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侵权损害赔偿(第六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4:31

侵权损害赔偿(第六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侵权损害赔偿(第六版)精美图片
》侵权损害赔偿(第六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侵权损害赔偿(第六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70323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8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4:31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的*部学术著作,也是我国*部侵权法专著,自1988年首版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近三十年间不断修订再版,获得众多好评。现作者根据近年*立法及司法实践,对本书进行了全新修订,推出第六版。

第六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依据,对侵权损害赔偿的法例和适用,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了全面阐释,重点研究了侵权损害赔偿的历史发展、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诉讼时效等,特别是对一般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和特殊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进行了全面阐释,对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形态和多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进行了全新的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侵权损害赔偿概述

第一节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类型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特征

三、侵权损害赔偿的类型

第二节侵权损害赔偿与民事责任

一、一般民事责任

二、侵权民事责任

三、侵权损害赔偿民事责任

第三节侵权损害赔偿与其他债的关系

一、侵权损害赔偿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二、侵权损害赔偿与其他几种债的区别

第四节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

二、我国侵权损害赔偿的特征

三、正确处理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侵权损害赔偿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国外的侵权损害赔偿的历史

一、习惯法时期

二、古代成文法时期

三、现代法时期

第二节我国古代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一、中国古代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概况

二、中国古代侵权损害赔偿的发展轨迹

三、中国古代侵权损害赔偿的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代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我国近代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第三章侵权损害赔偿归责原则

第一节归责原则及其体系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

二、归责原则体系

三、研究侵权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意义

四、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法律适用方法

第二节过错责任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和发展

二、《侵权责任法》确定过错责任原则的意义

三、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

四、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规则

第三节过错推定原则

一、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和发展

二、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

三、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规则

第四节无过错责任原则

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和发展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意义

三、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则

第四章侵权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行为的违法性

一、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二、作为与不作为

三、对违法行为的鉴别

第二节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一、损害事实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损害事实的种类

三、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四、对损害事实的鉴别

第三节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

二、因果关系中的原因

三、确定我国侵权法因果关系要件的规则

四、原因力及其作用

第四节行为人的过错

一、过错概念的性质

二、过错的两种形态

三、过错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第五章侵权损害赔偿免责事由和诉讼时效

第一节侵权损害赔偿的侵权损害赔偿免责事由

一、侵权损害赔偿免责事由概述

二、侵权免责事由的分类

三、侵权损害赔偿的一般免责事由

四、侵权损害赔偿的特别免责事由

第二节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一般诉讼时效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特殊诉讼时效

三、侵权损害赔偿的最长诉讼时效

四、诉讼时效适用的范围

第六章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形态

第一节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形态概述

一、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形态的概念和意义

二、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形态的体系

第二节自己责任和替代责任

一、自己责任

二、替代责任

第三节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

一、单方责任

二、双方责任中的过失相抵

三、双方责任中的公平分担损失责任

第四节单独责任和共同责任

一、单独责任

二、共同责任

第七章多数人侵权行为与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节多数人侵权行为与损害赔偿责任概述

一、多数人侵权行为与损害赔偿责任的概念及意义

二、多数人侵权行为的类型

三、多数人侵权行为形态与多数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形态的对接

第二节共同侵权行为与连带责任

一、共同侵权行为

二、共同危险行为

三、连带责任

第三节分别侵权行为与连带责任和按份责任

一、分别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类型

二、分别侵权行为的责任形态

第四节竞合侵权行为与不真正连带责任

一、竞合侵权行为的概念界定

二、竞合侵权行为的类型

三、竞合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

第八章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及请求权

第一节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

一、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主体

三、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内容

四、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二节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及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概述

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产生

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变更

四、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消灭

第三节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

一、侵权请求权竞合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二、请求权竞合的形态

三、请求权竞合的法律后果

四、请求权聚合及其后果

五、侵权责任并合

第四节非冲突性责任竞合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优先权保障

一、法规竞合引发的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竞合

二、侵权请求权优先权保障

三、司法适用的要求

第九章侵权损害赔偿的赔偿原则

第一节全部赔偿原则

一、全部赔偿原则概述

二、全部赔偿原则的内容

第二节财产赔偿原则

一、财产赔偿原则概述

二、财产赔偿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损益相抵原则

一、损益相抵原则的概念及特征

二、确认损益相抵的理论依据

三、损益相抵的构成要件

四、损益相抵的计算

第四节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原则

一、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原则概述

二、适用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原则的前提

三、适用考虑当事人经济状况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侵权损害赔偿的赔偿方法

第一节人身损害赔偿

一、人身损害赔偿的类型和赔偿范围

二、人身损害常规赔偿

三、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

四、造成死亡的赔偿

五、人身损害的抚慰金赔偿

六、恶意产品侵权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第二节财产损害赔偿

一、财产损害的概念和种类

二、财产损害的赔偿范围

三、财产损害赔偿的具体方法

四、财产损害数额的具体计算

五、对财产损失的精神损害赔偿

第三节精神损害赔偿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结构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三、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基本方法

四、算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规则

第四节侵害公开权的损害赔偿

一、侵害公开权的损害赔偿的概念

二、侵害公开权的损害赔偿的方法

第五节其他民事责任方式

一、返还财产

二、恢复原状

三、停止侵害

四、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五、赔礼道歉

六、排除妨碍

七、消除危险

第十一章监护人责任与暂时丧失心智损害责任

第一节监护人责任

一、监护人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

三、监护人责任的构成要件

四、监护人责任的法律关系与当事人

五、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

第二节暂时丧失心智损害责任

一、暂时丧失心智损害责任概述

二、暂时丧失心智损害责任的法律适用

第十二章用人者责任与网络侵权责任

第一节用人者责任

一、用人者责任概述

二、用人单位责任

三、劳务派遣责任

四、个人劳务责任

第二节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范围

二、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

四、在司法实务操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十三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与学生伤害事故责任

第一节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一、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概念和特征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主体及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类型

五、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责任形态

第二节学生伤害事故责任

一、学生伤害事故概述

二、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三、三种不同的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类型

四、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的责任承担规则

第十四章产品责任

第一节产品责任概述

一、产品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产品缺陷的概念和种类

三、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四、产品责任的法律关系主体

五、产品责任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六、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与诉讼时效

第二节关于产品责任的特别规定

一、产品责任的第三人责任

二、跟踪观察缺陷产品责任

三、恶意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金

第十五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第一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基本规则

一、修正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基本规则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概念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责任形态

第二节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特殊责任主体

一、确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特殊主体的依据

二、出租、出借机动车损害责任

三、买卖未办理过户登记的机动车损害责任

四、非法转让机动车损害责任

五、盗抢机动车损害责任

第三节机动车驾驶人肇事逃逸的责任负担

第四节司法解释补充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则

一、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责任主体作出明确规定

二、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概念和范围作出准确界定

三、对责任承担特别是交强险责任的承担规则作出明确规定

四、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具体法律适用作出解释

五、运用侵权责任形态规则合理分配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六、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审理的程序问题作出了规定

第十六章医疗损害责任

第一节我国现行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基本状况及改革目标

一、《侵权责任法》改革医疗损害责任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二、《侵权责任法》实行医疗损害责任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内容

第二节医疗损害责任的四种不同类型

一、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概述

二、医疗伦理损害责任

三、医疗产品损害责任

四、医疗管理损害责任

第三节医疗过失的证明及举证责任

一、医疗过失的概念和类型

二、医疗技术过失的证明及举证责任

三、医疗伦理过失的证明及举证责任

第四节医疗机构的免责事由和对患者与医疗机构的特别保护

一、医疗机构的免责事由

二、《侵权责任法》对患者权利和医疗机构权益的特别保护

第十七章环境污染责任

第一节环境污染责任概述

一、环境污染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环境污染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三、环境污染责任的具体类型

四、环境污染侵权的损害赔偿

五、免责条件和诉讼时效

第二节环境污染责任的因果关系推定

一、环境污染责任因果关系要件的重要性

二、因果关系推定的不同学说和规则

三、环境污染责任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规则和举证责任倒置

第三节环境污染责任的特殊责任形态

一、市场份额规则的适用

二、第三人过错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第四节环境侵权司法解释的新规定

一、确定环境侵权责任所适用的法律

二、有关多数人污染行为的责任确定

三、关于环境侵权责任构成的规定

四、有关环境侵权责任的承担

第十八章高度危险责任

第一节高度危险责任概述

一、高度危险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高度危险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三、高度危险责任的损害赔偿内容

第二节各种具体的高度危险责任

一、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损害责任

二、民用航空器损害责任

三、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危险物损害责任

四、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损害责任

五、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

六、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

第三节无过错责任的限额赔偿

一、无过错责任中加害人有无过错对于确定赔偿责任范围的关系重大

二、具体规则及应当考虑的问题

第十九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一节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概述

一、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三、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承担

四、动物饲养人的法定义务

第二节各种具体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一、未采取安全措施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二、禁止饲养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三、动物园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四、遗弃、逃逸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三节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一、第三人过错造成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一般规则

二、第三人过错的表现形式

第二十章物件损害责任

第一节物件损害责任概述

一、物件损害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物件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三、物件损害责任的赔偿法律关系

