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教育·2018秋·实验班提优训练:初中 英语 八年级 (上 外研社新标准WYS)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春雨教育·2018秋·实验班提优训练:初中 英语 八年级 (上 外研社新标准WYS)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春雨教育·2018秋·实验班提优训练:初中 英语 八年级 (上 外研社新标准WYS)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春雨教育·2018秋·实验班提优训练:初中 英语 八年级 (上 外研社新标准WYS)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春雨教育·2018秋·实验班提优训练:初中 英语 八年级 (上 外研社新标准WYS)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春雨教育·2018秋·实验班提优训练:初中 英语 八年级 (上 外研社新标准WYS)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春雨教育·2018秋·实验班提优训练:初中 英语 八年级 (上 外研社新标准WYS)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春雨教育·2018秋·实验班提优训练:初中 英语 八年级 (上 外研社新标准WYS)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春雨教育·2018秋·实验班提优训练:初中 英语 八年级 (上 外研社新标准WYS)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燕凌风 发布时间:2023-02-07 00:04:49
是给小孩子看的书,语言也挺适合小孩子理解,观点总的来说还行,个别的观点不敢苟同。
作者:油墩儿 发布时间:2022-04-04 12:33:01
讲的很全,但也很浅,具体还是要实践中加深巩固。
作者:大大 发布时间:2019-09-15 06:16:10
一辈子的好朋友。
作者:leave 发布时间:2016-06-28 17:27:08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犯罪小说,打开来才发现是纪实文学。花了一个中午看完。讲的网络时代的犯罪,贩毒、暴力、盗窃身份等等。网络只是工具,而最重要的是使用的人。问题在于,网络是个中性词,人有时候却是个贬义词。
作者:土佐脱藩浪人 发布时间:2014-06-19 16:02:49
信息量很大的一套书啊,不过是不是也有可能是排版造成的阅读困难。。很想买
作者:姽婳 发布时间:2023-10-30 10:22:41
这本的故事真是惨呀,当得知《饥饿的郭素娥》是路翎19岁写的时,我都震惊了。这是什么天才作家!
深度书评:
何必看懂,且听风吟
作者:冬工厂 发布时间:2016-04-24 14:39:33
本文题目不好,应该换掉。因为本文就要是让大家看懂《且听风吟》啊。
但是,因为题目是我写的,所以其实非常好。真的,不必看懂。张无忌学太极拳,“师公,我都忘了。”然后打遍天下。
阅读同理。又不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是一本小说,而且是村上春树一鸣惊人的处女作:本书之前他是小酒吧老板,一辈子都不可能拿到诺贝尔奖;本书之后他是著名作家,诺贝尔奖嘛…总之,不要拘泥于招式,把眼光看深一层。好文章和太极拳一样,在意而不在形。
当然,形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让我们先拆解一下《且听风吟》。
短短7万字,写了4个故事。分别用A、B、C、D命名。
A故事:回老家过暑假的大学生男主捡尸,从酒吧扛回失恋妹子,并与之什么都没发生。但经过一系列恋爱养成事件,包括偶遇、牛排、看海,在暑假即将结束之际,男主终于又和妹子同眠共枕,但妹子刚打了胎,还是什么都没发生。然后就没有然后,再回家妹子失联,伊人已去,水自东流。
B故事:富二代男配和男主的BL戏。嘻嘻并不是。其实是男配的感情线。追女生而不得,想让男主帮忙、想向男主倾诉,然而都没能落实。男人之间嘛,哪儿那么多婆婆妈妈。为了提振男配士气,两人硬桥硬马的沟通一番,意见相左,无可奈何。
C故事:初恋往事。男主和初恋的睡的好好的,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惜初恋患有抑郁症,自杀了。
D故事:暗恋故事。高中时代的女同学,暗恋男主。上大学后为了照顾瘫痪的弟弟不得退学回家,在百无聊赖中,通过广播节目向男主表白,然后消失。暗恋者的表白,从来都是点到为止。
简单吧。说到底,暑假里18天发生的事,能有多复杂。
很复杂。村上春树不愧是戏剧出身,4个故事相互交织,看似无序,但却完美符合三幕结构。第一幕A、B故事露头。A故事有明显的激励事件,是为主线。第二幕游戏时刻引出C、D故事,D故事的灵魂黑夜和A故事的假高潮构成非经典但符合规则的故事中点,然后用C、B、A故事的灵魂黑夜造成急转直下的效果,从而进入第三幕。在此4个故事分别进入高潮,总体而言每个故事都没结束,但给予读者希望。最后,十分满足我审美要求的,在尾声让希望一一破灭。
反正我用剧作法分析一遍后跪地不起,一本以“没情节”著称的作品,在情节设计上不知拉我多少条街。自其变者而观之,每个人物都有明显的人物弧光(即人物状态的变化),每个故事都各有主题。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第一页的孤独感笼罩全书,四个故事讲述了同一情感,也就是本书的主题。可以用蔡健雅的歌词概括(同时也是尼采的名言):白天不懂夜的黑。
