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才教育: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第2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圣才教育: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第2版)精美图片
》圣才教育: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第2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圣才教育: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第2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14481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48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3:25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亦天 发布时间:2022-03-10 21:17:51

    平平无奇小绘本

  • 作者:转身 发布时间:2022-02-08 18:45:14

    蛮好笑的

  • 作者:CEF94 发布时间:2021-10-26 16:03:05

    读过后,对严复的思想以及晚年的转变有所了解,不愧为近代四方思想之“盗火者”。

  • 作者:azur 发布时间:2015-02-19 19:46:18

    短篇的最后一本 那时已经改名哆啦a梦惹 买全后炒鸡开心 看完最后一个故事却发现咦怎么没有结局 #10岁的我珍素naive#

  • 作者:Pazu 发布时间:2015-12-30 13:52:07

    作者对科学家的情史那也是相当的了解啊,科科

  • 作者:胡阿忧 发布时间:2014-12-31 16:32:06

    这可能是我今年读到最重要的一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有理论知识,有实际数据,有趋势研究,非常棒的一本书!


深度书评:

  • 《做一个找回了快乐的普通人》

    作者:木木 发布时间:2020-08-07 14:21:20

    1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书中蛤蟆先生所经历过的挣扎、沮丧,无助和悲伤,那一刻,就像是在说自己。心中回想起种种故事,一只普通的蛤蟆的故事让人第一时间代入了。

    而实际上这本书就是写给作为普通人的蛤蟆君的——是那些每天为生活打拼,真实而真切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在平凡的日子里,他们有一天会突然陷入爆发式的消极情绪中: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自我评价降低、状态低迷,感受到难以控制的悲伤。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中,当朋友们发现了蛤蟆“不对劲”时,蛤蟆自己也完全摸不着头脑,他只能对朋友说:“家里太乱,抱歉了。可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说完便放声大哭。

    “蛤蟆”其实是你,是我,或是他,它就是每一个人。而书中的开场在人们生活中也并不陌生:每个人都向往开心的生活,但突然间却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这本书二十多年前在英国出版后,很快登上英国亚马逊心理咨询类图书头名,很多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把这本书推荐给自己的同行、学生,以及那些存在心理问题,或是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普通读者——从那一天起,它长销至今,成为英国国民级的心理咨询入门读物。可以说,对于读者人生的普适性是这本书畅销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这本书讲述了十次心理咨询的故事,其中的第一次便颇具戏剧性:蛤蟆本来就是被逼着去看心理医生的,连账单也由朋友代付,结果咨询师苍鹭相当不客气地请他下次别来了。他对蛤蟆说:“咨询必须是个自愿的过程。这不是钱的问题,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本人,否则我们无法合作。”蛤蟆灰头土脸,但想要正常和快乐起来的意愿最终占了上风——他决定撑下去,看看会发生什么。临别时苍鹭直视着蛤蟆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假如我们能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于是,深入心灵的十次咨询就此展开——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问过蛤蟆很多问题,包括问他是否因为情绪抑郁而产生过自sha的念头。虽然“自sha”是一个可怕的词,但蛤蟆听到后居然感到莫名的释然,他意识到来作心理咨询这个行为本身也代表着最可怕的时刻暂时过去了。

    蛤蟆在咨询室里有过多次的情绪爆发。他曾哭着对咨询师说出对自我的质疑:“我这一辈子都干了些啥?我又干成过啥事儿呢?”他告诉咨询师自己感到非常不快乐,很悲惨、很内疚,还感觉备受责难,连他的朋友们,”他们对待我的态度都非常可怕”。当蛤蟆哭泣时,咨询师只是默默地递上纸巾,他告诉蛤蟆:如果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否认情绪,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会让人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残缺。

    为了深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才触发了蛤蟆的不快乐,咨询师带着他回溯和梳理了发生在他生活中的种种往事。正是通过这宝贵的十次咨询,蛤蟆过往和现在的人生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我们突然发现,每一个个体从原生家庭成长开始客体关系的发展历程,其实都毫不例外地上演着相似的人生。蛤蟆和每一个人一样在童年时期学习和建立起与人相处的“模式”,又在青春期尝试最初的自由,开始“选择”并不断探索自己。因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能脱离上一个阶段的经历,所以成年后的蛤蟆也必须要带着他过往所有的收获和缺憾走下去——有读者在阅读这个故事时说:“我和我的父母都在这本书中出现了!不,这不是一本书,这就是我的人生故事!”