四、免责事由

五、其他有关问题

第二节各种具体的物件损害责任

一、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损害责任

二、抛掷物坠落物损害责任的提出

三、堆放物损害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四、障碍通行物损害责任

五、林木损害责任

六、地下工作物损害责任

第二十一章对侵权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帮工、换工致人损害的补偿责任

一、帮工、换工致人损害补偿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帮工、换工致人损害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处理帮工、换工致人损害补偿责任的规则

四、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关于帮工损害责任的规定

第二节妨害婚姻关系的名誉损害赔偿责任

一、研究妨害婚姻关系的名誉损害赔偿责任的必要性

二、确立妨害婚姻关系名誉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可行性

三、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第三节侵权损害赔偿与刑事案件中几种类似情况的区别

一、侵权损害赔偿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

二、侵权损害赔偿与伤害罪的区别

三、侵权损害赔偿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第四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问题

一、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关系

二、侵权损害赔偿与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

三、具体处理办法

第五节对侮辱罪、诽谤罪附带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研究

一、侮辱罪、诽谤罪附带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二、精神损害赔偿与侮辱罪、诽谤罪的联系与区别

三、确立侮辱罪、诽谤罪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必要性的具体表现

四、确立侮辱罪、诽谤罪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办法

第六节关于霍夫曼计算法与莱布尼茨计算法及其应用

一、应用霍夫曼计算法和莱布尼茨计算法的场合

二、霍夫曼计算法

三、莱布尼茨计算法

四、霍夫曼计算法与莱布尼茨计算法的比较

五、霍夫曼计算法与莱布尼茨计算法的应用

我的第一本法学专著——代跋


作者介绍:

杨立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五五"普法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侵权法学会亚洲区执委、东亚侵权法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宁夏大学兼职教授。历任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审判组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民事行政检察厅厅长、检察员。著有《侵权法论》《人身权法论》《民法总则》《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家事法》等专著数十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现代实用民法词典》将侵权损害赔偿之债定义为:“以赔偿损害为标的之债,债权人有请求赔偿其损害的权利,债务人有赔偿损害的义务。损害赔偿之债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1)基于法律的规定,即法定损害赔偿之债,侵权行为及债务不履行均属之。(2)基于保险合同而发生的损害赔偿之债,即约定损害赔偿之债。”我们这里所讲的是法定损害赔偿之债,不包括保险合同的约定损害赔偿之债。从以上三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损害赔偿从其内涵来看,它的发生根据有两个:一是侵权行为,二是不履行债务;从其外延来看,它包括两部分:一是侵权损害赔偿。二是违约损害赔偿,这两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个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三)举证责任

在过错推定原则适用的场合,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则:

第一,原告举证。原告起诉应当举证证明三个要件:一是违法行为,二是损害事实,三是因果关系。原告承担这三个要件的证明责任。

第二,过错实行推定。这三个要件的举证责任完成之后,法官直接推定被告有过错,不要求原告提供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主观过错的证明,不必举证,而是从损害事实的客观要件以及它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第三,举证责任倒置。在主观过错的要件上,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如果被告认为自己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则须自己举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证明成立者,推翻过错推定,否认行为人的侵权损害赔偿。

第四,过错推定后果。被告如果证明不足或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则推定过错成立,侵权损害赔偿构成,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四)侵权责任形态

在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行为中,行为人承担的责任形态基本上是替代责任,包括对人的替代责任和对物的替代责任,一般不适用自己责任的侵权责任形态。


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行为中,法律只是不问加害人的过错。在现实中,大多数的无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的行为人在行为时是有过错的,受害人可以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对此,可以实行以下规则:

第一,加害人的过错对于侵权损害赔偿的构成没有意义。因为凡是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的场合,在研究构成侵权损害赔偿时都是不问过错的。即使是加害人有过错,受害人已经证明,在这一环节也不加考虑。

第二,加害人的过错对于侵权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具有较大的决定作用。如果加害人确实没有过错,或者没有证明加害人的过错,那么,加害人的赔偿责任按照法律的一般规定确定,承担法律所要其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

第三,如果加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具有过错,那么,对于损害赔偿责任范围的确定,应当按照过错责任原则的要求进行,凡是与其过错行为有因果关系的损害结果,都应当予以赔偿。例如,产品侵权损害赔偿法律规定为无过错责任原则。产品侵权的责任人无过错造成损害,应当按照《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予以赔偿。如果产品制造人对于缺陷产品是明知的,却予以销售,对于造成的损害就应当予以更高的赔偿,例如,应当予以惩罚性赔偿。


(2)重大过失。受害人的重大过失,是指受害人对于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毫不顾忌,极不注意,以至于造成了自身的损害。如果损害完全是由受害人的重大过失所致,加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没有任何的过错,则加害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3)一般过失。受害人的一般过失,是指在加害人致受害人损害中,或造成损害以后,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与扩大具有一般过失。如果受害人的一般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全部原因,可以作为免责事由。在多数场合,受害人的一般过失构成与有过失,应当实行过失相抵。而加害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时,不实行过失相抵。


共同侵权行为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共同侵权行为,即共同加害行为,也就是数人共同侵害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其加害人包括实行行为人、教唆行为人和帮助行为人。二是共同危险行为,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实施有侵害他人权利危险的行为,并且其中一人的行为已造成损害结果,但不能判明谁是加害人的侵权行为。三是合伙致人损害,这种行为实际上并不是典型的共同侵权,但其致害是因为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且又须承担连带责任,故以共同侵权行为对待。


侵权责任补充责任的基本规则是:

第一,在存在侵权补充责任时,就是构成自己责任与补充责任的竞合时,受害人应当直接向直接加害人请求赔偿,而直接加害人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后,补充责任人的赔偿责任终局消灭,受害人不得向其请求赔偿,直接加害人也不得向其追偿。

第二,受害人应当向直接加害人请求赔偿,在直接加害人不能全部赔偿,或者不能赔偿,或者直接加害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确认的时候,才可以请求补充责任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补充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应当由自己的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确定,超出部分,不实行补充,不承担责任,

第四,如果赔偿权利人直接起诉补充责任人的,法院应当将第三人即直接加害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这时,法院应当判决直接加害人首先承担责任,补充责任人确定为补充责任,在直接加害人(第三人)不能赔偿或者赔偿不足的时候,再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第三人不能确定的,直接确定补充责任人的侵权责任。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系作者的*部学术著作,也是我国*部侵权法专著,自1988年首版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近三十年间不断修订再版,获得众多好评。现作者根据近年*立法及司法实践,对本书进行了全新修订,推出第六版。

第六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依据,对侵权损害赔偿的法例和适用,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了全面阐释,重点研究了侵权损害赔偿的历史发展、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诉讼时效等,特别是对一般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和特殊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进行了全面阐释,对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形态和多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进行了全新的研究。


精彩短评:

  • 作者:Zophiel 发布时间:2019-04-22 13:24:59

    *

  • 作者:MaxwellGao 发布时间:2018-11-04 16:44:24

    2018年第9本书,这本书可是完完整整,认认真真的全部看完了的。预祝自己考研考试顺利吧!重点复习的是数学,次之是英语,再次是逻辑,最后是写作。总体来说,系统地学习下这些知识,还是有收获的。我买的是第17版,2019年的。豆瓣还搜不到。就先标记个这吧,一样的,差不多。哦,定价涨了三块钱!

  • 作者:面面 发布时间:2022-05-29 13:21:44

    高彦颐物质文化史新作,虽不如缠足,但对于匠人与文人、物质与权力之前的关系梳理、性别话语的书写仍值得学习

  • 作者:是茶卡呐! 发布时间:2020-10-27 22:59:06

    故事和心理学知识的组合,看起来不会很枯燥,适合午后,当故事看。

  • 作者:小千甜甜 发布时间:2019-03-06 14:52:37

    知识点丰富,作为备考书特别好。不过……作者不能排查一遍自己的错别字嘛……

  • 作者:呃~就是这样子 发布时间:2011-11-27 08:50:50

    书如其名,三国十八扯淡。插图里面的张角根本不是白内障嘛!司马后期和诸葛对垒,司马才是真正的据守啊,下手太狠,直接把诸葛给拖死了。。。


深度书评:

  • 所以说收书也是碰运气的一种

    作者:伽逻婆 发布时间:2015-08-06 04:08:53

    买书喜欢翻一页看感觉,感觉来了就买 ,刚好跟最近作品有关 ,在方所收的,说实话就是第一印象太好了以至于失望落差有点大。喜欢百科全书类型的可以考虑收。此书印刷很好,一打开就是烫金 ,但内容一般 毕竟贪多嚼不烂。三星给印刷。排版不喜欢。

  • 细胞生物学精要

    作者:何金水 发布时间:2021-10-26 09:51:42

    1 介绍细胞

    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活体的基本单位。没有深低于细胞的东西可以被称为是「活」的了,如病毒。

    细胞能通过生长及分裂制造出它自身的复制品。

    最简单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更高等的的动物是细胞的共同体,庞大的细胞城市中各个居民行使既定的功能,通过精密的通信系统而相互协调。这些细胞均从单独一个细胞经过生长而分裂牺牲而来。

    生物的遗传信息(基因)存在于DNA分子中。每个细胞由四个相同单体(核苷酸)所组成的长的DNA多聚链绞合在一起,DNA中的遗传信息被阅读/转录成多聚体,即RNA。RNA分子携带的信息随后被翻译成为又一种类型的多聚体——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充当结构材料、化学催化剂及分子马达等,支配细胞的行为。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在每个生物中,由同样一套20种不同的氨基酸构成蛋白质。氨基酸以不同的序列连接,使每个蛋白质分子具有不同的三维结构/构象,通过这种方式,同一种基本的生物化学机器被用于生产出了整个生物界。