合上书,什么鬼?男主和女主最后怎样了?男配是来打酱油的吗,怎么没恋上女主?到处乱入的哈特菲尔德到底想怎样?你可能完全不知所云。可如果体会到孤独、青春之痒、岁月静好、夏日的湿热、温柔的海风、姑娘头发的香味、渺远的汽笛声、返回故乡的小船和逃离家庭枷锁的奋斗,你就算看懂了《且听风吟》。说到底,文章本来就是这么回事,所谓才华,不过是表达欲。所谓读书,无非是和作者谈恋爱:“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你好美。”
至于哈特菲尔德,简直是天才手笔。我也试着在文章里加入虚构的作家,瞬间把烂俗的故事拉升了几个维度。可以把哈特菲尔德的情节理解成本书的BGM,舒缓的,颓废的,新奇的,类似sweet little hunter。
再深入一层,《且听风吟》的四个故事,可以用王国维的境界论分析。
人生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秋天来了叶子掉了,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看清了来路,但又有何用呢?良人不归,故国已在关山外。
这是C故事:初恋自杀,让男主怀疑人生的意义。死去的女孩永葆青春,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人生是真实的吗?如果用饱满的热情生活,每一刻都真实而有意义,那么人生也就同时变的虚假而无聊。毕竟,没有谎言也就无所谓实话,没有颓废也就无所谓激昂。很熟悉对不对,《挪威的森林》,直子。
人生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结束颓废状态,开始上下求索,但空憔悴,无结果。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我们不光寻找食物,还寻找真理、意义、自然法、理想政体…草履虫想:“居然有人舍身取义,杀身成仁,人类不可理喻。”
这是A故事:妹子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男主吃力的翻她这本薄薄的书,却怎么也看不懂。妹子有不幸的家庭,敢爱敢恨的性格,内心的脆弱和外表的硬壳,很像《挪威的森林》绿子。读者内心大喊在一起在一起,也敌不过作者的一笔带过:“那位左手只有四个手指的女孩,我再也未曾见过。”
也是B故事:男主和男配都是作者的分身,男主怕一无所有,男配怕一旦失去,综合在一起,我们可以一窥29岁的村上春树。30岁的恐惧迫在眉睫,人生不算好,不算坏,有所得,有所欲,总之一句话:可怕的平庸。作者把写作这件武器赋予男配,而让男主变成庸俗版的自己。不过,不论是男主还是男配,都只是强颜欢笑,拼命收集微不足道的自信,蚍蜉撼大树而已。
人生的第三层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处少有人到达的地方。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但是你的出现怎么就那么随机。成功往往来自于无心插柳的神奇,不可追求,不可复制,不可学习,不可言语。
只能勉强把D故事算在这一类:对暗恋者而言,表达既是高潮。《真爱至上》的经典桥段,白人暗恋者用聋哑人谈恋爱的方式举牌告白,最后一张写着enough。我爱你,但无关风月。姑娘有男主的电话,为什么不联系他呢?我们可以猜测,也许姑娘有男友啦,也许为了照顾弟弟没时间恋爱,也许不想成为男主的负担,也许只是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几度风雨。
不论怎样,D故事都是全篇最温馨的,承载幽默、亲情、感动、奋斗,甚至在高潮处借电台主持人之口说出对全世界的爱。D故事是全书最隐晦的一条线,但愿作者确有此意,埋下一颗种子,期待一片花园。
总而言之,文章的写法,我大多数是从村上春树那里学得的。在我平庸的人生,只有写作和撩妹时才有某些闪光点。希望当我暮然回首,火树银花不夜天。
最后说一句:好的作家,重要的不是他写出来的东西,而是他没写出来的东西。
是以为记
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一战与欧洲中心秩序的终结
作者:Fal Conde 发布时间:2022-04-25 23:26:20
1900 年,欧洲文明发展到巅峰——这个文明中的每个人都沐浴着由知识领域成就带来的荣光,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繁荣和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斯蒂芬·茨威格在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中写道:
欧洲人生活在一个绝对安全的黄金时代
。他把这个时期称为理性时代,没人想发动战争、革 命或反乱,任何radical和violencia元素似乎都不存在。欧洲令世界各地钦佩和羡慕,甚至那些反对欧洲扩张或自认为是这种扩张的受害者的人也不例外。
然而,仅仅14年之后,欧洲大陆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文明取得的大部分成就被削弱,还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以极端和体愤怒为特征,最终发展成一场更加野蛮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一切怎么可能发生在 20 世纪初看起来还那么和平、文明的欧洲大陆呢?欧洲人为什么会两次发动造成如此多苦难和自我毁灭的战争呢?