    在这本书中,咨询师还和蛤蟆一起分析了人们身上常见的“讨好型人格”、“无法表达愤怒”、“难以拒绝强势者”、“自我审判”等现象,蛤蟆第一次站在了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了这些倾向的成因。在咨询的全过程中,蛤蟆的内心不时有挣扎,也曾想抗拒这个痛苦的过程,幸好咨询师一直陪伴着他,实现了最初对蛤蟆的承诺:“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 而这也是本书最温暖的底色,是对人和对心灵的真诚关怀。

    3

    拿起这本书的读者会发现自己很少读过这么美妙的心理学专业图书:文笔和结构都是上乘之作,描写生动,对于人物个性及情感有细致入微的描写——任何一个读者只需两三个小时便可将书流畅地读完。

    另外,这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它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放进了蛤蟆的故事当中,很多读者通过这本书接触到了心理学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术语,毫无困难就掌握这些理论并获得进一步行动的力量。

    比如,在描述童年对人们性格塑造的重要性时,咨询师用一段比喻让蛤蟆充分理解了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想象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只住着三个人:你和其他两个人。那两个人的身高比你高一倍还多,所有的事情你都得完完全全依赖他们,不光是吃喝,你的情感需求都得靠他们来满足。他们通常都对你很好,你也用爱来回应他们。但有些时候,他们会对你生气,这让你感到害怕和不快。他们是那么的高大有力,所以你感到很无助。”

    蛤蟆就此理解到,正是童年时发生的事情和经历的情感体验塑造了后来的自己,自己在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通过这个领悟,咨询师教会蛤蟆用战略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人生: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当你知道其成因及规律后,会发现大家其实剧本都一样,只是演法不同。这样你就能有的放矢地去探索缺失的部分,找到自己问题的根源。你当然可以照着人生既定的脚本走,这样就可以一路责怪环境、父母或是别人,但也完全可以扔掉剧本、打破从以往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

    咨询师苍鹭告诉蛤蟆: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对过去每段经历的依赖,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责怪,而是负起责任来——这样如何?”

    4

    每次离开咨询室,咨询师苍鹭总会说的一句话是“下周再见。”有一次他还加了句:“蛤蟆,要照顾好自己。”因为就是在那一天,咨询师向蛤蟆明确了只有他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点。他还说:“蛤蟆,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最终,蛤蟆完成了自己的十次咨询,他在“情绪温度剂”上的分数是非常良性的9分——这个自评之所以不是满分10,是因为蛤蟆对未来有了更好的预期,他想把更好的东西留给今后。

    咨询结束的那一天蛤蟆去参加了朋友聚会——对!就是那一群关心他、逼着他去做心理咨询的朋友——他们尽享佳酿,讲述各自未来的打算。当朋友们听说蛤蟆居然卖掉了祖传的蛤蟆庄园并要去伦敦闯天下时都大吃一惊,蛤蟆则精神抖擞地对朋友们解释说,“如果你体格小,又只住过弹丸之地,自然就觉得‘大世界’又大又可怕。”但蛤蟆一点不怕,很显然,他已经做好了开始一段新生活的准备。

    蛤蟆是对的,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就是为了经历更多并最终变成自己吗?人的成长必定永远是一场战斗,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快乐,而且是那种从内心生出的快乐而非依赖外力,它绵绵不绝,在人生低谷时指引前行,让我们不再害怕、不再悲伤。在这本书的最后,聚会散场,蛤蟆与朋友们道别——那是多么宁静和笃定的一天啊,蛤蟆在和煦的夜风中骑车飞驰在乡间的路上,一路还大声唱着歌。他是这样唱的:

    世上英雄辈出,史书皆有出处。

    若论大名万世瞩目,还得数我蛤蟆!

    这是一只战胜了悲伤,或者说是战胜了自己的蛤蟆,是一个平凡生活里的英雄、一个努力找回了快乐的普通人。

  • 哲学的故事:一切“主义”皆是时代的召唤,在解构与重建中把握平衡

    作者:姜白 发布时间:2018-12-06 14:49:57

    如果将目光放远,纵观人类历史上所有哲学家的思想走向,我们发现,

    一切哲学主张无不是时代需求的倒影

    ——

    激情澎湃则呼唤理性,理性刻板则召唤激情

    一切“主义”皆是时代的召唤,历史命题在解构与重建中曲折前进

    试图响应这召唤的先哲,从失衡中把握平衡的某点,并千方百计把成果传播给世人,这或许是“普度众生”最现实的写照。

    既然不产生经济效益,我们凭什么学哲学?