    一切现代细胞明显地都是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估计整个祖先细胞存在于距今3.5*10^9~3.5*10^10年。9

    基因提供给细胞指令,以形成细胞形态、功能和复杂的行为。

    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都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都带有该物种中的DNA的相同拷贝。它们多变的特性是源于单个细胞执行遗传指令的方式。不同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它们根据细胞和它们的祖先细胞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指令,使用基因翻译某些蛋白质但不翻译出其他一些蛋白质。

    每个细胞都拥有执行各种生物学任务的能力,这取决于它的环境和历史。细胞使用DNA中所编码的信息来指导其活性。

    1665年,Robert Hooke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他曾经观察一片软木时发现它由大量小腔室组成,他称这些腔室为Cell(细胞)。事实上,Hooke所描述的结构只是活的植物细胞死亡后遗留下来的细胞壁。此后不久,Hooke才看到了活细胞。

    细菌是结构最简单的细胞,没有细胞器,也没有包住DNA的细胞核。

    有细胞核的生物体称为真核生物,而在细胞中没有核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一般来说,「细菌」和「原核生物」连歌词可以交换使用。

    当条件合适、食物丰富时,一个细菌可以在20min内通过分裂复制自己,这样,不到11h它就能产生80亿个后代。由于它们数量达、生长快,细菌群体能因此快速进化,以及能通过类似性的过程交换一点遗传物质,迅速地获得能力去利用一种新营养源或抵抗一种新抗生素的灭菌作用。

    大部分原核生物以单细胞形式生活。有些细菌喜氧,有些厌氧。真核细胞的线粒体(生产能量的细胞器)被认为是由那些开始生活在现今真核细胞的厌氧祖先细胞内部的好氧细菌进化而来。

    原核生物分为两类,真细菌和古细菌。

    酵母、变形虫等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生物是真核生物。一些比较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都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

    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信息存储器。它被包裹在两层同心膜中,这两层同心膜形成核被膜。

    细胞核中包含DNA分子,当一个细胞准备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DNA分子紧密聚集,各自形成染色体。

    线粒体利用食物产生能量而赋予细胞动力。

    线粒体利用来自食物分子(如糖的氧化作用)产生的能量,用于生产基本的化学染料腺苷三磷酸(ATP)。ATP是驱动细胞大多数活动的化学染料。在此过程中,线粒体消耗氧并释放二氧化碳,故整个过程被称为细胞呼吸,即细胞水平的呼吸。

    厌氧生物没有线粒体,比如肠道寄生虫,它缺少线粒体且只能生存在低氧环境中。

    叶绿体从日光捕捉能量。

    植物能直接从太阳光取得能量,动物只能利用通过摄取其他生物产物而获得化学能。

    叶绿体含有DNA,它也被认为是从细菌演化而来的——是光合细菌由于某种原因被古代真核细胞吞入了胞内的结果。

    细胞骨架负责细胞运动。

    细胞骨架是由纤维蛋白质丝构成的系统。

    最细的丝是肌动蛋白丝。

    最粗的丝是微管。在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它们会重新组织成一些系统,帮助把已复制好的染色体拉向相反的方向,讲染色体平分给两个子细胞。

    粗细介于动蛋白丝与微管之间的是中等纤维,它加强细胞的机械强度。

    这三种纤维以及它们连接的其他蛋白质一起形成一种「梁」、「索」、「马达」系统,赋予细胞机械强度,控制细胞的形状并且驱动和引导细胞运动。

    细胞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细胞骨架不断地捆绑聚集和拆开。这些蛋白质微丝能相互组合,并能在几分钟内消失。沿着它们组成的轨道和索桥,细胞器和膜泡忙碌地来来回回,在一秒钟内横穿过整个细胞。内质网和填充了细胞中每一个游离空间的分子都处于疯狂的热骚动中。未结合的蛋白质在周围快速移动,以致尽管它们的移动都是随机的,但却能在几秒钟内访问到细胞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地与较小的有机分子在它们组成的混乱的沙尘暴中碰撞。

    真核细胞可能作为捕食者而起源。

    我们对生命基本机制的大部分知识,如DNA的复制、遗传指令的编码,都来自对大肠杆菌的研究。

    酒酿酵母是一种微笑的单细胞真菌,它与动物的关系和它与植物的关系一样近。

    细菌、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在30亿年前相互分开,植物、动物及真菌在15亿年前分开,鱼和哺乳动物在4.5亿年前分开,各种有花植物在2亿年前相互分开。

    动物物种的大部分是昆虫。

    通过对果蝇、蠕虫、鱼、小鼠和人的研究,我们获得了一把钥匙去理解所有的动物在普遍意义上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的细胞是怎么运作的。

    靠一段DNA就能够规划活细胞和复杂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

    2 细胞的化学成分

    生物体是一个化学系统。生命的化学是一门特殊的化学。化学指导生物。

    与非生物体一样,活细胞服从相同的化学和物理规律。就像物质的其他形式那样,生物由原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并保持该元素独特的化学性质。

    原子由更小的粒子组成。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含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原子核被负电荷的电子云包围。

    原子核中的质子树木就是原子序数。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其原子序数为1。碳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它的原子序数为6。

    一个原子的电子数等于其核内的质子数。

    中子是不带电的亚原子粒子。中子能维持原子核结构的稳定性。如果中子太多或太少,原子核会通过放射性衰变而裂解。但中子并不改变原子的化学性质。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及不同数目的中子。

    一个碳原子的直径约为0.2nm,在1mm长的直线上可以排列500万个碳原子。一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约为1/(6*10^23)g,所以1g氢元素约有6*10^23个原子。6*10^23这个数字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量」,它用于描述日常度量与用分子或原子个数为单位度量的数量关系。

    如果一个物质的分子量为M,那么Mg该物质就含有6*10^23个分子,同时我们把这么多数量的这种物质称为1摩尔(mol)。

    自然存在的元素有92种,每种元素因其质子和电子数不同而与其他元素区分开来。活细胞由有限的几种元素组成,其质量的96.5%由 4种元素——碳(C)、氢(H)、氮(N)和氧(O)构成。

    质子与中子在原子核中结合极为紧密,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分开,如在放射性衰变时或在太阳内部以及核反应堆中。

    一个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它所带电子的数目和排布所决定。当全部电子处于可能的最低能级并且每个电子层都被电子完全填满时,这个原子是最稳定的。

    外电子层未饱和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化学性质活泼。这类原子需要从别的原子那里得到或失去电子,从而使其最外层电子达到饱和。这种电子的交换可以通过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或者原子间共用电子来实现。

    当电子移动并达到一种更稳定的分布状态时,原子之间就形成化学键。

    • 当一个电子从一个原子跃迁至另一个原子时,即形成了两个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这些带电原子的互相吸引形成离子键。

    • 当一对电子被相邻原子共用时,就形成了一个共价键。

    • 由每个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这类共价键为单键;由每个原子各提供2个电子,当两对(4个)电子被共用时,即形成了一个双键。

    由化学键(共价键)维系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个原子所构成的原子群称为分子。

    多个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可以用特定的键角、键长和键能来表示。

    我们把1升水升高1℃所需要的能量值作为1kcal。如果断开6*10^23个键(1mol某种类型的键)需要提供1kcal能量,那么这种键的强度是1kcal/mol。1kcal≈4.2kJ。

    在活细胞中,共价键的形成与断开是一个剧烈事件,被酶(高度转移性的催化剂)所控制。

    生物体含有独特且有限的一套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分子在各种生物体内大致相同,主要种类有糖、脂肪酸、氨基酸以及核苷酸。

    糖类是细胞的基本化学能源,可通过被合成为多糖而储存能量。最简单的糖是单糖,是一些化学式为(CH2O)n的化合物,n通常等于3/4/5/6。糖以及由糖组成的化合物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对于能量储存来说,脂肪酸也是很重要的。不过,它们最重要的功能是形成细胞膜。

    细胞利用氨基酸制造蛋白质。蛋白质是一条由氨基酸头尾连接而成,并折叠形成特定三维结构的长链聚合物。蛋白质中两个相邻氨基酸之间的共价连接成为肽键,氨基酸链也成为多肽。相邻氨基酸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肽键。

    核苷酸在能量转移中起核心作用,它也是构成信息大分子RNA和DNA的基本单位。

    含有核糖的核苷酸称为核糖核苷酸,含有脱氧核糖的核苷酸称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氮环通常被称为碱基。最重要的一种核糖核苷酸是三磷酸腺苷(ATP),它参与细胞中几百种化学反应的能量转移。

    在细胞中,核苷酸最基本的功能是生物信息的存储与读取。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结构单元。依据核酸糖-磷酸主链上糖的差别,把核酸分为两类:基于核糖的核酸类型称为核糖核酸或RNA,包括碱基A、G、C、U;基于脱氧核糖的核算类型称为脱氧核糖核酸或DNA,包括碱基A、G、C、T。