1、帝国间的合纵连横
1897俄法联盟
三国同盟
1907年英俄同盟
从 1870 年起,欧洲国家开始了一场空前的海外领地争夺赛,非洲和太平洋地区是主要竞技场。 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也加入了这场角逐。结果,竞争、不信任和嫉恨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
20 世纪早期的全球秩序可以总结为,英国位于世界霸权的顶端,缔造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其文明模式影响了很多地方。坐拥这样睥睨天下的优势,英国的目标是保持权力平衡,防止任何竞争对手侵害自己的利益。
法国也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也同样希望保持权力平衡,但同时在巧妙地寻找机会,谋求从英国获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德国是新殖民大国,在 20 世纪初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但是德国的殖民帝国规模不够大,迫切希望打破既有秩序,超越英国和法国。
另一方面,俄国不再被英国认为是危险对手,并开始野心勃勃的德国在其边境上的动作及后果;奥匈帝国面临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挑战,虽然统治者极力维系帝国统治,但难度很大;意大利希望进一步扩张,但遭遇了法国设置的重重障碍,深怀不满。同时,美国占领了西班牙的最后一批美洲殖民地,也成为大国,而日本在急切地寻找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扩张的机会。
到 20 世纪初,世界上已经没有未被占据的领土,然而扩张的渴望仍无法被满足。于是,
国际秩序变成一场零和游戏
,在日益紧张的关系和互相怨恨的气氛中,欧洲大国创建了一系列联盟:
德国是这个复杂联盟的第一个支柱。德国宰相俾斯麦希望与奥匈帝国缔结新的防御同盟,加强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奥匈帝国则希望通过与德国结盟来保护自己,免受俄国的干扰。两国一拍即合,在 1879 年结成防御同盟。3 年后,意大利加入。当时,意大利刚把在突尼斯的领地割让给法国,决定寻求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保护,以图报复。于是,三国同盟诞生了,俾斯麦的图谋得逞。
最能直接感受到三国同盟威胁的是法国和俄国。两国虽然差异很大,却很快就决定结为联盟,因为这有利于彼此的利益。1894 年,俄国沙皇和法国总统签署军事协定,缔交法俄同盟,约定如果一方受到德奥意防御同盟的袭击,另一方将给予支持。
受这两个联盟影响最大的国家是英国,因为它被孤立在外很危险。因此1902 年,英国政府决定与同为俄国敌手的亚洲强国日本结成防御联盟, 并很快开始在欧洲寻找盟友,以应对德国的威胁。1904 年,英国与法国签署《英法协约》,正式结束了两国之间持续几百年的敌对关系。促
动这两个国家克服分歧、同意在受攻击时互相支持的主要原因,来自它们对德国的共同恐惧。
为了自卫并抵御德国,英国和俄国也克服了对峙关系,在 1907 年签署了《英俄条约》。就这样,三国协约诞生了,英国、俄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在遇到外部入侵时相互支持。
缔结联盟是通过外交方法避免战争,保持欧洲和世界各地区力量平衡的 传统方法。两个强国之间签订联盟协议,可以警告第三个强国,侵犯联盟中 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将面临可怕的后果。但是到 20 世纪初,欧洲强国都想争夺欧洲霸权,联盟从一种威慑的力量变成导火索,可能导致规模更大的战争。
2、巴尔干战争加剧阴云密布
参与巴尔干战争的高亢希腊士兵
1912 年,希腊、保加利亚、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巴尔干同盟,向奥斯曼帝国宣战,计划攻占这个摇摇欲坠老古董在欧洲剩余的土地。巴尔干同盟轻松击败了土耳其军队,1913 年 5 月,双方签署和平条约,约定奥斯曼帝国放弃君士坦丁堡以西几乎所有领土。然而,同盟之间在如何分配获得的领土上难以达成共识,引发新的战争,保加利亚宣布对巴尔干同盟的其他成员国开战,最终赢家是塞尔维亚和希腊。
面对这场发生在欧洲中心的大冲突,各个强国的态度怎样呢?俄国认为 这是彻底推翻奥斯曼帝国的机会,所以全力支持塞尔维亚;得到支持的塞尔维亚有恃无恐,对奥匈帝国提出各种要求;英国和法国同情希腊;德国则越来越担心它的旧盟友奥斯曼帝国被打败,于是先给保加利亚补偿,然后在第二次交战后与其变成盟友。就这样,
因大国扩张引发的紧张关系在东欧累积
。
3、威廉二世带来不稳定因素
出席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葬礼的欧洲君主们
19 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令人欢欣的巧合——
大多数国家执政的君主都是亲戚
。德皇威廉二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娶的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维多利亚女王因此被称为“欧洲的祖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威廉二世、乔治五世和尼古拉二世在往来信函中以表兄弟互称,保持着诚挚的关系。 确实,欧洲帝国之间的对立可以当作一场家庭纠纷来解决,这本应是确保欧洲和平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欧洲在位君主们天生的优势。
然而事实证明,现实与设想大相径庭。历史上很少有人能获得威廉二世那么多的财富和那么大的权力。在他被加冕为皇帝时,不仅继承了位于波茨坦的一幢富丽堂皇的官邸,还承袭了德国周围近 30 座城堡和宅第,他可以乘坐自己的火车去那些地方。威廉二世还有一艘名为“霍亨索伦”的游艇,上面有约 300 名船员。此外,他还拥有最好的乡村庄园,在狩猎季节,他曾在一周内猎杀 1000 头动物。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不能弥补他的痛苦——他统治的帝国和他的堂兄威尔士亲王所继承的帝国相比,太弱小了。
在威廉二世统治期间,他一直集中力量想要超越英国,使德国发展成主 导世界的强国。在意识到帝国的未来取决于海上力量后,他决定要建设一支 比英国海军更强大的德国海军。这引发了一场军备竞赛,英国政府的领导人和英王乔治五世据此得出结论,只有打一仗才能阻止他的表兄。
4、激进nationalism导致一战爆发
费迪南遇刺
在这场战争的起因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主义。1914 年 6 月 28 日,一位名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在萨拉热窝谋杀了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普林西普 想通过这次谋杀结束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的统治,但他的行动造成的后果远不止于此——他挑起了一场战争,导致奥匈帝国灭亡、欧洲帝国主义时代告终。没有激进行动产生过这么深远的影响。