    培根回答:“

    你首先应追求思想的完美,其他的东西即使不尾随而来,也会失去了而浑然不觉。

    哲学让我们不从事物现在、过去或未来的样貌考察,而立足不变的本质剖析;

    洞察一切艺术与科学、技能与理论在炉火纯青之时的共性,把握其内在的共通命运;

    让在漫长历史中发展到过分细枝末节的技艺返璞归真,以免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剖析自己行为模式的深层渴望,认识真实的需求并重新规划人生

    如叔本华承认痛苦是人生的常态,因此平静地对待一切悲喜;如苏格拉底把死亡视作探索真理的最后禁地,因此满怀期待的奔赴死的新生。

    哲学不使我们富有,却使我们自由

    ——这或许是最佳答案。

    01. 古希腊哲学故事「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英雄主义者苏格拉底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商业的繁荣催生了科学、哲学和艺术,时人试图以哲学手段解释世界本源。

    当时人性善恶观分为两类:一类如卢梭,认为人性本善、文明是恶;一类如尼采,主张人性超乎善恶之上、不能区分

    苏格拉底属于后者,支持贵族式民主、先天具有反民主倾向。

    他不试图掀起政体逆流,而是基于客观立场,反思亟待解决的制度缺陷。

    然而这种积极的探索,被政客视作对权威的挑战,足见哲学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背道而驰——

    哲学造就超然的智者,政治需要才能中等的凡人

    苏格拉底与平民关系也不和睦,其本意启迪智慧的追问被视作挑衅。雅典人用“莫须有”的罪名把他送上法庭。

    苏格拉底燃烧着英雄主义者的灵魂,自愿以死彰显真理之神圣,最终化流放为死刑,上演了行为艺术的巅峰

    理想主义者柏拉图

    :目睹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坚决抵制群氓的民主制。

    他认为狡诈者将利用对甜言蜜语喜闻乐见的民众,造就披着民主外衣的独裁

    柏拉图将理论形成著作,构建了哲学家当王的

    《理想国》

    ,其中澎湃的激情极具召唤力。

    如雪莱所说:“

    严密精深的推理和狂乱热烈的诗情,为绮丽和谐的词藻所融合,呈现了罕见的统一,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音乐洪流,驱使说服力向前急驰,压得读者喘不过气来。

    人凭借理性判断,却迫于感性行动。

    这是人很难像喜欢柏拉图那样,热爱亚里士多德的原因。

    现实主义者亚里士多德

    :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时吾尤爱真理”,可以窥视师生思想的分歧。

    二者的论辩,代表了西方哲学两种思想倾向之分歧:

    柏拉图主义是理想者的故乡,亚里士多德主义是现实者的家园

    冷酷的斗争恰恰体现二者思想的一脉相承。

    毕竟,

    激烈的辩论要么发生在最无知者之间、要么发生在最具智慧者之间

    亚里士多德创造了大量术语,以至于今天不使用亚里士多德的词汇就不能谈哲学。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是从愉快的对话到严谨的学术的必然过程

    02. 中世纪的神学锁链——「飞越疯人院」

    培根对理性的呼唤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栖身在宗教屋檐下,试图用神学前提得出科学结论。

    一千年后,伴随海外贸易、十字军东征,禁欲主义和独断教条的前途终被断送。

    培根这样批评根源自古希腊“斯多葛主义”的基督教义——不动心的宗教禁欲,不仅有损身体快乐,而且无助于道德健康。

    越是反抗敌人,敌人就越显得可怕

    。正如某种理念如呼吸般自然,就不用冠以“主义”的名号。

    他主张,“

    人的身体应当习惯于放欲,正如习惯于节制,否则一刻的不节制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培根对客观事实与理性的倚重,已经超出了其应享有的地位。然而 “

    沉疴用猛药,乱世需重典

    ”,便是此理。

    老话重提,从理论到实践

    :杰•姆•罗伯逊说:“

    绝顶的智慧化怒愤为嬉谑,化为烈火为光明。

    在培根恢复人性与理性的地位后,我们试图展开反抗宗教的具体实践。

    任何从琐屑中醒悟的人,都能对荒诞指指点点。

    然而批判教育太容易了,如何改进?可嘲讽漏洞太多了,如何变革?

    孔子在看清政治无可救药后投身政治,这是“

    虽千万人吾独往矣

    ” 。伏尔泰也选择肮脏自己趟进浑水。

    没有哪个有潜力窥探智慧的灵魂,不曾被死亡诱惑

    .。伏尔泰坦言自己因此勉力工作,用通往理想的慰藉弥补今生今世的遗憾。

    塔伦泰尔说:“

    如果你不想自杀,就要不断地做些事情

    ”;

    伏尔泰说:“

    人全是好的,那些虚掷光阴的人是例外

    。”以此形容20岁便死了、70岁才进坟墓的人也恰如其分。

    在伏尔泰八十三个年头的生命中,他的著作没有一部不被列为禁书,总是在流放和监禁的间隙中寻求生存。

    今天我们不读伏尔泰了,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使命

    03. 理性与反理性的近代人「在解构中重生」

    实现短暂平衡的康德

    :休谟说,“

    当理性违反人性的时候,他会立即转而反对理性。

    在用怀疑精神击败宗教信仰后,欧洲人像长大的孩子审视父亲那样回头审视理性——

    那长期经验积累的直觉与基因印刻的记忆,在生死存亡之际,是否比后天培养的理性更能主宰行动?