    在细胞中,RNA一般以单链出现。DNA是双链分子,它是由两条聚核苷酸链经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而成的双螺旋结构。一个DNA或R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编码了细胞的遗传信息。然而,在细胞里这两种核酸的功能稍有不同。具有稳定双螺旋结构的 DNA 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库,而单链RNA通常只是遗传分子的瞬时载体。各种核酸分子中的碱基互相识别的能力和氢键配对(又称碱基配对)的能力是遗传和进化的基础。其中G与C配对,A 与U或工配对。

    大分子是构建细胞的主要结构单元。就大小和复杂性而言,大分子介于小分子与细胞器之间。它们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很难根据组成它们的亚基来推导。

    大分子是将有机小分子(称为单体或亚基)共价连接而成的长链聚合物,多糖、蛋白质、核酸都由单个亚基(糖、氮基酸、核苷酸)组成。

    蛋白质是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大分子,它由氨基酸聚合而成。

    蛋白质、RNA 和DNA都是由亚基通过同样的缩合反应而形成的。每一种大分子都具有独特的亚基序列。

    一个大分子的不同部位之间可以形成弱的非共价键。正如在蛋白质中那样,这些非共价键使得大分子折叠形成独特的三维形状和化学性质。

    3 能量、催化作用与生物合成

    生物的每个细胞就像一个微型化工厂,每秒钟都在进行许许多多化学反应。

    生物能够存在是因为有连续的能量输人。这种能量的一部分被用于执行那些基本功能,如生存、生长及繁殖,而其余部分能量则以热形式耗散掉。

    大多数生物的初始能源来源是太阳。

    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界。光合作用使太阳光中的电磁能转换为细胞中的化学键能。植物、藻类及光合细菌利用大阳能和二氧化碳生产有机物。动物食用植物或食用靠吃植物维持生命的动物而获得养分。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全过程的最终结果可归纳成下列方程:光能+CO2+H2O->糖+O2+热能。

    在一个细胞中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每一个反应专一性地由一种酶催化。大量不同的酶按次序运作,形成反应链,这称为代谢途径,每一条途径在细胞中执行一个特定的功能。

    氧化作用指失去电子,还原作用指得到电子。

    分解反应通过氧化途径分解食物分子并释放能量。合成反应产生许多为细胞所需的复杂分子,但要求能量输入。在动物细胞中合成反应所需要的结构单元及能量都是靠分解代谢而获得的。

    纸+O2->烟+灰+热+CO2+H2O

    化学反应只在导致自由能(可以被收集起来用于做功或驱动化学反应的能量)损失的一个方向上发生。

    在燃烧一本书时,活化能由一根点燃着的火柴的热所提供,这种碰撞由于温度升高而变得更加剧烈。

    酶与特定的底物分子结合从而催化一个反应,这种结合降低了为建立或分解特定共价键所需要的活化能。假如没有酶,生命也将不会存在。

    酶催化一个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它能多快地找到它的底物以及多快地形成产物并将其扩散出去。这些反应的速率在不同酶之间千差万别,能够在一定环境下将纯化的酶与底物混合从而被测量出来。

    只有那些增大宇宙中总的无序性的化学反应才可能进行。用一个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即△G(DELTA G,自由能改变)来度量这种无序性。能量方面有利的反应(放能反应)是那些通过降低系统中自由能来创造无序性的反应,换言之,△G必须小于0,一个反应才能得以进行。宏观例子是一个压缩的弹簧松开成伸张的状态;微观例子是盐溶于水中。

    生物的成功归功于细胞有能力制造很多酶,每种酶都有精确的专一性。酶能够通过偶联很多能量不利和一些能量有利的反应来创造生物的有序性。

    一个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G,依赖于反应分子的浓度。倘若已知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或已知这些反应物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即△G°),则可从这些浓度计算△G。

    平衡反应常数控制细胞中所有大分子和小分子的结合(和解离)。两个分子之间的结合能量越大,其平衡常数也就越大,而这两个分子将很可能会被发现是互相结合的。

    借助建立一条反应途径,把一个能量方面有利的反应与一个能量方面不利的反应耦合起来,酶可使那些不可能发生的反应得以进行。

    一小群活化载体分子尤其是ATP(腺苷-5'-三菱酸)、NADH以及NADPH,在耦合事件中起核心作用。ATP携载高能磷酸基团,而NADH(还原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及NADPH(还原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携载高能电子。

    储存在ATP中的能量常备用于两个分子的连接。NADPH主要与那些催化合成代谢的酶一起合作,提供高能电子用于合成高能生物分子。NADH在分解代谢反应体系中作为中间体而起特殊的作用。

    食物分子为形成大分子提供碳骨架。这些大分子的共价键典型地通过某些反应产生,这些反应与活化载体分子(如ATP和NADPH)由能量有利的键改变这一个现象是耦合的。

    4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赋予了细胞形状与结构,还参与几乎所有的细胞功能。

    到目前为止,蛋白质是已知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的分子。

    活细胞含有一套极其多样的蛋白质分子,每个蛋白质分子由氨基酸线性长链共价相连而成。

    每一类蛋白质均含有决定其三维构象和生物学活性的独特的氨基酸序列。

    多肽链最终的折叠结构或构象是由其能量状况决定的,通常是处于自由能(G)最小时的构象。当蛋白质折叠错误时,有时它们会聚集起来危害细胞甚至整个组织。聚集的蛋白质是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根源,包括阿尔兹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病、朊病毒病(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人克雅氏病)。

    一个蛋白质的折叠结构通过多肽链的不同部分之间非共价的相互作用而得以稳定。

    解析一个蛋白质的结构通常从它的氨基酸序列入手,第一个测序完成的蛋白质是胰岛素,它的序列与1955年公布。一旦确定编码某种蛋白质的DNA序列,就可以利用遗传密码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要确定蛋白质精确的三维构象,只有通过X射线或核磁共振的试验方法。

    多肽主链的相邻区域之间的氢键通常使多肽产生规则的折叠方式,即α螺旋和β折叠。

    许多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再分成拥有致密三维结构的较小的球形区城,被称为蛋白结构域。

    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取决于其表面的化学特性以及它如何与其他分子(配体)结合。

    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是由免疫系统针对如外源微生物的表面分子等诸多的外界分子而产生的蛋白质。每一种抗体与一种特定的目标分子紧密结合,从而使目标分子直接失活,或加以标记以便破坏它。抗体识别目标分子(抗原)有很强的专一性。

    当一个蛋白质催化配体中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则该蛋白质被称为酶,而该配体被称为底物。

    许多药物都是通过阻断特定的酶的活性而起作用的。

    在酶的活性位点上,折叠的蛋白质的氨基酸侧链被精确定位,这有利于底物形成与酶反应的高能过渡态,该状态是底物转变为产物所必须经历的。

    许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已经发生进化,以至于它们结合小型配体就能引起蛋白质形态的显著变化。

    大多数的酶是变构蛋白质,即存在两种催化活性完全不同的构象。配体与特定的活性位点结合,以稳定活化的或失活的构象,从而使配体开启或终止酶的活性。

    细胞内大多数酶的活动是受到严格调控的。最常见的一种调控形式是反馈抑制,即一个处于代谢途径早期的酶被该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所抑制。

    在典型的真核细胞中,数以千计的蛋白质不是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循环的调节,就是受GTP(鸟苷酸)结合蛋白介导的GTP结合和水解的调节。

    在细胞中,许多相关的GTP结合蛋白质起到分子开关的作用。GDP解离下来后被GTP替换,从而接通开关,这个过程经常被细胞接受到的信号所激活。GTP结合蛋白与其他的蛋白分子相结合,从而控制这些蛋白的活性。

    在细胞中,马达蛋白水解ATP并成为ADP,从而产生定向的移动。

    细胞中的每一个核心步骤,例如DNA复制、蛋白合成、小泡出芽、跨膜信号转导,都是由十个或数十个高度协调、相互联系的蛋白质来催化完成的。

    高效的蛋白质机器由变构蛋白质装配而成,通过相互协调构象的变化来执行复杂的细胞功能。

    一个调节蛋白质密码建立在多个氨基酸侧链的共价修饰的基础之上,它使每个细胞能够控制其蛋白复合物的定位和装配。

    从细胞匀浆的粗提液开始,通过一系列层析的步骤可得到单一蛋白纯品。我们纯化某个蛋白质后,能够通过生化技术揭示蛋白质的化学形式,并且确定蛋白质精确的三维结构。

    蛋白质功能的例子

    5 DNA和染色体

    生命依赖于稳定且紧凑地储存的遗传信息。

    细胞能够储存、解读并且翻译遗传指令以形成并维持一个生物体。在细胞分裂时,遗传信息由一个细胞传递到它的子代细胞。

    每个细胞的基因(含有遗传信息的因子)都是由DNA(Deoxyribo 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

    一个DNA分子含有两条长的多聚核苷酸链,每条DNA链均由4种核苷酸亚基组成。两条链通过核苷酸上碱基基团之间的氢键作用结合在一起。

    一个生物体的DNA所包含的全套信息被称为该生物体的基因组。

    遗传信息由长的DNA分子携带,由核苷酸 A、T、G和C的线性序列编码。

    每个DNA分子是一个双螺旋,由一对互补的核苷酸链组成,由 G-C和A-T碱基配对的氢键维系在一起。

    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包含在一套染色体内,每条染色体是一条含有许多个基因的非常长的DNA分子。