1914 年.欧洲弥漫着极端nationalism主义和怨恨的情绪,各国缔结的联盟不仅没能避免战争,反而导致了战争爆发。1914 年6 月29 日,为了报复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杀,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塞尔维亚的盟国德国立即下令动员 军队。法国担心德国再次入侵,也动员了自己的军队。8 月 1 日,德国对俄国宣战。英国要求德国保证比利时中立,德国拒绝了。结果,英国在 8 月 4 日宣战,其盟友日本也被拖入战争。
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之后,欧洲强国终于兵戎相见。但是这场欧洲强国之间的战争不仅在欧洲大陆开打,从欧洲各国交战的那一刻起,各国的殖民地和领地也陷入了对抗。这意味着这个星球上的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这场战争的冲击。
5、各国参与战争背后的心理因素
兴奋参战的奥匈帝国士兵,邬达克、哈耶克、维特根斯坦等在当时都投入了为奥匈帝国而战的行列
在 1914 年宣战的几个国家中,肉食者都是在战争文化中长大的,在他们看来,战争就像克劳塞维茨所言,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人类社会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国家之间无法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分歧时,就可以诉诸战争。
因此,在 1914 年 7 月战争爆发时,欧洲甚至弥漫着一种乐观、欢欣鼓舞的气氛。所有参战国的年轻人听从号召,参军备战——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 阶层和背景,满怀热情 , 因为他们被灌输的理念是,为国参战既是责任,也是荣誉。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场短战,所以许多士兵走上前线,把这当作一 场激动人心的冒险,可以调剂一下单调的日常生活,并希望在圣诞节前得胜归来。
军事战略家们(尤其是德国的军事战略家)的预测非常乐观,认为赢得 这场战争易如反掌,甚至只需短短几周。德国的战略以施利芬计划为主,是【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将军提出的一套作战方法。为了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对法国展开快攻,对俄国采取防御策略。但是这一计划失败了,两军僵持了多年。
6、战争的残酷性
战略家们不仅没能准确预测战争的时长,也没能预见现代军事技术带来的影响。技术进步大大增强了武器的破坏力,可以大规模歼灭敌军。飞机给现代战争引入了一个新的交战维度,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空袭,战争的破坏性变得更强。这带来的结果是,
战场不再限于前线,后方的城市也变成了战地
。德国的齐柏林飞艇轰 炸了英格兰南部的城市,潜艇则从海底发起攻击。这场战争中还使用了化学 武器。德国率先把氯气用于战争,致命光气和芥子气的杀伤力更强,能致人失明,而交战双方都使用了这些气体。
在那之前,欧洲国家间交战从未将所有属地的臣民卷入其中。但是这一次,各大帝国的所有臣民,无论是欧洲的还是其他大陆的,都无一幸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世界动员的军队共约有 6200 万人,其中,欧洲以外地区的军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7、一战期间殖民地对宗主国战争的热情
英国在一战期间征兆自治领军人
尽管内部存在紧张关系,但是战争还是在各大国的殖民地中激起了热情,加强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团结,在整个殖民世界,包括那些支持自立运动的殖民地都和宗主国团结一致,忠心耿耿。年轻士兵被灌输的思想是,他们将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为帝国服役,能够为这项崇高的事业做贡献是无上的光荣。
1)非洲
非洲和其他殖民地一样,也卷入了这场战争。尽管许多殖民地的定居者 认为他们与这场战争的起因毫不相关,但都忠实地履行动员令。此前,欧洲国家在不到 10年的时间里瓜分了整个非洲大陆,在战争爆发后,又开始图谋占领对手的领地。为此,非洲人被征募参战。殖民国家征召了200 多万非洲人,有的作为士兵参战,有的做搬运工或劳工。
尽管非洲的作战规模比欧洲小得多,但是几乎整个非洲大陆都史无前例 地陷入战争状态。虽然德国在非洲造成的影响显然小于英法两国,但是在保罗·冯—福尔贝克将军的领导下,德军成功地牵制了敌军,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双方都采用了焦土战术,村庄和农作物被摧毁,农村地区受害不浅。因此,在战争即将结束时,许多欧洲殖民者开始质疑他们到非洲的初衷——使 非洲变得开放,引入商贸和文明,事实显然有悖于这些目标。
“我们在身后留下了被毁的农田和被洗劫过的军火库,而且在不久的将 来,人们会面临饥荒。”德国医生路德维希·德佩写道。“我们不再是文化的传 播者,我们走过的道路上布满了死亡、劫掠和十室九空的村庄。”
非洲人不仅在自己的国家参战,也加入了中东和欧洲的战争。法国和比 利时的西线战场有15 万非洲人;在法国军队中,一个来自摩洛哥的军团还获得了法国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
2)南亚
在英属印度,这场战争不仅得到印度土邦君主的支持,而且与英国政府 担心的完全相反,许多主张结束殖民统治的人也纷纷支持战争。当时印度国 民大会党的目标是获得地方自治,他们支持英国打这场战争,希望战后能够 获得更多的自治权。在战争期间,被动员参军的印度人数量比英国人更多。100 多万印度军队驻扎在从德属东非到中东、再到西线战场的不同战区。
印度门是英属印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 1931 年,纪念约 74187 名为大英帝国牺牲了生命的印度士兵。
3)英国自治领
大英帝国的白人自治领也各尽其职,为战争做出了贡献。加拿大共招募 了 63 万人入伍,其中许多人赶赴西线战场。战争爆发后不久,新西兰的军队占领了德国在萨摩亚的殖民地,澳大利亚的军队则袭击了德属新几内亚。
4)远东地区
