弗洛依德学派冲动的观点,而是更外显地从客体关系来看待。画家的精神官能症被视为是由于坏客体附身以及害怕潜抑感受回复过来的一项例子。克力弗所寻求的并非愉悦或冲动的满足,而是一位父亲,即一个好的客体。
费尔邦认为孩童会发展出处理来自挫败或坏客体的困境所需各种心理机制。孩童会防卫性地内化他或她环境里属于坏的或令人挫败的客体。对孩童而言,他宁可变成坏的而不是要环境中有个坏的客体,因此孩童会防卫上采取驻留在客体身上的"坏"而使自己变成"坏的"。孩童会力求使他环境中的客体成为好的,把他们身上的坏去除掉,所用的方式是把它们放在自己身上使之成为他或她本身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外在安全感的代价是在其内在留着令人困扰的坏客体;换言之,世界是好的,但现在这个孩童却是"坏的"。一旦坏客体在孩童里面,他或她就必得进一步藉由潜抑任何对该客体或有关该客体的感受来防卫掉那内化的坏客体。以宗教用语来讲,这可以用下述来表示" 在神所统治下的世界中做一个罪人比在魔鬼统治下的世界过活要来得好得多"。罪人也许是坏的,但在神所统治下的世界中是安全的。在由坏的客体所统治的世界中,既没有安全感也毫无希望可言。
依费尔邦的意见,这是克力弗的处境。纵使克力弗在男孩时期,他的父亲曾是一个坏的客体,父亲坏的特质也因为儿子能够去感知并加以关联的补偿性特质而得到平衡。但是当父亲去逝时,坏的特质回复为可觉察(即被潜抑的东西回复过来时),此时儿子也正受着这个内化的坏客体所摆布。换言之,克力弗很可怕地成为只身一人,必须要有个人陪伴,即使是这个坏客体,如此他才不会是没有客体或是被抛弃的。所以他拥抱坏客体的同时也使自己对父亲产生想要攻击的感觉并对自己觉是坏的。对这些攻击感受所产生的愧疚感很可能会导致忧郁症的产生。
然后,费尔邦视该契约为一为了抓住坏客体而有的精神官能性的意图。魔鬼和逝去的父亲及坏感受是相关联的;好客体及好感受则和神相关联。治疗就好像一个"奇迹式的愈",在其中它可以从潜意识里解放出那个内化坏客体的束缚,而那个客体在克力弗的案例中既无法避免且难以承受。费尔邦并不以自我及冲动用语来看克力弗,而是以他的关系以及那些关系和其内在世界相关性的用语来看待。和好客体(神)相处使得克力弗重新获得对他自身好的感受而把坏客体驱除掉。
科胡特
在此案例中则会去找寻自恋性要素并且注意到克力弗和治疗师之间所建立的转移关系这一类东西上来。父亲的去逝使画家的自恋性平衡恢复原状,而契约也会是要表达那个寻求要完成孩童时期所从未完成的原始、未镜像过自体的自夸性。克力弗卖力地在寻找一个会确证其贫乏自体的理想客体。他想藉由神奇契约去控制现实以掩盖其内在的空虚与缺乏自我价值感。一个强有力的、无所不能的客体当可确证他独特无二的存在并且使他有活生生的感觉。
所有精神分析理论家和治疗者都对人们的内在世界感兴趣;然而,他们对内在世界的说法却不同,以理论取向而强调其不同层面。所有精神分析理论都关注在解说过去如何影响现在以及病人内在世界如何歪曲并影响外在经验。
但是各精神分析理论学派有着不同的着重及强调点乃产生心理治疗的各不同取径。
需要有一定耐心才能看懂
作者:乱张贴青年 发布时间:2011-02-06 17:33:08
个人认为,如果想以这本书作为对客体关系的入门的话,你也许会被整得云里雾里的,你最好还是看一些相对简单点的相关著作,对客体关系有一定了解再回来看,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这本书就其本身而言,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我还没达到那个深度去弄懂!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648+)
- 体验满分(440+)
- 下载快(363+)
- 差评少(78+)
- 一般般(142+)
- 字体合适(487+)
- 赚了(149+)
- 目录完整(194+)
- 内涵好书(229+)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4-12-25 12:56:3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后***之: ( 2025-01-04 05:29:1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孙***夏: ( 2024-12-26 17:26:31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石***烟: ( 2025-01-07 06:36:3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邱***洋: ( 2025-01-06 05:44:0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孔***旋: ( 2024-12-19 02:18:39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家***丝: ( 2025-01-06 23:15:35 )
好6666666
- 网友 宫***玉: ( 2025-01-01 23:59:53 )
我说完了。
- 网友 康***溪: ( 2024-12-27 21:14:21 )
强烈推荐!!!
- 网友 步***青: ( 2025-01-07 06:51:21 )
。。。。。好
喜欢"现代精神分析“圣经”"的人也看了
- 汉晋名人年谱(共3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房地产开发法律实务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正版新书】【赠书签+自封袋 文豪野犬漫画17-18册 套装2册 文豪漫画17-18册朝雾卡夫卡 文豪漫画人气异能战斗动漫侦探理天闻角川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国企业伦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小手涂色·动物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告别男科疾病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乡愁.中国(卷三)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十二五)阅读教程 高级本 3学生用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实验班提优训练 九年级上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 2022年秋新版教材同步课时作业辅导资料书强化练习题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