    染色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携带基因——遗传的功能性单元。

    基因是含有制造特定蛋白质指令的DNA片段。

    当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时,部分核苷酸序列被转录为RNA,然后引导合成特定的蛋白质。形成每条真核生物染色体的DNA除了含有基因以外,还有许多复制起始点、一个着丝粒和两个端粒。这些序列确保了染色体可以有效地复制并传递给子细胞。

    真核细胞中的染色体由DNA和大量与之牢固结合的专一性蛋白质所构成。这些蛋白质把DNA折叠成一种紧密的形式。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

    数量最多的染色体蛋白质是组蛋白,它将DNA包在一个由被称为核小体的DNA-蛋白质颗粒所组成的重复阵列中。

    在组蛋白H1分子的帮助下,核小体包装在一起形成30nm纤丝。纤丝通常盘绕和折登,形成更紧密的染色质结构。

    染色体的结构是动态的:利用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和共价修饰组蛋白的酶,临时解压缩染色体的结构细胞可以确保涉及基因表达、复制和修复的蛋白质得以快速、局部地与相应的DNA序列接触。

    有些染色质用一种组蛋白尾巴修饰的模式,使得DNA高度浓缩,以至于包装着的基因无法表达产生RNA和蛋白质。

    染色质结构可以从一代细胞传递到下一代细胞,形成表观遗传的一种形式,帮助细胞记住在上一代细胞中的基因表达状态。

    6 DNA复制、修复和重组

    在混乱的环境中,细胞维持自身规律的能力依赖于精确复制其DNA携带的数量庞大的遗传信息。

    DNA复制的速率高达每秒1000个核苷酸。

    每次细胞分裂时,它必须复制数以十亿计的碱基对。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必须在8h内复制1000本像本书那么多的内容,出错不能多于1或2个字母。这一奇迹是由一组蛋白质组成的「复制机器」完成。

    DNA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以合成另一条链。因此DNA双螺旋中的两条链分别携带相同的信息。

    DNA分子的复制以如下方式完成,即利用DNA双螺旋的原来的链为模板合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从而形成两个相同的DNA分子,保证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细胞以及从父母传递给后代的复制。

    DNA分子复制时,它的两条链被拉开形成一个或多个「Y」形复制叉。DNA 聚合酶位于复制叉上,在每条亲链上生成一条新的DNA互补链。

    「复制机器」的核心是DNA聚合酶。DNA聚合酶以高保真性复制DNA模板,其差错率低于每10(7)个碱基出一次差错。聚合酶在沿DNA移动时能消除自身的聚合错误,这一校读过程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这种精确性的实现。

    DNA聚合醋只能朝一个方向合成新的DNA,所以人在复制叉处,只有前导链能以连续方式复制。后随链的DNA以一种「回针缝合」的非连续过程合成DNA短片段,然后由DNA连接酶将其连接起来完成DNA链。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创始新的DNA链。DNA的合成是由名为引物酶的RNA(核糖核酸)聚合酶启动的。引物酶先合成短片段的RNA(引物)随后由 DNA 聚合酶将其延长。这些引物随后被清除并代之以DNA。

    DNA 复制需要多种蛋白质的协同作用,这些蛋白质形成一个多酶聚合体复制机器,催化DNA合成。

    在真核生物中,一种称为端粒酶的特殊酶在染色体的末端合成DNA。

    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过程的失败会在DNA上留下永久性改变,这种改变就是突变。DNA序列的一个关键位置发生的突变可能严重损害生物体的健康。所以,高保真地复制和维持DNA序列对于生殖细胞和体细胞都很重要。

    被DNA复制机器忽略的极少数复制差错,由错配修复蛋白来处理。包括错配修复在内,DNA复制的总体精确度可达到每 10(9)个核苷酸出错一次。

    每当复制机器产生一个拷贝错误时,它就留下了一个错误配对的碱基,通常称为错配。继承了一个损坏的错配修复基因的个体容易患癌症。多数癌症源于积累了多个突变的细胞。

    基因的稳定性取决于DNA修复。

    由不可避免的化学反应所造成的DNA损伤由多种酶来修复,它们识别损伤的DNA,切除一小段包含损伤的DNA链,随后DNA修复聚合酶以完好链为模板,重新合成丢失的DNA。

    在进化过程中,积累DNA改变的速率非常慢。在进化了500万年以后,人和黑猩猩的DNA序列仍有98%是相同的。

    非同源末端连接允许双链DNA断裂的快速修复,这一过程经常会改变修复位点的DNA序列。

    利用同源染色体序列为引导,同源重组忠诚地修复双链DNA的断裂。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应的同源重组过程导致遗传信息的交换,产生携带新序列的DNA分子。

    可移动的遗传因子(也被称作转座子),在宿主基因组内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为遗传变异提供了来源。

    将近一半的人类基因组由可移动的遗传因子组成。其中有两类因子已扩增为很高的倍数。

    病毒是包装在蛋白质保护外壳中的基因。它们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病毒的体型很小,能通过阻挡最小细菌的超细滤膜。病毒复制本身对宿主细胞经常是致死的。

    有些病毒以RNA而不是DNA作为它们的基因组。一组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复制时必须把RNA基因拷贝成DNA。

    7 从DNA到蛋白质:细胞如何阅读基因组

    所有活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 DNA->RNA->蛋白质。DNA 中的遗传指令转换到RNA和蛋白质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

    为了表达DNA携带的造传信息,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首先被转录成RNA。转录由RNA聚合酶催化,DNA上的核苷酸序列指示RNA聚合酶何处起始和终止转录。

    RNA 在数个方面不同于 DNA。它含有核糖而非脱氧核糖,含有尿嘧啶(U)而非胸腺嘧啶(T)。与DNA在细胞内总是以双螺旋存在的形式相反,细胞内的RNA以单链分子合成,并常折叠成精确的三维结构。双链DNA不能像单链RNA般折叠。

    由于RNA是从有限的DNA区域拷贝而成的,因此他们要比DNA分子短的多(1-10万分之一)。

    RNA链在被合成的同事立即从DNA链上解离,同一基因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合成多份RNA拷贝。

    细胞合成数种不同功能类型的RNA:信使 RNA(mRNA)携带合成蛋白质的指令;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的一种组分;转运RNA(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接头分子作用;其他小分子RNA(miRNA)起着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

    DNA转录起始点称为启动子。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需要在启动子上结合一个复合通用转录因子才开始转录,而细菌RNA聚合酶只需要结合一个被称为σ因子的亚基即可开始转录。

    真核生物DNA中,大多数基因被分隔,即小片段的编码区(外显子)被非编码区(内含子)所分隔。真核生物基因从DNA转录为RNA 时,外显子和内含子都被复制。

    内含子在核内通过RNA剪接过程从 RNA 转录物上被切除。在由核微小核糖核蛋白复合物SnRNP 催化的反应中,内含子从RNA上被切除,而外显子连接在一起。

    在真核生物mRNA离开细胞核之前需要经过几个附加的RNA加工步骤,包括RNA加帽修饰和多聚腺苷酸化。这些反应连同剪接一起发生在RNA被转录之时,随后加工后的mRNA被运送到细胞质中。

    mRNA 的核苷酸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反应在细胞质中的大型核糖核蛋白装配体(即核糖体)上进行。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将信息翻译成蛋白质。核糖体是细胞中最大、最复杂的结构之一,由1/3的蛋白质和2/3的RNA组成。

    RNA内的信息向蛋白质的转换是把信息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由截然不同的符号组成。mRNA只有4种核苷酸,而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翻译不可能通过mRNA内的核苷酸与蛋白质内的氨基酸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来实现。这一过程是通过遗传密码的规则所实现。

    mRNA的核苷酸序列以三核苷酸组(密码子)解读,每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氦基酸。

    氨基酸与密码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由进传密码指定。RNA内4种不同核苷酸的可能组合产生了64种不同密码子。大多数氨基酸由不止一种密码子指定。

    蛋白质合成中,tRNA以连接物分子起作用。氨酰-tRNA合成酶将氨基酸连接至正确的tRNA。每种RNA含有一段三核苷酸序列——反密码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mRNA上的密码子匹配。

    蛋白质合成起始于核糖体在mRNA上起始密码子(AUG)处的组装,该过程由称为翻译起始因子的蛋白质调控。当到达终止密码子(UAA、UAG或UGA)处时,完整的蛋白质链从核糖体上释放。

    氨基酸逐步连接到多肽链上是由核糖体大亚基上的一种rRNA 分子所催化。因此,核糖体是一种核酶——一种可以催化化学反应的 RNA分子。

    大部分抗生素是通过抑制细菌(但不是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而起效的化合物。常用的抗生素第一次是从真菌中分离得到 。真菌和细菌常生长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中,为了取得竞争优势,真菌进化出了一种能够杀死细菌而对自身无害的毒素。由于真菌与人类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因而相互之间的关系要比任何一种细菌都要近,我们已经能够利用这些化合物来对付攻击我们身体的细菌。

    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受到精细的调控。一些蛋白质在细胞质中被称为蛋白酶体的大型蛋白质复合物降解。

    从我们目前对现存生物及其所含分子的知识来看,生命系统很有可能起源于RNA分子的进化,这些分子能催化自我复制。

    一般认为随着细胞的进化,DNA双螺旋取代RNA成为更加稳定的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而蛋白质取代RNA成为主要的催化和结构组分。然而,某些重要的反应如肽键形成仍然靠RNA催化;这一现象让我们得以一窥以RNA为基础的远古世界。