随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卷入,这场战争真正演变成全球性战争。对日 本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在亚太地区大展拳脚的大好机会。1914 年 8月 27日,在英国支持下,日本海军无视S的中立立场,封锁了山东胶州湾。随后,又占领了德国从 1897 年起建立的基地和港口城市青岛。接着,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不仅要求控制山东和德国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屿,还要掌控南满和蒙东地区。
当日本狮子大开口提出这些要求时,中国正处于最糟糕的历史时期, 风雨飘摇。1917 年 4 月,北洋当局向德国宣战, 这不仅是为了报复德国,也是希望借此为中国赢得战后谈判桌上的一席之地,并拒绝日本提出的要求。约有 14 万中国男子被征募到劳工军团,在一战期间和战后为西线战场的英军和法军提供支持。
8、战争的转折
这场由欧洲人发动的战争影响波及全球,最终因为美国的干预迎来了转折点。1917 年 4 月 6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参战决议。美国之所以决定参战,主要原因是德国潜艇击沉了英国的“卢西塔尼亚号”远洋客轮。但是,美国的最终目标远不止是报复德国。威尔逊总统在对德宣战演讲中说,
美国的 唯一目的是“让德先生可立足于一个安全的世界”
。但是赢得美国公众的舆论 支持相当困难,因为美国不少公民有德国血统,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民广泛支持华盛顿和其他开国元勋早就确立的,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基石的一个原则——远离欧洲的纠纷。
但是另一方面,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已经被打破。代表这个观点的领导人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等杰出人物。西奥多·罗斯福认为,美国应该加强与大西洋彼岸国家的合作,捍卫共同的利益和文化。这形成了一种干涉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在美国占据了上风。
美国调动了 400 万军人,其中 200 万人在法国作战。美国的干预成为当代历史的转折点。尽管美国没有正式加入协约国,只是单方面与德国作战,但是它为英国、法国等赢得这场战争提供了决定性援助。
在决定了欧洲的命运之后,美国再也不可能回到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作为一个强大的战胜国,美国进一步巩固了新的大国角色,赢得了战后时代的重要地位
。
9、参战国的自我安慰
德国和奥匈帝国正在与邪恶作战
参战国在这场可怕的战争中到底想打出什么结果呢?除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每个参战国的领导人都解释说,开战是因为最神圣的价值观受到了威胁。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是英国政府授予勇敢士兵的最高奖项,上面刻着“捍卫文明的伟大战争”。在法国和比利时,人们也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保护 文明。同样,德国和奥匈帝国也认为自己是在捍卫文明。那么,文明到底是什么?许多人目睹了战争期间的诸多暴行,战争吞噬了那么多年轻人的生命, 他们扪心自问,文明的意义在于挑起这样一场毁灭性战争,造成如此多的苦难吗?
还有一些人试图寻求安慰,他们认为不论这场战争多野蛮、破坏性多大, 都将是最后一战。英国作家 E.H.卡尔在 1914 年写道,这是一场“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参战人员纷纷用这句话开解自己遭受的苦难。但是多年之后的事实证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没能结束人类的战争,于是这句话经常被讽刺性地引用。
10、文学作品对战争的反思
一战期间产生了大量文学作品,描写人们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以及感受 到的失望和愤慨,对引发这场战争的国家进行谴责。西班牙小说家维森特·布 拉斯科·伊巴涅斯是首批记述战争的残酷与恐怖的作家之一,他在 1916 年出版了《启示录的四骑士》。这部小说很快成为国际畅销书,书中讲述了一个兴旺的法德家族的悲剧,这个成员遍布世界的家族最终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小说揭示了一战对欧洲社会的毁灭性影响。
威尔弗雷德·欧文是战争年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打破了欧洲诗歌歌 颂爱国主义和勇敢士兵的传统,转而关注骇人听闻的战壕生活以及战争给那 一代人造成的创伤,欧文最终也死在前线。几年后,出现了几部伟大的小 说,包括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的《西线无战 事》,都描述了战争的恐惧、痛苦以及幸存者的空虚感。然而,德国出现了一种有影响力的思潮,它美化战争,认为战争是有意义的经历,能够启发和发展人的性格。德国军官恩斯特·荣格回忆战争的作品《钢铁风暴》就是最好的 例子。
11、ROJO对战争的反映和俄国动荡
早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 , 各种左壬的成员就把这场战争称为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一个国家的工人被派到前线,与另一个国家的工人兄弟交战,保卫的却是他们的老板和资本的利益。1914 年 8 月,他们反对征兵,希望工人能够听从他们的呼吁,避免战争爆发。但是他们失败了,许多欧洲的工人都在责任感甚至热情的驱动下加入了军队。尽管如此,反战情绪越来越强,逃兵不断增加,俄国等备战不足的国家尤其如此。
在遭受一战重创的国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间犯下了许多错误,而最严重的无疑是在技术和经济层面都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把这个国家带入了战争。到1917 年,俄国的情势变得难以为继,前线是备战不足、濒临崩溃的军队,后方城市缺少食物,饥荒肆虐。1917 年 2 月,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了俄国 300 多年并建成庞大帝国的王朝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但是,社会民主党人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 的临时政府坚持认为,俄国必须把这场仗继续打下去,他拒绝退出一战。结果,民众的普遍不满并没有得到平息。
当大多数人失无可失的时候,他们即使走上街头、推翻现有秩序也不会遭受更多损失,这时肯定会发生revolucion。这正是 1917 年夏天俄国的情况。德国意识到这一点,对流亡在瑞士的布尔什维克头目做出了特别安排,他们让【热人】乘坐一列密封的专用火车穿过德国,前往俄国。到达俄国后,【热人】开启了一项计划,为赢得民众支持,提出了著名 的《四月提纲》,其中一个大受欢迎的口号是,结束