    伊曼努尔•康德——这位用“批判哲学”主宰了整个十九世纪、塑造了今日思辨哲学的巨匠,回应了对无神论绝境的共鸣。

    他试图把宗教从理性枷锁下解救出来

    当机械唯物主义认为没有主体、唯有客观存在,当唯神论者确认唯有神明赋予的优势、没有规律,康德巧妙调和了两个极端的矛盾:

    他既承认个别经验赋予我们认识,也承认那不是认识的全部

    因为哪怕抛开 “太阳从这边升起那边落下”的经验,人类也发明了纯逻辑的学科——数学,足以证明主观能动性的存在。

    至此康德说出使其被视作伟大的论点:

    人的心灵不是一连串或一簇心理状态的抽象名称,它是能动的器官,把混乱不堪、纷繁复杂的经验,转变成秩序井然的思想统一体。

    这种认识具备让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雏形。

    平衡的再打破,于解构与重建中丰盈

    :在康德的短暂平衡后,受到动荡的世界局势牵连,加以个人主观倾向的左右,

    哲学家再度于感、理性的两极间展开拉锯

    随法国大革命与革命意志的败北,理想主义为悲观主义取代

    。应运而生的叔本华认为:

    人生如钟摆,总是在痛苦和空虚之间摇摆

    但是,很明显,勉强热衷声色的人清心寡欲,和勉强哲学家经商一样事倍功半。

    生命是自由的,不论是强权的枷锁还是“崇高”的枷锁都不应当背负

    随理性破灭的痛苦淡忘,世界再次用冷风冲刷柔弱的心灵

    1858年,达尔文和华莱士告诉世界:“

    高级的生物是从较低级的生物发展来的,而人类也不例外

    ”。

    此后,

    哲学世界先后被数学和生物学统领头脑

    。斯宾塞试图像解释生物种属一样,解释天体和地层、社会和政治、道德和审美,解释野蛮人是怎样发展成莎士比亚的。

    19世纪,继斯宾塞冷峻了头脑后,

    尼采再次向心灵纵火,重申激情与本能的地位

    他让弱肉强食进攻到伦理学的领域,彻底摒弃对同情、利他、宽容等美德的崇拜。

    “真善美”的彼岸

    :尼采在反对理性、恢复本能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

    一个人在利己后多少是能够利他的,说道德彻底不存在未免偏激和忽视现实

    因为,尽管物质永恒作为基础,尽管本能永恒是躯使行为的根本动力,但有的人因物质满足、有的人不能因此满足。

    后者精神力更加强劲,势必取得超越现实的追求——

    科学知识、道德理想、艺术审美,三者构成“真善美”的最高理想

    可见,道德本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追求之一,哪怕没有外力,诸如教育的干涉,也会自发形成,否则如何解释其最初的来源?

    有的人物质欲望格外强烈,哪怕成为皇帝还想当神仙;有的人物质上格外冷漠,无法从消费中得到快乐,却从真善美的追求中得到回报。

    后者被更加推崇的原因,是它契合了人类进步的方向,即

    物质需求逐渐丰富起来,开始将前进方向全面转向精神追求

    不是所有人都能自发达成精神进步,因此我们奋力的制造“伪君子”。

    之所以不惜虚伪,是因为

    自发形成的善和被动形成的伪善,落到行为上是一致的

    对先行者来说,

    也许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却走得远

    。这便是“群众基础”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姜白的树洞(jbdsd9512), 我会写书评,分享我是怎样“了解我是谁”的小故事。

    也可以把你的困惑发送到后台,我们一起应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173+)
  • 藏书馆(347+)
  • 盗版少(159+)
  • 书籍多(655+)
  • 体验差(333+)
  • 无水印(140+)
  • 下载速度快(322+)
  • 四星好评(438+)
  • 中评多(187+)
  • 值得购买(278+)
  • 书籍完整(237+)
  • 可以购买(478+)
  • 种类多(602+)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4-12-18 21:34:5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印***文: ( 2024-12-11 16:22:34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冯***丽: ( 2025-01-05 12:41:15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濮***彤: ( 2025-01-08 15:26:0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晏***媛: ( 2024-12-18 10:58:44 )

    够人性化!

  • 网友 孙***美: ( 2024-12-27 07:14:15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习***蓉: ( 2024-12-25 08:38:12 )

    品相完美

  • 网友 国***芳: ( 2024-12-18 16:02:38 )

    五星好评

  • 网友 国***舒: ( 2024-12-16 21:50:40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扈***洁: ( 2024-12-27 12:42:2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隗***杉: ( 2024-12-24 20:19:59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谭***然: ( 2024-12-19 16:18:56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田***珊: ( 2025-01-03 04:45:05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游***钰: ( 2025-01-02 06:38:44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随机推荐