    8 基因表达调控

    典型的真核细胞只表达所有基因中的一部分,多细胞生物独特的细胞类型的产生是因为细胞分化时不同类型的细胞表达了不同组合的基因。

    多细胞生物体中的大部分特化的细胞都有能力依据所响应的细胞外信号来改变自身的基因表达模式。

    尽管表达基因时所涉的各个步骤原则上都是可以调控的,但对大多数基因来说,转录起始是最为重要的控制点。

    单个基因的转录是通过转录调控蛋白打开或关闭的。这类蛋白质是通过和一小段DNA调节序列相结合而起作用的。

    尽管每个转录调控蛋白有独特的特征,它们的大部分采用为数不多的几个蛋白质结构模体之一与 DNA 结合。折叠在模体内部的氨基酸的精确序列决定所识别的特定DNA序列。

    细菌中,转录调控蛋白通常在RNA聚合酶结合部位附近同DNA调节序列结合,激活或阻抑基因的转录。

    真核细胞中,这些DNA调节序列通常距启动子有几千个核苷酸对之远。

    真核转录调控蛋白以两种基本方式作用:①它们可以直接影响在启动子上的RNA聚合酶与通用转录因子的装配进程;②它们可以局部改变启动子区域的染色质结构。

    真核生物中,基因的表达通常是通过转录调控蛋白的组合来控制的。

    多细胞植物和动物中,不同类型细胞产生不同的转录调控蛋白,确保只有适合那种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

    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具有一定机制以确保它们的后代“记住”自己应该是什么类型的细胞。

    单个的转录调控蛋白如果在合适的前体细胞中表达,能触发生成一种特殊的细胞类型甚至整个器官。

    在转录发生后,细胞依旧可以控制基因的表达。这类机制通常是依赖可以影响它自己的转录或是翻译的RNA分子实现的。

    微小RNA(miRNA)通过和特定mRNA的碱基配对从而调控它的稳定性和翻译来控制基因的表达。

    细胞有一套防御机制来摧毁大部分由病毒产生的“外源”双链RNA。科学家将这个机制,即RNA干扰技术,用于失活目的基因。方法是将针对目的基因mRNA上的双链RNA注射到细胞中。

    9 基因和基因组如何进化

    通过对现代生物体间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我们现在开始重现以第一个细胞开始至今数十亿年间基因组的进化过程。

    遗传变异——进化变异得以产生的原料——产生的机制有很多,最后导致基因组核苷酸的改变。这种改变的范围从单点核苷酸突变到大规模DNA序列的重复和重排。

    调控 DNA 中的点突变在我们消化乳糖的能力上也起了作用。我们最早的祖先原本是乳糖不耐受的,因为用于分解乳糖的酶乳糖酶仅仅在婴儿时期产生,而不食用母乳的成年人就不再需要这种酶。大约10,000年以前,当人类开始从家畜身上获得乳汁,人群中慢慢出现了变异基因,使得即便是成人也能够表达乳糖酶。现在我们知道成人能够消化乳糖是因为他们乳糖酶基因的调控 DNA序列中发生一个点突变,导致乳糖酶在人的一生中都得以表达。在这个层面上说,能够消化乳糖的成人属于「变异人」。这种新的特征在人群中的传播相当迅速,特别是在以牛奶作为一种重要营养来源的社会。

    导致生物体选择优势或是选择中性的遗传变异将会被延续,而那些严重影响生物体健康的变异将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基因重复是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旦基因重复得以发生,这两个拷贝基因能够积累不同的突变而发生特化,从而行使不同的功能。在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多轮基因重复和分离的发生产生了大的基因家族。

    基因间外显子交换能够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杂合蛋白,这极大地推动了新蛋白的产生和进化。

    人类基因组包含3.2×10(9)个核苷酸对,分布于22个常染色体和2个性染色体上。其中编码蛋白质或结构RNA、调节RNA和催化RNA的DNA序列仅占基因组的百分之几。

    人类生殖细胞系每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平均每600万个核苷酸中存在0.6个差错。由于我们的绝大部分DNA序列并不受到任何精确的约束,因而很多这类变异都是选择中性的。

    人类的两个不同个体间每1,000个核苷酸对中平均有1个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塑造了人类的个性化特征,也为依靠DNA序列分析识别个体提供了基础。

    比对不同物种间的基因组序列是我们识别基因或找出基因组中其他功能性区域的一种有力的方法。

    由于相关物种(如人类和小鼠)具有很多共同的基因,因此能对这些基因的调节产生影响的那些进化变异对于我们认识这些物种间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10 基因及基因组分析

    重组DNA技术彻底地改变了细胞研究,使研究者们有可能任意地从细胞的几千个基因中挑出一个基因,并确定该基因精确的分子结构。此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限制酶能把大的DNA分子切割成特定的一系列DNA片段,每种限制聽只在一个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位点切开DNA双链。DNA片段可用凝胶电泳根据其大小分开。

    核酸杂交能够在核酸片段混合物中检测出任何给定的DNA序列或RNA序列。此技术依赖于一个事实,即单链DNA或RNA只同与其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核酸形成双螺旋。

    用英光染料或放射性核素标记序列已知的单链DNA,可以作为杂交反应中的探针。

    任意序列的短DNA链都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合成。

    DNA克隆技术使我们能够从几百万个序列中,选出某个DNA 序列并得到该片段无限量的纯化物。

    DNA连接酶可在体外把一些DNA片段连按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重组DNA分子。

    将DNA 片段插人到可以进行复制的DNA分子如质粒中,然后将重组的DNA 分子引人快速分裂的细胞,通常是细菌中,在每次分裂中该DNA均被复制。通过该方法这些片段可以得以保持完好并且进行扩增。

    代表一个生物体完整基因组染色 DNA的克隆片段的集合称为基因组文库。文库通常以成千上万株细菌克隆的形式保存,每个克隆携带一个不同的DNA片段。

    cDNA文库是含有一种特定细胞类型或者组织的总mRNA的DNA拷贝。与基因组DNA克隆不同,克隆的cDNA主要含有蛋白质编码序列,没有内含子、基因调控序列和启动子。当想将克隆的基因用于表达蛋白质时,它们是最适合的。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在体外利用纯化的DNA聚合酶进行DNA扩增的有力武器。PCR需要已知被扩增DNA的序列,因为必需合成位于被复制 DNA 两端的寡聚核苷酸引物。

    历史上,从DNA文库中克隆基因是通过杂交技术来鉴定出含有所需序列质粒的;现在,绝大多数基因的克隆只需利用PCR从DNA或者mRNA样品中大量扩增就能得到某一段特定的序列。

    现在的技术能够快速确定任意一段DNA的核苷酸序列。

    已经确定了上百种不同生物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其中包括细菌、古细菌、酵母、昆虫、鱼类、植物和晡乳动物。

    细菌,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被工程改造后可以用于大量合成来自其他物种的任何一种蛋白质,从而使得科学家能够研究那些稀有或者难分离的蛋白质。

    利用重组DNA技木,一个蛋白质可以与一个分子标签连接,如绿色茨光蛋白(GFP),可以在细胞内道踪其运动轨迹。以GFP为例,蛋白质可以在活的生物体内进行监测。

    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可以精确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或者RNA在细胞和组织内的位置。

    DNA 微阵列代表了一个同时进行大量杂交反应的平合,可以人用于同时检测成干上万个基因的表达。

    克隆的基因能通过重组DNA技术永久性地插入到细跑或者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充隆的基两在可以体外进行改造以产生突变的基因,然后再重新插入到细胞或者生物体中以研究基因的功能。

    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其从生物体的整因组中敲除。然后研究该敲除对生物体外观和行为的影响。

    细胞或者生物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可以通过RNA干扰(RNAi)的技术加以柳制,它能够防止一条mRNA翻译成蛋白质。

    11 膜的结构

    活的细胞就是一个装在容器内的分子自我复制系统,该容器就是质膜。没有质膜就没有细胞。

    细胞膜使细胞建立起屏障,把特定分子限定在特定区室内。

    细胞膜由镶嵌着蛋白质的连续两层(双层)脂质分子组成。

    脂双层给所有细胞膜提供了基本结构和屏障功能。

    膜脂质分子同时具有疏水和亲水两种区域。当膜脂质分子置于水中时,它们会自发地聚集成双层,形成破裂后可重新密封的封闭区室。

    膜脂质分子有三大类:磷脂、固醇、糖脂。

    脂双层具流动性,单个脂质分子能在其自己所在的单层内扩散;但是它们不能自发地从双层的一个单层翻转到另一单层。

    质膜的两层脂质组成成分不同,反映出细胞膜的两个面有不同的功能。

    一些细胞通过改变膜的脂质成分来调节膜的流动性。

    膜蛋白负责膜的大部分功能,例如,转运水溶性小分子穿过脂双层。

    跨膜蛋白通常以一个或多个α螺旋穿过脂双层,但有时以圆筒状β折叠穿过脂双层。

    一些膜蛋白不延伸穿过脂双层,而是通过非共价键与其他膜蛋白相连或以共价键与脂质相连的方式连接在膜的一面或另一面上。

    大多数细胞膜由一个相连着的蛋白质框架所支撑。例如,在质膜下形成细胞皮层的纤维蛋白网络。

    虽然许多膜蛋白能在膜平面内迅速地扩散,但细胞通过一些方法,把蛋白质限制在特定的膜域,并把一些特殊蛋白质连接到胞内或胞外的大分子上,从而限制这些蛋白质的运动。

    暴露在细胞表面的许多蛋白质和一些脂质与糖链连接,有助于保护和润滑细胞表面以及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识别。