战争,土地归农民,权力归Soviet(工人委员会)。
1917 年 10 月,当代历史的一大转折点,Rojo发动反乱,与一支同样反临时当局的军队联盟,轻而易举地获得权力,之后不久,为了腾出手来占领整个俄罗斯,托洛茨基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约定割让芬兰、波兰、乌克兰、立 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及其他一些领土给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虽然这些条款十分屈辱,但只有这样,才能让乌托邦首次变成现实。
12、战争的收尾和巴黎和会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及其盟国战败收场。这场战争对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毁灭性影响,欧洲的黄金时代画上了戏剧性的句号。1914 年战争爆发时,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说: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我们有生之年不会看到它们再次被点亮。
从 1918 年起,欧洲人目睹了这一忧伤的预言变成悲凉的事实,
而且从 1918 年开始,欧洲旧时代的许多特征很快都消失了。
1)人员伤亡
一战中的死亡人数是人类此前所有战争中最多的。新的军事技术大幅增加了死亡人数。在 1916 年的凡尔登战役中,法国和德国死亡的士兵人数达到97.6 万;在同一年英军与德军对战的索姆河战役中,伤亡总数达到 121.92 万。到一战结束时,伤亡人数达到耸人听闻的 3 800 万:1700 万人死亡,2000 万人受伤。在 1 700 万死者中,约有 700 万平民。
2)帝国崩溃
在停战后不久,德皇威廉二世退位,流亡国外。随后奥匈帝国的皇帝卡尔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战争令霍亨索伦、哈布斯堡、罗曼诺夫 这三大欧洲王朝失去了王权。奥斯曼帝国被击败后,苏丹也不得不放弃王位。 这是一战带来的一个莫大讽刺:几个帝
国为了扩大和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加入了这场战争,结果一无所得,走向灭亡。
3)国际秩序重塑
最重要的是,一战重塑了世界秩序。1919 年 1 月,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与战败国的和约条款和持久和平所需的条件。巴黎和会一共邀请了 32 个国家以及几个民族的代表参加,4 个与会大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推动了会议成果的达成,它们的代表被称为“四巨头”——英国首相 大卫·劳合·乔治、法国总统乔治·克列孟梭、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奥兰多 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欧洲历史上曾多次举办过和平会议,但这次规模最大。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只有欧洲国家的代表参加,主要讨论影响欧洲大陆的问题。而 1919 年巴黎和会的和平缔造者们的决定将影响整个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政治家、外交官、律师和经济学家等在 6 个月的时间里一起研究制定新世界秩序的计划。最终有些帝国被正式扫除出局,一些国家的疆土扩大了,国家边界被重新划定,新国家的出现往往会减损其他国家的利益, 各族的权利终于得到承认。
这次和会标志着欧洲时代结束,美国作为一个决心塑造国际关系的大国登上了世界舞台。作为打败德国的协约国的成员,日本在这次会议上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欧洲强国坐在同一张谈判桌上的不仅有帮助它们赢得这场战争的国家,还有许多新国家,它们从此拥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利,对新世界秩序产生影响。英国的白人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都是在这时从大英帝国独立出来,获得了代表权。甚至印度也获得了这一权利,但印度在会议之后并没有真正获得自治。中国也派出代表参会,结束了隔绝于国际事务外的传统。巴西和几个拉丁美洲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派出代表参加国际会议。爱尔兰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越南人都派出了代表参加巴黎和会。
1918 年 12 月,美国威尔逊总统的欧洲之旅开创了新历史。首先,他是第一位在任期间前往欧洲的美国总统;更重要的是,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非欧洲的大国决定由欧洲国家发起的战争的和约条款。
从那时起,美国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最重要的全球调停人之一
。在离开华盛顿前,威尔逊总统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讲,阐述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
协约国毫无争议地接受了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以及美国在大会上的领导地位。这不仅是承认美国帮他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也认识到并承认了一个事实:
在这场战争之后,欧洲不再具备统治世界的能力和道德力量。
在前线发生了那样的matanza之后,欧洲人再也无法自信地谈论他们在世界上的文明使命,与美国分享这一使命的时候到了——毕竟美国也是欧洲文明的一个分支。
13、凡尔赛和约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是旧世界秩序的死刑
,德国、 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被清算,英国、法国和日本是受益方。德国需要支付高额赔款,但一直没有全额偿付。亨利·基辛格曾点评说,这个 条约既惩罚过严,没有调节的余地,又过于宽容,不能阻止德国死灰复燃。
德意志帝国覆灭,在领土方面,最大的受益者是英国。德属东非和德属西非都被并入大英帝国,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连通开普敦和开罗的帝国梦想变成了现实。
1)阿拉伯世界和黎凡特