    12 膜转运

    细胞膜的脂双层对非极性小分子(如氧气、二氧化碳)和非常小的极性分子(如水)具有通透性,而对于大多数大分子,水溶性分子和所有的离子是高度不通透的。营养物、代谢物和离子由膜转运蛋白转运穿过质膜和细胞内膜。

    细胞膜含有许多转运蛋白,每种转运蛋白负责跨膜转运特殊类型的溶质。有两类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电化学梯度表示作用于一种离子的净驱动力,综合这种离子的浓度以及电场。

    在被动转运中,不带电荷的溶质自发移动,顺其浓度梯度而下;带电荷的溶质(离子)自发移动,顺其电化学梯度而下,水顺其渗透梯度而下。在主动转运中,不带电荷的溶质或离子在需能过程中逆其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转运。

    载体蛋白结合特定的溶质(无机离子,小的有机分子,或两者),并通过改变构象转运它们穿过脂双层。构象变化首先将结合溶质的部位暴露在膜的一侧,然后在另一侧。

    载体蛋白能作为泵,利用ATP水解、Na+ 或H+的下坡流动或光提供的能量,逆其电化学梯度转运溶质上坡。

    动物细胞质膜内的 Na+-K+ 泵是一种ATP酶,它主动转运Na+出细胞和K+进细胞,维持陡峭的跨质膜Na+梯度,用于驱动其他主动转运过程和传播电信号。

    通道蛋白形成穿过脂双层的水孔,溶质能通过水孔扩散。由载体蛋白进行的转运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而由通道蛋白进行的转运总是被动的。

    大多数通道蛋白是选择性的离子通道,允许有适当大小和电荷的无机离子顺其电化学梯度下行而穿过膜。通过离子通道的转运比通过任何已知载体蛋白的转运至少快1000倍。其他通道则运输水分子或是别的代谢物。

    大多数离子通道是门控的,瞬间打开以应答特殊的刺激,如膜电位的变化(电压门控通道)或结合配体(配体门控通道)。

    即使在离子通道被特殊刺激打开时,该通道也不持续开放着:它们随机切换于开和关的构象之间。活跃的刺激增加通道处于开放状态所占的时间比例。

    质膜两边不均匀的电荷分布决定了膜电位,当离子流经开放的通道时,膜电位发生变化。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内,K+选择性泄漏通道维持静息膜电位在负值,非常接近于K+跨膜迁移的驱动力接近于零时的值。

    神经元以动作电位形式传播信号,沿着轴突传播长距离而不诚弱。动作电位通常由电压门控Na+通道介导。它应答质膜的去极化而打开。

    神经未梢内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将电信号与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耦合起来。在突触后靶细胞内神经递质门控离子通道将这些化学信号转换回电信号。

    兴奋性神经递质打开对Na+通透的神经递质门控通道,使突触后的细胞膜朝向启动动作电位的阈电位去极化。抑制性神经递质打开神经逆质门控CI-通道,以此维特突触后细胞膜极化而抑制启动动作电位。

    13 细胞如何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糖可能是最重要的燃料分子。

    蛋白质、脂肪和多糖构成我们所吃食物的大部分,这些食物必须被分解成比较小的分子才能为我们的细胞所利用。

    利用酶将复杂分子降解成简单分子的过程称为分解代谢。

    食物分子的酶促分解作用的第一阶段是消化作用,它或者在细胞外(小肠中)进行,或者在细胞内一种叫溶解酶体的特化的细胞器中进行。消化以后,源自食物的有机小分子进入细胞质中被氧化。

    葡萄糖和其他食物分子被受控制的氧化作用逐步分解,提供ATP形式和NADH形式的化学能。

    来自于食物的糖由不同的反应分解: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氧化磷酸化作用(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糖酵解反应把葡萄糖(六碳糖)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三碳糖),产生少量的ATP和NADH分子。

    氧存在时,丙酮酸转变成乙酰CoA和CO2。柠檬酸循环随后将乙酰CoA中的乙酰基转移至CO2和H2O。这些氧化反应中释放的许多氧化能以高能电子形式储存在载体NADH和FADH2中。真核细胞中所有的这些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

    食物中其他主要能源是脂肪。由消化脂肪产生的脂肪酸输人到线粒体中,并氧化为乙酰CoA 分子,这些乙酰CoA分子进一步通过柠檬酸循环被氧化并产生NADH和FADH2,就像从丙酮酸衍生乙酰 CoA一样。

    NADH和FADH2将它们携载的电子传递至线粒体内膜的一个电子传递链,在那里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以驱动ATP合成。食物分子分解时捕获的大部分能量在这个氧化磷酸化过程中被收集。

    我们摄入的食物不仅是代谢能量的来源,也是生物合成的原材料。柠檬酸循环和糖酵解的许多中间体是合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特殊分子的代谢途径的出发点。

    一个细胞中同时进行着的数以千计的不同反应是密切协调的,这使细胞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并始终能行使其功能。

    身体需要持续的葡萄糖供应来满足代谢的需要。比如,大脑细胞几乎全靠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

    人处于缺少食物或剧烈运动的时期,血液中的葡萄糖消耗比合成快。补充血液中葡萄糖的一个途径是从小分子的非糖类有机分子合成,如乳酸、丙酮酸或者氨基酸。反馈调节的一种复杂形式是调节一些关键的酶的活力使细胞从分解葡萄糖转向合成葡萄糖(糖异生)。在哺乳动物中,糖异生主要发生在肝脏细胞中。

    细胞把食物分子存储在特殊的存储器中。

    就量而言,脂肪是远比糖原重要的能量储存形式。1g脂肪氧化所释放的能量几乎是1g糖原氧化所释放的2倍之多。糖原与大量的水结合,因此若储存同样多的能量,所需要的糖原的实际质量与脂肪相比相差达6倍。

    一个成年人储存的糖仅够进行一天正常活动,而储存的足量脂肪可维持近一个月。如果我们身体的主要燃料存储器必须携载糖原而非脂肪,那么体重将平均增加近30kg。

    我们的脂肪大多以不溶于水的三酰甘油形式的脂滴储存在特化的脂肪细胞中。响应激素的信号,脂肪酸会从这些脂滴中被释放出来进人血液,按需要供其他的细胞使用。这种需求在个体一段时间未进食后上升;即使正常的夜间停食也会动用脂肪。早晨,进人柠檬酸循环的多数乙酰CoA来自脂肪酸而不是葡萄糖。而餐后,多数进入柠檬酸循环的乙酰CoA来自食物来源的葡萄糖,任何过量的葡萄糖都会被用来补充消耗掉的糖原储存或者用来合成脂肪(虽然动物细胞很容易将糖转为脂肪,但它们不能把脂肪酸转化成糖)。

    葡萄糖亚基在动物中以糖原形式、在植物中以淀粉形式储存。

    动物和植物以脂肪形式储存脂肪酸,植物产生的食物库是动物(包括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

    14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能量生产

    线粒体、叶绿体以及许多细菌都通过以细胞膜为基础的化学渗透偶联机制产生ATP。

    线粒体利用糖和脂肪酸氧化作用获得的能量驱动动物细胞所需的大多数ATP的产生。在线粒体中,糖代谢是完全的,释放的能量被有效地利用,以致每一分子葡萄糖氧化能产生30个分子的ATP。

    线粒休具有内膜和外膜。内膜中包围着线粒体基质。基质中含有许多酶,包括那些柠檬酸循环中的酶。这些酶从乙酰CoA的氧化作用中产生大量的NADH和FADH2。

    在线粒体内膜中,由NADH和FADH2,提供的高能电子沿着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最终在一个能量方面有利的反应中与氧分子结合。

    在呼吸链上电子传遊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一些能量被用于将H+从基质中泵送出去,由此建立起一个跨膜电化学质子梯度。泵送质子是由埋在膜中的三个大型呼吸酶复合物执行的。

    由此产生的跨越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质子梯度使氢离子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回流到基质中,从而制造ATP。

    电化学质子梯度还驱动进出线粒体的代谢物的主动运输。

    在叶绿体和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中,高能电子是在光被叶绿素吸收时产生的。这种能量被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中的一种称作光系统的蛋白质复合物捕获。

    电子传递链与光系统一起将电子从水中传递给NADP+,形成 NADPH。分子氧作为副产品而产生。

    叶绿体中的电子传递链也能够产生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梯度。如同在线粒体中那样,跨类囊体膜质子梯度被埋在膜中的ATP合成酶用以制造ATP。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和NADPH在叶绿体内用以驱动叶绿体基质中的碳固定循环,从而由CO2产生糖。这种糖被输送到胞质溶胶进行代谢,并为细胞的其他部分提供有机碳、ATP(通过线粒体)和还原力。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被认为是从被最原始的真核细胞内吞的细菌进化而来的。它们都保留了自身的基因组以及类似细菌的分裂机制。

    化学渗透偶联机制分布广泛且起源古老。现今有些细菌的生存环境与设想中的早期地球环境十分相似,这些细菌也利用化学渗透偶联制造ATP。

    15 胞内区室及转运

    真核细胞含有很多膜被细胞器,包括细胞核、内质网(ER)、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线粒体、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和过氧化物酶体。

    大多数细胞器的蛋白质都是在胞质溶胶中合成,然后转运到它们行使功能的细胞器中。氨基酸序列中的分选信号引导蛋白质运向正确的和胞器;在胞质溶胶中行使功能的蛋白质没有这种信号,它们维续留在合成的地方。

    核蛋白含有核定位信号,帮助指导核蛋白从胞质溶胶通过主动转经贯通两层核孔到达细胞核内。蛋白质不需要解折叠其构象就能进人核内。

    大多数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在细胞溶胶中合成,并通过其膜上的蛋白转运体被主动转运到细胞器中,蛋白质必须解折叠以使它们蜿蜒通过在线粒体或叶绿体膜上的蛋白转运体。

    内质网是细胞的膜工厂;它合成大部分的细胞脂质以及许多蛋白质。蛋白质由结合在粗面内质网表面的核糖体合成。

    如果在胞质溶股中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具有内质网信号序列,它会被位于胞质溶胶内的信号识别颗粒(SRP)所识别,从而将核糖体引向内质网;核糖体-SRP复合物与内质网膜上受体的结合便启动了转运过程,使生长的多肽链通过转运通道穿过内质网膜。

    预定分泌出去或到细胞器腔内的可溶性蛋白被完全转运人内质网腔,而预定到内质网膜或其他细胞膜的跨膜蛋白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跨膜α螺旋锚定在脂双层中。

    在内质网腔内,蛋白质折叠起来,与其他蛋白质装配,形成二硫键,并被修饰连上寡糖链。

    离开内质网是一个重要的质控步骤;不能正确折叠或不能与它们正常的结合对象结合的蛋白质,都被伴侣蛋白留在内质网内并最终被降解。

    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积累可引发扩展内质网的反应,因此增加了其正确折叠新蛋白的能力。

    蛋白质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以及从高尔基体转运到其他目的地,都是由持续从一个膜上芽生并持续与另一个膜融合的转运囊泡介导的,这个过程称作囊泡转运。

    芽生的转运囊泡在其胞质溶胶面具有独特的外被蛋白;外被蛋白的装配驱动了出芽过程,而且外被蛋白帮助受体及其结合的货物分子进人正在形成的囊泡中。

    有被囊泡在断离后迅速失去其蛋白质外被,使其能停靠并与特殊的靶膜融合;停靠和融合由位于囊泡和靶膜上的蛋白质介导,包括Rab蛋白和SNARE蛋白。

    高尔基体从内质网接受新合成的蛋白质;施以寡糖修饰,分选蛋白质,并把蛋白质从反式高尔基体网络分送到质膜、溶酶体或分泌囊泡中去。

    在所有真核细胞中,转运囊泡不断从反式高尔基体网络上芽生并与质膜融合,这个过程称作组成性胞吐;这个过程将质膜脂质和蛋白质运送往细胞表面,并在分泌过程中将分子从细胞中释出。

    特化的分泌细胞也有一种调节性胞吐途径,在这一途径中,当细胞得到分泌信号时,储藏在分泌囊泡中的分子通过胞吐从细胞中释出。

    细胞通过胞吞摄人液体、分子,有时甚至是颗粒,在胞吞时质膜的一些区城内陷并断离,形成胞吞囊泡。

    胞吞的大部分物质被运送到内体,然后再到溶酶体,在那里被水解酶所降解;然而,胞吞囊泡膜的大部分组分通过转运囊泡再循环回到质膜被重新利用。

    16 细胞通讯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通过许多不同的细胞外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在动物中,激素经血液运载到远方的靶细胞,但大多数其他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往往仅作用于短距离。相邻细胞常通过直接的细胞表面接触进行通讯。

    产生激素的细胞称作内分泌细胞。例如胰脏的一部分就是一个内分泌腺体。它所产生的激素就是胰岛素,可以调控整个身体的葡萄糖摄取。

    细胞外信号通过和受体蛋白结合并激活它产生对靶细胞的刺激。每一个受体识别一种特殊的信号分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几种不同的信号传导方式,可以想象一下,为了给某场演讲、音乐会或者足球比赛做宣传的时候。内分泌信号将会倾向于通过无线电台来广播这个消息。局部旁分泌信号则等同于在所选的布告栏上贴传单。长距离而自身的神经信号就如同一个电话或是一封电子邮件,那么接触依赖性信号传导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式的面对面交流。至于自分泌信号传导,就好像你给自己留了一个勿忘出席的便笺。

    小的疏水性细胞外信号分子如类固醇激素和一氧化氮,能直接跨质膜扩散;它们激活细胞内受体蛋白,这些细胞内受体蛋白或是转录调控蛋白,或是酶。

    大部分细胞外信号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它们和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将胞外信号转化(转导)成不同的胞内信号。

    细胞表面受体有三大类:①离子通道偶联受体;②G蛋白偶联受体;③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和酶联受体响应细胞外信号,激活胞内一条或数条信号通路,从而改变细胞行为。

    关闭信号通路和开启它们同样重要。信号通路中每一个激活的成分都必须随后被抑制或是从通路中移去以备下次再用。

    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一种三聚体状态的GTP结合蛋白,称为G蛋白。G蛋白起分子开关的作用,短时间内把信号向前传送到细胞内部,随后通过水解G蛋白结合的GTP为GDP而关闭它们自己。

    某些G蛋白直接调节质膜中的离子通道。其他的G蛋白激活(或失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或降低)细胞内小信使分子cAMP 浓度。还有别的G蛋白直接激活磷脂酶C。磷脂酶C产生小信使分子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

    IP3打开内质网膜上的 Ca2+通道,急速释放游离Ca2+流涌入胞质溶胶。Ca2+本身作为一个小的细胞内信使,使许多Ca2+响应蛋白的活性发生改变,包括钙调蛋白。钙调蛋白激活各种靶蛋白诸如 Ca2+/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CaM激酶)。

    cAMP的增加激活蛋白激酶A(PKA),而Ca2+和二酰甘油共同激活蛋白激酶C(PKC)。

    PKA、PKC和CaM激酶选择性地磷酸化靶蛋白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由此改变蛋白的活性。不同类型的细胞含有不同的信号组合和效应靶蛋白,因此以不同的方式受影响。

    许多酶联受体具有起酶作用的胞内蛋白结构域。大部分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它们磷酸化自身并选定在酪氨酸上的胞内信号蛋白。

    RTK上的磷酸酪氨酸作为各种胞内信号蛋白的停泊位点,常常包括小型的GTP结合蛋白Ras。Ras 激活一个三蛋白MAP激酶信号转导组件,帮助将信号从质膜传送到核。

    通过造成Ras的持续活性而刺激细胞增殖的那些突变是许多人类癌症的共同特征。

    一些RTK通过激活肌醇三磷酸激酶来刺激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存活。肌醇三磷酸激酶磷酸化特定的肌醇磷酸酯来产生在质膜上的脂停泊位点,从而使得特定的信号蛋白聚集并激活其他蛋白。

    一些受体,包括Notch和细胞因子受体,激活一条通往核的直接通路。与激活信号级联反应不同,受体活化了质膜上的转录调控蛋白。后者随后迁移到核内,激活特异的基因。

    植物和动物一样,使用酶联细胞表面受体来控制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中的胞外信号常常通过解除信号响应基因的转录抑制来起作用。

    不同的细胞内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使细胞能对复杂的信号组合产生适当反应。某些信号组合使细胞得以存活,另一些信号组合可起细胞增殖。当不存在任何信号时,大部分细胞会通过调亡杀死它们自己。

    17 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由一个以中间丝、微管和肌动蛋白丝所组成的细胞骨架支撑,并由它们在空间上组织细胞质。

    中间丝是由纤维蛋白形成的稳定的、绳状的聚合体,它使细胞具有机械强度。其中有些位于核被膜之下,形成核纤层,其余的分布在整个细胞质中。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二聚体聚合形成的坚挺、中空的管子。它是极性的结构,有一个缓慢生长的负极和一个迅速生长的正极。

    像中心体那样,微管在组织中心里先成核再向外生长。微管的负极埋在组织中心里。

    细胞中大部分微管处于动态的不稳定状态,在伸长状态和缩短状态之间变化。这些被称为动态不稳定性的状态转换是由结合在微管蛋白二聚体上的GTP的水解来控制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好评多(143+)
  • 方便(413+)
  • 速度慢(622+)
  • azw3(494+)
  • 赞(441+)
  • 图书多(106+)
  • 五星好评(376+)
  • 内涵好书(73+)
  • 无盗版(173+)
  • 体验满分(618+)
  • 值得购买(672+)
  • 赚了(380+)

下载评价

  • 网友 利***巧: ( 2024-12-22 22:28:20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林***艳: ( 2024-12-14 02:26:57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权***波: ( 2025-01-06 01:08:04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薛***玉: ( 2024-12-11 08:04:59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步***青: ( 2024-12-24 00:45:30 )

    。。。。。好

  • 网友 寇***音: ( 2024-12-10 01:32:43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戈***玉: ( 2025-01-01 22:37:39 )

    特别棒

  • 网友 康***溪: ( 2025-01-01 10:49:59 )

    强烈推荐!!!

  • 网友 苍***如: ( 2024-12-21 06:15:33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后***之: ( 2024-12-19 16:14:3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