奥斯曼帝国解体让英国和法国受益匪浅。奥斯曼帝国长期被称为“欧洲病夫”,英法两国早就想乘虚而入,但都不想再次激起彼此间的对抗。1916 年,两国签署了《赛克斯—皮科特协定》,主要约定了如果赢得这场战争,双方如 何瓜分奥斯曼帝国。1919 年,实施该协议的时候到了。
英国的目标是控制靠近苏伊士运河的巴勒斯坦以及石油资源丰富的摩苏 尔地区,因为那时石油已经很重要。法国则把目光投向了黎巴嫩和叙利亚。
巴黎和会期间,一大争端根源是阿拉伯世界。1916 年 6 月 8 日,阿拉伯世界的领袖、麦加的侯赛因·伊本·阿里领导了一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目标是把阿拉伯人从土耳其人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侯赛因·伊本·阿里宣布自己为阿拉伯王国的国王。牛津大学的考古学家 T.E.劳伦斯,即“阿拉伯的劳伦斯”在这次起义中扮演了非常特殊的角色。
阿拉伯的劳伦斯为阿拉伯人在 1918 年攻占大马士革做出了突出贡献,阿拉伯起义至此达到高潮。在劳伦斯的构想中,大马士革将成为新阿拉伯王国的首都,他也曾这样承诺阿拉伯的领导人。但是,英国和法国却另有打算, 这让他感到失望和尴尬。1920 年 3 月,侯赛因·伊本·阿里的儿子费萨尔被宣布为叙利亚国王,但在短短一个月之后,他就被法国军队驱逐。在法国的监督下,叙利亚共和国不久之后宣告成立。黎巴嫩是法国建立的另一个共和国。 英国则更倾向于在新殖民地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
一战结束后,侯赛因·伊本·阿里的大阿拉伯帝国梦破灭了,因为协约国只愿意承认他是汉志王国的国王。为了补偿他,英国政府大力支持哈希姆王朝在该地区的利益,让他的儿子阿卜杜拉做外约旦的国王、费萨尔做伊拉克的国王。
战争结束时,英国人把外约旦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形成“外约旦酋长国”,由阿卜杜拉统治。阿布杜拉很传统,但比他父亲更有远见,也更务实,他是第一个采用君主立宪制的阿拉伯领导人。
英国一手创建了伊拉克王国,希望此举能同时满足阿拉伯的民族主义希望和哈希姆王朝的野心,并捍卫英国的利益。于是,在历史上因为地理和历史因素一直分离的民族被统一到一个国家里,人口约一半是阿拉伯人,其余是库尔德人和亚述人。他们中有大约一半人是什叶派穆斯林,但是掌管这个国家的精英却是逊尼派穆斯林。费萨尔在阿拉伯起义中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成为统治伊拉克的国王。在这个国家成立后不久,这里就发现了巨大的油田。尽管费萨尔努力将所有伊拉克人都团结在君主立宪制政权下,但是由于内部动荡不定,这个政权最终在 1958 年的一场政变中垮台。这仅仅是伊拉克问题的开始。
在英国的中东领地,巴勒斯坦的冲突最为突出。1917 年,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承诺英国将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欢欣鼓舞,因为他们清楚,有英国的支持,犹太人的 复国梦一定会实现。但是阿拉伯人却认为受到了欺辱,一个欧洲大国提出在一个地方建立一个国家,却不考虑居住在那里的大多数人的意愿。汉志王国国王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以示抗议。就这样,世界上最难解决的冲突播下了种子。
2)现代土耳其的诞生
在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冲突。希腊总理埃莱夫塞里 奥斯·韦尼泽洛斯决心把希腊的边界扩张到君士坦丁堡和整个小亚细亚,收复近3000 年前古希腊曾经拥有的沿海地区。法国和英国都有古希腊情节,所以支持希腊的主张。这也是为了使欧洲和基督教世界一雪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 攻陷的历史耻辱。1920 年,协约国与奥斯曼帝国签署《色佛尔条约》,通过了大希腊的构想以及其他历史性决定,例如建立亚美尼亚国家和库尔德斯坦自 治区。所有这些决定都将占据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土耳其人的国家会变成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一个小国。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条约遭到土耳其人的反对和 抗议,为了抵制协约国清算奥斯曼帝国的决定,土耳其独立战争爆发,土耳 其民族运动应时而生。凯末尔将军率领土耳其军队,以非凡的军事才能成功 击败了法国、希腊和亚美尼亚联军。国际社会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土耳其人 重新征服君士坦丁堡的事实。
然而,成立于 1923 年的土耳其共和国并不想恢复旧时的奥斯曼帝国,而是要变成一个现代欧洲国家。土耳其不再受东方和伊斯兰主义的影响,开始 接受欧洲和西方文化。引导这一非同寻常的变革的正是凯末尔,他后来被称 为阿塔图尔克,在土耳其语中的意思是“土耳其之父”。凯末尔有一双锐利的 蓝眼睛,总是穿着西装,不仅是现代世俗土耳其的象征,也是所有希望接受 欧洲文化、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的榜样。
1919 年,穆罕默德六世被废黜后,延续了 5 个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西式共和国。凯末尔认为HALAL严重阻碍了土耳其的进步,所以凯末尔的第一批改革措施就着力于消除halal的影响。1924 年,halal法庭被关闭,此后不久,哈里发王权被废止,凯末尔当局以瑞士民法典为蓝本,制定了土耳其民法典。
凯末尔的另一个决定是,土耳其人应该用现代欧洲的服装取代halal传统着装。1925 年,凯末尔发起“帽子革命”,要求把传统的halal红圆男帽替换成西式帽子,凯末尔称之为“文明国家的头饰”。同时,女性也被鼓励抛弃面纱,穿欧式衣服。在土耳其,halal文化被根除得很彻底,甚至书面土耳其语的新字母表都是拉丁语字母表而不是以阿拉伯语的字母为基础。从那时起,土耳其的孩子们学习用拉丁字母书写,而不用阿拉伯语。
到 1938 年凯末尔去世时,土耳其的文化和社会已经显著欧化,新的城市中产阶级出现,他们接受的是凯末尔主义的教育;土耳其军队非常忠实地捍卫凯末尔的遗产,确保土耳其共和国继续保持世俗政权和欧洲特色。
3)亚太地区
《凡尔赛和约》让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也经历了重大变化。这个区域的大赢 家无疑是日本,尽管巴黎和会的最终结果令日本人感到失望。由西园寺公望代表的日本是巴黎和会上实力排名第五的国家,与会的其他大国十分清楚日本在亚洲地区的贡献,决意巩固日本在远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因此,日本代 表团要求拥有德属太平洋岛屿以及山东半岛的主权。
中国也认为自己为协约国取胜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战结束后,上海和中国其他所有大城市都喜庆停战协议签订,陆征祥总理率领代表团前往巴黎,他们希望,作为大国的盟友,其领土可以得到承认。并废除领土租赁协议,基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中的民族自决原则,中国代表团坚决反对日本对山东的主张。
该奖励中国还是日本?巴黎和会上的大国显然选择了后者。它们认为,从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起,日本就是协约国的忠实盟友,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已经是一个强国。所以,牺牲德国和中国的利益,予以日本扩张的权利名正言顺,而中国在当时还是一个积弱不振、四分五裂的国家。
日本代表团还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racial平等条款,要求在《国际联盟盟约》中加入这个条款,宣布所有racial都平等。这个善意的提议看似特别有利 于殖民地,却是日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提出的,日本希望凭借这一条,获得和欧洲大国及美国一样的地位,被平等对待。
但是最终,该条款并未被纳入《国际联盟盟约》。日本代表团对此感到很失望,认为虽然日本为新国际秩序做出了贡献,但仍然被大国轻视。为表达抗议,日本代表团当即离开巴黎。
巴黎和会的这次决议使日本人心生怨恨
,导致一战后日本nationalism抬头,日本从此拒绝与西方合作。
另一方面,巴黎和会的结果也令sina极为愤怒,会后,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北洋当局代表团认为:“允许外人继续控制山东,等于是把一把匕首继续插在sina的心脏上。”因此,sina代表团没有签署《凡尔赛和约》就离开了巴黎。sina民众对北洋当局极度失望,对西方羞辱极度愤慨,国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chaos。
4)仇杀和内战
仇恨制造了大量受害者,一些国家被控诉推行清洗和灭绝行动。在奥斯曼帝国,有 100 多万亚美尼亚人丧生于土耳其人驱逐亚美尼亚人的政策;俄国大肆攻击犹太人,从前奧匈帝国的部分族群也难逃厄运。
更糟糕的是,停战协议未能结束欧洲的暴力冲突。欧洲大陆有几个地方依然冲突不断,其中最血腥的地方是俄国。ROJO和维护旧时代的“白军”之间的内战持续了5年之久。这个时期的俄国兵荒马乱,死亡人数难以统计,据计算,死于前线作战、处决和蔓 延全国的饥荒的有 300 多万人, 还有大量人口失踪。在这场冲突结束后,约700 万名俄国孤儿流落街头。
在 1914 年前,绝大多数欧洲人都认为自己代表了欧洲各国的文明,他们总体上也以自己的国家为傲,深信欧洲的价值观。但是从1914 年起,不少人开始对这个不断引发深重灾难、战争、冲突的文明失去信心。1918年,许多士兵回到家园,回归平民生活,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甚至非常痛苦, 对战败国的士兵来说尤其如此。由战争引发的经济危机也带来了政治危机,因为公民普遍不再相信自己的领导人和政治制度,民众质疑他们所属社会的价值观。这为承诺建立新社会的新运动提供了土壤,从 20 世纪 20 年代起,另一场运动吸引了大众:Fascismo。
本文为转载,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CXbuBCWZFPFFBZHdEY-cA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章节完整(325+)
- 傻瓜式服务(259+)
- 体验还行(152+)
- 四星好评(613+)
- 愉快的找书体验(104+)
- 收费(495+)
- 还行吧(132+)
- 差评(564+)
- 无盗版(338+)
- 字体合适(107+)
- 方便(453+)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怡: ( 2025-01-04 01:00:22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丁***菱: ( 2024-12-14 07:00:4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屠***好: ( 2024-12-10 11:32:28 )
还行吧。
- 网友 国***芳: ( 2024-12-11 10:29:37 )
五星好评
- 网友 方***旋: ( 2025-01-07 12:11:15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融***华: ( 2025-01-07 17:31:20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蓬***之: ( 2024-12-30 17:23:53 )
好棒good
- 网友 谢***灵: ( 2024-12-24 14:30:16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苍***如: ( 2025-01-01 08:55:27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孔***旋: ( 2024-12-30 19:16:22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水利工程测量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学生黑板报手抄报实用大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新概念英汉双解词典(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韩国语写作基础与实践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英语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第三版) 李正栓 著 李正栓 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3秋通诚学典非常课课通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江苏专用初中7年级上同步教材讲解工具书知识点全解全析课时作业练习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Capital Instincts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诗经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学教材全解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 RJ版 人教版 2018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